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塑料模具如何選擇模架
按比例分。產品比如是20*30*50 如果是平面模的情況下。。那模架要比產品單邊預留50以上。。就可以。
⑵ 塑料模具A板和B板之間為什麼有1毫米的間隙模仁之間有沒有間隙
首先模仁之間是肯定沒有間隙的,否則會有飛邊(披鋒),A板和B板之間留1毫米的間隙是為了是模仁之間能更好的合緊,這樣可以避免A、B板合緊,而模仁沒合緊的情況。
個人認為你應加強模具的基礎知識。模仁才是真正的成型產品的腔,模仁之間若可有間隙,鉗工無從談起為什麼要配模或飛模,模具也就不是模具了。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⑶ 關於模具設計的問題,請熱心人指點。模仁(內模料)的大小怎麼定知道模仁大小後模架的規格和型號怎麼定
這是沒有回定標準的,因為每個產品結構都不一樣,要綜合多方面考慮,但大體上有個范圍去選擇,怎樣在大體范圍去選擇呢?那就要靠工作經驗的積累.
現代先進模具設計CAD/CAM/CAE發展方向正是將相關力學,熱學,材料學,運動學相關數據集合來代替工作經驗!!
⑷ 模具不做模仁直接在AB板加工,兩板間的1mm間隙能留嗎直接在AB板做,設計和加工有哪些要注意!大俠拜託!
不建議這么去做,除非塑件毫無要求,為了降低模具成本這樣去考慮。
凹模可以直接在A板上放電,但凸模還是要做鑲件。AB板材料太軟,放間隙一則為了模仁貼合緊密,二則為了排氣順暢,如果完全靠AB板分型,排氣問題較難解決。如果非要直接在AB板上加工,間隙也是可以留的,只要在周邊一圈降面0.5~1mm就行。
這樣的模具壽命很差,模具加工和後續修模都會增加難度,請慎重考慮
⑸ 塑料模具模仁尺寸怎麼確定
首先你需要考慮:
1、你的注塑機台有多大——你要做模架大小匹配的模具
2、你的製品生產批量有多大——你要做能達到你需求產能的模具
然後你考慮你的製品大小,結構復雜程度,來確定具體腔數
一般具備模具設計開發實力的廠商都有能力幫助你確定模腔數,你只要告訴他你的要求(設備、量以及製品的具體要求如顏色、表面)就可以
⑹ 塑料模具設計中的模架尺寸怎麼確定的
按標准模架來說,
1,一般產品四周放出30mm是模芯的尺寸,
2,按模芯的尺寸找出模架的尺寸。(模芯是放在模架上面的,避開導柱孔,回程孔,即可,一般每個方向不超過75mm)
有滑塊或其他上面的,另計。
⑺ 塑膠模具模仁尺寸如何確定,如何確定偏出產品外形多少當出多個產品時,型腔間的距離取多少比較合適
模仁尺寸的確定,理論上可以由公式獲得(公式我不記得了),但實際上沒幾個去用公式計算的,一般都是經驗值。凹摸高度一般根據實際產品的高度來確定:一般機殼摸凹摸高度要大於型腔深度的2倍,長寬偏出產品外形5-40MM都可以,具體應根據產品的大小,摸具的結構(比如說運水,螺絲孔等等)的需要來確定。型腔間的距離不宜太長(太長注塑時會消耗很多壓力,而且浪費材料),太短的話可能導致型腔局部溫度的相互影響,模具溫度不均勻,使產品出現翹屈、變形等不良現象。一般在保證模具結構的情況下取15-30M左右(也需根據具體產品大小等因素來確定)
⑻ 塑膠模具設計標准,比如模仁大小.厚度的確定,唧嘴大小,澆口 流道 的選擇...
按照書本上,這些都是要進行數據計算的,而在現實的生產過程中,一般都是根據經驗來做設計的,比如模仁的大小一般根據產品單邊加大25到50左右,厚度要考慮水路、螺絲、強度等,一般在30到50左右,也要看產品的大小相應增大。唧嘴大小一般是標准件,選用合適的就行,澆口根據產品大小來設計,採用先小後大的原則,先根據經驗設計,試模的時候檢驗正確性或者加大,流道一般採用3、4、5、6、8等數據,參照產品的大小來確定。想了解這方面的信息穀歌搜索「南通鼎點」即可
⑼ 怎樣訂塑膠模具模仁模架
具體一點說吧,產品尺寸單邊加30mm左右,訂模仁長寬尺寸,厚度尺寸比產品高30左右.模架比模仁單邊加50~100mm.有滑塊機構模架相對大點.以上為經驗值.
⑽ 塑膠模具模仁尺寸如何確定,如何確定偏出產品外形多少
模仁尺寸的確定,理論上可以由公式獲得,但實際上沒幾個去用公式計算的,一般都是經驗值。凹摸高度一般根據實際產品的高度來確定:一般機殼摸凹摸高度要大於型腔深度的2倍,長寬偏出產品外形5-40MM都可以,具體應根據產品的大小,摸具的結構(比如說運水,螺絲孔等等)的需要來確定。型腔間的距離不宜太長(太長注塑時會消耗很多壓力,而且浪費材料),太短的話可能導致型腔局部溫度的相互影響,模具溫度不均勻,使產品出現翹屈、變形等不良現象。一般在保證模具結構的情況下取15-30M左右(也需根據具體產品大小等因素來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