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模具材料和熱處理
me來幫你解釋吧
現在來說模具鋼不是用多少種來衡量的。模具用的鋼材在百種以上,用過了才知道,而且同一副模具的不同位置也會用不同的材料。模座、模板、抽芯、滑塊用料都是不一樣的。不同的模具用的材料也是不一樣的。不知道你具體做的是什麼模具,壓鑄模具、冷沖模具、塑料模具、吹塑模具 或者是 陶瓷和玻璃模具?
最最常見的模具材料呢有一樓說的幾種。Cr12 3Cr2W8V Cr12MoV H13 38CrMoAL
A3指的是我們常說的低碳鋼,通常在模座上用。
45#是指彈簧鋼。 其他的是一些鎢、鉬、釩的合金鋼。
至於你說的合金模那是指產品,指的是模具壓出來的粗胚所用的材料。當然這個有鋁合金、鋅合金、鎂合金。這通常是指熱做模具中的壓鑄模。
材料的確定那不是現在你考慮的問題,那個要靠一些經驗。影響因素很多。工藝要求、開模成本、抗壓耐磨性能等等等等。
至於說熱處理,那是要提高模具的表面強度、耐磨性能等,對於壓鑄模來說熱處理還很減少壓鑄花提高產品表面光澤度。形式很多,有淬火、氮化、滲碳、碳氮共滲等等。
Ⅱ 求助,cr12mov熱處理的變形量大約為多少
cr12mov是冷作模具剛,淬火過程中的變形是比較小的。實踐經驗數據:0.0013左右。
Ⅲ 熱處理模具是長570*寬390*高150得,中間挖槽熱處理之前留多少餘量才能防止變形
熱處理變形是避免不了的,只不過是那麼大的模具,留量少了肯定加工不出來。最起碼單邊要留2~3mm的加工餘量才行。
Ⅳ 金屬熱處理變形范圍大概多少
金屬熱處理變形范圍主要取決於熱校直,就是在馬氏體轉變點開始對工件施加外力進行校直,直到感覺彈性增大為止,說明馬氏體轉變完成。一米長的工件一般可控制在0.3mm以下。
Ⅳ 如何減少熱處理中的變形
(一)預備熱處理
正火硬度過高、混晶、大量索氏體或魏氏組織都會使內孔變形增大,所以要用控溫正火或等溫退火來處理鍛件。金屬的正火、退火以及在進行淬火之前的調質,都會對金屬最終的變形量產生一定的影響,直接影響到的是金屬組織結構上的變化。實踐證明,在正火時採用等溫淬火可有效地使金屬組織結構趨於均勻,從而使其變形量減小。
(二)運用合理的冷卻方法
金屬淬火後冷卻過程對變形的影響也是很重要的一個變形原因。熱油淬火比冷油淬火變形小,一般控制在100±20℃。油的冷卻能力對變形也是至關重要的。淬火的攪拌方式和速度均影響變形。
金屬熱處理冷卻速度越快,冷卻越不均勻,產生的應力越大,模具的變形也越大。可以在保證模具硬度要求的前提下,盡量採用預冷;採用分級冷卻淬火能顯著減少金屬淬火時產生的熱應力和組織應力,是減少一些形狀較復雜工件變形的有效方法;對一些特別復雜或精度要求較高的工件,利用等溫淬火能顯著減少變形。
(三)零件結構要合理
金屬熱處理後在冷卻過程中,總是薄的部分冷得快,厚的部分冷得慢。在滿足實際生產需要的情況下,應盡量減少工件厚薄懸殊,零件截面力求均勻,以減少過渡區因應力集中產生畸變和開裂傾向;工件應盡量保持結構與材料成分和組織的對稱性,以減少由於冷卻不均引起的畸變;工件應盡量避免尖銳稜角、溝槽等,在工件的厚薄交界處、台階處要有圓角過渡;盡量減少工件上的孔、槽筋結構不對稱;厚度不均勻零件採用預留加工量的方法。
(四)採用合理的裝夾方式及夾具
目的使工件加熱冷卻均勻,以減少熱應力不均,組織應力不均,來減小變形,可改變裝夾方式,盤類零件與油麵垂直,軸類零件立裝,使用補償墊圈,支承墊圈,疊加墊圈等,花鍵孔零件可用滲碳心軸等。
(五)機械加工
當熱處理是工件加工過程的最後工序時,熱處理畸變的允許值應滿足圖樣上規定的工件尺寸,而畸變數要根據上道工序加工尺寸確定。為此,應按照工件的畸變規律,熱處理前進行尺寸的預修正,使熱處理畸變正好處於合格範圍內。當熱處理是中間工序時,熱處理前的加工餘量應視為機加工餘量和熱處理畸變數之和。通常機械加工餘量易於確定,而熱處理由於影響因素多比較復雜,因此為機械加工留出足夠的加工餘量,其餘均可作為熱處理允許畸變數。熱處理後再加工,根據工件的變形規律,施用反變形、收縮端預脹孔,提高淬火後變形合格率。
(六)採用合適的介質
在保證同樣硬度要求的前提下,盡量採用油性介質,實驗和實踐證明,再其他條件無差異的前提下,油性介質的冷卻速度較慢,而水性介質的冷卻速度則相對快一些。而且,和油性介質相比,水溫變化對水性介質冷卻特性的影響較大,在同樣的熱處理條件下,油性介質相對水性介質淬火後的變形量要相對小。
Ⅵ H13 的熱處理變形度有多少
H13是美國的牌號,國產的牌號為4cr5mosiv.
