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使用海天90T注塑機,產品尺寸6.5*6.5*5mm,材料PP,注塑模具採用什麼材料,每模多少穴合適
決定模具材質因素:
1、產品批量數:量越大鋼材就要越好;
2、產品材質:PP具有酸腐性,若產品沒有精密的尺寸和外觀要求,一般鍛打料,最多P20就行;
3、產品品質要求:同上2點;
pp料可以用C螺桿,90T配置C螺桿注塑量約150g;
若大量,長期穩定訂單,考慮到澆口料的回收利用,建議你模具使用熱流道12穴以上;
若一次性或小單,隨便開個4穴就行;
B. 模具洞穴1*1,1+1是什麼意思,怎麼分的,謝謝
看來你還的好好學習哦.
1*1 就是一套模具做一個產品,通常都說1出1;
1+1 就是一套模具做兩個不一樣的產品.
順便說下 1*2 是一套模具做兩個一樣的產品,通常都說1出2;
2+2 是一套模具做兩個4個產品,兩個一樣.
C. 注塑機注射位置怎樣看
注塑機的射出位置螺桿時以設定的速度和壓力達到設定的位置.
知識拓展:
射出位置,與儲料沒多大關系。不過射出位置不可能超過儲料位置的。用多段是針對不同的產品優化注塑工藝,減少或避免產品注塑缺陷的,具體的在產品的哪個位置要看那一段料能充填到產品哪個位置。一般的話第一段是打膠口,最後一段射膠位置為0,是進行補縮保壓。
注塑機又名成型機或機。它是將熱塑性塑料或熱固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製成各種形狀的塑料製品的主要成型設備。分為立式、卧式、全電式。注塑機能加熱塑料,對熔融塑料施加高壓,使其射出而充滿模具型腔。
注塑機分類:
(1)按塑化方式分類
柱塞式塑料成型機
它的混煉性很差的,塑化性也不好,要加裝分流梭裝置。已很少使用。
2. 往復式螺桿式塑料成型機;
依靠螺桿進行塑化與,混煉性和塑化性都很好,現在使用最多。
3. 螺桿——柱塞式塑料成型機依靠螺桿進行塑化與依靠柱塞進行,兩個過程分開來。
(2)按合模方式分類
機械式
2.液壓式
3..液壓——機械式
D. 注塑 本人剛剛接觸注塑這塊地方,誰能告訴我下面的這個問題啊!詳細敘述試模過程
新模具天津塑料注塑成型之前或機台更換其他模具生產時,試模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試模結果結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工廠的後續生產是否順暢。因此在試模過程中必須遵循合理的操作步驟和記錄試模過程中有用的技術參數,以利於產品的批量生產。
天津塑料注塑成型試模前的注意事項
1.了解天津塑料注塑模具的有關資料:
最好能取得模具的設計圖面,詳予分析,並約得模具技師參加試模工作。
2.先在工作台上檢查其機械配合動作:
要注意有否刮傷,缺件及松動等現象,模向滑板動作是否確實,水道及氣管接頭有無泄漏,模具之開程若有限制的話也應在模上標明。以上動作若能在掛模前做到的話,就可避免在掛模時發現問題,再去拆卸模具所發生的工時浪費。
3.當確定模具各部動作得宜後,就要選擇適合的試模射出機,在選擇時應注意:
(a)注塑機台的最大射出量是多少
(b)拉桿內距是否放的下模具
(c)活動模板最大的移動行程是否符合要求
(d)其他相關試模用工具及配件是否准備齊全
一切都確認沒有問題後則下一步驟就是吊掛模具,吊掛時應注意在鎖上所有夾模板及開模之前吊釣不要取下,以免夾模板松動或斷裂以致模具掉落。模具裝妥後應再仔細檢查模具各部份的機械動作,如滑板、頂針、退牙結構及限制開關等之動作是否確實。並注意射料嘴與進料口是否對准。下一步則是注意合模動作,此時應將關模壓力調低,在手動及低速的合模動作中注意看及聽是否有任可不順暢動作及異聲等現象。吊裝模具過程其實比較簡單,需要仔細的地方主要是模具澆口與射嘴的校中心比較困難,通常可以採用試紙的方式調校中心。
4.提高模具溫度:
依據成品所用原料之性能及模具之大小選用適當的模溫控制機將模具之溫度提高至生產時所須的溫度。等模溫提高之後須再次檢視各部份的動作,因為鋼材因熱膨脹之後可能會引起卡模現象,因此須注意各部的滑動,以免有拉傷及顫動的產生。
5.若工廠內沒有推行實驗計劃法則,我們建議在調整試模條件時一次只能調整一個條件,以便區分單一條件變動對成品之影響。
6.依原料不同,對所採用的原枓做適度的烘烤。
7.試模與將來量產盡可能採用同樣的原料。
8.勿完全以次料試模,如有顏色需求,可一並安排試色。
9.內應力等問題經常影響二次加工,應於試模後待成品穩定後即加以二次加工模具在慢速合上之後,要調好關模壓力,並動作幾次,查看有無合模壓力不均等現象,以免成品產生毛邊及模具變形。
以上步驟都檢查過後再將關模速度及關模壓力調低,且將安全扣桿及頂出行程定好,再調上正常關模及關模速度。如果涉及最大行程的限制開關時,應把開模行程調整稍短,而在此開模最大行程之前切掉高速開模動作。此乃因在裝模期間整個開模行程之中,高速動作行程比低速者較長之故。在塑料機上機械式頂出桿也必須調在全速開模動作之後作用,以免頂針板或剝離板受力而變形。
