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注塑件缺陷如何准確的調整
改性塑料注塑成型的日常生產中,很有可能會產生一些問題,較為常見的缺陷主要包括暗斑、光澤差異以及表面起皺(也被稱作為橘皮),一般來說這些缺陷的問題經常發生在澆口附近,那麼今天我們就從模具以及成型工藝方面來對缺陷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
光澤差異
對於注塑塑料製品來說,在有紋理的製品表面,其光澤的不同是最為明顯的。即使模具的表面十分均勻,不規則的光澤也可能出現在製品上。也就是說,製品某些部位的模具表面效果沒有很好地得以重現。
隨著熔體離開澆口的距離逐漸增加,熔體的注射壓力逐漸降低。如果製品的澆口遠端不能被充滿,那麼該處的壓力就是最低的,從而使模具表面的紋理不能被正確地復制到製品表面上。因此,在模腔壓力最大的區域(從澆口開始的流體路徑的一半)是最少出現光澤差異的區域。
要改變這種狀況,可以提高熔體和模具溫度或者提高壓力,同時增加保壓時間也能夠減少光澤差異的產生。
塑料製品的良好設計也能夠減少光澤差異出現的幾率。例如,製品壁厚的劇烈變化能夠造成熔體的不規則流動,從而造成模具表面紋理難以被復制到製品表面。因此,設計均勻的壁厚能夠減少這種狀況的發生,而過大的壁厚或過大的肋筋會增加光澤差異產生的幾率。另外,熔體不充分的排氣也是造成此缺陷的一個原因。
暗斑
暗斑出現在澆口附近,就像昏暗的日暈。在生產高粘度、低流動性材料的塑料製品時,如PC、PMMA或者ABS時尤為明顯。在冷卻的表面層樹脂被中心流動的樹脂帶走時,製品表面就可能出現這種可見的缺陷。
人們通常認定這種缺陷頻繁發生在充模和保壓階段。事實上,暗斑出現在澆口附近,通常發生在注射周期的開始階段。試驗表明,表層滑移的發生實際上要歸因於注射速度,更確切地說是熔體流前端的流動速度。
澆口周圍的暗斑以及在尖銳的轉角形成後出現的暗斑,是由於初始注射速度太高,冷卻的表面被內部的流體帶動發生移位而產生的。逐漸增加註射速度並分步注射能夠客服此缺陷。
即使當熔體進入模具時的注射速度是恆定的,它的流動速度也會發生變化。在進入模具澆口區域時,熔體流速很高,但是進入模腔以後即充模階段,熔體流速開始下降。熔體流前端流速的這種變化會帶來製品表面缺陷。
減小注射速度是解決這個問題的一種方法。為了降低澆口處熔體流前端的速度,可以將注射分成幾個步驟進行,並逐漸增加註射速度,其目的是在整個充模階段獲得均一的熔體流速。
低熔體溫度是塑料製品產生暗斑的另一個原因。提高機筒溫度、提高螺桿背壓能夠減少這種現象發生的幾率。另外,模具的溫度過低也會產生表面缺陷,所以提高模具溫度是克服製品表面缺陷的另一個可行的辦法。
模具設計缺陷也會在澆口附近產生暗斑。澆口處尖銳的轉角能夠通過改變半徑來避免,在設計時要留心澆口的位置和直徑,看看澆口的設計是否合適。
