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海棠糕模具做法
做法:
1、用水50克將鹼化成鹼水。在25克花生油中注入50克水,調和成水油。
2、將赤豆,白糖750克,花生油50克製成濕豆沙餡心。
3、將豬板油切成80粒小丁,加白糖100克,製成糖板油丁。
4、將麵粉倒入拌麵缸內,用冷水拌和成漿狀,摻入老酵,加適量鹼水攪勻,至面漿無酸性,色不黃為佳。
5、將海棠糕模型工具放在特製的爐火燒熱,刷上少許水油,將面漿注入模型深度的一半,在每個模型內放入豆沙20克,再次將面漿注入,蓋住豆沙直至模型表面,上面加糖板油丁一粒,四周撒些黃瓜絲,烘5分鍾左右。
6、在另一鐵板上撒些白糖,將模型內的糕挑出來,面貼鐵板,底朝上,放於爐上,待鐵板上的白糖深化,再用鐵盤把粒翻過來,即為成品。
『貳』 海棠糕的簡介
海棠糕,創制於清代,因糕形似海棠花而行名,後逐漸成為蘇州 風味小吃之一。同當地的梅花糕一樣,同為一道歷史悠久的花色點心.香甜可口,熱食尤佳。
海棠糕可是點心中的老一輩了,年輕人恐怕有很多都沒吃過。
其梅花、海棠花的外形,讓人沒吃就有了賞心悅目的情懷。
它們的外層是麵粉皮,裡面是豆沙餡,在特製的模具中烘烤而成。
由於用了似梅花、海棠花形的模子,作出這樣的美人胚子也就再自然不過了。剛出爐的 梅花與海棠糕,表面撒著飴糖,呈咖啡 色,吃 口分外香甜。上面還要加上果絲、瓜仁、芝麻等五 色點綴,一朵朵花兒才完全的綻放開來。所以說吃海棠 糕是一個樂趣,看店裡的師傅 做海棠糕又有另外一番趣味。
『叄』 你吃過蘇州的特色小吃海棠糕嗎
海棠糕和梅花糕一樣,都是清代的江南名糕點,它的形狀就像海棠花一樣,主要是用花生麵粉做成,在加上芝麻和紅綠瓜絲點綴,真是美貌又美味。
『肆』 有誰知道正宗梅花糕.海棠糕的做法
梅花糕的製作過程很簡單,但技術要求卻很高,調漿、成形,火候都要恰到好處。製作時所需的特製模具,內有19個梅花狀孔。待爐火燒得通紅,先用刷子將銅模子孔刷上油,然後把稀面漿注進模孔里,一半深就夠了,放上豆沙餡,再將面漿加入模孔,直至模孔被注滿,在上面撒些紅綠絲、瓜子仁,蓋上鐵蓋烘烤。耐心等上8分鍾,一個個新鮮、可愛的梅花糕就出爐了。
做海棠糕先要准備一套工具:一隻有木柄有銅蓋的圓形銅盤,上面有七八個手掌大小的圓形凹孔;一隻小爐子;一隻銅面盆、一把小銅勺、一把銅括刀。先把麵粉放在銅面盆里加水攪拌成麵糊,再用小銅勺把麵糊舀到銅盤上的凹孔里,用小刀調勻,中間放些豬油和豆沙餡。接著把銅盤放在火爐上熏烤10多分鍾,海棠糕快熟時,銅蓋上放些白糖,把銅蓋蓋在海棠糕上,讓白糖溶化。最後,雙手握住木柄,拿起銅盤銅蓋來個底朝天,這樣一隻只海棠糕就散落在銅蓋上。海棠糕松軟香甜,很受歡迎。
如果您還有什麼不滿意的,請發消息給我,並附上問題的連接,謝謝
『伍』 介紹海棠糕的短文,一百字
星期六,我和媽媽去買海棠糕,遠遠就能看到一條長長的隊伍排著等候呢!只見店裡的叔叔拿出一個海棠糕模具。哇,我之前一直以為海棠糕是用手捏出來的呢!真是不看不知道啊,原來是用模具做出來的。只見他先熟練地把麵糊倒入模具中,再加上適量的紅豆沙,然後再倒入一些麵糊把紅豆沙遮住,最後就放在火爐上烤。這時,我發現火上面還放了一層鐵鋼板,目的是不讓火把糕給烤焦了。大約過了2~3分鍾,叔叔把鍋蓋掀起來,順手放了一些黑芝麻和一些紅綠絲。這可讓我一下子眼前一亮,眼前的海棠糕已經初步成形,五顏六色真是好看極了。緊接著他又放了一些紅糖,蓋上蓋子。大約一分鍾以後,叔叔又掀開蓋子,加入了一些水和白糖。製作過程雖說只要短短的幾分鍾,但是我覺得做起來還是要細心點,不然錯了哪一步可就不行了。
很快,海棠糕出爐了,當叔叔掀開蓋子時,香味撲鼻而來,我立刻讓媽媽買了5個。錢還沒付,我就連忙去袋子里拿了一個塞進嘴裡,咬了一口,味道可真不錯,外脆里嫩,香甜可口。吃著吃著我不禁想起了大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心想我何不給它改一改呢!我便搖頭晃腦地說:「日照煤爐生紫煙,近看手裡海棠糕。口水直流三千尺,啊嗚一口吃掉它。」經我這么一說,媽媽和旁邊的人都被我給逗樂了。
回家的路上,我嘴角上還留著香甜的紅豆沙,我都不捨得把它舔掉呢!你覺得海棠糕這種美食如何呀?
