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做麵包用到的器具有哪些
作為一個烘焙狂,我收集的工具、模具多得有點兒「不正常」。
玩烘焙初期,我恨不能買盡工具和模具,即使刮刀和粉篩這樣沒什麼個性的東西我也得存好幾個款,至於模具,更是多到塞滿了櫃子。每當看到它們滿滿當當擠在一起的樣子,我就從內心裡感覺歡喜,是種「擁有」後的喜悅,我更加享受用它們變出不同的花樣後的成就感。
可當我費時費力整理它們時,發現好多模具買回來只用過一次,好多模具幾年沒用過了,還有的甚至連包裝都沒拆開……隨著經驗的增長,我漸漸明白一個道理:能把有限的模具用出「花」來才是真本事。
那麼就先來談下做麵包必備的那些工具吧,圖片里的那些再加上一台烤箱,就是我認為做麵包必備的工具。
電子秤:建議選擇能精確到一克的電子秤,稱量相對准確,且具有去皮功能。我剛玩烘焙時買了彈簧秤,發現敏感性太低了。即使是精確到一克的電子秤,敏感性和准確性也有限,稱酵母、鹽這些少量的原料就顯得力不從心了,這時候我們需要使用量勺。
量勺:一般一套4—5把——1/4小匙、1/2小匙、1小匙、1/2大匙和1大匙,有些套裝可能沒有1/4小匙。1小匙=5毫升,1大匙=15毫升。
咱們中學都學過物理,因為密度的關系,同樣體積的不同物質的質量是不一樣,所以不能簡單說1小匙的粉類是5克,因為不同的粉的密度會有差別。正確量取方法是:不要特別壓緊,正常舀出,用刀或刮板將表面鼓出來的部分刮掉即可。
刮板:用於刮取面團和分割面團。市售有塑料和不銹鋼材質的,有兩邊平行和一邊帶圓弧的,帶圓弧的刮板方便刮取面盆里的面團。如果分割起酥面團,不建議使用刮刀,因為它沒有韌,不鋒利,切下去會破壞起酥面團的層次。
面盆:這就不用介紹了吧,和好的面團和拌好的餡料總得有個東西盛著吧。懶得洗盆也可放在保鮮袋裡,不過袋子不能太小,要給麵包發酵留出空間。想要面團更容易拿出來的話可以在盆壁薄薄抹一層液體油,不要抹太多,不然會影響麵包的組織。
擀麵杖:整形必備。市售還有帶顆粒的排氣擀麵杖。我個人體會,小型花式麵包和吐司的整形宜使用普通擀麵杖,因為面團小,很容易擀出氣泡,如果使用排氣擀麵杖,容易在麵包上留下痕跡,烤後一眼就能看出來。如果對付大面團,比如麵包卷的面團,使用排氣擀麵杖能夠更快、更均勻地排出氣泡。
毛刷:用於在麵包表面刷蛋液,也可以刷去面團表面多餘的麵粉。刷蛋液的時候用毛刷蘸蛋液,在碗邊輕壓幾下去掉多餘的蛋液,在麵包表面刷上薄薄一層即可。用完後洗凈晾乾。市售有種刷毛非常粗的硅膠刷,適合烤東西時刷油,不適合給麵包刷蛋液。
有了以上這些,就可以開始你的手工麵包之旅了。
別外,粉篩是做烘焙最基本的工具,我為啥不把它放在做麵包必備的工具里呢?因為麵包粉不容易結塊,不需要過篩。
有時在整形時會用到刀具,需要比較鋒利的刀,比如手術刀片、剔須刀片、美工刀片等,可以迅速劃開面團,且不沾面團。如果沒法快速劃開並且會沾面團,要麼是刀不夠鋒利,要麼是面團發過頭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你可能想挑戰吐司,可能想做如咕咕霍夫之類特別的麵包,也可能想玩更多的花樣,需要在模具方面投入,那就根據你的需要和預算來選擇吧。
