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橡膠模具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1、橡膠模具設計需要注意:
(1)搜集必要的資料,包括產品圖、樣品、設計任務書和參考圖等。
(2)了解製件的生產性質是試制還是批量或大量生產,以確定模具的結構性質。
(3)分析該零件的形狀特點、尺寸大小(最小孔邊距、孔徑、材料厚度、最大外形)、精度要求和材料性能等因素是否符合沖壓工藝的要求。
(4)確定合理的沖壓工藝方案。
(5)確定模具結構形式。
2、膠模具是將天然橡膠或合成橡膠製成橡膠成型件的模具。又稱橡膠模具、橡膠壓模、橡膠硫化模。用於壓制橡膠產品的金屬模型。一般用鋼材按圖紙要求經機械加工而製得,並經熱處理以提高其硬度及耐磨性。模具型腔與產品結構相同,型腔尺寸必須考慮不同橡膠的收縮率,在產品尺寸基礎上進行放大或縮小,方可得到合適的產品尺寸。
3、橡膠模具根據模具結構和製品生產工藝的不同分為:壓製成型模具、壓鑄成型模具、注射成型模具、擠出成型模具四大常用模具,以及一些生產特種橡膠製品的特種橡膠模具,如充氣模具、浸膠模具等。
⑵ 做橡膠模具買什麼原料
當然我個人比較喜歡漫遊。60了,pk無敵
⑶ 模具硅橡膠的模具硅橡膠制模工藝
模具硅橡膠一般由基礎膠、交聯劑、催化劑、填料等組成。
基礎膠為107 硅橡膠,稱為羥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
這種模具硅橡膠在室溫下可以固化,有良好的流動性,無變形,僅有微小的線收縮。
交聯劑為正硅酸乙酯。交聯劑的加入量對硅橡膠的固化時間、撕裂強度及延伸率都有明顯的影響,實踐證明,交聯劑的加入量以占基礎膠的5%(質量分數)為宜。
催化劑為二月桂酸二丁基錫。催化劑的加入量與固化時間有直接的關系,其不宜過多,一般為1%~2%(質量分數)。
填料有滑石粉、石英粉、白炭黑。一般用滑石粉作填料。若用白炭黑作填料時,在機械強度,撕裂強度和均勻方面都有顯著提高。 以製造、復制彌勒佛模具為例,說明橡膠模製造工藝。
(1) 選好底部開口處為定位部分,翻轉向空腔內灌入石膏,其高度高出底部30mm左右,並挖出凹坑作以後定位用。
(2) 貼橡皮泥。在器物表面貼一層宣紙,再均勻地在其表面上貼上厚5mm的橡皮泥。
(3) 石膏靠模。為支承和固定RTV模,防止其彈性變形,在泥層外首先製作石膏靠模。按其大概的分型面一塊一塊製作石膏像,注意石膏模之間的定位,石膏漿料為石膏:水=1:1。
(4) RTV成型模製作。將石膏按製作逆序起模,去掉橡皮泥,清理干凈,在器物和石膏模上分別塗分型劑,然後合模。
與此同時,將RTV各組分按比例稱好,混合後進行充分攪拌。由於在攪拌過程中,RTV與正硅酸乙酯在促進劑有機錫的作用下進行反應,會產生低分子醇類,在澆注硅橡膠時,在成型模本體上產生氣孔,所以須減壓脫泡,一股在真空度為100mmHg的密閉容器內進行,時間約5min。
將氣泡脫盡的硅橡膠注入合好模的型腔內,室溫固化24h左右。
脫開石膏靠模,按預想分型線用剃須刀割開,將硅橡膠從器物上小心剝下,取走器物,再將硅橡膠模按原樣與石膏靠模合好,硅橡膠模具製作完畢。
⑷ 做橡膠模具的原料是什麼只說橡膠。
橡膠模具是快速模具里的一種最為簡單的方法,一般是用硅膠將RP原型進行復模,但壽命很短,只有10-30件左右!他具有很好的彈性和復制性能,用硅橡膠復制模可不用考慮拔模斜度,不會影響尺寸精度,有很好的分割性,不用分上下模可直接進行整體澆注。再沿預定的分模線進行切割取出母模就可以了!
