導航:首頁 > 模具設計 > 人工魚礁模具怎麼選

人工魚礁模具怎麼選

發布時間:2022-11-07 05:52:38

『壹』 路亞的分類

路亞竿
網路名片
路亞源於英文 (Lure) 的釋音..原意是引誘.誘惑的意思, 所謂路亞釣即是仿生餌釣法,也叫做擬餌釣,是模仿弱小生物引發大魚攻擊的一種方法 經過人工加工的仿生餌在水面或水中模仿昆蟲.魚等的動作或者聲音引誘魚咬食或做出攻擊。

路亞必不可少的裝備
1、路亞竿
2、路亞輪(水滴輪 紡車輪、鼓式輪均可)
3、釣線
4、仿生餌也叫擬餌 米諾 假餌

鑒別方法
路亞竿不同於使用浮漂的竿子,完全靠操控路亞來上魚,因此竿子的靈敏度,韌性和整體協調性相當重要。
具體判斷方法:右手握竿,手肘下壓,讓肘關節抵在靠近竿子底端位置,對於輕調竿子10-30g以下,張開虎口,食指伸出,搭在竿體上,讓肘,手和竿子渾然一體。然後肘關節不動,前臂連同手腕上下抖動,角度不用超過45度,感受竿子在抖動過程中的回彈,彎曲點的位置,以及底把相對於中前部的強度。
注意要上下抖動,不要水平抖動或其他方向。就象你抬起竿尖然後迅速往下用竿尖去電擊前面的物體,讓手和竿子一體同時移動,當竿子移動到水平位置時,胳膊用力停住,保持前臂水平,竿子由於慣性會繼續向下彎曲,由此可以看出彎曲點的位置以及回彈性能。
關於彎曲點位置,國外經常在竿子上著名釣性為:S,F等。S(Slow)代錶慢調,具體表現就是彎曲點靠後。這種竿子主要使用整體及中後部,可以充分享受搏魚快感,整體感覺竿子很柔和。(但設計不佳會感覺腰軟頭沉)。F(fast)快調,彎曲點靠前,中後部強度要比前梢大很多,就有點類似戰斗竿。
不管什麼釣性,一支好竿子都應當作到:重心靠後,手感舒適彎曲曲線流暢,竿子向下抖動時,只應當有一段弧線。(大家拿6.3米以上的竿子試一下就會發現前端波動,中間成為支點,不怎麼動,後端也小幅度波動)如果這種現象出現在路亞竿上,建議您不要購買。
回彈性受制於竿子的設計,製作多環節,是竿子力學性能的一種體現。好的路亞竿回彈性優良,中魚後能保持足夠的「腰力」不至於使遛魚過程消耗太多的體力,而且能夠提高起魚速度,對於海釣碰上洄遊魚群時有很大幫助。
檢驗回彈性的辦法:雙手握住手柄前把和後把,由斜上方向斜下方揮動竿體,然後手猛然停住,這時竿子接著彎曲,又立刻回彈,往復振動幾次然後停止。回彈越快,振動次數越少的,回彈性越好。長期揮竿後,會有一種感覺,這時回彈好的感覺就好象竿子渾身充滿了力量,腰部及後部都綳緊,尖梢一彎,後面立刻把尖梢拉回。這需要長期練習才能找到感覺。

配件部分
路亞竿的主要配件包括過線環(簡稱導眼),滑輪座,手柄,尾件,裝飾圈,掛鉤器等。
1、過線環
常用的類型有單腿,雙腿。單腿常用於直柄輕調和直柄中調路亞竿
這些過線環由2部分組成:支架和瓷環。最外面的金屬部分叫支架,支架是用整塊不銹鋼板沖壓,然後在模具中翻邊成型的。由於路亞竿要經受海水和鹽霧的腐蝕,所以過線環支架必須用耐腐蝕的不銹鋼製作。最裡面的圓環叫「瓷環」。之所以這么叫,大概有2個原因:
(1)最早的瓷環就是普通的陶瓷。
(2)現在絕大多數仍然是陶瓷化合物,包括後面要講到的「SIC」碳化硅瓷環。
過線環的分類是按照支架的形狀和瓷環的類別和瓷環的外徑尺寸來分類的,而且各個廠家命名方法不同,造成同一種產品,叫法各式各樣。非業內人事是無法分別的。
瓷環的分類比較標准,各工廠幾乎都一樣
「SIC」瓷環是日本富士開發的一種新材料:「碳化硅增強陶瓷」。相比上一代「氧化鋁增強陶瓷」,具有4個優點:硬度更高;重量更輕;散熱性更好,摩擦系數更低。因此大受歡迎,廣泛用於高檔竿子。
判斷過線環好壞的標準是:
(1)支架材料的強度和支架表面處理後的防腐耐侯性。我曾經拿單腿過線環做過比較,結果是某國產支架強度要弱於富士支架,這樣上魚時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2)瓷環的型號,目前威海地區工廠使用瓷環有4個渠道:蘇州,韓國,日本(一般是整個過線環成品進口),還有少量威海本地製作。它們之間的質量區別到底有多大?沒有人或權威機構做評側,所以大家都根據竿子的價格來決定使用何種材料。
路亞竿分直柄和槍柄2種,在過線環上的差別就是:直柄一般用單腿導環,總數量少,尺寸比較大;槍柄用的都是雙腿導環,數量多,尺寸比較小。這是由於他們的使用差異造成的:直柄路亞竿是導環超下使用的,而槍柄路亞竿是導環朝上使用的(配鼓式輪)如果導環數量少,當竿子彎曲時,蹦緊的魚線會摩擦竿子,影響使用。
2、輪座
輪座的作用是固定魚線輪,主要分管狀和板狀兩個大類。其中,管狀的分直柄和槍柄兩大類,下面的小分類特多,板狀要少些。路亞竿常用的有:
製作管狀輪座的材料主要有ABS塑料,尼龍,鋁合金等。價格也是依次增高。很多非正規廠家生產的輪座有個最大的缺陷:卡槽太小,導致漁輪裝不上!這種情況主要發生在調性比較小的竿子上,我碰到過幾次。所以大家購買路亞竿時,最好拿漁輪實驗一下。
板狀輪座在國內還基本沒有用的,在國外倒是有。
判斷管狀輪座質量好壞的方法:
(1)先看外觀,是否有瑕疵,飛刺,毛邊,平面部位光潔度,平整度怎樣。因為管狀輪座是注塑件,產品上都有和模縫,以及澆口和頂料口。這些部位的質量反映了模具的質量和製造水準,一旦有缺陷,非改模具不可。
(2)再看手感:用手旋動螺母,感覺阻力大小,阻力越小,越均勻的,質量就越好。很多質量不過關的輪座螺母在不同部位阻力不同,感覺就是「時松時緊」。
(3)還有就是在輪座背面螺紋部分有一道凹槽,是用來防止卡箍脫位的,用手握緊連在螺母上的卡箍,轉動,如果卡箍轉動,脫離凹槽,則質量不過關。
威海地區輪座進貨渠道主要有:本地工廠,南方台資企業,南韓,日本富士。價格和質量也是依次上升。日本富士配件一般都是用在高檔竿子上。

做工部分
同樣的調性,重量,規格的竿子,由於做工不同,價格也相差極大,有時甚至超過竿子本身成本好幾倍!所有竿子都是如此。因此大家在看到參數幾乎相同,價格相差懸殊的情況下,不要覺得不理解。
我認為判斷一支路亞竿做工好壞主要有以下幾點:
1、素材直度
路亞竿普遍比較長,有些單節長度達到2.4米,因此給素材製作帶來極大難度!由於製作素材是一個物理/化學反應過程,同時伴隨著溫度的變化和內應力的變化,所以保證素材筆直幾乎是不可能的。挑選路亞竿時,要將竿子插好,對齊導環,雙手托起竿子,放於胸口,竿尖稍微抬高,尋找白色或灰色背景以避免干擾,集中注意力,雙目凝視竿尖(一般尖子比較容易彎曲)就可看到彎曲。有時旋轉竿子能看到更多的彎曲。很明顯的彎曲不可要,但也不可能一點也沒有(大概2000元以上的可以這樣要求)這個不能量化,全憑自己感覺。
2、素材「脊椎—尤其是槍柄竿更要著重檢查
大家可能會感到奇怪:素材怎麼會有「脊椎」?這里說的「脊椎」英文名字叫「SPAN」是指素材縱向某個剛性比較大的區域。就好象一個2mm壁厚的鋼管上,沿縱向貼一條1mm厚,2mm寬的鋼條,用焊接等方法使鋼條緊密結合在鋼管上,那麼將來彎曲鋼管時,這個方向比其它方向更加不易彎曲。
從理論上說,所有的素材都存在「脊椎」,只不過程度深淺有差別罷了。大家經常看到「均勻壁厚」的宣傳,就是為了避免「脊椎」,纖維排列的密度差異也會造成「脊椎」。
檢查「脊椎」的方法:將竿子插好,對齊導環,左手握住竿子距離頂尖大概1米處,右手食指輕輕搭在最細端竿體,然後緩慢下壓,讓竿子彎曲,等手指感覺力量較大時,停止下壓,左手緩慢往復轉動竿體,就會感覺到某個角度張力大,其餘角度張力小。這樣就能找出「脊椎」。
對於直柄竿來說,應當「脊椎」在上(導環的背面),槍柄竿剛好相反。如果當初綁導環時沒找對「脊椎」或根本就沒找「脊椎」,那麼當受力時,竿體會發生扭轉,嚴重影響使用!
3、導環直度
路亞竿導環數量多,竿體細,因此對齊導環也成了一個工藝難題。大體上說,製造路亞竿歷史長,經驗豐富的工廠要好些,新工廠相對差些,鑒別方法同前面的鑒別素材直度相同,就不重復了。
4、導環綁線,塗漆質量
最早玻璃鋼竿都是綁完線後,先效直導環,然後用酒精燈燎毛刺,塗底漆,塗UV漆。所謂的UV漆是一種光敏漆,在紫外線照射下會迅速固化。UV漆的優點是工效快,亮度高。但有個最大的缺點:韌性差,強度低,附著性差。當受大力作用時,會迸裂。
後來逐步採用環氧樹脂(厚漆)代替UV漆。環氧樹脂(厚漆)的優點有:強度高,附著力強,表面豐滿度高,手感及外觀好。但環氧樹脂(厚漆)的工效低於UV漆,而且需要一定的固化溫度,對操作環境的潔凈度有一定要求。因此現在仍然有很多小廠和低檔竿仍舊採用UV漆。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為了保證長期使用,請一定要選擇採用環氧樹脂(厚漆)工藝的竿子(當然想拿掉導環DIY的除外)

判斷UV漆和環氧樹脂(厚漆)的方法
1、根據附著力的差異,用手指用大力扳動導環支架,以能明顯看到大的可恢復的變形為准,如果是UV漆,可聽到輕微的「啪啪」破裂聲,會看到導環支架根部UV漆有分層,剝離,並伴隨發白的現象。
2、用硬物(指甲,鑰匙等)在不顯眼的位置輕壓,如果是UV漆,就象薄冰一樣會和底層分層,而環氧樹脂(厚漆)不會分層,會出現一個壓痕,但過一會兒就會消失。

綁線和塗漆的質量要求主要有以下幾點
1、綁線要密實,不露底。
2、起頭和收尾邊緣要齊。
3、塗漆厚度均勻,包邊不可過長,包邊要齊。
4、塗漆表面無氣泡,毛刺,突起,異物等
5、線形要飽滿,美觀,不要有凹槽,垂掛等現象。
以上這些說起來容易,但全都做到位,無可挑剔是非常非常困難的。包括日本S,D,G等品牌也不能保證全都做到位。因為這些都是手工操作,而不是機械化生產。

手柄
手柄材料主要有EVA,軟木2種。由於世界魚竿用的軟木材料85%以上要從葡萄牙進口,因此軟木資源短缺,價格昂貴。而軟木2又分為純天然軟木,包軟木,壓縮軟木,橡膠軟木等;純天然軟木按照表面質量的分為:C級,B級,A級,A A級,AA A級,包軟木分包EVA,包壓縮軟木等。
那麼普通消費者怎麼區分呢?
軟木和EVA一目瞭然,外觀,硬度都差別很大,大家都能鑒別。為了盡量利用天然軟木的手感和外觀,廠家想出了「包軟木」的辦法:就是外表為純軟木皮,但內部為EVA,壓縮軟木等其它材料,通過一定工藝將它們粘接在一起。這個方法雖然解決了成本和外觀的兩難問題,但凡是高檔竿從來不用。但純天然軟木,包軟木該怎麼區分呢?如果是包EVA這種方式的包軟木,可以用雙手大拇指疊加,用力按壓,能感覺比較明顯彈性變形的,是包EVA,幾乎感覺不到彈性變形的,就不是是包EVA。壓縮軟木是指小的軟木顆粒和特製防水膠水混合,高溫壓制而成的混合物,硬度比純軟木稍低,但價格抵很多,有時用在中低檔竿上,常用在配合純軟木的裝飾前封或裝飾後封上。如果包壓縮軟木,基本上普通消費者是無法鑒別的,除非切開表面。
配件部分基本上就這些了,其餘掛鉤器,尾件,裝飾圈等看外觀就能辨別好壞,就不多說了。
總之,一支竿子牽涉到很多方面,大家購買時,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來決定那些方面是主,哪些是次。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調性,手感是第一位的,配件質量是第二位的,隨後才是面漆,做工等。
但對於高價位的竿子,大概要顛倒過來,因為大品牌,設計實力不俗,大概不會將調性錯誤,手感不好的產品推向市場,即使調性,手感各品牌不盡相同,但那個差別是微乎其微的,一般人感覺不到的。

路亞竿拓展知識
路亞竿從直觀上來看有兩大類直柄式(spinning)和槍柄式(casting),飛蠅竿(fly rod)除外。但又因擬餌有很多樣式以及操作手法的需要還有水域、對象魚之差異,路亞竿又分為很多細的種類,如:淡水鱸魚竿(bass rod)、鱒魚竿(trout rod)、飛蠅竿(fly rod)、海鱸竿(sea bass rod)、烏賊竿(egi rod)、船釣鐵板竿(jigging rod)等等。
S路亞竿的常見參數
路亞竿的自重要輕,對竿子上的導環質量要求較高,因為在一次釣魚過程中要不停的拋投。在一般的拋投中,中調(medium)的竿子較好使用,對於操作表層系的用先調(fast或extra fast)的竿子能夠最大程度的用竿子來體現假餌的活力。
這里我們說說淡水鱸魚竿(bass rod),竿子的從軟到硬的表示方法都是
UL——Ultra light 超軟
S bL——Light 軟
ML——Medium light 中軟M——Medium 中等
MH——Medium heavy 中硬
YH——Heavy 硬
XH——Extra heavy 超硬
XXH——Extra extra heavy 超超硬
按竿子的曲線變化(Action)又分
S——Slow; M——Medium; MF——Medium fast; F——Fast; XF——Extra fast。
以上從S到XF表示竿子的彎曲點越來越往前稍靠。竿子的POWER 與LINE WT. (線的最大張力)& LURE WT.(餌重)的對照:
SPINNING(直柄) CASTING(槍柄)
Line wt.(LB) Lure wt.(OZ) Line wt.(LB) Lure wt.(OZ)
UL 2-6 1/32-1/4
L 3-8 1/16-1/4
ML 4-10 1/16-3/8 6-14 1-16-1/2
M 4-12 1/8-3/8 8-17 1/4-5/8
MH 6-17 1/4-5/8 10-20 3/8-1
H 10-20 3/8-1 12-30 3/8-2
XH 15-40 1/2-4
註:1LB=0.45Kg、1OZ=28.35g。(LB是磅;OZ是盎司)
以上數據並不是絕對的,僅供參考,不同的品牌、市場會略有差異。
竿子長度的選擇
在淡水路亞方面,通常的路亞竿長度選擇為5』0」到7』6」之間,根據身高不同還可以一手握輪座,另一手可觸到竿尖為宜;而海釣路亞在國內有兩種釣法,一種就是使用淡水路亞,而由於海釣是在防波堤或碼頭施釣,竿長通常選擇為8』0」到11』0」之間,另一種則是適合礁石上拋投路亞的拋竿,長度通常為3.3米到5.4米(拋竿與路亞竿不太一樣,使用擬餌時一樣的)。

