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問做快走絲線切割的大師,五金復合模公母共用怎麼割角度怎麼算(聽說用畫圖法比較容易)!
快走絲切割,五金復合模,公母共線用最細的鉬絲來切割,角度和數據可以用畫圖發來確定,用繪圖軟體繪制,這樣即准確又快捷。
Ⅱ 模具滑塊怎麼割
你要知道滑塊的角度始終比斜導柱大兩度,否則他們互相平行的話斜導柱容易斷,至於斜頂嘛,斜頂的斜度一般在5-15度之間,特殊情況不得超過18度,一般做8度以內..
模腔尺寸的計算: (1)、型腔的徑向尺寸確定:按平均值計算,塑件的平均收縮率S為0.6% 7級精度 模具最大磨損量取塑件公差的1/6;模具的製造公差£z=△/3取x=0.75。 LM1 5.98O+0.48 →6.26O-0.48 (LM1)o+£z=〔(1+s)Ls1-X△〕o+£z =〔(1+0.006)×0.26-0.75×0.48〕0+0.18 =5.930+0.16 ②LM2 48O+0.48 →5.28O-0.48 (LM2)o+£z=〔(1+S) ×5.28-0.75×0.48〕o+£z =4.950+0.16 ③LM3 5.15O+0.48 →5.63O-0.48 (LM3)o+£z=〔(1+S) ×5.63-0.75×0.48〕o+£z =5.300+0.16 ④LM4 1O+0.48 →1.38O-0.38 (LM4)o+£z=〔(1+S) ×1.38-0.75×0.38〕o+£z =1.100+0.12 ⑤LM5 18.89O+0.88→19.77O-0.88 (LM5)o+£z=〔(1+S) ×19.77-0.75×0.88〕o+£z =19.230+0.29 ⑥LM6 0.96O+0.38→1.34O-0.38 (LM6)o+£z=〔(1+S) ×1.34-0.75×0.38〕o+£z =1.060+0.12 ⑦LM7 ∮2O+0.38 →∮2.38O-0.38 (LM7)o+£z=〔(1+S) ×2.38-0.75×0.38〕o+£z =2.100+0.12 ⑧LM8 ∮6.1O+0.58 →∮6.68O-0.38 (LM7)o+£z=〔(1+S) ×6.68-0.75×0.38〕o+£z =6.290+0.19 ⑨LM9 ∮0.77→1.05 (LM9) =〔(1+S)*1.05-0.75*0.38〕 =0.86 o+0.13 ⑩LM10 10.5 →11.18 (LM10) =〔(1+S)*11.18-0.75*0.68〕 =10.74 (2)、型芯高度尺寸 ① H 4.7 →5.18 HM1 =〔(1+S)*5.18-0.75*0.48] =[(1+0.006)*4.7+0.5*0.48] =4.97 ② H 8.9 →9.48 HM2 =〔(1+S)*9.48-0.75*0.58〕 =[(1+0.006)*8.9+0.5*0.58] = 9.25 (3)、型芯的徑向尺寸: ① LM1=5.98 →5.98 LM1 =[(1+s)*Ls+x△] =[(1+0.006)*5.98+0.75*0.48] = 6.37 ② LM2=2.12 →2.12 LM2 =[(1+s)*Ls+X△] =[(1+0.006)*2.12+0.75*0.38] =2.42 (4)、型腔的深度尺寸 ① H m1 0.77 →1.15 Hm1 =〔(1+s)Hs1-x 〕 =〔(1+0.006)*1.15-0.5*0.38〕 =0.97 Hm2 10.5 →11.18 Hm1 =〔(1+s)Hs2-x 〕 =〔(1+0.006)*11.18-0.5*0.68〕 =10.9 (5)斜導柱側抽芯機構的設計與計算 ①: 抽芯距(S) S=S1+(2→3)㎜ = +(2→3)㎜ = +(2→3)㎜ =2.93+2.5㎜ =5.43㎜ ②: 抽芯力 (Fc) Fc=chp( cos -sin ) =[2*3.14*(3.1+1)∕2*10 ]*3.5*10 *1*10 *(0.15*cos30 -sin30 ) =60.38N ③: 斜導柱傾斜角( )斜導柱傾角是側抽心機構的主要技術數據之一,它與塑件成型後能否順利取出以及推出力、推出距離有直接關系。