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模具注塑時產品頂高,使產品圓柱變短,怎麼解決
塑件不足方面:
1、塑料供給不足,溫度低,注射量不夠。
2、注射壓力小,注射時間短,保壓時間短。
3、注射速度大快或太慢。
4、噴嘴溫度低,堵塞或孔徑過小,料桶溫度低。
尺寸不穩定:
1、成型條件(溫度、壓力、時間)不穩定,成型周期不一致。
2、注塑機性能不良或塑化不勻。
3、機器電器或液壓系統不穩定。
有氣泡:
1、料溫過高,加熱時間過長。
2、注射壓力小。
3、注射速度過快。
塌坑或凹痕:
1、料溫高,模具溫度高,冷卻時間短。
2、注射壓カ小,速度慢。
3、注射及保壓時間短。
4、加料量不夠,供料不足,余料不夠。
(1)模具導柱怎麼處理擴展閱讀:
注塑成型工藝:
1、填充。時間從模具閉合開始注塑算起,到模具型腔填充到大約95%為止。理論上,填充時間越短,成型效率越高;但是在實際生產中,成型時間(或注塑速度)要受到很多條件的制約。
2、保壓階段。持續施加壓力,壓實熔體,增加塑料密度(增密),以補償塑料的收縮行為。在保壓過程中,由於模腔中已經填滿塑料,背壓較高。在保壓壓實過程中,注塑機螺桿僅能慢慢地向前作微小移動,塑料的流動速度也較為緩慢,這時的流動稱作保壓流動。
由於在保壓階段,塑料受模壁冷卻固化加快,熔體粘度增加也很快,因此模具型腔內的阻力很大。在保壓的後期,材料密度持續增大,塑件也逐漸成型,保壓階段要一直持續到澆口固化封口為止,此時保壓階段的模腔壓力達到最高值。
3、冷卻階段。因為成型塑料製品只有冷卻固化到一定剛性,脫模後才能避免塑料製品因受到外力而產生變形。由於冷卻時間占整個成型周期約70%~80%,因此設計良好的冷卻系統可以大幅縮短成型時間,提高注塑生產率,降低成本。
設計不當的冷卻系統會使成型時間拉長,增加成本;冷卻不均勻更會進一步造成塑料製品的翹曲變形。
4、脫模是一個注塑成型循環中的最後一個環節。雖然製品已經冷固成型,但脫模還是對製品的質量有很重要的影響,脫模方式不當,可能會導致產品在脫模時受力不均,頂出時引起產品變形等缺陷。
脫模的方式主要有兩種:頂桿脫模和脫料板脫模。設計模具時要根據產品的結構特點選擇合適的脫模方式,以保證產品質量。
B. 導柱的熱處理方法
模具的導柱、導套一般採用T8、GCr15製作,導柱、導套的熱處理:以GCr15為例:一般採用淬火860℃→回火150℃,硬度HRC64;T8,淬火800℃→回火150℃,硬度HRC64。
C. 模具的導柱導套孔用加工中心怎麼加工最經濟最高效
中間導柱由於是對稱的,如果兩個導柱的直徑相同,在使用時,很容易將上下模裝反。所以一般都會將兩個導柱特意做成不同的直徑。兩個導柱的長度不相同,是為了方便裝配。如果兩個導柱一樣高,在裝配時,要同時使導套對准兩個導柱。而如果兩個導柱長度不相同時,就可以先套住一個長的導柱,然後再套另一個導柱,這樣在對上下模時就方便多了。
D. 五金模具斜導柱打偏移了怎麼處理
可以把孔鏜大,把孔的位置往過借到正確的位置,然後把斜導柱加工成帶台階式的就行了。
E. 求問模具導柱,導套的加工步驟-毛胚到正品
下料:用切斷機或是用鋸斷機
車外行,除了桿以外(留量0。3),其他全部做到位:普通車床就OK
熱處理:這個要專門熱處理的設備(鍋爐)
磨外經。無芯磨
F. 模具的導柱導套通常採用什麼材料採用何種熱處理,達到怎樣的性能要求
1,在內地用45號碳素結構鋼或碳素工具鋼,熱處理淬火硬度HRC45度左右,達不到HRC58~62.
就是到了那麼高,很易斷。
2,一板高要求的是用SKD61或SKD11和H13等熱處理淬火硬度HRC51度左右
3,去LKM模胚公司網看
G. 模具的導柱在模具中起什麼作用有什麼技術要求
模具中的「導柱」也叫「導向柱」,作用就是導向。
模具的導向裝置的作用是引導上模與下模以正確位置對合。
最常見的導向裝置就是導柱導套。另外,大型模具可能設置導板,微型沖模可能設置導管,與導柱導套作用相同。
由於導柱與導套的滑動配合是一個頻繁的進出滑動,所以需對導柱提出以下幾點要求。
① 導柱應有較好的潤滑性能,必要時要開設潤滑油槽。
② 為保證導柱的工作強度,要求導柱的固定部位直徑是導柱工作部位直徑的1. 5〜2倍。
③ 導柱工作面粗糙度Ra應不大於0. 63pm。④工作面應耐磨,同時應有一定的硬度,熱處理後表面硬度
為50―55HRC。
H. 注塑機模具導柱套卡住怎麼辦
看看導柱是否拉毛了,如果沒有,可以用紫銅棒交換的輕敲模具的兩邊,應該可以分離開。
I. 模具導柱灌膠後如何拆除
可以用沖床,採用人工搬大輪的方法把導柱壓出來。當然了,如果有專門的人工轉動螺旋壓機,也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