原料及配方
採用專用模具硅橡膠,該品系以雙包裝形式出售,A組份是膠料,B組份是催化劑。配製時要考慮室溫、模具的強度和硬度,以此來確定AB組份的重量配製比例。室溫在20-25度時,A:B=100:1.5。室低時(但不能低於10度)則適當增加B組份0。1-0。3份。室溫偏高則減少B組0。1-0。3份。具體方法是據模具體積確定總用量,然後將A、B組份按比例稱量准確,置於器皿中攪拌均勻,即成。
制模:將調配好的材料,倒入待仿製的清潔的實物上即可。為了節省材料,製得較薄的模具,也可分次塗刷。為增加模具的拉力可糊紗布之類。在室溫20度條件下2小時就能固化為彈性體,一天後就可使用。
⑸ 橡膠模具設計需要注意那些方面
橡橡膠模具製作注意事項:B組份是催化劑,易受潮水解,故用後應將蓋子蓋嚴。
A、B組一經混合,化學反應;立即開始,粘度逐漸上升,無法中止,為避免浪費,應根據用量,隨用隨配,配好後應立即使用,不可延誤。
A、B組的配合比,關繫到化學反應的速度和模具的性能。B組份越多,反應越快,製品的強度和硬度越高,但韌度隨之降低。因此,稱量要求精確。
配製前,應將A組份料上下攪拌均勻,再稱量。
澆注法適宜於浮雕類,塗刷法適用於立體類模具的製作。澆注浮雕類的模具應先製作長寬都大於原雕長寬各4-6CM的邊框。邊框要平正,內面要光滑。澆注時將邊框放置在干凈的玻璃板上,再將原件放在框中,每邊留出2-3CM的間隙。(硅橡膠61元/KG)
橡膠是一種有彈性的聚合物。橡膠可以從一些植物的樹汁中取得,也可以是人造的,兩者皆有相當多的應用及產品,例如輪胎、墊圈等,遂成為重要經濟作物。橡膠的種植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地區,如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橡膠按原料分為天然橡膠和合成橡膠。按形態分為塊狀生膠、乳膠、液體橡膠和粉末橡膠。乳膠為橡膠的膠體狀水分散體;液體橡膠為橡膠的低聚物,未硫化前一般為粘稠的液體;粉末橡膠是將乳膠加工成粉末狀,以利配料和加工製作。20世紀60年代開發的熱塑性橡膠,無需化學硫化,而採用熱塑性塑料的加工方法成形。橡膠按使用又分為通用型和特種型兩類。是絕緣體,不容易導電,但如果沾水或不同的溫度的話,有可能變成導體。導電是關於物質內部分子或離子的電子的傳導容易情況。
⑹ 橡膠模具怎麼製作
模具硅橡膠,有雙組份縮合型及雙組份加成型。使用時,把需要復制的器件放入一個容器,按比例調配好模具膠,注入容器,經過一定時間的固化,砌開,取出器件,即得所需模具
⑺ 橡膠製品有哪些生產工藝
橡膠製品產工藝過程主要包括:原材料准備→塑煉→混煉→成型→硫化→休整→檢驗。
一、橡膠製品的塑煉
生膠富有彈性,缺乏加工時的必需性能 ( 可塑性 ) ,因此不便於加工。為了提高其可塑性,所以要對生膠進行塑煉 ; 這樣,在混煉時配合劑就容易均勻分散在生膠中 ; 同時,在壓延、成型過程中也有助於提高膠料的滲透性 ( 滲入纖維織品內 ) 和成型流動性。將生膠的長鏈分子降解,形成可塑性的過程叫做塑煉。生膠塑煉的方法有機械塑煉和熱塑煉兩種。機械塑煉是在不太高的溫度下,通過塑煉機的機械擠壓和摩擦力的作用,使長鏈橡膠分子降解變短,由高彈性狀態轉變為可塑狀態。熱塑煉是向生膠中通入灼熱的壓縮空氣,在熱和氧的作用下,使長鏈分子降解變短,從而獲得可塑性。
二 、橡膠製品的混煉
