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模具設計 > 水泥預製件用什麼模具表面有麻面

水泥預製件用什麼模具表面有麻面

發布時間:2022-07-22 05:41:04

Ⅰ 拆模後,混凝土表面出現「麻面」的原因是什麼

1 .混凝土含氣量過大,而且引氣劑質量欠佳。目前泵送混凝土用量較大,為了保證泵送混凝土的可泵性,往往在泵送混凝土中加人適量的引氣劑。由於各種引氣劑性能有較大的差異,因此在混凝土中呈現的狀態也不盡相同,有的引氣劑在混凝土中會形成較大的氣泡,而且表面能較低,很容易形成聯通性大氣泡,如果再加上振動不合理,大氣泡不能完全排出,肯定會給硬化混凝土結構表面造成蜂窩麻面。
2 .混凝土配合比不當,混凝土過於黏稠,振搗時氣泡很難排出。由於混凝土配合比不當,例如膠結料偏多、砂率偏大、用水量太小、外加劑中有不合理的增稠組分等,都會導致新拌混凝土過於黏稠,使混凝土在攪拌時就會裹人大量氣泡,即使振搗合理,氣泡在黏稠的混凝土中排出也十分困難,因此導致硬化混凝土結構表面出現蜂窩麻面。
3.由於混凝土和易性較差,產生離析泌水。為了防止混凝土分層,混凝土入模後不敢充分振搗,大量的氣泡排不出來,也會導致硬化混凝土結構表面出現蜂窩麻面。有一些水泥廠為了增大水泥細度,提高水泥早期強度,又考慮節約電能,往往在磨粉時加人一些助磨劑,例如木鈣、二乙二醇、三乙醇胺、丙二醇(l. 2)等物質,由於其中一些助磨劑有引氣性,而且引入的氣泡不均勻且偏大,也會給硬化混凝土結構表面造成蜂窩麻面。

不合理使用脫模劑是造成硬化混凝土結構表面蜂窩麻面的主要原因。目前脫模劑市場比較混亂,良莠不齊,產品大致分以下幾大類:礦物油類、乳化油類、水質類、聚合物類和溶劑類等。
就礦物油類脫模劑而言,不同標號的機油黏度也不盡相同,即使是同標號的機油,由於環境溫度不同,黏度也不相同,氣溫高時黏度低,氣溫低時黏度高。當氣溫較低時,附著在模板上的機油較黏,新拌混凝土結構面層的氣泡一旦接觸到黏稠的機油,即使合理振搗氣泡也很難沿模板上升排出,直接導致混凝土結構表面出現蜂窩麻面。有一些單位充分注意到這一點,在機油中加入部分柴油,用來降低脫模劑的黏度,這樣做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仍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水乳類脫模劑目前在市場上比較多,但是有一些產品選用的乳化劑引氣性較大,也會給混凝土結構面層造成蜂窩麻面。
動植物油進行脂化的艦模劑出現的問題較多,其原因是產品中含有引氣性比較大的乳化劑及增稠劑,會給混凝土結構面層帶來極大的影響。模板材質不同也會使混凝土結構面層出現不同的狀態。溶液和各種固體接觸後都會形成不同的接觸角,水泥漿體也不例外,接觸角越小液體在固體上附著力越強(用餘弦定理可以解釋)。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不粘鍋」其面層就塗了聚四氟乙烯(商品名稱叫特夫隆),在生產實踐中大家都知道在其他條件相同的前提下,使用尿醛樹脂壓制的竹或木模板成型的混凝土面層質量比用鐵模板成型的混凝土面層質量有明顯的提高。
環境溫度對混凝土結構面層的質量也有影響。由於氣泡內部含有氣體,因此氣泡休積變化對環境溫度特別敏感,環境溫度高時氣泡休積變大,氣泡承載力變小,容易破滅。環境溫度低時氣泡體積變小,承載力較大,不容易形成聯通氣飽。即使混凝土結構面層有氣泡,氣泡也很小,對混凝土結構外觀影響不大,由此使人們聯想到冬、夏季混凝土結構面層好於春、秋季。
春、秋季節晝夜溫差較大,因此附著在混凝土結構表面的氣泡體積變化也很大,當混凝土面層水泥漿體的強度小於氣泡強度時,氣泡體積隨環境溫度變化而變化,氣泡周圍的水泥漿體也隨之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水泥漿體的強度不斷增加,當氣泡周圍水泥漿體達到一定強度時,再不隨氣泡體積變化而變化,如果此時正趕上氣泡直徑最大時,勢必給混凝土面層留下孔洞。

