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3D圖檔,壓鑄模具
3D圖檔,就是用UG、PROE、SOLIDWORKS(這3個是常用的三維機械設計軟體)等三維設計軟體,繪制的三維造型圖檔。
壓鑄模具由於型腔比較復雜,現在的模具設計製造廠家,幾乎全部用三維設計軟體設計壓鑄模的零件圖紙。
步驟:
1、先用三維設計軟體繪制壓鑄件的毛坯造型;
2、對壓鑄件的毛坯造型進行分模,設計出壓鑄模的動模鑲塊、定模鑲塊、滑塊、鑲件和型芯等零部件;
3、壓鑄模的型腔部分三維設計完畢,模架部分可以三維設計,也可以用AUTOCAD等二維設計軟體進行二維設計(現在,比較先進的壓鑄模廠家,型腔和模架全部都用三維設計了,而且是模塊化的。AUTOCAD也有三維模塊,但是用的人很少);
4、對三維設計的零件,復雜的型腔鑲塊進行加工中心編程加工,簡單的模架部分,出二維零件圖,去車銑刨磨加工生產。
壓鑄模設計中,用三維軟體設計的零件圖紙和裝配圖紙,就是壓鑄模具的三維(3D)圖檔。
B. UG建模中如何分模
就是用UG做模具的製作呀,一般的分模芯的設計與模架的設計兩種。
模芯可以用UG通過設計好的三維實體直接拆出;
模架一般使用現成的通過UG中的moldflow找出。
C. 模具設計的流程是怎麼樣的
模具設計流程:
1、接受任務書:
一般有以下三種情況:
A:客戶給定審定的塑件圖樣及其技術要求(二維電子圖檔,如AUTOCAD,WORD等)。此時需要構建三維模型(產品設計工作內容),然後出二維工程圖。
B:客戶給定審定的塑件圖樣及其技術要求(三維電子圖檔,如PROE,UG,SOLIDWORKS等)。只要出二維工程圖。(為常用情況)
C:客戶給定塑件樣品,手板,實物。此時要求測繪塑件抄數處理,然後構建三維模型,再出二維工程圖。
2、收集,分析和消化原始資料:
A:分析塑件
a:明確塑件的設計要求,通過圖樣了解該塑件所用材料,設計要求,對復雜形狀和精度要求高的塑件的使用場合,裝配及外觀要求等。
b:分析塑件的成型工藝的可能性和經濟性
c:明確塑件的生產批量(生產周期,生產效率)一般客戶訂單內有註明。
d:計算塑件的體積和重量。
以上的分析主要是為了選用注射設備,提高設備利用率,確定模具型腔數及模具加料腔尺寸。
B:分析塑料的成型工藝:
成型方法,成型設備,材料型號,模具類別等。
3、掌握廠家實際生產情況:
A:廠家操作工人的技術水平
B:廠家現有設備技術
C:成型設備的技術規范
D:廠家所常用廠商模具材料及配件的訂購和加工處理方法(最好在本廠加工)
4、確定模具結構:
一般理想的模具結構:
A:工藝技術要求:幾何形狀,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等符合國際化標准。
B:生產經濟要求:成本低,生產率高,模具使用壽命長,加工製造容易。
C:產品質量要求:達到客戶圖樣所有要求。
資料拓展:
1、對所設計模具之產品進行可行性分析,以電腦機箱為例,首先將各組件產品圖紙利用設計軟體進行組立分析,另一方面可以熟悉各組件在整個機箱中的重要性,以確定重點尺寸。
2、對產品進行分析採用什麼樣的模具結構,並對產品進行排工序,確定各工序沖工內容,並利用設計軟體進行產品展開,在產品展開時一般從後續工程向前展開。
3、備料,依產品展開圖進行備料,在圖紙中確定模板尺寸,包括各固定板、卸料板、凸凹模、鑲件等,注意直接在產品展開圖中進行備料,這樣對畫模具圖是有很大好處的。
