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設計模具時,收縮率的選擇標準是什麼
各種材料的收縮率不同,同種材料不同牌號的收縮率也有差異有的客戶會提供參數,如果沒有提供的話可以查看資料根據公式計算當然,以前經常用的材料根據經驗就可以
『貳』 ug 8.0如何檢查模具收縮率
UG8.0模具收縮率是你在模具沒有開始設計前就要使用縮放體來設計的,如果你不確定有沒有設置收縮率,可以通過調入原零件進行查看。
『叄』 PET在注塑模具設計中的收縮率是多少
PET塑料的收縮率是1.2-2.0%。
PET塑料,即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乳白色或淺黃色、高度結晶的聚合物,表面平滑有光澤。長期使用溫度可達120℃,電絕緣性優良,抗蠕變性,耐疲勞性,耐摩擦性、尺寸穩定性都良好。
耐油、耐脂肪、耐烯酸、稀鹼,耐大多數溶劑,氣體和水蒸氣滲透率低,既有優良的阻氣、水、油及異味性能。無毒、無味,衛生安全性好,可直接用於食品包裝。
原料對塑料收縮率的影響
(1)原料的品種不同,原料的收縮率不同。
熱塑性能塑料以40%增強的PPS收縮率最低,熱固性塑料以環氧樹脂的收縮率最低,兩種塑料的收縮率都為0.2%。收縮率最大的為氟類塑料,最高可以達到6%左右;收縮率次大著為低密度聚乙烯,收縮率最大達到5%。
(2)原料的結晶度
同一種原料結晶度不同,其收縮率大小不同,結晶度越小,收縮率也越小。在眾多影響因素中,樹脂的結晶度大小對收縮率影響最大。
『肆』 塑料模具收縮率如何計算,求解
S={(D-M)/D}×100% 其中:S-收縮率; D-模具尺寸; M-塑件尺寸
『伍』 為何需要在模具設計時,輸入收縮率
設計塑料模時,確定了模具結構之後即可對模具的各部分進行詳細設計,即確定各模板和零件的尺寸,型腔和型芯尺寸等。這時將涉及有關材料收縮率等主要的設計參數。因而只有具體地掌握成形塑料的收縮率才能確定型腔各部分的尺寸。即使所選模具結構正確,但所用參數不當,就不可能生產出品質合格的塑件。。
塑料收縮率及其影響因素
「熱塑性塑料的特性是在加熱後膨脹,冷卻後收縮,當然加壓以後體積也將縮小。在注塑成形過程中,首先將熔融塑料注射入模具型腔內,充填結束後熔料冷卻固化,從模具中取出塑件時即出現收縮,此收縮稱為成形收縮。塑件從模具取出到穩定這一段時間內,尺寸仍會出現微小的變化,一種變化是繼續收縮,此收縮稱為後收縮。。
「另一種變化是某些吸濕性塑料因吸濕而出現膨脹。例如尼龍610含水量為3%時,尺寸增加量為2%;玻璃纖維增強尼龍66的含水量為40%時尺寸增加量為0.3%。但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成形收縮。目前確定各種塑料收縮率(成形收縮+後收縮)的方法,一般都推薦德國國家標准中DIN16901的規定。即以23℃±0.1℃時模具型腔尺寸與成形後放置24小時,在溫度為23℃,相對濕度為50±5%條件下測量出的相應塑件尺寸之差算出。。
「收縮率S由下式表示: S={(D-M)/D}×100%(1)其中:S-收縮率; D-模具尺寸; M-塑件尺寸。。
如果按已知塑件尺寸和材料收縮率計算模具型腔則為D=M/(1-S) 在模具設計中為了簡化計算,一般使用下式求模具尺寸:D=M+MS(2)
「如果需實施較為精確的計算,則應用下式:D=M+MS+MS2(3)。
「但在確定收縮率時,由於實際的收縮率要受眾多因素的影響也只能使用近似值,因而用式(2)計算型腔尺寸也基本上滿足要求。在製造模具時,型腔則按照下偏差加工,型芯則按上偏差加工,便於必要時可作適當的修整。。