暗斑不但會發生在澆口位置,而且也經常會在塑料製品尖銳的轉角形成後出現。例如,製品的尖銳轉角表面一般非常光滑,但是在其後面就非常灰暗且粗糙。這也是由於過高的流速和注射速度致使冷卻表面層被內部流體取代發生滑動而造成的。
再次推薦採用分步注射並逐漸增加註射速度。最佳的方法是允許熔體只是在流過銳角邊緣後其速度才開始增加。
在遠離澆口的區域,製品發生角度的尖銳變化也會造成這種缺陷。因此設計製品時要在那些區域使用更為平滑的圓角過渡。
橘皮
「橘皮」或者表面起皺缺陷一般發生在用高粘度材料成型厚壁製品時的流道末端。在注射過程中,若熔體流動速度過低,塑料製品表面會迅速固化。隨著流動阻力的加大,熔體前端流將會變得不均勻,致使先固化的外層材料不能與型腔壁充分接觸,從而產生了皺褶。
這些皺褶經過固化和保壓後就會變成不可消除的缺陷。對於該缺陷,解決的方法是提高熔體溫度並且提高注射速度。
Ⅱ 注塑機換模具怎麼調模 跪求各位大蝦了!我看師傅按調模進調模退的
鎖模力的調節
A、用手動操作開模直到開盡為止。啟動調模裝置,調減模厚,以產生鎖模力,關上調模裝置鎖模。模厚的減少度與產生的鎖模力成正比。但如果模厚減少得太多,則不能鎖模。建議以漸進的方式減少模厚。
B、復第一步驟,直至機鉸與模板接柱(格林柱)產生足夠的鎖模力為止。鎖模油缸的工作壓力可以從油壓系統的壓力表看到,鎖模油缸所產生的推力與油缸內的工作壓力成正比,但由於通過機鉸的放大。最後的鎖模力和鎖模油缸的工作壓力並不成正比。但一般來說壓力越高,則鎖模力越大。
Ⅲ 注塑機調模過程
先把模具吊起來裝到注塑機上,對好定位圈,鎖緊模具,裝上壓板。然後調模,接冷卻水管。加溫,開機。
A、用手動操作開模直到開盡為止。啟動調模裝置,調減模厚,以產生鎖模力,關上調模裝置鎖模。模厚的減少度與產生的鎖模力成正比。但如果模厚減少得太多,則不能鎖模。建議以漸進的方式減少模厚。
B、復第一步驟,直至機鉸與模板接柱(格林柱)產生足夠的鎖模力為止。鎖模油缸的工作壓力可以從油壓系統的壓力表看到,鎖模油缸所產生的推力與油缸內的工作壓力成正比,但由於通過機鉸的放大。最後的鎖模力和鎖模油缸的工作壓力並不成正比。但一般來說壓力越高,則鎖模力越大。
注塑機,又名注射成型機或注射機。它是將熱塑性塑料或熱固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製成各種形狀的塑料製品的主要成型設備。注塑機能加熱塑料,對熔融塑料施加高壓,使其射出而充滿模具型腔。按照注射裝置和鎖模裝置的排列方式,可分為立式、卧式和立卧復合式。
Ⅳ 注塑機調模厚的原理和方法~~
注塑機調模原理在自動調模中能看出一二來。調模機構驅動動模靠近前模。使間隙適當。主要是有個低壓位,保護模具安全的!
Ⅳ 注塑機如何調模 詳細點
低壓鎖模的設定
1.在設定注塑參數和設定開、鎖模行程、模具保護壓中應有一個理想的變速過程,確保模具安全運行。
2.首先把低壓保護壓設定為0, 然後把注塑機設定為低壓手動,反復閉合
模看模具低壓所需設定的位置(實際位置),以最小的低壓壓力,每次增加1%,至低壓鎖模到轉高壓為止, 為我們要設定的低壓保護壓力.
