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模具中斜頂的角度是如何計算的
斜頂角度計算公式:tan a=S1/H1(S1、H1確定這2個參數,根據正切函數計算出斜頂角度a)
a為斜頂角度,斜頂角度最好取3°~10°,最大不超過12°;對於一些電子類的產品,倒扣小的可以適用,但對於一些汽車類產品,倒扣較大的,斜頂角度無法滿足。
S1為斜頂側向脫模行程 ,S1=S產品扣位的距離 +安全距離(2--3mm)。
H1為產品頂出行程,根據產品的實際高度確定頂出行程。
(1)模具的斜頂角度是什麼擴展閱讀:
當產品側壁內表面或產品頂端內表面出現倒扣時,採用斜頂往往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其工作原理為:在頂出產品的同時受斜面限制,同時作橫向移動,從而使產品倒扣脫落斜頂。
設計斜頂時注意以下幾點:
1,斜頂角度一般做4°,大小視其行程及頂出空間而定,有時需要加高C板以保證頂出。
2,斜頂最小可以設計為4mmx4mm,大多數情況下可以適當加大到10~15mm。同時,斜頂應加耐磨塊以保證精度定位。
3,當斜頂大小與頂出高度受周圍骨位、凸台等限制或者兩斜頂相距太近時,解決方法有:設計限位頂出裝置和產品設計溝通更改產品結構。
4,大型斜頂在設計時應防前傾及頂出時左右頂出不均時可能出現的擺動力量. 所以最好設置 T型槽及燕尾槽。
5,如遇到用常規斜頂脫出產品倒扣時斜頂側向滑動與產品膠位仍有倒扣時,可以考慮頂出下落斜頂結構形式。
2. 斜頂的角度一般為多少度
角度以不超過10°為原則。另需考慮斜梢開模後退行程中可能會帶動成品偏移,所以L應取成品的4/5H,部份模具4/5A,A°可能會超過10°以上,則取10°再將頂針凸出公模面0.5-1mm,作為定位作用。斜梢上若有凸起(靠破洞)時應增加脫模角,角度以3°以上為佳,最多可作至6°。
模具斜頂,模具設計中用來成形產品內部倒鉤的機構,適用於比較簡單的倒鉤情況。
(2)模具的斜頂角度是什麼擴展閱讀
模具分類方法很多,過去常使用的有:
按模具結構形式分類,如單工序模,復式沖模等;按使用對象分類,如汽車覆蓋件模具、電機模具等;按加工材料性質分類,如金屬製品用模具,非金屬制用模具等;按模具製造材料分類,如硬質合金模具等;按工藝性質分類,如拉深模、粉末冶金模、鍛模等。
這些分類方法中,有些不能全面地反映各種模具的結構和成形加工工藝的特點,以及它們的使用功能。為此,採用以使用模具進行成形加工的工藝性質和使用對象為主的綜合分類方法,將模具分為十大類,又可根據模具結構、材料、使用功能以及制模方法等分為若干小類或品種。
3. 模具斜頂
可以,屬於不復雜的那種。側面加一個斜塊機構
4. 什麼是斜頂模具
斜頂模具,是指模具上的滑塊不是沿著平行或垂直的方向運動的,而是沿著一個角度,斜著伸出或者退回。
5. 各位師傅:你們好!請問塑料模具設計斜頂,斜導柱,滑塊的角度如何計算,謝謝!最好能有個公式
不知道你是做什麼模具,我之前是做筆記本模具的。
在工廠中,斜頂叫斜銷,角度是根據你的頂出行程用三角函數來算的,普通的斜銷角度不會大於十度。斜導柱的長度是根據你滑塊脫模部分的長度+安全距離,用三角函數算得。
滑塊沒有角度,只有滑塊楔緊塊才有斜度,一般比斜導柱的大2°~3°就OK。
6. 模具斜頂度數是多少
一般是十五度,大概范圍在十到二十二度之間較合理,
7. 模具斜頂的角度和模具的有什麼關系,都說斜頂的脫模距離要加上2-3MM,別人說這是個誤區,和模具收縮率和產品
模具斜頂的角度與模具型芯的脫模距離有關,一般能採用斜頂結構的脫模方式的模具的脫模距離都不會大,距離大了就會採用滑塊、斜導柱的結構,或者液壓、氣動式的結構。斜頂的脫模距離如果正好等於型芯的長度,就有可能使脫模的注塑件掛在型芯上,使得注塑件不能利索的脫離模具型芯。所以一般都要使斜頂的脫模距離大於型芯的長度尺寸一些,這個與模具的收縮率沒有什麼關系。
8. 什麼是模具斜頂
模具斜頂又名斜梢,是模具設計中用來成形產品內部倒鉤的機構。比較簡單,,如果太復雜的倒鉤時,可用內滑塊來成形。
斜 梢
斜 梢
一,塑料成品功能性倒勾常見處理方式。
1.滑塊成型。
2.斜梢成型。
3.強制脫模。
二, 斜銷的作用介紹
斜銷用於成品上卡勾及部分倒勾的成形,並且兼具頂出及排氣作用。
三,斜梢脫模運動原理。
1.常規方式:利用頂出機構的頂出力驅動斜梢完成側向脫模運動。(詳)
2.彈片方式。(介紹)
3.轉軸方式。(介紹)
三,斜梢使用場合。
倒勾位於成品內側時,模具內空間較小時。
四,斜梢尺寸,運動行程計算及各式斜梢設計要點。
五,常見斜梢種類介紹及各類斜梢特點及使用場合。
1.整體式。
2.半截式。使用場合空間過小有阻礙,或強度不好時。
六,特殊斜梢機構研討及講解。
1.母模斜梢。
2.斜梢頂針。
3.頭部兩截式斜梢。
七,斜梢設計及注意事項。
1.斜梢設計時在退模方向應僅量取較短方向。
2.斜梢在計算其開模角度時僅量取大, 角度以不超過10°為原則. 另需考慮斜梢開模後退行程中可能會帶動成品偏移, 所以L應取成品的4/5H, 部份模具4/5A, A°可能會超過10°以上, 則取10°再將頂針凸出公模面0.5-1mm, 作為定位作用。
3.斜梢頂部一般約需比公模略低0.05mm。
4.斜梢上若有凸起(靠破洞)時應增加脫模角, 角度以3°以上為佳, 最多可作至6°。
5.大斜梢設計時應考慮頂出撓度問題, 所以底座最好作在KO孔正上方。
6.大型斜斜梢在設計時應防前傾及頂出時左右頂出不均時可能出現的擺動力量. 所以最好設置 T型槽及鴳尾槽.
7.有斜梢時, 最好加裝EGP, 防止斜梢移動時側向分力影響頂出順暢.
8.當斜梢頭部有靠插破時,回位銷下加裝彈簧以保護斜梢靠插破面。
9.斜梢設計時,注意成品公模側定位,防止斜梢運動時帶動成品。
10.半截式斜梢設計時不可以讓斜梢完全頂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