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自製簡單模具diy塑料零件
找一個鐵的容器,把要熔化的塑料放進去,然後加熱,等塑料熔化後,倒入模具。
㈡ 怎麼才能做好注塑模具
首先要為模架和模具型芯型腔部分選對鋼料,另外必須採用硬度高的鋼料做模架,然後選擇適合的模具標准件,良好的塑料材料填充系統需要特殊的熱流道系統輔助成型,並確保冷卻系統達到最佳效果。注塑模具,我覺得台州泓美模塑有限公司做的挺不錯的。他們是一家專業做注塑模具製造加工為一體的塑料模具廠家,還提供塑料製品代加工服務、高速銑對外加工服務,並且他們對模具質量很注重。
㈢ 注塑件有凹陷怎麼辦
1、設備方面
供給不足導致螺桿或柱塞磨損嚴重,降低充模壓力和物料量,在注射和保壓過程中發生熔體泄漏,導致熔體不足;噴嘴孔過小容易堵塞送料通道,太大會使注射力變小,充模困難。
2、模具方面
流道過窄或過淺或澆口過小,流道效率低,阻力大,熔體過早冷卻,澆口不宜過大,否則剪切速率會損失,物料粘度高,產品不飽滿,應該在產品的厚壁處打開,在流道建立一個必要的具有足夠容量的冷井可以防止冷材料進入模腔,並使模具填充繼續進行。
為避免塑料會在澆口中快速凝固,點澆口和針澆口的澆口長度必須控制在1毫米以下,當流道又長又厚時,為了減少空氣對物料流動的阻塞作用,應在流道邊緣設置排氣槽,必要時可增加點閘或閘位數量,以滿足實際需要。
調整每個澆口的填充速度,最好對稱設置澆口,為了保證模具的冷卻對消除或減少收縮有良好的效果,模具關鍵部位應有效設置冷卻通道,整個模具應密封性能可靠、能承受高壓、無毛刺、高速、低粘度熔體的充模。
3、技術方面
增加註射壓力,保持壓力,延長注射時間,對於高流動性的塑料,高壓會產生飛邊,造成塌坑,適當降低料筒前段、噴嘴和物料溫度,易於冷固化,對於高粘度塑料,使進入型腔的熔體體積變化減小,提高機筒溫度,以便於充模,提高注射速度可以填充零件,消除大部分收縮。
薄壁零件應提高模具溫度,以保證材料流動順暢;厚壁零件的模具溫度應降低,以加速表皮的固化和凝固,保持均勻的生產周期,延長零件在模具中的冷卻停留時間,增加背壓,螺桿前段保持一定的緩沖,低精度產品應盡早脫模,以便在空氣或水中緩慢冷卻,使收縮下垂平穩,不影響使用,有利於減少收縮現象。
4、原料方面
一種有效的方法是在塑料中加入成核劑以加速結晶,原料太軟容易發生凹陷。
5、製品設計方面
產品的設計應使壁厚均勻,盡可能避免壁厚的變化。當厚度變化超過50%時,最好用筋條代替加厚部分。
㈣ 實心注塑模具如何處理行料紋
污漬痕 與注射紋
1.注塑件缺陷的特徵
通常與澆口區域有關:其表面黯淡,有時還可見到條紋。
2.可能出現問題的原因
(1).熔融溫度太高。
(2).模具填充速度太快。
(3).溫度太高。
(4).與塑料特性有關。
(5).射嘴口存在冷料。
3.補救方法
(1).降低射料缸前兩區的溫度。
(2).降低注塑速度。
(3).降低注塑壓力。
(4).降低模具溫度。
(5).用PE生產的零件大多都會存在射紋,可根據使用要求
修改入料口位置。
(6).盡可能避免產生冷料(控制好射嘴溫度)。
㈤ 塑料外殼模具怎麼做
塑料模具製做步驟:首先測繪產品,畫出產品圖,然後分模,排出模具圖,再就是按模具圖買模具鋼等一些配件,然後就是根據圖紙來加工,最後組裝成一副模具,試模成功後,投入生產。
加工方面的工序按照產品來定,有線切割,火花機,cnc加工,銑床,磨床,車床,爛花等等,這個根據產品工藝來定的。
㈥ 注塑成型工藝流程是什麼
1、填充階段
填充是整個注塑循環過程中的第一步,時間從模具閉合開始注塑算起,到模具型腔填充到大約95%為止。理論上,填充時間越短,成型效率越高;但是在實際生產中,成型時間(或注塑速度)要受到很多條件的制約。
高速填充。高速填充時剪切率較高,塑料由於剪切變稀的作用而存在粘度下降的情形,使整體流動阻力降低;局部的粘滯加熱影響也會使固化層厚度變薄。因此在流動控制階段,填充行為往往取決於待填充的體積大小。