關於模具,我有幾點經驗分享:
人的判斷是最重要的因素,工具再好也需要你控製得好。
㈡ 烤麵包的製作方法和步驟
家常烤麵包的做法
步驟step
1
㈢ 烤麵包製作方法
將原料放到麵包機中揉成面團,至面團表面光滑,放在溫暖處發酵約1.5小時備用。
酵好的面團排氣,平均分割成2份,揉圓,餳發15分鍾,再將餳發好的面團按扁,從中間向兩端擀成長條。將面團翻面旋轉90度,沿長邊從上往下捲起,注意邊卷邊收緊,卷好後,面團呈長條狀,再用擀麵杖擀成長條,將面團沿長邊將面團放入烤盤,在面團表面刷一層水,待面團表面產生黏性後,撒上一些燕麥。
將面團放在溫暖處進行最後發酵;也可放入烤箱中,以35℃的溫度,發酵約40分鍾。
將發酵好的吐司放入200℃的烤箱中,烤25分鍾,待烤箱內吐司呈金黃色。
工藝流程
迷炫紫薯 麵包
迷炫紫薯 麵包
麵包的製作基本為三種:
一、中種法:分兩次攪拌的方法,即先攪拌中種面團,使其經過一段時間發酵,再與其他部分混合攪拌形成製作麵包的面團。
二、夜種法:中種法的一種,指在第一天下班前攪拌好中種麵包,第二天上班時使用。
三、直接法:直接進行一次攪拌的方法。
市場大部分採取「直接法」工藝流程如下:
(1)面團的攪拌:面團的攪拌主要是麵粉等乾性物質得到完全的水化,加速麵筋的形成的過程。
有四個階段:
①水化物質和水性物質充分混合所形成的粗糙的且粘濕的面團,整個面團不成型,無彈性,面團粗糙。
②成團階段(又稱面團捲起階段)
面團中的麵筋開始形成,麵粉中的蛋白質充分地吸水膨脹。由於面盤的形成,已形成面團,這時麵包已不再粘連攪拌缸的缸壁,用手觸摸面團時仍然會粘手,沒有彈性,且延伸性也不好。
③麵粉充分形成階段(也叫麵筋擴展階段)
食品 麵包 實拍
食品 麵包 實拍(4張)
隨著繼續攪拌,面團逐漸變軟,面團表面逐漸乾燥而有彈性,且表面有光澤,有延伸性,但面團用手拉時易斷。
④面團攪拌成熟階段(又叫麵筋完成階段)
這時面團很快變得柔軟,不易粘手,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彈性。表面乾燥而有光澤,用手拉麵團能拉成薄片且拉破的口邊整齊(不顯鋸齒狀)。
(2)基礎醒發:麵包整個工藝中最重要的一環,面團在基礎醒發的過程中,麵筋得到充分氧化(面團在攪拌時其實也是一個充氧的過程)。面團的延伸性更好,面團的發酵是一個復雜的生化反應過程,糖類物質被分解轉化,所轉化的葡萄糖和果糖與蛋白質會發生美拉德反應而產生麥香味。基礎發酵對麵包的作用很大,如對麵包的保鮮期、口感、柔軟度和形狀等,都會產生很大影響。基礎醒發的理想溫度為27℃,相對濕度為75%,時間最少30分鍾以上。
(3)分割:就是通過稱量把大面團分割成所需要重量的小面團。
(4)滾圓(搓圓):分割後的面團不能立即成型,必須搓圓,通過搓圓使面團外表形成一層光滑表皮。利於保留新的氣體,而使面團膨脹。光滑的表皮還有利於以後在成型時面團的表面不會被粘連,使成品的麵包表皮光滑,內部組織也會較均勻。搓圓時盡可能不用麵粉,以免麵包內部出現大空洞,搓圓時用力要均勻。
