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製作昆蟲松香標本
先製作一個標本模具,硬一些的紙都可以(形狀可以自己決定)。然後找一不銹鋼小碗(杯子),把松香放進去,在酒精燈上燒至松香融化為液體(做飯的煤氣灶加熱也可,注意等松香融化的時候,碗或杯子很燙,小心燙傷,用濕毛巾墊著拿)。先倒一部分松香在模具里,稍等松香凝結後,把昆蟲放在上面,再倒剩餘松香就好了。10分鍾後拆開紙模具,標本就做成功了。
2. 家裡沒有烘乾機,怎麼快速做好植物標本,明天就要交了,還沒開始做
如果您想在一個容器中的禮物,不妨採取以下方法:
浸漬(綠色)
700毫升的飽和硫酸銅溶液,50mL40%的福爾馬林,和250毫升的水混合成溶液,浸漬材料,會變色恢復綠色(溫熱至加快這一進程),去除後,浸漬於5%的福爾馬林保存。
附件:瓶密封的方法:
[1]石蠟隔水加熱融化,熱塗用毛筆在瓶蓋接縫。
[2] 1部分石蠟,蜂蠟4份,1份松節油混合防滲加熱和熔化,用毛筆蘸密封。
[3]30克泡沫溶解在100毫升氯仿中,然後奶瓶刷蘸取在應用這種液體用刷子或小,反復幾次。蒸發後的溶劑,像塑料狀的透明膠帶粘在接縫處。換液直接撕下膠帶可以。
兩個,三個二維乾燥
材料簡單固定在小木板上,將上,下接觸到的容器(容器口下暫時關閉),慢慢加入細砂加邊用玻璃棒扶正葉子,填充材料至今沒有看到。然後放在陽光下或在攝氏45度的溫度下快速乾燥爐口下,從空氣中可以保存的乾燥標本中分離,從容器中釋放細沙和標本。如果必要時,在乾燥過程中,以取代細砂。如果條件,最好用干二氧化硅微粒(藍色)代替細砂和放置在37-45攝氏度的烘箱乾燥也可以天然水的吸收,但必須洗更換吸收性硅膠(紅色)熏水可重復使用的聚硅氧烷炒干]。留下少量的硅氧烷的標本瓶保存。
第三,干有機玻璃嵌入
[A]材料:
健康單體 - 還沒有進行預聚合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為無色透明液體,從效果的溶劑中的試樣的制備。
熟的單體 - 在預聚合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為無色透明的粘稠液體。 5攝氏度保持原有的性狀,並逐漸加熱在一個較高的溫度下固化。
應貯存在大罐存放在冰箱里的材料。小瓶用少量。
[II]材料的制備
優選充分乾燥立體干標本。
[3]工具
鑷子,解剖針,光滑潔凈的玻璃板和幻燈片,氣泵,拋光機
[4]過程
1)模塑
樓玻璃板幻燈片做的牆壁上,使所述模具中的檢體的大小。設置階段鑷子蘸少量的熟單體液滴上方的幻燈片接縫,縫接粘結劑,粘,並且該過程必須重復兩次,它自己的棚。然後,40℃培養箱中放置的單體固化。模具是准備好注入厚4-5毫米,熟單體。然後被放置在40℃培養箱中培養12小時,進行聚合硬化,作為固定層。大學生英語寫作單體繪圖墨水浸泡的標簽,再加上一層薄薄的熟單體和固化。
2)嵌入
干制標本健康單體浸泡約1小時,因此,它是完全濕透了。被整形和支持煮熟的單體在一定量被注入到模具中,然後由試樣被放置在與鑷子和解剖針的模具要稍微聚合單體標本固定位置,整個模具順利移動到有蓋的玻璃器皿在在嵌入過程盡可能地在自然條件下,聚合時間長,所以最自然的,但它是不容易產生氣泡。兩天後,用解剖針試探,單體聚合成5毫米厚,半固體尚未完全固化後,再加入煮熟的單體。加入到單體,從模具注入的一端,這樣它自然流入鋪好和塑料注的另一端,在任何時間用解剖針。重復這個過程,直到嵌入完成。需要溫熱至加速聚合,應使用加入的單體抽吸後,在一個密封的容器中固化。
