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熱處理變形常用的校正方法
工件的熱處理變形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以控制和減小熱處理變形。
熱處理變形常用的校正方法包括機械校正和熱處理校正。
⒈機械校正
採用機械或局部加熱的方法使變形工件產生局部微量塑性變形,同時伴隨著殘余內應力的釋放和重新分布達到校正變形的目的。常用的機械校正法有冷壓校正、淬火冷卻至室溫前的熱壓校正、加壓回火校正、使用氧-乙炔火焰或高頻對變形工件進行局部加熱的」熱點」校正、錘擊校正等。機械校正的零件在使用、放置過程中或進行精加工時,由於殘余應力的衰減和釋放可能部分地恢復原來的變形和產生新的變形。因此,對於承受高負荷的工件和精密零件,最好不要進行機械校正。必須進行機械校正時,校正達到的塑性應變應該超過熱處理變形的塑性應變,但校正塑性變形量必須控制在很小的范圍內,一般應大於彈性極限應變的10倍,小於條件強度極限的十分之一。校正要盡可能在淬火後應即進行,校正後應進行消除殘余應力處理。熱處理變形工件的校正,要求操作者具有熟練的技術並很費工時,因此,校正自動化是熱處理工作者的一項重要任務。
⒉熱處理校正
對於因熱處理脹大或收縮變形而尺寸超差的工件,可以重新使用適當的熱處理方法對其變形進行校正。常用的熱處理校正法有:
(1)在Ac1溫度下加熱急冷法對脹大變形的工件進行收縮處理
工件不發生組織比體積變化的相變,因此,不會產生組織應力,只產生因心部和表面熱收縮量不同而形成的熱應力。急冷時工件表面急劇收縮對溫度較高塑性較好的心部施以壓應力,使工件沿主導應力方向產生塑性收縮變形,這是熱處理收縮處理的機理。鋼的化學成分不同,其熱傳導和熱膨脹系數不同,在Ac1溫度下加熱後,鋼的塑性和屈服強度也不相同,靠熱應力所能達到的塑性收縮變形效果不盡相同,一般碳素鋼和低合金鋼的收縮效果比較明顯,高碳高合金鋼的收縮效果則比較差。
收縮處理的加熱溫度應根據Ac1選擇,應保證在水中激冷時不淬硬為原則,對奧氏體穩定性差的碳鋼可採用稍高於Ac1的溫度,以利用相變溫度區的相變超塑性達到最大的收縮效果。各類鋼的加熱溫度是;
碳素鋼 Ac1—20⌒Ac1+20℃ 低合金鋼 Ac1—20⌒Ac1+10℃
低碳高合金鋼(1Cr13 、2Cr13 、18Cr2Ni4WA等) Ac1—30⌒Ac1+10℃
奧氏體型耐熱耐蝕鋼 850~1000℃
加熱時間應保證工件充分熱透,冷卻以食鹽水激冷為最好。Ac1溫度下加熱急冷收縮處理法,可以收縮處理各種不同形狀的工件,如環形工件的內孔和外圓,扁方工件的孔、孔距尺寸及外形尺寸,軸類工件的長度以及某些需要局部尺寸收縮的工件等。
⑵利用淬火脹大的方法對收縮變形的工件進行脹大處理
主要適用於形狀簡單的工件。其原理是利用淬火時工件表層發生馬氏體相變時比體積增大,對尚未發生馬氏體相變或未淬透的心部施以拉應力,通過心部拉伸塑性變形達到工件沿主導應力方向脹大的目的。對於低中碳鋼和低中碳合金結構鋼製造的工件,使用常規淬火加熱溫度的上限加熱水淬時,在工件淬透或半淬透的情況下,可使主導應力方向脹大0.20~0.50%。形狀簡單的工件可以左或稍高於Ac1溫度下加熱正火後,重復淬火1~2次。CrMn、9CrSi、GCr15、CrWMn等過共析合金工具鋼件,在原來未淬透的情況下,可按常規熱處理規范的上限加熱溫度加熱,並盡可能淬透或獲得較深淬硬層,可使工件沿主導應力方向脹大0.15~0.20%。淬火後應經240~280C回火,這類鋼的淬火脹大變形主要靠淬火時馬氏體相變的比體積增大,故脹大變形量有限,並有淬裂的危險。
B. 為減少鋼件的淬火變形防止開裂從淬火方法上應採取哪些
可以在淬火前先進行預熱處理,先進行正火或者調質處理,消除材料內部的切削加工應力。這樣在淬火時就可以避免開裂與變形。不過,在淬火時,淬火的溫度也要控制好。如果淬火的溫度過高,加熱的時間過長,淬火冷卻的速度過快或不均,淬火件也會開裂、變形。另外,淬火件的截面變化急劇,幾何形狀復雜,而且無過渡區,也容易使得淬火件開裂、變形。還有,淬火件材料本身的化學成分和組織不均勻,如碳化物偏析,也容易造成淬火件的開裂與變形。