低壓保護距離的設定
1.一般以產品模具閉合方向垂直投影厚度加上3∽5MM (即最厚的膠位)為我們要設定的低壓保護距離,如遇的特殊情況可根據模具和產品的結構來設定低壓保護距離。
低壓保護時間
2.把注塑機設定為手動,反復閉合模觀察低壓保護距離階段所需的時間,此時
間加上2-3秒即為我們要設定的低壓保護時間。
低壓保護速度
1.以最小的低壓速度配合低壓壓力,每次增加1%,至低壓鎖模到轉高壓為止,
為我們要設定的低壓保護速度, 如果是彈簧模具不能完全閉合,或者想降
低模具接觸時間,可在適當的范圍內調整模具低壓保護速度.壓力。
低壓保護的方式
1.(JSW機) 模具保護異常時強制進行開模動作,在開模完成位置關閉機械,(新瀉.東洋)一定要[低壓選擇]開關打[開]低壓保護才起作用,其它機型按要求調整使用。
2. 特殊模具按特殊要求來設定以適應不同製品或模具的要求,模具保護壓是
以鎖模力能力的15%而設定的,如果是彈簧模具不能完全閉合,或者想降低模具接觸時間,可在+\-10%的范圍內調整模具低壓保護壓力。
注意事項
1. 在設定鎖模行程、模具保護壓中一定要待所設定之模具溫度達到設定值後可
進行精確低壓保護設定調較,因為在冷模時調較好待模具溫度達到設定值後熱彭脹鎖模不上。
6.2設定完畢後需用A4紙(40*40MM)的A4紙用黃油濕潤後粘貼於模具的安全分型面位,再合
模檢驗低壓保護效果。若合模後機台會警報則OK,否則重新設定低壓保護參數直至OK為止,並將
OK之低壓保護參數(壓力.速度.位置.時間)如實記錄在參數表上.
低壓閉模的位置應該是:產品最長的距離+3-5mm為適當的閉模位置
還有就是{把注塑機設定為手動,反復閉合模觀察低壓保護距離階段所需的時間,此時
間加上2-3秒即為我們要設定的低壓保護時間。}
我們要求對於曲臂機械,調整完零點位置之後,把低壓鎖模位置設為0,壓力為10%,低壓閉模速度為10%,手動閉模,觀察閉模結束不動時候的位置,(一般為0.8--1.2),取此位置為低壓閉模鎖模的位置,然後依次遞增壓力,觀察鎖摸時間t,直到鎖摸時間不發生較大減小變化時為止,然後保護監視時間為:t+0.2s 低壓閉模保護開始位置設為產品最大長度左右
Ⅵ 注塑機怎麼調
產品發脆往往由於物料在注塑過程中降解或其他原因。
⑴注塑問題:
<1>料筒溫度低,提高料筒溫度;
<2>噴嘴溫度低,提高它;
<3>如果物料容易熱降解,則降低料筒噴嘴溫度;
<4>提高注射速度;
<5>提高注射壓力;
<6>增加註射時間;
<7>增加全壓時間;
<8>模溫太低,提高它;
<9>製件內應力大,減少內應力;
<10>製件有拼縫線,設法減少或消除;
<11>螺桿轉速太高因而降解物料。
⑵模具問題:
①製品設計太薄;
②澆口太小;
③分流道太小;
④製品增加加強筋、圓內角。
⑶物料問題:
①物料污染;
②物料未乾燥好;
③物料中有揮發物;
④物料中回料太多或回料次數太多;
⑤物料強度低。
⑷設備問題:
①塑化容量太小;
②料筒中有障礙物促使物料降解
尺寸不準
原因一:成型用膠料
膠料的流動性過強,向上收縮率有差異
原因二:注塑機及注塑條件
1.射膠壓力太低
2.保壓太低
3.模溫不適當
4.冷卻時間太短
5.鎖模力不足夠
原因三:產品及模具設計
1.產品的尺寸公差太嚴格
2.模具不夠剛硬
3.入水形式和位置不當
飛邊
1:鎖模力不足時,模板有可能被模穴內的高壓撐開,熔膠溢出,產生毛邊2:塑料計量過多,過量的熔膠被擠入模穴,模板有可能被模穴內的高壓撐開,熔膠溢出,產生毛邊。3:料管溫度太高,熔膠太稀,容易滲入模穴各處的間隙,產生毛邊4:4.射壓過高保壓壓力太大
解決方法
1.確認鎖模力是否足夠。
2.確認計量位置是否正確。
3.降低樹脂溫度和模具溫度。
4.檢查射出壓力是否適當。
5.調整射速。
6.變更保壓壓力或轉換位置。
以上問題都解決了,還有飛邊(1)鉗工研配沒到位(2)鉗工研合沒法到位,因為此分型面處加工時缺肉太多(程序原因,刀具原因,操做者原因及磕碰等等),須燒焊
鉗工最喜歡ABS等塑料的活
PP則反之
會膠線
會膠線是原料在合流處產生細小的線,由於沒完全融合而產生,成品正、反面都在同一部位上出現細線,如果模具的一方溫度高,則與其接觸的會膠線比另一方淺。
1 提高原料溫度,增加射出速度則會膠線減小.