『貳』 溫洲有什麼特產

溫州特產
甌菜
[一晶脆皮蟹]圓臍梭子蟹,蒸熟剔取蟹粉,用小火煎制後呈圓餅狀,外片酥脆,里肉鮮嫩,蘸花椒鹽食用。因其原料上乘,製作精細,味鮮美而獨特,故以"一品"命名。
[八寶豆腐]嫩豆腐去表層,置於碗內紗布之上,用力擠壓,去渣取汁,加上雞蛋清、濕澱粉、熟豬油和調料,拌勻。將炒鍋置於旺火上,放人熟豬油、腐汁和清湯,用手勺推攪一分鍾,加熟豬油繼續推攪至豆腐汁呈白色時,倒入熟雞脯末、熟火腿末、蝦仁末、干貝末、冬菇丁核桃仁末,松子仁末和冬瓜仁,攪勻盛於荷葉豌內,淋上熟雞油。
[三絲敲魚]溫州民間傳統佳餚,已有百餘年歷史。主料鯢魚或黃魚肉,切塊,蘸干澱粉,用小木槌敲成薄片,煮熟後撈人冷水中過涼,切成長條,與雞脯絲、火腿絲、香菇、青菜梗以及酒浸蝦米入清湯中烹制。敲魚呈半透明,湯清味醇,香嫩滑爽,獨具風味。
[五味煎蟹]圓臍梭子蟹,斬大螯去腳尖,每隻切成八塊,撒上麵粉,加咖喱、辣椒油、番茄醬等多種調料烹制而成。此菜色澤紅亮,肉質鮮嫩,五味俱全。
[烏龍鑽白雲]先將泥鰍放在盆中養四五天。每天換水,使之排掉腹內污物,取出擦去其身上粘液,讓泥鰍吃飽,然後人冷水鍋中曉。長漸熱時放進豆腐壚,讓泥鰍鑽進去,待水燒開,撈出泥鰍豆腐,放在油鍋中煎黃。已而倒掉剩油,再加豬油、水和佐科,慢火燉成。
[鳳尾魚卷]將鯢魚肉切成片,放入蔥白末及其他佐料,敷上蝦茸,橫放上一隻帶尾大蝦仁,蝦尾外露向前卷攏,然後拍上麵粉,掛上雞蛋液,沾勻麵包屑。用旺火將炒鍋中熟豬油燒至五成熟,投入魚卷炸半分鍾,改用小火炸三分鍾,再改為旺火炸一分鍾,撈起將蝦的尾部向外碼在盤中,配以番茄醬。
[當歸羊肉羹]將羊肉500克切塊,放進砂鍋中(不能用鐵鍋),再取當歸、黃芪、黨參各25克,用紗布包好入鍋,加適量水,文火煨至爛熟,酌加調料。此為中老年人抗衰美容的葯膳。
[網油黃魚]剖開黃魚,去鰓及內臟,洗凈,魚背斜剮十字花刀。用調料擦透,漬10分鍾。然後將餡料(香菇絲、肉絲、筍絲、蝦米等炒成)塞進魚腹,合攏剖口。用豬網油包裹起來,再用另一張塗抹蛋糊的豬網油包在外層,拍上干澱粉。黃魚下鍋旺火炸至外層結殼,改用微火浸炸,繼又改為旺火炸至外層酥脆,呈金黃色。入盤時襯以糖醋羅卜絲,配花椒鹽。
[芙蓉蝤蛑]蝤蛑洗凈,剁下大螯拍裂,蟹身連腳切成六份,按原形裝盤,加調味品,覆以蟹蓋,用旺火蒸3分鍾,潷去湯水,倒入雞蛋清、清湯及調味品,用小火蒸熟。
[芥菜魚肚]魚肚切成5X 3厘米的塊,在沸水鍋中稍煮撈出瀝水。運用奶油白燒技法,成品柔糯、軟滑、水乳交融,配以芥菜心,鮮香皆具,人口不膩。
......

特色食品
[大荊石蓮糊]用野生石蓮子製成,清涼爽口,為薄凍狀冷飲。樂清大荊山民每年夏天都有上山採摘石蓮子的習慣。90年代初,大荊每年有數百人帶石蓮子進京,在北京街頭開設石蓮糊冷飲店攤,生意不錯。
[大荊冬米糖]上白糯米炊熟曬干,粒粒晶瑩,爆成米花,加入白糖、飴糖熬成的糖漿和豬油調製成型,撒上桂花,稍涼切成小長方塊。香甜鬆脆,老小咸宜,因炊曬糯米多選在陽光不強、氣候乾燥的冬季,故稱「冬米糖」。
[山楂糕]取山楂果汁,配以白糖、瓊脂,凍結成板,切成棱形或扁方塊出售。其味甘冽微酸,具確消積、化滯、行瘀的食療價值。溫州以五味和老店的山楂糕最為有名。該店為求新鮮,每批產量以一兩天售完為度。
[五加皮葯酒]五味和老店所制五加皮葯酒,選用上等高粱酒,按古方配葯,加冰糖復制而成。酒味醇和,葯香適人。堪與浙江嚴東關五加皮葯酒相媲美。
[五味和魚生]魚生即白檀生。白檀,又名小白帶,是一種細長扁平的小魚。五味和老店製作魚生,已有60—70年歷史。該店用獨特的傳統配方,選用細如扁面條的鮮小白帶,按一定比例配以糯米粥、黃嶼產蘿卜絲、紅糟、食鹽、白糖、味精、米醋等腌制而成。一般腌於春汛期間,密封,於翌年三伏天啟封,瓶裝出售。許多回鄉探親的溫州籍華僑和港澳台同胞,常隨帶幾瓶回去,視為不可多得的家鄉風味。
[五昧香糕]又稱五色香糕,為溫州市傳統名點,創於60年代後期。以糯米粉和精白糖為主料,經糕盤加工成型後蒸炊而成。一包五條,其色各異。紅色配以桂花香精,黃色配以香蕉香精,白色以五香(丁香、八角、小茴、桔皮、花椒)為餡,黑色裹以黑芝麻粉,各具風味,老幼咸宜。溫州市五味和食品廠、縣前食品廠生產的五味香糕,曾被評為最佳溫州貨和浙江省優質產品。
[五香腌鴨蛋]在溫州尋常百姓家的餐桌上,又添了這種新的佐飯品。其配方和製法是:桂皮120克,茴香、辣椒粉各70克,甘草100克,化椒50克,食鹽750克,加水1.5公斤,煎煮約一小時,冷卻棄渣,加黃泥1.5公斤,鹽50克,攪拌均勻,取洗凈揩乾的鴨蛋百個,沾上粘料,放人小壇內,密封。一般腌制30天即可煮食。
[長人餛飩]早在宋時,我國就有冬至吃餛飩的習慣。據說富家擺闊,一碗餛飩有十多味,餡心各異,稱為「百味餛飩」。30年代.樂清有長人名叫陳立標,在溫州城裡肩挑餛飩擔沿街叫賣,後在漁豐橋設店。所制餛飩皮薄如紙,餡以鮮肉,狀如雲朵。蓋料有紫菜、蛋絲、肉鬆、蝦米、湯清味美,為顧客所贊賞。
[文成拉麵]已有幾百年歷史。其製作方法是:將白麵粉倒入面盆或木板上,慢慢加水,拌勻,再用雙手反復揉至粘性成團。切成1厘米寬,上蓋濕毛巾防乾燥。約過15至20分鍾,雙手將其兩端提起,邊拉邊抖,即可任意延長。有些人拉至近一米長時,再合並重新拉細至棉紗一般,拋人滾湯中,稍煮即熟,撈起加入調味輔料,便可食用。
[文成發菜]又叫「菜心」,是傳統家常菜。將芥菜洗凈曬軟,切細攤曬至手捏無水滲為度,加3%~4%的食鹽揉勻,盛小口缸罐內捺實,嚴封倒置陰涼干凈處,可久存3年不變質。其味甜中泛酸,異香撲鼻。
[馬蹄松]最早產於清雍正年間溫州樂清縣白象地方,以形如馬蹄得名。它以麵粉和紅糖作皮,餡入糖心和鹹肉丁、紅瓜絲、熟芝麻粉和桂花。邊斜,五刀開口,用手下壓露出糖心,貼在200℃高溫的火炭爐桶內壁,用明火燜烘,具有皮脆心軟的特點。
[白蛇燒餅]清光緒末年,溫州城區府頭門鍾樓右側,有一家張氏開設的燒餅店。其所制「蔥油重酥燒餅」,每50公斤麵粉加8.5公斤豬油揉成酥面;餡心用鹽漬豬肥膘肉丁、酒浸蝦米、甜醬瓜粒、京冬菜絲、蔥花,拌以麻油。成形後用火炭烘製。出爐的燒餅呈淡黃色,食之酥脆。因女店主喜穿白色衣衫,眾以《白蛇傳》中「白娘娘」稱之,所制燒餅亦隨之得名。
[白象香糕]公久牌香糕,系樂清縣白象鎮公久南北貨商號所創,迄今已有50多年歷史。它以糯米粉為主料,芝麻、棉白糖、柑桔餅為輔料,經蒸炊而成,其特點是色白味甜、柔軟酥鬆。
[禮品蛋糕]溫州市上的禮品大蛋糕,在造型藝術和圖案設計上,力求迎合不同層次的喜愛。少年兒童生日蛋糕,常用奶油堆上唐老鴨、米老鼠、十二生岸等生動的形象;老人做壽蛋糕有高至九層者,層層有不同的吉祥圖案,最高層中央擺上米塑老壽星,色彩絢麗,造型美觀。
[寺前餛飩]永強寺前街餛飩,創始於清道光年間。採用上白麵粉製成的餛飩皮薄如蟬翼;餡心用當天宰殺的豬後腿瘦肉剁成。店主人給自己定下嚴格規矩,一鍋湯只煮一碗餛飩,生意再好也不破例。佐料有雞蛋絲、紫菜、碎肉和蔥花等。
[老酒汗]溫州特產名酒,以蒸提優質黃酒精華而馳名中外。晚清時曾列為貢品。老酒汗酒精度為64度,含酯量約0.3%,出酒量僅1%,即100公斤優質黃酒只蒸提酒汗1公斤左右。品質清冽醇芳,飲後香留齒頰,並具有通筋活血、清心祛暑的良效。溫州酒廠生產的老酒汗,1989年在全國食品博覽會上獲銀獎。
[芝腳糖]晚糯米炊熟曬干,與沙混合爆成米花,篩凈,加入白糖、飴糖熬成的糖漿和熟芝麻、熟花生仁、桂花、生薑、豬油、調製成型,切成長方塊。其特點是一品多味。舊時也有特製咸芝麻糖過年。其用料和製法與甜的基本相同,唯不用白糖,加蝦米(切碎)、蔥花和精鹽,別有風味。
[燈盞糕]清光緒末年,溫州人陳大姆、陳碎姆兩兄弟,在東門陡門頭設攤炸燈盞糕。內餡是豬腿肉和黃嶼蘿卜絲,外皮用新黃豆和米粉漿拌和,採用鮮豬油炸制。因糕如燈盞,故名。此品外皮鬆脆,圓邊酥軟,內餡爽口,獨具風味。
[芙蓉糖]原為滿族名點,經溫州點心師改良成為溫州特色食品。它以白麵粉和雞蛋調製成團,壓成粉皮,均勻而薄,人豬油中炸成芙蓉花片,然後用飴糖漿結板,灑上桂花,切塊上市。因該成品花瓣重疊,層次清晰,色澤麥黃,嬌嫩光亮,甚得青睞。
[李大同雙炊糕]瑞安糕點名師李瑞慶創制於清代光緒年間,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它用糯米粉加白糖或紅糖拌勻過篩,撒上桂花,成型切塊,經兩番炊制而成。其特點是:細、軟、韌、香、甜,老少咸宜,是溫州市名牌茶食。
[楊梅酒]永嘉各地盛產楊梅,習稱「楠溪梅」,年產量10000餘擔。除供應市場外,還與白酒配製成「楊梅酒」,運銷國內外市場。楊梅酒甜中帶酸,人口舒適,可抵禦暑氣,為夏令美酒。
[縣前湯圓]縣前湯圓素負盛名。從前有10多個品種,後只做最受歡迎的麻心湯圓、擂沙湯圓和鮮肉湯圓。麻心湯圓的餡心是用熟芝麻、白糖粉、生豬板油攪拌而成;擂沙餡心是用豆粉、香蕉精和白糖調制;鮮肉湯圓的餡心是新宰殺的豬後腿肉糜。溫州風俗,訂婚時都將縣前湯圓券與喜糖一起分送親鄰戚友。
[油卵]糯米粉團,以麻心或豆沙為餡,外蘸白芝麻,油炸,熟時呈老黃色。狀鴨蛋而略長,空心,叫油卵;也有以鮮豬肉和香菇等作餡,圓如乒乓球而稍大,叫麻球。瑞安百年老店李大同就是做油卵和油條起家的。
[虹橋綠豆糕]虹橋綠豆糕創始於清同治年間樂清縣虹橋鎮,正式設店營業則在光緒中期,店名為「蔡日升南貨糕燭店」。綠豆糕是以綠豆粉、炒糯米粉、白糖、豬油、茶油等按比例配製而成。質軟味清,香甜可口。
[荷花酥]麵粉加熟豬油,分別搓成水油皮、干油酥,開成多層酥皮,包入豆沙餡,製成球形。用小刀在頂部鍥成六個大瓣,放小火溫油鍋中炸至成熟開瓣為止。成品酥皮層層翻出如荷花瓣,脆酥香甜。
[錢倉早蠶豆]產於平陽錢倉,其特點是季節早,鮮嫩,1972年美國尼克松總統訪華時,特專程送京作為國宴佳餚。因此名揚海外。
[膠凍]以黃魚膠或其他魚類的膘作原料,加水(50克干魚膠加2500克水)煮沸,溶化後冷卻即成。吃時用刀開成小粒,用醬油、味精、米醋、麻油、胡椒粉等調味。口感清涼、滑潤,有解酒功效。
[黃坦糖]以精糯米為原料,用麥芽發酵,加芝麻、薄荷油、生仁為佐料,分別製成鬆脆的糖絲、硬韌的糖條、各式花樣糖餅,香甜可口。此為黃坦民間傳統食品加工業,明、清代甚盛,銷於浙南閩北,素惠美譽。
[盤菜醬]溫州名特產盤菜,洗凈後兩面開斜刀,用醬油豆豉腌制。也有鹽腌,兩天就可以吃。吃時加白糖、味精和麻油。
[麻巧]原名巧食,源自農歷七月初七民間婦女向織女星「乞巧」的風俗。麻巧採用優質麵粉、蔗糖、豬油、食鹽、蘇打等原輔料,經調製成舌形,撒以芝麻,烘烤而成。溫州市麵包食品廠生產的麻巧,1983年獲浙江省商業傳統最佳產品獎。
[溫州牛肉焙片]創始於1936年城區五馬街福祿壽糖果店,原為廣東師傅所制,首次出售便門庭若市。供不應求。從此溫州相繼開起多家牛肉焙片作坊。溫州市食品公司職工經過多次革新生產工藝和配料,製成了有溫州特色的牛肉焙片,暢銷國內外。1982年被評為浙江省最佳產品。
[溫州肉鬆]帶骨豬瘦肉加高級醬油、白糖、食鹽。經過原料整理、燜煮、打胚、炒松、擦松五道工序製成。成品呈淡黃色,絮狀,纖維細長疏鬆,美味可口,營養豐富。1956年在上海召開的全國九省食品交流會上,溫州肉鬆獲總分第一名。
[溫州狀元紅]此酒已有800多年歷史,解放後曾一度斷檔。1988年秋,溫州酒廠按照秘方恢復生產。酒味醇香,色紅透亮,廣受歡迎,先後遠銷日本、法國,西班牙、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等國家和香港地區。
[溫州高梁肉]相傳創制於清代溫州橫井巷廣進樣臘味店。用豬脯肉切成薄片,拌以白糖、味精、醬油、紹酒,精鹽。經過攤曬,烘乾而成。呈圓形,半透明,具有厚薄均勻、脆香可口。食而不厭的特點。
[溫州甜煉乳]溫州甜煉乳是我國首創產品。其質量、產量在全國均首屈一指。由名聞全國的溫州實業家吳百亨創辦的百好煉乳廠,至今已有60多年生產歷史。吳氏以「白口擒雕」為商標,寓意要戰勝當時壟斷我國煉乳市場的英商英瑞煉乳公司的鷹牌煉乳。擒雕牌煉乳先後榮獲中華國貨展覽會金獎和西湖博覽會特等獎。1958年該廠一分為二,在瑞安部分稱「瑞安百好煉乳廠」,生產擒雕牌甜煉乳,在溫州部分稱「溫州乳品廠」,生產江心牌甜煉乳。80年代初,兩廠日產量近6萬公斤,煉乳質量也不斷提高,多次在全國和全省獲獎。這兩家乳品廠現為圍家出口煉乳的定點廠家。生產熊貓牌出口甜煉乳,產品遠銷亞非各國。並通過香港轉口其他國家。
[楠溪麥餅]楠溪麥餅原出永嘉沙頭。沙頭歷來是舴艋舟停靠旅客歇腳候潮的埠頭。此地麥餅別有風味,往來旅人常備為干糧。一個麥餅的原配料是:半斤麥粉,一個雞蛋,一湯匙菜油,攪拌揉透,成凹字形,嵌入鹹菜、鮮肉、炊蝦、味精。包攏後,用木槌捶成扁圓形,放在平底鐵煎盤中兩面傝白,再轉到烤爐中焙硬。食之鬆脆、噴香,堪稱美食。
[矮人松糕]抗日戰爭後期,溫州人谷進芳在城區五馬街口設攤製作松糕,以用料考究,製作精細出名。人們以谷個子矮小,稱其糕為「矮人松糕」。此點心選用當年純糯米,過水磨成細粉,拌以豬臀尖肥肉丁、桂花和白糖。炊熟切塊,現炊現賣。其特點是松軟綿糯,甜中有咸,清香可口,故顧客接踵。
[莘塍豆腐乾]瑞安莘塍賡春醬園出品的豆腐乾,以口感和回味鮮美名聞遐邇。它選用當年新豆,經過浸水、磨細、濾凈、煮漿、結凍、壓擠、切塊,用雙缸醬油和香料製成,放在通風處晾乾後上市。每當客車在瑞安莘塍、塘下等停靠站停下時,就有許多小販提籃沿車窗口往來叫賣,購者踴躍。[福壽糕]用純糯米炒熟磨粉,加上白糖、飴糖、桂花和香精,拌勻後,用模具壓製成蝴蝶、連環、百子、以及福、祿、壽、喜等字,間有紅、白兩色,作為婚嫁喜慶饋贈的吉祥物。
[薄餅]溫州人有端午吃薄餅的風俗。制薄餅有一定難度,首先是麵粉和水的比例要適當,攪勻後,抓在手中掛而不掉,將麵糊往鐵煎盤中輕拖一圈,便烙出一張直經約21厘米、薄如絹帛的面片來。置面片於平盤上,放進肉絲、香菇絲、綠豆牙、蛋絲、鱔絲和韭菜炒成的餡子,捲成圓柱狀,蘸原餡心鮮囟進食

