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自動脫螺紋模具產品螺距必須一致嗎
螺紋是否直接用模具做出來試要看產品的批量,還有螺紋的大小等,
一般小的螺絲孔是先在模具上做出螺紋孔的底孔,啤出來的產品上就有
螺紋底孔,再攻牙,用攻絲機和電鑽都可以攻絲,但攻絲機攻的要好些,報廢率也低些。
② 在模具中,攻M30的牙,要鑽多大的孔
一. 一般來說,M30X3.5螺紋底空鑽孔,可選26.5直徑的鑽頭。
二. 米制(國標GB 197/196)內螺紋小徑的計算與公差
1. 內螺紋小徑(d1)的基本尺寸計算
螺紋小徑基本尺寸(d1)=內螺紋公稱尺寸(d)-螺距(P)×系數
螺距按設計圖,未標注時為粗牙。
60°牙型角米制螺紋系數為1.0825
2. 內螺紋小徑公差值計算
1)以IT6為例,各螺距的公差帶(Td)寬為
P0.8 +0. 2
P1.0 +0. 236
P1.25 +0.265
P1.5 +0.3
P1.75 +0.335
P2.0 +0.375
P2.5 +0.45
P3 +0.5
P3.5 +0.56
P4 +0.67
2)內螺紋下限值計算公式
d1+He1
即內螺紋小徑基本尺寸+基本偏差(He)
H級配合要求的基本偏值為「0」
3)內螺紋的上限值計算公式
d1+He+Td
即內螺紋小徑基本尺寸+基本偏差(He)+公差(Td)
3. 計算實例:
內螺紋M30,螺紋精度等級為6H
公稱外徑為30毫米
粗牙螺距為3.5毫米
小徑基本尺寸為
30-3.5×1.0825=26.21125≈26.211
小徑的下限值 26.2+0=26.211
內螺紋小徑的上限值為
26.211+0+0.56=26.771
所以,M30粗牙內螺紋底孔加工時,會選用直徑26.5的鑽頭。
為了記憶和計算方便,實踐中會把底孔鑽計算公式簡化為:
鑽頭直徑=內螺紋公稱直徑-螺距
4. 如果內孔要求較高,例如要作為定位基準的,可用直徑26毫米的鑽頭鑽底孔,然後擴孔或鉸孔到指定尺寸。
三. 備注:
1. 內螺紋的牙高直接關繫到內螺紋的承載力矩的大小,故在毛坯生產中應盡量在其6H級上限值以內
2. 在內螺紋的加工過程中,內螺紋小徑越小會給加工具——絲錐的使用效益有所影響.從使用的角度講是小徑越小越好,但綜合考慮時一般採用小徑的在中限至上限值之間,如果是鑄鐵或鋁件時應採用小徑的下限值至中限值之間
3. 內螺紋6G級的小徑在毛坯生產中可按6H級執行,其精度等級主要考慮螺紋中徑的鍍層,故只在螺紋加工時考慮絲錐的中徑尺寸而不必考慮光孔的小徑。
4. 其他精度和配合形式的相關計算,請查閱螺紋手冊。
5. 其他形式螺紋的計算,也請查閱相關手冊或者標准。
③ 該怎麼設計這個沖壓模具
方案1
1、落料沖孔,復合模具,要算準呀。
2、做個簡易V型模具,分兩次折彎。模具費很少。小批量。
方案2
1、落料沖孔,復合模具,要算準呀。
2、一次性成型,就是把上圖零件順時針扭轉45度成型。缺陷:尺寸不穩,易跑。
方案3
1、落料沖孔,復合模具,對稱兩件,中間加沖切餘量。
2、零件對稱,U型凸緣一次成型及切斷。 一模兩件,效率很高,受力均勻。
大批量生產。
④ 請教螺紋抽芯模具如何設計
現在基本上有 來復桿 的標准件可用了(動力來源五花八門,只要工藝可行就OK),很大減少了我等的工作量,在這里強調兩點:1.對於瓶蓋類的注意做止轉;2.多頭螺紋留意干涉;其他模具鑲拼結構或入水方式也要留意;
⑤ 塑料模具設計時,螺距還要計算收縮嗎
螺距不用變,要變螺紋的中徑尺寸。要在中徑上加上收縮量。
⑥ 這張圖,模具攻牙,什麼意思啊,,哪位大神幫我詳細解釋一下,怎麼操作,
就是產品零件上有螺紋,螺紋需要攻絲,南方習慣把攻絲叫攻牙,北方叫攻絲,我們這里叫套扣。
模內攻牙機,是一種用於五金零件沖壓加工同時快速進行螺絲孔加工的設備,將傳統的「沖壓」和「攻絲」技術「整合」在一起,直接在模具內完成攻牙工序。
是看牙距的,比如M3,絲錐上一般會標M3*0.5的,這樣鑽2.5的底孔就可以
如果材料硬,底孔可再大一點點。以下螺牙螺距
3*0.5 4*0.7 5*0.8 6*1.0 8*1.25 10*1.5
12*1.5 16*2.0 20*2.5 24*3.0
模內攻牙又稱模內攻絲,是一種替代了傳統人工攻牙的新技術,目前傳統的攻牙設備已經不能適應沖壓產品需求,效率太低,加工時間長.遠遠滿足不了市場的需要.模內攻牙技術的導入使得沖壓模具真正的實現了自動化,效率化,攻牙范圍可達到最小M0.6,最大可達到M45.精度可達到0.01mm,模內攻牙技術使的沖出來的產品不需要再進行第二次人工攻牙,其擠壓出來的產品質量有保證,表面光潔度好,效率高,成本低.
