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注塑模具的26個零件名稱是什麼
1、凹模(型腔):成形塑件的表面的凹狀零件。
2、凹模板(型腔板):板狀零件,其上有面形塑件表面的凹狀輪廓。置於定模部分稱作定模型腔板。置於動模部分稱作動模型腔板。
3、型芯:成形塑件內表面的凸狀零件。
4、側型芯:成形塑件側孔,側凹或側凸台的零件,可手動或隨滑塊在模內作抽拔和復位運動的型芯。
5、鑲件:凹模或型芯有容易損壞或難以整體加工的部位時,與主體件分開製造,並嵌入主體的局部成形零件。
6、活動鑲件:根據工藝和結構的要求,須隨塑件一起出模,才能與塑件分離的成形零件。
7、拼塊:用以拼合成凹模或型芯的若干個分別製造的成形零件,可以分別稱凹模拼塊,型芯拼塊。
8、螺紋型芯:成形塑件內螺紋的成形零件,可以是活動的螺紋型芯(取出模外)或在模內作旋轉動動的螺紋型芯。
9、螺紋型環:成形塑件外螺紋的成形零件,可以是活動的螺紋型環(整體的或拼合)或在模內作旋轉運動的螺紋型環。
10、導柱:與安裝在另一半的模具上的導套(或孔)相配合,用以保證動模具開合模運動導向精度的圓柱形零件。有帶頭導柱和帶肩導柱兩種。
11、推板導柱:與推板導套(或孔)呈滑配合,用於脫模機構運動導向的圓柱形兩種。
12、導套:與安裝在另一半模具上的導柱相配合,用以保證動模與定模的相對位置,保證模具開合模運動導向精度的圓套形零件。有直導套和帶頭導套兩種。
13、推桿:直接推出塑件或澆注系統凝料的桿件,有圓柱頭推桿、帶肩推桿和扁頭推桿等。圓柱頭推桿可用來推頂推頂板,亦稱預桿。
14、推管:直接推出塑件的管狀零件。
15、推件板:直接推出塑件的板狀零件。
16、推件環:局部或整體推出塑件的環狀或盤形零件。
17、推桿固定板:固定推出和復位零件以及推板導套的板狀零件。
18、推桿:支承推出和復位零件,直接傳遞機床推出力的板件。
19、連接推桿:連接推件板與推板固定板,傳遞推力的桿件。
20、拉料桿:設置在主流道的正對面,頭部形狀特殊,能夠拉出主流道凝料的桿件,頭部形狀有Z形,球頭形,倒錐形,菌形及圓錐頭形等。
21、推流道板:隨著開模運動,推出澆注系統凝料的板件。亦稱推料板。
22、推扳導套:固定於推板上,與推板導柱呈滑配合,用於脫模機構運動導向的圓套形零件。
23、澆口:直接與注射機噴嘴接觸,帶有主流道通道的襯套零件。
24、澆口鑲塊:為提高澆口的使用壽命,而對澆口採用可更換的耐磨金屬鑲件。
25、流道板:為開設分流道而專門設置的板件,可分為熱流道板和溫流道板。
26、二級噴嘴:由熱流道板(柱)向型腔直接或間接提供進料通道的噴嘴。
2. 注塑 模具 A板 B板 C板是什麼
很簡單,半成品和成品都是你所說的A和B倆個合在在一起,「材料」會在A和B中間的空隙成型。這A和B組成的一套模具,你也可以叫做,公模和母模,凹凸有別嘛!希望能理解
3. 模具的結構名稱
注塑模具的結構及組成
1、成型零件
賦予成型材料形狀、結構、尺寸的零件,通常由型芯(凸模)、凹模型腔以及螺紋型芯、鑲塊等構成。
2、澆注系統
它是將熔融塑料由注射機噴嘴引向閉合模腔的通道,通常由主流道、分流道、澆口和冷料井組成。
3、導向部件
為了保證動模與定模閉合時能夠精確對准而設置的導向部件,起導向定位作用,它是由導柱和導套組成的,有的模具還在頂出板上設置了導向部件,保證脫模機構運動平穩可靠。
4、脫模機構
實現塑件和澆注系統脫模的裝置,其結構形式很多,最常用的有頂桿、頂管、頂板及氣動頂出等脫模機構,一般由頂桿、復位桿、彈弓、頂桿固定板、頂板(頂環)及頂板導柱/導套等組成。
5、抽芯機構
對於有側孔或側凹的塑件,在被頂出脫模之前,必須先進行側向抽芯或分開滑塊(側向分型),方能順利脫模。
6、模溫調節系統
為了滿足注射成型工藝對模具溫度的要求,需要有模溫調節系統(如:冷卻水、熱水、熱油及電熱系統等)對模具溫度進行調節的裝置。
7、排氣系統
為了將模腔內的氣體順利排出,常在模具分型面處開設排氣槽,許多模具的推桿或其它活動部件(如:滑塊)之間的間隙也可起到排氣作用。