為了適應各種不同的使用條件、獲得各種不同的性能,也為了提高橡膠製品的性能和降低成本,必須在生膠中加入不同的配合劑。混煉就是將塑煉後的生膠與配合劑混合、放在煉膠機中,通過機械拌合作用,使配合劑完全、均勻地分散在生膠中的一種過程。混煉是橡膠製品生產過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如果混合不均勻,就不能充分發揮橡膠和配合劑的作用,影響產品的使用性能。混煉後得到的膠料,人們稱為混煉膠,它是製造各種橡膠製品的半成品材料,俗稱膠料,通常均作為商品出售,購買者可利用膠料直接加工成型、硫化製成所需要的橡膠製品。根據配方的不同,混煉膠有一系列性能各異的不同牌號和品種,提供選擇。
三、橡膠製品的模壓
模壓法在橡膠工業中也是一種極重要的成型方法,把膠料剪裁或沖切成簡單形狀,加入加熱模具內,在成型的同時硫化,製品也是趁熱脫模的。許多橡膠模型製品如密封墊、減震製品(如膠圈、膠板)等都用此法生產。
拓展資料
橡膠模具製品在硫化時,膠料必然會延著模具的分型面等部位流出,形成溢流膠邊,發泡橡膠製品,也稱為毛邊或飛邊,膠邊的多少及厚薄決定於模具的結構、精度、平板硫化機平板的平行度和裝膠余膠量。現在的無邊模具生產的製品,膠邊特別薄, 有時起模時就被帶掉或輕輕一擦就可以去掉。但這種模具成本較高,易損壞,大多數橡膠模製品在硫化之後都需要修整處理。
⑻ 做為新手,我想了解,模具怎麼分的,塑料模具和橡膠模具怎麼製造的
模具是現代工業的重要工藝裝備,是許多工業產品生產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我國加入WTO以後,吸引外資能力的逐年增強,成為世界產品製造工廠地位愈加突出,各類工業品模具的進口越來越多。 模具的類型通常是按照加工對象和工藝的不同進行分類,從行業角度的區分來看主要有塑料模具、橡膠模具、金屬冷沖模具、金屬冷擠壓模具和熱擠壓模具、金屬拉拔模具、粉末冶金模具、金屬壓鑄模具、金屬精密鑄造模具、玻璃模具、玻璃鋼模具等等。 雖然模具種類很多,但在稅則歸類中主要涉及稅目84.80和82.07項下的有關子目。 下面僅就進口最為常見的塑料製品成型加工中所用不同類型的模具如何進行歸類作一介紹。 塑料最常見的成型方法一般分為熔體成型和固相成型兩大類:熔體成型是把塑料回熱至熔點以上,使之處於熔融態進行成型加工的方式,屬於此種成型方法的模塑工藝主要有注射成型、壓塑(縮)成型、擠出成型等;固相成型是指塑料在熔融溫度以下保持固態下的一類成型方法,如一些塑料包裝容器生產的真空成型,壓縮空氣成型和吹塑成型等。此外還有液態成型方式,如鑄塑成型、搪塑和蘸浸成型法等。 按照上述成型方法的不同,可以劃分出對應不同工藝要求的塑料加工模具類型,主要有注射成型模具、擠出成型模具、吸塑成型模具、高發泡聚苯乙烯成型模具等。 塑料注射(塑)模具:它主要是熱塑性塑料件產品生產中應用最為普遍的一種成型模具,塑料注射成型模具對應的加工設備是塑料注射模具對應的加工設備是塑料注射成型機,塑料首先在注射機底加熱料筒內受熱熔融,然後在注射機的螺桿或柱塞推動下,經注射機噴嘴和模具的澆注系統進入 模具型腔,塑料冷卻硬化成型,脫模得到製品。其結構通常由成型部件、澆注系統、導向部件、推出機構、調溫系統、排氣系統、支撐部件等部分組成。製造材料通常採用塑料模具鋼模塊,常用的材質主要為碳素結構鋼、碳素工具鋼、合金工具鋼,高速鋼等。