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一套工廠裡面完整的塑膠模具設計流程
注塑模具設計流程,下面就拿本人設計經驗與思路跟你分析下:
第一步:產品分析與修改,確定模具結構,縮水圖:
1、產品分析:開模方向,分模線與分模面,外形尺寸,厚度,拔模角度,倒勾及相應抽芯方式,進膠點與進膠方式,模穴數等等。
2、轉工程圖:用三維軟體出圖,一般建立三個視圖:第一個主視圖(後模表面投影),第二個第三個立體示意圖(外表面和內表面)。其他視圖按第三角法或第一角法擺放,剖視圖(X和Y,剖切位置線通過重要位置中心,倒勾,柱位,孔位,枕位等等),保存文件DXF格式,到CAD打開標數處理。
3、縮水圖:將上一步工程圖鏡像一次並且放大一個縮水率的倍數。(標明:MI,縮水率)
第二步:產品排位:在模具內怎樣排列
考慮因素:模具長寬方位,產品模穴數,進膠位置,間隔(強度,放什麼零件放得下)
先排第一個視圖是後模側俯視圖抓主視圖,第二個視圖排前模側俯視圖,先把第一個視圖中心線鏡像到正右方然後抓後視圖,然後排第三個X方向剖視圖放在後模側俯視圖的正下方,第四個視圖Y方向剖視圖排在前模側俯視圖正右方。
第三步:模仁訂購
根據產品的大小,生產批量,模穴數,抽芯機構等.
第四步:模胚訂購
根據模仁大小與抽芯機構(側),進膠方式與位置,前模是否有抽芯(開模動作,油缸),產品材料,頂出方式等等。
第五步:將模仁裝配至模胚內
第六步:模仁與模胚安裝與定位設計
第七步:分模線,枕位,鑲件設計
第八步:如果客戶產品有倒勾要設計抽芯機構如行位或斜頂設計
第九步:設計澆注系統(直接澆口,側澆口,潛水口,牛角式,點澆口,扇形澆口,搭澆口等)
第十步:如果是細水口模具那麼要設計開閉器與塞打螺絲
第十一步:排氣系統設計(排氣槽位置與產品溢邊值大小)
第十二步:頂出系統設計(頂針,斜頂,司筒,頂塊,推板,氣頂等)
第十三步:冷卻系統設計(水路樣式如直通式,階梯式,隔板式,螺旋式等)
第十四步:輔助零件開設(彈簧,垃圾釘,撐頭,中托司,鎖模板,扣機,邊鎖,平衡塊,限位塊,吊模孔,撬模坑等)
第十五步:檢查與修改,視圖補充與位置調整
第十六步:2D轉3D分模或做全3D
第十七步:拆散件圖(3D+2D)
第十八步:圖紙審核,改圖。
第十九步:圖紙合格後列印歸檔
第二十步:圖紙發給模具製造車間加工
以上模具設計從客戶給3D圖開始到設計出模具圖到加工整個流程步驟,希望對你有幫助!