8、其它結構零件
是指為滿足模具結構上的要求而設置的零件(如:固定板、動/定模板、撐頭、支承板及連接螺釘等)。
4. 模具裡面什麼叫上模、下模
1、上模是整副沖模的上。半部逆配置型模具時裝設於上模部份,順配置型模具時裝設於下模部份。
2、下模是整副沖模的下半部,即安裝於壓力機工作檯面上的沖模部分。 下模座是下模的與壓力機工作檯面接觸的零件,一般為板件,其直接固定在壓力機檯面或墊板上。
一般情況下,常常按壓縮膜上、下模的配合結構,將壓縮模分為溢料式、不溢料式、半溢料式三類。模具對准單元亦稱為模具刃件之對合引導裝置。要確實保持上模與下模之對准及縮短其准備時間,依製品精度及生產數量等條件要求。
(4)注塑模具最上面板叫什麼擴展閱讀
模具對准單元:
(1)無導引型:模具安裝於沖床時直接進行其刃件之對合作業,不使用引導裝置。
(2)外導引型:此種裝置是最標準的構造,導引裝置裝設於上模座及下模座,不通過各模板。
(3)外導引與內導引並用型(一):此種裝置是連續模具最常使用之構造,沖頭固定板及壓料板間裝設內導引裝置。沖頭與凹模之對合利用固定銷及外導引裝置。
(4)外導引與內導引並用型(二):此種裝置是高精密度高速連續模具之使用構造,內導引裝置貫穿沖頭固定板、壓料板及凹模固定板等等。
(5)內導引型:此構造不使用外導引裝置,內導引裝置貫穿沖頭固定板、壓料板及凹模固定板等等,正確地保持各塊板之位置關系性以保護沖頭。
5. 注塑模具中頂針板是什麼
頂針板是安裝頂針的固定板,頂針板是由兩塊板組成,一塊是固定板,另一塊是托板,也叫頂板。其作用是把注塑成型的注塑件頂出注塑模具的型腔。
6. 模具中的各個板的不同名稱
注塑模具中,各個板的名稱叫法並不統一,可能有多個叫法,代表字母也不一定相同。模具業內,並沒有一個標準的文件來規定這些。下面是其中的一種叫法,按照定模到動模的順序排列。
TP,上固定板
RP,脫料板
AP,母模板
BP,公模板
SP,彈板
UP,承板
CP,間隔板,或叫模腳
EP,上頂針板
FP,下頂針板
LP,下固定板
7. 模具的組成部分,各部分的名稱和作用是什麼
模具的組成 注塑模具由動模和定模兩部分組成,動模安裝在注射成型機的移動模板上,定模安裝在注射成型機的固定模板上。在注射成型時動模與定模閉合構成澆注系統和型腔,開模時動模和定模分離以便取出塑料製品。 根據模具中各個部件所起的作用,一般可將注塑模細分為以下幾個基本組成部分。一、 成型部件成型部件由型芯和凹模組成。型芯形成製品的內表面,凹模形成製品的外表面形狀。合模後型芯和型腔便構成了模具的型腔。按工藝和製造要求,有時型芯和凹模由若干拼塊組合而成,有時做成整體,僅在易損壞、難加工的部位採用鑲件。二、 澆注系統 澆注系統又稱流道系統,它是將塑料熔體由注射機噴嘴引向型腔的一組進料通道,通常由主流道、分流道、澆口和冷料穴組成。它直接關繫到塑料製品的成型質量和生產效率。 三、 導向部件 為了確保動模和定模在合模時能准確對中,在模具中必須設置導向部件。在注塑模中通常採用四組導柱與導套來組成導向不見,有時還需在動模和定模上分別設置互相吻合的內、外錐面來輔助定位。四、 推出機構 在開模過程中,需要有推出機構將塑料製品及其在流道內的凝料推出或拉出。推出固定板和推板用以夾持推桿。在推桿中一般還固定有復位桿,復位桿在動、定模合模時使推板復位。 五、 調溫系統 為了滿足注射工藝對模具溫度的要求,需要有調溫系統對模具的溫度進行調節。對於熱塑性塑料用注塑模,主要是設計冷卻系統使模具冷卻。模具冷卻的常用辦法是在模具內開設冷卻水通道,利用循環流動的冷卻水帶走模具的熱量;模具的加熱除可利用冷卻水通道熱水或蒸汽外,還可在模具內部和周圍安裝電加熱元件。 六、 排氣槽 排氣槽用以將成型過程中型腔的氣體充分排除。常用的辦法是在分型面處開設排氣溝槽。 七、 側抽芯機構 有些帶有側凹或側孔地塑料製品,在被推出以前必須先進行側向分型,抽出側向型芯後方能順利脫模,此時需要在模具中設置側抽芯機構。 八、 標准模架 為了減少繁重的模具設計和製造工作量,注塑模大多採用了標准模架。
8. 模具中的頂塊是什麼
1.
