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模具水路怎麼排
3mm以上(很小的小模),有空間最少5mm的寬度,你可以網上買光碟,初,高級都有講解,主要是強度,還有不能破,分布均勻散熱
㈡ 模具水路怎麼接
模具水路接法要根據你產品的冷卻要求,一般來說水路為進水口、出水口,模具前模(母模側)一般接模溫,利於產品成型及外觀要求,後模(公模側)接機水或冷卻水,利於模具的頂出系統不會因高溫產生卡死現像;水路連接可以根據產品外觀要求接單組串並聯或是接多組直通水路(冷卻效果好)。
㈢ 模具水道設計有什麼規律
冷卻水道設計規律:
①在允許的條件下,冷卻水道距型腔壁不宜太遠,也不宜太近,以免影響冷卻效果和注塑模具的強度,通常在12-20mm范圍內。
②注意平衡注塑模具中塑料注塑加工件不同部位的冷卻。同一塑料注塑加工件的不同部位的冷卻應與塑料注塑加工件的厚度相匹配,當製件壁厚均勻時,盡可能使所有的冷卻水道到各處型腔表面的距離相等。當製件壁厚不均勻時,在壁厚處開設距離較小的冷卻水道。
③冷卻水道不應穿過設有鑲塊或其接縫部位,以防漏水。
④冷卻水道內不應有存水或產生迴流的部位。冷卻孔道直徑一般不小於8mm,進水管直徑的選擇,應使進水流速不超過冷卻孔道中的水流速度,避免產生過大的壓降。
⑤型腔、型芯或成形芯應分別冷卻,並應保證其冷卻平衡.
⑥澆口部位是注塑模具上最熱的部位,應加強冷卻,一般將冷卻水的人口設在澆口處,使冷卻水先通過澆口處.
⑦避免將冷卻水道開在注塑加工製品的熔合紋處,以免降低注塑加工製品此處的強度。
⑧進、出水的水管接頭應設在不影響操作的方向,盡可能設在注塑模具的同一側,通常朝向注塑加工機的背面。
⑨水管連接處必須密封,保證不漏水。
⑩當注塑模具僅設一個人水口和一個出水口時,冷卻管道應進行串聯連接,並聯連接因各迴路的流動阻力不同,很難形成相同的冷卻條件。
㈣ 模具在設計水路時怎麼計算水流量
你計算流量做什麼?流量是成型控制就可以了,像自來水開關一樣,可以控制大小。你做設計的僅需要了解孔的直徑大小,在不影響模具強度及其他結構前提下,水路盡量大,如果有水塘等結構,計算時用橫切面積計算水塘面積=2水孔面積就行了(不是直徑)
㈤ 內螺紋注塑模具螺紋鑲件裡面的水路是怎樣接出來的
這個不能放密封圈,下面得放油封才行,芯子裡面放銅管,
㈥ 模具水路設計每條水管的距離多少合適,是不是看模具大小然後再決定距離
是按產品和模具的大小來決定距離。
1,通常冷卻水道為直徑8毫米,直徑10毫米,直徑12毫米,直徑15毫米,直徑20毫米,直徑25毫米,直徑30毫米。
2,冷卻水道的中心距為(3~5)D。
3,冷卻水道至型腔表面離不可太近,也不宜太遠,一般在12~15mm或者(1.5~2.5)d,應盡量相等。
4,冷卻水道外壁距型腔壁最小距離根據模具情況而定,小模具最小為6.5mm,中型模具以上至少為8~12mm,大模為15~20mm。
5,塑件的壁厚不同與冷卻水道之間的距離也不同。
㈦ 注塑模具的水道設計時應該要注意些什麼
1)保證強度情況下,水路盡量要密,盡量靠近產品,分布均勻,
2)模仁水路和模板水路都需獨立,互不影響
3)滑動,斜頂和鑲件能加水道都加水道
4)流道板,澆口套等注射系統也需加水道,加速冷卻,以減少生產周期時間,
㈧ 模具上的運水怎麼接二十多個孔
一般運水孔在模具的側面,一個入水和一個出水為一組。先找到一個孔用氣槍向裡面吹氣,看看哪一個孔有氣出來,就兩個就是一組,一個接入水,一個接出水。同樣把其他的接上。
還有運水不要串聯太多,最好不要超過三組串聯,這樣第一個進水與最後一個出水的溫度相差太大,引起產品冷卻不平行而產生變形。
做得好的模具一般在水孔的邊上打有「IN」和「OUT」,並且有數字標記,看著這些標記連接就方便多了。
㈨ 內螺紋模具,裡面的芯子需要旋轉,如何接水路。 請高手回答,來蹭分的一概無視。
水路接在芯子底面
㈩ 螺紋模具心子怎麼通水
可以從螺紋型芯底板的墊板側面鑽孔,通到型芯底部,與型芯的冷卻水孔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