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製作菲林需要學什麼
用PowerPCB、AutoCAD、PADS2000、Protel等系列版本的設計軟體來轉換Gerber文件。製作軟體:Genesis2000、CAM350、V2001、ParCAM、GC-CAM等CAM軟體(任選一種CAM軟體製作菲林)。
菲林輸出過程
.Cvb104 { display:none; } 輸出過程主要是軟片輸出和打樣及印刷過程的控制。
1、軟片的最大密度和最小密度
軟片輸出要符合印刷製版的要求,對於各種軟片,廠家都有最大密度和最小密度的說明,所以,軟片的使用要根據需要進行選擇。並且,SWOP,ISO和CGATS組織都提供了印刷用軟片的標准。
2、打樣字串9
彩色打樣只是對印刷過程的模擬,所以打樣樣張並不是十分精確的印刷匹配樣張。所以,樣張上應包括以下幾項內容:
(1)活件聯系人姓名、地址和負責人。
(2)正確的文件說明。
(3)打樣產品及設備類型(是熱轉移,熱升華、還是噴墨列印、或模擬列印等)
(4)打樣意圖(只看位置,或分色,或色彩模擬)
(5)打樣日期。
(6)曝光和色彩控制條。
3、模擬打樣
模擬打樣的過程與印刷過程最近似。一般先生成曝光軟片,然後通過曝光印版和油墨轉印過程,產生與印刷過程極其近似的樣張,所以打樣效果最能說明問題。字串8
4、數字打樣
直接由數據文件通過噴墨列印機等設備成象生成樣張,有時也可生成網點。但是,目前仍與印刷樣張效果相距較遠。字串3
5、版材
包括模擬版和數字版兩大類。
模擬版材是指根據曝光機制將軟片圖像曬制到版材上的版。這種版包括兩大類:
(1)陰性版:版上的網點略大於陰圖片上的點。
(2)陽性版:版上的網點在中間調略小於軟片上網點值。
數字版主要指不使用軟片的直接製版方式。
直接製版設備包括兩種類型:
(1)內輥式CTP設備-版在成象過程中靜止,而光束在驅動軸的作用下產生運動。
(2)外輥式CTP設備:版在成象過程中旋轉運動,而光束則一直處於靜止狀態。
版材類型有光敏或熱敏類型,一般曝光光源是可見光(488nm—532nm)或紫外光(833nm—1064nm),成像尺寸從11*17inch到60*80inch
電腦和曬網機
B. 絲網印刷的菲林怎麼出的
絲網印刷的菲林,用電腦作圖軟體分色設計好後轉到輸出軟體,從輸出機輸出就可以了。
(菲林輸出還要沖片,顯影的)輸出就OK了,作圖軟體有好多,可以選擇慣用的作圖軟體。不管是CAD圖,PDF圖,都要轉成自己的軟體檔,通常是用CORELDRAW軟體來編輯,編輯好後,送到菲林廠,當然也可以用ADOBE公司開發的ILLASTATOR軟體來編輯,應該都支持。
將編輯好的CORELDRAW檔文件輸入到菲林曝光機中的電腦中進行統一控制曝光,一般來講,菲林曝光機一次能曝光幾千張,這樣成本比較低,曝光原理有點類似照相機原理。曝光好後的菲林一般可用來曬印刷網板,用於印刷產品,也可以做菲林尺,用來測量印刷圖案的尺寸等。
(2)怎麼製作模具菲林擴展閱讀:
絲印菲林網板製作的工序雜亂,不需求設計師都實地操作,但需求CMF設計師重點了解的是網板的選材、網板的目數、網板的張力、拉網的視點。
網板選材,首要選網框和網紗,針對不同原料的承印物和精度要求選取不同目數的絲網和網框巨細、原料。網框的挑選,製作網框運用的資料首要有木材、中空鋁型材、鑄鋁成型框、鋼材等幾種資料,這幾種型材各有各的優缺點。
C. 怎樣製作絲網印刷的模具
1、買絲網的網,印刷不同的東西,要用不同的網目
2、出菲林片
3、給絲網刷膠,晾乾
4、用菲林片曬版
5、用水沖洗
6、修版
7、印刷
D. PS怎麼製作菲林
1.新建/黑色填充底色
2.新建動作
3.新建一層/畫出小的矩形邊框一個/填充白色,並取消選區/按住alt鍵拖移新的圖層/合並圖層
4.播放動作
5.播放至底部時,停止播放,按住alt鍵拖移一層到另一側的適當地方
——至此,膠片卡口製作完畢
6.再建動作2。
7.新建一層,在卡孔中間畫出一個較大點的矩形邊框,填充白色,取消選區,同樣按住alt鍵拖移到恰當位置。
8.播放動作
9.將這幾個層合並
——至此,底片製作完畢
10.打開自己的圖片,拖移到「底片」上,注意變形使得大小至少蓋住白色的「底片」且不影響卡孔。
11.合並可見圖層輸出文件
12.收工!