「難於精確確定收縮率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因各種塑料的收縮率不是一個定值,而是一個范圍。因為不同工廠生產的同種材料的收縮率不相同,即使是一個工廠生產的不同批號同種材料的收縮率也不一樣。因而各廠只能為用戶提供該廠所生產塑料的收縮率范圍。其次,在成形過程中的實際收縮率還受到塑件形狀,模具結構和成形條件等因素的影響。下面對這些因素的影響作一介紹。。
塑件形狀
「對於成形件壁厚來說,一般由於厚壁的冷卻時間較長,因而收縮率也較大,如圖1所示。對一般塑件來說,當熔料流動方向L尺寸與垂直於熔料流方向W尺寸的差異較大時,則收縮率差異也較大。從熔料流動距離來看,遠離澆口部分的壓力損失大,因而該處的收縮率也比靠近澆口部位大。因加強筋、孔、凸台和雕刻等形狀具有收縮抗力,因而這些部位的收縮率較小。。
模具結構
「澆口形式對收縮率也有影響。用小澆口時,因保壓結束之前澆口即固化而使塑件的收縮率增大。注塑模中的冷卻迴路結構也是模具設計中的一個關鍵。冷卻迴路設計得不適當,則因塑件各處溫度不均衡而產生收縮差,其結果是使塑件尺寸超差或變形。在薄壁部分,模具溫度分布對收縮率的影響則更為明顯。。
成形條件
料筒溫度:
料筒溫度(塑料溫度)較高時,壓力傳遞較好而使收縮力減小。但用小澆口時,因澆口固化早而使收縮率仍較大。對於厚壁塑件來說,即使料筒溫度較高,其收縮仍較大。
補料:
在成形條件中,盡量減少補料以使塑件尺寸保持穩定。但補料不足則無法保持壓力,也會使收縮率增大。
注射壓力:
注射壓力是對收縮率影響較大的因素,特別是充填結束後的保壓頁號335壓力。在一般情況下,壓力較大的時因材料的密度大,收縮率就較小。
注射速度:
注射速度對收縮率的影響較小。但對於薄壁塑件或澆口非常小,以及使用強化材料時,注射速度加快則收縮率小。
模具溫度:
通常模具溫度較高時收縮率也較大。但對於薄壁塑件,模具溫度高則熔料的流動阻抗小,*]而收縮率反而較小。
成形周期:
成形周期與收縮率無直接關系。但需注意,當加快成形周期時,模具溫度、熔料溫度等必然也發生變化,從而也影響收縮率的變化。在作材料試驗時,應按照由所需產量決定的成形周期進行成形,並對塑件尺寸進行檢驗。用此模具進行塑料收縮率試驗的實例如下。注射機:鎖模力70t 螺桿直徑Φ35mm 螺桿轉速80rpm
模具尺寸和製造公差
「模具型腔和型芯的加工尺寸除了通過D=M(1+S)公式計算基本尺寸之外,還有一個加工公差的問題。按照慣例,模具的加工公差為塑件公差的1/3。但由於塑料收縮率范圍和穩定性各有差異,首先必須合理化確定不同塑料所成形塑件的尺寸公差。即由收縮率范圍較大或收縮率穩定較差塑料成形塑件的尺寸公差應取得大一些。否則就可能出現大量尺寸超差的廢品。。
「為此,各國對塑料件的尺寸公差專門制訂了國家標准或行業標准。中國也曾制訂了部級專業標准。但大都無相應的模具型腔的尺寸公差。德國國家標准中專門制訂了塑件尺寸公差的DIN16901標准及相應的模具型腔尺寸公差的DIN16749標准。此標准在世界上具有較大的影響,因而可供塑料模具行業參考。。
塑件的尺寸公差和允許偏差
「為了合理地確定不同收縮特性材料所成形塑件的尺寸公差,讓標准引入了成形收縮差△VS這一概念。 。
△VS=VSR_VST(4)
「式中: VS-成形收縮差 VSR-熔料流動方向的成形收縮率 VST-與熔料流動垂直方向的成形收縮率。。