即在流動控制階段,由於高速填充,熔體的剪切變稀效果往往很大,而薄壁的冷卻作用並不明顯,於是速率的效用佔了上風。
低速填充。熱傳導控制低速填充時,剪切率較低,局部粘度較高,流動阻力較大。由於熱塑料補充速率較慢,流動較為緩慢,使熱傳導效應較為明顯,熱量迅速為冷模壁帶走。加上較少量的粘滯加熱現象,固化層厚度較厚,又進一步增加壁部較薄處的流動阻力。
由於噴泉流動的原因,在流動波前面的塑料高分子鏈排向幾乎平行流動波前。因此兩股塑料熔膠在交匯時,接觸面的高分子鏈互相平行;加上兩股熔膠性質各異(在模腔中滯留時間不同,溫度、壓力也不同),造成熔膠交匯區域在微觀上結構強度較差。
在光線下將零件擺放適當的角度用肉眼觀察,可以發現有明顯的接合線產生,這就是熔接痕的形成機理。熔接痕不僅影響塑件外觀,而且其微觀結構鬆散,易造成應力集中,從而使得該部分的強度降低而發生斷裂。
在高溫區產生熔接的熔接痕強度較佳。因為高溫情形下,高分子鏈活動性相對較好,可以互相穿透纏繞,此外高溫度區域兩股熔體的溫度較為接近,熔體的熱性質幾乎相同,增加了熔接區域的強度;反之在低溫區域,熔接強度較差。
2、保壓階段
保壓階段的作用是持續施加壓力,壓實熔體,增加塑料密度(增密),以補償塑料的收縮行為。在保壓過程中,由於模腔中已經填滿塑料,背壓較高。在保壓壓實過程中,注塑機螺桿僅能慢慢地向前作微小移動,塑料的流動速度也較為緩慢,這時的流動稱作保壓流動。
由於在保壓階段,塑料受模壁冷卻固化加快,熔體粘度增加也很快,因此模具型腔內的阻力很大。在保壓的後期,材料密度持續增大,塑件也逐漸成型,保壓階段要一直持續到澆口固化封口為止,此時保壓階段的模腔壓力達到最高值。
在保壓階段,由於壓力相當高,塑料呈現部分可壓縮特性。在壓力較高區域,塑料較為密實,密度較高;在壓力較低區域,塑料較為疏鬆,密度較低,因此造成密度分布隨位置及時間發生變化。保壓過程中塑料流速極低,流動不再起主導作用;壓力為影響保壓過程的主要因素。
保壓過程中塑料已經充滿模腔,此時逐漸固化的熔體作為傳遞壓力的介質。模腔中的壓力藉助塑料傳遞至模壁表面,有撐開模具的趨勢,因此需要適當的鎖模力進行鎖模。
漲模力在正常情形下會微微將模具撐開,對於模具的排氣具有幫助作用;但若漲模力過大,易造成成型品毛邊、溢料,甚至撐開模具。因此在選擇注塑機時,應選擇具有足夠大鎖模力的注塑機,以防止漲模現象並能有效進行保壓。
在新的注塑環境條件下,我們需考慮一些新的注塑工藝,比如說氣輔成型,水輔成型,發泡注塑等
3、冷卻階段
在注塑成型模具中,冷卻系統的設計非常重要。這是因為成型塑料製品只有冷卻固化到一定剛性,脫模後才能避免塑料製品因受到外力而產生變形。由於冷卻時間占整個成型周期約70%~80%,因此設計良好的冷卻系統可以大幅縮短成型時間,提高注塑生產率,降低成本。
設計不當的冷卻系統會使成型時間拉長,增加成本;冷卻不均勻更會進一步造成塑料製品的翹曲變形。
根據實驗,由熔體進入模具的熱量大體分兩部分散發,一部分有5%經輻射、對流傳遞到大氣中,其餘95%從熔體傳導到模具。
塑料製品在模具中由於冷卻水管的作用,熱量由模腔中的塑料通過熱傳導經模架傳至冷卻水管,再通過熱對流被冷卻液帶走。少數未被冷卻水帶走的熱量則繼續在模具中傳導,至接觸外界後散溢於空氣中。
注塑成型的成型周期由合模時間、充填時間、保壓時間、冷卻時間及脫模時間組成。其中以冷卻時間所佔比重最大,大約為70%~80%。因此冷卻時間將直接影響塑料製品成型周期長短及產量大小。
脫模階段塑料製品溫度應冷卻至低於塑料製品的熱變形溫度,以防止塑料製品因殘余應力導致的鬆弛現象或脫模外力所造成的翹曲及變形。
4、脫模階段
脫模是一個注塑成型循環中的最後一個環節。雖然製品已經冷固成型,但脫模還是對製品的質量有很重要的影響,脫模方式不當,可能會導致產品在脫模時受力不均,頂出時引起產品變形等缺陷。脫模的方式主要有兩種:頂桿脫模和脫料板脫模。設計模具時要根據產品的結構特點選擇合適的脫模方式,以保證產品質量。