4.在備料完成後即可全面進入模具圖的繪制,在備料圖紙中再制一份出來,進行各組件的繪制,如加入螺絲孔,導柱孔,定位孔等孔位,並且在沖孔模中各種孔需線切割的穿絲孔,在成型模中,上下模的成型間隙,一定不能忘記,所以這些工作完成後一個產品的模具圖差不多已完成了80%。
另外在繪制模具圖的過程中需注意:各工序,指製作,如鉗工劃線,線切割等到不同的加工工序都有完整製作好圖層,這樣對線切割及圖紙管理有很大的好處,如顏色的區分等,尺寸的標注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時也是一件最麻煩的工作,因為太浪費時間了。
5.在以上圖紙完成之後,其實還不能發行圖紙,還需對模具圖紙進行校對,將所有配件組立,對每一塊不同的模具板製作不同的圖層,並以同一基準如導柱孔等到進行模具組立分析,並將各工序產品展開圖套入組立圖中,確保各模板孔位一致以及折彎位置的上下模間隙配合是否正確。
資料來源:網路模具設計
D. 如何用UG分模
就是用UG做模具的製作呀,一般的分模芯的設計與模架的設計兩種。
模芯可以用UG通過設計好的三維實體直接拆出;
模架一般使用現成的通過UG中的moldflow找出。
PROE分模是模具設計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全世界99%的用品都是用模具批量生產出來的.模具可以世界工業革命的重要轉折點.
PROE分模技巧談
1.L法:也就是最基本的方法COPY SURFACE,這是一位台灣教授教材上講得最多的一種方法;
2.切割法:許多時候,當我們做好分型面後進行分模才發現,分不開並且出現了許多綠線線和紅點點,這時我們可選擇切割法,具體做法是:直接將分型面復制一個後往前模方向延伸到前模仁的厚度,封閉起來生成前模仁,而後做一實體為後模仁,用分模切掉前模部分,再用參考零件直接CUTOUT出後模仁型腔來;
3.當然針對2所出現的情況,也可採用精度修改法來解決,適當的調整一下精度,也可解決一些情況,還可在設計過程中調整模具精度和產品精度保持一致,(最好是在CONFIG)中直接就設置為產品精度和模具精度保持一致;
4.補洞法:在做型面時,不要去COPY SURFACE(推薦使用),直接將有破孔的地方做一些比較簡單的曲面來堵住,有時曲面不太好做也可直接長出一塊0.01mm厚的實體來,然後再一些比較簡單的大分型面來就可分出來;
5.裙邊法:對於大部分的殼體類產品,建議使用裙邊來做分型面,這樣不僅易分模而且往做出來的分型面比較漂亮;
6.產品中做分型面法:有的時候就是很奇怪的事,直接模具版塊中做分型面分不出來的產品,換作到產品板塊中去做分型面,然後到模具板塊中去分模會比較容易分出,據小可了解有不少的高手就是用這個方法進行分模的;
7.體積塊法:有時也可用直接做體積塊的方法來完成,包括做成成品的體積塊和先隨意做成幾個體積塊後再進行體積塊的分割與合並;
8.調包法:在某些時候,當用主分型面進行分模時會出現分不開的情況,但不要輕易放棄,試換一個分型面(如鑲件.鑲針或者滑塊)來分一下也會出現驚喜的;
9.修改產品法:此法做法是針對於一些用第三方軟體做圖轉換的圖檔和一些產品曲面質量較差的的產品較有用.可將產品上一些局部的地方做適當的修改,但要注意不能隨意更改產品外觀和功能部位.也可重新做一個PART來,利用數據共享插入原產品的實體表面,不足是在產品設變時模具文件不能再生變更;