Ⅱ 混凝土表面蜂窩,麻面多是什麼原因

蜂窩的現象為混凝土結構局部出現酥散,無強度狀態。
其產生的原因是:

混凝土配合比不當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計量不準,造成砂漿少、石於多; 混凝土攪拌時間不夠,未拌合均勻,和易性差,振搗不密實; 下料不當或下料過高,未設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漿離析;混凝土未分層下料,振搗不實,或漏振,或振搗時間不夠;模板縫隙未堵嚴,水泥漿流失;鋼筋較密,使用的石子粒徑過大或坍落度過小;基礎、柱、牆根部未稍加間歇就繼續灌上層混凝土。
防治的措施:

認真設計、嚴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經常檢查,做到計量准確,混凝土拌合均勻,坍落度適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過過2m應設串筒或溜槽:澆灌應分層下料,分層振搗,防止漏振:模板縫應堵塞嚴密,澆灌中,應隨時檢查模板支撐情況防止漏漿;基礎、柱、牆根部應在下部澆完間歇1~1.5h,沉實後再澆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現「爛脖子」。 小蜂窩:洗刷干凈後,用1:2或1:2.5水泥砂漿抹平壓實;較大蜂窩,鑿去蜂窩處薄弱鬆散顆粒,刷洗凈後,支模用工程師品牌的A3耐久性高強修補料進行仔細填塞搗實,較深蜂窩,如清除困難,可埋壓漿管、排氣管,表面抹砂漿或灌築混凝土封閉後,進行水泥壓漿處理。

麻面的現象是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現缺漿和許多小凹坑、麻點,形成租糙面,但無鋼筋外露現象。
其產生的原因是:

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漿渣等雜物未清理於凈,拆模時混凝土表面被粘壞;模板未澆水濕潤或濕潤不夠,構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過多出現麻面;摸板拼縫不嚴,局部漏漿;模扳隔離刑塗刷不勻,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與模板粘結造成麻面;混凝土振搗不實,氣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點。
防治的措施

模板去面清理干凈,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漿等雜物,澆灌混凝土前,模板應澆水充分濕潤,模板縫隙,應用油氈紙、膩子等堵嚴,模扳隔離劑應選用長效的,塗刷均勻,不得漏刷;混凝土應分層均勻振搗密實,至排除氣泡為止;表面作粉刷的,可不處理,表面無粉刷的,應在麻面部位澆水充分濕潤後,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漿,將麻面抹平壓光。處理缺損厚度在5mm以下的請況可以,使用工程師耐久性薄層修補料進行面層修復。5mm以上的情況需要使用工程師耐久性高強修補料進行修補。其中新老混凝土交接處,還需要進行界面處理,預防後期空鼓以及表面脫落等危害發生。

