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模具沖壓間隙
一般冷沖模的間隙在沒有特殊的要求的情況下,可以取料厚的10%,沖壓的材料越厚,間隙值的百分比就越大,比如材料厚度在1.2mm~2.5mm之間時,間隙值取9%~12%;材料厚度在2.5mm~4mm之間時,間隙值取12%~14%;材料厚度在4mm~6mm之間時,間隙值取15%~18%。根據這樣推算,你的模具的間隙太小,容易把模具沖壞。至於沖床的噸位由於不知道你所沖壓的活的大小,也不好判斷是否夠用。
❷ 沖壓模具間隙怎麼算
沖壓模具沖裁間隙,根據對模具的研究和改進的經驗,尺寸精度、斷面垂直度要求高的製件應選用較小間隙值,斷面垂直度與尺寸精度要求不高的沖壓件,應以降低沖裁力、提高沖壓模具壽命為主,可採用較大間隙值。其值可按下列經驗公式來計算:
軟材料:
材料厚度t<1 mm,沖裁間隙c=(3% ~ 4%)t
t = 1 ~ 3mm, c = (5% ~8%)t
t = 3 ~ 5mm ,c =(8% ~10%)t
硬材料:
t <1mm,c = ( 4% ~5% )t
t = 1 ~ 3mm, c = ( 6% ~8% )t
t = 3 ~ 8mm, c = ( 8% ~ 13%)t
因此影響間隙值的主要因素是材料性質和材料厚度。材料比較硬或比較厚,間隙值越大。
在毛坯的送進方向上,具有兩個或更多的工位,在壓力機的一次行程中,在不同的工位上逐次完成兩道或兩道以上沖壓工序的模具。
綜合了單工序模和級進模的特點,利用機械手傳遞系統,實現產品的模內快速傳遞,可以大大提高產品的生產效率,減低產品的生產成本,節儉材料成本,並且質量穩定可靠。
(2)模具建設基礎中的模具間隙是什麼擴展閱讀:
結構零件,這類零件不直接參與完成工藝過程,也不和坯料有直接接觸,只對模具完成工藝過程起保證作用,或對模具功能起完善作用,包括有導向零件、緊固零件、標准件及其它零件等。
應該指出,不是所有的沖模都必須具備上述六種零件,尤其是單工序模,但是工作零件和必要的固定零件等是不可缺少的。
高速銑削的主軸轉速一般為15000r/min~40000r/min,最高可達100000r/min。在切削鋼時,其切削速度約為400m/min,比傳統的銑削加工高5~10倍;在加工模具型腔時與傳統的加工方法(傳統銑削、電火花成形加工等)相比其效率提高4~5倍。
磨削及拋光加工由於精度高、表面質量好、表面粗糙度值低等特點,在精密模具加工中廣泛應用。精密模具製造廣泛使用數控成形磨床、數控光學曲線磨床、數控連續軌跡坐標磨床及自動拋光機等先進設備和技術。
❸ 沖壓模具間隙怎麼算
沖壓模具間隙演算法:
沖壓模具間隙,要根據板材的厚度,材料的型號等來確定回。
大部答分鐵板材料T=0.5mm-3mm都採用%16來計算,意思就是板材的厚度*%16,這個很通用。
軟料:銅,鐵,鋁,
0以下用單+4%。0以上到3。0用單+5%T,0以上用單+7%T,
硬料:不銹鋼,含碳量高的鋼1。0以下用單+5% 0以上到3。0用單+6%T,記得乘以料厚。
沖裁間隙一般採用切紙試沖和厚薄規測量的方法,或者看產品的光亮帶跟毛邊 折彎一般塞墊片或厚薄規。
❹ 在設計和製造新模具時應採用什麼的合理間隙
設計模具時一定要選擇一個合理的間隙,使沖裁件的斷面質量好,尺寸精度高,模具壽命長,所需沖裁力小。但嚴格說來,並不存在一個同時滿足所有理想要求的合理間隙。
考慮到模具製造中的偏差及使用中的磨損,生產中通常是選擇一個適當的范圍作為合理間隙,只要模具間隙在這個范圍內,就可以基本滿足以上各項要求,沖出合格製件。考慮到模具在使用過程中的逐步磨損,設計和製造新模具時應採用最小合理間隙。
❺ 我剛學模具設計,想請問模具的間隙怎麼確定