2 提高模具溫度,使原料在模具內的流動性增加,則原料會合時溫度較高,使其會膠線減小.
3 CATE 的位置決定會膠線的位置,基本上會膠線的位置都進膠方向一致.
4 模具中間有油或其它不易揮發成分,則它們集中在結合處融合不充分而成會膠線,
5 受模具結構的影響,完全消除會膠線是不可能的,所以調機時不要約束在去除會膠線方面,而是將會膠線所產生的不良現象控制中最小限度,這一點更為重要.
成型機 原料溫度低,流動性不足射出壓力低射出速度慢灌嘴冷料或太長灌嘴處變形造成 阻力大(壓力損失)
模具 模具溫度低模具內排氣不良GATE 位置不良GATE 流道過小從GATE 到會膠線產生位置的距離過長(L/T的關系)模具溫度不平衡
原料 原料流動性不良原料固化速度快原料烘乾不足
另:塑性成型中缺陷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相互聯系的得,我們所能做的只是:將各種缺陷的程度降到工藝允許的范圍,或是降到我們能力所能達到的范圍,能否得到完美的產品就看天意了!哈哈。鄙人一點粗見。
我個人認為除了芯子造成的會膠線外,產品的厚度不均是造成會膠線的主要原因,所以要解決這類會膠線最好通過修改模具來解決。
處理交融線主要還在模具上,改進主澆口和流道的大小,試用澆口的進料方式和位置,考慮模具的排氣位置,應該可以解決這種現象。一般密而多的芯子產生的膠線比較難處理,產品設計人員應該考慮產品的表明處理,比如產品表明的沙底或花紋、皮紋可以有效的掩蓋膠線。
翹曲
射出時,模具內樹脂受到高壓而產生內部應力,脫模後,成品兩旁出現變形彎曲,薄殼成型的產品容易產生變形。
1 成型品還沒有充分冷卻時,進行頂出,通過頂針對表面施加壓力,所以會造成翹曲或變形。
2 成型品各部冷卻速度不均勻時,冷卻慢收縮量加大,薄壁部分的原料冷卻迅速,粘度提高,引起翹曲。
3 模具冷卻水路位置分配不均勻,須變更溫度或使用多部模溫機調節。
4 模具水路配置較多的模具,最好用模溫機分段控制,已過到理想溫度。
成型機 原料溫度低,流動性差,保壓高,保壓時間長,射出壓力高,射出速- 度慢, 冷卻時間短
模具 模具溫度低,模具上有溫差,模具冷卻不均勻不充分,脫模不良
原料 原料的流動性不夠
還有塑料件設計問題----主要是壁厚均勻度
除了壁厚均勻度之外.