E. 模具中曬字再做菲林,到底是什麼意思...先如何做的不懂
菲林就是英文FILM和音譯,所以字面上來說就是膠片
曬字先做菲林,也就是先做個膠片,在模具上要曬字的部分塗上感光樹脂,膠片放在感光樹脂和紫外光光源之間,膠片黑色部分不能透紫外光,經紫外光照到的感光樹脂就會固化
把沒有固化的材料去除掉,這時模具上要曬字的形狀已經出來了,直接用葯水倒到裡面就可以
最後再把前面固化的感光樹脂也去掉就完成了
F. 製作菲林需要什麼材料
我想你說的應該是菲林輸出吧,
首先你要一台設備,專業上叫:激光照排機,有進口機器:網屏5055,6120,富士龍霸,CREO等;國產機器有:東信、萬德、科雷、聖宇、正新、紡信等製造商。有些是有沖片機連在一起的,有些還得單獨買台沖洗菲林的機器。
第二:就是一台電腦
第三:購買菲林,現市面品牌主要有:華光膠片、愛爾發膠片、富華膠片;再買沖洗菲林的顯影液和定影液。
基本上以上的材料設備就可以讓你開始菲林製作。
G. 菲林的製作過程
菲林製作主要有以下5個主要環節:
1、首先要把需要輸出菲林的文件進行處理(如調色、檢查尺寸內容是否正確)
2、根據上機印刷情況(如印量、材質等進行拼排版)
3、生成PS文件由RIP等軟體進行機器語言轉換
4、輸出至激光照排機(激光照排機大體可分為:內鼓式.外鼓式.絞盤式)
5、紅外激光在菲林片上進行掃描最終得到成品
菲林的基本組成部分是:
(1)用作感光的葯膜(又稱「乳劑」);以及用作承托葯膜的
(2)片基(Film base)。富士菲林比較便宜葯水買對絕對實用。
(7)怎麼製作模具菲林擴展閱讀:
印刷前想看實際印刷效果有三種辦法:
一、出菲林前先出質量較好的彩噴稿(便宜,但不太容易看得准);
二、印數比較多可用數碼印刷先試印幾張,確認後才出菲林、才上機印刷;數量少請直接用數碼印刷又快又便宜;
三、出菲林後讓菲林公司打稿(用打樣印刷機先試印6張成品),這是最傳統的做法,價格不低、速度慢,但效果好。
H. 菲林製作有什麼流程
菲林前期製作,需要把文件做好,圖片不行,
需要矢量軟體
要的是矢量軟體製作的圖(文件)
矢量軟體:
1 coreldraw
2 Illustrator
然後直接給菲林公司出菲林就好.