如果單體從冰箱中取出並倒入模具過程中,如在表面上的水蒸汽凝結,應停止操作,直到水蒸發,滴加少量的原料單體在單體中,以允許熟單體繼續熔化。
如氣泡,解剖針刺破了泡沫,而下降的針少許醬油單體的順針道。氣泡浮出了水面,然後可以繼續熟單體填補針孔。
3)剝皮
單體可以完全固化脫模後(從第一噴射到最後完全固化需要大約兩個星期)。首先取消了底板上,然後取下牆上。可有點困難。
4)翻新
脫模後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剪刀,鋼銼,磨石翻新,拋光,然後用布輪拋光機。
以上所需的原料,主要是從化學原料店買。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機玻璃)應該是能買到的有機化工店或有機玻璃加工店。硅膠也是重要的食品乾燥劑。
3. 滴膠壓板沒有模具怎麼辦
1.做冰塊的模具也分成硅膠的和塑料的吧,硅膠的那種軟的可以,本來就是通用的,做冰塊做滴膠做巧克力啥的;2.硅膠或者塑料吧;3.也看到有人用果凍殼做過,但脫模的時候不好脫只能把殼剪了,還有人用紙+透明膠做呢……硅膠模具的好處就是脫模簡單+。
4. 標本的製作方法
網路資源,共享之:
獸類標本製作方法
獸類標本製作方法
獸類標本是研究獸類學的重要資料之一,也是我們國家的寶貴財富。它可長期保存以便為科研、教學、陳列、觀展服務。可根據需要製成假剝制標本、骨骼標本、液浸標本、附屬物等標本。現將製作各種標本所需工具及製作方法分述如下。
1.剝制工具 解剖刀、解剖剪、骨剪、長鑷子(尖形,前端內側不要帶鋸齒形的)、解剖盤或塑料布、細鉛絲或竹筷、取腦勺(取鉛絲一段,前端砸扁彎成勺狀)、針、線、棉花、竹絲、亞砷酸與明礬相混合的防腐劑。
2.標本的測量 製作前,對標本有關部位的測量是獸類分類學研究必不可少的步驟,只有獲得准確的數據方能更好地鑒別物種。測量的工具和物品包括鋼捲尺、秤、標簽、採集本。測量的內容包括以下幾項(圖3-1)。體重:獸體的全重;體長:吻端至肛門,大型獸為吻端至尾基部;尾長:尾基部到尾端(尾端毛除外)的長度;後足長:自跗關節的最後端至足的最前端(爪除外),對有蹄類動物要測到蹄的前端;耳長:耳殼基部至頂端(簇毛除外)的長度。大型獸類還需測量肩高(肩背中線至前指尖)、胸圍(前肢後面胸部最大周長)、腰圍(後肢前面腰部最小的周長)和臀高(臀部背中線至後趾尖)(圖3-2)。
3.獸類標本的製作
(1)小型獸類標本 可分為科研用的假剝制標本及教學、展覽用的生態標本。
① 假剝制標本(以鼠類為例)
剝皮 將鼠體仰放在解剖盤和塑料布上用解剖刀沿腹部正中肛門前部 開始向胸骨後端切開皮膚,操作時用力不要太猛,以免將腹腔切破而污染皮毛,然後用刀背或小鑷子將切口與後肢相連的皮膚與肌肉分離,將後肢分別往切口處推出,剪斷膝關節並除去小腿上的肌肉(圖3-3a),剝離背部等周圍的肌肉,再把生殖器、直腸與皮膚聯接處剪斷,清理好尾基部周圍的結締組織,用左手捏緊尾基部,右手捏住尾椎骨緩慢往上拉 ,直至完全抽出(圖3-3b),繼續剝至前肢,在肘關節處剪斷,清除肌肉再剝至頭部,用解剖刀緊貼頭骨至耳部,剪或切斷耳根至眼部時,可看到一層白色網膜狀的眼瞼緣,細心切開網膜的下端後,即露出眼球了。剝離上下唇時,先在鼻尖的軟骨處剪斷,然後再用解剖刀剝離下唇,這時皮與肉體已分離,去掉皮內脂肪和貼在皮上的肌肉,均勻塗抹防腐劑,並在四肢骨骼上纏以少許棉花以代替原來的肌肉,再翻轉鼠皮,呈皮朝外直筒狀即可。
