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拉伸模具拉伸後工件翹,不平,怎麼辦 不銹鋼材料。
在卸料板後面增加限位塊,在拉伸到底時,把翹曲部分砸一下,進行校平。
Ⅱ 五金模具設計拉伸模具的間隙應該如何確定
在設計成品之前,前期准備工作已經很全面了,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必需的圖紙、金型仕樣書的內容等的確認:
在正式的金型設計之前,下列圖紙或文件通常要具備:
① 部品圖;②金型設計製作仕樣書;③設計製作契約書;④其他
並且要對上述資料完全理解,不明確處要得到客戶的確認。
2、把握圖面的概要
部品圖決定了金型設計的最終目的,必須透徹地理解。日本客戶提供的部品圖是按照JIS制圖規定採用三角法繪制的,通常由以下部分構成:
正面圖、平面圖、側面圖、斷面圖、詳細圖、參考圖、注記、公差一覽、仕上記號一覽、標題欄、其他
在視圖過程中要注意以下方面:
①公差要求較嚴格處;②對金型構造有影響的部位;③現有圖面無法理解的部分;④注記中特別突出的事項⑤特殊的材料和熱處理要求;⑥部品壁厚較薄處(t<0.6mm)⑦部品壁厚較厚處;⑧外觀上有無特別仕樣要求⑨三維曲面部分;⑩設計者、日期、納期、價格等
3、部品立體形狀的理解
部品圖是二維繪制的,要通過視圖轉換成設計者頭腦中的三維形狀,而手繪立體圖對此很有幫助。准備好紙和鉛筆。首先繪制出製品的大致外形輪廓,然後再根據自己對部品圖的理解,繪制出部品各部位的斷面圖。
上述這些對將來分型面的確定、入子的分割非常重要。如果條件允許,使用粘土等輔助物來幫助理解會更好。
4、標題欄的檢討
部品圖的標題欄一般註明了圖面中的公差、部品的材料等一些內容,必須要認真研讀。①部品名;②圖名;③圖番;④材質(包括收縮率);⑤仕樣,指材質的詳細仕樣,如生產廠家、商品名、樹脂代號;⑥尺度;⑦設計者;⑧變更欄;
5、注記部分的檢討
⑴.澆口種類、位置、數量.
如無特殊要求,則金型設計者在自行決定後需徵得客戶的同意。
⑵.入子分割線的要求.
由於入子分隔線會在製品表面形成接痕,影響外觀,尤其對折疊部位有害,所以設計者應遵守部品圖的規定。
五金模具是在工業生產中,用各種壓力機和裝在壓力機上的專用工具,通過壓力把金屬材料制出所需形狀的零件或製品,這種專用工具統稱為五金模具。
模具設計
(1). 進行材料(產品材料,模具材料)方向的研討。
(2). 凹凸模間隙大小。
(3). 導正銷位置和數量充分。
(4). 是否考慮廢料反彈,順送模出料是否順暢。
(5). 是否設計了監視器,廢料反彈感測器。
(6). 定位板和浮升銷選擇適當。
(7). 螺栓(包括卸料螺栓)數量,大小,位置是否選擇適當。
(8). 考慮沖裁力,選擇沖床。
Ⅲ 拉伸模具產品同心度,正圓度控制方法
拉伸模具的同心度需要製作定位圈來定位,保證凸、凹模的同心度,然後再配打定位銷釘固定。正圓度的控制方法就是採用內外圓磨床加工內孔與外圓,最好一次裝夾,把內孔、外圓加工出來。
Ⅳ 五金拉伸模具R角怎麼修好
在級進模的沖壓生產中,針對沖壓不良現象必須做到具體分析,採取行之有效的處理對策,從根本上解決所發生之問題,如此才能降低生產成本,達到生產順暢。以下就生產中常見的沖壓不良現象其產生的原因及處理對策分析如下,供模具維修人員參考。
1.沖件毛邊.
(1)原因:
a、刀口磨損; b、間隙過大研修刀口後效果不明顯;c、刀口崩角; d、間隙不合理上下偏移或松動; e、模具上下錯位。
(2)對策:
a、研修刀口;b、控制凸凹模加工精度或修改設計間隙;c、研修刀口;d、調整沖裁間隙確認模板穴孔磨損或成型件加工精度等問題;e、更換導向件或重新組模。
2.跳屑壓傷
(1)原因:
a、間隙偏大; b、送料不當;c、沖壓油滴太快,油粘;d、模具未退磁;e、凸模磨損,屑料壓附於凸模上;f、凸模太短,插入凹模長度不足;g、材質較硬,沖切形狀簡單;h、應急措施。
(2)對策:
a、控制凸凹模加工精度或修改設計間隙;b、送至適當位置時修剪料帶並及時清理模具;c、控制沖壓油滴油量,或更換油種降低粘度;d、研修後必須退磁(沖鐵料更須注意);e、研修凸模刀口; f、調整凸模刃入凹模長度;g、更換材料,修改設計。凸模刃入端面裝頂出或修出斜面或弧性(注意方向)。減少凸模刃部端面與屑料之貼合面積;h、減小凹模刃口的鋒利度,減小凹模刃口的研修量,增加凹模直刃部表面的粗糙度(被覆),採用吸塵器吸廢料。降低沖速,減緩跳屑。
3.屑料阻塞
(1)原因:
a、漏料孔偏小;b、漏料孔偏大,屑料翻滾;c、刀口磨損,毛邊較大;d、沖壓油滴太快,油粘;e、凹模直刃部表面粗糙,粉屑燒結附著於刃部;f、材質較軟;g、應急措施.
