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模具中常用的幾種修模方法
模具在現代工業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它的質量直接決定產品的質量。提高模具的使用壽命和精度,縮短模具的製造周期,是許多企業急需解決的技術問題,但在模具使用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塌角、變形、磨損、甚至折斷等失效形式。因此,對模具的修復也是必要的。修復模具的方法很多,如電火花工藝、氬弧焊修復、激光堆焊技術、電刷鍍方法。 氬弧焊修復 利用連續送進的焊絲與工件之間燃燒的電弧作熱源,由焊炬噴嘴噴出的氣體保護電弧來進行焊接的。目前氬弧焊是常用的方法,可適用於大部分主要金屬,包括碳鋼、合金鋼。熔化極惰性氣體保護焊適用於不銹鋼、鋁、鎂、銅、鈦、鋯及鎳合金,由於價格低,被廣泛用於模具修復焊,但焊接熱影響面積大、焊點大等缺點,目前在精密模具修補方面已逐步補激光焊所代替。 電刷鍍修復 電刷鍍技術是採用一種專用直流電源設備,電源的正極接鍍筆,作為刷鍍時的陽極;電源的負極接工件,作為刷鍍時的陰極.鍍筆通常採用高純細石墨塊作為陽極材料,石墨塊外面裹上棉花和耐磨的滌棉套.工作時,電源組件調整到合適的電壓,並使侵滿鍍液的鍍筆以一定的相對運動速度在被修復工件表面上來回運動,並保持一定的壓力,直到形成均勻理想的金屬沉積層為止.由於鍍筆與被修復工件表面接觸的部位,鍍液中的金屬離子在電場力的作用下擴散到工件表面上,在表面上獲得電子還原成金屬原子,從而這些金屬原子沉積結晶形成鍍層,也就是在被修復塑料模具型腔工作面上獲得所需要的均勻沉積層。 激光堆焊修復 激光焊是利用大功率相干單色光子流聚焦而成的激光束為熱源進行的焊接。這種焊接方法通常有連續功率激光焊和脈沖功率激光焊。激光焊優點是不需要在真空中進行,缺點則是穿透力不如電子束焊強。激光焊時能進行精確的能量控制,因而可以實現精密器件的焊接。它能應用於很多金屬,特別是能解決一些難焊金屬及異種金屬的焊接。目前已廣范用於模具的修復。
『貳』 模具維修方法
這種模具基本沒什麼可保養的,只是清理下型腔內的殘留物就行了!
『叄』 如何算沖壓模具維修率
16沖裁模常用的修理工藝方法有哪些?
沖裁模常用字的修理工藝方法如下:
(1) 修磨變鈍的凸凹模,一種方法是用油石加煤油或風動砂輪修磨.另一種方法是用平面磨床磨削.
(2) 修理間隙變大的凸凹模,先用適當尺寸的塊規檢測凸凹模間隙,若間隙不大,只需把刃口平面磨鋒再用油石修整,若間隙過大,可先用氧-乙炔氣焊加熱發紅,局部鍛打,對沖孔模應敲擊凹模刃口周邊,以保證凸模尺寸,對落料模應敲擊凸模,以保證凹模尺寸.敲擊延展尺寸均勻後可停止敲擊,但仍繼續加熱幾分鍾以消除內應力,冷卻後再用壓印銼修法重新調整間隙,並用火焰表面淬火.
(3) 修磨間隙不均勻的凸凹模,除自然磨損還有以下兩種情況:
1) 圓柱銷松動失去定位能力,致使凸凹模不同心而引起間隙不均勻.應對凸凹模刃口對正恢復均勻,再用螺絲緊固,把原銷孔鉸大0.1~0.2mm,重新配作非標准圓柱銷.
2) 導向裝置磨損,精度降低,起不到導向作用,使凸凹模相對偏位.需將導柱表面鍍鉻,再用磨削方法與導套研配直到恢復原配合間隙和精度等級.
(4) 更換細小的沖孔與落料凸模.