填充 削好1根比原尾椎骨稍細而又均勻光滑的竹的假尾椎骨或用鉛絲緊纏棉花製成假尾,插入鼠的尾部末端,假尾要比原尾長一些,以達到腹腔開口處的1/2處為好,這樣一方面可固定尾巴,也可支撐整個身體。然後將蓬鬆的棉花捏成前細後粗形狀,用大鑷子夾緊棉花的前端,從開口處緊插至頭部,再在四肢和軀幹部不足處,適當填上蓬鬆的棉花。這時,削制的尾椎骨應緊貼腹部壓住棉花,使尾椎不至上翹。縫合切口時,要將標本擺正,針從里向外交叉縫制。
整形與固定 標本製做的好壞與整形關系很大。整形時,需將標本橫放在桌面上,頭部向左,將前肢往裡縮,掌面朝下,後肢伸直,跖面朝上與尾平放,眼部用小鑷子將棉花挑開,似微凸的眼球,毛要理齊,兩耳要豎立,頭部稍尖,臀部要拱起(圖3-4)。標簽系於右足,將標本置於固定板上,四肢用大頭針固定,陰干後就製成了假剝制標本了。
② 生態標本 在博物館、教學等單位,常將獸類標本製成生活時的姿態,做為科普用。剝制的方法基本與假剝制標本相同。只是在填裝時還需用鉛絲(大型動物用鋼筋或鋼板)支撐其肢體。所用的鉛絲型號要根據動物本身的大小而定。在頭部、四肢、尾部各用1根鉛絲支撐。頭部的鉛絲先用棉花捲成與頸部原有肌肉粗細長短相同,一端固定在頭骨上。也可將原頭骨保留。另取鉛絲1根由足底沿肢骨後側插入肢內,外留一段做為固定用。穿入的鉛絲沿肢骨彎曲,用線縛於骨骼上,四肢處仍需補充棉花以代替原來的肌肉。尾椎骨的製作不宜用竹子,而必須以鉛絲方能捏成各種姿態。
(2)中型獸類標本製作 中型獸類一般泛指兔、旱獺、巨松鼠、鼬科各種,如黃鼬等,製作方法與小型獸類標本基本相同。這類標本由於體大,腹部開口處要稍大些,用竹絲等做填充物填充軀體時,需加一個竹棍,以便支撐身體。
(3)大型獸類標本製作 大型獸類泛指虎、豹、野豬、鹿類等,其製作方法一般有兩種,即生態標本和不作假體填裝而只保留皮張、頭骨等,做為科研上分類鑒定用。以此類標本為例,製作時可從尾基部至吻端及四肢內側大開口。但在處理帶角的偶蹄類動物時,需在兩角間及頸背開一「丫」字形口,沿角基周圍切離皮膚;角形較大時還需在頸側開刀,此外,四肢的蹄、爪均需留在皮上。
(4)液浸標本製作 對某些小型獸,一次性捕獲較多(如蝙蝠、鼠類等),因野外工作條件無法一次製作完畢或因分類的目的標本干後收縮無法看清、因內部器官的研究需要等目的,為防止腐爛掉毛可使用此法。方法是從腹部開口露出內臟浸泡在75%酒精溶液中,或浸制在5~10%福爾馬林溶液內。浸泡前,需將每個標本繫上已編號的竹簽,便於查閱數據。
(5)蟲蝕法骨骼標本的製作 本法適於製作脊椎動物的各類骨骼標本。以獸類標本為例,過去常採取剝皮去掉內臟再用清水煮熟,用鑷子剔去附著在骨頭上的肌肉製作,但費時費力而且易損傷標本從而影響標本的分類鑒定和收藏。近年來,國內採用鞘翅目昆蟲—皮蠧幼蟲嗜食肉類的習性來清除骨骼上附著的肌肉,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① 形態與蟲源 我們採用的皮蠧身體呈橢圓形,黑色或赤褐色,或具有花紋,身體長度在2~12毫米;幼蟲身體分節,周身有長毛。皮蠧在我國南北方均有分布。它們不但喜食肉類,也咬書籍、衣服、生皮張、葯材等。進行此法時,首先要採集和培殖蟲群,採集皮蠧的時間最好是溫暖的春夏季,這時可用帶骨肉來招引,也可以到皮蠧經常活動的屠宰場、賣骨肉的攤頭、畜產公司皮毛倉庫採集。
