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模具頂針分布
頂桿講究一個平衡 還有一個是均勻 頂桿肯定講究少而有力記住3點一面 這些都是憑感覺跟經驗了。別人復雜的加強筋多的一塌糊塗的模具都打打眼就好。
B. 一般注塑模具的頂針有幾個
一般注塑模具里頂針的數量最少為3個,比如注塑一個圓環形的產品,多了則應根據注塑件的大小來確定頂針的數量。
滑塊一般是用來從注塑件的側面進行抽芯的,比如注塑件側面有孔或者有凸凹的形面,這時就需要採用滑塊的結構來進行抽芯,以便能夠使注塑件順利的脫離注塑模具的型腔、型芯。
如果注塑件出現了錯位,可以從注塑件表面的接縫處是否平滑,有無毛刺來做判斷。
C. 模具由哪幾塊板組成
模具除其本身外,還需要模座、模架、模芯導致製件頂出裝置等,這些部件一般都製成通用型。 模具企業需要做大做精,要根據市場需求,及技術、資金、設備等條件,確定產品定位和市場定位,這些做法尤其值得小型模具企業學習和借鑒,集中力量逐步形成自己的技術優勢和產品優勢。所以,我國模具企業必須積極努力借鑒國外這些先進企業的經驗,以便其未來更好的發展。
模具分類:
按所成型的材料的不同,模具可分為五金模具、塑膠模具、以及其特殊模具。
五金模具又分為:包括沖壓模 ( 如沖裁模具、彎曲模具、拉深模具、翻孔模具、縮孔模具、起伏模具、脹形模具、整形模具等)、鍛模(如模鍛模、鐓鍛模等)、擠壓模具、擠出模具、壓鑄模具、鍛造模具等;
非金屬模具也分為:塑料模具和無機非金屬模具。而按照模具本身材料的不同,模具可分為:砂型模具,金屬模具,真空模具,石蠟模具等等。其中,隨著高分子塑料的快速發展,塑料模具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塑料模具一般可分為:注射成型模具,擠塑成型模具,氣輔成型模具等等。
D. 模具中用的頂針一般多少錢一根
直徑5.0以下300長以下的一般是180塊一根,比他還大的就300多一根
E. 模具設計中怎麼確定頂針的數量和位置
頂針的位置和數量是和產品的設計有關的。
復雜結構的產品就要有相對較多的頂針。而頂針的位置又要考慮到不能影響產品的外形。
另外,對於一些比較「深」的產品,還要考慮頂針的長短,如果行程過長,可能將產品損壞(扭矩),這些又和產品的原料和機械性能有關。
另外,注塑機和澆鑄機也要考慮到。頂出行程的大小,頂出壓力的設計,頂出速度的指定。這些因素應該都考慮到。
但一般來講,在經驗比較豐富的模具廠和模具設計師眼中,當確定了機器,確定了模具的整體大小之後,基本上他們心裡對於頂出機制的設計應該有大概的想法了。
F. 模具設計中怎麼確定頂針的數量和位置
頂針的位置和數量是和產品的設計有關的。
復雜結構的產品就要有相對較多的頂針。而頂針的位置又要考慮到不能影響產品的外形。
另外,對於一些比較「深」的產品,還要考慮頂針的長短,如果行程過長,可能將產品損壞(扭矩),這些又和產品的原料和機械性能有關。
另外,注塑機和澆鑄機也要考慮到。頂出行程的大小,頂出壓力的設計,頂出速度的指定。這些因素應該都考慮到。
但一般來講,在經驗比較豐富的模具廠和模具設計師眼中,當確定了機器,確定了模具的整體大小之後,基本上他們心裡對於頂出機制的設計應該有大概的想法了。
G. 模具頂針卡數和演算法
頂針長度有以下數據組成:模仁,B板,方鐵,頂針板和頂針托板,垃圾釘(如果有的話)1.首先以模仁底面為基準,測量模仁底面到膠位面的數據;2.測量B板厚度;3測量.B板精框深度;4.測量方鐵高度;5.測量頂針托板厚度,頂針板可以忽略不計;6.測量垃圾釘(垃圾釘一般厚度5MM)公式:2-3+1+4-5-6=頂針長度
H. 模具都有哪些由幾部分組成做好一套模具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模具主要有注塑模,沖壓模,吹塑模,壓注模,澆鑄模等,最常見的是注塑模和沖壓模。
2、沖壓模具由上模座、墊板、凸模固定板、卸料板、凹模、下模座構成。
注塑模具由模架、模仁,水路,頂針,滑塊,斜頂,鑲件,流道等構成。
3、做好一套模具需要注意的問題:
1)澆注系統的平衡問題,設計時盡可能讓所有型腔在相同的時間進料,保證注塑壓力的平衡。
2)冷卻系統的設計,保證模具冷卻均勻
3)型腔的設計,合理的選擇分型線,能夠簡化模具,提高最終產品的質量。
