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確定模具的模具磨損量
一般可以根據測量加工零件的尺寸變化來確定模具的磨損程度,一直到產品的尺寸超差,模具就算報廢了。同樣材料的模具,沖壓不同的材料,模具的使用壽命是不同的,磨損量也是不同的。同樣的材料,同樣的模具,一般要加工一段時間,才能得出一個比較准確的數據。
② 什麼是磨損率
磨損率指單位長度內單位載荷下所磨損的體積;
磨損率" 在學術文獻中的解釋為被磨試樣的體積與磨擦功的比值,即單位摩擦功所磨試樣的體積,GB5763一89中有體積磨損率的公式;
相對磨損率指試驗材料磨損率與在相同條件下的標准材料磨損率之比;
(2)模具磨損量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磨損的三個階段:
1、跑合磨損階段,新的摩擦副在運行初期,由於對偶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值較大,實際接觸面積較小,接觸點數少而多數接觸點的面積又較大,接觸點粘著嚴重,因此磨損率較大,但隨著跑合的進行,表面微峰峰頂逐漸磨去,表面粗糙度值降低,實際接觸面積增大,接觸點數增多,磨損率降低,為穩定磨損階段創造了條件;
2、穩定磨損階段,磨損緩慢且穩定,磨損率保持基本不變,屬正常工作階段,圖中相應的橫坐標就是摩擦副的耐磨壽命;
3、劇烈磨損階段,經過長時間的穩定磨損後,由於摩擦副對偶表面間的間隙和表面形貌的改變以及表層的疲勞,其磨損率急劇增大,使機械效率下降、精度喪失、產生異常振動和雜訊、摩擦副溫度迅速升高,最終導致摩擦副完全失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磨損率
③ 模具修磨量
就是在加工製造的過程中預留的凸凹模的磨損量,就是模具在使用過程中凸凹模刃口會磨損,沒有預留修磨量的凸凹模就直接報廢,有的話就可以修復。一般情況下,凸模做的大一點,凹模做的小一點。
④ 模具刃磨是什麼意思
模具刃磨是指通過磨削的方式恢復磨具鋒利的沖裁刃口。
當沖模刃口磨損到一定程度時,原本鋒利的刃口變鈍了,會造成沖裁件毛刺過大,尺寸與形位精度下降。因此,模具必須進行刃磨,以恢復其鋒利的沖裁刃口。減小沖裁毛刺和尺寸與形位偏差,改善成形件表面質量。
定期刃磨模具不僅能提高模具的使用壽命,而且能提高機器的使用壽命,所以說掌握正確合理的刃磨時間很重要。模具是否需要刃磨對用戶來說很直接的方法就是:沖孔累積到一定次數以後,檢查沖孔質量是否有較大的毛刺產生,再檢查上模刃口是否出現圓角(圓角≥RO.1),光澤是否消失,如有這種情況發生,說明沖頭已鈍,此時需要刃磨。
模具如果在適當的時候刃磨,使用壽命可延長3倍,但不正確的刃磨,反而會急速加劇模具刃口的破壞,減少其使用壽命,模具刃磨有其配套的模具刃磨機,選擇合適的刃磨機器會極大的方便用戶,提高生產效率。
⑤ 材料的磨損主要包括哪幾個基本階段,摩擦系數與磨損量
(1)磨合階段Ⅰ區(0-A)
由於新的摩擦副開始按觸時實際接觸面積很小,在載荷作用下立即產生很快的磨損;經過一定時間的磨合,表面逐漸磨平,實際接觸面積逐漸增大,磨損速度減慢,逐漸過渡到正常穩定的磨損階段。
(2)正常磨損階段
Ⅱ區(A-B)
屬於機器正常運轉的穩定磨損過程,磨損率比較穩定。
零件要獲得較高的使用壽命,應盡可能使該階段磨損率最低,並使該階段盡量延長。
(3)嚴重磨損階段
III區(B-C)
正常磨損達到一定時期,或者由於偶然的外來因素(磨粒進入、載荷條件變化、咬死等),零件尺寸變化較大,產生嚴重塑性變形,以及材料表面品質發生變化等,在短時期內使摩擦系數和磨損率增大,造成零件很快失效或破壞。
⑥ 影響模具刃口的磨損因素
沖裁模的主要失效形式