根據沖裁件缺陷,通過質量分析,找出產生缺陷的原因,最後通過修理和調整消除影響,見下表:
序號
質量問題
原因分析
解決辦法
1
製件斷面光亮帶太寬,有齒狀毛刺
沖裁間隙太小
減小落料模的凸模或加大沖孔模的凹模並保證合理間隙
2
製件斷面粗糙圓角大,光亮帶小,有拉長的毛刺
沖裁間隙太大
更換或返修落料模的凸模或沖孔模的凹模並保證合理間隙
3
製件斷面光亮帶不均勻或一邊有帶斜度的毛刺
沖裁間隙不均勻
返修凸模或凹模並調整到間隙均勻
4
落料後製件呈弧形面
凹模有倒錐或頂板與製件接觸面小
返修凹模,調整頂板
5
校正後製件尺寸超差
落料後製件呈弧形面所致,多見於下出件沖模
減小落料模凹模或改換有彈頂裝置的落料模
6
內孔與外形位置偏移
1.擋料梢位置不正確
2.導正銷過小
3.側刃定距不準
1.修正擋料梢位置
2.更換導正銷
3.修正側刃
7
孔口破裂或製件變形
1.導正銷大於孔徑
2.導正銷定位不準
1.修正導正銷
2.糾正定位誤差
8
工件扭曲
1.材料內應力造成
2.頂出製件時作用力不均勻
1.改變排樣或對材料正火處理
2.調整模具使頂板正常工作
9
啃口
1.導柱與導套間隙過大
2.推件塊上的孔不垂直,使小凸模偏位
3.凸模或導柱安裝不垂直
4.平行度誤差積累
1.返修或更換導柱導套
2.返修或更換推件塊
3.重新裝配,保證垂直度
4.重新修磨裝配
10
脫料不正常
1.脫料板與凸模配合過緊,脫料板傾斜或其它脫料件裝置不當
2.彈簧或橡膠彈力不夠
3.凹模落料孔與下模座漏料孔沒有對正
4.凹模有倒錐
1.修整脫料伯
2.更換彈簧或橡膠
3.修整漏料孔
4.修整凹模
18如何根據彎曲件的質量分析修整模具?
彎曲件產生缺陷的原因及調整解決辦法如下表:
序號
質量問題
原因分析
解決辦法
1
製件高度尺寸不穩定
1.高度尺寸太小
2.凹模圓角不對稱
1.高度尺寸不能小於最小極限尺寸
2.修正凹模圓角
2
彎曲角有裂縫
1.彎曲內半徑太小
2.材料紋向與彎曲線平行
3.毛坯的毛刺一面向外
4.金屬可塑性差
1.加大凸模彎曲半徑
2.改變落料排樣
3.毛刺改在製件內圓角
4.退火或採用軟性材料
3
製件外表面有壓痕
1.凹模圓角半徑太小
2.凹模表面粗糙間隙小
1.增大凹模圓角半徑
2.修正凸凹模間隙
4
彎曲表面擠壓料變薄
1.凹模圓角太小
2.凸凹模間隙過小
1.增大凹模圓角半徑
2.修正凸凹模間隙
5
凹形件底部不平
凹模內無頂料裝置
增加頂料裝置或校正
6
製件端面鼓起或不平
彎曲時材料外表面在圓周方向受拉產生收縮變形,內表面在圓周方向受壓產生伸長變形,因而沿彎曲方向出現撓曲端面產生鼓起現象
1.製件在沖壓最後階段凸凹模應有足夠壓力
2.做出與製件外圓角相應的凹模圓角半徑
3.增加工序完善
7
彎曲引起孔變形
採用彈壓彎曲並以孔定位時彎臂外側由於凹模表面和製件外表面摩擦而受拉,使定位孔變形
1.採用V形彎曲
2.加大頂料板壓力
3.在頂料板上加麻點格紋,以增大摩擦力防止製件在彎曲時滑移
8
彎曲後不能保證孔位置尺寸精度
1.製件展開尺寸不對
2.材料回彈引起
3.定位不穩定
1.准確計算毛坯尺寸
2.增加校正工序或改進彎曲模成型結構
3.改變工藝加工方法或增加工藝定位
9
彎曲後兩邊對向的兩孔軸心錯移
材料回彈改變彎曲角度使中心線錯移
1.增加校正工序
2.改進彎曲模結構減小材料回彈
10
彎曲線與兩孔中心聯機不平行
彎曲高度小於最小彎曲極限高度時彎曲部位出現外脹現象
1.增加折彎件高度尺寸
2.改進折彎件工藝方法
11
帶切口的製件向下撓曲
由於切口使兩直邊向左右張開,製件底部出現撓度
1.改進製件結構
2.切口處增加工藝留量,使切口連接起來,彎曲後再將工藝留量切去
12
彎曲後寬度方向變形,被彎曲部位在寬度方向出現弓形撓度
由於製件寬度方向的拉伸和收縮量不一致產生扭轉和撓度
1.增加彎曲壓力
2.增加校正工序
3.保證材料紋向與彎曲方向有一定角度
19如何根據拉伸件的質量分析修整模具?