② 培養 蟲蝕方法將採集的皮蠧放進四周光滑的容器內,如長方形鐵皮箱、大口的玻璃容器,容器的底面可以鋪上一層棉花,如果容器較大,也可以在一定距離內加上一層大眼的隔板或鐵絲網。為使容器內的空氣流通皮蠧不易爬出,頂端開一窗口,上面蓋細絲網罩即可。將野外捕獲的動物或擬蟲蝕的動物屍體剝皮去掉內臟清洗涼干,風干後放入容器內,這時容器的溫度要保持在27~29℃,濕度不超過70%,為保持一定的溫濕度,可在容器內放進一個盛水的小碟,如溫濕度適中,小型獸類的頭骨僅需十幾個小時即可清除干凈,中型以上動物有時要2~3天。實施此法時要隨時查看,以免蟲蝕過度導致筋骨脫落。完全脫水的干標本,要放人水中浸泡,待肌肉鬆軟晾乾後再進行此法。蟲蝕後的骨骼標本仍保留骨骼的原色,如不做為分類鑒定用,可用4%過氧化氫塗抹骨骼表面,即可獲得潔白的標本。
③ 注意事項 皮蠧是一類重要害蟲,飼養時要嚴防跑出來造成危害,蟲數量過多或停止飼養時可用沸騰的開水澆燙或用火焚燒。
(6)蝙蝠標本的製作 根據用途製作的方法一般有兩種。
① 液浸標本 蝙蝠為群棲動物,有時一次性捕獲較多,除部分製成標本外,其餘的可存放在70%酒精溶液中。方法是在蝙蝠腹部剪一個缺口,其大小以使溶液浸入內臟為准。如搞科研,在液浸前還需將各種測量數據記錄下來,再用繪圖墨水或鉛筆將標本編號寫在竹桿上拴在左足(線要短,以免互相纏繞)放入容器。野外工作結束後,要盡快鑒定,以「種」為單位放人盛有70%酒精溶液的廣口瓶內,瓶外尚需註明學名、產地和採集時間。
② 假剝制標本 利用此法可製成科研用標本。
剝皮 分為背剝與腹剝兩種。由於背毛絨厚不易損傷標本分類,特徵明顯,故以背剝為好。具體操作方法如下。自背部距尾未端1~2厘米處入剪,沿背線剪至腰部,用刀柄輕輕將皮肉分離,至後肢用手捏住,在股骨和身體的連接處剪斷,肌肉除盡,另一後肢也同樣處理。*骨可從基部割下,當切斷生殖器和直腸後,用鑷子夾住尾基部,左手將尾椎拉出,然後將皮翻轉,從胸部剝離皮肉,在上膊骨和肩胛骨處剪斷,拉出並剃去筋肉;處理頭部時,應用刀緊貼頭骨依次切斷耳根、眼緣、上下唇。最後為避免蟲蛀在皮內各處均勻塗以砒霜。
填裝 將毛朝外翻轉,把上膊骨、前臂橈骨及後肢拉回原處,以剝好的竹棍或細鉛絲代替尾椎。取一團比原體積大1倍的棉花,一端折迭成頭骨狀,用鑷子夾住自背開口處向上推至吻端,再用余棉補於不足之處,此時假尾椎要放在棉花的上部。填滿後縫合,吻部不用縫,只需將上唇拉下,遮住下唇即可。將毛理順,腹部朝上進行初步整形。整形時胸部要比原形稍許豐滿,腹部自然低平,其它部位按原形整理。
固定 蝙蝠標本的翼膜陰干後較脆易折,因此,須縫制在硬皮紙上,這樣不僅不易變形,長期使用也不至損壞。方法是先取一張大於單邊展翼標本的硬紙(馬糞紙即可),將已整形的標本腹部朝上平放在紙上縫制。習慣上將右翼折迭,舒展左翼,一個定點一針(圖3-5)。蝙蝠外部形態特徵大都集中於頭部,因此在縫制完畢後,需將耳部(包括耳屏)、鼻葉整理好,在陰干過程中,應小心地加以整形,使其在陰干後仍能保持原來形狀。蝙蝠頭骨也是分類鑒定必不可少的,可隨同標本縫在紙上。
昆蟲標本製作方法:
昆蟲針的使用方法(一)
一般是將昆蟲針直刺入蟲體胸部的中央。為保證分類上的重要特徵不被損傷,並使同一大類標本製作規格化,針叉甲蟲時要避開胸部腹面的胸足基節窩,將針穿刺在右翅鞘的內前方,使針正好穿過右冊中足和後足之間。蝽科等半翅目昆蟲,蟲針應穿插在小盾片略偏右方,這不但保護了小盾片的完整,也不會損壞胸部腹面的喙及喙槽。直翅目的昆蟲,如蝗蟲等,要將昆蟲針插到前胸背板的後方,背中線偏右側,這樣不會破壞前胸背板及腹板上分類特徵的完整性。膜翅目(蜜蜂螞蟻等)及鱗
翅目(蝴蝶、蛾類)昆蟲,是從中央插入,通過中足基節的中間穿出。
短針(二重針)的使用方法,是在一根長針上插上用硬白紙或透明膠片作成的長7.65毫米、寬1.8毫米的小三角紙(或一段長10毫米的火柴棍),再將00號短針刺在三角紙或火柴棍上(針尖向上),最後將昆蟲標本插在短針上。這種方法是專門為製作微小昆蟲設計的。
