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代有哪些鑄造工藝
主要是你的問題太大了,涉及的面很廣。
只告訴你一種吧:
錢幣:中除了早期的實物貨幣和紙幣外,其他形態的貨幣都是採用金屬鑄造的。鑄幣具有一定形狀、重量和成色,種類繁多,使用時間長,數量多。 古錢幣鑄造史悠久,長達幾千年,古代鑄錢採用的是冶鑄法,包括范鑄法和母錢翻砂法兩種鑄造工藝。 中國早期鑄幣採用的是范鑄法,澆注金屬溶液鑄成錢幣。隋唐以後多使用母錢翻砂法,這種在技術上改進與發展的鑄錢工藝,大大提高了貨幣的鑄造量。
藝術品這些就太多了。。
鑄才網為您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B. 古代器物模具稱為什麼
在古代,模具稱謂是「范」:
早在5000──7000年前,人類就開始使用了模具,因為不使模具,要製造象青銅大立人、裸體帶冠祭師立人像以及司母戊大方鼎這樣的大型青銅作品是無法想像的。
青銅主要是銅、錫的合金,其間也含有少量的鉛、鋅等。一件銅器的製作如果要全面考察,大致可以包括這樣一些程序即采礦、冶煉、合金配製、制范、澆鑄與後期處理等。其中的制范其實就是模具的製作。在古代,曾先後出現了這樣一些模具製作方式即泥范、石范、陶范、銅范以及鐵范、熔模等。在我國,泥范、鐵范、熔模被稱為先秦「三絕」。
C. 鑄造用金屬模具是什麼簡單的怎麼敘述
就是用金屬做的模具,一般重力鑄造用45鋼,壓鑄模架用45鋼模芯用SKD61的
D. 古代的錠是什麼材質做得
古代的錠是金銀等材質做的。
金錠是古代最值錢的流通貨幣了,一般都是銀元寶和銅錢為主要流通貨幣。。金錠有黃金錠和赤金錠兩種,有一百斤、五百斤和一千斤三種重量。
銀錠,中國古代貨幣,即熔鑄成錠的白銀。
重量不等,因此以「兩」為主要重量單位,故又稱銀兩。
始自漢代,其後各代皆有鑄造,但流通不廣。至明代盛行,但不是國家法定銀錠貨幣。直至清朝,始作為主要貨幣流通。
E. 製造黃金金錠模具用什麼材料
Q235鋼板不行,最好不要用合金金屬,應該用純鐵,合金鋼裡面有大量其它元素比如鉻、鎢,鋅等,不能保證其在高溫下與黃金發生反應,這種模具都是自己製造的,無法買到,可以用融蠟法製作,根據造型的復雜程度,也可以用3-5軸以上的數控銑床直接加工
F. 金銀鑄造模具製作一般用什麼材料
學鑄造技術,上 鑄件訂單網
金銀首飾鑄造工藝
第1步:概念與設計
——
設計師將自己的構思手繪出草圖,然後使用制圖軟體將草圖以精確的尺寸進行電腦繪制,完成最初的設計圖紙。
第2步:工匠雕刻蠟
——
首飾工匠參照設計圖紙手工雕刻出蠟版,再利用失蠟澆鑄的方法倒出銀版,而蠟版的批量製作則需用銀版壓制橡膠模。這是首飾**中要求最高的工序,所制銀版必須光潔無痕,各部分結構合理,鑲嵌寶石的位置尺寸准確無誤
第3步:膠模注蠟
——
橡膠模開好後進行注蠟操作。注蠟機中的蠟應保持在70-75度之間,將蠟液注入膠膜,冷卻後取出蠟模,依次重復,得到多件蠟模。
第4步:挑選配石
——
根據銀版及蠟模,挑選大小、形狀及顏色合適的配石。
第5步:完成蠟型
——
准備好此次批量製作時所需的所有蠟版。
第6步:種蠟樹
——
將每個蠟環單獨手工焊接到一根蠟棒上,最終得到一棵形狀酷似大樹的蠟樹,准備進行澆鑄。
第7步:稱蠟樹
——