冷卻系統也不可忽視
熔接痕
產品接痕通常是由於在拼縫處溫度低、壓力小造成。
⑴溫度問題:
①料筒溫度太低;
②噴嘴溫度太低;
③模溫太低;
④ 拼縫處模溫太低;
⑤ 塑料熔體溫度不均。
⑵注塑問題:
① 注射壓力太低:
② 注射速度太慢。
(3)模具問題:
<1>拼縫處排氣不良;
<2>部件排氣不良;
<3>分流道太小;
<4>澆口太小;
<5>三流道進口直徑太小;
<6>噴嘴孔太小;
<7>澆口離拼縫處太遠,可增加輔助澆口;
<8>製品壁厚太薄,造成過早固化;
<9>型芯偏移,造成單邊薄;
<10>模子偏移,造成單邊薄
<11>製件在拼縫處太薄,加厚;
<12>充模速率不等;
<13>充模料流中斷。
(4)設備問題:
①塑化容量太小;
②料筒中壓力損失太大(柱塞式注壓機)。
⑹物料問題:
①物料污染;
②物料流動性太差,加潤滑劑改善流動性
粘模
模具:1 頂出機構不夠完善
2 拋光不夠(脫模方向太粗糙)
3 檢查模具是否有倒勾和毛刺。
4 檢查脫模機構動作先後順序。
成形:1 注射壓力太大致使撐模。
2 保壓太大致使撐模。
3 料溫太高致使塑料變脆。
4 模溫太低。
5 射料不足。
粘模有時和設計也有很大關系,理論上要求,產品要落在動模上,但是有時會落在定模,上述的說法很對,但是如果設計時,動模的粘力沒有定模大時,肯定會粘模。這也是設計時最要注意的地方。
對拋光不良,我有些體會。曾設計風輪,高約160,10多個風葉,風葉寬2,每個風葉下兩個2MM頂桿,拔模斜度0.125度,頂出時,頂桿全都彎了而塑件紋絲不動,可見抱緊力多大。當時大家議論紛紛,有領導認為模具結構不合理須重新設計等等。我請教了我認為很有經驗一位注塑工藝師告我道:拋光不好。我堅持了這一看法認為先再次拋光看結果再說。拋了約有三天(窄縫極難拋還要求對接處合牙)一試模順利頂出。後來,類似的模具又交給我設計,注意了拋光,第一次試模就OK。
也可能是脫模斜度不夠
包括模具冷卻水道的均衡性都是非常重要的
注塑不滿
注塑不滿的主要原因是計量不夠及熔體因冷卻或流動性(熔融指數低)的原因。
解決主要是從以下方面著手:
材料
提高材料的流動性,根據流動比選擇適當的熔融指數材料
模具
1.澆口加大及拋光流道,減小進膠阻力。
2.增加排氣。
3.冷卻水道設計預防有過冷部份
產品
1.預防有過薄的結構
工藝
1.盡可能提高注塑溫度及模具溫度,增加材料的流動性
2.盡可能提高注塑速度和壓力,縮短產品填充時間
3.稍增加保壓時間和壓力,以利二次補料
4.稍增加背壓(作用不太)
注塑機
檢查是否堵塞。
內應力
注射模塑製品的內應力是由於成型加工不當、溫度變化、溶劑作用等原因所產生的應力。其本質就是高彈變形被凍結在製品內而形成的。
內應力會影響模塑製品的性能,還會使製品在垂直於流動方向的力學強度降低,造成塑品開裂。
內應力有取向應力、體積溫度應力、與製品脫模時的變形應力。
內應力的分散與消除:
塑料材料:材料中的雜質易造成內應力,多組份塑料各組應分散均勻,排氣好,造粒時顆粒就塑化均勻,製品內應力就小。
製件設計:應該力求表面積與體積之比盡量小,比值小的厚製件冷卻緩慢,內應力較小,比值大的易產生內應力。
模具設計:澆口小保壓時間短,製品內應力小,反之就較大。
工藝條件:工作溫度影響很大。
注射模冷卻系統的設計及分析