製作微小不需要展翅的昆蟲標本還有一種方法,是把特製的小三角紙插在昆蟲針上,然後在尖端粘上透明膠液,將蟲體的右側面粘在上面。
二浸制昆蟲標本的製作方法
浸制昆蟲標本保存的大部分是無翅亞綱中的原尾目、彈尾目、雙尾目、纓尾目,以及蜻蜓目、蜉蝣目等等生活在水中的稚蟲和完全變態昆蟲的卵、幼蟲、蛹等。為使蟲體經浸泡後不致變形,採到後比較大的蟲體首先要用開水去煮一下。煮的時間要看蟲體的大小、老嫩以及種類而定,一般煮至蟲體伸直稍硬即可。蟲體較大皮膚厚的幼蟲,煮5-10分鍾才行,小的柔軟的2-3分鍾就夠了。
未經煮過的幼蟲浸在保存液中,往往要收縮改變大小和形狀,
甚至使蟲體變黑。因此,浸泡昆蟲的幼期及其它必要標本時,這個步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條件有限,也可以使用開水熱浴的方法,具體情況和泡方便麵類似^0^
經過水煮或熱浴的標本,立即投入保存液中保存。但較大的蟲體或體內含水過多的種類,經過一段時間,要換液幾次,才能長久保存,不然會因帶入保存液的水分過多而使標本腐爛或污染。
三展示標本的製作方法
供展覽用的昆蟲標本,主要用於普及昆蟲知識、教學及參觀等使用。製作方法是將昆蟲的標本,按照一生的發育次序,如卵、幼蟲的不同齡、蛹、成蟲等,藝術的安排在展覽標本盒裡。同時要將相關材料也放入盒中:被害植物的葉片、天敵、防治或利用的照片等等。使觀眾通過一盒展覽標本就能了解一種昆蟲一生的概貌,以及和環境、天敵的關系。製作展覽盒中的成蟲標本時,需要展翅的種類,則不需要用昆蟲針刺穿固定。而是將標本背面向下,平放在整姿台上,用真尖釘住胸部
展翅整姿。乾燥後將蟲針拔下來,貼在展覽盒適當的位置。幼蟲、卵、蛹可以用吹脹法製作,也可以用浸制標本,不過要將之密封好。浸制標本製作方法特別之處如下:先將標本放入質地好的玻璃瓶中,在標本下襯托上棉花或各種顏色的泡沫塑料,使蟲體不能在玻璃瓶中滾動然後用酒精噴燈或氧化噴火嘴,將玻璃開口的一端燒軟,用鑷子拉成極小的細口,用注射器將保存液注入,再用火燒軟細口使其癒合。按照需要固定在展覽盒中適當的位置。
也可以用玻璃裝標本法,與展覽盒相似,但不用棉花,在標本上下都用玻璃,由於篇幅問題不作介紹,如果需要,請與本站聯系。
四有機玻璃包埋昆蟲標本的方法
採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俗名有機玻璃),把昆蟲標本包埋起來,作成一種類似人造琥珀的昆蟲標本。優點是不怕蟲蛀,不生酶和避免損壞的優點,由於透明度強,便於觀察,作為展覽、教學材料尤為適宜。
材料及工具:
製作有機玻璃包埋的原材料,是從化工原料商店買來的生、熟單體。⑴生單體,是未經過聚合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為無色透
明的液體,在包埋標本時起溶劑的作用。⑵熟單體,是經過聚合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為無色透明的粘稠狀液體,只有在5攝氏度的低溫下才能保持原來的性狀,在高溫下即聚合硬化。因此,生、熟單體應盛於大型玻璃塞廣口瓶中,放在冰箱中保存;為應用時方便和避免處置不當浪費的材料,可用兩個50毫升的小廣口瓶,倒取部分單體以便隨時應用。
准備包埋的昆蟲標本:
最好選擇肢體完整,色澤鮮艷,外表皮比較堅硬些的如鞘翅目、直翅目、半翅目、膜翅目等以及鱗翅目的成蟲,較大昆蟲的內部器官及各種昆蟲的幼體也可用來包埋,只是由於含水量多,需要的手續比較復雜。無論包埋哪種昆蟲,都要事先做好整姿及清潔工作,以便提高清晰美觀度。