I. 製作過度色絲印模具的菲林片有什麼要求,怎麼出矢量圖呢
絲網印刷製版技術
其他資料
准備網版是絲印過程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如果網版選擇不當就不能做出好的印刷效果。絲印工作者必須選擇正確的網版系統和設備,才能再現底稿本色。絲印應用廣泛,可滿足不同的質量要求。現代網版系統可製作出各種不同的圖稿,但必須選擇恰當。如果不能正確使用和操作,那麼即使最好的網版系統也會有不成功的時侯。此篇文章涵蓋大多數現代網版材料的介紹及如何正確地使用。
1.網版要求:不管印何種材料,你必須在選擇網版之前確認網版的要求,這些要求包括:
(1)耐油墨及需使用的其它化學材料
(2)耐機械作用
(3)邊緣解像力
(4)絲網架橋性
(5)分辨力
生產原料和生產技術決定了網版產品的質量,而在應用過程中,要獲得最佳的印刷質量取決於操作方法和曝光顯影設備。
2.耐化學性:耐化學性是能夠使用不同的油墨和清洗化學劑的基礎。根據網版系統和自身的化學性,每個系統都具有一定的耐化學性,不同產品的耐化學性有不同的程度,可根據產品的化學組成來決定。網版系統是根據油墨的要求而定。
3.機械性:通過選擇適當的原材料,可平衡硬度和材料的彈性,可達到網版的抗機械性。影響耐機械性的因素有:絲網張力和機械強度。機械強度可包含印刷的次數。要達到最大張力需正確操作。
4.邊緣清晰度:高質量的感光漿顆粒小、光滑。質量稍差的網版圖形邊緣不平整,邊緣不能清晰顯現的原因為:過度曝光或曝光不足。邊緣解像力不好會影響油墨在網版上的滲透及解析度,圖像不能充分顯現。邊緣清晰度可通過50X60倍顯微鏡觀察到。
5.感光材料的架橋性:感光材料架橋性好的網版系統,做出的直線很直;而架橋性差的感光材料印出的線條表現為彎曲狀或有鋸齒。感光材料架橋性可用50倍或60 倍放大鏡察看。最好的效果是線條以一定的小角度穿過絲線。印刷中,任何有偏離原稿的情況都可從感光材料的架橋性上找原因。網版太薄、曝光不足、過度曝光等都與感光材料的架橋性有關。
6.解像力:好的解像力是指網版能精確顯示原稿的細線條,因此對網版材料的要求很高,網版解像力受網版厚度(包括絲網)、絲網顏色、曝光燈的質量、未曝光和過度曝光等原因影響。同樣,解像力還受感光材料的顆粒大小、邊緣清晰度、絲網形狀影響。
以上6個要求決定了印刷質量。網版材料各不相同,有優點也有缺點;要選擇正確的材料必須根據要求來選擇。
網版系統和特徵:
有許多方法可製作出印刷網版,直到今日還有用手刻模版或直接在封好的網上畫圖,這些辦法可以達到一定的效果,但在工業印刷上,現代網版系統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早期的網版系統:手刻模版菲林 膠體直接菲林
直/間接(漿體+未敏化菲林) 重氮毛細菲林
重鉻酸鹽敏化漿體 合成直接菲林
重氮敏化漿體
現代網版系統: 重氮感光聚合感光漿 直接、直/間接感光系統
重氮感光聚合毛細軟片
現代網版系統比早期的網版系統優點多,顯著的特點是履印質量好、塗布少,重氮感光聚合系統的耐水耐溶劑性比早期的網版系統要好。
重氮系統:重氮感光漿自50年代開始出現,至今已有較大的市場。耐化學性和耐機械力的質量適中,履印效果好。
特徵 重氮 重氮感光系統
耐水性 低—中 低—高
耐溶劑 中—高 低—高
絲網架橋性 低—中 中—高
解像力 低—中 中—高
曝光時間 慢—中 快
曝光寬容度 中 高
平均花費 低—中 中
建議范圍 織物的圖文印刷 所有領域的高質量印刷(包括四色印刷)
