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用UG設計冷沖模的流程
冷沖壓模具設計步驟
冷沖模設計的一般步驟如下:
1 .搜集必要的資料
設計冷沖模時,需搜集的資料包括產品圖、樣品、設計任務書和參考圖等,並相應了解如下問題:
l )了解提供的產品視圖是否完備,技術要求是否明確,有無特殊要求的地方。
2 )了解製件的生產性質是試制還是批量或大量生產,以確定模具的結構性質。
3 )了解製件的材料性質(軟、硬還是半硬)、尺寸和供應方式(如條料、卷料還是廢料利用等),以便確定沖裁的合理間隙及沖壓的送料方法。
4 )了解適用的壓力機情況和有關技術規格,根據所選用的設備確定與之相適應的模具及有關參數,如模架大小、模柄尺寸、模具閉合高度和送料機構等。
5 )了解模具製造的技術力量、設備條件和加工技巧,為確定模具結構提供依據。
6 )了解最大限度採用標准件的可能性,以縮短模具製造周期。
2 .沖壓工藝性分析
沖壓工藝性是指零件沖壓加工的難易程度。在技術方面,主要分析該零件的形狀特點、尺寸大小(最小孔邊距、孔徑、材料厚度、最大外形)、精度要求和材料性能等因素是否符合沖壓工藝的要求。如果發現沖壓工藝性差,則需要對沖壓件產品提出修改意見,經產品設計者同意後方可修改。
3 .確定合理的沖壓工藝方案
確定方法如下:
l )根據工件的形狀、尺寸精度、表面質量要求進行工藝分析,確定基本工序的性質,即落料、沖孔、彎曲等基本工序。一般情況下可以由圖樣要求直接確定。
2 )根據工藝計算,確定工序數目,如拉深次數等。
3 )根據各工序的變形特點、尺寸要求確定工序排列的順序,例如,是先沖孔後彎曲還是先彎曲後沖孔等。
4 ) 根據生產批量和條件,確定工序的組合,如復合沖壓工序、連續沖壓工序等。
5 ) 最後從產品質量、生產效率、設備佔用情況、模具製造的難易程度、模具壽命、工藝成本、操作方便和安全程度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比較,在滿足沖件質量要求的前提下,確定適合具體生產條件的最經濟合理的沖壓工藝方案,並填寫沖壓工藝過程卡片(內容包括工序名稱、工序數目、工序草圖(半成品形狀和尺寸)、所用模具、所選設備、工序檢驗要求、板料規格和性能、毛坯形狀和尺寸等): ;
4 確定模具結構形式
確定工序的性質、順序及工序的組合後,即確定了沖壓工藝方案也就決定了各工序模具的結構形式。沖模的種類很多,必須根據沖件的生產批量、尺寸、精度、形狀復雜程度和生產條件等多方面因素選擇,其選原則如下:
l )根據製件的生產批量確定採用簡易模還是復合模結構。一般來說簡易模壽命低,成本低;而復合模壽命長,成本高。
2 )根據製件的尺寸要求確定沖模類型。
若製件的尺寸精度及斷面質量要求較高,應採用精密沖模結構;對於一般精度要求的製件,可採用普通沖模。復合模沖出的製件精度高於級進模,而級進模又高於單工序模。
3 )根據設備類型確定沖模結構。
拉深加工時有雙動壓力機的情況下,選用雙動沖模結構比選用單動沖模結構好很多
4 )根據製件的形狀大小和復雜程度選擇沖模結構形式。一般情況下,大型製件,為便於製造模具並簡化模具結構,採用單工序模;小型製件,而且形狀復雜時,為便於生產,常用復合模或級進模。像半導體晶體管外殼這類產量很大而外形尺寸又很小的筒形件,應採用連續拉深的級進模。
5 )根據模具製造力量和經濟性選擇模具類型。在沒有能力製造高水平模具時,應盡量設計切實可行的比較簡單的模具結構;而在有相當設備和技術力量的條件下,為了提高模具壽命和適應大量生產的需要,則應選擇較為復雜的精密沖模結構。
總之,在選擇沖模結構類型時,應從多方面考慮,經過全面分析和比較,盡可能使所選擇的模具結構合理。
5 .進行必要的工藝計算
主要工藝計算包括以下幾方面:
l )坯料展開計算:主要是對彎曲件和拉深件確定其坯料的形狀和展開尺寸,以便在最經濟的原則下進行排樣,合理確定適用材料。
2 )沖壓力計算及沖壓設備的初選:計算沖裁力、彎曲力、拉深力及有關的輔助力、卸料力、推料力、壓邊力等,必要時還需計算沖壓功和功率,以便選用壓力機。根據排樣圖和所選模具的結構形式,可以方便地計算出總沖壓力,根據計算出的總沖壓力,初選沖壓設備的型號和規格,待模具總圖設計好後,校核設備的裝模尺寸(如閉合高度、工作台板尺寸、漏料孔尺寸等)是否符合要求,最終確定壓力機型號和規格
3 )壓力中心計算:計算壓力中心,並在設計模具時保證模具壓力中心與模柄中心線重合,目的是避免模具受偏心負荷作用而影響模具質量。
4 )進行排樣及材料利用率的計算.以便為材料消耗定額提供依據。
排樣圖的設計方法和步驟:一般是先從排樣的角度考慮並計算材料的利用率,對於復雜的零件通常用厚紙剪成3 一5 個樣件.排出各種可能的方案,選擇最優方案.現在常用計算機排樣後再綜台考慮模具尺寸的大小、結構的難易程度、模具壽命、材料利用率等幾個方面的問題.選擇一個合理的排樣方案。確定出搭邊,計算步距和料寬.根據標准板(帶)料的規格確定料寬及料寬公差。再將選定的排樣畫成排樣圖,按模具類型和沖裁順序打上適當的剖面線,並標注尺寸和公差。
5 )凸、凹模間隙和工作部分尺寸計算。
6 )對於拉深工序,確定拉深模是否採用壓邊圈,並進行拉深次數、各中間工序模具尺寸分配,以及半成品尺寸計算等。
7 )其他方面的特殊計算。
6 .模具總體設計
在上述分析、計算的基礎上,即可進行模具結構
的總體設計,並勾畫草圖,初步算出模具閉合高度,概略地定出模具外形尺寸,凹模的結構形式及固定方法。同時考慮如下內容:
1 )凸、凹模結構形式及固定方法;
2 )製件或毛坯的定位方式。
3 )卸料和出件裝置。
4 )模具的導向方式以及必要的輔助裝置。
5 )送料方式。
6 )模架形式的確定及沖模的安裝。
7 )模具標准件的應用。
8 )沖壓設備的選用。
9 )模具的安全操作等。
7 .完成模具圖
『貳』 如何從一個模具製造變成一名模具設計!請師傅們指路!