(2)對策:
a、修改漏料孔;b、修改漏料孔;c、刃修刀口;d、控制滴油量,更換油種;e、表面處理,拋光,加工時注意降低表面粗糙度;更改材料,f、修改沖裁間隙;g、凸模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注意方向),使用吸塵器,在墊板落料孔處加吹氣。
4.下料偏位尺寸變異
(1)原因:
a、.凸凹模刀口磨損,產生毛邊(外形偏大,內孔偏小);b、設計尺寸及間隙不當,加工精度差;c、下料位凸模及凹模鑲塊等偏位,間隙不均;d、導正銷磨損,銷徑不足;e、導向件磨損;f、送料機送距、壓料、放鬆調整不當;g、模具閉模高度調整不當;h、卸料鑲塊壓料位磨損,無壓料(強壓)功能(材料牽引翻料引發沖孔小);i、卸料鑲塊強壓太深,沖孔偏大;j、沖壓材料機械性能變異(強度延伸率不穩定);k、沖切時,沖切力對材料牽引,引發尺寸變異。
(2)對策:
a、研修刀口; b、修改設計,控制加工精度;c、調整其位置精度,沖裁間隙;d、更換導正銷;e、更換導柱、導套;f、重新調整送料機;g、重新調整閉模高度;h、研磨或更換卸料鑲塊,增加強壓功能,調整壓料;i、減小強壓深度;j、更換材料,控制進料質量;k、凸模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注意方向),以改善沖切時受力狀況。許可時下料部位於卸料鑲塊上加設導位功能。
5.卡料
(1)原因:
a、送料機送距、壓料、放鬆調整不當;b、生產中送距產生變異;c、送料機故障;d、材料弧形,寬度超差,毛邊較大;e、模具沖壓異常,鐮刀彎引發;f、導料孔徑不足,上模拉料;g、折彎或撕切位上下脫料不順;h、導料板之脫料功能設置不當,料帶上帶;i、材料薄,送進中翹曲;j、模具架設不當,與送料機垂直度偏差較大。
(2)對策:
a、重新調整;b、重新調整;c、調整及維修;d、更換材料,控制進料質量;e、消除料帶鐮刀彎;f、研修沖導正孔凸、凹模;g、調整脫料彈簧力量等;h、修改導料板,防料帶上帶;i、送料機與模具間加設上下壓料,加設上下擠料安全開關;j、重新架設模具。
6.料帶鐮刀彎
(1)原因:
a、沖壓毛邊(特別是載體上);b、材料毛邊,模具無切邊;c、沖床深度不當(太深或太淺);d、沖件壓傷,模內有屑料;e、局部壓料太深或壓到部局部損傷;f、模具設計。
(2)對策:
a、研修下料刀口; b、更換材料,模具加設切邊裝置;c、重調沖床深度;d、清理模具,解決跳屑和壓傷問題;e、檢查並調整各位卸料及凹模鑲塊高度尺寸正確,損傷位研修;f、採用整彎機構調整。
7.凸模斷裂崩刃
(1)原因:
a、跳屑、屑料阻塞、卡模等導致;b、送料不當,切半料;c、凸模強度不足;d、大小凸模相距太近,沖切時材料牽引,引發小凸模斷;e、凸模及凹模局部過於尖角;f、沖裁間隙偏小;g、無沖壓油或使用的沖壓油揮發性較強;h、沖裁間隙不均、偏移,凸、凹模發生干涉;i、卸料鑲塊精度差或磨損,失去精密導向功能;j、模具導向不準、磨損;k、凸、凹模材質選用不當,硬度不當;i、導料件(銷)磨損; m、墊片加設不當。
(2)對策:
a、.解決跳屑、屑料阻塞、卡模等問題; b、注意送料,及時修剪料帶,及時清理模具;c、修改設計,增加凸模整體強度,減短凹模直刃部尺寸,注意凸模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細小部後切;d、小凸模長度磨短相對大凸模一個料厚以上;e、修改設計;f、控制凸凹模加工精度或修改設計間隙,細小部沖切間隙適當加大;g、調整沖壓油滴油量或更換油種;h、檢查各成形件精度,並施以調整或更換,控制加工精度;i、研修或更換;j、更換導柱、導套,注意日常保養;k、更換使用材質,使用合適硬度;i、更換導料件; m、修正,墊片數盡可少,且使用鋼墊,凹模下墊片需墊在墊塊下面。
8.折彎變形尺寸變異
(1)原因:
a、導正銷磨損,銷徑不足;b、折彎導位部分精度差、磨損;c、折彎凸、凹模磨損(壓損);d、模具讓位不足;e、材料滑移,折彎凸、凹模無導位功能,折彎時未施以預壓;f、模具結構及設計尺寸不良;g、沖件毛邊,引發折彎不良;h、折彎部位凸模、凹模加設墊片較多,造成尺寸不穩定;i、材料厚度尺寸變異;j、材料機械形能變異。
