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麼把豆子做成豆腐需要什麼工具
主料:黃豆 300克、內脂 3.5克、清水 2200毫升(不含泡黃豆的水)
1、把所有材料准備好。
21、第一次做,經驗不是很夠,請高手們多多指教
小竅門
1、凝固後的豆腐花一定要攪碎,並且攪得越碎越好,因為越碎出水就越多。
2、一定要找跟蛋糕模差不多大小的重物來壓,因為壓力會把水份逼出,使凝出的大豆蛋白粘連,壓力越大成品豆腐就越硬。
⑵ 九陽豆漿機做豆腐模具
1. 前一晚量取一杯黃豆,約85克,沖洗干凈加水浸泡過夜。(因為要分開做的,所以二杯要分開浸泡)(說明:原配方是100克黃豆加1000克水。可是豆漿機配的杯子一次量出來差不多是85克的豆子,怕多些黃會損壞豆漿機,所以就用了85克,所以後來加水就加了800克,以保證濃度。這樣做出來也一樣的)
2. 第二天早上把浸泡的水瀝干,把黃豆放入豆漿機中
3. 加水,約800克,仔細看圖片,在下限的上方一點點,下線是1000克水,因為有了黃豆的體積,所以800克水就差不多到這個位置(現在我做熟了,已經不秤了,一杯黃豆水加到這個地方就差不多了
4. 插上電源,開始做豆漿。一杯黃豆的豆漿完成了,等冷卻些把豆漿倒出過濾
5. 洗干凈豆漿機,再按上面的步驟把第二杯的黃豆做成豆漿
6. 把第二次做好的豆漿過濾到第一次做好的過濾好的豆漿一起
7. 取一干凈容器,秤取16克白醋,加入80克的水,做成白醋水待用
8. 把過濾好的豆漿放火上用中小火開始煮,小心粘底哦,還有盡量開著鍋蓋煮,否則不小心就會溢出來
9. 到差不多要開的時候,上面會有浮沫豆衣啥的,小心撇去
10. 等完全煮開以後,等五分鍾(三四分鍾也可以,天再冷些可能只要二三分鍾就可以了)
11. 待溫度降至85到90度的樣子,慢慢倒入白醋水,邊倒入邊攪拌
12. 倒入就有些絮狀產生了
13. 加蓋等十到二十分鍾(一般十分鍾就可以了)
14. 絮狀就更明顯了
15. 取一個盆子放入水斗中(因為壓豆腐的時候會有水滲出來,所以我直接就放在水斗里做了)
16. 放上豆腐模子,豆腐布浸濕擠干,均勻地鋪在模具上
17. 把絮狀豆腐倒入模子
18. 把豆腐布仔細地左右折起來
19. 再仔細地上下折起來
20. 把上面那塊板壓上,盡量壓平整些
21. 用一隻平底碗放入水壓上(壓多少輕重自己決定,壓得重豆腐老些,壓得輕豆腐就嫩些)
22. 壓十分鍾後打開的樣子,豆腐已經成型了
23. 待冷卻後小心地取出就可以了。
⑶ 豆腐的製作工序是怎樣的軟硬程度依靠什麼來決定
1、配料
大豆5公斤,石膏0.22公斤,水40~45公斤。
2、出品率
每50公斤豆製得老豆腐22板。
老豆腐的做法
(1)點漿(凝固、點腦):
把煮沸的豆漿,取三分之二盛在豆腐花缸里,餘下的三分之一盛在熱漿捅里,准備沖漿用。經過研磨的石膏乳液盛在豆膏桶里。待豆漿溫度在75℃時,把三分之一的熟豆漿和提桶里的石膏乳液同時倒入盛三分之二豆漿的豆腐花缸里,使花缸內的豆漿上下均勻攪和。然後靜置3分鍾,豆漿即初步凝固為豆腐花。
(2)脹漿(蹲腦、養花):
點漿後初步凝固的豆腐花,應在缸內繼續靜置15~20分鍾,使大豆蛋白質進一步凝固好。冬季,由於氣溫低,脹漿時還應加益保溫。通過脹漿後的豆腐花,在澆制時有韌性,成品持水性也較好。
(3)攤布:
取老豆腐箱套1隻,放置平整後,再加嫩豆腐箱套1隻。箱套內攤好豆腐布,使之緊貼箱套內壁,底部要構成4個底角,4隻布角應露出在套圈四邊外,布的四邊貼在箱套四角沿口處。
(4)澆制:
為使者豆腐達到一定的老度,必須在澆制前將豆腐花所含的一部分水分先行排除,排除水分的方法是用竹劍將缸內的豆腐花劃成6—8厘米見方的方塊,使一部分水·分泄出。然後用大銅勺把豆腐花舀入箱套至兩只箱套高的沿口處,再將豆腐包布四角翻起來覆蓋在豆腐花上,讓其自然瀝水約1小時。
(5 整理(收袋):
經自然瀝水後的豆腐花,漸向底部下沉,但由於泄水不一致,會出現高低不平。這時應揭開蓋在豆腐上面的包布,用小銅勺把豆腐表面舀至基本平整。然後再從箱套的四邊起,按邊依次把豆腐包布平整地收緊覆蓋好。包布收緊後,整塊豆腐就完整地被包在豆腐包布里。此時豆腐已基本定型,可以取去套在老豆腐箱套上的套圈。
(6)壓榨:
為使豆腐進一步排水,以達到規定的質量,還需在整理完畢後,用豆腐壓豆腐的方法進行壓榨,壓榨約30分鍾。豆腐經壓榨後,會在四周結成表皮,使產品堅挺而有彈性。
老豆腐老豆腐中含有許多功能性成分。這些功能性成分主要是亞油酸、卵磷脂、異黃酮、膽鹼、皂苷、硒、胰蛋白酶等。我們吃是可以很好的幫助我們的人體促進消化的,尤其是對於一些有三高的朋友,經常食用是可以很好的控制血糖和血脂的。
⑷ 人工做豆腐,需要什麼工具及材料。越詳細越好。行家請進!!!