拉伸件產生缺陷的原因及調整解決辦法如下表:
序號
質量問題
原因分析
解決辦法
1
凸緣起皺且製件壁部破裂
壓邊力太小,凸緣部分起皺,材料無法進入凹模型腔而拉裂
加大壓邊力
2
凸緣平面壁部拉裂
材料受徑向拉應力太大造成危險斷面拉裂
減小壓邊力;增大凹模圓角半徑;加用潤滑劑或增加材料塑性
3
製件邊緣呈鋸齒狀
毛邊邊緣有毛刺
修整毛坯落料模刃口
4
製件邊緣高低不一致
1.毛坯中心與凸模中心不重合或材料厚度不均勻
2.凹模圓角半徑和模具間隙不勻
1.調整定位
2.校勻間隙和修整凹模圓角半徑
5
危險斷面顯著變薄
模具圓角半徑太小,壓邊力太大,材料受徑向拉應力引起危險斷面縮頸
加大模具圓角半徑和間隙,毛坯塗上合適的潤滑劑
6
製件底部拉脫
凹模圓角半徑太小,材料處於被切割狀態
加大凹模圓角半徑
7
製件邊緣皺折
凹模圓角半徑太大,拉伸過程的未階段脫離了壓邊圈但尚未越過凹模圓角的材料壓邊圈壓不到,起皺後被繼續拉入凹模形成邊緣皺折
減小凹模圓角半徑或採用弧形壓邊圈
8
製件底部凹陷或呈歪扭狀
1.模具無出氣孔或出氣孔太小堵塞
2.頂料桿與製件接觸面太小,頂料桿太長
1.鑽擴出氣孔
2.修整頂料裝置
9
錐形件或半球形件側壁起皺
拉伸開始時大部分材料懸空加之壓邊力太小,凹模圓角半徑太大或潤滑油太多使徑向拉應力減小,切向拉應力加大,材料失穩而起皺
加大壓邊力或採用拉延筋;減小凹模圓角半徑或加厚材料
10
矩形件角部破裂
模具圓角半徑太小,間隙太小或製件角部變形
加大模具角部圓角半徑及間隙或增加拉深次數(包括中間退火工序)
11
矩形件角口上部被拉脫
毛坯角部材料太多或角部有毛刺
減小毛坯角部材料或打光角部毛刺
12
製件底部不平整
毛坯不平整,頂料桿與製件接觸面太小,緩沖器彈力太小
平整毛坯,修整頂料裝置
13
矩形件直壁部分不平整
角部間隙太小,多餘材料向側壁擠壓失去穩定而起皺
放大角部間隙,減小直壁部分間隙
14
製件壁部拉毛
模具工作平面或圓角半徑上有毛刺,毛坯表面或潤滑油中有雜質,拉傷製件表面
須研磨拋光模具工作平面或圓角,清潔毛坯,使用干凈的潤滑油
15
矩形件角部向內折攏局部起皺
材料角部壓邊力太小,起皺後拉入凹模型腔引起局部起皺
加大壓邊力或增大角部毛坯面積
16
階梯形製件肩部破裂
凸肩部分成形時材料在母線方向受過大的拉應力
加大凹模口及凸肩部分圓角或改善潤滑條件,選用塑性較好的材料
20如何根據翻孔件的質量分析修整模具?
翻孔件產生缺陷的原因及調整解決辦法如下表:
序號
質量問題
原因分析
解決辦法
1
製件孔壁不直
凸模與凹模間隙太大或不均勻
修整或更換凸,凹模或調整模具間隙
2
翻孔後孔口不齊
1.凸模與凹模間隙太小或不均勻
2.凹模圓角半徑不均勻
1.調整模具間隙
2.修整凹模圓角
3
製件孔口破裂
1.凸模與凹模間隙太大
2.坯料太硬
3.沖孔斷面有毛刺
4.孔口翻邊太高
1.調整模具合理間隙
2.更換材料或將毛坯退火
3.調整沖孔模間隙或改變送料方向
4.改變工藝降低翻邊高度
21如何根據翻邊件的質量分析修整模具?