客戶提供的圖紙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1)客戶給定審定的塑件圖紙(二維電子圖檔)及技術規范要求(此時需要用三維軟
件構建3D圖)。
(2)給定3D圖檔,處理成2D圖(出工程圖紙)。
(3)給定樣板(手板),此時需要測繪出2D和3D圖。
以上是一般有三種,其中第二種情況最常見,就是客戶產品設計師設計好了3D產品拿給你開模。
模具設計工程師需要繪制圖紙有:成口工程圖,縮水圖,模具裝配圖,散件圖,開模頂出示意圖,改模圖等,而且我寫的就是按順序排序
❷ 注塑模具設計流程
一.澆注系統的組成
普通的流道系統(Runner System),也稱作澆道系統,或是澆注系統,是熔融塑料自射出機射嘴(Nozzle)到模穴的必經通道。流道系統包括主流道(Primary Runner)、分流道(Sub-Runner)以及澆口(Gate)等。
1.主流道
也稱作主澆道、注道(Sprue)或豎澆道,是指自射出機射嘴與模具主流道襯套接觸的部分起算,至分流道為止的流道。此部分是熔融塑料進入模具後最先流經的部分。
2.分流道
也稱作分澆道或次澆道。隨模具設計,可再區分為第一分流道(First Runner)以及第二分流道(Secondary Runner)。分流道是主流道至澆口間的過渡區域,能使熔融塑料的流向獲得平緩轉換;對於多模穴模具,同時具有均勻分配塑料到各模穴的功能。
3.澆口
也稱為進料口,是分流道和模穴間的狹小通口,也是最為短小肉薄的部分。其作用在於利用緊縮流動面而使塑料達到加速的效果,高剪切率可使塑料流動性良好(由於塑料的切變致稀特性);黏滯加熱的升溫效果也有提升料溫、降低黏度的作用。
在成型完畢後,澆口最先固化封口,有防止塑料迴流,以及避免模穴壓力下降過快,使成型品產生收縮凹陷的功能。成型後,則方便剪除,以分離流道系統及塑件。
4.冷料井
也稱作冷料穴。目的在於儲存補集充填初始階段較冷的塑料波前,防止冷料直接進入模穴,影響充填品質或堵塞澆口。冷料井通常設置在主流道末端,當分流道長度較長時,在末端也應開設冷料井。
二.澆注系統設計的基本原則
1.模穴布置(Cavity Layout)的考慮
1)盡量採用平衡式布置(Balances Layout);
2)模穴布置與澆口開設力求對稱,以防止模具受力不均產生偏載,而發生撐模溢料的問題;
3)模穴布置盡可能緊湊,以縮小模具尺寸。
2.流動導引的考慮
1)能順利地引導熔融塑料填滿模穴,不產生渦流,且能順利排氣;
2)盡量避免塑料熔膠正面沖擊直徑較小的型芯和金屬嵌件,以防止型芯位移(Core Shift)或變形。
3.熱量散失及壓力降的考慮
1)熱量損耗及壓力降越小越好;
2)流程要短;
3)流道截面積要夠大;
4)盡量避免流道彎折及突然改變流向(以圓弧角改變方向);
5)流道加工時表面粗糙度要低(也不能過於光滑);
6)多點進澆可以降低壓力降及所需射壓,但會有縫合線問題。
4.流動平衡的考慮
1)一模多穴(Multi-Cavity)充填時,流道要平衡,盡量使塑料同時填滿每一個模穴,以保證各模穴成型品的品質一致性;
2)分流道盡量採用自然平衡式的布置方式(Naturally-Balanced Layout);
3)無法自然平衡時,採用人工平衡法平衡流道。
5.廢料的考慮
在可順利充填同時不影響流動及壓力損耗的前提下,減小流道體積(長度或截面積大小),以減少流道廢料產生及回收費用。
6.冷料的考慮
在流道系統上設計適當的冷料井(Cold Slug Well)、溢料槽,以補集充填初始階段較冷的塑料波前,防止冷料直接進入模穴,影響充填品質。