重氮感光系統:即二元硬化,就是重氮敏化和UV硬化樹脂結合,最大的優點是其優秀的履印效果和耐化學性,比普通重氮網版系統曝光快5-8倍,固含量更高。高固含量的感光漿塗布次數少就能達到一定的厚度;另一個優點是曝光寬容度廣,網版正確曝光對精細線條不需縮短曝光時間,重氮感光系統質量好,性能優,價格合適。
絲網:
絲網選擇:根據各種不同的應用要求,絲網的選擇各不相同,在選擇絲網是有以下要點需考慮:
* 絲網張力需大於15-20牛頓/厘米。
* 絲網越薄,解像力越好。
* 絲網決定油墨量(印刷線數大於300-500微米)。
* 最大解像力:絲線寬度不小於開孔+絲徑
現代技術的發展可提供高張力絲網及更精細的絲網,因此印刷質量更佳。
絲網准備:在准備網版材料時,建議先清洗絲網,這樣可減少針眼和塗布時的魚眼。新絲網及重新再用的網版需使用脫脂劑進行脫脂。當用直接菲林系統時,要用特殊的磨網膏增加網版菲林與絲網的結合力;直接感光漿不需磨網。脫脂處理後,用加濕劑增加毛細菲林與絲網的濕潤度,而直接感光漿不需這一步。
毛細軟片的應用技術:
有四種基礎方法可用毛細菲林。兩種用於小網框,另兩種用於大網框。
應用方法1(小網框):
* 將菲林切成合適的尺寸。
* 將菲林水平貼放,感光面朝上。
* 用濕網版,將毛細軟片的一角先接觸絲網,再逐漸將菲林貼到網上,菲林遇水反應。
* 用刮刀颳去多餘水份,乾燥絲網。
應用方法2(小網框):
* 將菲林切成合適的尺寸,將菲林水平放置,感光面朝上。
* 把菲林放在干網框上。
* 用水噴濕絲網,菲林遇水發生反應。
* 用刮刀颳去水後再乾燥絲網。
應用方法3(大網框):
* 將菲林片捲曲放進環狀試管中,感光面朝外。
* 用輕柔的水噴濕絲網並立即乾燥網框,以防網框上的水流入絲網。
* 將捲曲的菲林慢慢平鋪在絲網上。
* 用刮刀颳去多餘的水份,並完全乾燥絲網。
應用方法4(大網框):
* 此方法為自動印刷而非手動,機器將絲網淋濕,將捲曲的菲林打開切割。通過機器與多種技術結合完成。
毛細菲林如果應用正確且厚度適合,就可製作出優質的網版。如果菲林太薄,應會出現鋸齒和牙邊。要避免以上問題的產生,必須遵循菲林厚度和絲網目數原則。
直接感光漿應用技術:直接菲林可製作出優質的網版,評估方法為:測試網版厚度、絲網和承印物表面粗糙程度。
塗布:塗布影響塗層效果,每次塗布感光漿的量取決於上漿器的設計,感光漿厚度會有幾微米不同,塗布不平及有針眼,也與上漿器的設計有關。
* 上漿器需盡可能多裝些感光漿。
* 每次塗布後上漿器要清洗。
* 刮槽邊為圓鈍狀,直徑為1.5-2微米。
* 尖銳邊緣的刮槽直徑小於1微米。
* 刮槽材料為不銹鋼或鋁
* 刮槽至少比網框小5.0CM。
濕-濕塗法這種方法較普遍,可用於90%的印刷領域。快速、網版耐印。
* 步驟1:在絲網印刷面濕塗2次或多次,用圓鈍刮刀。感光漿需滲透到刮刀面。
* 步驟2:在刮刀面至少塗1次,使感光漿能從刮刀面滲透到印刷面。
* 乾燥絲網。
濕-干塗法這種方法可用於絲網目數大於140目/厘米的絲網上,只需很薄的一層感光漿。
如用UV油墨印刷,絲網目數大於140tpc(355tpi)。絲網開孔面積小,如果用濕-濕塗法,只用很少一部份感光漿即可滲透。絲網越細,感光塗層越難滲透。濕-干技術不需提高網版厚度就可提高印刷效果。
* 步驟1:濕-濕塗法:用圓刮刀在承印面塗2次或多次,精細絲網可達3-4次。
* 步驟2:在刮刀面塗1次,可將過多的感光漿颳去及將一部份感光漿刮至承印面。
* 步驟3:乾燥絲網
* 步驟4:用薄邊刮刀再在印刷面塗1次。
* 重復步驟3和4各2次。