模具刃口所受作用力的大小和板料的力學性能、厚度等因素有關。考慮到板料厚度對模具沖裁負荷的影響,通常可以將沖裁按板料的厚度分為薄板沖裁
(t
≤
1.5mm)
和厚板沖裁
(t
>
1.5mm)
。
對於薄板沖裁模,由於模具受到的沖擊載荷不大,在正常的使用過程中,模具因摩擦產生的刃口磨損是主要的失效形式。磨損過程可分為初期磨損,正常磨損和急劇磨損三個階段。對應於三個階段,刃口的損傷過程如圖
11-3
所示。
a
)局部塑變
b
)
摩擦磨損
c
)
疲勞損壞
(初期磨損階段)
(正常磨損階段)
(急劇磨損階段)
圖
11.1.1
沖裁時刃口的損傷過程
(1)
初期磨損階段
模具刃口與板料相碰時接觸面積很小,刃口的單位壓力很大,造成了刃口端面的塑性變形,一般稱為塌陷磨損。其磨損速度較快(見圖
11.1.1a
)。
(2)
正常磨損階段
當初期磨損達到一定程度後,刃口部位的單位壓力逐漸減輕,同時刃口表面因應力集中產生應變硬化,(見圖
11.1.1b
)。這時,刃口和被加工坯料之間的摩擦磨損成為主要磨損形式。磨損進展較緩慢,進入長期穩定的正常磨損階段,該階段時間越長,說明其耐磨性能越好。
(3)
急劇磨損階段
刃口經長期工作以後,經受了頻繁沖壓會產生疲勞磨損,表面出現了損壞剝落(見圖
11.1.1c
)。此時進入了急劇磨損階段,磨損加劇,刃口呈現疲勞破壞,模具已無法正常工作。模具使用時,必須控制在正常磨損階段以內,出現急劇磨損時,要立即
刃
磨修復。
隨著刃口的磨損,工件的毛刺高度會不斷增加,因此實際生產中,可以通過觀測毛刺高度的大小來推斷模具刃口的磨損量,在沖裁件達到質量允許的毛刺極限值時即進行刃
磨。
從磨損機理上分析,凸
、凹模的磨損主要是粘附磨損和磨粒磨損。粘附磨損是在模具刃口在與板料的相對摩擦運動過程中,由於高壓產生了局部的相互粘著和咬合現象當接觸面相對滑動時,粘附部分便發生剪切引起磨損。磨粒磨損是指模具工作時表面剝落的碎屑嵌入工作部件表面,成為磨料,使其逐漸磨損的過程。沖裁硬度較高的金屬材料(如高碳鋼、硅鋼)時,
因材料
的硬粒或碳化物剝離而產生磨粒磨損。當沖壓高韌性材料(如奧氏體不銹鋼)時,易產生粘附磨損。
一般情況下,凸模的磨損要快於凹模,這是因為凸模刃口處的承力面積小於凹模,在同一沖裁力的作用下,凸模刃口處單位面積承受的壓應力要比凹模刃口處更大一些;同時,在每一次沖裁過程中,
凸模都
要切入並退出板料,前後經歷兩次摩擦,而凹模和板料的分離部分僅發生一次摩擦。
而且,凹模的淬火硬度通常高於凸模,這一切使得凸模的磨損要比凹模更快。
此外,
凸模退出板料時,需要有一定的卸料力將板料從
凸模上
卸下,卸料力與作用在凸模上的其它壓應力不同,是唯一的拉應力,使凸模在反復拉、壓應力的作用下產生疲勞磨損,這也是致使凸模崩刃的原因之一。
對於厚板沖裁模,由於凸
、凹模受到的作用力增大,在過大應力的作用下,不僅會產生磨損,而且可能造成刃口變形、疲勞崩刃等現象。當沖裁
凸模較
細長時,
還會引起彎曲變形或折斷
⑦ 模具產生磨損的因素有哪些
加工零件對模具的磨損,對於冷沖模具來說,每次沖壓、卸料都會對模具造成磨損。盡管每次磨損的量很小,但是隨著沖壓的次數的增加,模具到了一定的時候,模具的尺寸就會產生誤差,就需要對模具進行維修,或者就要更換新的零件。注塑模具在注塑加工時,盡管塑料與鋼材相比很軟,但是也著不住塑料件的磨損。也會隨著模具使用時間的增加,模具的尺寸也會產生誤差。
⑧ 什麼是工程塑料磨損量其數值大小含義是什麼
磨損量是一個評估工程塑料耐磨性的一個參數。常見測試方法:「泰伯磨損量」,測試方法是用一個圓形工程塑料標准件,在一個磨盤上做圓周滾動。磨盤的粗糙度、滾動的速度、測試溫度、濕度等條件都是有標準的。在滾動1000周之後,測量樣件被磨損後的質量,和原樣比較的差值,就是磨損量。
磨損量數值越低,說明材料的耐磨性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