7.排氣的考慮
應順利導引塑料填滿模穴,並使模穴內空氣得以順利逃逸,以避免包封燒焦的問題。
8.成形品品質的考慮
1)避免發生短射、毛邊、包封、縫合線、流痕、噴流、殘余應力、翹曲變形、模仁偏移等問題;
2)流道系統流程較長或是多點進澆(Multiple Gating)時,由於流動不平衡、保壓不足或是不均勻收縮所導致的成品翹曲變形問題應加以防止;
3)產品外觀性質良好,去除修整澆口方便,澆口痕(Gate Mark)無損於塑件外觀以及應用。
9.生產效率的考慮
盡可能減少所需的後加工,使成形周期縮短,提高生產效率。
10.頂出點的考慮
需考慮適當的頂出位置,以避免成形品脫模變形。
11.使用塑料的考慮
黏度較高或L/t比較短的塑料,避免使用過長或過小尺寸的流道。
❸ 模具斜頂應該怎麼畫啊
❹ 模具氣頂結構
如果要求的成型周期短10s內,或產品成型後與模具間存在真空。
氣頂的種類介紹 氣頂直徑一般最小可以做到5mm,直徑最大可以做到30mm,氣頂高度最大可以做到50mm,氣頂一般由外殼,頂桿、彈簧、彈性圓柱銷四部分組成。
廢氣將平穩地將注塑模具中的所有氣體排出模具。當廢氣不好時,腔內的氣體將被壓縮以產生大的背壓,從而防止塑料熔體正常且快速地填充,同時防止氣體壓縮室。
產生的熱量會導致塑料燃燒。在填充速度快,溫度高,材料粘度低,注塑壓力高,注塑件厚度過大的情況下,氣體在一定程度的壓縮下會滲入塑料部件,造成孔隙率等缺陷。結構鬆散。
(4)模具氣頂怎麼畫擴展閱讀:
空氣梢應在塑膠件無穿壁的狀態下使用,頂出塑膠件力量均勻,解決了其它頂出結構頂出塑膠件的許多問題,縮短模具的製造周期,節約模具材料,降低成本。
使用方法:按<直徑的尺寸加工氣道,用較軟的金屬或木製榔頭壓入。
❺ 注塑機模具氣頂如何安裝
把中子輸出的線接 在氣泵換向閥上就可也了。
❻ 模具中氣頂主要起什麼作用,,是不是要求出氣量大
塑膠模具在生產過程中產品出現困氣一般是模具沒有設置排氣結構,需要開排氣槽。
模具的一般定義:在工業生產中,用各種壓力機和裝在壓力機上的專用工具,通過壓力把金屬或非金屬材料制出所需形狀的零件或製品,這種專用工具統稱為模具。
注塑過程說明:模具是一種生產塑料製品的工具。它由幾組零件部分構成,這個組合內有成型模腔。注塑時,模具裝夾在注塑機上,熔融塑料被注入成型模腔內,並在腔內冷卻定型,然後上下模分開,經由頂出系統將製品從模腔頂出離開模具,最後模具再閉合進行下一次注塑,整個注塑過程是循環進行的。
❼ 模具設計的流程是怎麼樣的
模具設計流程:
1、接受任務書:
一般有以下三種情況:
A:客戶給定審定的塑件圖樣及其技術要求(二維電子圖檔,如AUTOCAD,WORD等)。此時需要構建三維模型(產品設計工作內容),然後出二維工程圖。
B:客戶給定審定的塑件圖樣及其技術要求(三維電子圖檔,如PROE,UG,SOLIDWORKS等)。只要出二維工程圖。(為常用情況)
C:客戶給定塑件樣品,手板,實物。此時要求測繪塑件抄數處理,然後構建三維模型,再出二維工程圖。
2、收集,分析和消化原始資料:
A:分析塑件
a:明確塑件的設計要求,通過圖樣了解該塑件所用材料,設計要求,對復雜形狀和精度要求高的塑件的使用場合,裝配及外觀要求等。
b:分析塑件的成型工藝的可能性和經濟性
c:明確塑件的生產批量(生產周期,生產效率)一般客戶訂單內有註明。
d:計算塑件的體積和重量。
以上的分析主要是為了選用注射設備,提高設備利用率,確定模具型腔數及模具加料腔尺寸。
B:分析塑料的成型工藝:
成型方法,成型設備,材料型號,模具類別等。
3、掌握廠家實際生產情況:
A:廠家操作工人的技術水平
B:廠家現有設備技術
C:成型設備的技術規范
D:廠家所常用廠商模具材料及配件的訂購和加工處理方法(最好在本廠加工)
4、確定模具結構:
一般理想的模具結構:
A:工藝技術要求:幾何形狀,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等符合國際化標准。
B:生產經濟要求:成本低,生產率高,模具使用壽命長,加工製造容易。
C:產品質量要求:達到客戶圖樣所有要求。
資料拓展:
1、對所設計模具之產品進行可行性分析,以電腦機箱為例,首先將各組件產品圖紙利用設計軟體進行組立分析,另一方面可以熟悉各組件在整個機箱中的重要性,以確定重點尺寸。
2、對產品進行分析採用什麼樣的模具結構,並對產品進行排工序,確定各工序沖工內容,並利用設計軟體進行產品展開,在產品展開時一般從後續工程向前展開。
3、備料,依產品展開圖進行備料,在圖紙中確定模板尺寸,包括各固定板、卸料板、凸凹模、鑲件等,注意直接在產品展開圖中進行備料,這樣對畫模具圖是有很大好處的。
4.在備料完成後即可全面進入模具圖的繪制,在備料圖紙中再制一份出來,進行各組件的繪制,如加入螺絲孔,導柱孔,定位孔等孔位,並且在沖孔模中各種孔需線切割的穿絲孔,在成型模中,上下模的成型間隙,一定不能忘記,所以這些工作完成後一個產品的模具圖差不多已完成了80%。
另外在繪制模具圖的過程中需注意:各工序,指製作,如鉗工劃線,線切割等到不同的加工工序都有完整製作好圖層,這樣對線切割及圖紙管理有很大的好處,如顏色的區分等,尺寸的標注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時也是一件最麻煩的工作,因為太浪費時間了。
5.在以上圖紙完成之後,其實還不能發行圖紙,還需對模具圖紙進行校對,將所有配件組立,對每一塊不同的模具板製作不同的圖層,並以同一基準如導柱孔等到進行模具組立分析,並將各工序產品展開圖套入組立圖中,確保各模板孔位一致以及折彎位置的上下模間隙配合是否正確。
資料來源:網路模具設計
❽ 塑料多腔模具,多個氣頂,氣頂如何同步吹出,有沒有那個分流器可以同步吹出
這跟你的氣路設計有關,氣路進出只有一個總接頭,那你設計分氣路到每個氣頂的距離要均等,這樣才能保證平衡,比如像下圖這樣:
模具氣路設計
❾ 問一下各位,模具上的氣頂打矮了怎麼辦重新打嗎還有沒有別的辦法
簡單的啊!直接加深點,模具配件店都有的賣的標准墊片5~10毫米都有的
❿ 封頭加工方法,封頭怎麼畫
作者:曹洪飈
淺談封頭製作工藝及設備
摘要:封頭是石油化工、原子能、食品、制葯等諸多行業壓力容器設備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件,是壓力容器上的端蓋,是壓力容器的一個主要承壓部件。封頭的品質直接關繫到壓力容器的長期安全可靠運行。文章主要以鍋爐封頭為例,淺談了封頭的加工設備及加工工藝過程。
1封頭形狀及用途
封頭是壓力容器和鍋爐重要的受壓元件,就形狀而言可分為平封頭、碟形封頭、橢圓形封頭、球形封頭。高壓容器、鍋爐封頭多為球形,中壓以上就多使用橢圓形封頭,只有少量低壓容器才用碟形封頭。
2封頭加工方法
(1)沖壓。適應大批量生產,壓制厚壁小直徑封頭,要多套封頭模。
(2)旋壓。有些超大超薄封頭,特別是化工行業,多為大型少批量,特別適合旋壓。橢圓形封頭非常適用於旋壓,而碟形封頭少用,球形封頭比較難壓。
3封頭加工設備及工具
(1)加熱設備。煤氣爐,大型工廠大多採用煤氣爐。現加熱採用室式或反射式加熱爐,應盡可能採用燃油或燃氣加熱,因為其特點是燃燒干凈、效率高,溫度易控制、不易過燒、不易脫碳。加熱爐應配置測溫裝置和溫度記錄儀。