大多數濕-干塗法可取得平滑的網版效果。每次塗履可增加網版厚度1-2微米,如果允許感光層略高,可在刮刀面再多塗1次,這樣正面塗履的次數可減少,這種技術適用於T型絲網(33-35微米);S型絲網因為更細,2+2濕-濕塗履已足夠;HD型絲網則要求塗履次數更多一些。
塗履指導:
以下提供不同目數的絲網指導,直接感光漿粘度中等(10000-16000mpas/1000-1600CPS),固含量中等(35-40%)。固含量低的塗履次數多,固含量高的塗履次數少;高密度的感光漿塗履次數多,低密度的塗履次數少。其它如流平性、不同絲網特徵等都可改變塗履。
絲網目數 濕-濕塗履 濕-干塗履
34tpc/86tpi 1+1 0
43-54tpc/110-137tpi 2+1或2+2 0
61-78/156-197 2+2或2+3 0
91-110/230-280 2+3或2+3 0或1
120-130/305-330 2+2或2+3 1或2
140-154/355-390 2+1或2+2 2或3
165-185/420-470 2+1或2+2 2或3
製作網版的規則:
*最細圖文的寬度要比網版厚度(絲網+感光漿)要寬些。
*感光漿的厚度高出絲網厚度的20-25%,印精細線條要高出15-20%。
*感光漿越稀,塗履次數要越多。
*感光漿厚度起碼高出絲網厚度5微米。
*絲徑越小,解像力越高。
結論:許多因素會影響網版質量和印刷結果,此篇文章介紹的是最基本的問題,遵循這些規則是印刷出優質產品的基礎。
J. 在包裝行業中有一種叫「菲林」的工藝,請問是怎麼回事
出菲林 是印刷方面的專業術語,最初由香港傳入,即指「film」膠片的音譯,在印刷行業,廣告或其他圖形需要印刷在紙張上面需要經過幾個步驟:1,圖文設計師在電腦上用PHOTOSHOP,CORELDROW等按照客戶要求設計出圖文。2,將圖文拷貝到菲林輸出設備(印刷行業有此專門設備),將圖文輸出在塑料膠片上,就像照相一樣,把圖象印在底片上,菲林實際上跟照相底片差不多,只是說法有點不一樣而已。相片的是一色的,而菲林是把不同的顏色分別印在不同的菲林片上,一般為(C,M,Y,K)四色,所以彩色的圖文產品大都有四張菲林片。3,將菲林通過曬版設備,輸出在PS版上,PS版表面是一種特殊的敏感材料,通過曬版燈的照射印在PS上面。4,把PS版安裝在印刷機上印刷出來,圖文就在紙張上了,加上一些後道處理工序就可以出廠了。
需要注意的是菲林從某種程度上說相當於五金行業的模具、模版等,有一定的成本費用,所以通常出菲林的廠家對印刷的數量有一定的要求,數量比較少的時候會單獨列出,這時對於工廠而言就有了一個費用由誰來出的問題,需妥善解決。另外做好的菲林其實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局部修改的,比如顏色等。
菲林的基本組成部分別是:(1)用作感光的葯膜(又稱「乳劑」);以及用作承托葯膜的(2)片基(Film base)。
(1)葯膜(乳劑)
葯膜是由在菲林膠片表層(片基)上的感光化學物質,它們由一些感光的晶體微粒組成,而菲林的片基,則是透明的膠片,用作承托葯膜。
菲林葯膜內的粒子是要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微粒,因此,由菲林拍出的影像,可以作高倍數放大,如在一定的距離外觀看,也不一定看到有明顯的粒子,這一點正是傳統菲林遠勝於目前大約2~3百萬像素的數碼相機。
葯膜的特性是它們在曝光後會實時改變其結構,但其具體的化學變化特性,對攝影師來說,特別是初學者來說,其實並不重要,變化的最後結果才是重要的。