『陸』 有誰知道海棠糕的由來嗎
海棠糕
海棠糕
海棠糕是有名的上海傳統點心,現在的年輕人恐怕吃過的並不多。外層是麵粉皮,裡面是豆沙餡,在特製的模具中烘烤而成。由於模子的形狀像海棠花,因而得名,這和蘇州的「梅花糕」是差不多的道理。剛出爐的海棠糕,表面撒著飴糖、芝麻、瓜仁等,呈咖啡色,吃口分外香甜。吃海棠糕是一個樂趣,看店裡的師傅做海棠糕又有另外一番趣味。
海棠糕
海棠糕,創制於清代,因糕形似海棠花而得名,後逐漸成為無錫風味小吃之一。它將麵粉,酵粉用冷水調成漿狀,在特製模具里刷上少許水油,注入面漿放入豆沙、鮮肉、菜豬油等餡心,再用面漿蓋面,加上糖豬油丁和紅、綠瓜絲、瓜子仁等,蓋上撒白糖的鐵板放在煤爐上烤熟即成。海棠糕香甜可口,熱食尤佳。
『柒』 海棠糕的做法
材料
主料:小麥麵粉2000克,赤小豆500克,黃瓜100克,
調料:酵母150克,鹼50克,豬油100克,白砂糖875克,花生油75克
做法
1.用水50克將鹼化成鹼水。在25克花生油中注入50克水,調和成水油。
2.將赤豆,白糖750克,花生油50克製成濕豆沙餡心。
3.將豬板油切成80粒小丁,加白糖100克,製成糖板油丁。
4.將麵粉倒入拌麵缸內,用冷水拌和成漿狀,摻入老酵,加適量鹼水攪勻,至面漿無酸性,色不黃為佳。
5.將海棠糕模型工具放在特製的爐火燒熱,刷上少許水油,將面漿注入模型深度的一半,在每個模型內放入豆沙20克,再次將面漿注入,蓋住豆沙直至模型表面,上面加糖板油丁一粒,四周撒些黃瓜絲,烘5分鍾左右。在另一鐵板上撒些白糖,將模型內的糕挑出來,面貼鐵板,底朝上,放於爐上,待鐵板上的白糖深化,再用鐵盤把粒翻過來,即為成品。
小訣竅
食物相剋:
赤小豆:鯉魚與紅豆同煮,兩者均能利水消腫,在用於治療腎炎水腫的時候效果很好,但是正是因為利水功能太強,正常人應避免同時食用二者,盡量隔幾個小時再食,是否可以同食因人的體質不同而異。
『捌』 海棠糕的做法和配方
海棠糕的做法
用料
面漿(可以做一鍋4個大海棠糕的量):
雞蛋:1個(60g左右的中型)
麵粉:120g
溫水:150g
小蘇打:2g
白砂糖:2-10g(喂酵母用,量比較隨意)
酵母:2g(也可以使用泡打粉)
老面:50g(可不用,不過用了味道更地道)
餡料:
1.豆沙餡:
市售豆沙:適量(我買的是展藝)
市售蜜豆:適量(可選,用於增加口感)
鹽:少許(調整豆沙餡)
糖豬油:適量(可選,新鮮切丁的豬板油撒白糖拌勻,不喜歡不用放)
2.肉餡:
肥瘦合適的豬絞肉:適量
蔥、姜、黃酒等:適量(去腥用,按喜好放)
老抽:適量(上色用,也可以用生抽但是鹽要調整)
鹽:適量(要比平時做餛飩餡的味道更咸一點)
味精:少許(提鮮用)
糖:少許(無錫小吃肉餡必備!也有提鮮的作用)
撒料:
青紅絲、蜜棗等傳統蜜餞:適量
芝麻、瓜子仁、松子、核桃碎等果仁:適量
做法
至少隔天晚上准備老面。這一步可以省略,但是味道可能會有一點差別。老面配方我用的是下廚房裡搜到的方子,省時省力相當不錯。製作之前從冰箱里取出來剪取50g
另外如果用新買的鑄鐵雞蛋漢堡模具,要記得提前洗鍋開鍋塗油,這樣使用的時候就不沾
准備面漿:溫水化開酵母粉,加入雞蛋、小蘇打、白砂糖攪勻,加入麵粉攪勻,最後加入取出來的老面攪勻即可。在溫暖的地方放置一會兒。(如果不用老面也是可以的,根據小貼士里視頻中面漿的濃稠程度調整麵粉和水的量即可。)
准備餡料:
豆沙餡:把所有豆沙餡的配料放在一起攪勻即可。豆沙和蜜豆的比例按照自己的喜好來,覺得太厚重就稍加一點色拉油,噴一點點水然後微波爐轉20秒,熱了就很容易攪勻。傳統豆沙餡(據說)是要放點鹽的,這樣口感沒那麼死甜,我試了下覺得可~
糖豬油:傳統款會放一點,我自己不喜歡所以我沒放
肉餡:其實就是自家包餛飩餃子的基礎肉餡,鹽稍微多放一點,用醬油上色,然後加糖!!攪勻!