制模:
用具是玻璃板(墊底)和載玻片(圍邊)。制模取決於包埋標本的有機玻璃外部形狀:方形、長方形、菱形(如果製作成圓形,也可選用質量較好的不同大小的平底玻璃皿,作為模具)。決定好模具的形狀後,先將所需的玻璃模具擦洗干凈,而且要反復檢查,表面已經有傷痕或起毛的便不能用,以避免脫模時發生困難或製作出來的標本埋塊表面不平整。制模時,先在玻璃板下墊一塊方格紙,以便用載玻片圍出另人滿意的形狀。然後用鑷子蘸少許熟單體滴在載玻片的接縫處的上方使其沿切縫外方自行下流將縫粘合,這樣的粘合處理方法要經過兩次進行。隨後放置在40攝氏度的溫箱中約半小時,使熟單體聚合硬化。
模具制好後,即可注入4-5毫米的熟單體(不能過厚,以免接縫處的黏著部溶解,如有氣泡用解剖針將其刺破)。在放入40攝氏度溫香中12小時使其聚合硬化,作為固定層。如是注入幾次,使硬化後的單體厚度不少於3毫米。為了標記所包埋昆蟲的名稱,在第二次注入熟單體前,將在生單體中浸泡過的,用繪圖墨水清晰書寫的標簽放入,使其溶於熟單體中。擺放的姿勢因情況而定。
包埋:
先將經過整資的乾燥昆蟲標本,浸在生單體中約一小時,使蟲體完全浸透。這時便在預先制好的模具中注入熟單體,但這一次的量決不能超過蟲體厚度的一半,以免放入標本後蟲體漂移位置。然後從生單體中取出標本,使蟲體背面向下,放在模具中的熟單體上。用鑷子或解剖針調整標本的位置,待穩定後,移到有玻璃蓋的盒中,避免灰塵以便日後觀察。這樣聚合雖然時間較長,但不易產生氣泡。2日後用解剖針試探,當熟單體已聚合成半固體狀態尚未完全硬化之前,便可再加入5毫米的熟單體。以後每隔1-2日按上述方法檢查再加入熟單體。但以後的注入最好從模具的一端注入,以免不規則的注入相互擠壓產生不易排出的氣體。
脫模整形:
脫模後,可用剪刀、鋼挫、磨石等修整,尤其是最後聚合的部分。修整後,有些部分會失去光澤,可用布*拋光機進行拋光。
昆蟲標本上的標簽,是一個標本上最原始的記錄,相當於單頁戶口本。製作好的標本要及時插上標簽。 ================
返回
初做好的標本,就要立即插上兩個標簽(有1.5厘米長1.0厘米寬的黑框):上面一個標簽寫有採集地點,海拔高度,採集時間;下面一個寫上寄主或採集方法、環境,採集人姓名。經過研究查對已經有學名的和經過系統研究起出中文名字的昆蟲標本,下面要再加上寫有中名、學名及鑒定人姓名的第三個標簽。經過研究,前人還未發現的新種,在標本下還要加上新種或新亞種標簽。
新種標簽用三種不同的顏色來代表等級,在新種標本中選取最典型的一個,定為正模標本,下面用紅色標簽;在選與正模標本完全相同但性別不同的一個,作為配模標本,用蘭色標簽;其餘的,作為副模,標簽應該是黃色的。
標簽要用繪圖墨水寫清楚,防止日久褪色或不易識別。浸泡在標本瓶中的更要小心。
5. 沒有模具有什麼辦法,或者什麼膠 ,能成型的
模具中沒有成型膠位,准確的說法應該是:產品膠位成型部位。指得是該部位是和產品表面接觸的地方,產品的形狀和表面的狀態是靠這些模具成型零件形成的型腔和模具零件的表面狀態來實現的。
6. 如何做標本
蝴蝶標本:
所需工具:uv膠,uv紫外線手電筒,圓形模具。
1、先用鑷子把死了的蝴蝶弄平整。
7. 動物標本製作的方法有哪些
可以用uv膠和uv紫外線手電筒來製作簡易的蝴蝶標本:
所需工具:uv膠,uv紫外線手電筒,圓形模具。
1、先用鑷子把死了的蝴蝶弄平整。
8. 怎麼做琥珀標本呢
採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俗名有機玻璃),把昆蟲標本包埋起來,作成一種類似人造琥珀的昆蟲標本。優點是不怕蟲蛀,不生酶和避免損壞的優點,由於透明度強,便於觀察,作為展覽、教學材料尤為適宜。