Ⅲ 混凝土表面麻面、露筋、蜂窩、孔洞的原因是什麼如何防治

主要原因是: (1)模板表面不光滑,並粘有干硬的水泥漿塊等雜物。 (2)木模板在混凝土入模之前沒有充分濕潤。 (3)鋼模板脫模劑塗刷不均勻。 (4)模板拼縫不嚴,澆築的混凝土跑漿。 (5)鋼筋保護層墊塊厚度或放置間距、位置等不當。 (6)混凝土坍落度、和易性不好。 (7)混凝土澆築時振搗不當。 (8)混凝土澆築高度超過規定要求,且未採取措施,導致混凝土離析。 (9)混凝土拆模過早。 防治措施有: (1)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濕潤後用水泥漿或1:2水泥砂漿抹平。 (2)將外露鋼筋上的混凝土和鐵銹清洗干凈,再用1:2水泥砂漿抹壓平整。如露筋較深,應將薄弱混凝土剔除,清理干凈,用高一級的豆石混凝土搗實,並認真養護。 (3)小蜂窩可先用水沖洗干凈,用1:2水泥砂漿修補;大蜂窩,先將松動的石子和突出顆粒剔除,並剔成喇叭口,然後用清水沖洗干凈濕透,再用高一級豆石混凝土搗實後認真養護。 (4)孔洞處理需要與設計單位共同研究制定補強方案,然後按批准後的方案進行處理。在處理梁中孔洞時,應在梁底用支撐支牢,然後再將孔洞處的不密實的混凝土鑿掉,要鑿成斜形(外口向上),以便澆築混凝土。用清水沖刷干凈,並保持濕潤72h,然後用高一等級的微膨脹豆石混凝土澆築、搗實後,認真養護。有時因孔洞大需支模板後才澆築混凝土。