准備撒料:撒料里的青紅絲和蜜棗之類蜜餞切碎,跟乾果類混合即可。
開始做了!
中小火熱鍋,同時刷入一定量油防粘。舀入適量面漿蓋住底部,放上一大塊豆沙/肉餡,然後再倒一些面漿蓋住餡料即可。我給的量可以做4個滿模的海棠糕,如果不想吃這么大個的就少倒一點面漿好了
事先混合好的撒料、糖豬油直接撒上去就行
加熱2分鍾左右,用一個叉子從邊緣插進去轉一圈,幫助糕體和鍋子分離,然後直接用叉子把糕體取出來放到盤子上備用。
如果能順利分開就說明可以了,如果開鍋防粘沒做好或者時間太短就會比較有阻力
鍋子底灑上適量白糖,中小火加熱成焦糖
把取出的糕一個個翻面放回鍋里。小心燙,可以戴個手套。稍等1-2分鍾注意觀察鍋子里冒出的水汽和聞味道,不要把焦糖面搞得太焦了,但也不能讓內陷和面漿部分不熟。這個操作一下就可以了解了,不太難
關火取出就可以食用啦
『玖』 海棠糕的做法及製作方法詳細介紹
做法:
1、用水50克將鹼化成鹼水。在25克花生油中注入50克水,調和成水油。
2、將赤豆,白糖750克,花生油50克製成濕豆沙餡心。
3、將豬板油切成80粒小丁,加白糖100克,製成糖板油丁。
4、將麵粉倒入拌麵缸內,用冷水拌和成漿狀,摻入老酵,加適量鹼水攪勻,至面漿無酸性,色不黃為佳。
5、將海棠糕模型工具放在特製的爐火燒熱,刷上少許水油,將面漿注入模型深度的一半,在每個模型內放入豆沙20克,再次將面漿注入,蓋住豆沙直至模型表面,上面加糖板油丁一粒,四周撒些黃瓜絲,烘5分鍾左右。
6、在另一鐵板上撒些白糖,將模型內的糕挑出來,面貼鐵板,底朝上,放於爐上,待鐵板上的白糖深化,再用鐵盤把粒翻過來,即為成品。
『拾』 上海「海棠糕」與蘇州"梅花糕"的特色區別是什麼
海棠糕和梅花糕的區別就是他們的樣子是不一樣的,價格也是不一樣的。還有個就是他們的味道也是不一樣的,我比較喜歡吃的一個就是梅花糕,因為我感覺梅花糕的味道是屬於那種比較醇香的海棠糕的味道,是屬於那種酸甜酸甜的,看自己口味。
來歷不同,材料基本相同,海棠糕、梅花糕起源於何時已無法考證,但從它的製作工具來看,其歷史相當悠久,直至現在做海棠糕、梅花糕的小販們仍講究使用這些古老的工具呢!海棠糕、梅花糕的皮料是用麵粉所制。製作時,小販們將麵粉放進特製的若盔帽似的紫銅容器中,加適量的水調成稀糊狀,然後倒進一把短柄的紫銅有嘴粉壺里待用。它們的餡料為豆沙或棗泥,也是放在特製的紫銅器皿中。往糕心裡放餡時是用一把一頭若針簪狀,一頭若刮漿刀似的專用銅器具。製作海棠糕或梅花糕還有許多相當考究的輔料,它們分別是雪白的糖漬豬板油小塊、象牙色的西瓜子仁、淡赭色的胡桃肉、色彩艷麗的糖漬紅綠絲和晶瑩的白糖等,一一有序地擺放在像一塊調色板似的高聳的圓形小托盤上,很像食客們的眼球。做海棠糕、梅花糕有專用的鐵模具,這種鐵模具底座為數個梅花形或數個海棠形組成的糕坯模,上層為圓形的鐵蓋,底座和面蓋都鑲著牢固的木柄,此種模具起碼有幾十克重,一般女同志要用雙手才能擎起它。 本質基本沒有區別~民間有區別的是,梅花糕里會摻有曬乾的梅花干,海棠糕里摻有海棠花曬乾的花,研碎纏在麵粉里,據說有種秘方,可使乾花在蒸的過程中透出淡淡的花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