I. 做塑膠工模都須要些什麼,如:行位、頂針,就是說一套模里都有那些
完全可以,我表哥就在做這個,當初只有兩個人,現在做的很好,有58個工人了
這是他給我的資料,發給你,希望有所幫助。
模具加工流程(二)
(16)標數基準
當一模出多個CAVITY時,標數應以模具中心為標數基準,成品標數基準應和成品圖標數基準一致當成品標數基準點與模具中心對稱時,應按對稱於模具中心標數基準,當一模內有多塊內模料,一內模料出多個CAVITY時,如果成品對稱,應按對稱於內模料標數,如果成品不對稱,應從內模料單邊標數,即標數首選分中標數,無法分中標數時,才從內模料單邊標數,如以內模料單邊標數,應以模胚基準角為標數基準 (OFFSET偏孔);
當一模雙出一個CAVITY時,應從內模料單邊標數,且應以模胚基準,角為基碼(OFFSET)偏孔;
標准應整潔明了,一般把模胚鋼料,成品數放在一起圖紙上方和左方,運水數單獨放在一起,當有行位時,行位數應和運水數放在一起,標數應完整,特別是鋼料大小,厚度及成品在模圖里的位置不可缺少;
頂釘圖、邊數圖、鑲件圖、標數基準跟排點陣圖一致,排點陣圖確定通過後,未經工程人員許可,不可隨意改動師傅位(標數基準)。
(17)當模具是硬模(內模料需淬火到HRC45度或以上)時,必須以模具分中或鋼料分中標數。
(18)運水—是用為冷卻內模用,通運水時要注意是否成品的每一部分都有適當的冷卻,即冷卻要均勻,還要注意與頂針鑲針間的距離應有3—4mm以上,運水塞頭深10mm以上,運水到膠位的距離10—15mm較為合適,若以運水孔的直徑為D,即運水的中心距離為5—8D,當製品為聚乙烯(PE)時,運水不宜順著收縮方向設置,以防製品有較大的變形。
(19)設計的冷卻運水系統必須流徑內模中(鈹鋼模內模在A、B模板上直通即可)並於運水(出入口分別打上清楚編號,M/OUT字,設計指定的行位必須上運水、運水孔一般不小於特別情況進也可用或跟客戶要求做,上模運水盡量近膠位,下模運水盡量走外圈,一般走「U」「C」形或「一」直通才可,較深時要走BAEFCE,運水在將要走模之前才鎖;
(20)當成品有凹(如花紋、側壁上有孔等採用側向抽芯即行位出模;
(21)當成品側壁不允許有出模角時應採用側向抽芯即行位出模;
行位分內側抽芯和外側抽芯,按前後模又可分為前模行位(行位在前模板內滑動)和後模行位(行位在後模板內滑動)前模行位常用較杯形式,因結構簡單。當不能採用較杯開式時,必須設計特殊結構的模胚,即面板與A板間應有一次分型;
(23)有行位之模具,行位鑲入後模深度,一般不可小於25mm,行位特別小時可作20mm,當並排出兩行時,行位之間應有小於20mm鋼料,以防FIT模時鋼料變形,畫行位時要注意行位的斜度,斜邊角一般在15度—25度之間選取,角度太小易燒壞斜邊,角度太大易卡死,即無抽芯,特殊情況下不可超過30度,壓雞斜度應比邊角度大2度,當行位很高時作1度,行位壓雞冬茹位寬16—30mm,一般作壓雞厚度的一半左右。
當滑塊脫模後留在滑槽內的滑塊,長度不得小於總長的二分之三,本公司規定滑塊脫模後必須全部留在滑槽內。沒滑塊鑲入後模深為H翼仔寬度為B厚度為C滑塊截面各部位相關尺寸見下表:
(24)當行位必須向模具中心抽芯時,內側行位必須作限條(GIB)以便於安裝滑塊(SCIDE);
(25)行位分行針孔,行框桶和行膠位,行膠位時要注意行位的分模線,行西半球一般有10度啤把定位,封膠位不可大於5mm,當行位只行一根針時,應採用擔穿孔的形式;
(26)行位的鋼料,當行位要封膠位時,鋼料跟內模料,行位封膠位時,用王牌,行位鑲件用內模料。限條(GIB)磨板耗(WEARPLATE)用8407
(27)當行位行針孔,而圓心正好在分型面上時,必須在後模料上作一虎口,以保證鑽孔時有一段大約10mm是整個圓孔(燦孔);
(28)當行位的膠位全部在前模時,行位壓雞(JAN)應原力出;
(29)行位底要鑼(磨)油坑,油坑為平行四邊形,深度為0.5mm定為1—1.5MM,圓距離10—20mm為防止行位回位,可以採用波子,彈簧等;
(30)為防止行位回位,首選朝兩側行
J. 請問模具常用頂針得標准規格尺寸有哪些
標准尺寸10MM以內的差不多用0.5為基準的都是標準的,10-18以1MM為基準,再大的就有20 ,22,25,30,35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