用料:有機黃豆150g,清水1200ml,內酯3g
工具:豆漿機,紗布,電飯煲,濾布,鍋,蒸屜,豆腐模具
1、將有機黃豆150g提前泡一夜後洗凈,濾水放入豆漿機,加入1200ml清水。
⑸ 壓制豆腐乾模具用竹子製作成方塊壓出的豆腐是方塊形
豆腐乾的製作方法:
一:要做豆腐乾的豆腐要壓一夜再拿起來,然後用毛巾在吸水,看起來的豆腐要是很乾的那樣的
二:豆腐一個切成兩個,鍋內放水加入八角
三:八角煮沸,那後要打起來備用,鍋內放油
四:倒入豆腐,加點醬油,放入鹽巴和適量的糖
五:翻炒均勻,加入剛打起來的八角和水,然後在鍋里悶2分鍾就好了
⑹ 咋樣做豆腐的全過程
【工具】
豆漿機(榨汁機、破壁機也可以),內酯,稱量工具,量杯,紗布(過濾),模具(可以塑料碗代替)
【製做步驟】
1、黃豆150克泡水八小時左右,天熱泡的時間少點,天冷稍微久一點;
豆腐
⑺ 爆漿小豆腐製作過程
爆漿小豆腐最適合燒烤、煎炸等做法,咬一口爆漿,是最美味的豆腐之一,在雲南和貴州吃法上不同,可能區別最大的就是調料了。
小時候在貴州貴陽,每每放學都愛跑去街頭吃上一碗臭豆腐。賣豆腐的小攤一個灶台,一張鐵網,就可以賺錢了,那鋪滿金黃的豆腐乾子,時時都在散發著誘人的味道。
吃一口沾上特製的辣椒面的小臭豆腐乾,咬一口能爆出漿來,這是貴州生活過的人永遠忘不掉的兒時記憶。
下面我們自己試做一次爆漿小豆腐,不管在哪製作,除了水質不同,工序應該都差不多。
准備豆腐材料:主料:黃豆1500克,水8000毫升;輔料:白醋80毫升。
黃豆須提前一天用水泡發,並准備豆漿機、壓豆腐的模具和紗布用來過濾。
先製作出豆漿:黃豆和水的比例為1:5。
把豆漿機磨出的豆漿水過濾,用手把豆漿擠干凈,剩下的豆渣留起來做菜都可以。
然後把豆漿水放進鍋里中小火熬熟,開鍋三次;期間一定要不時攪拌,以防糊鍋;表面浮皮挑起,就是「豆皮」了。
再製作「豆花」:豆漿煮好後關火待溫度降到80度至90度之間時加入白醋,白醋和黃豆的比例是1:10,白醋用水稀釋比例為1:5,加入時一定要慢,一滴一滴的加入豆漿中,同時用勺子順著一個方向輕輕的攪拌,觀察豆漿的變化,出現小豆花後別使大力,耐心等待形成大塊豆花後開火加熱1至2分鍾,幫助豆花凝結,點完後,靜置15分鍾即可進行過濾啦!