本模具為安全起見,選擇 =22 30 錐台斜角 ( ) =25 與抽芯距對應的開模距 H=s*cot =5.43*cot 22.5 =2.414㎜脫模力(Ft) Ft=Fc=63.08N 彎曲力(Fw)Fw=Ft∕cos =63.08∕cos22.5 =68.57N 開模力 (Fk) Fk=Ft*tan =63.08*tan22.5 =26.13N ④: 斜導柱工作長度計算 (L) L=S*(cos ∕sin ) =5.43*cos22.5 ∕sin22.5 =29.5㎜ 六 模具有關參數校核(1)模具閉合高度的確定和校核 1.模具閉合高度的確定。根據標准模架各模板尺寸及模具設計 的其他尺寸:定模座板H定=16mm 2.定模板H=18mm 動模板H.=23mm 支撐板H支=15mm 墊塊?H墊=40mm 動模座板H動=16mm 模具閉合高度: H閉=H定 + H + H.+ H支 + H墊 + H動 =16+18+23+15+40+16 =128mm 模具安裝部分的校核 該模具的外形尺寸為160mm×100mm,XS-ZS-22型注射機模板最大安裝尺寸為250×350,故能滿足模具安裝要求。 由於XS-ZS-22型注射機所允許模具的最小厚度為60mm,最大厚度為180mm,故滿足模具安裝要求。模具開模行程校核 由於塑件小,抽心距小,故滿足要求。(本注射機最大開合模行程為160mm)七 模具材料的選擇及熱處理的確定塑料注射模具結構比較復雜,組成一套模具具有各種各樣的零件,各個零件在模具中所處的位置、作用不同,對材料的性能要求就有所不同。所以選擇優質、合理的材料,是生產高質量模具的保證。塑料模具用材料的要求有:要有良好的機械加工性能;具有足夠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具有足夠的強度和韌性;具有良好的拋光性;具有 良好的熱處理性;具有良好的熱處理性;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和表面加工性等特點。在這里我們查手冊得下表: 模具零件 使用要求 模具材料 熱處理 說明 成形零布件 強度高、耐磨性好熱處理變形小、有時還要求耐腐蝕 5GrMnMo、5GrNiMo、 3GrW8V 淬火、中溫回火 ≥46HRC 用於成型溫度高、成型壓力大的模具 T8、T8A T10 T10A T12 淬火 低溫回火 ≥55HRC 用於製品形狀簡單,尺寸不大的模具 38GrMoAlA 調制 氮化 ≥55HRC 用於耐磨性要求高並能防止熱咬合的活動成型零件 45、50、55、40Gr、42GrMo 調制、表面淬火 ≥55HRC 用於製品批量生產的熱塑性塑料成型模具 10、15、20、12GrNi2 滲碳、淬火 ≥55HRC 容易切削加工或採用塑性加工方法製作小型模具 鈹銅 導熱性優良、耐磨性好、可鑄造成形 鋅基合金、鋁合金 用於製品試制或中小批量生產中的成形零件 球墨鑄鐵 正火或退火 正火≥200HBS 用於大型模具 主流道襯套 耐磨性好、有時要求耐腐蝕 40、50、55 表面淬火 ≥55HRC 推桿、拉料桿等 一定的強度和耐磨性 T8A T8 T10 淬火、低溫回火 ≥55HRC 導柱、導套 表面耐磨、有韌性、抗彎曲不易折斷 20、20Mn2B 滲碳、淬火 ≥55HRC T8A\T10A 表面淬火 ≥55HRC 45 調制、表面淬火、低溫回火 ≥55HRC 黃銅H62\青銅合金 用於導套 成形零部件 強度高、耐磨性好、熱處理變形小 9Mn2V 淬火低溫回火 ≥55HRC 用於製品生產批量大,強度、耐磨性要求高的模具 Gr12MoV 淬火中溫回火 ≥55HRC 同上,但熱處理變形小、拋光性好 各種模板、推板、固定板、模座等 一定的強度和剛度 45、50、40Gr 調制 ≥200 HBS 結構鋼Q235 球墨鑄鐵 用於大型模具 HT200 僅用於模座 八 注射模主要零件的加工要求及工藝編制 8.1注射模主要零件的加工要求 8.1.1毛坯鍛造技術要求 為了節省原材料和加工工時,提高生產效率,模具毛坯採用自由鍛造的方式,同時,通過鍛造使材料組織細密,碳化物分布和流線分布合理,從而改善熱處理性能,提高模具使用壽命。另外,為了保證鍛造的硬度,消除鍛造應力,軟化鍛件,以便於以後的機械加工,坯料還應該在鍛件成型後,進行調制(淬火+高溫回火)處理。 8.1.2平面加工平面加工就是對模具中的各個零件的端面和側面的加工。加工過程分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由於此模具屬於小型的模具,所以,粗加工可採用刨或銑削加工,左後可利用精銑或精磨進行精加工。 8.1.3型腔的加工型腔的加工方法根據加工條件和工藝方法可分為三種:通用機床加工型腔(車、銑、刨、磨、鑽)。專用機床加工(仿形銑、CNC機床、加工中心等)。此塑料件對其表面質量要求較高,但零件的型腔不是很復雜,通用機床以及數控機床可以加工出其型腔。考慮以上情況,此模具型腔 可以數控銑為主要加工方法,採用Cimatron E進行編程後處理