材料及工具:
製作有機玻璃包埋的原材料,是從化工原料商店買來的生、熟單體。⑴生單體,是未經過聚合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為無色透明的液體,在包埋標本時起溶劑的作用。⑵熟單體,是經過聚合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為無色透明的粘稠狀液體,只有在5攝氏度的低溫下才能保持原來的性狀,在高溫下即聚合硬化。因此,生、熟單體應盛於大型玻璃塞廣口瓶中,放在冰箱中保存;為應用時方便和避免處置不當浪費的材料,可用兩個50毫升的小廣口瓶,倒取部分單體以便隨時應用。
准備包埋的昆蟲標本:
最好選擇肢體完整,色澤鮮艷,外表皮比較堅硬些的如鞘翅目、直翅目、半翅目、膜翅目等以及鱗翅目的成蟲,較大昆蟲的內部器官及各種昆蟲的幼體也可用來包埋,只是由於含水量多,需要的手續比較復雜。無論包埋哪種昆蟲,都要事先做好整姿及清潔工作,以便提高清晰美觀度。
制模:
用具是玻璃板(墊底)和載玻片(圍邊)。制模取決於包埋標本的有機玻璃外部形狀:方形、長方形、菱形(如果製作成圓形,也可選用質量較好的不同大小的平底玻璃皿,作為模具)。決定好模具的形狀後,先將所需的玻璃模具擦洗干凈,而且要反復檢查,表面已經有傷痕或起毛的便不能用,以避免脫模時發生困難或製作出來的標本埋塊表面不平整。制模時,先在玻璃板下墊一塊方格紙,以便用載玻片圍出另人滿意的形狀。然後用鑷子蘸少許熟單體滴在載玻片的接縫處的上方使其沿切縫外方自行下流將縫粘合,這樣的粘合處理方法要經過兩次進行。隨後放置在40攝氏度的溫箱中約半小時,使熟單體聚合硬化。
模具制好後,即可注入4-5毫米的熟單體(不能過厚,以免接縫處的黏著部溶解,如有氣泡用解剖針將其刺破)。在放入40攝氏度溫香中12小時使其聚合硬化,作為固定層。如是注入幾次,使硬化後的單體厚度不少於3毫米。為了標記所包埋昆蟲的名稱,在第二次注入熟單體前,將在生單體中浸泡過的,用繪圖墨水清晰書寫的標簽放入,使其溶於熟單體中。擺放的姿勢因情況而定。
包埋:
先將經過整資的乾燥昆蟲標本,浸在生單體中約一小時,使蟲體完全浸透。這時便在預先制好的模具中注入熟單體,但這一次的量決不能超過蟲體厚度的一半,以免放入標本後蟲體漂移位置。然後從生單體中取出標本,使蟲體背面向下,放在模具中的熟單體上。用鑷子或解剖針調整標本的位置,待穩定後,移到有玻璃蓋的盒中,避免灰塵以便日後觀察。這樣聚合雖然時間較長,但不易產生氣泡。2日後用解剖針試探,當熟單體已聚合成半固體狀態尚未完全硬化之前,便可再加入5毫米的熟單體。以後每隔1-2日按上述方法檢查再加入熟單體。但以後的注入最好從模具的一端注入,以免不規則的注入相互擠壓產生不易排出的氣體。
脫模整形:
脫模後,可用剪刀、鋼挫、磨石等修整,尤其是最後聚合的部分。修整後,有些部分會失去光澤,可用布輪拋光機進行拋光。
9. 精品店有些植物或昆蟲標本賣,是透明的,請問可以自己做嘛
在遙遠的古代,各種各樣的小昆蟲自由自在地居住在松樹或柏樹林里。可是,突然的事情發生了,一滴松脂掉下來,牢牢地粘住了它,腿腳再也不能動彈了。以後,松脂繼續不斷滴下,越積越多,越積越大,終於包圍了小昆蟲。後來,由於自然界地殼的變動,它們一齊被深深的埋在地下,經過千百萬年以後,樹木變成了煤,松脂變成了天然透明的琥珀,小昆蟲就在中間清晰可見,還保持當年的顏色和栩栩如生的姿態,不僅看起來美麗可愛,還是研究古代昆蟲的絕好資料呢!