(2)對策:
a、更換導正銷;b、重新研磨或更換;c、重新研磨或更換;d、檢查,修正;e、修改設計,增設導位及預壓功能;f、修改設計尺寸,分解折彎,增加折彎整形等;g、研修下料位刀口; h、調整,採用整體鋼墊;i、更換材料,控制進料質量;j、更換材料,控制進料質量。
9.沖件高低(一模多件時)
(1)原因:
a、沖件毛邊;b、沖件有壓傷,模內有屑料;c、凸、凹模(折彎位)壓損或損傷;d、沖剪時翻料;e、相關壓料部位磨損、壓損;f、相關撕切位撕切尺寸不一致,刀口磨損; g、相關易斷位預切深度不一致,凸凹模有磨損或崩刃; h、相關打凸部位凸凹模有崩刃或磨損較為嚴重; i、模具設計缺陷。
(2)對策:
a、研修下料位刀口; b、清理模具,解決屑料上浮問題;c、重新研修或更換新件;d、研修沖切刀口,調整或增設強壓功能;e、檢查,實施維護或更換;f、維修或更換,保證撕切狀況一致; g、檢查預切凸、凹模狀況,實施維護或更換;h、檢查凸、凹模狀況,實施維護或更換;i、修改設計,加設高低調整或增設整形工位。
10.維護不當
(1)原因:
a、模具無防呆功能,組模時疏忽導致裝反方向、錯位(指不同工位)等;b、已經偏移過間隙之鑲件未按原狀復原。
(2)對策:
a、修改模具,增防呆功能;b、采模具上做記號等方式,並在組模後對照料帶做必要的檢查、確認,並做出書面記錄,以便查詢。
在沖壓生產中,模具的日常維護作業至關重要,即日常注意檢查沖壓機及模具是否處於正常狀態,如沖壓油的供給導向部的加油。模具上機前的檢查,刃部的檢查,各部位鎖緊的確認等,如此可避免許多突發性事故的產生。修模時一定要先想而後行,並認真做好記錄積累經驗。
Ⅳ 拉伸模具拉伸後工件翹,不平,怎麼辦
可以在卸料板的後面裝上限位塊,模具在拉伸到底時,把工件砸一下,進行校平。
Ⅵ 數沖模具安裝上模的時候怎麼對正位置,上模會打轉的,用什麼東西和下模對齊
安裝模具,一般應先固定上模,然後再固定下模,上模固定好後就不會打轉了。然後採用微調模式使得上模緩慢的接近下模。使得上模套進下模里,然後固定下模即可。上下模的沖裁間隙,可以使用薄紙或者塑料薄膜找正。
Ⅶ l拉伸模具怎麼做拉伸的產品褶皺和斷裂是怎麼回事
拉伸件一般都要拉伸幾次才能成型,所以,拉伸模的第一道工序都是落料拉伸。接下來是第二次、第三次,……,直到第N次拉伸。最後是整形工序。拉伸件在拉伸時,容易出現褶皺和斷裂,其原因是不同的;褶皺的原因是壓料板或者托料板沒有壓緊,或者拉伸凹模的R過大,造成拉深件的褶皺;而拉深件的斷裂則是由於壓料板或者托料板頂的過緊,或者拉伸凹模的R過小,造成了拉伸料不容易流進去。另外,在拉伸時,如果沒有很好的潤滑,也容易造成拉伸件的斷裂。所以,在拉伸時,應根據拉伸的實際情況,針對具體問題,採取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使拉伸得以正常進行。
Ⅷ 拉伸模具的角度是多少
取40度到45度之間!一般取45度就行了!如有拉裂可再減小角度
Ⅸ 五金沖壓模具拉伸模怎麼調試~
我之前學過這一行。說了你自己看下是不是對的。新做好的模具好的很,但沒有經過安裝好,容易出現好多「次品」 這就需要好好把模具之間的間距調好。我所看到的通用辦法是先上好上模,再安裝下模,下模先不用固定,試著做兩個產品出現,如果沒問題就好了直接緊固起來,反之有問題,找兩片薄鐵片,鋁片墊在下模具的左右兩邊使之平衡。一塊不行漯兩塊,調好了就直接緊固就好了。
Ⅹ 拉伸模具的製作原理與維修
拉伸模具是利用材料的塑性加工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在室溫下,利用安裝在壓力機上的模具對材料施力,使其產生塑性變形,從而獲得所需零件的一種壓力加工方法。
對拉伸模具的維修主要是對模具在加工過程中模具的劃傷、磨損、尺寸超差進行更換、維修、打磨、拋光,使其恢復正常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