但粗略地了解一下其變化原理還是必須的。當我們拍攝照片的時候,影像的光束穿過鏡頭,進入相機內並投射在菲林平面的葯膜上,使葯膜上的晶體粒子感光。晶體粒子受光後改變其結構並和其它晶體結合成塊狀,投射在葯膜上的光越多,晶體改變並結成的塊狀也越多。投射在葯膜上的光少,則晶體改變及結成塊狀的也就少了。因此,不同的光度射在菲林上就會產生不同數目、大小、形狀的改變了結構的晶體,形成一個還未看見的影像。
這一個我們看不見的影像叫做「潛在影像」(Latent image)。要把這一個潛在影像轉變為穩定的、可見的影像,我們必須將菲林片進行「顯影」(Develop),這一過程一般會交由沖曬店去做,流行的彩色負片顯影會以C-41程序或相若的程序進行,而幻燈片則用E-6程序沖洗,但傳統的黑白菲林則用D76程序或有關菲林指定的程序。
以黑白菲林為例,當菲林以D76顯影時,已改變結構的晶體會變為黑色銀團,形成「負像」(negative)。沒有被光照射的晶體則未改變其結構,其後在定影過程中被定影液(Fixer)沖洗掉,只會留下極淡的甚至透明的部分。
結果是菲林上受光多的地方影像「厚」,受光少的地方影像則顯得「薄」,沒有受光的部分則是透明的,形成一個「負像」(Negative)。
顯影時間及濕度有一定的規定,如時間長了,菲林的葯膜亦會「厚」了,反之時間短了,則葯膜亦會「薄」了。
(2)片基(Film base)
我們上述談到的葯膜必須附在片基之上,使它能夠固定在一個「平面」上,現代菲林的片基是膠片,但葯膜實際上可以塗在任何固體物質上,如紙張、玻璃、布料等等。因此,可以把相片做在T恤、水杯及瓷器上。其實,早期的「菲林」,是把葯膜塗在玻璃片上,當然,那時的「菲林」絕不是叫作菲林(Film)的。
葯膜附在片基的一面,菲林的一面有葯膜,另一面則沒有葯膜,只有膠片。看左右正確的影像,必須看沒有葯膜的一面,曬相或Scan菲林時,有葯膜的一邊亦須向下。
(二)菲林的類型和尺寸
菲林的類型可以用形式或大小計算,主要有以下四種類型:(a)135mm卷裝菲林,(b)IX 240 APS菲林(c)120卷裝菲林及(d)單張的片裝菲林。
(a)135菲林
135菲林是目前最流行的菲林形式,廣泛地用於小型的35mm相機,包括輕便相機以及SLR相機。這種菲林原本是為電影攝影機而發明的,因此,可以說是一種歷史十分悠久的菲林形式,1913年Leica相機的發明者Oscar Barnack把這一種電影用的35mm菲林用於他自製的一部雛型Leica相機上,其後大受歡迎,使35mm菲林成為歷史上最流行的片幅。由於135菲林的成功,「模仿」135mm菲林的略比135細小的「126」及微型的「110」,但兩者均已淘汰,而135菲林卻仍是菲林的主流。
(b)IX 240 (APS)菲林
這是由Kodak與Fuji、Nikon、Canon、Minolta等共同開發的一種新的菲林形式,於1997年才推出市場可以說是菲林製成的「新貴」,它的特點是把信息交換功能(IX)加入傳統的菲林之上,使一卷菲林同時有三種大小不同的格式,此外,菲林未拍完也可以抽出,稍後才再放入相機再拍攝。優點是比135方便,但片幅較135略細,而且APS沖曬較135貴。是故,APS是否能「成功」,還待時間考驗。
(c)120卷裝菲林
120菲林是一種卷在膠軸上的卷裝菲林,並有一層面紙背保護菲林,可以在裝片和卸片時提供防止走光的保護。「120」菲林用於中型片幅的相機,例如Pentax、Rollei、Hasselblad、Fuji、Bronica、Contax 645或Mamiya等中幅相機。