種蠟樹前先對橡膠底盤進行稱重,種完蠟樹再一次稱重,兩次稱重的結果相減可以得出蠟樹的重量,將蠟樹的重量根據金或銀的密度比例進行換算,得出進行澆鑄的金屬量。
第8步:灌石膏
——
將種好的蠟樹連底盤一起套上不銹鋼筒,並將相應重量的石膏漿沿鋼筒內壁緩緩注入,沒過蠟樹,抽真空後自然防止6-12小時,使石膏凝固。
第9步:烘焙石膏
——
將石膏模進行烘焙,作用是脫蠟,乾燥和澆鑄保溫。
第10步:取出石膏模——取出烘焙好的石膏模,並同時准備好需要澆鑄的金屬溶液
第11步:澆注液體黃金
——
將已經熔化配好的金水,從水口注入。
第12步:離心工藝澆鑄——使用真空感應離心澆鑄機澆鑄
第13步:石膏模炸洗及清洗——鑄造後的石膏模處於高溫狀態,從澆鑄機取出後自然放置10-30分鍾,再放入冷水中進行炸洗。石膏由於收縮作用炸裂後,取出金樹,用鋼刷刷去大塊的石膏,放入30%的氫氟酸中浸泡10分鍾,夾出後沖洗,除去剩餘石膏,直到金樹表面干凈。
第14步:剪切鑄件——將金樹上的首飾沿水口底部剪下晾乾。
第15步:滾筒拋光工藝——用不銹鋼磨料和活性有機合成溶液放入滾筒,隨旋轉摩擦使表面平整光亮。
第16步:砑光工藝——砑光全部以手工進行,用特製砑刀在首飾表面來回推動,這項工藝需要一定的技術和手法。
第17步:拋光工藝
——
使用拋光機對首飾進行打磨拋光,直至表面平整光滑和明亮。
第18步:挑選鑽石——將鑽石手工分揀,揀出適合的顏色、切割、大小匹配的,准備進行鑲嵌。
第19步:鑲嵌鑽石——手工鑲嵌每一粒鑽石。
第20步:質量控制——將製作好的首飾,逐個進行精細檢驗,以確保質量的合格。
G. 古代金錠是什麼材料做成的
主要是黃金
金錠是古代最值錢的流通貨幣了,一般都是銀元寶和銅錢為主要流通貨幣。古代一兩黃金等於八兩白銀和1500個銅錢。金錠有黃金錠和赤金錠兩種,有十兩、50兩和100兩三種重量。
H. 古代澆鑄鐵的模子是什麼材質
古代澆鑄鐵的模子材質常見的有泥、鐵和蠟。
古代勞動人民通過世代相傳的長期生產實踐,創造了具有我國民族特色的傳統鑄造工藝,我國的金屬鑄造鍛件生產,歷史悠久,成就輝煌,其中以泥范、鐵范和熔模鑄造最重要,稱為古代三大鑄造技術。
一、泥范鑄造,用泥范鑄造器物,是我國古代最主要、應用最普遍的鑄造方法。如滄州的五代鐵獅,當陽的北宋鐵塔,北京大鍾寺明代的大鍾等。
二、鐵范鑄造,戰國時期,我國已用鐵范鑄造。在1953年河北興隆出土的鐵范,包括鋤、鐮、斧、鑿、車具等類共87件,大部分完整配套,可以看到范的結構十分緊湊,外形和鑄件相吻合,范壁較薄(5毫米左右),且壁厚均勻,范壁均鑄有把手,以便握持。
三、熔模鑄造,在古代又稱為失蠟法或撥蠟法。是先用調好的油蠟制模,然後在外面敷上泥料制型,陰干後加熱化往蠟模,進窯焙燒,燒成後即可趁熱澆注。早在戰國以前,我國就出現了熔鑄造廠模鑄造技術。
I. 古代冶金鑄造業中所用的「型」與「范」分別指的是什麼東西
模,就是模型的意思,先用木頭或石蠟做成器物的樣子。范,就是模的外面的模具,通常用陶土製成,用於澆注,又分為內范和外范。
J. 青銅器的鑄造模具是什麼
你好,早期是用石頭做模具,在比較軟易於雕刻,耐高溫的石材上雕刻出比較簡單的形狀,然後鑄造。後期用陶做模具,後期出現用木胎等做母摸,然後用陶土翻砂。比較先進的還有失蠟法,戰國時期曾侯乙墓出土的不少青銅器是用失蠟法做的,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