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鋁合金沖孔應留多少間隙,另外老是斷沖針怎麼回事
是否那個易斷的沖頭同軸度不好,或者沖頭與凹模的間隙過小增大了沖裁力,才造成沖頭的折斷。另外,沖頭的結構也要加強,把沖頭設計成幾個台階式的,盡量縮短前面Φ3沖頭的長度,減小沖頭折斷的可能性。
B. 沖3mm 厚201不銹鋼老斷針,有什麼辦法解決
摘要 刀口間隙掌控,刀口間隙也是形成沖切不銹鋼沖針易斷的原因之一,比如1.9厚的不銹鋼刀口間隙應在雙邊0.25-0.3。其次要分析沖針的裝夾方法,通常都會將沖針的尾部做掛鉤,直徑大於4.5單邊1mm左右,高度為5mm,這種方法用在沖切普通材料是沒有問題的,但沖不銹鋼時就會易斷針,一是沖切時的振動力,二是脫料時的拉力,這種固定方法就不能滿足要求了,要在沖針固定板位置處加強,將掛鉤做在固定板下平面,增加沖針受振動或拉力的體積,來解決問題。其實還有一點是和模具大小及成型有關,比如沖0.9的小孔,也是不銹鋼,模具的折彎是向上成型,那這個模具的沖針就會易斷,因為模具小,沖切時振動大於其它的模具,二是向上成型導致脫料板受力不平衡。另外,如果頭部易斷,可以在頭部與桿部的連接處增加小的過渡圓弧,以緩解應力。
C. 沖孔模沖針掛台老是拔斷怎麼回事
沖針容易斷的原因比較多,有可能是沖針本身的原因,有可能是模具的設計缺陷。也有可能就是沖裁的材料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其實不管是什麼問題,我們都應向辦法解決,解決方法具體做法各不同,國外的精密模具一般是較松,而脫料板很緊,脫料板及凹模都必須鑲導柱導套,線割用慢走絲,公夾板雙邊0.02~0.06mm,脫料板雙邊0.01mm甚至緊配。國內做法有些不同,例如【 恆 通 興 】建議可以一般先公夾板單邊0.005mm,脫料板單邊0.01mm,這是用快走絲割時所放的間隙;用慢走絲時,則可考慮適當加大些。沖針偏位,要想盡量把沖針做得短些,間隙要放適當,導柱要用大點,與凹模的導套的間隙不得超過單邊0.005mm。 脫料板間隙小於下模板,一般取雙邊0.005mm,公夾板雙邊0.02mm,松點沒什麼,沖頭不應用力敲入,用手輕推壓入即可! 最好搞一副模架,這樣的導向能為很好的 第一針固定需要稍微緊一點,不能松,第二卸料板間隙太大了,就無法導正沖針,另外板材厚的話,可以堅強沖針,斷了一點的話差不多屬於正常損壞吧
D. 冷沖模具沖針容易短是怎麼了
生產加工的所有不良現象都可以通過人、機、料、法、環來分析,首先我們可以排除人(人為因素)、機(機床性能及參數)、環(環境)。
我們再來看一下料(原材料, 這里包括沖針材料和產品材料),不銹鋼是比較硬的,沖頭易斷多發生在沖不銹鋼材料上,跟據不銹鋼較硬的特點我們要選擇不僅硬度高、耐磨損而且還要韌性好的材料,我們公司解決不銹鋼沖裁易斷沖針通常 把沖頭原材料用成ASP-23 HRC60-62,如果沒有條件買這種料,可以選用SKH-9,HRC60左右比較適合。
選對模具材料的情況下,還要有正確的方法才行,從法的角度來分析,首先是一個間隙的問題,刀口間隙也是形成沖切不銹鋼沖頭易斷的原因之一,1.9厚的不銹鋼刀口間隙應在雙邊0.25-0.3。其次要分析沖頭的裝夾方法,通常我們都會將沖頭的尾部做掛鉤,直徑大於4.5單邊1mm左右,高度為5mm,這種方法用在沖切普通材料是沒有問題的,但沖不銹鋼時斷沖頭的現象就出現在這里,一是沖切時的振動力,二是脫料時的拉力,這種固定方法就不能滿足要求了,要在沖頭固定板位置處加強,將掛鉤做在固定板下平面,增大沖頭受振動或拉力的體積,來解決問題。
其實還有一點是和模具大小及成型有關,曾經我們公司的一個產品,沖0.9的小孔,也是不銹鋼,有多副類似模具,但其中有一套模具比其它的都要小並且有一個折彎是向上成型(利用的是脫料板芯子)那麼這個模具的0.9小沖頭總是斷,後來分析,一是模具小,沖切時振動大於其它的模具,二是向上成型導致脫料板受力不平衡。
所以只要你跟據具體情況去分析就能找出原因在哪裡,希望你能早日解決這個問題。
可不要不捨得加分吆!