(5)中間醒發:指通過搓圓後的面團到盛開之間的這段時間,一般在15~20分鍾。具體要看當時氣溫和面團鬆弛的狀態,看面團的狀態顯示是適合所做麵包的成型要求,中間醒發的目的是使面團產生新的氣體,恢復面團的柔軟性和延伸性,便於成型。中間醒發可以在室內進行,也可在暖房進行。如在室內進行要注意不要讓面團表面結皮,如果在暖房裡進行也要防止醒發箱濕度太大,而使面團表面發粘,中間醒發的相對濕度是70%~75%,溫度為27~29℃。
(6)成型:也叫整形,把經過中間醒發後的面團做在產品要求的形狀。一般主食麵包的整形比較簡單,有整形機就方便了。用手工操作,通過二次擀開捲起後放入模具壓實就行,花色麵包的成型就比較復雜,這里就不述說了。
(7)最後醒發:把成型好的面團放入暖房,使面團中的酵母重新產生氣體使面團體積增大,最後醒發的溫度為35~38℃。相對濕度是為80%~85%,如果溫度過高面團內外的溫差較大,使面團醒發不均勻,會引起內部組織不好。過高的溫度還會使面團的表皮的水分蒸發過多,過快面是造成表面結皮,成品表皮會很厚。溫度如超過40℃,還會使麵包產生酸味,只是因為乳酸最佳的繁殖溫度是40~45℃,如果在這溫度下醒發,乳酸菌會迅速殖而使麵包變酸。溫度過低則醒發過慢,時間較長,還會便產品扁平。醒發時要注意,不要使麵包的醒發過度,醒發過度的麵包內部組織粗糙,形狀不飽滿等,其實麵包的烘烤並不是體積越大越好。一般醒發到成品體積的80%~90%。有些產品醒發到70%就可以。
(8)烘烤:把面團變成成品的一個過程,整個過程很復雜。在這個過程中,生物活動被制止;微生物和酶被破壞,澱粉充分的糊化;同時糖類物質及蛋白質發生美拉德反應而產品香味及色澤。麵包烘烤綜合了物理、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反應的變化,是個相當復雜的過程。
(9)麵包的冷卻和包裝:麵包冷卻不可少,因為麵包剛出爐時表皮乾脆而內心柔軟,還要讓其在常溫下自然散熱。如果用電風扇直接的吹,會使麵包表皮的溫度急速下降,面內部的水分不能自然排出,水分就會迴流而使底部含水量不定期度,最終會使麵包粘牙及保質期變短(底部發霉)。當麵包充分冷卻後就要及時進行包裝。一是為了衛生避免在運輸、儲存和銷售過程中受到污染;二是可防止麵包的水分過分損失,防止麵包老化,使麵包保鮮期延長。三是美觀漂亮的包裝也能增加消費者的食慾。
(10)製作過程:攪拌→發酵→分割→滾圓→中間醒發→整形→醒發→烘烤→冷卻→包裝。
㈣ 烘烤麵包的做法
麵包的其實都是差不多的,例如冰麵包做法:
用料:高筋麵粉250g、低筋麵粉50g、奶粉20g、雞蛋1個、酵母4g、鹽2g、牛奶160g、黃油40g、淡奶油250g、旺仔牛奶300g、糖40g、芋頭400g、香草莢1根。
1、和面桶中加入高筋麵粉、低筋麵粉、奶粉、雞蛋、酵母、糖、鹽、牛奶。
2、在和面桶中由低速到高速進行攪打至可以抻出厚膜的狀態,再加入黃油繼續攪打。
3、攪打五分鍾左右,至可以抻出手套膜狀態。
4、用保鮮膜蓋住防止風干,發酵至兩倍大,按壓表面不反彈不回縮。
5、芋頭去皮,切成小塊,鍋中倒入淡奶油、旺仔牛奶、奶粉、糖以及剛才切好的芋頭塊,小火煮透。
6、再放入攪拌機中攪打出非常細膩的糊狀,放涼備用。
7、面團發酵至兩倍大,分成12等份,繼續二次發酵。發酵至1.5倍大,上下火160°烘烤20分鍾。