在注射成型過程中,模具溫度直接影響到塑件的質量如收縮率、翹曲變形、耐應力開裂性和表面質量等,並且對生產效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在注射過程中,冷卻時間占注射成型周期的約80%,然而,由於各種塑料的性能和成型工藝要求不同,模具溫度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因此,對模具冷卻系統的設計及優化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塑件的質量和生產成本。
1 模具濕度對塑件的影響
影響注射模冷卻的因素很多,如塑件的形狀和分型面的設計,冷卻介質的種類、溫度、流速,冷卻管道的幾何參數及空間布置,模具材料,熔體溫度,塑件要求的頂出溫度和模具溫度、塑件和模具間的熱循環交互作用等。
(1) 低的模具溫度可降低塑件的成型收縮率。
(2) 模具溫度均勻、冷卻時間短、注射速度快可以減小塑件的翹曲變形。
(3) 對於結晶性聚合物,提高模具溫度可使塑件尺寸穩定,避免後結晶現象,但是將導致成型周期延長和塑件發脆的缺陷。
(4) 隨著結晶型聚合物的結晶度的提高,塑料的耐應力開裂性降低,因此降低模具溫度是有利的。但對於高粘度的無定型聚合物,由於其耐力開裂性與塑件的內應力直接相關,因此提高模具溫度和充模速度,減少補料時間有利的。
(5) 提高模具溫度可以改善塑件的表面質量。
2 模具溫度的確定
注射成型工藝過程中,模具溫度直接影響到塑料的充模、塑件的定型、模塑周期和塑件質量。而模具溫度的高低取決於塑料結晶性、塑件尺寸與結構、性能要求以及其它工藝條件如熔料溫度、注射速度、注射壓力和模塑周期等。
對於無定型聚合物,其熔體在注入模腔後隨著溫度的降低而固化,但並不發生相的轉變,模溫主要影響熔體的粘度,即充模速率。因此,對於熔融粘度較低和中等的無定型塑料如聚苯乙烯、醋酸纖維素等,採用較低的模具溫度可以縮短冷卻時間。對於熔融粘度高的塑料如聚碳酸酯、聚苯醚、聚碸等,則必須採取較高的模具溫度以避免產生冷流痕、注不滿等缺陷,同時由於其軟化溫度較高,提高模具溫度可以調整塑件的冷卻速率,使之均勻一致,以防止塑件因溫度差過大而產生凹痕、內應力和裂紋等問題。
結晶性聚合物在注入模腔後,當溫度降低到熔點以下即開始結晶,結晶的速率受冷卻速率並最終由模具溫度控制。高的模具溫度將導致大的結晶速率,有利於分子的松馳過程,因此尺寸穩定但是塑件發脆,適用於結晶速率很小的塑料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低的模具溫度將導致塑件中的分子結晶度的降低,對於玻璃化溫度低於室溫的塑料如聚烯烴類將出現後結晶現象,從而引起尺寸和力學性能的變化。適宜的模具溫度區域,冷卻速率適中,分子的結晶和定向也都是適中的。
3 注射模冷卻系統的設計及分析
3.1注射模冷卻系統設計的原則
設計冷卻系統需要考慮模具的結構、塑件的尺寸和壁厚、鑲塊的位置、熔接痕的產生位置等。
(1) 塑件厚度均勻,冷卻通道至型腔表面的距離相等,亦即冷卻通道的排列與型腔的形狀相吻合,塑件壁厚處冷卻通道應靠近型腔,間距要小以加強冷卻。一般冷卻通道與型腔表面的距離大於10mm,為冷卻通道直徑的1~2倍。
(2) 在模具結構允許的前提下,冷卻通道的孔徑盡量大,冷卻迴路的數量盡量多,以保證冷卻均勻。
(3) 為防止漏水,鑲塊與鑲塊的拼接處不應設置冷卻通道,並注意水道穿過型芯、型腔與模板接縫處時的密封以及水管與水嘴連接處的密封,同時水管接頭部位設置在不影響操作的方向,通常在注射機的北面。
(4) 澆口處應加強冷卻。由於澆口附近溫度最高,通常可使冷卻水先流經澆口附近,再流向澆口遠端。
(5)降低入水與出水的溫度差,避免模具表面冷卻不均勻。
