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塑膠模具的進膠方式有哪些
1、盤形澆口: 沿產品外圓周而擴展進料,其進料點對稱,充模均勻,能消除結合線,有利於排氣。
2.扇形澆口:從分流道到模腔方向逐漸放大呈扇形,適用於長條或扁平而薄之產品,可減少流紋和定向應力。
3.環形澆口: 沿產品整個外圓周擴展進膠,它能使塑料繞型芯均勻充模,排氣良好,減少結合線。
4.點 澆 口: 是一種截面積小如針狀之澆口,一般用於流動較好之塑料,其澆口長度一般不超過其直徑,所以脫模後澆口自動切斷,它可以使模具增加一個分模面,便於水口脫模。其缺點是因進澆口較小易造成壓力損耗,成型時產生一些不良(流痕,燒焦,黑點)其形狀有菱形,點澆口有:單點形,雙點形,多點形等。
5.側 澆 口:一般開設在模具一邊,分模面上由內側或外側進膠,截面多為矩形,適用於一模多穴。
6.直接澆口: 直接由主流道進入模腔,適用於單穴深腔殼形,箱形模具.其流道流程短,壓力損失少,有利於排氣,但澆口去除不便,會留明顯痕跡。
7.潛伏澆口:其澆口呈傾斜狀潛伏在分模面一方,在產品側面或裡面進膠脫模時可自動切斷針點澆口,適用自動化生產。
『貳』 我的產品在模具生產出來後,進膠點的位置開始翹曲,導致幾個進膠點的地方成了波浪形。
這種情況是應力集中造成的,產生應力集中有很多因素,尤其是PC料,更加容易產生應力集中現象:
1.入水位置選擇是否合理
2.水口及流道設計是否合理
3.成型條件(注塑溫度、壓力、時間等)是否合理
4.本身產品結構設計是否合理
『叄』 塑膠模具的流道和進膠應該要怎麼選擇
1.根據我們排模的穴數,對於一套塑膠模具中同一產品一多模穴時,流道排布,澆口的配置需流道的平衡,對於一套模具,不同產品多穴時,我們不僅要考慮流道平衡,還要做流道截流,防止一穴打飽跑批鋒,另一穴還沒有走好膠。
2.根據所用的村料成型特性來選擇流道的大小和截面,和進膠口的位置,能自動斷膠口就不絕不用人工加工,因為現人工是最大的成本,能用機械手就自動化生產。
3.對產品的外觀和裝配有了解,膠品不能位於外觀處,或影響裝配。
4.澆口的形狀及尺寸須依據產品的形狀和尺寸大小而定,如大的平板澆口開口尺寸須做大,可做到扇形進膠。
5.由於產品原因,二板模有時考慮到射出壓力的平衡及模具在機台上裝夾不良和頂出不平衡,此時我們有時得考慮三板模細水口進膠。
6.現大多都是自動化生產,所以在設計進膠時我們得考慮從節約原料,成型周期,成型後加工難易度,減小人工等 利於高效作業來考慮。
『肆』 塑膠模具什麼叫做潛進膠這樣進膠有什麼好處
潛入膠是流道在靠近產品邊處,在模具上斜45度左右鑽一個斜孔,延伸到頂針或產品的筋作為進膠,鑽的孔要斜度很大,以便能用流道拉出。
好處是產品表面看不到入膠點(美觀方面)
『伍』 模具進膠方式有幾種
常見進膠方式有十種:側澆口、平縫澆口、扇形澆口、圓盤澆口、輪輻式澆口、爪形澆口、針點澆口、潛伏澆口、直通式澆口、護耳式澆口。
其適用范圍可見於《塑料成型模具》輕工版
『陸』 模具進膠的問題
我個人認為潛水進膠好些,進膠點為小柱上,這樣相對來說可以減少產品的困氣會好些。
『柒』 沖壓模具為什麼要45度折彎再到90度這個折彎原因是
先45度預折,再90度折到位,45度還可以移位方便調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