土特產
[人工河蟹苗]溫州市龍灣區海濱,天河、永興等河蟹養殖基地,1994年有河蟹苗萬畝,產幼蟹近10萬公斤,銷往全國各地。
[三杯香]泰順名茶,採摘於清明前後,因沖泡三次後仍有餘香而成名.該炒青綠茶外形條索細緊有苗鋒,色澤翠綠油潤,芽毫藏隱,泡開之後呈一芽兩葉葉形。
[大坪特早茶]平陽鰲江大坪村高山菜園的茶,發芽特早,比「烏牛早」早5至7天,優質高產,天性繁殖能力強,適應性廣,是罕見的早發珍貴品種。製成早香茶,色綠、形美,香郁、味清,深得好評。今開發茶園12公頃,繁育茶苗180萬株,予以推廣。
[大荊紅花芋]樂清大荊鎮利用山地和梯田,大種紅花芋。它個大而均勻,去皮後呈粉紅色,艷如花蕾,肉嫩味香,為芋中的上品。1994年初有40萬公斤陸續運銷日本。
[大黃魚]又叫黃花魚,為暖溫性集群回遊魚類。洞頭漁場盛產大黃魚。漁訊期3月至6月,以5、6月為盛。大黃魚蛋白質、脂肪豐富,無機鹽及維生素含量高,鮮食味美,曬製成魚鯗,則可保持較長時日。肝可制魚肝油,鱗可制芡鱗膠、咖啡鹼。
[上吳枇杷] 「浙南五月碧蒼蒼,蠶老枇杷黃」。浙南有名的批杷生產基地——永嘉縣六龍鄉上吳村,有枇杷樹46,67多公頃,10多個品種。種植最多的「大紅袍」、「青碧」,都是枇杷中的珍品,皮薄色黃,果晶柔軟,味甜如蜜,食之滿口生津。還有「紅毛丫頭」,紅紅果子,大如雞蛋,25~26顆便有1公斤重。80年代全市枇杷的種植面積已發展到266.67餘公頃。
[馬嶼豌豆]瑞安馬嶼區的荊谷、江溪、梅嶼、順太等鄉,是溫州較大的豌豆產地,種植面積1333.33公頃。產品除供應瑞安、溫州市區市場外,還銷往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
[馬站四季柚]歷史上有「仙家名果」之稱。又名蒼南四季柚。據馬站魁里鄉下魁村《周氏家譜》記載:周大川(1698—1780)曾任四川省千總,帶回四川柚苗種植,後經農民繁殖選育而成四季柚。四季柚以一年能多次開花結果而得名,以第一第二次花所結果實最好。果實卵圓形,單果重0.75—1.25公斤,果皮較薄,肉質脆嫩,汁多無渣,甜酸適口,品質上乘。果肉白色居多,也有挑紅色的。果耐貯藏。果樹喜溫濕氣候和黃紅壤,唯馬站氣候土壤適宜。
[馬蹄筍]溫州食用筍資源豐富,品種繁多,其中以夏季食用的馬蹄筍最為難得。馬可蹄筍形如馬蹄,原名綠竹筍,平陽的水頭、麻步,瑞安的湖嶺、高樓,蒼南的馬站均為主要產地。馬蹄筍營養價值高,除含有蛋白質,脂肪、澱粉外,還有生長激素、維生素B12,以及有抗癌作用的物質,馬蹄筍的鮮、嫩、脆,超過毛竹筍和其他筍類。
[中華烏塘鮫]棲息於海灘泥塗之中,故又稱泥魚。其個體不大,卻是青蟹的剋星。溫州樂清灣、靈昆島、永強等灘塗盛產此魚,是菜市場常見的生猛海鮮新品種。
[中華獼猴桃]又名藤梨,號稱「水果之王」,盛產於溫州山區,僅永嘉就有十幾個品種,年產量約300噸。泰順黃橋、司前、竹里、嶺北等地亦有引進紐西蘭獼猴桃品種的生產基地。獼猴桃所含維生素C比柑桔多1.2倍,有抗癌作用。成書於唐代的《本草拾遺》,說它具有治骨節瘋、癱瘓不遂、長年白發及痔病等功效。
[烏牛早]永嘉名茶,是我國茶類中特早發芽的品種,3月上旬即可採制。用它加工的「烏牛龍井」,外形扁平,味醇氣香,色澤翠綠,為茶中珍品。1994年以烏牛鎮為中心的烏牛早茶葉基地,連片茶園達80公頃,並問周圍鄉鎮輻射。是年永嘉全縣有烏牛早茶園533.33公頃,產量約60噸。
[烏桕]溫州栽培烏桕已有悠久歷史,日前各地聞名的良種烏桕,其祖籍便在溫州。如選桕2號、3號,其母樹就在今文成境內;譽為桕王。每50公斤桕子可榨取桕脂12—13公斤,桕油5—8.5公斤,總出油率高達41%。桕脂是工業的重要原料,也是重要的出口物資。
[文旦]品種有二:一是樂清、永嘉種植的楚門文旦;二是平陽漁塘鄉水港村產的水港文旦。肉脆味甜,爽口無渣,風味上乘。
[文成筍干]有浙南林海之稱的文成縣石烊林場,是茅竹、竹筍的主要產地。每逢初春,山民們紛紛上竹山,整株挖出即將破土的嫩筍,去泥剝殼,切分兩爿,人大鍋中煮,去其澀液,然後攤在竹簾上曬干或用炭火焙乾即成。其特點是鮮嫩、醇香、味美,可常年儲藏。
[水竹]又名水單竹,栽培歷史悠久,明崇禎《泰順縣志》中就有水竹的記載。主要種植在飛雲江中游、戌浦江、楠江兩岸和平原村莊周圍。水竹節長,紋理通直,纖維細長,可作農具和竹編工藝晶,也是造紙的優質原料。水竹林茂根密,具有防風、固沙和護堤的作用。
[石斑魚]又名國魚、紅鮮魚。其肉細嫩、鮮美、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優點,營養價值高,為日本、香港宴席上的名菜。溫州市產地以洞頭洋為主、南、北麂海區為次。每年4—5月間發情,延續到10月左右。漁民釣到石斑魚時,立刻進行技術保活;並選擇在清水流暢的海灣里用網箱飼養,遠銷國際市場。
[東皋無核紅柿]永嘉楠溪山區,盛產紅柿,僅東皋一鄉,年產量就達250噸。在諸多品種中,以無核長奶柿最好。其特點是個大(250克以上)肉厚,味清香甘甜,且有健脾澀腸、補虛潤肺、治嗽止血功能。
[白琢瓜]溫州種植甜瓜已有較久歷史,品種多。種植最多的為白琢瓜,主產地是龍灣永強、瑞安辛塍、平陽宜山。白琢瓜肉質鬆脆,味甜汁多,是甜瓜中的佼佼者。
[樂清灣縊蟶]樂清灣,為我國縊蟶(俗稱蟶子)三大產地之一。蟶味很鮮,為沿海居民所喜食。除鮮食外,也有加工為蟶乾和蟶油。樂清每年圍塘整塗,規模較大。整塗培苗與海區自然塗附苗比較,畝產要提高10至20倍。
[半天香]名茶,產於文成石烊林場水牛塘林區。此處山高千餘米,雲霧彌漫,所產茶葉香味長久。成品茶似松針,有毫毛,色澤綠潤,飲後齒頰留芳。1990年獲省鬥茶會一等獎。
[永嘉田魚]學名田鯉。養殖於水稻田,形似鯉魚。永嘉稻田養魚已有數千年中歷史,至今相沿。該魚適應性廣,繁殖力強,成活率高,生長迅速,當年魚苗最大的達0.5公斤。全縣養殖面積5666.67公頃,年產量達80餘萬公斤。肉質肥嫩,少骨刺,味鮮美,營養豐富,兼有利尿、消腫的葯用價值。田魚多姿多采,也是理想的觀賞魚類,人們譽之「體像鯉魚,味賽鯽魚,色如金魚」。市區菜市場有售,還遠銷國外。
[永嘉早香柚]永嘉中部山區岩頭、花坦,碧連等地,有百畝以上的早香柚荃地8個,其中花坦鄉巽坑村荃地達400畝。永嘉早香柚原產碧蓮,9月下旬成熟,屬我國特早柚類品種。平均畝產1500公斤。肉質脆嫩,果汁多,甜酸適口,1993年在泰國曼谷國際農產品評比中獲銀質獎,1994年又在全國第三次柚類評比中獲金杯獎。
[對蝦]樂清灣有灘塗養殖約6666.67公頃,其中對蝦養殖1133.33公頃。先後引進、開發刀額新對蝦及日本對蝦等品種。溫州其他沿海各縣亦均發展灘塗對蝦養殖。
[西瓜]溫州種植的西瓜品種,有蘇密1號、中育1號、廣東新澄1號、台灣新紅寶和浙蜜1號,均為良種,瓤紅鬆脆,汁多味甜。中熟型的新紅寶和廣東新澄1號,因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各地種植較多。溫州主要西瓜產地,有永嘉岩頭,樂清大荊,平陽北港、宋埠,瑞安梅嶼、莘塍、塘下,龍灣永強等地。
[羊棲菜]俗稱「大麥菜」,是暖溫帶性的經濟海藻,屬馬尾藻科,產於溫州沿海島礁,現洞頭、蒼南已大量養殖。《神農本草經》和《本草綱目》中稱羊棲萊主治「癭瘤結氣」、「利小便」,有治療*本豚氣」、「水氣浮腫」,「宿食不化」等功效。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糖類、生物鈣以及各種維生素,對防治甲狀腺腫大、高血壓、風濕病、大腸癌以及消除大腦疲勞、促進皮膚光滑等均有顯著療效。羊棲菜藻體還含有豐富的褐藻膠、甘露醇、碘等,它們均可作為工業原料。食用方法主要為炒制,可製成調味晶和海藻凝膠食品。葯用可作為治療風濕病用的含脂多糖葯物;製成逆轉錄酶抑制劑;治療消化道潰瘍用的植物和微生物脂多糖;抗皰疹葯;膽固醇下降劑;抗糖尿病劑以及治療弓形體感染用的脂多糖。化工上可作為香皂原料的添加劑和傢具板的粘合劑。
[江蟹]即梭子蟹。其肉細嫩、鮮美。除鮮燒外,還可加工製成咸蟹、醉蟹、悶蟹、蟹糊,可製作40餘種佳餚。溫州海岸線長,海面遼闊,梭子蟹資源豐富,素稱「梭子蟹之鄉』,是我國出口梭子蟹的主要產地之一。每當金菊盛開、蟹肥膏紅時節,產地所獲梭子蟹除上市和冷凍外,還採用「活蟹籠養』辦法,起運時先作技術處理,使之處於冬眠狀態,運抵外地或國外後,再使復甦。
[花生] 90年代初期,全市種植花生面積約2000公頃,以平陽麻步、瑞安馬嶼、永嘉楠溪種植較多。產品肉滿,出油率高。大部分炒、煮食,小部分加工成花生醬和作為多種糕餅的原配料。
[蒼南荔枝]南方名果,早在1934年蒼南馬站利用小氣候引種。1975年馬站亞熱帶作物試驗站以「元紅」為主栽品種,種植92公頃27625株。實踐表明,馬站適於載培.荔枝。成熟期為7月下旬,果呈棕褐色,果肉乳白色,汁多味濃,唯個子比原產地稍小,核亦小。
[牡蠣]營養豐富,含蛋質為白米的8倍,素有「海中牛奶」之稱。樂清牡蠣有扇形、狹長形、三角形和橢圓形等。風味也因地而異。蒲岐的體小肉嫩;水漲的個大味清;清江的體似酒杯,色清昧醇。1980年樂清從日本引進體大殼薄肉肥;生長快、單產高的真牡蠣,在清江海區養殖,並大規模開展海區留種自然增殖和人工培育純苗補充的工作,逐漸形成優勢種群。1993年清江鎮共放養筏架1010台,產蠣肉27萬公斤。
[龜腳]學名石砌,長5—8厘米,因形似烏龜之足而得名。龜腳分布於海浪沖擊的崖礁縫中,瑞安北麂、北龍、大峙等海島有產.其肉淡紅色,肥而細嫩,味極鮮美。因漁民要攀登海島懸崖找尋、挖采,十分艱險,所獲不多,故更顯名貴。
[沙崗粉干]永嘉楓林鎮西北的新坊、鑊爐、兆潭、東岸庄、徐家灣等村莊統稱沙崗.這里農戶向來以製作粉干為副業。粉干為民間主要副食品。其製法是:米粉加水蒸成半熟,搗成塊狀,再壓成細條,扎製成貼,曬干即成。沙崗粉干細如紗線,潔白軟韌,快熟難斷,耐煮湯清,是溫州地區最優質粉干之一。
[靈昆文蛤]文蛤,是我國沿海的灘棲見類,素以「天下第一鮮」著稱。不僅肉鮮味美,營養豐富,且貝殼光滑,有美麗花紋,是加工為工藝美術品和裝飾品的原料。靈昆島於1980年從江蘇引進文蛤苗試養成功後,經國家投資,建成文蛤養殖基地,已形成一定規模,產品遠銷國外。
[靈昆田嬉兒]田嬉兒是河蟹即中華絨螯蟹的俗稱,溫州農村普遍有產,尤以甌江口的靈昆島為多。在深秋蟹肥時,當地人一天可捉2公斤,多的可捉到5公斤。由於捕撈過度,天然蟹苗資源衰竭。1994年從太湖等地引進中華絨螯蟹親蟹苗,養殖成功,並已銷往各地。
[靈昆雞]因產地在甌江口靈昆島而得名。它適應性好,生長快,成熟早,個子大,肉質鮮嫩,產蛋率高。母雞年產蛋186—200隻,蛋重55—60克。因經濟效益好,溫州各地普遍飼養。
[靈昆青蟹]甌江東側的靈昆灘塗,處於鹹淡水交匯處,水質肥沃,水溫適

『叄』 大壩釣魚怎麼選釣位 怎樣根據水庫大壩選擇釣點

1、釣淺釣邊,不釣中間。水庫的壩頭和中間水很深,有的竟深達百米以上,水深處水底溫度低,有人在北京密雲水庫潮河主壩處作過測驗:7月下旬氣溫在32.8℃時,水面溫度27.8℃,而在水下30米處,水溫僅10.2℃,所以深水中的魚隨著水溫的變化,它們會游向水溫高、食物充足的上層。有灣則應釣灣,無灣就要靠邊釣,如將海竿投向數十米的深水處,是很難有收獲的。

2、寬闊平坦的水底,它不掛鉤,不會給釣手添麻煩,可這樣的地方一般是存不住魚的,如海外有些人在平坦的海底上,沉入破舊船隻及舊車胎,做成人工魚礁來招魚。魚就是愛在雜草亂石堆中活動,因為這些地方小魚蝦多,微生物麇集,給魚提供眾多的美食,魚自然會在這里聚集。此種地方魚雖多,但也給釣手帶來掛鉤之慮。

3、為了能在這些地方下鉤,釣手採用了許多相應對策:如釣邊緣,在這些地方的邊緣處下鉤。或用舍棄墜將鉤直接送入這些雜亂物之中,掛墜舍墜,掛鉤舍鉤;還有的採用釣浮的方法。總之在這些地方垂釣,往往收獲大,但對鉤線的損失也很大,權衡利弊之後,許多釣手還是願意在這里下鉤。

『肆』 這種魚竿叫什麼竿子

這種釣竿應該是海釣桿的一種,帶輪的魚竿有磯釣竿、海釣竿、路亞竿、前打竿等幾種。磯釣竿較長較細,海釣竿較短較粗,路亞竿較短較細,前打竿基本上和手竿是一樣的,就是多了個輪子。實際上帶漁輪的釣竿一般都不是很結實的(也可以理解為不是很硬),因為這種釣竿主要受力是在魚線和漁輪上的。