120的片幅大約為6cm(2.25吋)高,但橫度的尺寸視乎不同相機而變,流行的有三種基本畫幅尺寸是:
(a)6×4.5cm(2.25"×2.25")
(b)6×6cm(2.25"×2.25")
(c)6×7cm(2.25"×3")
最早期流行的120片幅是6×6cm,因為Rolleiflex的雙鏡反光機相機的受歡迎而流行起來,而6×6現在仍是中型120單鏡反光機最流行的片幅。由於畫面是正方形的,其優點是不需也不可以轉動相機來拍攝直度,對於時裝或人像攝影師來說,用6×6拍攝的照片,在攝後的剪裁有甚高的可塑性。但另一方面,如果你想放大成8×10或16×20的照片則必須作裁剪,一卷120菲林可拍12幅6×6的照片。
另一流行120片幅是6×4.5cm,最大的特點是645相機比6×6或6×7相機小巧得多,像Pentax 645N、Mamiya 645和Bronica ETR-Si相機,均比6×6的Bronica SQ-Ai或6×7的Mamiya RZ小得多,645相機把35mm相機的便攜性和較大型片幅的優點結合起來,而且,自從有645的AFSLR出現,645的片幅更受歡迎了。
Pentax 67或Mamiya RZ 67的6×7cm的片幅則可提供大幅長方度的片幅,用途亦十分廣泛,因為長度始終是主流,故6×7在商品攝影中比645或6×6均優越,但6×6則多用人像及時裝攝影。645則是風景攝影的首選。特別是近年面世的645 AFSLR,如Contax 645及Mamiya 645,均十分受攝影師歡迎。
額外一提6cm高的菲林有兩種基本長度:「120」和「220」。兩者都是6cm寬,但220隻在末尾有紙背,120則由頭到尾都有紙背。由於取消卷片中間的紙背,故220能在大約同樣粗幼的卷軸中卷更長的菲林。這樣,120每卷可拍6×6照片12張,而220則每卷可拍24張。除此之外,120和220菲林是完全相同的。
大多數120的SLR相機有可隨時拆換的片匣。當你為120相機配多一個片匣時,你便可以在外影時有更大的靈活性。例如,你可以利用一個片匣安裝黑白菲林,在另一片匣中裝彩色幻燈片,甚至多一個裝彩色負片。每個片匣都可以隨時由相機上拆下,甚至其內的菲林只有一部分曝了光,拆換片匣也不會使菲林走光。把另一個片匣裝上,再拍幾張之後又再取下,之後又把第一個片匣裝上再拍攝剩下的菲林,方便吧!此點是135相機絕對比不上的,除非用有IX功能的APS相機,則亦可隨時換菲林。
隨時可裝卸片匣的另一個好處,是用在需要快速連續拍攝時可預早在多個片匣裝妥菲林,當拍攝完片匣中的一卷時,攝影師可以拆下片匣並立即裝上另一片匣,減少在拍攝中錯失重要時刻的可能性,如有拍攝助手的話,則可把已曝光的菲林取出再換上一卷新菲林,這樣的過程可以反復進行;此外,大部分120單鏡反光機也有不同片幅的片匣,如Bronica SQ-A,便有6×6,6×4.5,135「全景」及135標準度的片匣。
(d)單張菲林
單張菲林是指單獨一張的菲林,英文叫作Sheet film,用於大片幅的專業景式相機(View camera)。最常用的單張菲林片幅是4×5英吋,這一片幅的相機又稱為「45機」。例如SINAR, HORSEMAN, LINHOF及ARCA SWISS均有此類相機,它幾乎是專業商品攝影少不了的設備,事實上,對商品攝影來說,前述的35mm及120均「未入流」,並以4×5吋的片幅為標准。
(三)菲林的特性
不同類型的菲林大概可以分為四種主要特性:(1)感色性;(2)感光度(菲林速度);(3)顆粒度;(4)反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