你想有一塊這樣的琥珀嗎?我們可以選用優質(特級)松香,自己動手製作一塊人造琥珀標本,花費不多,操作也不難。現將製作方法介紹如下:
把買來的優質松香(用量的多少根據昆蟲大小來決定,一般100克左右就能做一塊),放在燒杯內,加少量酒精(它們的比例一般採用10:1),用酒精燈加熱,不斷地用玻璃棒攪拌,直到松香熔化,含的酒精基本上蒸發就好了
然後,把要做標本的蝴蝶、甲殼蟲、小植物放在事先用硬紙折好的小紙盒內(先在折好的紙盒內襯一層蠟紙)。紙盒折成象火柴盒芯子的形狀。再把熔化的松香慢慢倒入盒內當松香凝結變硬以後,撕去紙盒,用快刀小心地削去標本四周多餘部分,這是琥珀標本的毛坯,只有上面透明,可以看清楚裡面的小昆蟲,其餘的五面是毛糙、不透明的,看不清裡面的小昆蟲,還必須經過酒精洗滌,晾乾,這樣整塊人造琥珀通身透明,小昆蟲象冬眠般地睡在裡面,微細的結構都看得一清二楚,好象一塊真的昆蟲琥珀一樣。裝在玻璃盒內,標本就製成功了。
在製作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加熱熔化松香時,燒杯下面要加石棉鐵絲網,。不要直接在燒杯底下加熱;否則,溫度太高,松香顏色加深,影響標本透明度,也不美觀。
二、熔化的松香,稍等溫度降低時,用玻璃棒輕輕攪動,讓混在松香中的氣跑出,再倒入紙盒內。這樣,做好的標本內就沒有氣泡存在。
三、用酒精洗滌標本毛坯時,把酒精倒進一個大口的容器里,不要把標本浸在裡面,而是用左手捏住,用右手指蘸點酒精,在標本不透明的地方來回摩擦,直到看上去透明為止,然後晾乾。洗滌時間不能太長,掌握在三、四分鍾內完成;否則標本的松香會熔化變軟。
松香制的「琥珀」標本,微帶淡黃色
人造琥珀製作工藝:(有興趣的,具備條件的,尤其是實驗室有空的研究生,可以大家一起做著玩啊)
(1)將有機玻璃碎片粉碎,裝入瓶內,加入氯仿,蓋緊瓶蓋,放數日,讓其自然充分溶解。二者配比,要由溶液的稀稠而定,以調成雞蛋清樣的稠度為宜,可以自己把握,稠了再加氯仿,稀了可加有機玻璃,但必須讓其徹底溶解,這樣,有機玻璃透明體就配好了。(應該有很多實驗室已經具備了這些條件的,樹脂眼鏡片也可以拿來溶解做琥珀)
(2)模具可用硬紙折成,糊成各種需要的形狀,復雜模具也可以用雕刻刀在木板上刻成。(硬紙片應該都能獲得)
(3)如果要製作以小甲蟲為內容物的人造琥珀工藝品,應首先選擇一個比小甲蟲稍大的模具,如手錶大小的空腔。先向模具空腔內加一些透明體,然後將小蟲輕輕放入,再加透明體,直到把蟲體全部覆蓋.(甲蟲到處都是,大一點的螞蟻也可以,小螃蟹,小花朵,甚至是你的頭發,都可以長久保存)
(4)將模具放在清潔乾燥處,待自然乾燥後即可得到一塊精緻的水晶般的人造琥珀了。(氯仿可以分解為氯化氫和氯氣,跑掉了,氯仿是中等毒性的吧)
注意事項
①有機玻璃碎片應清洗干凈,然後晾乾備用。②加入透明體時要緩慢進行,防止產生汽泡。③可以適當多加一些透明體,避免氯仿蒸發後有機玻璃收縮。④加好透明體的模具一定要平放在無風、清潔、乾燥處讓其自然晾乾。
目前昆蟲琥珀在南京的市場售價在15元以上,自己做的成本應該能控制在1元左右.
10. 昆蟲樹脂標本如何製作
工具/原料:ab樹脂膠、硅膠磨具、一次性塑料水杯、電子天平等,製作流程如下:
1、准備好一個一次性杯子和一個大小合適的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