⑦ 【沖壓模】誰能幫我分析一下這個零件應該怎麼設計沖壓模具
產品如果比較小,採用兩工序:
1、復合方式落料(也有利於模具強度),外形和突起;
2、U曲加最後壓彎兩腳處小彎。
產品尺寸如果比較大,建議第二工序先用一副簡易模具壓彎兩腳,第三工序U曲或者兩道簡易V曲折彎模
⑧ 多頭螺紋的加工方法
多頭螺紋加工方法主要有切削加工和滾壓加工兩類。
切削一般指用成形刀具或磨具在工件上加工螺紋的方法,主要有車削、銑削、攻絲、套絲、磨削、研磨和旋風切削等。
滾壓是用成形滾壓模具使工件產生塑性變形以獲得螺紋的加工方法。
多頭螺紋又叫多頭絲杠,多頭絲桿,多頭螺桿,也叫多線絲杠,多線絲桿,多線螺桿。 螺紋的分類,除按斷面形狀劃分外,還有按螺紋上螺旋槽的多少來分類。有一條螺旋槽的螺紋,是稱為單頭螺紋。有兩條以上螺旋槽的螺紋,是稱為多頭螺紋。
⑨ 螺紋加工方法有哪些
螺紋加工方法
在工件上加工出內﹑外螺紋的方法,主要有切削加工和滾壓加工兩類。
螺紋原理的應用可追溯到公元前220年希臘學者阿基米德創造的螺旋提水工具。公元4世紀,地中海沿岸國家在釀酒用的壓力機上開始應用螺栓和螺母的原理。當時的外螺紋都是
用一條繩子纏繞到一根圓柱形棒料上,然後按此標記刻制而成的。而內螺紋則往往是用較軟材料圍裹在外螺紋上經錘打成形的。1500年左右義大利人列奧納多‧達芬奇繪制的螺紋加工裝置草圖中,已有應用母絲杠和交換齒輪加工不同螺距螺紋的設想。此後,機械切削螺紋的方法在歐洲鍾表製造業中有所發展。1760年,英國人J.懷亞特和W.懷亞特兄弟獲得了用專門裝置切制木螺釘的專利。1778年,英國人J.拉姆斯登曾製造一台用蝸輪副傳動的螺紋切削裝置
,能加工出精度很高的長螺紋。1797年,英國人莫茲利,H.在由他改進的車床上,利用母絲杠和
交換齒輪車削出不同螺距的金屬螺紋,奠定了車削螺紋的基本方法。19世紀20年代,莫茲利
製造出第一批加工螺紋用的絲錐和板牙。20世紀初,汽車工業的發展進一步促進了螺紋的標
准化和各種精密﹑高效螺紋加工方法的發展,各種自動張開板牙頭和自動收縮絲錐相繼發明,
螺紋銑削開始應用。30年代初,出現了螺紋磨削。螺紋滾壓技術雖在19世紀初期就有專利,但因模具製造困難,發展很慢,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1942~1945),由於軍火生產的需要
和螺紋磨削技術的發展解決了模具製造的精度問題,才獲得迅速發展。 1) 螺紋切削一般指用成形刀具或磨具在工件上加工螺紋的方法,主要有車削﹑銑削﹑攻絲﹑套絲﹑磨削﹑研磨和旋風切削等。車削﹑銑削和磨削螺紋時,工件每轉一轉,機床的傳動鏈保證車刀﹑銑刀或砂輪沿工件軸向准確而均勻地移動一個導程。在攻絲或套絲時刀具(絲錐或板牙)與工件作相對旋轉運動,並由先形成的螺紋溝槽引導著刀具(或工件)作軸向移動。螺紋車削 (螺紋車削) 在車床上車削螺紋可採用成形車刀或螺紋梳刀(見螺紋加工工具)。用成形車刀車削螺紋,由於刀具結構簡單,是單件和小批生產螺紋工件的常用方法;用螺紋梳刀車削螺紋,生產效率高,但刀具結構復雜,只適於中﹑大批量生產中車削細牙的短螺紋工件。普通車床車削梯螺
紋的螺距精度一般只能達到8~9級(JB2886-81,下同);在專門化的螺紋車床上加工螺紋,生產率或精度可顯著提高。2)螺紋銑削 螺紋銑削)在螺紋銑床上用盤形銑刀或梳形銑刀進行銑削。盤形銑刀主要用於銑削絲桿﹑蝸桿等工件上的梯形外螺紋。梳形銑刀用於銑削外普通螺紋和錐螺紋,由於是用多刃銑刀銑削﹑其工作部分的長度又大於被加工螺紋的長度,故工件只需要旋轉1.25~1.5轉就可加工完成,生產率很高。螺紋銑削的螺距精度一般能達 8~