8、把冷藏的芋頭餡倒入裱花袋中,擠在麵包里。放在冰箱冷凍後,食用口感更佳。
㈤ 求在家用烤箱做麵包的步驟和材料
准備食材:
高筋麵粉適量、雞蛋一個、糖適量、鹽適量、黃油適量、酵母適量。
具體步驟:
第一步,把酵母用溫水化開,放五分鍾左右即可。
㈥ 烤箱烤麵包都需要什麼工具
看你烤什麼麵包,如果是吐司麵包,基本的吐司專用模具吐司盒肯定要有。其他的麵包基本上有烤盤就可以,如果是新手,最好使用模具,比如做漢堡麵包的也有專有的模具。除此之外,電子秤,廚師機(混合面團和出模用,手弄也可以,但是還費時間和力氣),盆(要多,大小都要有),保鮮膜(用來防止面團變乾和醒發,發酵用),案板,切刀(分團用),面檊,刷子(刷油,刷蜂蜜水之類的),防粘的烘焙用紙(不用也可以,用油刷一層),其他的可買可不買,不算必需的。如果要放奶油,還要打蛋器,裱花袋。
㈦ 自己在家做麵包都需要什麼材料和工具
1、工具:麵包機、烤箱、電子稱、打蛋器、麵粉篩、量匙(包括1大匙、1小匙、1/2小匙、1/4小匙)、橡皮刮刀、量杯、面板、毛刷(清理用)、模具、蛋糕鏟、鋸齒刀(切麵包)等;
2、材料:高筋麵粉、酵母(超市有賣的,1元一小袋)、溫水;其他的原料,如糖、鹽、蛋、牛奶等,可根據個人喜愛的口味適當添加。
㈧ 如何製作烤麵包
首先,准備高筋麵粉200克 ,加入食鹽3克,白糖10克 ,喜歡吃甜的可以多加一點。
小知識:
加入食鹽可以增加面團的筋性,還能能降低甜度,食後不膩,加入酵母3克, 打入一個雞蛋。
倒入180毫升的純牛奶一包,先把麵粉攪拌成面絮。
再和成稍微軟一點的面團,面團要多揉搓 ,一定要把面團揉出筋以後,加入軟化後的普通黃油30克。
小知識:
面團的揉搓時間決定麵包的成敗,面團沒有揉到勁 或是揉的太過了,麵包會出現老化的情況,就是麵包剛做好時還暄軟,只要一放就會很硬。
接著把黃油一點一點揉進面團 ,一直抓揉到面團光滑。
蓋上發酵1個小時,1個小時的時間 ,麵筋得到充分的氧化,對面團的延伸性 ,柔軟度都會有影響,1個小時以後扒開面團看一下,面團下面全是蜂窩眼, 面團已經發酵好了。
取出面團 ,放上案板上揉搓 ,給面團排一下氣,多揉搓一會, 要有足夠的耐心, 揉搓10來分鍾,使面團的內部組織更加均勻。
搓揉好以後, 用手抓一個面劑子,搓成一個長條 ,放在烤盤中,烤盤的底部要刷上一層植物油。
搓好一個放一個, 把麵包條全部搓好, 放進烤箱, 180度溫度烤30分鍾。
烤成型時取出 ,刷上一層蜂蜜水,給麵包潤潤色,30分鍾以後。
麵包烤好後 ,取出可以看到外皮非常酥脆。用手掰開看一下麵包內部,非常松軟好吃。
到這里這道家常麵包就做好了,喜歡吃麵包的朋友,趕緊動手試一下吧。
㈨ 做麵包、蛋糕需要什麼設備
一、烘焙工具:
1. 電子秤:
最小計量單位1g、量程5kg的電子稱就能滿足一般的家庭使用需求了。使用時要保證放置在平穩檯面上,不要有懸空部分;另外,如果稱量5g以下重量的材料,需要採用續重的方式,就是先稱其他較重材料,再添加這種較輕的材料,這樣稱量才會准確。
2. 蛋糕模、紙膜:
建議蛋糕模和紙膜搭配使用,因為如果蛋糕糊直接倒入蛋糕模,烤好後會難以取出,清理也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