E. 模具斷扣,用鋁合金接模具容易斷,怎麼才可以解決
模具斷扣,用鋁合金連接,模具會很容易斷的原因以及解決方法如下:
1:一般來說,沖針容易斷的原因比較多,有可能是沖針本身的原因,有可能是模具的設計缺陷,也有可能就是沖裁的材料等等一系列的問題;
2:國外的精密模具一般是較松,而脫料板很緊,脫料板及凹模都必須鑲導柱導套,線割用慢走絲,公夾板雙邊0.02~0.06mm,脫料板雙邊0.01mm甚至緊配。國內做法有些不同,一般公夾板單邊0.005mm,脫料板單邊0.01mm,這是用快走絲割時所放的間隙;用慢走絲時,則可考慮適當加大些;
3:沖針偏位,要想盡量把沖針做得短些,間隙要放適當,導柱要用大點,與凹模的導套的間隙不得超過單邊0.005mm。 脫料板間隙小於下模板,一般取雙邊0.005mm,公夾板雙邊0.02mm,松點沒什麼關系,沖頭不應用力敲入,用手輕推壓入即可;
4:最好搞一副模架,這樣的導向性能比較好。第一針固定需要稍微緊一點,不能松,第二卸料板間隙太大了,就無法導正沖針,另外板材厚的話,可以加強沖針。斷針說明頂出時阻力太大,檢查硬體有無拉傷變形的地方,適當改善出模斜度。
解決壓鑄模具頂針經常斷的方法:
壓鑄模具是鑄造液態模鍛的一種方法, 一種在專用的壓鑄模鍛機上完成的工藝。它的基本工藝過程是:金屬液先低速或高速鑄造充型進模具的型腔內,模具有活動的型腔面,它隨著金屬液的冷卻過程加壓鍛造,既消除毛坯的縮孔縮松缺陷,也使毛坯的內部組織達到鍛態的破碎晶粒。毛坯的綜合機械性能得到顯著的提高。
F. 五金模具的維修有哪些技巧
模具的維護要領:
1、連續模的維護,須做到細心、耐心、按部就班,切忌盲目從事。因故障修模時需附有料帶,以便問題的查詢。打開模具,對照料帶,檢查模具狀況,確認故障原因,找出問題所在,再進行模具清理,方可進行拆模。拆模時受力要均勻,針對脫料彈簧在固定板與卸料板之間和卸料彈簧直接頂在內導柱上的模具結構,其脫料板的拆卸要保證脫平衡彈出,脫料板的傾斜有可能導致模具內凸模的斷裂。
2、凸凹模的維護:
(1)凸凹模拆卸時應留意模具原有的狀況,以便後續裝模時方便復原,有加墊或者移位元的要在零件上刻好墊片的厚度並做好記錄。更換凸模要試插脫料塊、凹模是否順暢,並試插與凹模間隙是否均勻,更換凹模也要試插與沖頭間隙是否均勻。
(2)針對修磨凸模後凸模變短需要加墊墊片達到所需要的長度 應檢查凸模有效長度是否足夠。更換已斷凸模要查明原因,同時要檢查相對應的凹模是否有崩刃,是否需要研磨刃口。組裝凸模要檢查凸模與固定塊或固定板之間是否間隙足夠,有壓塊的要檢查是否留有活動餘量。
(3)組裝凹模應水平置入,再用平鐵塊置如凹模面上用銅棒將其輕敲到位,切不可斜置強力敲入,凹模底部要倒角。裝好後要檢查凹模面是否與模面相平。
(4)凸模凹模以及模芯組裝完畢後要對照料帶做必要檢查,各部位是否裝錯或裝反,檢查凹模和凹模墊塊是否裝反,落料孔是否堵塞,新換零件是否需要偷料,需要偷料的是否足夠,模具需要鎖緊部位是否鎖緊。注意做脫料板螺絲的鎖緊確認,鎖緊時應從內至外,平衡用力交叉鎖緊,不可先鎖緊某一個螺絲再鎖緊另一個螺絲,以免造成脫料板傾斜導致凸模斷裂或模具精度降低。
3、脫料板的維護:
(1)脫料板的拆卸可先用兩把起子平衡撬起,再用雙手平衡使力取出。遇拆卸困難時,應檢查模具內是否清理干凈,鎖緊螺絲是否全部拆卸,是否應卡料引起的模具損傷,查明原因再做相應處理,切不可盲目處置。
(2)組裝脫料板時先將凸模和脫料板清理乾凈,在導柱和凸模導入處加潤滑油,將其平穩放入,再用雙手壓到位,並反復幾次。如太緊應查明原因(導柱和導套導向是否正常,各部位是否有損傷,新換凸模是否能順利過脫料板位置是否正確,),查明原因再做相應處理。固定板有壓塊的要檢查脫料背板上脫料是否足夠。
(3)脫料板與凹模間的材料接觸面,長時間沖壓產生壓痕(脫料板與凹模間容料間隙一般為料厚減0.03-0.05mm,當壓痕嚴重時,會影響材料的壓制精度,造成產品尺寸異常、不穩定等,需對脫料鑲塊和脫料板進行維修或重新研磨。等高套筒應作精度檢查,它不等高時會導致脫料板傾斜,其精密導向、平穩彈壓功能將遭到破壞,須加以維護。
4、導向部位檢查:
(1)導柱、導套配合間隙如何,是否有燒傷或磨損痕跡,模具導向的給油狀態是否正常,應作檢查。導向件的磨損及精度的破壞,使模具的精度降低,模具的各個部位就會出現問題,故必須作適當保養以及定期的更換。
(2)檢查導料件的精度,若導料梢(正釘)磨損,已失去應有的料帶導正精度及功能,必須進行更換。檢查彈簧狀況(脫料彈簧和頂料彈簧等),看其是否斷裂,或長時間使用雖未斷裂,但已疲勞失去原有的力度,必須作定期的維護、更換,否則會對模具造成傷害或生產不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