其線膨脹系數是
溫度內 線膨脹系數
20-200 10.9
20-300 11.4
20-400 12.2
20-500 12.8
20-600 13.3
20-700 13.6
熱處容理後的硬度為
回火溫度 硬度(hrc)
200 55
300 53
400 52
500 55
600 50
700 30
Ⅶ 熱處理後變形的原因是什麼呢
(1)凡是牽涉到加熱和冷卻的熱處理過程,都可能造成工件的變形。工件變形更主要回是冷卻方面。由於冷卻過程中答,零件表面與中心的冷卻速度不同,從而造成溫度差,其體積收縮在表面與中心也就不一樣,產生熱應力。
另一方面是鋼在轉變時比體積發生變化(馬氏體是各種組織中比體積最大的一個;奧氏體比體積小),由於工件截面上各處轉變先後不同,產生組織應力。工件淬火變形就是熱應力和組織應力綜合作用影響的結果。
(2)工件的結構形狀、原材料質量、熱處理前的加工狀態、工件的自重以及工件在爐中加熱和冷卻時的支承或夾持不當,冷卻投入方向、方法和冷卻時在冷卻中的動作不當等也能引起變形。
加熱溫度高,冷卻速快,故淬火變形最為嚴重。
(3)工件熱處理後的不穩定組織和不穩定的應力狀態,在常溫和零下溫度長時間放置或使用過程中,逐漸發生轉變而趨於穩定,也會伴隨引起工件的變形,這種變形稱為時效變形。時效變形雖然不大,但是對於精密零件和標准量具也不許的。實際生產中必須予以防止。
(4)熱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內應力有
熱應力和相變應力,它們的形成原因和作用是不同的。這種應力在熱處理過程中對變形影響是主要的原因。
Ⅷ 模具使用的刀塊,材質為CR12MoV真空熱處理後一般要求變形量多少是合適的形狀大多不太規則。
我們公司有種鋼材,德國葛利茲,1.2767,適用於高應力注塑模具,切削刀具,重型高韌性壓印模,高應力成型模,重型冷作工具、剪切刀具等。油淬氣淬性好,淬透性好,淬火變形量小。如有需要可追問。
Ⅸ 模具熱處理後變形的原因是什麼
變形的原因;任何金屬加熱時都要膨脹,由於鋼在加熱時,同一個模具內,各部分的溫度不均(即加熱的不均勻。就必然會造成模具內各部分的膨脹的不一致性,從而形成因加熱不均的內應力。在鋼的相變點以下溫度,不均勻的加熱主要產生熱應力,超過相變溫度加熱不均勻,還會產生組織轉變的不等時性,既產生組織應力。因此加熱速度越快,模具表面與心部的溫度差別越大,應力也越大,模具熱處理後產生的變形也越大。變形的原因是內部應力的釋放,模具的材料在機械加工過程中,由於鍛打、切削等加工,使得材料內部集聚了內應力,在熱處理時的高溫而使得內部的應力釋放出來。內部的應力釋放出來的好處是,在後面的精加工時,材料的變形就會很小,有利於精加工精度的保持。對於精度要求更高的零件的精加工,在熱處理後的加工時,先進行一次粗磨,再進行一次時效,然後再進行最後的精加工,這樣加工出來的零件的變形量就會很小,精度就會得到保證。預防措施;對復雜模具在相變點以下加熱時應緩慢加熱,一般來說,模具真空熱處理變形要比鹽浴爐加熱淬火小得多。?採用預熱,對於低合金鋼模具可採用一次預熱(550-620?C);對於高合金剛模具應採用二次預熱(550-620?C和800-850?C)。任何金屬加熱時都要膨脹,由於鋼在加熱時,同一個模具內,各部分的溫度不均(即加熱的不均勻)就必然會造成模具內各部分的膨脹的不一致性,從而形成因加熱不均的內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