『伍』 這個叫什麼是怎麼做的

這個是糍粑。
糍粑
糍粑(拼音:cí bā 英文名:cooked glutinous rice pounded into paste;glutinous rice cake)用糯米蒸熟搗爛後所製成的一種食品。糍粑是用熟糯米飯放到石槽里用石錘或者蘆竹(因地方差異,有的也用竹來代替)搗成泥狀製作而成,一般此類型的食物都可以叫做糍粑。系南方各族小吃,是中國南方一些地區流行的美食。
糍粑,是南北方各族的小吃,流行於中國南北方地區。
中文名
糍粑
英文名
glutinous rice cake
主要食材
糯米,芝麻,黃豆粉,花生
分 類
小吃,糕點,點心
口 味
香、甜、黏
注 音
[cí bā]
味 道
清幽淡雅、甘甜爽口
菜品特色
糍粑,南方各族小吃,
流行於中國南方地區。貴州、重慶、四川、江西、湖南、福建、湖北、廣西、陝西等省市都有,又以江西九江、福建武夷山地區最為盛行,其中又以廣西梧州的做法最為特別。安徽南部也有,主要是在重陽節的時候,作為節日食品供客人品嘗。糍粑[1] 是以糯米、土豆為主料,清浸泡後擱蒸籠里蒸熟,再迅速放在石舀里舂至綿軟柔韌,趁熱將飯泥製作成可大可小的團狀,擱芝麻炒香磨粉拌白砂糖(或是黃豆炒香磨粉拌白砂糖)的盤里滾動,即可取食。口感香甜。現街頭商販多用腳踩三輪車叫賣,飯泥用保溫性能好的特製鐵桶裝放,搖動把手,飯泥從圓孔鑽出。大凡有喜事,當地人都要做紅糖拌糍粑招待客人,以表吉利。

做法
重慶做糍粑的風俗:通常在中秋節,把蒸熟的糯米導入石舀里,用蘆竹把糯米搗碎,再撒上黃豆粉、白糖。
糯米具體做法:糯米浸泡一天以上,濾干水,置木甑里蒸熟。爾後倒入石臼舂爛至膠狀,在干凈的器皿上灑些糯米粉,將舂爛的糯米加餡置其上揉搓,捏成小團或餅狀,還可以用特製的模具印成各種圖案,置通風乾燥處陰干。陰干後可浸泡在水中,能長時期保存。如果將舂爛至膠狀的糍粑趁熱壓成大的圓餅,就要在冷卻後不久,用鋒利的菜刀將大圓餅切成小塊(2cm*6cm*10cm左右)。因為未完全冷卻切時粘刀,冷卻太久過於堅硬,切時就很費力。如在寒冷的冬天,晚上壓圓餅,第二天早晨就可以切了。食用方法很多,可油煎,可水煮,可火烤,可以同甜酒一起煮沸加糖。
土豆具體做法:土豆刮皮,清洗干凈後,用蒸籠大火蒸煮熟爛後,放置陰涼通風處讓其餘溫和水蒸氣散發後,再快速倒入特製的石槽里,人工用木質的錘子搗至細膩均勻,有很多氣泡產生,最後用鏟子盛到盆里,依據不同地區的飲食口味可放入白糖,芝麻(南方),陝西陝南一些地方會勾兌澆灑一些湯汁(北方),口味爽滑,細膩,相對於糯米較易消化吸收,還可以吸脂減肥,可謂是人間美味。
湖南糍粑:首先,將糯米淘洗干凈。原先,要將米挑到很遠的井裡去淘洗,因家裡沒有這么多的水來洗。後來,家裡都打了井,也就省了這份挑米的力氣。但我發現,老家一些有力氣的人仍然舍近求遠,寧願挑著米去離村很遠的一口瀑水井淘洗。可能是那裡水質好,淘洗起來更方便的緣故吧! 將洗好的糯米瀝干水後,在一口大鐵鍋上置一木甑,待鍋里的水燒開後,再將米舀進熱氣騰騰的木甑中用旺火蒸煮。待糯米快蒸熟時,用文火再蒸煮一段時間,然後就准備打糍粑了。 打糍粑是個力氣活,一人一根木槌,開始,兩人握住木槌使暗勁將石碓里的米飯捱爛。然後揚起木槌對打,你一下我一下,此起彼伏。打的過程要趁熱打粑,越快越好,如時間久了,米飯冷了不僅難以打爛,而且手捏糍粑時也捏不動。同時,打糍粑還得有技巧,要不時用木槌將糍粑撬起翻動,否則,有些沒打著的仍是飯粒,吃的時候就咯嘴了。 還有,打糍粑時要有眼色,把握好節奏,不然,就會將木槌砸在對方的木槌上或石碓上,不僅虎口震痛,木槌也易被砸爛。因此,並不是每個有力氣的男子漢就會打糍粑的。我成年剛學打糍粑時,不是將木槌打在對方的木槌上,就砸在石碓上。一場糍粑打下來氣喘如牛,手臂酸痛,虎口發麻。 經過一陣「嘭咚、嘭咚」的砸打後,將打爛的糯米飯從石碓里摳出來,女人們立即圍著方桌,一人扯一綹糍粑捏起來。捏糍粑當然也有技術,熟練的但見兩手翻動,右手指配合左手大拇指和食指,幾捏幾捏,然後右手一擰,一個又圓又白、冒著熱氣的糯米團擺在了桌上。如果不熟練,不但捏不圓,而且半天捏不成一個。捏糍粑中要不時在手上搽些黃油和蛋黃,這樣不會粘手。 待糍粑捏好後,然後將另外一張四方桌翻過來壓在上面,這個時候是小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刻,紛紛爬到桌子上去踩壓蹦跳。待大人將桌子抬開後,一個個薄薄的圓形狀糍粑呈現在面前。然後,小孩子爭著用蘿卜刻成的五角星或囍字印章,粘上紅色汁水蓋在糍粑上。這時,糍粑就算做成了。 當然,打糍粑時讓孩子們開心的是,還能不時吃上一坨糯米飯,當大人們將打出來的糯米飯倒入石碓之際,這時,貪吃的孩子們便會躥過來抓一把在手,然後跑到一邊津津有味地吃起來。有時,也會乘大人們不注意,偷吃剛打好還溫熱柔軟的糍粑。 打糍粑、捏糍粑是一個需要多人配合的工作,一般都是幾家人湊在一起打,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笑語喧嘩,更加襯托出過年的喜慶氣氛。小孩子們尤喜歡這種場面,你追我趕,你叫我嚷,有吃有玩,好不快活。吃糯米飯、上桌壓糍粑、給糍粑蓋紅印戳,都是小時候過年有味的事。

營養價值
多數地區的人習慣於在臘月打糍粑;在梅州客家地區每逢傳統節日或家庭喜慶;四川地區的人在中秋節前製作,象徵豐收、喜慶和團圓,是中秋節和月餅齊名的必備佳品。在四川民間一些地方,在糍粑中加入桂花搗製成月桂糍粑,蘸上炒黃豆面和白糖吃,味道清幽淡雅、甘甜爽口,別具一番風味。另一些地方在熱糍粑中裹入熟紅豆等豆製品、加入適量食鹽,切成橢圓狀片塊放到熟菜油中油炸,作出的紅豆油糍粑,色、香、味俱佳。湖北地區的人們也習慣在臘月里打糍粑,將糍粑切成長條狀保存,待吃時再切成片狀。

客家
在廣東梅州、福建龍岩、福建三明等客家地區,每逢傳統節日或家庭喜慶,都有做糍粑的習俗。糍粑的製法是:取上等糯谷,最好是殼薄質軟的紅谷糯,經加工成白凈的糯米。用清水把糯米浸透,放進木甑里蒸糯米飯,放進石臼里,用杵槌舂制而成。因此,客家人叫「打糍粑」。舂糍粑的杵槌,要用光滑的木杵,糯米飯粒便粘不住。經過用力舂搗,使之成羹狀,然後做成如雞蛋般大小的糍粑。蘸上炒米、花生、芝麻、黃糖等配製的佐料粉,吃起來柔韌鮮滑,香甜可口。客家農村有句俗話:「十月朝,糍粑粄子碌碌燒。」說的是每逢農歷十月初一,家家戶戶做的糍粑熱氣騰騰[2] 。

閩清
在清代古民居薈萃的福州閩清坂東鎮,糍粑,是當地人用當地優質糯米經水泡後,放進飯甑蒸熟後倒進石臼,一人用木杵舂,一人翻動,一下一下,直舂到米飯粘稠如泥狀,挑起不斷為止,民間俗稱「打糍」。然後裝進盆里,加香油點潤,用手搓成塊,搓成丸,放進裝有炒熟磨細的芝麻、花生、豆、糖的碗中滾過沾滿後即可食用。味道清香,甜潤可口,舒氣和胃,多吃不膩。考究的吃法是將糍粑搓成丸子,和肉片、菜梗、香菇、墨魚、大蒜、辣椒等一起拌炒,香辣可口,是餐桌上的一道好菜。
從前,福州閩清鄉下家家戶戶都備有木杵、石臼等打糍粑的工具,逢年過節,每家都會打糍粑。這時,孩子們歡天喜地圍看大人們打糍粑,直看到大人把打好的糍粑放在盆里,搓成丸子,香噴噴的金黃透亮的糍粑真饞人,恨不得馬上吃到口。做好的糍粑要先拿來奉祖宗,並且燒上根香,等香燃完了,大家才能開始吃糍粑。吃糍粑真得費一番工夫,糍粑又粘又稠,沒法掰開吃,偏偏鄉下人喜歡大塊吃肉,大口喝酒,自然也喜歡把糍粑丸子搓成巨型,吃起來才有味道,這苦了溫文爾雅的城裡人,面對這巨型糍粑丸子,真是又想吃又怕粘,更怕吃相不雅被人笑。不過廚師想到了這點,把傳統的糍粑碩丸細化,做成蘋果大小的小丸,但還是能掰開吃,仍不失原來特色。不過,要想品出吃粘糍粑味,最好是試試吃大糍粑丸,佐以大塊豬肉,大碗的燒酒,體驗農家生活,別有情趣。

信陽
信陽糍粑,為信陽傳統名吃,主要產地有商城、新縣、潢川、光山等地。「殺年豬,做米酒,打糍粑,腌臘肉!」打糍粑是信陽流行的年俗。 對於信陽人而言,打糍粑的象徵意義甚於物質
意義。打糍粑往往與殺年豬「兩盤同開」。吃著新鮮的豬肉,就著新鮮的糍粑,那份新鮮勁把整個一年都能照亮。如今信陽的傳統年俗正在流失。
打糍粑是江淮一帶的舊俗。糍粑曾是信陽老百姓過年家家戶戶必備的食品之一。年前,家家戶戶打糍粑,親戚鄰居都來幫忙。在打糍粑之前,先將糯米淘凈浸泡兩三天後,放入木質蒸籠大火蒸熟。「為防止蒸鍋水燒干,要不時地沿鍋邊向蒸籠里加水」。
將蒸熟的糯米拿出來放到「地窩子」里,「地窩子」是用紅石頭做的,有80厘米見方,中間掏成半圓,男人們用棗木棒不停地搗地窩子里的糯米,糯米太黏搗著費勁,往往是一群男人,一邊轉圈搗一邊唱號子歌。等到糯米全變成面團沒有米粒而且很黏時,就打好了。剛打好的糍粑,冒著熱氣、聞著清香、摸著柔軟、看著潔白、吃著滑嫩。
將整團的糍粑都拿起來放在一張大門板上,平整成大約5厘米高的樣子,等糍粑慢慢變冷變硬後,用刀切成塊,用瓦缸或桶裝新鮮的冷水浸泡。春節時可以將糍粑油炸、火烤、打湯等,來招呼客人或自己食用。
糍粑可烤,可煮,可煎,可炸,尤其是春節期間,親朋好友來訪,最好的見面禮便是煮上一碗荷包蛋糍粑。若將糍粑包上各種餡料,油炸烤煎,風味更加獨特鮮美。包餡的糍粑不宜久存,切成塊狀的糍粑久放乾裂,可用清水泡之,勤換其水,可保存3個月以上。

桂林
糍粑製作工藝精細。把上好糯米蒸熟後,用力杵打,直到糯米飯全融,像棉團狀,然後再取出糯漿做成圓團,放入蒸籠蒸熟而成。水糍粑多放內餡,如豆蓉、蓮蓉、芝麻桂花糖等,質地細膩柔韌、 潔白晶美,如趁出籠時熱氣騰騰,再裹上點白糖或熟豆粉,更是色美味鮮,口感細滑沁甜。為桂林名小吃之一。

貴州
納灰村,位於貴州黔西南州興義市郊萬峰林風景區下五屯,是一個布依族聚居的村寨。納灰村的遊客不多,隨意去村裡任何一家都可以學習到打糍粑。當地人說如果要做糍粑,頭天就要把精選的糯米用清水泡在桶里,等完全泡漲了,就裝到專用的蒸飯器具——甑里去蒸。甑是用厚厚的木片箍成,直徑通常在半米左右,上寬下窄,下部置一竹篾片編成尖頂斗笠形的隔板,既可以使米不沾上鍋里的水,又方便蒸汽進入。
濃濃的米香已經開始不斷地從廚房溢出,蒸到九分熟的時候,起鍋,將蒸好的糯米飯倒進石臼里。打糍粑看起來容易,打起來還真不簡單。一般初學者的木棍不是一會被糯米黏住,提不起來,就是一會相互「打架」,沒多久就會感到手臂軟綿綿地沒有力氣。當地村民結實說打糍粑其實是個技術活,講究快、准、穩、狠,這樣糯米才能打得均勻,打得瓷實,黏糊糊的有韌性。

湖南
用當本特產的大型香葉包糍粑
1、用糯米蒸成米飯,
2、用石器將糯米飯打成粘狀。
3、從山上采來當地特產的一種大型葉類植物的葉子, 雙手掌大小
4、將葉子洗凈, 把粘狀糯米包成單手掌大小, 糍粑做成。
製作糍粑
5、放置陰涼處, 可保存15天到30天左右。 可能與葉子的特殊作用有關。
6、吃的時候, 將粑浸水片刻,再埋到灰火堆里,10分鍾取出。
此時將外面的葉子撕掉, 糍粑松軟,香氣撲鼻。 與葉子的香味有關。
湖南紫鵲界——水車打糍粑逢春節來臨,農歷臘月末,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據鄉土志書記載:「糯米飯就石槽中杵如泥,壓成團形,形如滿月。大者直徑1尺5,尋常者約4寸許,3至8分厚不等。」
糯米曬幹了,洗凈了,放進木甑,上了氣蒸。蒸到九分熟的時候,起鍋,兩個人提了甑把,疾步走進院落,兜頭倒進一個巨大的石臼里。兩條粗壯漢子舉起手腕粗的棗木大棍,呼兒嘿喲地打起來。這打糍粑很有講究,追求「快、准、穩、狠」四個字。兩個人圍了石臼,各站一方,手中的木棍下去要快,收起也要快,糯米粘性太強,免得棍子和米粘在一起;准頭要足,兩根木棍此起彼伏,都要打在同一個地方,這樣糯米才能打得均勻,打得瓷實;穩說的是握棍的手要緊,用力要均勻,不能前面噼里啪啦賽疾風驟雨,後面力氣用盡了,軟綿綿的跟不上趟,那這臼糯米就算廢了;狠不用說,當然是手腕子、臂膀的力氣要綳得足,散得暢……如此這般,漢子們一身汗,那臼糯米被打成了粘乎乎得一個團,兩支木棍架起來,擱上撒麵粉的案板,分成大小不一的小團,塞進刻花的木模,那糍粑就成形了。
剛做好的糍粑是軟的,從木模里拿出來後,手腕一抖,糍粑在空中轉上幾個圈,圓圓地落在曬席上,再蓋上被單,溫度降下來後就好了。做糍粑很講究,手粘蜂蠟或茶油,先搓坨,後用手或木板壓,做得光滑,美觀。小糍粑做完後,由心靈手巧最會做糍粑的婦女,再做幾個大糍粑,小則三五斤,大則十多斤。這叫「破籠粑」,象徵「五穀豐登」,又顯示農家人大方。

湘西土家
土家人素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說法。打糯米糍粑是一項勞動強度較大的體力活,一般都是後生男子漢打,兩個人對站,先揉後打,即使冰雪天也要出一身汗。做糍粑也很講究,手粘蜂蠟或茶油,先搓坨,後用手或木板壓,要做得光滑,美觀。
糍粑,湘西一般在的冬日裡才能吃到,吃它的方法很多。最過癮的吃法,就是烤糍粑,冬日的湘西陰寒潮濕,為了作熱取暖,一般人家都會燃起火爐火桶。糍粑便是放在其中的火盆木炭上烤炙的,火盆通常有鐵架,沒有我們就用火鉗作支架。似乎有倔性的糍粑,讓它軟化可不容易。烤糍粑的過程,最考驗人的性情,性急的人是吃不上的。糍粑得放在微微明滅的炭火上慢慢烘烤,火氣不能太大,要不然外皮烤焦,內里卻是生硬的。而且要不停的翻邊倒面,使它兩面均勻受熱。受熱後的糍粑可不是好對付的,熾熱的高溫黏著你的手指燙,燙得人幾乎斷了想吃的念頭。但一想入口綿軟香甜,又不得不就範。糍粑在火氣下催的漸漸鼓脹,表皮微微隆起,像一個大包子似的糍粑就大功告成了。此時將表皮弄破,會有一股白氣升騰,可見內里雪白,拿在手裡軟乎乎的,心裡升騰起一股征服的快感。此時可就別太心急,以免燙了口舌。
具體做法
糯米洗凈蒸熟。
茶油中放入黃色的蜂蠟,加熱融化,塗抹在桌面、門板、石臼、木槌等用具的表面。
糍粑做法
把糯米放進石臼中,用丁字型的大木槌用力捶搗。糯米粘性很強,一般是兩個強壯的男人來,一上一下地「打」。大冬天的,光著膀子還要流汗。
糯米搗成泥以後,取出放在桌子上,乘熱揪出拳頭大的米團,壓扁成餅,再用門板加重物壓住,等糯米涼了就成型了。
糍粑可以存放很長時間,如果放在大水缸里,用水浸泡,定時換水,可以吃到六七月份。
烤好的糍粑可粘糖,或將糖灌入糍粑中,等其中的熱度將糖溶成糖水,此時糍粑入口甜香無比。糖是常見的白砂糖,如有土製的紅糖片,那就更好。也可將糍粑中裹入豆腐乳(湘西叫霉豆腐),薄薄的鋪上一層,如有廚房設備,糍粑亦可用油煎熟吃, 切塊用甜酒煮熟吃,各有風味。
四川--打糍粑一般都是中秋節,四川涼糍粑色香味俱佳,糯軟醇甜,入口涼爽,沁人心脾。
把蒸熟的糯米導入石舀里,用蘆竹把糯米搗碎,再撒上少量糯米粉,趁熱壓成大的圓餅。其中農村多用火烤,俗稱燒糍粑,非常香脆。
剩下的多餘糍粑可以留到日後加雞蛋或者醪糟(也叫甜酒,是用糯米做成的米酒)煮來吃,比較甜。
製作方法:
1、把糯米淘洗干凈,用溫水泡二三個小時,控干水後裝入飯甑內,用旺火蒸熟,然後,將熟米飯放入石礁窩內。舂茸成糍粑,用熱的帕子搭蓋。
2、把芝麻粉、蜜桂花、白糖、食用桃紅色素拌勻,製成芝麻糖。再把黃豆炒熟,磨成粉待用。