根據塑料△VS值,將各種塑料的收縮特性分為4個組。△VS值最小的組是高精度組,以此類推,△VS值最大的組為低精度組。並按照基本尺寸編制了精密技術、110、120、130、140、150和160公差組。並規定,用收縮特性最穩定的塑料成形塑件的尺寸公差可選用110、120和130組。用收縮特性中等穩定的塑料成形塑件的尺寸公差選用120、130和140。
如果用這類塑料成形塑件的尺寸公差選用110組時,即可能出大量尺寸超差塑件。用收縮特性較差的塑料成形塑件的尺寸公差選用130、140和150組。用收縮特性最差的塑料成形塑件的尺寸公差選用140、150和160組。在使用此公差表時,還需注意以下各點。表中的一般公差用於不註明公差的尺寸公差。直接標注偏差的公差是用於對塑件尺寸標注公差的公差帶。
「其上、下偏差可設計人員自行確定。例如公差帶為0.8mm,則可以選用以下各種上、下偏差構成。0.0;-0.8;±0.4;-0.2;-0.5等。每一公差組中均有A、B兩組公差值。其中A是由模具零件組合形成的尺寸,增加了模具零件對合處不密合所形成的錯差。此增加值為0.2mm。其中B是直接由模具零件所決定的尺寸。精密技術是專門設立的一組公差值,供具有高精度要求塑件使用。在此用塑件公差之前,首先必須知道所使用的塑料適用哪幾個公差組。。
模具的製造公差
「德國國家標准針對塑件公差制訂了相應模具製造公差的標准DIN16749。該表中共設4種公差。不論何種材料的塑件,其中不註明尺寸公差尺寸的模具製造公差均使用序號1的公差。具體公差值由基本尺寸范圍確定。不論何種材料塑件中等精度尺寸的模具製造公差為序號2的公差。不論何種材料塑件較高精度尺寸的模具製造公差為序號3的公差。精密技術相應的模具製造公差為序號4的公差。。
『陸』 注塑模具設計..收縮率問題/
這個主要是看你們公司的產品結構,以供應商的數據為基礎,看下以前的數據就行了。然後在些基礎上做些統計,如果不確定的產品,剛開始做設計時可以先放小點縮水率,試模後再跟據實際情況調整.
『柒』 請問模具設計時放的縮水率。。。。。。
收縮率要看材料,一般是0,005.參考文件按比例設置一次,再看收縮信息。
『捌』 proe模具設計收縮率變更怎麼操作
1.這個要看具體產品形狀,簡單的直接改產品更新就可以了。
2.如果更新失敗,就還原,在調個放過收縮率的產品進去,在切掉。(這個形狀也是有要求的。)
3.如果還是不行,就只有重新分了
『玖』 模具與縮水率如何計算
一、模具的相關計算(時間計算):注射時間中的充模時間直接反比於充模速率,生產中充模時間一般約為3-5秒。注射時間中的保壓時間就是對型腔內塑料的壓力時間,在整個注射時間內所佔的比例較大,一般約為20-120秒(特厚製件可高達5~10分鍾)。
二、縮水率的計算:D=M+MS+MS²收縮率系指塑膠製品冷卻固化經脫模成形後,其尺寸與原模具尺寸間之誤差百分比,可依ASTM D955方法測得。在塑膠模具設計時,須先考慮收縮率,以免造成成品尺寸的誤差,導致成品不良。
成型收縮率是指塑件自模具中取出冷卻到室溫後,室溫尺寸的縮小值對其原未冷卻尺寸的百分率。由於收縮不僅是樹脂本身的熱脹冷縮,而且還與各成形因素有關,所以成型後塑件的收縮率應稱為成型收縮率。高分子中常用此概念。
(9)模具設計如何設置收縮率擴展閱讀:
模具收縮量, 在製造吸塑成型模具時需要考慮到下列的收縮因素:
1、成型製品收縮。如果不能清楚地知道塑料的收縮率,則必須取樣或用相似形狀的模具通過試驗來得到。注意:通過這種方法只能得到收縮率,不能得到變形尺寸。
2、中間介質的不利影響造成的收縮,如陶瓷、硅橡膠等。
3、模具所用材料的收縮,如鑄造鋁時的收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