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UG注塑模具怎樣能讓模具隨著工件收縮率改變急急急!!!
這很簡單呀!只要一起放收縮率就可以啦!
如果你只是產品放錯收縮率,要改就單改模仁與產品的收縮率,然後改模框就可以了
『貳』 注塑產品縮水怎麼處理
你好
1、 模具溫度太低不利於解決縮水難題
硬膠件縮水問題(表面縮凹和內部縮孔)都是因為熔膠冷卻收縮時,集中收縮留下的空間得不到來自入水口方向的熔膠充分補充而造成的缺陷。所以,不利於補縮的因素都會影響到我們去解決縮水的問題。
多數人都知道,模具溫度太高容易產生縮水問題,通常都喜歡降低模具溫度來解決問題。但是有時如果模具溫度太低,也不利於解決縮水的問題,這是很多人不太注意到的。
模具溫度太低,熔膠冷卻太快,離入水口處較遠的稍厚膠位,由於中間部份冷卻太快而被封死了補縮的通道,遠處便得不到熔膠的充分補充,致使縮水問題更難解決,厚大注塑件的縮水問題尤為突出。
再者, 模具溫度太低,也不利於增加註塑件的整體收縮,使集中收縮量增加,縮水問題更加嚴重明顯。
因此,在解決比較難的縮水問題時,要記得檢查一下模具溫度會有好處。有經驗的技術人員通常會用手去觸摸一下模具型腔表面,看是否太冰涼或是太煬手了。每種原料都有它合適的模具溫度。例如PC料的縮孔問題,如果邿嵊妥⑺埽s孔會得到較好的改善,但模溫若太高了,注塑件又會出現縮水的問題。
2、熔膠溫度過低也不利於解決縮水難題
同樣是大多數人都知道,熔膠溫度太高,注塑件容易產生縮水問題,適當降低溫度10~20℃,縮水問題就會得到改善。
但如果注塑件在某處比較厚大的部位出現縮水時,再把熔膠溫度調得過低,比如接近注塑熔膠溫度的下限時,反而不利於解決縮水問題 ,甚至還會更加嚴重 ,注塑件越厚情況就越明顯。
原因和模溫太低相似,熔膠冷凝太快,從縮水位置到水口之間無法形成較大的有利於補縮的溫度差,縮水位置的補縮通道會過早被封死,問題的解決就變得更加困難了。由此也可看出,熔膠冷凝速度越快越不利於解決縮水問題, PC料就是一個冷凝相當快的原料,因此它的縮孔問題可以說是個注塑的大難題。
此外,熔膠溫度太低也一樣不利於增加整體收縮的量,導致集中收縮的量增加,從而加劇了縮水的問題。
因此,在調機解決較難的縮水問題時,也應檢查一下熔膠溫度是否調得過低了極為重要,除了看溫度表,用空射的方法檢查一下熔膠的溫度和流動性比較直觀。
二、射膠速度過快不有利於解決縮水嚴重的問題
解決縮水問題,首先會想到的是升高射膠壓力和延長射膠時間。但如果射膠速度已調得很快,就不利於解決縮水問題了。因此有時縮水難以消除時,應配合降低射膠速度來解決。
降低射膠速度,可使走在前面的熔膠與入水口之間形成較大的溫度差,因而有利於熔膠由遠至近順序凝固和補縮,同時也有利於距水口較遠的縮水位置獲得較高壓力補充,對問題的解決會有很大的幫助。
由於降低射膠速度,走在前面的熔膠溫度較低,速度又已放慢,注塑件便不易產生批鋒,射膠壓力和時間就可以再升高和放長一些,這樣還更有利於解決縮水嚴重的問題。
此外,如果再採用速度更慢、壓力更高、時間更長的最後一級末端充型和逐級減慢並加壓的保壓方式,效果將會更加明顯。因此當無法一開始便採用較慢的速度射膠時,從射膠後期開始採用此法也是個很好的補救辦法。
不過要值得提醒的是,充型實在太慢了反而又會不利於解決縮水的問題。因為等到充滿型腔的時候,熔膠都已經完全冷凍,就像熔膠溫度太低一樣,根本就沒有能力再對遠處的縮水進行補縮了。
希望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叄』 請問如何解決塑料製品的收縮問題
在塑料模具部件較厚位置,如筋肋(俗稱骨位)突起處形成的收縮要比鄰近位置更嚴重,這是由於較厚區域的冷卻速度要比周圍區域慢得多。冷卻速度不同導致連接面處形成凹陷,即為人們所熟悉的收縮痕。形成收縮痕的原因可能有一個或多個,包括加工方法、部件幾何形狀、材料的選擇以及模具設計等,其中幾何形狀和材料選擇通常由原材料供應商決定,且不太容易改變。模具製造商還有很多關於模具設計的因素可能影響到收縮,冷卻流道設計、澆口類型、澆口尺寸可能產生多種效果。例如,小澆口如管式澆口比錐形的澆口冷卻得快得多,澆口處過早冷卻會減少型腔內的填充時間,從而增加收縮痕產生的幾率。對於成型注塑工人,調整注塑工藝是解決收縮問題的一種方法。注塑壓力和時間同樣影響收縮,部件填充後,多餘的材料繼續填充到型腔中補償材料的收縮,射膠時間太短將會導致收縮加劇,最終會產生較多或較大的收縮痕。這種方法本身也許並不能將收縮痕減少到滿意的水平,但是成型工人可以調整填充條件改善收縮痕。在德富塑料網站中的資訊板塊還了解到修改模具是最簡單的解決方法。可以去嘗試修改常規的型芯孔,該方法不一定適用於所有的樹脂,氣體輔助方法也是一定程度上改善這種情況。另外更換材料復合模具收縮率的塑料也是一種方法,玻纖增強、礦物填充等材料有利於減少成型收縮,更換不同材質的塑料,收縮率也不同。