Ⅲ 線切割割五金模內外脫和公母共用一次怎麼割出
公母共用是常用的,一般復合模具都是公母共用,還有一些稍大的單沖落料模具也是這樣做的,這樣省材料省線割費用。
拿一套復合模沖1.0MM的鐵材來打比方,母模實數割,公(凸凹模)單邊負0.04至負0.06,怎樣才能做到呢?用錐度來做的,自己在AUTOP裡面模擬一下,先畫出模板的高度做成一條線再偏移0.2-0.04=0.16,再分別連接兩條線的上下點,繪出一條斜線了,查詢那條線的角度,就是要割的錐度了,一般是小於0.5度的。注意了這個倒錐,如果板是正放的話,公裡面的沖孔要放大單邊0.04至0.06並割正錐。除了公母模共用還有內外脫公用,這個要做台階來控制間隙,外脫可以松點沒關系,內脫要做到比母模單邊小0.01~0.025之間。
再說一下快走絲割圓孔的問題,拿常用的0.18鉬絲來舉例,0.18+0.03火花位=0.21/2單邊=0.105,這樣算出來就是打0.105的間隙,經驗可知,其實要打到0.095割出來圓孔才能滑配。割方孔可以打0.1
電火花線切割機(Wire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簡稱WEDM),屬電加工范疇,是由前蘇聯拉扎聯科夫婦研究開關觸點受火花放電腐蝕損壞的現象和原因時,發現電火花的瞬時高溫可以使局部的金屬熔化、氧化而被腐蝕掉,從而開創和發明了電火花加工方法。線切割機也於1960年發明於前蘇聯,我國是第一個用於工業生產的國家。
自由正離子和電子在場中積累,很快形成一個被電離的導電通道。在這個階段,兩板間形成電流。導致粒子間發生無數次碰撞,形成一個等離子區,並很快升高到8000到12000度的高溫,在兩導體表面瞬間熔化一些材料,同時,由於電極和電介液的汽化,形成一個氣泡,並且它的壓力規則上升直到非常高。然後電流中斷,溫度突然降低,引起氣泡內向爆炸,產生的動力把溶化的物質拋出彈坑,然後被腐蝕的材料在電介液中重新凝結成小的球體,並被電介液排走。然後通過NC控制的監測和管控,伺服機構執行,使這種放電現象均勻一致。
Ⅳ 五金模具怎麼做
您好,下文是我整理的五金模具製作流程,希望對你有幫助。
1.對所設計產品的模具進行可行性分析,以機箱為例,首先用設計軟體對各組件圖紙利用進行組裝分析,確保在模具設計之前各產品圖紙的正確無識,另一方面可以熟悉各組件在整個機箱中具體部位,確定尺寸在模具產品設計中很有幫助的。
Ⅳ 求跪求沖壓模具視頻教程和級進模教程,謝謝了!
機械(英文名稱:machinery)是指機器與機構的總稱。機械就是能幫人們降低工作難度或省力的工具裝置,像筷子、掃帚以及鑷子一類的物品都可以被稱為機械,他們是簡單機械。而復雜機械就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簡單機械構成。通常把這些比較復雜的機械叫做機器。從結構和運動的觀點來看,機構和機器並無區別,泛稱為機械。
機械,源自於希臘語之Mechine及拉丁文Machina,原指"巧妙的設計",作為一般性的機械概念,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期,主要是為了區別與手工工具。現代中文之"機械"一詞為機構為英語之(Mechanism)和機器(Machine)的總稱。機械的特徵有:機械是一種人為的實物構件的組合。機械各部分之間具有確定的相對運動。故機器能轉換機械能或完成有用的機械功,是現代機械原理中的最基本的概念,中文機械的現代概念多源自日語之"機械"一詞,日本的機械應用品對機械概念做如下定義(即符合下面三個特徵稱為機械Machine)。
Ⅵ 線切割如何割模具上的滑塊十萬火急!