Ⅳ 混凝土表面有麻面怎麼處理

1砼表面蜂窩麻面形成原因
1,1內在原因
(1)砼含氣量過大,而且引氣劑質量欠佳。目前,泵送砼用量較大,為了保證泵送砼的可泵性,往往在泵送砼中加入適量的引氣劑,由於各種引氣劑性能有較大差異,因此,在砼中呈現的狀態也不盡相同,有的引氣劑在砼中形成較大氣泡,而且表面能較低,很容易形成連通性大氣泡,如果在加上振動不合理,大氣泡不能完全排出,肯定會給硬化砼結構表造成蜂窩麻面。
(2)砼配合比不當,砼過於粘稠,振搗時氣泡很難排出,也是造成硬化砼結構表面出現蜂窩麻面的原因。由於砼過於粘稠,就會使砼在攪拌時裹人大量氣泡,即使振搗合理,氣泡在粘稠的砼中排出也十分困難。因此,導致硬化砼結構表造成蜂窩麻面。
(3)由於砼和易性較差,產生離析泌水。為了防止砼分層,砼入模後不敢充分振搗,大量的氣泡排不出來,也會導致硬化砼結構表面出現蜂窩麻面。
(4)有一些水泥廠為了增大水泥細度,又考慮節約電能,往往在磨粉時加入一些助磨劑,例如:木鈣、二乙二醇、三乙醇胺、丙二醇等物質,由於其中一些助磨劑有了引氣性,而且加入的氣泡不均勻且偏大,也會給硬化砼結構表面造成蜂窩麻面。
1.2外部原因
(1)GB/T10-95《砼泵送施工技術規程》6.3.4中規定「砼澆注分層厚度宜為300mm~500mm」但是在實際施工中,往往澆注厚度都偏高,由於氣泡形成過長,即使振搗的時間達到規程要求,氣泡也不能完全排出,這樣也會給硬化砼結構表面造成蜂窩麻面。
(2)合理使用脫模劑是造成砼表面蜂窩麻面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脫模劑市場比較混亂,良莠不齊,產品大約分為以下幾類:①礦物油類,例如:機油、柴油、煤油、機油加柴油、機油加煤油、機油加變壓器油等輕質油;②乳化油類,即輕質油加水再加定量的乳化劑生成的水包油型乳液;③水質類,即動植物進行皂化後再用水稀釋的液體;④聚合物類,即石蠟、液體石蠟、松節油等物質再加入有機溶劑生成的溶液,由於成本較高在具體的作業中使用較少。
就礦物油類脫模劑而言,不同標號的機油粘度也不盡相同,即使是同標號的機油,由於環境溫度不同粘度也不相同,氣溫高時粘度低,氣溫低時粘度高。當氣溫較低時,附著在模板上的機油較粘,新拌混凝土結構面層的氣泡一旦接觸粘稠的機油,即使合理的振搗氣泡也很難沿著模板上升排出,直接導致砼結構表面出現蜂窩麻面。在具體的作業中,我們充分注意到了這一點,在機油中加入適量柴油,用來降低脫模劑的粘度,這樣做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仍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水乳類脫模劑目前在市場上比較多,但是一些產品選用的乳化劑引氣性較大,也會給砼結構表面造成蜂窩麻面。
動植物油進行皂化的脫模劑出現問題較多,其原因是產品中含有引氣性比較大的乳化劑及增稠劑,會給砼結構面層帶來極大的影響,所以這類脫模劑在我單位所有的砼作業中堅決不予使用。
另外,模板材質不同也會使砼結構面層出現不同的狀態。
1.3環境溫度對砼結構面層的質量也特別明顯
由於氣泡含有氣體,因此氣泡體積變化對環境溫度特別敏感,環境溫度高時氣泡體積變大,氣泡承載力變小,容易破滅。環境溫度低時,氣泡體積變小,承載力較大,不容易形成聯通氣泡,即使砼結構面層有氣泡,氣泡也很小,對砼結構外觀影響不大,因此冬夏季的砼結構面層好於春秋季。
春秋季節晝夜溫差較大,因此,附著在砼結構表面的氣泡體積變化也很大,當砼面層水泥漿體的強度小於氣泡強度時,氣泡體積隨環境溫度變化而變化,氣泡周圍的水泥漿體也隨之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水泥漿體的強度不斷增加,當氣泡周圍水泥漿體達到一定強度時,再不隨氣泡體積變化而變化,如果此時,正趕上氣泡直徑最大時,勢必給砼面層留下孔洞。
2消除砼內部不利因素的方法
(1)選擇使用優質的引氣劑,因為現在砼工程使用的基本都是泵送砼,我們在選擇廠家時,首先考慮的是本地信譽度高,質量過硬的混凝土廠家,並與之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對本單位使用混凝土中引氣劑的種類特別要求使用如以丹寧酸、蒎稀等為主要原材料的綜合性能較好的引氣劑。
(2)在規定范圍降低砼粘稠度,適當調整砼水灰比、砂率、膠結材料用量以及外加劑組分。改善砼的粘稠性,也可以提高砼結構面層的質量。
(3)控制新拌砼的和易性,如砼離析泌水,嚴格控制振搗時間,必須適時進行復振。
(4)如果水泥中含有引氣組分,在拌制砼時應在其中加入消泡劑。
3解決砼外部不利因素的方法
(1)砼的供應必須保證砼泵能連續工作,泵送間隙不得超過1h,泵送時,受料斗內應經常有足夠的砼,防止吸入空氣形成阻塞。泵管安裝宜直,轉彎宜緩,接頭要嚴密,防止漏氣、阻塞,泵送前應用適量的水泥砂漿潤滑管道。如有堵泵塞管應及時組織力量排除,此期間備用砼吊斗,用塔吊吊裝保持砼澆搗的連續性,並要保證每層砼澆注厚度不大於50cm。
(2)泵送操作人員由公司委派,並應進行嚴格培訓,取得勞動局頒發的合格證後方准上崗操作。
(3)泵送前應檢查泵機的轉向閥門是否密封良好,其間隙應保持在允許范圍內,使水泥漿的迴流降低到最低限度。當檢查發現偏差時,應用耐磨焊條進行補焊。
(4)泵送前。先開機用水濕潤整個管道,而後送人水泥漿或水泥砂漿,使輸送管道壁處於充分潤濕狀態,再開始泵送砼。
(5)選擇使用優質的脫模劑。
(6)在具體施工中,通過比較發現用尿醛樹脂壓制而成的竹、木模板成型的砼面層顯著好於鋼模板,所以在有條件情況下,尤其是大體積砼施工中要盡可能的採用尿醛樹脂壓制的竹、木模板。
(7)復振是消除砼結構面層蜂窩麻面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每一層結構的柱、梁、板砼,由西到東,一次連續澆搗,布料水平管隨澆隨拆。

Ⅳ 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有麻面、裂縫、坑槽、裂縫、起皮、起沙、蜂窩的形成原因是啥