3、糍粑放在案板上晾涼後,分成兩半,一半放在撒有黃豆粉的案板上,攤開壓平成片,將「洗沙」均勻地抹上。將另一半糍粑成大小、厚薄差不多的片,蓋在其上,再把芝麻糖撒在面上,切成塊就可以了。
雲南
糍粑稍大,直徑20cm左右,可任意切成小塊,用炭火加熱,之後蘸蜂蜜或把蜂蜜放入糍粑,也可以用紅糖白糖代替蜂蜜,ps:要吃快一點,蜂蜜會從固體變成液體,糍粑會從燙手變成硬塊。

『陸』 溫州有什麼特產大神們幫幫忙

[五味和魚生] 魚生即白檀生。白檀,又名小白帶,是一種細長扁平的小魚。五味和老店製作魚生,已有60—70年歷史。該店用獨特的傳統配方,選用細如扁面條的鮮小白帶,按一定比例配以糯米粥、黃嶼產蘿卜絲、紅糟、食鹽、白糖、味精、米醋等腌制而成。一般腌於春汛期間,密封,於翌年三伏天啟封,瓶裝出售。許多回鄉探親的溫州籍華僑和港澳台同胞,常隨帶幾瓶回去,視為不可多得的家鄉風味。 [五昧香糕] 又稱五色香糕,為溫州市傳統名點,創於60年代後期。以糯米粉和精白糖為主料,經糕盤加工成型後蒸炊而成。一包五條,其色各異。紅色配以桂花香精,黃色配以香蕉香精,白色以五香(丁香、八角、小茴、桔皮、花椒)為餡,黑色裹以黑芝麻粉,各具風味,老幼咸宜。溫州市五味和食品廠、縣前食品廠生產的五味香糕,曾被評為最佳溫州貨和浙江省優質產品。 [五香腌鴨蛋] 在溫州尋常百姓家的餐桌上,又添了這種新的佐飯品。其配方和製法是:桂皮120克,茴香、辣椒粉各70克,甘草100克,化椒50克,食鹽750克,加水1.5公斤,煎煮約一小時,冷卻棄渣,加黃泥1.5公斤,鹽50克,攪拌均勻,取洗凈揩乾的鴨蛋百個,沾上粘料,放人小壇內,密封。一般腌制30天即可煮食。 [長人餛飩] 早在宋時,我國就有冬至吃餛飩的習慣。據說富家擺闊,一碗餛飩有十多味,餡心各異,稱為「百味餛飩」。30年代.樂清有長人名叫陳立標,在溫州城裡肩挑餛飩擔沿街叫賣,後在漁豐橋設店。所制餛飩皮薄如紙,餡以鮮肉,狀如雲朵。蓋料有紫菜、蛋絲、肉鬆、蝦米、湯清味美,為顧客所贊賞。 [文成拉麵] 已有幾百年歷史。其製作方法是:將白麵粉倒入面盆或木板上,慢慢加水,拌勻,再用雙手反復揉至粘性成團。切成1厘米寬,上蓋濕毛巾防乾燥。約過15至20分鍾,雙手將其兩端提起,邊拉邊抖,即可任意延長。有些人拉至近一米長時,再合並重新拉細至棉紗一般,拋人滾湯中,稍煮即熟,撈起加入調味輔料,便可食用。 [文成發菜] 又叫「菜心」,是傳統家常菜。將芥菜洗凈曬軟,切細攤曬至手捏無水滲為度,加3%~4%的食鹽揉勻,盛小口缸罐內捺實,嚴封倒置陰涼干凈處,可久存3年不變質。其味甜中泛酸,異香撲鼻。 [馬蹄松] 最早產於清雍正年間溫州樂清縣白象地方,以形如馬蹄得名。它以麵粉和紅糖作皮,餡入糖心和鹹肉丁、紅瓜絲、熟芝麻粉和桂花。邊斜,五刀開口,用手下壓露出糖心,貼在200℃高溫的火炭爐桶內壁,用明火燜烘,具有皮脆心軟的特點。 [白蛇燒餅] 清光緒末年,溫州城區府頭門鍾樓右側,有一家張氏開設的燒餅店。其所制「蔥油重酥燒餅」,每50公斤麵粉加8.5公斤豬油揉成酥面;餡心用鹽漬豬肥膘肉丁、酒浸蝦米、甜醬瓜粒、京冬菜絲、蔥花,拌以麻油。成形後用火炭烘製。出爐的燒餅呈淡黃色,食之酥脆。因女店主喜穿白色衣衫,眾以《白蛇傳》中「白娘娘」稱之,所制燒餅亦隨之得名。 [白象香糕] 公久牌香糕,系樂清縣白象鎮公久南北貨商號所創,迄今已有50多年歷史。它以糯米粉為主料,芝麻、棉白糖、柑桔餅為輔料,經蒸炊而成,其特點是色白味甜、柔軟酥鬆。 [寺前餛飩] 永強寺前街餛飩,創始於清道光年間。採用上白麵粉製成的餛飩皮薄如蟬翼;餡心用當天宰殺的豬後腿瘦肉剁成。店主人給自己定下嚴格規矩,一鍋湯只煮一碗餛飩,生意再好也不破例。佐料有雞蛋絲、紫菜、碎肉和蔥花等。 [老酒汗] 溫州特產名酒,以蒸提優質黃酒精華而馳名中外。晚清時曾列為貢品。老酒汗酒精度為64度,含酯量約0.3%,出酒量僅1%,即100公斤優質黃酒只蒸提酒汗1公斤左右。品質清冽醇芳,飲後香留齒頰,並具有通筋活血、清心祛暑的良效。溫州酒廠生產的老酒汗,1989年在全國食品博覽會上獲銀獎。 [芝腳糖] 晚糯米炊熟曬干,與沙混合爆成米花,篩凈,加入白糖、飴糖熬成的糖漿和熟芝麻、熟花生仁、桂花、生薑、豬油、調製成型,切成長方塊。其特點是一品多味。舊時也有特製咸芝麻糖過年。其用料和製法與甜的基本相同,唯不用白糖,加蝦米(切碎)、蔥花和精鹽,別有風味。 [燈盞糕] 清光緒末年,溫州人陳大姆、陳碎姆兩兄弟,在東門陡門頭設攤炸燈盞糕。內餡是豬腿肉和黃嶼蘿卜絲,外皮用新黃豆和米粉漿拌和,採用鮮豬油炸制。因糕如燈盞,故名。此品外皮鬆脆,圓邊酥軟,內餡爽口,獨具風味。 [李大同雙炊糕] 瑞安糕點名師李瑞慶創制於清代光緒年間,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它用糯米粉加白糖或紅糖拌勻過篩,撒上桂花,成型切塊,經兩番炊制而成。其特點是:細、軟、韌、香、甜,老少咸宜,是溫州市名牌茶食。 [楊梅酒] 永嘉各地盛產楊梅,習稱「楠溪梅」,年產量10000餘擔。除供應市場外,還與白酒配製成「楊梅酒」,運銷國內外市場。楊梅酒甜中帶酸,人口舒適,可抵禦暑氣,為夏令美酒。 [縣前湯圓] 縣前湯圓素負盛名。從前有10多個品種,後只做最受歡迎的麻心湯圓、擂沙湯圓和鮮肉湯圓。麻心湯圓的餡心是用熟芝麻、白糖粉、生豬板油攪拌而成;擂沙餡心是用豆粉、香蕉精和白糖調制;鮮肉湯圓的餡心是新宰殺的豬後腿肉糜。溫州風俗,訂婚時都將縣前湯圓券與喜糖一起分送親鄰戚友。 [虹橋綠豆糕] 虹橋綠豆糕創始於清同治年間樂清縣虹橋鎮,正式設店營業則在光緒中期,店名為「蔡日升南貨糕燭店」。綠豆糕是以綠豆粉、炒糯米粉、白糖、豬油、茶油等按比例配製而成。質軟味清,香甜可口。 [荷花酥] 麵粉加熟豬油,分別搓成水油皮、干油酥,開成多層酥皮,包入豆沙餡,製成球形。用小刀在頂部鍥成六個大瓣,放小火溫油鍋中炸至成熟開瓣為止。成品酥皮層層翻出如荷花瓣,脆酥香甜。 [錢倉早蠶豆] 產於平陽錢倉,其特點是季節早,鮮嫩,1972年美國尼克松總統訪華時,特專程送京作為國宴佳餚。因此名揚海外。 [膠凍] 以黃魚膠或其他魚類的膘作原料,加水(50克干魚膠加2500克水)煮沸,溶化後冷卻即成。吃時用刀開成小粒,用醬油、味精、米醋、麻油、胡椒粉等調味。口感清涼、滑潤,有解酒功效。 [黃坦糖] 以精糯米為原料,用麥芽發酵,加芝麻、薄荷油、生仁為佐料,分別製成鬆脆的糖絲、硬韌的糖條、各式花樣糖餅,香甜可口。此為黃坦民間傳統食品加工業,明、清代甚盛,銷於浙南閩北,素惠美譽。 [麻巧] 原名巧食,源自農歷七月初七民間婦女向織女星「乞巧」的風俗。麻巧採用優質麵粉、蔗糖、豬油、食鹽、蘇打等原輔料,經調製成舌形,撒以芝麻,烘烤而成。溫州市麵包食品廠生產的麻巧,1983年獲浙江省商業傳統最佳產品獎。 [溫州牛肉焙片] 創始於1936年城區五馬街福祿壽糖果店,原為廣東師傅所制,首次出售便門庭若市。供不應求。從此溫州相繼開起多家牛肉焙片作坊。溫州市食品公司職工經過多次革新生產工藝和配料,製成了有溫州特色的牛肉焙片,暢銷國內外。1982年被評為浙江省最佳產品。 [溫州狀元紅] 此酒已有800多年歷史,解放後曾一度斷檔。1988年秋,溫州酒廠按照秘方恢復生產。酒味醇香,色紅透亮,廣受歡迎,先後遠銷日本、法國,西班牙、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等國家和香港地區。 [溫州甜煉乳] 溫州甜煉乳是我國首創產品。其質量、產量在全國均首屈一指。由名聞全國的溫州實業家吳百亨創辦的百好煉乳廠,至今已有60多年生產歷史。吳氏以「白口擒雕」為商標,寓意要戰勝當時壟斷我國煉乳市場的英商英瑞煉乳公司的鷹牌煉乳。擒雕牌煉乳先後榮獲中華國貨展覽會金獎和西湖博覽會特等獎。1958年該廠一分為二,在瑞安部分稱「瑞安百好煉乳廠」,生產擒雕牌甜煉乳,在溫州部分稱「溫州乳品廠」,生產江心牌甜煉乳。80年代初,兩廠日產量近6萬公斤,煉乳質量也不斷提高,多次在全國和全省獲獎。這兩家乳品廠現為圍家出口煉乳的定點廠家。生產熊貓牌出口甜煉乳,產品遠銷亞非各國。並通過香港轉口其他國家。 [楠溪麥餅] 楠溪麥餅原出永嘉沙頭。沙頭歷來是舴艋舟停靠旅客歇腳候潮的埠頭。此地麥餅別有風味,往來旅人常備為干糧。一個麥餅的原配料是:半斤麥粉,一個雞蛋,一湯匙菜油,攪拌揉透,成凹字形,嵌入鹹菜、鮮肉、炊蝦、味精。包攏後,用木槌捶成扁圓形,放在平底鐵煎盤中兩面傝白,再轉到烤爐中焙硬。食之鬆脆、噴香,堪稱美食。 [矮人松糕] 抗日戰爭後期,溫州人谷進芳在城區五馬街口設攤製作松糕,以用料考究,製作精細出名。人們以谷個子矮小,稱其糕為「矮人松糕」。此點心選用當年純糯米,過水磨成細粉,拌以豬臀尖肥肉丁、桂花和白糖。炊熟切塊,現炊現賣。其特點是松軟綿糯,甜中有咸,清香可口,故顧客接踵。 [莘塍豆腐乾] 瑞安莘塍賡春醬園出品的豆腐乾,以口感和回味鮮美名聞遐邇。它選用當年新豆,經過浸水、磨細、濾凈、煮漿、結凍、壓擠、切塊,用雙缸醬油和香料製成,放在通風處晾乾後上市。每當客車在瑞安莘塍、塘下等停靠站停下時,就有許多小販提籃沿車窗口往來叫賣,購者踴躍。[福壽糕]用純糯米炒熟磨粉,加上白糖、飴糖、桂花和香精,拌勻後,用模具壓製成蝴蝶、連環、百子、以及福、祿、壽、喜等字,間有紅、白兩色,作為婚嫁喜慶饋贈的吉祥物。 [薄餅] 溫州人有端午吃薄餅的風俗。制薄餅有一定難度,首先是麵粉和水的比例要適當,攪勻後,抓在手中掛而不掉,將麵糊往鐵煎盤中輕拖一圈,便烙出一張直經約21厘米、薄如絹帛的面片來。置面片於平盤上,放進肉絲、香菇絲、綠豆牙、蛋絲、鱔絲和韭菜炒成的餡子,捲成圓柱狀,蘸原餡心鮮囟進食 土特產 [人工河蟹苗] 溫州市龍灣區海濱,天河、永興等河蟹養殖基地,1994年有河蟹苗萬畝,產幼蟹近10萬公斤,銷往全國各地。 [三杯香] 泰順名茶,採摘於清明前後,因沖泡三次後仍有餘香而成名.該炒青綠茶外形條索細緊有苗鋒,色澤翠綠油潤,芽毫藏隱,泡開之後呈一芽兩葉葉形。 [大荊紅花芋] 樂清大荊鎮利用山地和梯田,大種紅花芋。它個大而均勻,去皮後呈粉紅色,艷如花蕾, [上吳枇杷] 「浙南五月碧蒼蒼,蠶老枇杷黃」。浙南有名的批杷生產基地——永嘉縣六龍鄉上吳村,有枇杷樹46,67多公頃,10多個品種。種植最多的「大紅袍」、「青碧」,都是枇杷中的珍品,皮薄色黃,果晶柔軟,味甜如蜜,食之滿口生津。還有「紅毛丫頭」,紅紅果子,大如雞蛋,25~26顆便有1公斤重。80年代全市枇杷的種植面積已發展到266.67餘公頃。 [馬蹄筍] 溫州食用筍資源豐富,品種繁多,其中以夏季食用的馬蹄筍最為難得。馬可蹄筍形如馬蹄,原名綠竹筍,平陽的水頭、麻步,瑞安的湖嶺、高樓,蒼南的馬站均為主要產地。馬蹄筍營養價值高,除含有蛋白質,脂肪、澱粉外,還有生長激素、維生素B12,以及有抗癌作用的物質,馬蹄筍的鮮、嫩、脆,超過毛竹筍和其他筍類。 [中華烏塘鮫] 棲息於海灘泥塗之中,故又稱泥魚。其個體不大,卻是青蟹的剋星。溫州樂清灣、靈昆島、永強等灘塗盛產此魚,是菜市場常見的生猛海鮮新品種。 [中華獼猴桃] 又名藤梨,號稱「水果之王」,盛產於溫州山區,僅永嘉就有十幾個品種,年產量約300噸。泰順黃橋、司前、竹里、嶺北等地亦有引進紐西蘭獼猴桃品種的生產基地。獼猴桃所含維生素C比柑桔多1.2倍,有抗癌作用。成書於唐代的《本草拾遺》,說它具有治骨節瘋、癱瘓不遂、長年白發及痔病等功效。 [烏牛早] 永嘉名茶,是我國茶類中特早發芽的品種,3月上旬即可採制。用它加工的「烏牛龍井」,外形扁平,味醇氣香,色澤翠綠,為茶中珍品。1994年以烏牛鎮為中心的烏牛早茶葉基地,連片茶園達80公頃,並問周圍鄉鎮輻射。是年永嘉全縣有烏牛早茶園533.33公頃,產量約60噸。 [文旦] 品種有二:一是樂清、永嘉種植的楚門文旦;二是平陽漁塘鄉水港村產的水港文旦。肉脆味甜,爽口無渣,風味上乘。 [文成筍干] 有浙南林海之稱的文成縣石烊林場,是茅竹、竹筍的主要產地。每逢初春,山民們紛紛上竹山,整株挖出即將破土的嫩筍,去泥剝殼,切分兩爿,人大鍋中煮,去其澀液,然後攤在竹簾上曬干或用炭火焙乾即成。其特點是鮮嫩、醇香、味美,可常年儲藏。 [石斑魚] 又名國魚、紅鮮魚。其肉細嫩、鮮美、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優點,營養價值高,為日本、香港宴席上的名菜。溫州市產地以洞頭洋為主、南、北麂海區為次。每年4—5月間發情,延續到10月左右。漁民釣到石斑魚時,立刻進行技術保活;並選擇在清水流暢的海灣里用網箱飼養,遠銷國際市場。 [永嘉田魚] 學名田鯉。養殖於水稻田,形似鯉魚。永嘉稻田養魚已有數千年中歷史,至今相沿。該魚適應性廣,繁殖力強,成活率高,生長迅速,當年魚苗最大的達0.5公斤。全縣養殖面積5666.67公頃,年產量達80餘萬公斤。肉質肥嫩,少骨刺,味鮮美,營養豐富,兼有利尿、消腫的葯用價值。田魚多姿多采,也是理想的觀賞魚類,人們譽之「體像鯉魚,味賽鯽魚,色如金魚」。市區菜市場有售,還遠銷國外。 [永嘉早香柚] 永嘉中部山區岩頭、花坦,碧連等地,有百畝以上的早香柚荃地8個,其中花坦鄉巽坑村荃地達400畝。永嘉早香柚原產碧蓮,9月下旬成熟,屬我國特早柚類品種。平均畝產1500公斤。肉質脆嫩,果汁多,甜酸適口,1993年在泰國曼谷國際農產品評比中獲銀質獎,1994年又在全國第三次柚類評比中獲金杯獎。 [對蝦] 樂清灣有灘塗養殖約6666.67公頃,其中對蝦養殖1133.33公頃。先後引進、開發刀額新對蝦及日本對蝦等品種。溫州其他沿海各縣亦均發展灘塗對蝦養殖。 [西瓜] 溫州種植的西瓜品種,有蘇密1號、中育1號、廣東新澄1號、台灣新紅寶和浙蜜1號,均為良種,瓤紅鬆脆,汁多味甜。中熟型的新紅寶和廣東新澄1號,因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各地種植較多。溫州主要西瓜產地,有永嘉岩頭,樂清大荊,平陽北港、宋埠,瑞安梅嶼、莘塍、塘下,龍灣永強等地。 [羊棲菜] 俗稱「大麥菜」,是暖溫帶性的經濟海藻,屬馬尾藻科,產於溫州沿海島礁,現洞頭、蒼南已大量養殖。《神農本草經》和《本草綱目》中稱羊棲萊主治「癭瘤結氣」、「利小便」,有治療*本豚氣」、「水氣浮腫」,「宿食不化」等功效。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糖類、生物鈣以及各種維生素,對防治甲狀腺腫大、高血壓、風濕病、大腸癌以及消除大腦疲勞、促進皮膚光滑等均有顯著療效。羊棲菜藻體還含有豐富的褐藻膠、甘露醇、碘等,它們均可作為工業原料。食用方法主要為炒制,可製成調味晶和海藻凝膠食品。葯用可作為治療風濕病用的含脂多糖葯物;製成逆轉錄酶抑制劑;治療消化道潰瘍用的植物和微生物脂多糖;抗皰疹葯;膽固醇下降劑;抗糖尿病劑以及治療弓形體感染用的脂多糖。化工上可作為香皂原料的添加劑和傢具板的粘合劑。 [江蟹] 即梭子蟹。其肉細嫩、鮮美。除鮮燒外,還可加工製成咸蟹、醉蟹、悶蟹、蟹糊,可製作40餘種佳餚。溫州海岸線長,海面遼闊,梭子蟹資源豐富,素稱「梭子蟹之鄉』,是我國出口梭子蟹的主要產地之一。每當金菊盛開、蟹肥膏紅時節,產地所獲梭子蟹除上市和冷凍外,還採用「活蟹籠養』辦法,起運時先作技術處理,使之處於冬眠狀態,運抵外地或國外後,再使復甦。 [花生] 90年代初期,全市種植花生面積約2000公頃,以平陽麻步、瑞安馬嶼、永嘉楠溪種植較多。產品肉滿,出油率高。大部分炒、煮食,小部分加工成花生醬和作為多種糕餅的原配料。 [蒼南荔枝] 南方名果,早在1934年蒼南馬站利用小氣候引種。1975年馬站亞熱帶作物試驗站以「元紅」為主栽品種,種植92公頃27625株。實踐表明,馬站適於載培.荔枝。成熟期為7月下旬,果呈棕褐色,果肉乳白色,汁多味濃,唯個子比原產地稍小,核亦小。 [牡蠣] 營養豐富,含蛋質為白米的8倍,素有「海中牛奶」之稱。樂清牡蠣有扇形、狹長形、三角形和橢圓形等。風味也因地而異。蒲岐的體小肉嫩;水漲的個大味清;清江的體似酒杯,色清昧醇。1980年樂清從日本引進體大殼薄肉肥;生長快、單產高的真牡蠣,在清江海區養殖,並大規模開展海區留種自然增殖和人工培育純苗補充的工作,逐漸形成優勢種群。1993年清江鎮共放養筏架1010台,產蠣肉27萬公斤。 [龜腳] 學名石砌,長5—8厘米,因形似烏龜之足而得名。龜腳分布於海浪沖擊的崖礁縫中,瑞安北麂、北龍、大峙等海島有產.其肉淡紅色,肥而細嫩,味極鮮美。因漁民要攀登海島懸崖找尋、挖采,十分艱險,所獲不多,故更顯名貴。 [沙崗粉干] 永嘉楓林鎮西北的新坊、鑊爐、兆潭、東岸庄、徐家灣等村莊統稱沙崗.這里農戶向來以製作粉干為副業。粉干為民間主要副食品。其製法是:米粉加水蒸成半熟,搗成塊狀,再壓成細條,扎製成貼,曬干即成。沙崗粉干細如紗線,潔白軟韌,快熟難斷,耐煮湯清,是溫州地區最優質粉干之一。 [靈昆文蛤] 文蛤,是我國沿海的灘棲見類,素以「天下第一鮮」著稱。不僅肉鮮味美,營養豐富,且貝殼光滑,有美麗花紋,是加工為工藝美術品和裝飾品的原料。靈昆島於1980年從江蘇引進文蛤苗試養成功後,經國家投資,建成文蛤養殖基地,已形成一定規模,產品遠銷國外。 [甌江子鱭] 子鱭,甌江特產,上市時節滿腹是子,故名。學名叫鳳尾魚,也叫鳳鱭,系因尾部有分叉、細長而尖、形如風尾而得名。它從立夏、小滿開始,洄遊人甌江中游鹹淡水匯合之處產卵繁殖,一直到夏至、小暑,捕獲期約兩個月。此魚高蛋白、高脂肪,肉質細嫩、鮮美,久負盛名。食法有紅燒、油炸或加工成魚干。尤以油炸鱭為夏日筵席上的時鮮佳晶。 [甌柑] 溫州栽培柑桔,已有千餘年歷史。甌柑早在唐代便列為貢品。今有柑桔種植面積近1.333萬公頃,優良品種有「茶山溫州」、『梧埏溫州」等,還培育出無籽甌柑。甌柑肉質鮮嫩無渣,香甜略帶苦味,夏日食甌柑猶如玉液瓊漿,沁人心脾。甌柑還能去胃中瘕熱,利水谷,止嘔咳,生津止渴,久食能通筋絡,開腸胃。儲藏得法、春後不潰的甌柑,還有清心消暑、去邪祛毒、降血壓等作用。礦山、井下、爐前接觸煤氣煙毒硅塵的工人最宜吃甌柑。 [河鰻] 又名鰻魚、鰻鱺、白鱔,是降河性洄遊性魚類,秋季性成熟的親鰻,成群降河人海進行繁殖產卵,11月至翌年5月,鰻苗從河口溯河進入淡水域生長,故甌江下游為捕撈鰻苗的重要河段。80年代開始試養,現面積約13餘公頃,主要出口日本,余內銷。 [泥蚶] 俗名花蚶、絲蚶、系棲息於海塗中的雙殼類軟體動物。蚶肉富含蛋白質、維生素B12,味爽口,為佐酒佳晶。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載,泥蚶能治痿痹瀉痢,潤五臟,利關節,健胃,益血色。位於樂清灣東南側的蒲岐,已有四五百年養泥蚶的歷史。解放後洞頭亦有養殖,1990年養殖面積為32.53公頓。該縣大門、黃嶴利用蝦塘排水溝養殖泥蚶,經濟效益顯著。 [承天雪龍] 著名的泰順高山雲霧茶。其外形條索扁平,挺削如劍,色澤嫩綠、鮮活;肉質葉形初展單一,大小均勻廠芳香濃郁、持久,葉底嫩帶玉色,可謂茶中極品。 [荊州板栗] 永嘉縣白泉荊州村,素稱「浙南板栗之鄉」。早在300年前,荊州村就種植板栗,栗樹高大,果多而肥,單樹產量高達150公斤。地勢較高的永嘉刁匕部山區有多處板栗基地,共533.55公頃,產量250噸左右。荊州板栗肉質細膩、香甜,糖炒更佳。 [茶山楊梅] 溫州茶山盛產楊梅,已有幾百年歷史,1994年已發展至500餘公頃,產量逾1000噸。甘甜而略帶酸味,是解暑止渴佳晶。尤其是丁嶴楊梅,顆顆紫黑色,玲瓏剔透,多彳十無渣,香沁心脾。 [席草] 編織草席的原料,溫州各地早召種植。清代,溫州出產的麻筋草席、印花席陳供應本地外,還運銷省內外。80年代初期種植面積超過660公頃,後因經濟效益下降而減種。溫州還有資源豐富的龍須草,以之綱成席和枕席,涼爽舒適,暢銷國內外。龍須草還可編織出口工藝品創匯。 [黃腹角雉] 我國特產珍禽,屬國家一級保護鳥,產於泰順縣烏岩嶺自然保護區。體型略大於家雞,羽毛鮮麗。尤其是雄鳥,頭頂有一簇由黑色和棕紅色羽毛組成的羽冠,頭兩側有一對鈷藍色的角狀突,腹部純淡黃色,背面黑底綴以許多米黃色的圓斑和棕紅色的塊塊,顆顆小白點散布其間,顯得格外柔和、勻稱。更為別致的是,它胸前掛著一塊從喉部垂下的肉質裙,肉裙中央鮮紅,外緣鑲以藍色的條紋圖案。文成石蟬林場也曾發現黃腹角雉,被專家們確認為新分布。 [黃鱔] 俗名鱔鰻,肉嫩味鮮,營養豐富,《本草綱目》謂其「性味甘,溫無毒,人肝、脾、腎三經,能補虛勞,強筋骨,祛風濕」。溫州黃鱔野生於池塘、溝渠、稻田等處,耐飢抗病,生活力強,分布面廣。現已人工飼養。 [菊花雞] 溫州特產細毛烏骨雞,味美,葯用價值高,因周身羽毛向上捲曲似菊花,故名。其特點是:軀幹部似圓球,全身羽毛潔白無瑕,羽枝如絲,頂上毛冠大而圓,中間附生半球形軟頂骨,耳垂呈翡翠色,額前肉冠形似胡桃,連同頷下肉垂呈藍紫色,腿羽擴張如帚,五趾羽毛宛如兩把雪白的小扇子,婆娑而行,別具風趣。 [彈塗魚] 又名跳魚,屬魚綱鱸形目彈塗魚科。有兩種,一種俗稱花蘭,體長12—45厘米,青藍色,背部遍布小星點,質好、味美;另一種俗稱扣蘭,體長不到10厘米,骨硬,略有苦味。溫州沿海塗灘肥沃,適宜彈塗魚生長繁殖。以甌海區沙村為例,村民下灘塗捕捉彈塗魚,年捕獲量約50噸。分鮮食、干晶兩種,均為筵席上名菜。有滋肝補腎和癒合創口的功效。 [雁盪毛峰] 清《雁盪山志》雲:「浙東多茶品;而雁盪山者稱最,每春清明日採摘芽茶進貢;《甌江逸志》雲:「甌地茶,雁山第一,祛腥膩;除煩惱,卻昏散,消積食」。雁盪毛峰主要產於雁盪大龍湫背、兜率洞和雁湖岡等高山之上,其外形壯實,芽葉成朵,泡在杯中亭亭玉立,湯色清碧明潔,芳香四溢。 [雁盪香魚] 也叫溪蛆,產於樂清縣雁盪石門潭,因腹腔溢射香脂而得名。體長約10—20厘米,肉質細嫩,味香美,焙食尤佳。香魚形態優美,花色艷麗,有觀賞價值。 [溫州白豬] 溫州白豬是引用前擊豬與蘭德瑞斯進行復式雜交選育而成毛白色,身長、臀豐,背闊、肚圓之頭方正,四肢健壯,體質結實,成年公豬體重:250—300海斤,母豬200—250公斤。其主要特點是生燼快,繁殖力強,屠宰率高。 [溫州芥菜] 芥菜屬十字花科。溫州芥菜栽培歷史悠久。清咸豐年間已相當普遍,有「水心芥菜,九山圓蒲」之說。最早栽培的花葉菜,俗稱烏筋芥。品種較差,但易於栽培;今改種優質大葉菜,鹿城區近郊和甌海區梧埏一帶為主要產區,年產萬噸以上。 [溫鬱金] 因產在溫州而命名,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末端膨大成紡錘形塊根,稍扁,肥滿,外皮細皺,表面淡黃色,斷面有光澤。加工成葯,味苦、辛甘、性寒,具有和血散瘀、行氣解郁的功效,治胸肋脘腹疼痛、痛經等症,瑞安市馬嶼、陶山各鄉鎮,為全國三大鬱金產地之一,產品出口印尼等國。 [瑞安白銀豆] 浙江省名優品種,因老熟豆粒潔白如銀,故名。最早在瑞安市馬嶼荊谷鄉種植,已有100餘年歷史。現溫州市各地都有零星種植。白銀豆味鮮美.營養價值高,富含澱粉、蛋白質、氨基酸和礦物質。鮮豆粒含有多種維生素,有滋陰補腎的功效。 [楠溪江香魚] 甌江八珍之一。生息分布在大小楠溪,上至巽宅,溪口,下至沙頭,尤以大楠溪產最佳。年產約50噸。楠溪江香魚頭小吻尖,尾分叉,身上細圓鱗發光。除腹部為銀白色外,全身呈淡黃色。一條100—150克重,體長為15嚴20厘米。肉味鮮美,素有「淡水魚之王」美稱,清燉、白燒、熏焙咸宜。 [楠溪素麵] 溫州素麵亦稱索麵,質量首推永嘉楠溪:細如銀絲,潔白柔韌,口感好。雞蛋素麵湯,故親友均以素麵為不可少的禮品。凡有弄璋、弄瓦之喜,親友上門道賀,一概請他們吃素麵湯,加兩個雞蛋。
希望採納