10.黃牛法: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但絕對可行,就是對於一些產品造型質量特差且模具結構簡單的產品,與其想盡各種方法來尋找分模的***之招不如老老實實做他一回黃牛,對於各個模具零件直接利用產品上的曲面一個個地做出來,當然這樣的東西的確讓人討厭,但一旦遇到而且你的計算機又不太好的情況下法還是可以給你帶來方便的。
E. 塑料成型模具怎麼區分前模跟後模,還有什麼是公模仁,母模仁之類的,有什麼關系嗎
制塑工業的術語,有各種不一樣叫法,台灣日本的一般叫公模和母模,香港的一般叫前模和後模,其實公模=後模,母模=前模,國內還有叫動模和定模的。
一副模具是由上模和下模等部分組成的。公模就叫凹模還叫上模仁。公模的設計是非常的重要的,而母模本身的結構特點是隨產品的結構和模具的加工方法而變化。具有相當的靈活性。
1、在產品的改變上有所不同。
公模:不隨產品的變化而變化。
母模:隨產品的結構和模具的加工方法而變化。
(5)三維模具怎麼分模擴展閱讀:
塑料成型模具模跟後模的作用:
1、注塑成型模具:塑料先在注塑機的加熱料筒中受熱熔融,然後在注塑機螺桿或活塞的推動下,經噴嘴和模具的澆注系統進入模具型腔,最後在型腔中硬化定型,這就是注射成型的簡單過程,而注塑成型所用的模具就叫注塑成型模具。注塑模具主要用於熱塑性塑料製品的成型,不過近年來亦越來越多用於熱固性塑料的成型。注塑成型在塑料製品的成型中佔有極大的比例,因而塑料成型模具的生產中約有一大半都是注塑模具。
2、擠出成型模具:又叫作機頭。讓處於粘流狀態的塑料在高溫高壓下通過具有特定截面形狀的口模,然後在較低溫度下冷卻定型,用來生產具有所需截面形狀的連續型材的成型方法叫擠出成型,而用於塑料擠出成型的模具就叫擠出成型模具。
⒊、中空製品吹塑成型模具:把擠出或注塑出來的尚處於塑化狀態的管狀坯料,趁熱放入模具成型腔內,立即在坯料中心通入壓縮空氣,使管坯膨脹並緊貼在模具型腔壁上,冷卻硬化後就成了中空製品。這種成型方法所用的模具就是中空製品吹塑成型模具。
F. 大家塑料模具用三維軟體(UG、pro/e)進行分模後是怎麼操作的
當然是一個零件一張圖,越清晰越好!圖紙花不了幾個錢。
CAD草圖繪制——3D造型設計——散件圖——電極設計——加工 (大概順序)
你真想學好模具的話,那就先去模具工廠做兩年,套用大師的話說「沒有好的工藝師,就沒有好的設計師」記住!! 你所問的這些問題去買本書看了不久知曉了,在網路咋回答你呢?
G. 我用solidworks畫出的三維模型,現在想製作其磨具,然後生產產品,應該怎麼做應該考慮些什麼
我猜你想做的是塑料注射模具。用solidworks設計注射模的步驟如下:
完成塑料件的三維建模。
根據塑料件的三維模型在SW的塑料模中選擇一付合適的模架。
把塑料件的三維模型放置在模架適當的位置(需要考慮分模面和拔模方向、抽芯等,可以把澆注系統和塑料件做在一起)。
模板減去與塑料件重疊部分,得到型芯和型腔。
設計冷卻水道、抽芯部分、排氣、出模等部分。
可以進一步設計加工型腔的電極。
生成模具的工程圖。
生成加工的數控指令。
solidworks易學易用效率高,功能非常強大,設計普通的模具綽綽有餘。另外還有一些支持SW的第三方專業軟體,使得設計注射模更快更方便,譬如支持solidworks的注射模設計軟體 Imold。
H. 模具三維造型跟模具設計區別在哪裡
三維造型是需要熟練掌握一款三維軟體(UG/PROE/CATIA/SOLIDWORKS)等
而模具設計的要求除了三維造型外還要懂得模具結構,也就是還要學習機械相關的知識(機械制圖、機械設計、材料學等)