注射成型加工方式通常只適用於熱塑料品的製品生產,用注射成型工藝生產的塑料製品十分廣泛,從生活日用品到各類復雜的機械,電器、交通工具零件等都是用注射模具成型的,它是塑料製品生產中應用最廣的一種加工方法。塑料注射(塑)成型模具應歸入稅號8484.7100。 塑料壓塑模具:包括壓縮成型和壓注成型兩種結構模具類型。它們是主要用來成型熱固性塑料的一類模具,其所對應的設備是壓力成型機。壓縮成型方法根據塑料特性,將模具加熱至成型溫度(一般在103°—108°),然後將計量好的壓塑粉放入模具型腔和加料室,閉合模具,塑料在高熱,高壓作用下呈軟化粘流,經一定時間後固化定型,成為所需製品形狀。壓注成型與壓縮成型不同的是沒有單獨的加料室,成型前模具先閉合,塑料在加料室內完成預熱呈粘流態,在壓力作用下調整擠入模具型腔,硬化成型。壓縮模具也用來成型某些特殊的熱塑性塑料如難以熔融的熱塑性塑料(如聚加氟乙烯)毛坯(冷壓成型),光學性能很高的樹脂鏡片,輕微發泡的硝酸纖維素汽車方向盤等。壓塑模具主要由型腔、加料腔、導向機構、推出部件、加熱系統等組成。壓注模具廣泛用於封裝電器元件方面。壓塑模具製造所用材質與注射模具基本相同。塑料壓塑成型模具應歸入稅號8480.7100。 塑料擠出模具:是用來成型生產連續形狀的塑料產品的一類模具,又叫擠出成型機頭,廣泛用於管材、棒材、單絲、板材、薄膜、電線電纜包覆層、異型材等的加工。與其對應的生產設備是塑料擠出機,其原理是固態塑料在加熱和擠出機的螺桿旋轉加壓條件下熔融,塑化,通過特定形狀的口模而製成截面與口模形狀相同的連續塑料製品。其製造材料主要有碳素結構鋼、合金工具等,有些擠出模具在需要耐磨的部件上還會鑲嵌金剛石等耐磨材料。擠出中工工藝通常只適用熱塑性塑料品製品的生產,其在結構上與注塑模具和壓塑模具有明顯區別。塑料擠出成型模具應歸稅號8400.7900。 塑料吹塑模具:是用來成型塑料容器類中空製品(如飲料瓶、日化用品等各種包裝容器)的一種模具,吹塑成型的形式按工藝原理主要有擠出吹塑中空成型、注塑成型的形式按工藝原理主要有擠出吹塑中空成型、注射吹塑中空成型、注射延伸吹塑中空成型(俗稱「注拉吹」),多層吹塑中空成型,片材吹塑中空成型等。中空製品吹塑成型所對應的設備通常稱為塑料吹塑成型機,吹塑成型只適用於熱塑料品種製品的生產。吹塑模具結構較為簡單,所用材料多以碳素多則製造。吹塑模具應歸入稅號8480.7900。 塑料吸塑模具:是以塑料板、片材為原料成型某些較簡單塑料製品的一種模具,其原理是利用抽真空盛開方法或壓縮空氣成型方法使固定在凹模或凸模上的塑料板、片,在加熱軟化的情況下變形而貼在模具的型腔上得到所需成型產品,主要用於一些日用品、食品、玩具類包裝製品生產方面。吸塑模具因成型時壓力較低,所以模具材料多選用鑄鋁或非金屬材料製造,結構較為簡單。吸塑模具應歸入稅號8480.7900。 高發泡聚苯乙烯成型模具:是應用可發性聚苯乙烯(由聚苯乙烯和發泡劑組成的珠狀料)原料來成型各種所需形狀的泡沫塑料包裝材料的一種模具。其原理是可發聚苯乙烯在模具內能入蒸汽成型,包括簡易手工操作模具和液壓機直通式泡沫塑料模具兩種類型,主要用來生產工業品方面的包裝產品。製造此種模具的材料有鑄鋁、不銹鋼、青銅等。高發泡聚苯乙烯成型模具應歸入稅號8484.7900。 為保證需要通關歸類審核的准確性,不同的塑料成型加工模具在進口時應注意按規范的品名進行申報。
⑼ 橡膠模具,生產橡膠產品原理,求資料!