★1、起皮、起沙一般是由於早期養護沒跟上引起
★2、坑槽估計是施工水平問題吧,攪拌不均勻,或者表面沒有超平。
★3、麻面、蜂窩一般就是振搗不到位,混凝土不密實引起的。
★4、裂縫的原因比較多,首先看配合比是否合適,不合適會產生塑性收縮裂縫;其次是路基是否產生沉降,這會引起沉降收縮裂縫,最後是養護問題,容易引起溫度裂縫以及干縮裂縫。

Ⅵ 混凝土結構表面蜂窩麻面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造成的原因: 1、混凝土含氣量過大,而且引氣劑質量欠佳。目前泵送混凝土用量較大,為了保證泵送混凝土的可泵性,往往在泵送混凝土中加人適量的引氣劑。由於各種引氣劑性能有較大的差異,因此在混凝土中呈現的狀態也不盡相同,有的引氣劑在混凝土中會形成較大的氣泡,而且表面能較低,很容易形成聯通性大氣泡,如果再加上振動不合理,大氣泡不能完全排出,肯定會給硬化混凝土結構表面造成蜂窩麻面。 2、混凝土配合比不當,混凝土過於黏稠,振搗時氣泡很難排出。由於混凝土配合比不當,例如膠結料偏多、砂率偏大、用水量太小、外加劑中有不合理的增稠組分等,都會導致新拌混凝土過於黏稠,使混凝土在攪拌時就會裹人大量氣泡,即使振搗合理,氣泡在黏稠的混凝土中排出也十分困難,因此導致硬化混凝土結構表面出現蜂窩麻面。 3、由於混凝土和易性較差,產生離析泌水。為了防止混凝土分層,混凝土入模後不敢充分振搗,大量的氣泡排不出來,也會導致硬化混凝土結構表面出現蜂窩麻面。有一些水泥廠為了增大水泥細度,提高水泥早期強度,又考慮節約電能,往往在磨粉時加人一些助磨劑,例如木鈣、二乙二醇、三乙醇胺、丙二醇(1.2)等物質,由於其中一些助磨劑有引氣性,而且引入的氣泡不均勻且偏大,也會給硬化混凝土結構表面造成蜂窩麻面。解決方法: 1、選擇使用優質的引氣劑。優質的引氣劑在混凝土中引人的氣袍直徑宜在10-200微米,氣泡表面能比較高,氣泡在混凝土中分布比較均勻(平均間距不大於0.25毫米)。 2、降低混凝土黏稠度。適當調整混凝土水灰比、砂率、膠結材料用量以及外加劑的組分,改善混凝土的黏稠性,也可以提高混凝土結構窗層的質量; 3、控制新拌混凝土和易性。如果混凝土離析泌水,嚴格控制振搗時間,必須適時進行復振; 4、如果水泥中含有引氣組分,在拌制混凝土時應在其中加入消泡劑。例如加入適量的磷酸三丁脂、有機硅消泡劑、聚醚類消泡劑以及表面張力低於30達因/厘米的許多助劑,都可以消除其中的氣泡。

Ⅶ 混凝土表面麻面,露筋,蜂窩,孔洞的原因是什麼

主要原因是:
(1)模板表面不光滑,並粘有干硬的水泥漿塊等雜物。
(2)木模板在混凝土入模之前沒有充分濕潤。
(3)鋼模板脫模劑塗刷不均勻。
(4)模板拼縫不嚴,澆築的混凝土跑漿。
(5)鋼筋保護層墊塊厚度或放置間距、位置等不當。
(6)混凝土坍落度、和易性不好。
(7)混凝土澆築時振搗不當。
(8)混凝土澆築高度超過規定要求,且未採取措施,導致混凝土離析。
(9)混凝土拆模過早。
防治措施有:
(1)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濕潤後用水泥漿或1:2水泥砂漿抹平。
(2)將外露鋼筋上的混凝土和鐵銹清洗干凈,再用1:2水泥砂漿抹壓平整。如露筋較深,應將薄弱混凝土剔除,清理干凈,用高一級的豆石混凝土搗實,並認真養護。
(3)小蜂窩可先用水沖洗干凈,用1:2水泥砂漿修補;大蜂窩,先將松動的石子和突出顆粒剔除,並剔成喇叭口,然後用清水沖洗干凈濕透,再用高一級豆石混凝土搗實後認真養護。
(4)孔洞處理需要與設計單位共同研究制定補強方案,然後按批准後的方案進行處理。在處理梁中孔洞時,應在梁底用支撐支牢,然後再將孔洞處的不密實的混凝土鑿掉,要鑿成斜形(外口向上),以便澆築混凝土。用清水沖刷干凈,並保持濕潤72h,然後用高一等級的微膨脹豆石混凝土澆築、搗實後,認真養護。有時因孔洞大需支模板後才澆築混凝土。