(6)冷卻通道要避免接近塑件熔接痕的生產位置,以免降低塑件的強度。
(7)冷卻通道內不應有存水和產生迴流的部位,應避免過大的壓力降。冷卻通道直徑的選擇要易於加工清理,一般為φ6~φ12mm。
3.2 注射模的冷卻分析
由於實際塑件的形狀往往十分復雜,因此藉助於一些簡化公式或經驗公式來分析冷卻系統的可行性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MPI/Cool應用邊界元的方法分析模具冷卻系統對模具和塑件溫度場的影響,優化冷卻系統的布局,以達到使塑件快速、均衡冷卻的目的,從而縮短注射成型的冷卻時間,提高生產效率。其流程圖如圖1所示。
3.2.1 建模及准備階段
輸入CAD模型
網格劃分
選擇材料
設計澆注系統
確定澆口位置
選擇注射機
確定注射工藝參數
設定分析參數
分析計算
冷卻問題解決
用三維CAD軟體Pro/E對塑件建模,通過IGES文件交換格式讀入MPI,並轉變成中性面模型,冷卻系統和澆注系統在MPI中用手工或澆注系統導向模板創建
塑料齒輪的成型缺陷分析與對策
1 前言
塑料齒輪由於它的質輕、價廉,傳動雜訊小,不需後加工,生產工序少,又因其強度和剛度接近於金屬材料,可以代替有色金屬和合金,因此,它在工業上的應用正在逐步擴大,現已廣泛應用於機械、儀表,電訊、家用電器、玩具產品和各種記時裝置中。由於成型塑料齒輪的模具有其特殊性,因而塑料齒輪形成了一種特殊類型的注射模。
2 齒輪材料
齒輪材料纖綜合考慮使用性能、工藝性能和經濟性,選用聚甲醛(又稱POM),該材料具有優異的綜合性能,強度、剛性高,抗沖擊,疲勞、蠕變性能較好,自潤滑性能優良,摩擦系數小且耐摩性好,吸水小,產品尺寸穩定,適用於製造各種齒輪、傳動零件或減摩零件等。
3 注射工藝
3.1 溫度
注射過程中的溫度主要足指熔膠溫度和模具溫度,因為兩者都對整個注射過程有重要影響。要同時有最高的充填速度,又能保持塑件的特性,就需要有適當的熔膠溫度。模溫越高,填模速度越快。模溫控制塑料的充填速度、成品冷卻時間和成品的結晶度。實際生產中聚甲醛塑料合理的噴嘴溫度和料筒見表1。
模具溫度對齒輪成型周期及成品質量(如應力、系數率、尺寸公左、機械性能等)有決定性影響的參數,對POM材料而言,成型齒輪的模溫控制范圍為90度C~120度C。
3.2 注射壓力與模溫的關系
注射壓力對塑料充填起決定性作用,而注塑壓力與塑料溫度、模具溫度又是相互制約的。利用注塑繪圖法,找出能止產優良成品的最佳參數組合,通過射膠壓力與模具溫度關系圖,就可以找出合理的射膠壓力和模具溫度組合,如圖1所示。由曲線圖可知,ABCD范圍內的各點,代表能生產優質產品的壓力和棋具溫度組合。超過CD曲線便會造成成品飛邊或尺寸過大;低於AB曲線會造成成品尺寸過小或充填不滿,最佳的組合在X點,因它容許有最大的參數變化范圍。
4 模具結構及製造
目前,大多數注射成型齒輪的模數在lun以下,為防止齒輪變形和收縮,齒輪厚度在2~3mm左右。模 具結構如圖2所示,成型齒輪注塑模採用均勻分布的3點澆門如圖3所示,這樣一方面町以保證齒輪的精度,另一方面可以去除點澆口廢料。齒輪採用頂桿頂出,型芯採用鑲件結構。
在設計齒輪模具型腔時,要正確掌握齒輪各參數的收縮狀況,如果計算收縮率和實際收縮率有較大差距,則需重新製造型腔。型腔的加工精度是保證塑判齒輪精度的主要手段,該模具採用加工精度較高的精密線切割加工齒輪的型腔。對單個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注意檢測零件的尺寸公左和形位公差。對成型齒輪的組合件,要求其同軸度達到0.003mm。