然後就是壓豆腐:把模具放在盆里,鋪上紗布,盡量平整。把豆花舀進模具,控出水分,用模具壓平整。
模具上放重物,壓實,壓制10至20分鍾,豆腐的老嫩取決於重物的重量和壓制時間的長短,小豆腐需要嫩嫩的才好,可以少壓會。
最後就是捂豆腐:將豆腐塊切成約三分厚,一寸見方的小塊,晾至稍干後上鹼,然後放置容器中使期「捂臭」。捂制時間要掌握適當,短了則豆腐臭味不夠,吃起來乏味;長了則發酵過度,豆腐朽壞,也不好吃。一般來說,熱天二至三天即可,冷天需時稍長。
這樣我們的豆腐就做好了,想怎麼吃都可以,最好吃的還是在燒烤爐上或鍋里煎來吃。
吃小豆腐,蘸料特別重要。配好蘸料把小豆腐中間切開隨便一裹都是完美的。
不怕辣的就試試放有折耳根的蘸碟,酸爽清新,一口爆漿,別有風味。
在吃小豆腐時也可同時准備其它食材,象豬肉、牛肉、雞肉、茄子、青菜類等一起燒烤來吃。
⑻ 以前老人 做豆腐 用什麼木板模具不怕變形么
不會變形,一般都是硬木,長時間鹵水浸泡,韌性好,現在也有很多人還是用木板做豆腐
⑼ 做包漿豆腐的模具怎麼做
首先從做工上來說,它在正常程序的製作過程後要經過捂的工序,也就相當於快速發酵。把豆腐塊整齊堆放在篩子里用潔白的紗布和土布(以前自己紡的那種)包裹嚴實放在通風地帶,如果是冷天的話還得蓋上新鮮稻草,天熱則蓋上沙網。一般需要2到4天時間,生了則酸且硬,過了則太軟,沒法烤制。
熟了以後的豆腐要把它揀出來,用炭小火慢慢烤制,最好不放油自然烘熟。加上用炭灰焙制的干辣椒,花椒,茴香籽,花生(碾碎),芝麻,鹽和味精粉調成的佐料蘸著趁熱放嘴裡(小心燙到舌頭)。那份香啊.........
奶、豆腐花、豆腐製作工藝流程1、選料選用新鮮黃豆,用干選法過篩或用水選法篩除雜物、劣質豆、草木和砂土等雜質。2、浸豆把黃豆浸泡於水中,除去浮於水面的雜質,水量以浸沒黃豆為准。在浸泡的過程中,防止泡豆水質變酸變餿,而影響豆漿質量,根據具體情況及時換水1次,浸泡時間根據氣溫不同而異,一般是夏天泡豆4-6小時;冬天可延長至9一12小時。3、磨漿把泡好的豆分多次加入磨漿機中,邊加黃豆邊加水,磨成豆漿糊,一般是0.5千克泡豆加水0,5千克左右,磨漿時,加豆加水要均勻,與磨速協調一致,這樣才能磨出細膩而嫩滑的豆漿。4、過濾豆漿過濾一般用過濾網布或麵粉袋,把磨好的豆漿糊5千克(約相當於1千克干黃豆)加入約20℃的溫水2 .5千克,拌和均勻後裝入布袋,吊起布袋,用手搖動,待漿液流出,反復操作3-4次,直至漿液瀝干為止。5、煮漿 取過濾後的生豆漿放入鍋內,猛火加熱煮沸 (或用水蒸氣加熱)煮至鍋面豆漿泡沫破裂,撤火便得熟豆漿。6、點漿點漿一般用石膏粉作凝固劑,10克干黃豆需配用石膏約1千克。 點漿的方法:把煮沸的豆漿舀出鍋後稍冷,待溫度降至 80℃時即可點漿。點漿時用小勺將豆漿向前不斷攪動,慢慢加入石膏水,當豆漿粘勺後,攪動放慢,加石膏水的速度也相應放慢,直到豆漿出現玉米大小的豆腐粒時,停止攪動,蓋上鍋蓋,保持約半小時就可以進行包漿工序。7、包漿包漿就是把豆腐腦倒在鋪有棉布的木格內,包好,用重物擠壓,把水擠出,一般不能壓得太干,若制豆腐乾,則可以壓至無水滴出為止。漿豆腐的歷史悠久。漿豆腐的加工製作方法:將大豆浸泡、磨漿、濾凈、煮漿後加入少量鹽鹵,使豆腐的蛋白質凝結成「花」後,再放入木框內,壓去過剩的水份即成漿豆腐。這種方法製作的豆腐比石膏製成的豆腐質嫩,無粗糙感。游漿豆腐還可以製成豆腐乾、辣椒豆腐乳、油炸豆腐,營養豐富,消費量大
⑽ 做豆腐的時候,我們應該用到哪些模具和材料
引言:很多人都比較喜歡吃豆腐,我們知道豆腐的營養價值也比較高,所以我們自己在家裡做豆腐的時候應該用到哪些模具或者是材料呢,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以前沒有這些高科技的產品,人們都用石墨來磨豆腐,所以現在科技發達,我們用電就可以將豆漿做好和豆腐也做好。等我們做好豆漿之後,用綠布把我們打好的豆漿把它過濾一下,這樣就可以了,接下來我們就可以起鍋燒火,把我們的豆漿煮三分鍾左右,就可以吃到美味的豆腐了。接下來我們就把豆腐放進提前准備好的一些模具裡面,就可以等待豆腐成型把它壓一會兒就可以吃到美味的豆腐了,而且動物無論是熬湯還是青草都非常好吃,我們知道豆腐裡面的蛋白質以及鈣物質含量特別的多,它也屬於豆製品,所以人們吃這樣的一些美食會讓身體變得比較健康也容易消化,特別是對於一些中老年人小朋友來說,吃這樣營養的食物對身體是比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