Ⅷ 混凝土麻面怎麼處理

模板去面清理干凈,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漿等雜物,澆灌混凝土前,模板應澆水充分濕潤,模板縫隙,應用油氈紙、膩子等堵嚴,模板隔離劑應選用長效的,塗刷均勻,不得漏刷;混凝土應分層均勻振搗密實,至排除氣泡為止。

表面作粉刷的,可不處理,表面無粉刷的,應在麻面部位澆水充分濕潤後,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漿,將麻面抹平壓光。

處理缺損厚度在5mm以下的情況可以使用工程耐久性薄層修補料進行面層修復,5mm以上的情況需要使用工程耐久性高強修補料進行修補。其中新老混凝土交接處,還需要進行界面處理,預防後期空鼓以及表面脫落等危害發生。



(8)水泥預製件用什麼模具表面有麻面擴展閱讀

用混凝土拌合機拌和好的混凝土澆築構件時,必須排除其中氣泡,進行搗固,使混凝土密實結合,消除混凝土的蜂窩麻面等現象,以提高其強度,保證混凝土構件的質量。

麻面產生的原因

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漿渣等雜物未清理干凈,拆模時混凝土表面被粘壞;模板未澆水濕潤或濕潤不夠,構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過多出現麻面;模板拼縫不嚴,局部漏漿。

模扳隔離劑塗刷不勻,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與模板粘結造成麻面;混凝土振搗不實,氣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點。

Ⅸ 水泥管擠壓管外壁麻面怎麼解決

摘要 這個很可能模具有混凝土干漿,所以就不光滑,拆模後將模具內壁上的混凝土干將用鋼絲球刷干凈。然後均勻塗抹一層隔離劑。還有就是混凝土過干造成的。可以適當多加一點水。另外就是模具的介面不嚴密,混凝土跑漿。

Ⅹ 水泥涵管沾模導致管子表面不光滑是什麼問題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閱讀全文

與水泥預製件用什麼模具表面有麻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遼寧鋼筋混凝土多少錢 瀏覽:883
鋼管鐵件怎麼計算 瀏覽:954
合金筷的壽命是多少 瀏覽:647
取鋼板多久能脫拐走路 瀏覽:509
什麼是管對接焊縫 瀏覽:449
pp線盒模具定製多少錢 瀏覽:695
鈦合金粉末粒徑分布如何測試 瀏覽:843
16厘12米鋼板多少錢噸 瀏覽:909
什麼樣的鋼材需要發黑 瀏覽:503
不銹鋼鏡面怎麼打理 瀏覽:667
天然氣管道地面焊接用什麼滑輪 瀏覽:269
鑄鐵管與焊管差異 瀏覽:586
不銹鋼管怎麼手動彎弧機 瀏覽:41
怎麼增加不銹鋼管的強度 瀏覽:775
20mm的銅環如何焊接 瀏覽:693
無縫鋼管57一噸多少米 瀏覽:19
二氧化碳鋼瓶哪個快遞公司可以寄 瀏覽:520
不銹鋼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什麼區別 瀏覽:233
八節蝦米腰彎頭怎麼下 瀏覽:581
廣聯達鋼筋彎折怎麼計算公式 瀏覽: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