『柒』 想問一下西霞口野生動物園現在的門票價格,想2月20~22之間去,門票是多少吖~

2013年,廈門是最完整,最實用的旅遊攻略(2012.12)
--------廈門哦啊(或房間)的酒店完成
廈門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有許多我的朋友被吸引,但僅在幾天之內,以及如何安排行程的損失,去年的歡迎和支持旅遊全攻略已經嘗試做很多我的朋友,現在,為了滿足更多的朋友後升級完成後,新的攻略,希望能帶來更多的幫助。
有人廈門市萬梯嘸?適合真正的廈門,無論MKS足夠的生活充滿了宜居城市,我希望我們的非假日時間,廈門的休閑時間都是假的。

住宿:走在廈門旅遊,散步,他更喜歡自助游的驢友一起休息的酒店,配送中心,音樂廣場附近的市中心,左方向鍵景點,黃色房子海濱游樂場,正確的右手邊的方向:廈門鼓浪嶼(廈門大學,胡里山炮台,南普陀的山,海斜對面打車到碼頭僅5分鍾路程,公交車約15分鍾),海島,椰風寨住宿兩次曾厝,雖然沒有什麼很特殊的情況下,必須看到,如果作者不建議,沮喪的酒店,當然,是足以滿足廈門的書的各種檔次的不同特點,非常歡迎客棧留在那個時候,我們將幫助您規劃您的具體行程,根據您的具體情況。