翻邊件產生缺陷的原因及調整解決辦法如下表:
序號
質量問題
原因分析
解決辦法
1
翻邊不直
凸模與凹模間隙太大或不均勻
修整或更換凸,凹模或調整模具間隙
2
邊緣不齊
1.凸模與凹模間隙太小或不均勻;
2.凹模圓角半徑不均勻
3.坯料放偏
1.調整模具間隙
2.修整凹模圓角
3.修正定位件
3
邊緣有皺紋
1.凸模與凹模間隙太大
2.坯料外輪廓形狀突變
1.修整或更換凸,凹模
2.將坯料外形改圓滑過渡
4
外緣破裂
1.凸模與凹模間隙太小
2.圓角半徑太小
3.坯料太硬
1.調整模具間隙
2.加大圓角半徑
3.更換材料或將毛坯退火
22如何根據沖件的質量分析對連續模進行修整?
根據沖件質量分析,對連續模進行修整,消除沖件缺陷的方法見下表:
序號
缺陷
解決辦法
1
沖件粘在脫料板
在脫料板裝彈性脫料釘
2
沖孔廢料粘沖頭端面
採取防止廢料上粘的各種措施
3
毛刺
模具工作部分材料用硬質合金
4
印痕
調節彈簧力
5
小沖頭易斷
小沖頭用鑲套固定或採用其它固定方便的結構
6
脫料板傾斜
脫料螺釘採用套管及內六角螺釘 相結合的形式
7
凹模脹碎
嚴格按斜度要求加工
8
工件成形部分尺寸偏差
修正上下模及送料步距精度
9
孔變形
修正孔的工位
10
拉深工件發生問題
增加後拉深的工位和空位
11
每批零件間的誤差
對每批材料進行隨機檢查並加以區分後再用
『肆』 五金沖壓模具的幾種修復方法
(1)價格。在汽車沖壓模具設計和製造的過程中, 首先需要考慮的因素是它的價格, 將會影響到產品最終的銷量。
五金沖壓模
『伍』 注塑模具維修常見的那些問題怎麼維修
注塑模具維修常見的問題是拉傷、磨損、損壞、變形等。拉傷的部件要打磨、拋光;磨損、損壞的部件要更換新的配件;變形的部件要調整、校平。磨損的部位也可以採用冷焊方法貼補一層,然後再打磨、拋光。有些損壞嚴重的部位還需要採用氬弧焊的方法來修補。
『陸』 五金模具的維修有哪些技巧
模具的維護要領:
1、連續模的維護,須做到細心、耐心、按部就班,切忌盲目從事。因故障修模時需附有料帶,以便問題的查詢。打開模具,對照料帶,檢查模具狀況,確認故障原因,找出問題所在,再進行模具清理,方可進行拆模。拆模時受力要均勻,針對脫料彈簧在固定板與卸料板之間和卸料彈簧直接頂在內導柱上的模具結構,其脫料板的拆卸要保證脫平衡彈出,脫料板的傾斜有可能導致模具內凸模的斷裂。
2、凸凹模的維護:
(1)凸凹模拆卸時應留意模具原有的狀況,以便後續裝模時方便復原,有加墊或者移位元的要在零件上刻好墊片的厚度並做好記錄。更換凸模要試插脫料塊、凹模是否順暢,並試插與凹模間隙是否均勻,更換凹模也要試插與沖頭間隙是否均勻。
(2)針對修磨凸模後凸模變短需要加墊墊片達到所需要的長度 應檢查凸模有效長度是否足夠。更換已斷凸模要查明原因,同時要檢查相對應的凹模是否有崩刃,是否需要研磨刃口。組裝凸模要檢查凸模與固定塊或固定板之間是否間隙足夠,有壓塊的要檢查是否留有活動餘量。
(3)組裝凹模應水平置入,再用平鐵塊置如凹模面上用銅棒將其輕敲到位,切不可斜置強力敲入,凹模底部要倒角。裝好後要檢查凹模面是否與模面相平。
(4)凸模凹模以及模芯組裝完畢後要對照料帶做必要檢查,各部位是否裝錯或裝反,檢查凹模和凹模墊塊是否裝反,落料孔是否堵塞,新換零件是否需要偷料,需要偷料的是否足夠,模具需要鎖緊部位是否鎖緊。注意做脫料板螺絲的鎖緊確認,鎖緊時應從內至外,平衡用力交叉鎖緊,不可先鎖緊某一個螺絲再鎖緊另一個螺絲,以免造成脫料板傾斜導致凸模斷裂或模具精度降低。