『肆』 模具設計產品分型完成然後在放收縮怎麼辦
補孔分模法:指將產品前後模之間的所有的破孔不好或直接做曲面,曲面可直接伸入產品內。(可在模具內補也可在零件內補但要做曲面圖層)。先將產品實體曲面上色,再將產品有破空位置補好,相交的曲面要合並,孔要補順滑,檢查間前後模不要有任何破孔,多餘曲面除非與實體表面完全重疊,露出的曲面都要剪掉。
體積塊,還是補面
修剪應該是補面的
正常情況下不要伸到產品外面去,可以伸進產品膠位里但是不要伸太多
有些產品不伸進去一點分不了
『伍』 產品縮水怎麼調整
縮水 由於體積收縮,壁厚處的表面原料被拉入,因化時,在成品表面出現凹陷痕跡。縮水是成品表面所發生的不良現象中最多的,大多發生於壁厚處,一般如果壓力下降則收縮機率就會較大。
注意事項:
1. 模具設計時,就要考慮去除不必要的厚度,一般必須盡可能使成型品壁厚均勻;
2. 如果成型溫度過高,則壁厚處,筋骨處或凸起處反面容易出現縮水,這是因為容易冷卻的地方先固化,難以冷卻的部分的原料會朝那移動,盡量將縮水控制在不影響成品品質的地方。
3. 一般降低成型溫度,模具溫度來減少原料的收縮,但勢必增加壓力。
調整方法:
1.修模具:加大進膠口直徑,增加流道直徑。過厚的膠位,應與客戶溝通,增加放縮孔。
2.注塑參數調整:降低模溫、增加保壓壓力,延長冷卻時間。
『陸』 proe模具設計收縮率變更怎麼操作
1.這個要看具體產品形狀,簡單的直接改產品更新就可以了。
2.如果更新失敗,就還原,在調個放過收縮率的產品進去,在切掉。(這個形狀也是有要求的。)
3.如果還是不行,就只有重新分了
『柒』 我現在是一名模具技工師。 最近遇到一些問題,做好的模具去生產結果,產品縮水,冷料。要求改模,是模具
得好好研究一下使用的料,模溫是否正常,如果在生產的時候這些都正常,那麼有可能是模具的冷流道有些問題,水循環流動不均勻。
『捌』 UG要求收縮率改變,且只能動模具,不能動產品,請問怎麼做,以產品中心下手么
模具以洗出是什麼意思?已銑出?只是開了個粗?
改為1.006 你的後模仁就報廢了,母模仁可能還有救(具體產品具體看同,也不是絕對的)。
如果要求不高,放縮水的坐標:Z向(開模方向)的坐標0點為分型面上點,XY二向的0點是產品中心的XY坐標。
平面分型的模具可能還可以改下,如果有枕位什麼的,有點慘。
總之很麻煩,你可以先改好產品的縮水,再套到原來的模仁上檢查,要減鐵料的就有救,要加鐵料的,要麼改鑲件,要麼燒焊,如果產品不高,可以降面,如果產品復雜,基本上就要重做了
祝你好運
『玖』 產品縮水怎樣調整
降低模溫、增加保壓壓力,延長冷卻時間。
『拾』 注塑產品縮水怎麼調
注塑機調縮水:第一保壓壓力慢慢的加大,一邊加一邊試。第二保壓時間慢慢的加長,一邊做一邊度。第三材料是否進行烘烤。第四模具是否有排氣功能,冷卻時間加長一點。注意過程中適當降低料溫。
收縮(Sink marks,即縮水)是注塑成型缺陷之一。表觀:塑件表面材料堆積區域有凹痕。收縮主要發生在塑件壁厚厚的地方或者是壁厚改變的地方。
縮水的物理原因:當製品冷卻時,收縮(體積減小,收縮)發生,此時外層緊模壁的地方先凍結,在製品中心形成內應力。如果應力太高,就會導致外層的塑料發生塑性變形,換句話說,外層會朝里凹陷下去。如果在收縮發生和外壁變形還未穩定(因為還沒有冷卻)時,保壓沒有補充熔料到模件內,在模壁和已凝固的製品外層之間就會形成沉降。
這些沉降通常會被看成為收縮。
與加工參數有關的原因與改良措施:
1、保壓太低 增加保壓。
2、保壓時間太短 延長保壓時間。
3、模壁溫度太高 降低模壁溫度。
4、熔料溫度太高 降低熔料溫度,降低料筒溫度。
與設計有關的原因與改良措施:
1、料頭橫截面太小 增加料頭橫截面。
2、料頭太長 縮短料頭。
3、噴嘴孔太小 增加噴嘴孔徑。
4、料頭開在薄壁處 將料頭定位在厚壁處。
5、材料堆積過量 避免材料堆積。
6、壁/筋的截面不合理 提供較合理的壁/筋的截面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