對於選用頂桿脫模的模具,頂桿的設置應盡量均勻,並且位置應選在脫模阻力最大以及塑件強度和剛度最大的地方,以免塑件變形損壞。
而脫料板則用於深腔薄壁容器以及不允許有推桿痕跡的透明製品的脫模,這種機構的特點是脫模力大且均勻,運動平穩,無明顯的遺留痕跡。
(6)塑料模具怎麼填充擴展閱讀
在注塑過程中,注塑機噴嘴處的壓力最高,以克服熔體全程中的流動阻力。其後,壓力沿著流動長度往熔體最前端波前處逐步降低,如果模腔內部排氣良好,則熔體前端最後的壓力就是大氣壓。
影響熔體填充壓力的因素很多,概括起來有3類:材料因素,如塑料的類型、粘度等;結構性因素,如澆注系統的類型、數目和位置,模具的型腔形狀以及製品的厚度等;成型的工藝要素。
㈦ 如何設計塑料模具的澆注系統
澆注系統的選擇是模具設計的一個重要環節,設計前首先對塑件的採用的材料和幾何形狀,機床設備可能產生的缺陷,以及填充料等做一全面的分析。分型面的選擇與澆注系統有密切關系。一般澆注系統色設計根據以下幾個原則: 一、能順利的引導塑件注入到行腔各個部位且在填充過程中不致產生渦流或紊亂,使型腔內氣體能順利排出。 二、應選擇最短流程以縮短填充時間。 三、盡量避免直接撞擊型芯和嵌件。 四、應盡量減少彎折,有較高光潔度。 五、對於一模多腔時應盡量與模板中心對稱。 六.、進料口位置與形狀應結合塑件的形狀和技術而確定。 七、澆注系統的容積應取最小值。 還有對與一模多種產品是應考慮把誤差最小的放一個模具內,對與有要求的產品要多方位的考慮交口的成行方式。
㈧ 塑料模具產品是水壺手柄膠位很厚有3公分左右,注塑進膠老是有花紋。望那位大師指點迷津,應該如何進膠。
因為你的膠位太厚,注射後螺桿要繼續向前保壓,膠位越厚收縮越嚴重,在保壓段擠進去的料越多。因為開始填充進去的料打滿型腔了與保壓後擠進去的料有一個時間差,先進去的料已經冷卻,而後保壓慢慢進去的就變成一圈一圈的花紋形狀。(不知是否如你描述的問題?)
如果是,建議你1,盡量去縮小膠位厚度,比如做出防縮孔。2,不可以減薄的話,只能適當加大進膠點。按30mm的膠厚,不管什麼工藝都是非常困難注塑的。3,分段注射,1段慢速填充料柄,2段快速填充型腔,3段慢速填充型腔,射膠時間盡量短一些,保壓壓力要大。(僅供參考用,實際調機是根據情況來定方案的)
㈨ 如何提高塑料模具的精密度
1.型腔布置。根據塑件的幾何結構特點、尺寸精度要求、批量大小、模具製造難易、模具成本等確定型腔數量及其排列方式。
對於注射模來說,塑料製件精度為3級和3a級,重量為5克,採用硬化澆注系統,型腔數取4-6個;塑料製件為一般精度(4-5級),成型材料為局部結晶材料,型腔數可取16-20個;塑料製件重量為12-16克,型腔數取8-12個;而重量為50-100克的塑料製件,型腔數取4-8個。對於無定型的塑料製件建議型腔數為24-48個,16-32個和6-10個。當再繼續增加塑料製件重量時,就很少採用多腔模具。7-9級精度的塑料製件,最多型腔數較之指出的4-5級精度的塑料增多至50%。
2.確定分型面。分型面的位置要有利於模具加工,排氣、脫模及成型操作,塑料製件的表面質量等。
3.確定澆注系統(主澆道、分澆道及澆口的形狀、位置、大小)和排氣系統(排氣的方法、排氣槽位置、大小)。
4.選擇頂出方式(頂桿、頂管、推板、組合式頂出),決定側凹處理方法、抽芯方式。
5.決定冷卻、加熱方式及加熱冷卻溝槽的形狀、位置、加熱元件的安裝部位。
6.根據模具材料、強度計算或者經驗數據,確定模具零件厚度及外形尺寸,外形結構及所有連接、定位、導向件位置。
7.確定主要成型零件,結構件的結構形式。
8.考慮模具各部分的強度,計算成型零件工作尺寸。
以上這些問題如果解決了,模具的結構形式自然就解決了。這時,就應該著手繪制模具結構草圖,為正式繪圖作好准備。
㈩ 塑料模具:模具中常用的幾種修模方法
句中常用的幾種修模方法 一般也就是一到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