3、脫料板的維護:
(1)脫料板的拆卸可先用兩把起子平衡撬起,再用雙手平衡使力取出。遇拆卸困難時,應檢查模具內是否清理干凈,鎖緊螺絲是否全部拆卸,是否應卡料引起的模具損傷,查明原因再做相應處理,切不可盲目處置。
(2)組裝脫料板時先將凸模和脫料板清理乾凈,在導柱和凸模導入處加潤滑油,將其平穩放入,再用雙手壓到位,並反復幾次。如太緊應查明原因(導柱和導套導向是否正常,各部位是否有損傷,新換凸模是否能順利過脫料板位置是否正確,),查明原因再做相應處理。固定板有壓塊的要檢查脫料背板上脫料是否足夠。
(3)脫料板與凹模間的材料接觸面,長時間沖壓產生壓痕(脫料板與凹模間容料間隙一般為料厚減0.03-0.05mm,當壓痕嚴重時,會影響材料的壓制精度,造成產品尺寸異常、不穩定等,需對脫料鑲塊和脫料板進行維修或重新研磨。等高套筒應作精度檢查,它不等高時會導致脫料板傾斜,其精密導向、平穩彈壓功能將遭到破壞,須加以維護。
4、導向部位檢查:
(1)導柱、導套配合間隙如何,是否有燒傷或磨損痕跡,模具導向的給油狀態是否正常,應作檢查。導向件的磨損及精度的破壞,使模具的精度降低,模具的各個部位就會出現問題,故必須作適當保養以及定期的更換。
(2)檢查導料件的精度,若導料梢(正釘)磨損,已失去應有的料帶導正精度及功能,必須進行更換。檢查彈簧狀況(脫料彈簧和頂料彈簧等),看其是否斷裂,或長時間使用雖未斷裂,但已疲勞失去原有的力度,必須作定期的維護、更換,否則會對模具造成傷害或生產不順暢。
『柒』 模具維修流程
根據加工產品或者操作者的反應的模具存在的問題,把模具拆卸下來,針對內有問題的容零件進行修理或者更換新的零件。然後再把修理好的模具裝上加工產品,根據加工出來的零件的情況,判斷問題是否解決。如果一切正常,模具就算是維修成功,否則,還要把模具拆卸卸下來繼續修理直到問題解決。
『捌』 塑料模具:模具中常用的幾種修模方法
句中常用的幾種修模方法 一般也就是一到兩三
『玖』 沖壓鉚接磨具怎麼修
傳統的螺母鉚接包括兩步工藝1對物料進行沖孔,將螺母的柄部嵌套入孔內;2擠壓螺母使其變形完成鉚接,需要兩種模具沖孔模與鉚接模,還需要在沖孔完成後將螺母套入孔內,過程相對復雜。本發明將提供一種可同時對物料板進行沖孔和鉚接的螺母鉚接沖壓模具,該模具縮短了工藝過程,節約了工藝設備。
『拾』 注塑模具怎麼修復
一、維修方法:
電刷鍍方法,用銅或鎳合金將模具的凹陷處補平,最後拋光處理。整個修復過程都在低溫環境下操作,對磨具沒有不良影響且結合力非常的好。
二、注塑模具維修的注意事項:
非專業維修人員或未經專業維修人員允許,不可自行拆模維修。
生產過程出現小的故障,調機人員可根據情況加以解決。如:
2.1進膠口粘模:應用銅針在進料嘴處敲出,不可用鋼針等硬物敲打模具。
2.2型腔輕微模痕,可根據型腔的光潔度選擇拋光材料.有紋面不可使用砂紙等拋光材料,一般用銅刷蘸鑽石膏或金剛砂漿刷洗,由專業維修人員完成。2.3產品粘模:一般用熱的塑料包覆產品及頂出部位,待冷卻後頂出。如用火燒注意不要損傷模具表面。
專業人員維修模具時,不可隨意更改結構,需要更改結構須經質量工程部門同意後方可進行。
保證維修質量,選擇合適的設備、材料、工具及其解決問題的方法,以最快速度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