C. 長板高頻淬火變形怎麼辦,有沒有應急措施
這說明你用的加熱設備不是特別好,我們之前用的鄭州高氏的,都沒出現過這個問題。不過客服也提前給我們說了解決方案,說是萬一出現變形的話,就採用非金屬粘合劑HLCBN刀具BN-S20牌號可對淬硬工件,進行大餘量一次走刀加工完成,BN-S20牌號超硬刀具能夠大餘量切除淬硬層,替代大餘量粗磨加工,可省去退火後再進行二次淬火的傳統加工方法,節約了加工費用和相應的工序成本,並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
D. 經過熱處理的工件為什麼會產生變形、翹曲現象有什麼可以解決的措施
產生變形、翹曲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①加熱速度或淬火冷卻速度太快;
②淬火時溫度太高;
③淬火時工件下水方向不當及裝料方法不當。
④鑄件的設計結構不合理(如兩連接壁的壁厚相差太大,框形結構中加強筋太薄或太細小;
可以的解決措施:
①降低升溫速度,提高淬火介質溫度,或換成冷卻速度稍慢的淬火介質以防止合金內產生殘余應力;
②在厚壁或薄壁部位塗敷塗料或用石棉纖維等隔熱材料包覆薄壁部位;
③根據鑄件結構、外形選擇合理的下水方向或採用專用防變形的夾具;
④變形量不大的部位,則可在淬火後立即予以矯正。
E. 鋼板淬火後變形如何調平
淬火後工件變形原因很多;一般退火後校平再淬火;或用10mm板調質處理後校平;再淬火磨平;
F. h13模具鋼真空淬火發生變形為什麼
在機械加工過程中的殘余應力和淬火後的應力疊加,增大了模具熱處理後的變形版。
預防措施
(1)粗加工權後、半精加工前應進行一次去應力退火,即(630-680)℃×(3-4)h爐冷至500℃以下出爐空冷,也可採用400℃×(2-3)h去應力處理。
(2)降低淬火溫度,減少淬火後的殘余應力。
(3)採用淬油170℃出油空冷(分級淬火)。
(4)採用等溫淬火工藝可減少淬火殘余應力。
採用以上措施可使模具淬火後殘余應力減少,模具變形較小。
G. 為什麼工件經淬火後往往會變形,有的甚至開裂減小變形和開裂的方法有哪些
造成變形和開裂的主要原因有2個:熱應力和組織應力。
熱應力指在加熱和冷卻過程中,由於表面和心部受熱不均勻,膨脹或收縮不一致而產生的應力。
組織應力是指淬火過程中,馬氏體轉變時體積變化所造成的應力。
材料受到外部應力時,超過彈性極限即產生塑性變形,超過斷裂極限產生開裂。所以減少變形開裂的方法就是如何很好地控制應力,比較有效的方法有:設計零件時盡量做到截面均勻、形狀對稱;加熱時控制加熱速度,必要時採取多次等溫加熱;冷卻時可以採用冷卻速度緩和的冷卻介質(當然,應該保證Vc);預冷淬火;淬火後及時回火,消除殘余應力等方法。
H. 怎麼解決鋼板淬火變形
你問題沒說清楚:什麼材料,工件尺寸大小等.淬火方法(整體\局部?)
@@@不過要減小變形回可從下面幾方面考答慮:1.加熱溫度不要太高(下限)2.冷卻速度能滿足淬火條件的前提下盡可能要低(減小熱應力)3.採用合適的淬火工藝(比如分級淬火)4.藉助專用工具來防止變形(淬火壓床上進行).不知道這些對你有沒有幫助.
I. 請教,如何解決工件淬火出現變形!
爆炸焊接?!是不是不同的材料爆炸焊接在一起,在1400長度上是兩層不同的材料?
如果我猜對了,這活的確不好乾。兩種材料的熱膨脹不一樣,淬火後的馬氏體體積不一樣,一層材料長,一層材料短,自然會變形。
這種工件淬火變形一方面要想法減小,一方面要想辦法校正。
減小變形的方法:1.對消組織應力和熱應力。比如倆工件焊在一起淬火。2.預變形淬火。淬火前施加反向變形。3.平衡組織應力。淬冷時,強化馬氏體轉變體積較小材料的冷卻,以平衡組織應力。4.壓淬。
校正的方法:淬火冷卻時熱校,加壓回火,回火後反擊法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