也就是三維造型師要求技術精而模具設計師要求技術除了精還要廣
I. 模具設計的流程是怎麼樣的
第一步:產品分析與修改,確定模具結構,縮水圖:
1、產品分析:開模方向,分模線與分模面,外形尺寸,厚度,拔模角度,倒勾及相應抽芯方式,進膠點與進膠方式,模穴數等等。
2、轉工程圖:用三維軟體出圖,一般建立三個視圖:第一個主視圖(後模表面投影),第二個第三個立體示意圖(外表面和內表面)。其他視圖按第三角法或第一角法擺放,剖視圖(X和Y,剖切位置線通過重要位置中心,倒勾,柱位,孔位,枕位等等),保存文件DXF格式,到CAD打開標數處理。
3、縮水圖:將上一步工程圖鏡像一次並且放大一個縮水率的倍數。(標明:MI,縮水率)
第二步:產品排位:在模具內怎樣排列
考慮因素:模具長寬方位,產品模穴數,進膠位置,間隔(強度,放什麼零件放得下)
先排第一個視圖是後模側俯視圖抓主視圖,第二個視圖排前模側俯視圖,先把第一個視圖中心線鏡像到正右方然後抓後視圖,然後排第三個X方向剖視圖放在後模側俯視圖的正下方,第四個視圖Y方向剖視圖排在前模側俯視圖正右方。
第三步:模仁訂購
根據產品的大小,生產批量,模穴數,抽芯機構等.
第四步:模胚訂購
根據模仁大小與抽芯機構(側),進膠方式與位置,前模是否有抽芯(開模動作,油缸),產品材料,頂出方式等等。
第五步:將模仁裝配至模胚內
第六步:模仁與模胚安裝與定位設計
第七步:分模線,枕位,鑲件設計
第八步:如果客戶產品有倒勾要設計抽芯機構如行位或斜頂設計
第九步:設計澆注系統(直接澆口,側澆口,潛水口,牛角式,點澆口,扇形澆口,搭澆口等)
第十步:如果是細水口模具那麼要設計開閉器與塞打螺絲
第十一步:排氣系統設計(排氣槽位置與產品溢邊值大小)
第十二步:頂出系統設計(頂針,斜頂,司筒,頂塊,推板,氣頂等)
第十三步:冷卻系統設計(水路樣式如直通式,階梯式,隔板式,螺旋式等)
第十四步:輔助零件開設(彈簧,垃圾釘,撐頭,中托司,鎖模板,扣機,邊鎖,平衡塊,限位塊,吊模孔,撬模坑等)
第十五步:檢查與修改,視圖補充與位置調整
第十六步:2D轉3D分模或做全3D
第十七步:拆散件圖(3D+2D)
第十八步:圖紙審核,改圖。
第十九步:圖紙合格後列印歸檔
第二十步:圖紙發給模具製造車間加工
以上模具設計從客戶給3D圖開始到設計出模具圖到加工整個流程步驟,希望對你有幫助!
客戶提供的圖紙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1)客戶給定審定的塑件圖紙(二維電子圖檔)及技術規范要求(此時需要用三維軟
件構建3D圖)。
(2)給定3D圖檔,處理成2D圖(出工程圖紙)。
(3)給定樣板(手板),此時需要測繪出2D和3D圖。
以上是一般有三種,其中第二種情況最常見,就是客戶產品設計師設計好了3D產品拿給你開模。
希望以上答案會對你有幫助 有需要了解更多模具資料可以私聊
J. 想了解下壓鑄模具製作的過程,大概是哪些步驟流程啊
接到客戶產品圖紙後,召開生產會議,研究工藝方案,做出產品壓鑄工藝分析,與客戶溝通可以修改提高質量的地方。方案確定後,由技術部門開始設計壓鑄模具。三維軟體分模,轉到CAD進行標注,出圖。圖紙送到工藝部製作工藝,或者直接交給生產管理,他會排工序,然後進行加工。常用的加工手段有:銑、磨、線切割、電火花等等。零件製作完畢匯總到鉗工組,由鉗工組裝模具,並在壓鑄機上試模,技術人員需在場。如果壓鑄出來的鑄件符合客戶標准即可投入生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