你要先知道模具設計師主要做什麼
1:數字化制圖,將三維產品及模具模型轉換為常規加工中使用的二維工程圖;
2:模具的數字化設計,根據產品模型與設計意圖,建立相關的模具三維實體模型;
3:模具的數字化分析模擬,根據產品成形工藝條件,進行模具零件的結構分析、熱分析、疲勞分析和模具的運動分析;
4:產品成形過程模擬,注塑成形、沖壓成形;定製適合本公司模具設計標准件及標准設計過程;
5:模具的生產以及後期管理維護。
已經有5年的工作經驗,理論知識應該不是大問題
塑料模設計師參考書籍:
(1)翁其金,塑料模塑成型技術,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年;
(2)郭鐵良,模具製造工藝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3)倪森聲,機械製造工藝與裝備[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年;
(4)彭建聲、秦曉剛,模具技術問答,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8年
如果你有學歷的話,可以評定工程師,這個相對簡單
然後就是學習、積累....祝你成功
『叄』 ug模具設計步驟
模具設計的一般流程如下:
(1)製品圖和實樣的分析與消化(製品的幾何形狀、尺寸、公差及設計標准等);
(2)型腔數量的確定及型腔的排列;
(3)模具鋼材的選用;
(4)分型面的確定;
(5)側向分型與抽芯機構的確定;
(6)模架的確定與標准件的選用;
(7)澆注系統的設計;
(8)排氣系統的設計;
(9)冷卻系統的設計;
(10)頂出系統的設計;
(11)導向裝置的設計;
(12)模具主要零件圖的繪制;
(13)設計圖紙的校對;
(14)設計圖紙的會簽。
這是moldwizard的設計過程
『肆』 ug如何標注尺寸
UG 三維模型尺寸標注 一、在開始命令中選擇 「PMI」 二、此時標題欄中會出現「產品製造信息」菜單欄 三、選擇尺寸標准裡面的命令,對 3D 模型進行標注。
1,UG7.5以上的版本,其都有連續自動標注尺寸,在繪圖前,只要打開連續自動標注尺寸在繪制幾何圖形的時候就可以打開;
事實上,繪圖中自動標注尺寸不實用,總會標出一些自己一想要的尺寸,常規設計還是工程師手動標注。
『伍』 如何調整UG工程圖尺寸大小
1、打開UG10.0軟體。
『陸』 UG設計模具流程
用ug設計模具很少完全通過注塑模向導分模,普遍情況都是通過手動分模,也就是確定產品的型腔和型芯面以及分型面,拉伸提取出來,縫合之後分割體就可以了。
模板可以通過手動繪出,很簡單的。如果直接調用模架會是以裝配體來調入模架,所以建議你可以在2D中繪好模架之後導入到UG中直接拉伸即可,很簡單。
一個零件在一個文件中是用的裝配模塊,不過一般模具廠的設計多數都放在一個文件中,放在不同的模塊是在一個文件中做好一套模具後再分別裝配提供給CAM編程,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減少出錯,每個零件不會相互干涉。
『柒』 UG分型時,怎麼加入自定義型芯型腔工件的尺寸
在設定工件的時候,點上圖那個按鈕就進入草圖啦,然後就可以通過畫草圖標尺寸來設計工件的大小輪廓,按鈕下面那個限制開始和結束距離就是工件的高度,高度和大小要考慮到產品的具體結構而定,希望能幫到你
『捌』 ug8.0模具設計步驟
在外面工廠整套模具設計的流程大概是如下:分析產品(打合資料),修改裝配尺寸(公差),拔模做產品前期處理,排位,分模,拆結構,標准件,整套模具的完成。這里我貼一套視頻上來。你可以看下的,這是從拿到產品開始,一直到整套模具設計完成。
『玖』 用UG設計沖壓模具的步驟
看是拉伸件還是非拉伸件,拉伸件的話就直接先設計拉伸模,然後再設計後面的沖孔、切邊等。
若是非拉伸件,就先設計成型、沖孔等,放料片線切割出來試模,尺寸符合後再根據料片設計落料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