9級,表面粗糙度為R 5~0.63微米。這種方法適用於成批生產一般精度的螺紋工件或磨削前的粗加工。3)螺紋磨削主要用於在螺紋磨床上加工淬硬工件的精密螺紋(螺紋磨削),
按砂輪截面形狀不同分單線砂輪和多線砂輪磨削兩種。單線砂輪磨削能達到的螺距精度為
5~6級,表面粗糙度為R 1.25~0.08微米,砂輪修整較方便。這種方法適於磨削精密絲杠﹑螺紋量規﹑蝸桿﹑小批量的螺紋工件和鏟磨精密滾刀。多線砂輪磨削又分縱磨法和切入磨法
兩種。縱磨法的砂輪寬度小於被磨螺紋長度,砂輪縱向移動一次或數次行程即可把螺紋磨到最後尺寸。切入磨法的砂輪寬度大於被磨螺紋長度,砂輪徑向切入工件表面,工件約轉1.25轉就可磨好,生產率較高,但精度稍低,砂輪修整比較復雜。切入磨法適於鏟磨批量較大的絲和磨削某些緊固用的螺紋。4)螺紋研磨用鑄鐵等較軟材料製成螺母型或螺桿型的螺紋研具
,對工件上已加工的螺紋存在螺距誤差的部位進行正反向旋轉研磨,以提高螺距精度。淬硬的內螺紋通常也用研磨的方法消除變形,提高精度。5) 攻絲和套絲攻絲 用絲錐攻絲)是用一定的扭距將絲錐旋入工件上預鑽的底孔中加工出內螺紋。 用板牙套絲)是用板牙在棒料(或管料)工件上切出外螺紋。攻絲或套絲的加工精度取決於絲錐或板牙的精度。加工內﹑外螺紋的方法雖然很多,但小直徑的內螺紋只能依靠絲錐加工。攻絲和套可用手工操作,也可用車床﹑鑽床﹑攻絲機和套絲機。6) 螺紋滾壓用成形滾壓模具使工件產生塑性變形以獲得螺紋的加工方法。螺紋滾壓一般在滾絲機。搓絲機或在附裝自動開合螺紋滾壓頭的自動車床上進行,適用於大批量生產標准緊固件和其它螺紋聯接件的外螺紋。滾壓螺紋的外徑一般不超過 25毫米,長度不大於100毫米,螺紋精度可達2級(GB197-63),所用坯件的直徑大致與被加工螺紋的中徑相等。滾壓一般不能加工內螺紋,但對材質較軟的工件可用無槽擠壓絲錐冷擠內螺紋(最大直徑可達30毫米左右),工作原理與攻絲類似。冷擠內螺紋時所需扭距約比攻絲大1倍,加工精度和表面質量比攻絲略高。螺紋滾壓的優點是﹕表面粗糙度小於車削﹑銑削和磨削;滾壓後的螺紋表面因冷作硬化而能提高強度和硬度;材料利用率高;生產率比切削加工成倍增長,且易於實現自動化;滾壓模具壽命很長。但滾壓螺紋要求工件材料的硬度不超過HRC40;對毛坯尺寸精度要求較高;對滾壓模具的精度和硬度要求也高,製造模具比較困難;不適於滾壓牙形不對稱的螺紋。按滾壓模具的不同,螺紋滾壓可分搓絲和滾絲兩類。搓絲兩塊帶螺紋牙形的搓絲板錯開 1/2螺距相對布置,靜板固定不動,動板作平行於靜板的往復直線運動。當工件送入兩板之間時,動板前進搓壓工件,使其表麵塑性變形而成螺紋(圖6 搓絲滾絲有徑向滾絲﹑切向滾絲和滾壓頭滾絲3種徑向滾絲﹕2個(或3個)帶螺牙形的滾絲輪安裝在互相平行的軸上,工件放在兩輪之間的支承上,兩輪同向等速旋轉(徑向滾絲),其中一輪還作徑向進給運動。工件在滾絲輪帶動下旋轉,表面受徑向擠壓形成紋,對某些精度要求不高的絲杠,也可採用類似的方法滾壓成形。切向滾絲﹕又稱行星式滾絲
,滾壓工具由1個旋轉的中央滾絲輪和3塊固定的弧形絲板組成切向滾絲)。滾絲時,工件可以連續送進,故生產率比搓絲和徑向滾絲高。滾絲頭滾絲﹕在自動車床上進行,一般用於加工工件上的短螺紋。滾壓頭中有3~4個均布於工件外周的滾絲輪(滾絲頭滾絲)。滾絲時,
工件旋轉,滾壓頭軸向進給,將工件滾壓出螺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