橡膠在混煉膠時,是固體的,在一定的溫度下會變成粘流體,在一定的壓力下會充滿模腔,在一定的時間下會完成最終硫化,所以,用模具加工橡膠產品時就是利用了橡膠的這幾個特性,裁剪一定重量份數的混煉膠,在一定的溫度、壓力和時間作用下,硫化成為成品。加工操作時注意防止燙傷。想了解更多更詳細的介紹,請看我的博客。謝謝。
⑽ 橡皮模具是用什麼材料是怎樣製作的
鉛筆芯是由石墨加上黏土製成的。石墨質軟,色黑,容易附著在紙上,所以能寫出字。橡皮很軟,摩擦力大,又有些黏性,在紙上擦擦,能把寫上去的字跡粘走,又不會損傷紙面,因此用橡皮能擦去鉛筆字。要是用圓珠筆寫字,油墨會滲透進紙張里,就不容易擦去了。
1770年,英國科學家約瑟夫·普利斯特里說:「我見到一種非常合適於擦去鉛筆筆跡的物質。」
當時,整個歐洲均採用切成小立方體的橡膠粒來擦走筆跡。這種物質遂稱為橡皮擦。
另一位英國工程師 Edward Naime 則被認為是發明橡皮擦的人,時間也是在1770年。在此之前,人們使用麵包屑來擦去筆跡。 Naime 稱他一次在無意之中拾起一塊橡膠當作麵包屑,但發覺它的效果很好,於是開始生產和售賣橡皮擦。
初期的橡皮擦並不算方便,因為未經加工的橡膠容易腐壞。直至1839年,發明家 Charles Goodyear 發現了硫化可以使橡膠的質素提升,橡皮擦才變得可靠。
1858年一位來自美國費城的人因為把橡皮擦嵌在鉛筆尾部而取得了一項專利,但後來這種附有橡皮擦的鉛筆因為被判定為「只是把兩項已有的東西嵌在一起而不是新產品」而被取消專利。
橡皮擦的英文名稱
在英國和澳洲,橡皮擦被稱為 rubber;但是在美國,rubber 是安全套的其中一個俗稱,而橡皮擦的名稱是 eraser。這分別往往被美國人用來開玩笑。
現今的橡皮擦種類繁多,以切合不同需要。
有些鉛筆的尾部設有一個小小的橡皮擦。這些橡皮擦多是粉紅色的,表面是光滑的膠質。它們在大部份場合均有好表現,但有時也會弄體紙面。如果著力太重,橡皮擦還有機會弄破紙張。當筆跡被擦去後,橡皮擦會留下殘渣在紙上。如果清理不善,這些殘渣會在紙上留下痕跡。
另一種橡皮擦是藝術家常用的棕色橡皮擦,以柔軟而粗糙的橡膠製成。它的設計方便於擦除大面積的痕跡,而且不會弄破紙張。但這種橡皮擦並不能很有效和准確地擦除筆跡。
另一種藝術家常用的橡皮擦稱為軟橡皮。它主要以一種灰色的物料造成,且與樹膠相橡。它的強度使它不會留下殘渣,故其壽命比其他橡皮擦要來得長。它以「吸收」石墨的方法去掉筆跡。這種橡皮擦的不僅可擦去筆跡 (事實上它能准確地去除筆跡) ,它還可以用作突出重要部份或使作品更為細致。然而,它不善於去除大面積的筆跡,而且若過度受熱便會弄臟甚至黏住紙張。
柔軟的聚乙烯基橡皮擦擁有塑膠的質感,並與普通粉紅色橡皮擦擁有同樣功能。這些橡皮擦比粉紅色橡皮擦柔軟,故較不容易損毀紙張。聚乙烯基橡皮擦一般是白色的。
參考資料
維基網路,自由的網路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