(2)封頭壓機有單動、雙動兩種;還分水壓機、油壓機兩種。
單動即只有沖壓缸,無壓邊缸,只有中小工廠再用。大型工廠都用雙動,即有一個壓邊缸,一個沖壓缸。
水壓機的傳動介質為水,便宜,動作迅速,不平穩,對密封要求沒有油壓機高,效率低於油壓機,導向要求不嚴。油壓機的傳動介質為油,換一次油要比水貴,傳動平穩,對密封要求高,對導向要求高,對油的要求高,濾油不行或很快換向、關閉油路都會使系統中某些動作產生沖擊,使壓機動作不平穩,因此要勤濾油,按時換油,換油時徹底清洗油路、油箱。
(3)使用工裝。各種封頭成形上、下模及支腳等(必須按相關技術條件驗收,不應有氣孔、縮松、夾渣等,幾何尺寸精度。曲線經檢驗合格方可使用)。
(4)常用工具。緊固扳手、大錘、撬棍、鋼尺、捲尺、光電測溫儀、內外卡尺、搬運工具等。
4封頭毛坯展開尺寸計算
4.1碟形封頭毛坯下料
(1)周長法
理論公式 D0=d2+π(r+s/2)+2h+2δ
經驗公式 D0=d2+r+0.5s+2h
(2)面積法
4.2橢圓形封頭毛坯下料
(1)周長法
D=p+2hk0+2δ
(2)面積法
封頭毛坯直徑
對於標准橢圓封頭,d1=4b,ke=1.38
4.3球形封頭毛坯下料
也可近似計算D0=1.43d+2h,當h>5%(d-s)時,式中h應以h+5%代入。
4.4影響封頭厚壁的因素
影響封頭厚壁變化的因素很多,歸納起來大致為下列幾個方面:
(1)材料的性能。如鉛封頭的變薄量比碳封頭大得多。
(2)封頭形狀。碟形封頭變薄量最小,球形封頭變薄量最大,橢圓形封頭中等。
(3)下沖模圓角半徑越大變薄量越小。
(4)上下模之間間隙越大,則變薄量越小。
(5)潤滑情況好,變薄量小。
(6)加熱溫度越高,變薄量大(要在標准內,否則過燒)。
(7)壓變力大,則變薄嚴重。
5冷壓或熱壓的選擇
封頭採用熱壓、冷壓主要根據下列兩方面來確定:
(1)封頭採用的材料性能。對於常溫下塑料較好的材料冷壓,對熱塑性較好的材料則熱態壓制。
(2)一般δ4~δ12的板厚,在常溫下塑性較好的材料常冷壓,並視情況加壓邊圈,超過上述板厚常熱壓。
(3)封頭毛坯料尺寸。當封頭較薄時,對於碳鋼和低合金鋼S/D0x100<0.5,對於不銹鋼和合金鋼S/D0x100≥0.5應熱壓;對於不銹鋼和低合金鋼S/D0x100<0.7應熱壓。
6封頭製作工藝
6.1封頭壓制前的准備
(1)水壓機工操作前需了解設計圖紙和相應的工藝要求,對毛坯材質、毛坯規格尺寸及毛坯上的鋼印標記等需要復查清楚,根據圖紙找出相應的封頭模具,清除模具上異物,檢測模具,同時做好水壓機的調試潤滑工作。
(2)模具應安裝在水壓機工作台中心位置,其偏心允許值為160mm。模具安裝調試後應進行緊固,以確保安全。模具安裝應保證上下模圓周間隙均勻,安裝時可用鋼板尺或直徑相當於偏差值的鐵絲測量調整,其圓周間隙允許偏差如表1所示。
(3)當壓制封頭採用壓邊圈時,壓邊圈與下模接觸面的間隙應不大於0.5mm。壓制有孔封頭時,應保證下模與人孔頂出沖頭同心,其偏差應不大於3mm。
(4)對拼接封頭毛坯,在L長度內其焊縫高度應不大於1.5mm,超過1.5mm用電弧氣刨刨平或用手提砂輪機磨平。
(5)對加熱爐爐排及爐膛進行清理,然後作點火准備工作,並檢查光電測溫儀是否正常。
6.2封頭毛坯加熱
(1)封頭毛坯加熱時的擺放位置應保證鋼印標記一面朝下,以便沖壓後材質標記露於成形封頭外表面。
(2)封頭毛坯加熱應熱爐裝料,爐溫應大於600℃,碳鋼可以隨時加入爐內,特殊材料另行規定。