模具中的頂塊是支撐模樣用的,整個型板不是實心的,由模底板框、墊塊、頂塊等組成。頂塊是模具頂出系統的一部分。一般用於注塑模具。
2.
注塑模具是一種生產塑膠製品的工具;也是賦予塑膠製品完整結構和精確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產某些形狀復雜部件時用到的一種加工方法。具體指將受熱融化的材料由高壓射入模腔,經冷卻固化後,得到成形品。
3.
注塑模具依成型特性區分為熱固性塑膠模具、熱塑性塑膠模具兩種;依成型工藝區分為傳塑模、吹塑模、鑄塑模、熱成型模、熱壓模(壓塑模)、注射模等,其中熱壓模以溢料方式又可分為溢式、半溢式、不溢式三種,注射模以澆注系統又可分為冷流道模、熱流道模兩種;以按裝卸方式可分為移動式、固定式兩種。
9. 模具的組成部分,各部分的名稱和作用是什麼
模具的組成 注塑模具由動模和定模兩部分組成,動模安裝在注射成型機的移動模板上,定模安裝在注射成型機的固定模板上。在注射成型時動模與定模閉合構成澆注系統和型腔,開模時動模和定模分離以便取出塑料製品。 根據模具中各個部件所起的作用,一般可將注塑模細分為以下幾個基本組成部分。一、 成型部件成型部件由型芯和凹模組成。型芯形成製品的內表面,凹模形成製品的外表面形狀。合模後型芯和型腔便構成了模具的型腔。按工藝和製造要求,有時型芯和凹模由若干拼塊組合而成,有時做成整體,僅在易損壞、難加工的部位採用鑲件。二、 澆注系統
澆注系統又稱流道系統,它是將塑料熔體由注射機噴嘴引向型腔的一組進料通道,通常由主流道、分流道、澆口和冷料穴組成。它直接關繫到塑料製品的成型質量和生產效率。
三、 導向部件
為了確保動模和定模在合模時能准確對中,在模具中必須設置導向部件。在注塑模中通常採用四組導柱與導套來組成導向不見,有時還需在動模和定模上分別設置互相吻合的內、外錐面來輔助定位。四、 推出機構
在開模過程中,需要有推出機構將塑料製品及其在流道內的凝料推出或拉出。推出固定板和推板用以夾持推桿。在推桿中一般還固定有復位桿,復位桿在動、定模合模時使推板復位。
五、 調溫系統
為了滿足注射工藝對模具溫度的要求,需要有調溫系統對模具的溫度進行調節。對於熱塑性塑料用注塑模,主要是設計冷卻系統使模具冷卻。模具冷卻的常用辦法是在模具內開設冷卻水通道,利用循環流動的冷卻水帶走模具的熱量;模具的加熱除可利用冷卻水通道熱水或蒸汽外,還可在模具內部和周圍安裝電加熱元件。
六、 排氣槽
排氣槽用以將成型過程中型腔的氣體充分排除。常用的辦法是在分型面處開設排氣溝槽。
七、 側抽芯機構
有些帶有側凹或側孔地塑料製品,在被推出以前必須先進行側向分型,抽出側向型芯後方能順利脫模,此時需要在模具中設置側抽芯機構。
八、 標准模架
為了減少繁重的模具設計和製造工作量,注塑模大多採用了標准模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