在作第一模射出前請再查對以下各項:
(a) 加料行程有否過長或不足。
(b) 壓力是否太高或太低。
(c) 充模速度有否太快或太慢。
(d) 加工周期是否太長或太短。
以防止成品短射、斷裂、變形、毛邊甚至傷及模具。
若加工周期太短,頂針將頂穿成品或剝環擠傷成品。這類情況可能會使你花費兩三個小時才能取出成品。若加工周期太長,則模蕊的細弱部位可能因膠料縮緊而斷掉。當然您不可能預料試模過程所可能發生的一切問題,但事先做的充份考慮及時的措施必可幫助您避免嚴重並昂貴的損失。
試模的主要步驟
為了避免量產時無謂的浪費時間及困擾,的確有必要付出耐心來調整及控制各種加工條件,並找出最好的溫度及壓力條件,且制訂標準的試模程序,並可資利用於建立日常工作方法。
1.查看料筒內的塑料料是否正確無誤,及有否依規定烘烤,(試模與生產若用不同的原料很可能得出不同的結果)。
2.料管的清理務求徹底,以防劣解膠料或雜料射入模內,因為劣解膠料及雜料可能會將模具卡死。檢查料管的溫度及模具的溫度是否適合於加工之原料。
3.調整壓力及射出量以求生產出外觀令人滿意的成品,但是不可跑毛邊尤其是還有某些模穴成品尚未完全凝固時,在調整各種控制條件之前應思考一下,因為充模率稍微變動,可能會引起甚大的充模變化。
4.要耐心的等到機器及模具的條件穩定下來,即是中型機器可能也要等30分鍾以上。可利用這段時間來查看成品可能發生的問題。
5.螺桿前進的時間不可短於閘口塑料凝固的時間,否則成品重量會降低而損及成品之性能。且當模具被加熱時螺桿前進時間亦需酌予加長以便壓實成品。
6.合理調整減低總加工周期。
7.把新調出的條件至少運轉30分鍾以至穩定,然後至少連續生產一打全模樣品,在其盛具上標明日期、數量,並按模穴分別放置,以便測試其確實運轉之穩定性及導出合理的控制公差。(對多穴模具尤有價值)。
8.將連續的樣品測量並記錄其重要尺寸(應等樣品冷卻至室溫時再量)。
9.把每模樣品量得的尺寸作個比較,應注意:
(a)製品尺寸是否穩定。
(b)是否某些尺寸有增加或降低的趨勢而顯示機器加工條件仍在變化,如不良的溫度控制或油壓控制。
(c)尺寸之變動是否在公差范圍之內。
10.如果成品尺寸不甚變動而加工之條件亦正常,則需觀察是否每一模穴之成品其質量都可被接受,其尺寸都能在容許公差之內。把量出連續或大或小於平均值的模穴號記下,以便檢查模具之尺寸是否正確。
記錄試模過程中所得到的參數
記錄且分析數據以做為修改模具及生產條件之需要,且為未來量產時之參考依據 。
1.使加工運轉時間長些,以穩定熔膠溫度及液壓油溫度。
2.按所有成品尺寸的過大或過小以調整機器條件,若縮水率太大及成品顯得射料不足,也可資參考以增加閘口尺寸。
3.各模穴尺寸的過大或過小予以修正之,若模穴與門口尺寸尚屬正確,那麼就應試改機器條件,如充模速率, 模具溫度及各部壓力等,並檢視某些模穴是否充模較慢。
4.依各模穴成品之配合情形或模蕊移位,予以各別修正,也許可再試調充模率及模具溫度,以便改善其均勻度
5.檢查及修改射出機之故障,如油泵、油閥、溫度控制器等等的不良都會引起加工條件之變動,即使再完善的模具也不能在維護不良的機器發揮良好工作效率。在檢討所有的記錄數值之後,保留一套樣品以便校對比較已修正之後的樣品是否改善。
E. 注塑模具上的KO孔具體指的是什麽,一般開在什麽位置
KO孔就是頂桿孔,是做在模具後模面板上的,是為了讓注塑機頂出時,頂棍能夠直接頂到頂針板上,而在面板上挖的孔做避空用的。
頂桿與頂桿孔之間取間隙配合,一般選用H8/f8,配合部位的表面粗糙度應小RaO.63~1.25μm(V7以上)。設計模具時應注意頂桿與頂桿孔的配合間隙可以兼起排氣作用,但應避免此間隙大於塑料允許的溢料間隙,以防注射時發生溢料。
(5)注塑機模具穴號怎麼看擴展閱讀:
頂桿與頂桿孔之間的配合長度一般取頂軒直徑的2~3倍。由於頂桿運動常常需要穿過模腔底面,故其工作端面在合模注射時是模腔底面的牛一部分,為了避免因頂桿過短導致製品表面出現凸台(或凹坑),通常均應保證頂桿端面在合模時比模腔底面高O.lmm左右。
在模腔熔料壓力作用後頂桿端面才與模腔底圍在同一平面上,這時在塑件表面就不會產生凸台和凹坑。
F. 你好,我是剛接觸注塑機,正在學,模具位置是什麼意思,該怎麼調,注射位置什麼意思,怎麼調啊!謝謝求解
模具位置就是開鎖模位置設定,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減少機器震動和保護模具,現在注塑機一般都有四段可調(你剛學不知能不能幫到你)
開模設定:慢速開模(慢速高壓開至模具開始分離的位置)
快速一(中壓中速開至完全分離,包括行位和導柱等)
快速二(低壓高速開至需要行程的80%左右)
慢速開模(低壓低速開至位置)
整個動作要連貫平穩
鎖模設定:慢速鎖模(低壓低速短距離)動了就行
快速鎖模(低壓高速鎖至前後模具的第一個接觸點位置)
低壓鎖模(低壓慢速鎖至完全合閉但不起壓力)
高壓鎖模(高壓慢速至注塑機曲軸伸直)
鎖模參數低壓鎖模位置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