你所說的模具是什麼模具?冷沖模還是塑料模?如果是冷沖模的話,凸模、凹模的沖裁間隙一般按照所沖壓材料的料厚的10%來取。(雙邊間隙)如果是塑料模具的話,一般鑲件、頂桿、滑塊的配合間隙不應大於0.03~0.05mm。
❻ 沖床模具間隙怎麼計算
沖壓模具間隙,要根據板材的厚度,材料的型號等來確定。 大部分鐵板材料T=0.5mm-3mm都採用16%來計算,意思就是板材的厚度16%,這個很通用。
沖裁間隙一般採用切紙試沖和厚薄規測量的方法,或者看產品的光亮帶跟毛邊 ,折彎一般塞墊片或厚薄規。
看材料厚度。材料越軟,間隙越小。
拓展資料:
沖壓模具,是在冷沖壓加工中,將材料(金屬或非金屬)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種特殊工藝裝備,稱為冷沖壓模具(俗稱冷沖模)。沖壓,是在室溫下,利用安裝在壓力機上的模具對材料施加壓力,使其產生分離或塑性變形,從而獲得所需零件的一種壓力加工方法。
沖床沖模是裝在壓力機上用於生產沖件的工藝裝備,由相互配合的上、下兩部分組成。凸模是沖模中起直接形成沖件作用的凸形工作零件,即以外形為工作表面的零件。凹模是沖模中起直接形成沖件作用的凹形工作零件,即以內形為工作表面的零件。防護板是防止手指或異物進入沖模危險區域的板狀零件。壓料板(圈)是沖模中用於壓住沖壓材料或工序件以控制材料流動的零件,在拉深模中,壓料板多數稱為壓料圈。壓料筋是拉延模或拉深模中用以控制材料流動的筋狀突起,壓料筋可以是凹模或壓料圈的局部結構,也可以是鑲入凹模或壓料圈中的單獨零件。壓料檻是斷面呈矩形的壓料筋特稱。參閱「壓料筋」。承料板是用於接長凹模上平面,承托沖壓材料的板狀零件。連續模是具有兩個或更多工位的沖模,材料隨壓力機行程逐次送進一工位,從而使沖件逐步成形。
❼ 怎樣控制模具的間隙
控制模具間隙的方法:
1.墊片法
墊片法如圖14.7所示。將厚薄均勻、其值等於間隙值的紙片、金屬片或成形工件,放在凹模刃口四周的位置,然後慢慢合模,將等高墊塊墊好,使凸模進人凹模刃口內,觀察凸、凹模的間隙狀況。如果間隙不均勻,用敲擊凸模固定板的方法調整間隙,直至均勻為止,然後擰緊上模固定螺釘,再放紙片試沖,觀察紙片沖裁狀況,直至把間隙調整到均勻為止,最後將上模座與固定板夾緊後同鑽、同鉸定位銷孔,然後打人圓柱銷。這種方法廣泛應用於中小沖裁模,也適用於拉深模、彎曲模等,也同樣適用於塑料模等壁厚的控制。
2.鍍銅法
對於形狀復雜、凸模數量又多的沖裁模,用上述方法控制間隙比較困難,這時可以將凸模表面鍍上一層軟金屬(如鍍銅等)。鍍層厚度等於單邊沖裁間隙值,然後按上述方式調整、固定、定位。鍍層在裝配後不必去除,在沖裁時會自然脫落。
3.透光法
透光法是將上、下模合模後,用燈光從底面照射,觀察凸、凹模刃口四周的光隙大小,來判斷沖裁間隙是否均勻,如果間隙不均勻,再進行調整、固定、定位。這種方法適合於薄料沖裁模,對裝配鉗工的要求較高。如用模具間隙測量儀表檢測和調整更好。
4.塗層法
塗層法是在凸模表面塗上一層如磁漆或氨基醇酸漆之類的薄膜,塗漆時應根據間隙大小選擇不同粘度的漆,或通過多次塗漆來控制其厚度,塗漆後將凸模組件放於烘箱內在100120`C烘烤0.5一1小時,直到漆層厚度等於沖裁間隙值,並使其均勻一致,然後按上述方法調整、固定、定位。
5.工藝尺寸法
工藝尺寸法。在製造沖裁凸模時,將凸模長度適當加長,其截面尺寸加大到與凹模型孔呈滑配狀。裝配時,凸模前端進人凹模型孔,自然形成沖裁間隙,然後將其固定、定位,再將凸模前端加長段磨去即可。
❽ 模具配合間隙的作用是什麼、
模具的配合間隙直接影響沖裁件質量和模具壽命。精度要求較高的,宜選較小的間隙值;反之則可適當加大間隙,以提高模具壽命。
❾ 模具間隙
一般精度的冷沖,模具間隙取板厚的8%-10%即可,1.2的板,也就是12絲左右,19絲也行,只是毛刺很大質量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