交通:如果你是一個飛機的廈門曾厝斗爭,在山區或渡輪約20分鍾,一天的成本大約是45,較昂貴的晚上開始,幾乎60 - 歲,但它必須需要驅動程序,這樣的成功之路,或將可能是一個彎路,廈門,畢竟,大多數的計程車司機都是外地人,好的和壞的。如果上車後,91瑞景新村站隔街相望,轉47路從相反的方向,曾厝車程,機場候機大廳。
如果你是乘坐火車或汽車,廈門有分(島站)廈門火車站和廈門北站(島站),如果你是不幸北站的門票,餒,哇,戰斗,如果不是超過100個,幾乎馬不停蹄地乘坐公交車950路至文灶站轉857到曾厝時間需要一個多小時。如果你買的廈門火車站,右手邊有一個小廣場,出境旅遊,科學和技術高中站2號線。
如果你是教練,廈門枋湖湖濱南,梧村一些巴士站。如果你去,如果你去打擊長途客車站,在濱南斗西前長途汽車站火車西村站,廈門市湖濱南路路口站,轉47路,20路,29路,乘客曾厝站下車即到長途汽車站,枋湖,15台AC 751到曾厝。如果你去梧村長途汽車站×48廈門西村交匯處的29個曾厝站
廈門市景點:鼓浪嶼中山路步行街,南普陀寺,廈門大學,胡里山炮台白城浴場奇怪的新加坡,觀音山,椰風寨萬石山植物園,提示故居故居,集美鰲園集美陳嘉庚記記日月谷溫泉電影同安區同安區,廈門園博園,孔廟,蘇頌大輪山梵天寺,說實話,即使是廈門本地的人不這樣做,更何況外國遊客,旅遊的時間限制,在這三個島嶼的英雄(大嶝島,小嶝島,白哈礁)
只能選擇幾個地方,會去一些小景點,值得一提的。
旅遊時間:
以下幾點:兩天一晚(你也可以認為白天和黑夜,今天,明天去),三天兩夜,四天三夜,五天,4晚夜/兩天(也可以被看作是一個白天和一個晚上),以規劃自己的行程:第一天早上的第一天,上午,下午或晚上到廈門
----從左:------天連鎖酒店南普陀(約1小時),然後從廈門(老學校在南普陀邊),南門的基礎上的,掛到蓮花湖走馬光花穿成在廈門附近的餐廳的學生是很實惠的,你可以選擇,但必須降低到請求不能被測量,酒店的標准(掛起約1小時左右,約半小時後吃),午餐廈門北門對面的街道上白城海灘,浴缸邊緣胡里山炮台的歷史和文化,喜歡的朋友可以去的幾個歷史價值生銹的槍。
渡輪到鼓浪嶼輪渡,漫步攝像頭,然後吃零食的5個小時,7:00,6:30渡輪前往中山路步行街延長路小吃晚餐可以解決的。 22點零零返回酒店休息,如果不是這么早回去了,你可以去西提酒吧一條街,舒適的小資情調的雞尾酒喝了幾杯。
睡到自然醒,第二天,在一個繁忙的村曾厝竄圈,有些店還是很特別。然後從建設。
-------------第二天下午在廈門出發:一壘,第一天的酒店,南普陀(約1小時),下午4:00左右,然後:廈門南大門(老有所學,在南普陀側),蓮花湖走馬光花掛在廈門(縈繞約1小時),下穿白色的城市路白城海邊沙灘度假勝地的歷史和文化邊緣的胡里山對面的門堡壘,喜歡的朋友可以到一些生銹的大炮以上的大??(約7:00大方結束)的歷史價值。然後去中山路步行街,購物和吃零食的胃是完整的。擬定的包裝,薑母鴨當宵夜,臨走前在山上的客棧。不想回到客棧,早在去年,你可以去西提酒吧一條街,小資情調的喝幾杯雞尾酒舒適。第二天早上,去鼓浪嶼玩,拿起行李,時間來調整的旅館和建設的過程中,建立的時間。
-------------離開的第二天晚上,第一天晚上,第一次住客棧,然後直接去到購物小吃10:00左右在山上,你可以去西提酒吧一條街,小資喝了幾杯雞尾酒的舒適度,或者直接回客棧休息,第二天早上到南普陀寺,廈門大學,然後用白色的門10:00左右,時間控制,胡里山生銹的槍堡健康(可忽略不計時限堡),廈門鼓浪嶼玩上午11:30的渡輪時間,調整時間來清理下島建設,然後從哈薩克回到客棧。

3天2夜的行程規劃安排玩南普陀寺--------廈門大學(飛行小時,足夠的時間來建立的第一天大里小囤像往常一樣發呆時間控制功能咖啡產品的舒適拍攝的薪酬)-------胡里山炮台年底,超過三約18:30)早上到廈門的朋友可以選擇南方的小建築「普陀山素食吃或大型餐廳解決午飯問題),然後去逛街,吃零食可以考慮西提酒吧一條街,回到10:00不錯的旅店休息了幾杯雞尾酒。
睡到自然醒的第二天,一天的時間,體驗到美麗的鼓浪嶼鼓浪嶼的生活,記帶好相機,也許任何一個角落的照片存儲可能會變得疲倦,你可以去NAYA的咖啡館,舒適的佩戴卡或拿鐵杯。 。 。一個對你的愛的味道。晚上5:30下島返回廈門,然後計程車到廈門的小吃攤,小眼睛(知名店),角道地道的廈門醬油,水(醬油水:廈門,一種傳統方式。烹調海鮮)。晚飯後,去中山路步行街(廈門典型街道)徘徊小吃。
在第三天的景點不能走,去周圍的萬石山植物園呼吸的閑暇時間(早上7點,這里的空氣是免費的充電和開放),村曾厝,散步,吃正宗早餐。聽著海邊的沙灘,海邊吹風。然後從建設。

可以安排旅行計劃的第一天(3 - 4小時,廈門基地客棧廈門大學,廈門市大里許多異國情調的咖啡館和特色書店,讓您享受四天三夜的很長一段時間在早上到達,午餐可以安排在解決)門口街對面的餐廳在廈門,白城市浴缸邊緣胡里山炮台可以(1小時的車程從白城市廈門,大約15時,和朋友的歷史和文化,這條線被忽略,沒有興趣),然後一倍或租金的兩倍白城附近的自行車和朋友的島嶼和周圍的美麗之路胡里山炮台周圍的味道,感覺涼爽的海風,欣賞等,令人眼花繚亂的日落,一切都是那麼的悠閑。
(中風),晚上7點左右結束是最重要的一站,中山路步行街(廈門典型街道),滿肚子足夠的零食。

可以安排第二天土樓一日游(這是第一個退出福建的朋友,提供游泳,建議提前一天)在上午的第三天爬上南普陀萬石植物園五老峰對方的後山(呼吸,不喜歡花,而不是空氣)中午打車去廈門大排檔角道地道的本地醬油,水(廈門傳統的海鮮背後廟眼鏡)。回到客棧的第一個基地,然後走出去鼓浪嶼鼓浪嶼的夜晚晚上在學校渡輪酒店預訂,然後開始最後的鼓浪嶼之旅。
第四天的東西,如買了鼓浪嶼,在鼓浪嶼的HA。
天四夜行程規劃
第一天住在酒店安排(3 - 4小時,廈門大學,廈門市,廈門市,大里有許多咖啡館和書店異國情調的浸泡時間解決廈門市內的餐館吃午飯)安排到達廈門15:00白色的門,馬路對面的海灘,邊上就是胡里山炮台散步胡里山炮台(一個小時的車程,從白城的朋友請忽略此歷史和文化界限,沒有興趣),然後兩倍或三倍自行車路環附近白城租金,和朋友一起享受美,感受清涼的海風,迷人的日落,一切都是那麼的悠閑。
(中風),晚上7點左右結束是最重要的一站,中山路步行街(廈門典型街道),滿肚子足夠的零食。在
土樓第二天,你可以安排一天的行程(福建省外安排晚上去一個朋友的建議,椰風寨游泳提前一天,這是第一次)。
後的第三天上午,廈門市集美區集美鰲園日月谷溫泉冒泡的熱,下午,晚上,你可以喝一點鍾的曾厝村走幾個特色商店不會有不同的體驗。
第四天早上,背後南普陀寺爬五老峰萬石植物園(呼吸不喜歡花無空氣)在當地時間中午山公路隧道計程車廈門家庭的安排,小眼鏡背後醬油失速點,水, (廈門海鮮傳統的方式)。晚餐後回客棧收拾行李渡輪到鼓浪嶼的夜不錯的客棧基地在鼓浪嶼的推進,第一本書過夜,然後開始最後的鼓浪嶼之旅。
第五天的東西買鼓浪嶼鼓浪嶼哈薩克。
的朋友們不想去日月谷溫泉和植物園,並希望留出更多的時間留在鼓浪嶼,可以參考以下的行程
第一天,廈門大學------在晚上逛中山路步行街 - 霍李山堡------香島道------ 6:00左右
第二天土樓一日游活動,在晚上回到酒店去環島路椰子風寨晚上,觀音山
南普陀寺,集美學村,鰲園曾厝店集美晚上喝一點點的大海,在沙灘上吹著海風,吃燒烤,喜歡唱歌。
第四天行李睡到自然醒,在鼓浪嶼晚上在酒店在島上過夜。夜遊鼓浪嶼,別有一番風情。
第五個世界鼓浪嶼遠離建築物,時間,使自己的安排。

『捌』 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下的鼓勵類產業有哪些

具體如下:

根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

農林業

1、農田建設與保護工程(含高標准農田建設、農田水利建設、高效節水灌溉、農田整治等),主要開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與排水、田間道路、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農田輸配電以及其他工程建設

2、農產品及農作物種子基地建設

3、蔬菜、瓜果、花卉設施栽培(含無土栽培)先進技術開發與應用

4、優質、高產、高效標准化栽培技術開發與應用

5、畜禽標准化規模養殖技術開發與應用

6、重大病蟲害及動物疫病防治

7、農作物、家畜、家禽及水生動植物、野生動植物遺傳工程及基因庫建設

8、動植物(含野生)優良品種選育、繁育、保種和開發;生物育種;種子(種苗)生產、加工、包裝、檢驗、鑒定技術和倉儲、運輸設備的開發與應用

9、旱作節水農業、保護性耕作、生態農業建設、耕地質量建設、新開耕地快速培肥、水肥一體化技術開發與應用

10、生態種(養)技術開發與應用

11、全生物降解地膜農田示範與應用及受污染耕地風險管控與修復

12、獲得綠色食品生產資料標志的飼料及添加劑開發

13、內陸流域性大湖資源增殖保護工程

14、遠洋漁業、人工魚礁、漁政漁港工程

15、牛羊胚胎(體內)及精液工廠化生產

16、農業生物技術開發與應用

17、耕地保養管理與土、肥、水速測技術開發與應用

18、農、林作物、畜禽和漁業種質資源保護地、保護區建設;動植物種質資源收集、保存、鑒定、開發與應用

19、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秸稈肥料化利用,秸稈飼料化利用,秸稈能源化利用,秸稈基料化利用,秸稈原料化利用等)

20、農村可再生資源綜合利用開發工程(沼氣工程、生物天然氣工程、「三沼」綜合利用、沼氣發電,生物質能清潔供熱,秸稈氣化清潔能源利用工程,廢棄菌棒利用,太陽能利用)

21、平垸行洪退田還湖恢復工程

22、食(葯)用菌菌種培育

23、草原、森林災害綜合治理工程

24、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及天然草原植被恢復工程

25、動物疫病新型診斷試劑、疫苗及低毒低殘留獸葯(含獸用生物製品)新工藝、新技術開發與應用

26、優質高產牧草人工種植與加工

27、天然橡膠及杜仲種植生產

28、無公害農產品及其產地環境的有害元素監測技術開發與應用

29、有機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及有機肥料產業化技術開發與應用

30、農牧漁產品無公害、綠色生產技術開發與應用

31、農林牧漁產品儲運、保鮮、加工與綜合利用

32、天然林等自然資源保護工程

33、碳匯林建設、植樹種草工程及林草種苗工程

34、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

35、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

36、海洋、森林、野生動植物、濕地、荒漠、草原等自然保護區建設及生態示範工程

37、防護林工程

38、石漠化防治及防沙治沙工程

39、固沙、保水、改土新材料生產

40、抗鹽與耐旱植物培植

41、國家儲備林建設、特色經濟林建設

42、竹藤、花卉基地建設、產品開發及精深加工

43、森林撫育、低質低效林改造工程

44、野生經濟林樹種保護、改良及開發利用

45、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和古樹名木保護工程

46、林木、草原基因資源保護工程

47、次小薪材、沙生灌木及三剩物深加工與產品開發

48、野生動植物培植、馴養繁育基地及疫源疫病監測預警體系建設

49、道地中葯材及優質、豐產、瀕危或緊缺動植物葯材的種植(養殖)

50、香料、野生花卉等林下資源人工培育與開發

51.木、竹、草(包括秸稈)人造板及其復合材料技術開發及應用

52、松脂林建設、林產化學品深加工

53、人工增雨防雹等人工影響天氣技術開發與應用

54、數字(信息)農業、林草技術開發與應用

55、農業農村環境保護與治理技術開發與應用

56、淡水與海水健康養殖及產品深加工,淡水與海水漁業資源增殖與保護,海洋牧場

57、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及面源污染防治

58、油茶、油棕等木本糧油基地建設

59、生物質能源林定向培育與產業化

60、糧油乾燥節能設備、農戶綠色儲糧生物技術、驅鼠技術、農戶新型儲糧倉(彩鋼板組合倉、鋼骨架矩形倉、鋼網式乾燥倉、熱浸鍍鋅鋼板倉等)推廣應用

61、農作物、林木害蟲密度自動監測技術開發與應用

62、氣象衛星工程(衛星研製、生產及配套軟體系統、地面接收處理設備、衛星遙感應用技術)和氣象信息服務

63、農業生產數字化改造和智慧農業工程

64、鄉村廁所廢物廢水以及餐廚廢物廢水的收集處理與生態農業聯合經營

65、優質糧食工程

66、面向資源化的鄉村生活廢水、生活廢物、畜禽糞便、農業廢棄物與農田面源污染協同綜合治理

67、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工程

68、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畜禽糞污肥料化、能源化和基料化利用,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

69、數字農村建設和信息進村入戶工程

70、「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

71、木材及木(竹)質材料節能、節材、環保加工技術開發與利用

72、土地綜合整治

73、濕態酒精糟(WDGS)的應用

(8)人工魚礁模具怎麼選擴展閱讀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徵求意見稿)》由鼓勵類、限制類、淘汰類三個類別組成。鼓勵類主要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促進作用,有利於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技術、裝備、產品、行業。

限制類主要是工藝技術落後,不符合行業准入條件和有關規定,禁止新建擴建和需要督促改造的生產能力、工藝技術、裝備及產品。淘汰類主要是不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嚴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需要淘汰的落後工藝、技術、裝備及產品。

需要說明的是,對不屬於鼓勵類、限制類和淘汰類,且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的,為允許類。允許類不列入目錄。

『玖』 怎樣辨別是不是野生海參

辨別海參是否為野生的非常簡單
1.手感:人造海參的彈性很差,會有表面破損的現象,參刺用手一摸容易脫落,真海參表面不容易受損,無殘缺
2.水發海參:把海參放在水裡浸泡一段時間,人造海參大部分都是膠合體,經過溫水浸泡後就會掉色。在水裡泡久還會出現脫刺的現象;而真的海參不怕泡,久煮不爛
3.外表:人造海參大部分都是通過模具來製作,參刺規整,且海參個頭一樣,顏色烏黑發亮。正常海參應該是呈褐色、棕黑色(海參生活環境不同,顏色會有差異),大小不等,表面的刺長短不一,不會非常整齊
4.內筋:人造海參兩端沒有開口,內壁光滑。真海參在去除內臟的情況下,內壁依然有海參筋殘留,人造海參雖然也說去掉了內臟,但是沒有筋是不正常的,這是最直接的辨別真假海參的方法
辨別海參的真假對於我來說是最簡單的問題之一了,也是我無意之間在網上認識了參老頭,他是一個參農也是「參三代」,當時我是在他們家免費領取了三十克的干海參他手把手教我如何品鑒海參,他家現在每天有免費的海參供天南海北的朋友品鑒,如果你也想學習如何品鑒海參可以找他領取

『拾』 大家快來幫幫我!!!~~~~

淺談高分子材料的綠色化發展

摘要:高分子材料從二十世紀到今天,發展迅猛,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其在環境上的影響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本文從發展現狀,處理及循環利用技術,新技術的發展幾個方面對其綠色化發展作一個大致的闡述。

關鍵詞:高分子材料 綠色 循環利用 環境保護

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橡膠、合成纖維。在二戰以前,由於天然高分子材料來源豐富,人工合成高分子工業發展緩慢。但隨著戰爭的爆發, 天然橡膠,棉花等天然高分子材料開始緊缺, 迫使人們去探索合成人造高分子的途徑。從1930到1945年, 尼龍(Nylon)、氯丁橡膠、丁苯橡膠、聚乙烯等相繼問世,並成功地取代了天然高分子材料。由於高分子材料具有許多優良性能,適合現代化生產,經濟效益顯著,且不受地域、氣候的限制,因而高分子材料工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成為對人類最為重要的材料。

但是,高分子材料的化學穩定性使其消費產物對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就重量而言[1],世界上每年的橡膠廢棄物約是其產量的60%-70%,橡膠廢棄物約占其產量的40%,我國每年的塑料廢棄物和橡膠廢棄物總計達700萬噸。

1.高分子材料的環境影響概述

1.1 高分子材料廢棄物的增加造成環境污染的現狀[3.4]