首先要知道它們是共用,就是在一塊模板上割出公模和母模。
其次,就需要用到中絲的特有功能,錐度。 而且是倒錐,因為倒錐是下小上大,需要保證刀口。割完之後,掉下來的就是公模,母模不動,按照設計畫的圖紙,不要放間隙,修刀,因為是刀口,所以需要修刀。割的時候會發現只能割到下面,上面是割不到的,這就對了。然後再把公模按照設計的圖紙單邊放間隙修刀。
Ⅶ 線切割加工沖壓模具沖0.1不銹鋼片怎麼沖頭怎麼割間隙怎麼放
公母共用是常用的,一般復合模具都是公母共用,還有一些稍大的單沖落料模具也是這樣做的,這樣省材料省線割費用,一套復合模沖1.0MM的鐵材來打比方,母模實數割,公(凸凹模)單邊負0.04至負0.06,就是用錐度來做的。自己在AUTOP裡面模擬一下,先畫出模板的高度做成一條線再偏移0.2-0.04=0.16,再分別連接兩條線的上下點,繪出一條斜線了,查詢那條線的角度,就是要割的錐度了,一般是小於0.5度的。注意了這個倒錐,如果板是正放的話,公裡面的沖孔要放大單邊0.04至0.06並割正錐。除了公母模共用還有內外脫公用,這個要做台階來控制間隙,外脫可以松點沒關系,內脫要做到比母模單邊小0.01~0.025之間。再說一下快走絲割圓孔的問題,就拿常用的0.18鉬絲來說,0.18+0.03火花位=0.21/2單邊=0.105,這樣算出來就是打0.105的間隙,其實要打到0.095割出來圓孔才能滑配。割方孔可以打0.1。
Ⅷ 塑膠模具用線切割割斜頂和孔的斜度是怎麼割的啊 那位高手幫幫忙啊,盡量詳細的教教小弟 我也想知道
比如說加一個45度的話,你就先搞兩個45度的夾具把模板放起來,那個一般可以製做,的,一下也不怎麼好說,看你工作經驗了!
Ⅸ 本人求五金模具設計視頻教程,最好是培訓機構內部資料
呵呵,還是去培訓機構系統學習一下比較好,光看視頻自學是很困難的,如果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沒法再繼續學了。我就是這樣,後來去蘇州金動力學校感覺不錯。你可以去看看。
Ⅹ 五金拉伸模具怎麼做
拉伸(又稱拉延,拉深)因為適用於各行各業,實用性廣泛,所以是沖壓工藝里比較常見的一道工序。從毛坯到拉伸成型,需要多步驟完成,初次拉伸→二次拉伸→……→成型。
一、拉伸概念:
1.拉伸:將板料壓製成空心件(壁厚基本不變)。
2.拉伸過程:是由平面(凸緣)上的材料轉移到筒形(盒形)側壁上,因此平面的外形尺寸發生較大的變化。
3.拉伸系數:拉伸直徑與毛胚直徑之比值「m」(毛胚到工件的變形程度)。
為體現「凸緣不變」原則,讓第一次拉伸形成的凸緣不參與以後各次的拉伸變形,寬凸緣拉伸減首次入凹模的材料(即形成壁與底的材料)應比最後拉伸完成實際所需的材料多3~10%。
注:按面積計算拉伸次數多時取上限,反之取下限。這些多餘的材料將在以後各次拉伸琢步返回到凸緣上,引起凸緣變厚但能避免頭部拉裂,局部變薄的區域可通過整形來修正。因此拉伸時嚴格控制各次的拉伸高度是相當重要的。
模具設計流程:
客戶提供圖紙樣品之後,
圖紙評估
1。確認加工工藝
2。報價
3。繪制模具圖(AUTO CAD/UG/SOLIDWORKS 等繪圖軟體)
4。出圖
5。采購模具材料,模具配件
6。模具加工備料
7。熱處理
8。磨床研磨,線切割加工
9。組裝
10.試模
11.交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