5 成型齒輪的主要缺陷及對策
生產實踐表明,成型齒輪的缺陷主要在於模具的設計、製造精度和磨損程度等方面,劉於較成熟的塑料工廠,如果使用的注射機和模具在各方面比較理想,容易獲得合格的製件質量。生產過程的工藝調節是提高製件產量、質量的必要途徑。調節工藝的措施、手段是各方面的,找出問題的症結所在,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成型齒輪的缺陷容易導致齒乾傳動的雜訊、磨損加劇、效率降低甚至傳動系統的卡死現象。下面就成型齒輪注射過程中產生主要缺陷的原因及劉策分述如下:
(1)製件不滿。
製件不滿就是製品沒有完全成型,導致這種缺陷的上要原因有:
a.進料調節不當。一是汁算裝置調節得不正確;二是裝料室內被壓實和稍熔化的塑料形成了「料塞」,使部分塑料從裝料室中跳出,部分地堵住裝料室的出料口(柱塞不能椎到最前位置)。
b.射人模具中的料量太少。一是塑料溫度低,塑料流動性差;二是塑模的溫度低,沿成型部分左面而流過的塑料很快冷卻到失去流動性,以致不能完全填滿模腔的各個角落;三是注射壓力不妥;四是生產周期過短,料溫來不及跟上,影響充模成型。
c.模具設計不合理。一是模具本身結構復雜,澆口數目不足或形式不當;二是模腔內排氣措施不力,這種原因導致製件不滿的現象是屢見不鮮的,消除這種缺陷的設計應開設有效的排氣孔道,選擇合理的澆口位置使空氣容易排腺,必要時將型腔的固氣區域的某個局部製成鑲件,使空氣從鑲件縫隙逸出。
d.模具澆注系統有缺陷。一是流道太小、太簿或太長,增加了流體的阻力;二是流道、澆口有雜質、異物塑料炭化物堵塞所致;三足流道、澆口粗糙有傷痕,光潔度不足,影響物料流動。
(2)飛邊。
飛邊又稱溢邊、毛刺、披鋒等,大多發生在摸具的分合位置上,導致該缺陷的主要原因有:
a.模具分型而精度差。模具分型面上粘有凸出異物、活動模板變形曲翹等。
b,模具設計和人料配置不合理。一是在不影響製件完整性前提下,流道應設置在質量對稱中心上,避免出現偏向性流動;二是塑料在熔融狀態下具有很高的流動性和貫穿能力,容易進入活動的或固定的縫隙,要求模具的設計製造精度較高。
c.注笛機的鎖模力不足。注射成型時,由於機械上的缺陷,致使真正的鎖模力不足或不恆定,也會產生飛邊;另一方面由於模具本身平行度不好,也會導致鎖模不緊密而產生飛邊。
d.注射工藝條件差。一是塑料充模狀態過分劇烈;二是加料量調得不準確。也就是說從料斗進入料筒的料量應維持一致
Ⅶ 海天注塑機怎樣手動調模和設定
1、如下圖,首先按調模使用鍵 。
Ⅷ 注塑機怎麼調模厚位置
手動調,
Ⅸ 注塑機模具厚了一點調那裡
注塑模具的側壁厚了,在注塑機上是沒法調整的。想要對此尺寸進行調整,就只能是加大模具型芯的側面尺寸,或者是減小模具型腔的側面尺寸。調整的方法是給型芯側面鍍一層金屬,或者用冷焊機給型芯的側面補一層。或者給型腔的側面補一層。具體應該給哪裡補,則要根據產品的外形尺寸才能確定;如果只是平面的壁厚尺寸厚了,則可以調整型腔模板的厚度與型芯的高度來對壁厚尺寸進行調整。至於要調整型芯高度或者是型腔模板的厚度,同樣要看產品的高度尺寸如何才能確定。
Ⅹ 注塑機模厚怎麼調,請大家指點,謝謝大家
摘要 模厚調節,在注塑機的操作面板上有兩個專門的模厚調節按鍵➕代表向後調,➖代表向前調,根據頁面上顯示的位置按鍵調節到合適的模厚然後進行開合模試試,調好的狀態是模具合上但是不能撞模,能起高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