(3)每爐裝料一般可並列疊放於爐內,每塊之間應用耐火磚隔開,為防止變形,支撐點要均勻,兩塊疊放距離應不小於200mm,坯料離爐底的距離不小於150mm,一次裝入不得超過四塊。
(4)拼接封頭毛坯加熱裝爐時,其焊縫應盡量置於爐溫較高處。
(5)毛坯加熱時不應任意開爐門,應通過爐門上窺視孔觀察爐內加熱情況,必須開啟爐門時,要盡快關閉。
(6)設備發生故障時,只有在確保45min內能排除故障的情況下,才允許將已入爐的坯料悶爐,但應將爐溫降到600~700℃;否則應停爐,並打開爐門降溫,取出坯料。
(7)當封頭毛坯加熱到指定溫度時,應盡量縮短毛坯料從出爐到壓制時間,一般不應超過3min。封頭毛坯應嚴格按工藝規定加熱,不同材料加熱規范見表3,表3中沒有的材料,壓制時另行規定。
6.3封頭的壓制
(1)每個封頭壓制前,必須將封頭毛坯上的氧化皮清除干凈。沖壓前應在模具上塗潤滑劑,冷沖壓用40%石墨加60%水(機油)拌成的潤滑劑,熱沖壓可塗二硫化鉬潤滑劑。
(2)壓制時,封頭毛坯擺放應盡量與模具同心,毛坯與下模中心偏移應小於5mm。有孔封頭壓制時,應注意將毛坯上的橢圓開孔與模具的長短軸方向擺放一致,壓制過程中先將人孔沖頭對正毛坯開孔位置頂出,頂到略高於下模平面處(約20mm),然後上模再向下壓,人孔沖頭也同時落下,將封頭壓製成型。在壓制時沖壓力需緩慢地由小加大,不得突然加大或減小。
(3)熱沖壓封頭冷卻到600℃以下時方可拖離模具進行吊運,且不得放於風口,在未冷卻到室溫之前不得兩件以上疊放。連續沖壓時,沖模溫度升高到250℃左右,不應再繼續沖壓,待採取冷卻措施使沖模溫度下降後方可繼續工作。
(4)有孔封頭應盡量採用一次成形,因條件限制不能一次成形時,則沖壓人孔時應注意與封頭的同心度,並注意保持人孔翻邊處壁厚的均勻一致。
7封頭的質量檢驗
為了確保封頭的質量,必須對成型封頭進行認真仔細的檢查。封頭的質量檢驗包括封頭的表面狀況、幾何形狀和幾何尺寸等。
封頭表面狀況的檢驗主要是檢查封頭表面是否有起皺裂紋、刻痕、凹坑、凸起、脫碳過燒等。成形後封頭應清除內外表面的氧化皮,表面不允許有裂紋、重皮等缺陷。對微小的表面裂紋和高度達到3mm的個別凸起應進行修整。人孔內扳邊彎曲起點大於5mm處的裂口可在不影響質量的前提下,並經過檢驗部門同意可以進行修磨或補焊,修磨後的鋼板厚度應在鋼板厚度的允許偏差范圍之內。
對於凹陷和疤痕等缺陷的處理方法如下:
(1)熱水鍋爐和額定蒸汽壓力小於9.81MPa的蒸汽鍋爐,深度大於0.5mm,但不大於公稱壁厚的10%並且不大於3mm的凹陷和疤痕應修磨成圓滑過渡,超過以上規定時應補焊並修磨。
(2)額定蒸汽壓力不小於9.81MPa的蒸汽鍋爐,凹陷和疤痕如果深度為3~4mm時應修磨成圓滑過渡,超過4mm時應焊補並修磨。成型封頭有缺陷時,允許返修,較大缺陷及低合金鋼封頭缺陷返修按有關工藝進行,缺陷補焊後應進行無損探傷。
符號說明
D0—封頭毛坯直徑;
h—各類封頭直邊長度;
H—封頭總高度;
d1—橢圓封頭內徑;
d2—碟形封頭內徑;
d—球形封頭內徑;
δ—風頭邊緣的機械加工餘量,通常為15~40mm;
r—碟形封頭的折邊區半徑;
s—各類封頭毛坯厚度;
p—封頭橢圓形部分的半周長;
k0—材料拉伸系數,通常可取0.75~0.8;
ke—橢圓系數,通常當標准橢圓封頭d1=4b時,ke=1.38;
a—橢圓長半軸;
b—橢圓短半軸;
D—封頭製成形後中徑。
化工制圖中的封頭如何繪制
用CAD制圖,以封頭直徑為長軸,以封頭高為短軸畫橢圓,然後刪除一半,再畫直邊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