以應用范圍最為廣泛的塑料廢棄物而言,以塑料農用地膜(年需求量約500kt,消費量居世界之首)和塑料包裝材料為最多。據不完全統計,至1996年,我國鄉鎮以上生產塑料包裝材料的企業超過8000家,其中薄膜生產企業2240家,絲、繩、編織製品生產企業4300家,泡沫塑料生產企業500家,包裝箱及容器生產企業697家。1999年我國塑料包裝材料產量為2030kt,按社會需求量的發展速度估計,至2005年為3600kt,至2010年將達到5000kt。地膜和塑料包裝材料屬於塑料的「短壽命」應用范疇,使用後大多成為固體廢棄物進入垃圾處理系統,有的被隨意丟棄,如一次性塑料消費品聚苯乙烯快餐餐具、農貿市場及超市濫發的超薄塑料袋等。由於其量大、分散,很難回收利用;而高分子材料廢棄物絕大部分不能自然降解、水解和風化。即使是澱粉/聚合物共混物的降解製品要降解到無害化程度,至少也需要50年。於是,廢棄物日積月累便成了觸目驚心的「白色污染」,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甚至危害人類健康和動植物的生存,影響生態平衡。據有關部門的調查數據顯示:上海每年排入環境的廢塑料總量為29萬噸,北京每年為13.1萬噸,廣州每年為28.6萬噸。這些廢棄塑料大多進入城市垃圾處理系統,而我國傳統的垃圾消納傾倒方式是一種「污染物轉移」方式。侵佔大量土地,並嚴重污染空氣和水體。

同時,為優化高分子材料性質而添加的助劑在與環境長期接觸與作用的過程中,也會帶來一些破壞因子。

1.2 高分子材料廢棄物的回收利用過程對環境的影響

大多數塑料因其有機物含量高,具有較高的熱值,可回收用作燃料,但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二次污染及對設備的腐蝕。如:聚氯乙烯(PVC)燃燒過程中會產生氯化氫、氰化氫、氮氧化合物等有害氣體,同時氯化氫會對設備腐蝕;聚苯乙烯(PS)燃燒時會產生大量有害氣體與黑煙。

2.現有高分子材料廢棄物的處理方法

2.1土地填埋

這是在許多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被普遍採用的方法,它往往會侵佔大量土地面積,給土地、水源帶來很大的破壞。所以未來隨著處理技術的提高和材料本身的綠色化,填埋方法終會銷聲匿跡。

2.2焚燒轉化

焚燒法是垃圾(包含塑料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方法。

焚燒技術就是利用焚燒爐及其設備,使垃圾在焚燒爐內經過高溫分解和深度氧化的綜合處理過程,以達到垃圾能源化、減量化的目的。焚燒技術在國外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建成了許多垃圾焚燒發電廠,而在我國則剛剛起步。垃圾的直接焚燒會產生兩大問題:一是在垃圾焚燒過程中會產生二惡英的超標排放,嚴重污染環境;二是由於垃圾中各組分組成的差異性很大,因此,垃圾直接焚燒會對焚燒爐的設計造成困難,導致垃圾的焚燒效率降低。

用焚燒技術處理的垃圾,一般要求熱值[2]大於3000kJ/kg。我國塑料人均消費量雖然還較低,但據相關數據表明:垃圾中塑料所佔比例越大則垃圾的平均熱值就越高。歐洲塑料製造聯合體的試驗證明,用焚燒技術處理垃圾來發電或供熱是可行的。在焚燒過程中要控制二惡英的形成,常採用活性炭吸附二惡英的方法以防止環境污染。目前,我國已經建成或正在籌建垃圾焚燒廠的城市有[2]:深圳、廣州、上海、北京、珠海、廈門、合肥等。

2.3循環利用

廢舊高分子材料資源化是處理廢舊高分子材料,保護環境的有效途徑。無論是從環境科學的原理著眼,還是從環保和節約資源的角度看,廢塑料資源化不僅可以消除環境污染,而且可以獲得寶貴的資源和能源,產生明顯的環境和效益。大致可分為兩種方法:物理循環利用和化學循環利用(也有學者又從中分出能量循環,即將高分子廢料直接製成固體燃料,或先液化成油類, 再製成液體燃料)。

2.3.1 物理循環利用

物理回收循環利用技術主要是指簡單再生利用和復合再生利用(或改性再生)。簡單再生系指回收的廢舊塑料製品經過分類、清洗、破碎、造粒後直接進行成型加工。如聚氯乙烯廢舊硬質板材、管材等硬製品經過上述處理後可直接擠出板材,用於建築物中的電線護管。這類再生利用的工藝路線比較簡單,且表現為直接處理和成型。因為未採取其他改性技術,再生製品的性能欠佳,一般只作檔次較低的塑料製品。

改性再生利用指將再生料通過機械共混或化學接板進行改性。如增韌、增強並用,復合活性粒子填充的共混改性,或交聯、接板、氯化等化學改性,使再生製品的力學性能得到改善或提高,可以做檔次較高的再製品,這尖改性再生利用的工藝路線較復雜,有的需要特定的機械設備。

2.3.1.1塑木技術

使用木粉式植物纖維高份額填充聚乙烯和聚丙烯樹脂,同時添加部分增粘及改性劑經擠出、壓制或擠壓成型為板材,可替代相應的天然木製品,除具有木材製品的特性外,還具有強度高、防腐、防蟲、防濕、使用壽命長、可重復使用、阻燃等優點。近年來國內外塑木板材製品的技術開發和應用發展迅速。木粉填充改性塑料國外早已開始研究,但高份額的木粉填充則是近幾年才有較大發展。在日本,有名的「愛因木」就是該產品;加拿大的協德公司也已開發出類似的塑料製品;奧地利辛辛那提公司及PPT模具公司開發出各種塑木板材製品;我國唐山塑料研究所、國防科技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在早些時候在低份額木粉改性填充樹脂體系中進行塑木產品專用設備的開發。

目前,塑木板材主要使用在如下場合;公園、建築材料、隔音材料、包裝材料、圍牆以及各種墊板廣告地板等。比利時先進回收技術公司將混雜塑料合金化[5],生產出塑料木材製成柵欄、跳板、公園座椅、道路標志等。

2.3.1.2土工材料化

土工材料只要求某些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的技術指標,因此利用廢塑料生產土工製品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較好。例如利用廢PP或HEPE加工成降低地表水位的盲溝或防止滑坡塌方的土工格柵等。美國得克薩斯州大學採用黃砂、石子、液態寵物和固化劑為原料製成混凝土[6];日本一家公司利用廢塑料製成園藝用新型培養土[7]。

用廢橡膠可以製成人工魚礁、水土保持材料、緩沖材料和鐵路路基。在許多國家,廢車胎用來作山區或沙岸、堤壩的水土保持材料。

2.3.2 化學循環利用

化學循環利用是近年來對廢舊高分子資源化研究的最為活躍的發展趨勢。它的二次污染也是比較小的或可以避免的。化學循環一般都是裂解過程,產生氣體、液體和固體殘留物,它們都可加以適當的利用。總的來說,化學循環既可節省和利用資源,又可消除或減輕高分子材料對環境的不利影響。

2.3.2.1油化技術

廢塑料油化技術有熱解法、熱解—催化改質法、催化熱解法3種基本方法。廢塑料催化裂解制燃料油技術在世界范圍內已有成功的先例,德國、美國、日本等國均建有大規模的工廠;在我國的北京、西安、廣州等城市也建立了一些小規模的廢塑料油化工廠。日本已建成多條連續裂解生產線,可連續地將烯烴類廢塑料高溫#催化裂解成汽油等。我國北京石油大學、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山西煤炭所等開展烯烴類塑料熱裂解催化劑的研究,並在催化裂解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回收汽油領域取得一定的進展。

油化技術的優勢:廢塑料催化裂解製取汽油、柴油技術,原料來源廣泛,生產安全、污染少、技術可靠,具有較高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市場前景廣闊。

2.3.2.2焦化、液化技術

採用煤與廢塑料共焦化的想法,目的是利用現有焦爐處理設備在生產合格焦的同時處理大量廢塑料,從而也避免了已有治理方法的不足。Collin等[8]將廢塑料先與煤焦油瀝青共熱解製得所謂的活性瀝青,再將其與煤共焦化,所得焦炭性質得到改善;Ishiguro[8]等將廢塑料加入焦爐底部,上面再蓋上焦煤共同煉焦;李東濤、田福軍8等已進行了單一的八一焦煤與塑料樹脂的共焦化。

通過煤和廢塑料共處理液化製取液態燃料,利用廢塑料中的富含的氫,降低煤液化的氫耗量,使廢塑料得以資源化利用,同時改善煤液化反應的條件,降低粹化油的生產成本,這對合理有效利用煤炭資源,變「臟」資源為「潔」資源,改善了人類生活環境都具有積極意義。國外學者Hodekw,Miurak和Palmer1S1R等[8]在90年代初期已開始了共液化的理論性研究;我國研究者趙鳴、田福軍等[8]在這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時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2.3.2.3超臨界流體技術[8]

超臨界水、二氧化碳、甲醇、乙醇等都是超臨界流體的代表。水是自然界最重要的溶劑,在超臨界狀態下具有許多獨特的性質,用超臨界水(SCW)作為化學反應的介質已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和研究。尤其是它可以使廢塑料發生降解或分解,從而回收有價值的產品如單體等,同時也解決了能源、二氧化碳、和二次污染等環境問題。因此超臨界水特別適宜於環境良好化學工藝過程的開發。

用超臨界水進行廢塑料的化學回收,其目的主要是為了避免結焦現象,提高液化產物的產率,循環回收或作為燃料。

近年來,日本、美國等在這方面都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並獲得了一定的成果。陳克宇等於1998年進行了超臨界水中聚苯乙烯泡沫降解初步實驗;東北電力和三菱重工於1996—1998年進行了利用超臨界水技術的初步試驗,取得了明顯的突破。Dakuradahideo和KimuraKazuaki等於1997年研究了廢塑料在超臨界水中的液化過程,開發了廢塑料在超臨界水中油化新工藝,並進行了PE、PP的中試驗。Watanabe等於1998年用聚乙烯和正十六烷在SCW和氬氣(011MPa)中進行了實驗;徐建華等廢塑料(PE、PP、PS)的降解回收工藝;美國專利報道了用超臨界水部分選擇性的氧化廢塑料回收單體和其它有用的低相對摩爾質量有機物的工藝過程。 用SCW進行廢塑料的降解有以下優點:①由於採用水為介質進行低分子油化,因而成本低;②可以避免熱分解時發生的炭化現象,油化率提高;③反應在密閉系統中進行,不污染環境;④反應速度快,效率高。

3.綠色高分子的發展概述

3.1綠色高分子概述

綠色高分子材料源自於綠色化學與技術,包括高分子的綠色合成和綠色高分子材料的合成與應用兩個方面,前者是指高分子合成的無害化及其對環境的友好,後者是指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合成與使用及其環境穩定高分子材料的回收與循環使用。

在通常的高分子合成過程中,需要大量使用溶劑、催化劑等對環境產生危害的物質,這些物質一般難以除盡,常常會殘留在高分子產品中對環境造成長期危害。另外,聚合需要的壓力高,時間長,同時會產生大量的熱量,為保證反應的順利進行,就需要大量的水和能源。而高分子的綠色合成則正是要規避這些缺陷。

對高分子進行綠色合成有幾點要求:一是合成中不產生毒副產物或者有毒副產物的無害化處理;二是採用高效無毒化的催化劑,提高催化效率,縮短聚合時間,減少反應所需的能量;三是溶劑實現無毒化,可循環利用並降低在產品中的殘留率;四是聚合反應的工藝條件應對環境友好;五是反應原料應選擇自外界中含量豐富的物質,而且對環境無害,避免使用自然界中的稀缺資源。當前,高分子綠色合成的主要方法有三種,即改變聚合反應中傳統的能量交換方式、改變催化劑和改變反應條件。

作為綠色高分子的又一研究內容,綠色高分子材料的合成與應用也很重要。綠色高分子之所謂綠色,通常是指高分子材料的可降解性。根據可降解高分子的降解機理對其作出明確的定義,再經分子和材料設計合成高分子,並進行加工制備降解塑料,然後對它作出評階。根據評價結果,修正分子、材料的設計,再加上新的降解塑料,如此循環往復,最終得到理想的降解材料。

根據降解機理的不同,可降解高分子可劃分為光降解高分子、生物降解高分子以及光-生物雙降解高分子三類。

高分子光降解是指聚合物吸收紫外光,使聚合物發生水解、胺解、酸解、氧化等化學反應,致使聚合物分子鏈斷裂,分子量變小。其機理[9]主要是反應生成自由基活性中間體,分為添加型與合成型兩類。合成型光降解,是在聚合物合成過程中引入一些低能易斷開的弱鏈,或接上一些見光分解的感光基團和轉移的原子,這樣遇到光的作用就會發生化學反應,導致聚合物大分子的降解,其長鏈斷裂為易被微生物吞食的小分子碎片。乙烯與一氧化碳共聚物是典型的合成型光降解高分子,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已開始商品化。添加型光降解,是在塑料的配料中加入一定量的光敏劑,遇到光的作用同樣發生降解,方法較為簡單,成本也較低。

生物降解高分子是在微生物,或在人體及動物體內的組織細胞、酶和體液的作用下,使其化學結構發生變化,致使分子量下降及性能發生變化的高分子材料。目前研究和開發的生物降解高分子,以其來源不同可分為三類,即化學合成可降解高分子、天然高分子和微生物合成可降解高分子。

生物降解高分子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易加工性和機械性能等,在許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並因而受到國內外研究人員的高度重視。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在醫學領域的應用研究尤其活躍,其在臨床的應用主要是作為手術縫合線、人造皮膚、骨固定材料、葯物控制釋放體系等。

光-生物降解高分子光-生物降解高分子是全面結合光和生物的降解作用,實現高分子材料的完全降解。這將是未來可降解高分子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在生物降解高分子中添加光敏劑可以使高分子同時具有光和生物降解的特性,美國EcostarInternational公司開發的Ecostar Plus現已工業化生產[10]。我國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天津大學、四川大學、上海有機所等也在此領域開展研究並取得良好進展[10]。

3.2綠色高分子材料的發展方向

綠色高分子材料的應用廣泛,在農業、食品包裝、電子電器、一次性日用雜品、醫學臨床、醫療器材等諸多領域都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今後一段時期,綠色高分子的研究將向兩個主要方向發展。

一是聚合單體的選擇。在高分子材料的制備方面,理想的綠色技術是在單體的選擇、合成等初期階段,就考慮材料使用後的可回收利用性。要制備易於解聚、降解及可循環利用的高分子材料,在分子鏈中引入對光、熱、氧、生物敏感的基團,為材料使用後的降解提供條件。同時應拓寬可聚會單體的范圍,減少對石油的依賴。

二是利用新的合成方法製造綠色高分子。自然界中存在的許多高分子材料都是生物合成的,如蛋白質、澱粉、DNA、纖維等,它們合成的過程對環境沒有污染,而且生物合成的高分子一般也可以生物降解,使用後也不會對環境產生危害。但這些合成方法存在會成時間長、產量低、受氣候等外部因素的影響較大以及價格高等缺陷,而且產品在機械性能、加工性能等方面也有不足,需要進行改性才可以使用。因此應以生物基因工程為基礎,改善和提高生物合成高分子的合成方法。

4.小結

在高分子材料大顯身手的今天,為了讓它更好的為整個世界的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服務,我們應該一方面探尋最高效最經濟的循環利用的途徑和工藝,一方面要在綠色高分子的研究和開發上不斷做到更好。

5.參考文獻

1 卓玉國,高分子材料在環境中的危害及其對策,中國環境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4.14。

2 鄭巧東,塑料廢棄物綜合治理的現狀分析,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3。

3 楊惠娣,回顧與展望———中國塑料工業發展現狀與動向,中國塑料,2001.15。

4 趙延偉,包裝廢棄物綜合治理研究,包裝工程,2000.21。

5 王穎, 廢塑料有再生與利用,環境保護,2002.16。

6 王永耀,廢塑料回收利用進展,國外石油化工快報,2000.13。

7 黃漢生,日本廢塑料回收技術發展動向,現代化工,1999.11。

8 袁利偉、陳玉明、李旺,高分子材料的循環利用技術,攀枝花學院學報,2003.20。

9 周開明、馮梅,綠色包裝及其系統設計,中國印刷物資商情,2004.11。

10戈明亮,高分子材料探尋綠色發展之路,中國化工報,2003.1.16.

閱讀全文

與人工魚礁模具怎麼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新疆彩鋼板房多少錢一平方 瀏覽:545
鎖骨斷了打鋼板二次手術的費用是多少 瀏覽:906
這塊鋼板還剩下多少平方米 瀏覽:839
c介面怎麼焊接hdmi 瀏覽:911
何謂金屬材料的焊接性如何衡量 瀏覽:82
氬弧焊轉接電焊接頭是什麼東西 瀏覽:825
木紋漆怎麼刷鋼管它不掉漆 瀏覽:839
笙低音黃焊接完音低是什麼原因 瀏覽:860
單層鋼化玻璃和雙層鋼化哪個安全 瀏覽:467
毫州哪裡有賣鋼管的 瀏覽:598
怎麼確定是不銹鋼焊絲 瀏覽:26
胸十二取鋼板後多久能恢復 瀏覽:802
膠帶模具多少錢一套 瀏覽:848
abcde焊縫是什麼意思 瀏覽:531
暗管內絲彎頭滑牙怎麼辦 瀏覽:179
焊接螺母怎麼表示方向 瀏覽:762
鋼化後玻璃彎曲 瀏覽:237
瑪德琳怎麼不粘模具 瀏覽:668
鋁製品和不銹鋼哪個密度大 瀏覽:460
鋼鐵彎是什麼 瀏覽: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