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沖壓模具的靠刀邊
直的 沖子需要做R角倒入,考慮沖裁間隙定滑動間隙 ,小於.0.3MM 不要有間隙,現場鉗工配
『貳』 求一份鞋廠實習日記!!
一個大學生在鞋廠的實習日記
生管實習日記
開始日期:2008-5-20
一、 面倉實習階段
面倉內有面料和輔料等製鞋原料,主要面料分類有如下幾種:
1、 真皮,也就是天然皮革;
2、 聚氨酯,簡稱PU;
3、 聚氯乙烯,簡稱PVC;
4、 各種織布類;
5、 不織布。
PVC的最上層是漆,中間的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最下層是背塗粘合劑。
PU俗稱合成革,比重較輕。PU的紋路都是紙紋,就是將PU漿塗在有紋路的離型紙上,冷卻定型後再將紙剝離,從而將紙紋留在PU層上的一種工藝。PU也可後加工壓紋,從生產工藝上講有濕法和干法兩種。二者極易區別。濕法一般較厚,因為面層與底布之間有一層BASE(低發泡層),而干法則沒有BASE,直接塗在布底上,所以比較簿,紋路易變形。
濕法PU用途較廣,箱包、手袋、鞋、球、文具、沙發等方面都用得較多,而干法則主要用在包裝和服裝方面。
首先遇到的問題是PU和PVC這兩種材料的區別,PU和PVC可以從一下幾個方法去辨別:
1、PU手感比PVC要軟,質量好,韌性好,一般用來做面料,能承受比較大的拉力;
2、PU的價格比PVC要昂貴;
3、PVC可以用力撕開,而PU不能;
4、PVC的底布一般比較稀,比較薄;PVC比較多的有水針布底和汗衣布底,而PU的布底質量比較高;PVC革的底基一般是紡織布與針織布,PU革的底基是無紡布;
5、如果用火燒,PU的味道比較淡,PVC會變黑,味臭。
6、PVC的比重比PU大。
7、PVC的紋路較深,中間的發泡層比較明顯。
PU從紋路來分,包括鏡面PU,羊紋PU,NappaPU,雙色PU,軟木紋PU,金屬PU,海倫紋PU,荔枝紋PU,豬皮紋PU,R61紋PU、鱷魚紋PU、魚鱗紋PU、柔紋等。鏡面PU的特點是表面光亮,有皺折鏡面PU,水晶鏡面PU,貼膜鏡面PU等。Nappa、海倫(KMF)、金屬、R61這幾種PU的紋路比較相似,肉眼要看得很細才能分辨,主要是紋路圖案的不同。雙色PU表面和底布是同一個顏色的。仔細看R61紋路,有一些小洞洞;羊紋則是連續的小洞洞;Nappa的紋路比較有規則,比較明顯;剩下的就是KMF的海倫紋,紋路比較沒有固定的規則;柔紋PU 的紋路很淺很淡。還有一種彈力PU,彈性比較明顯。半PU表面是PU,底布是PVC,實際上屬於PVC,用手可以撕裂,SemiPU,也稱仿PU。
對於業務部的實習生來說,在面倉的實習主要是分辨面料的基本類別,如哪些是PU ,哪些是PVC,或者真皮和不織布。
面倉裡面真皮的種類主要有牛皮、豬皮、BKS牛皮、貼膜皮、樹膏皮、馬皮等,暫時沒有看到羊皮。豬皮又分豬麵皮和豬榔皮。牛皮的特點是毛孔細小,分布均勻緊密,革面豐滿,皮板比其它皮更結實,手感堅實而富有有彈性。牛皮又分為黃牛皮和水牛皮;羊皮分為山羊皮和綿羊皮。按其層次分有頭層、二層和三層。頭層皮是指帶有粒面(真皮層)的牛、羊、豬皮等,皮面有自然特殊的紋路效果。二層皮沒有真皮層,是纖維組織(網狀層),經化學材料噴塗或覆上 PVC 、 PU 薄膜加工而成,因此,區分頭層皮和二層皮的有效方法,是觀察皮的縱切面纖維密度。頭層皮由又密又薄的真皮層及與其緊密連在一起的稍疏鬆的網狀層共同組成,具有良好的強度、彈性和工藝可塑性等特點。
從外觀上看,牛皮革表面有細小花紋,手感好,花紋較深,用手指在皮革背面用力外頂表面花紋仍不消失,但人造皮革或合成革均會發生明顯變化。
豬皮革表面,從側面看有魚鱗狀花紋,毛孔眼深,能透過纖維層,皮革反面有清晰的毛孔眼和花紋。羊皮革具有輕、軟,手感舒適的特點,表面花紋細小,清晰,挑選鑒別方法和牛皮相同。黃牛皮有較勻稱的細毛孔,氂牛皮有較粗而稀疏的毛孔,山羊皮有魚鱗狀的毛孔,豬皮有三角粗毛孔,而人造革盡管也仿製了毛孔但不清晰。真皮革和仿皮革也可以從表面斷面進行鑒別,真皮革斷面有網狀纖維層和真皮層。仿皮革只有底基和泡沫層。豬麵皮是pigskin upper leather,豬榔皮是pigskin split leather。
倉庫裡面的布類包括帆布、PP絨、印花布、皺紋布、PP草、麻布、圓點山東綢、沙丁布;另外,還有不織布,不經過經線和緯線交織,也稱無紡布,常用於鞋墊和鞋裡料。在面倉實習第三天開始製作色卡,分為PU類、PVC類、真皮類、布類、不織布五大類。
聯系分辨認辯各種色卡的方法:用筆記本蓋住名稱,從底布和外觀紋路識別色卡。
識別的難點有:
BKS牛皮和貼膜牛皮的區別
馬皮和牛皮的區別
天空藍、土耳其藍、淺藍、海軍藍等四種藍色
植毛絨
識別金屬PU 和PVC
記住古銅色和奶油色
總結:從倉庫裡面的材料看,鏡面、雙色、Nappa只有PU,PVC比較多是羊紋和KMF海倫紋,兩個都有的而且比較多的是金屬、羊紋、R61。
累積了問題在中國鞋論壇發帖求救:最近在面倉實習,積累了如下的問題,
1、BKS牛皮和貼膜牛皮如何區分?有什麼不一樣?好像看起來都差不多的樣子。
2、馬皮和牛皮又怎麼分別?也是看起來差不多。
3、為什麼在鞋廠的面倉沒有看見羊皮呢?
4、倉管員的工作主要有哪些?
5、各種真皮、PU、PVC和織布分別應用在鞋子的什麼部位上?
關於最後一個問題:倉管的工作流程:
工作層面:收貨-->保存--->保護--->備貨--->出貨--->記錄
功能層面:進貨報告、物料結構報告、出貨報告、預警報告
5月23號請教了面倉的唐課長,以上問題的解答如下:
1、 BKS牛皮的檔次比貼膜皮要高,因為貼膜皮是修面的,表面蓋上了一整層的PU,BKS皮有頭層皮;
2、 馬皮比牛皮軟,馬皮比較大張,碼數大,相對於牛皮而言 , 馬皮有較疏鬆的乳頭層。;我們鞋廠沒有用羊皮;
3、 鞋面主要用真皮類、PU類和布類;後套里主要用豬榔皮和不織布;鞋墊和內里用PVC和半PU,港寶是用來撐起鞋子的硬度,有不織布港寶、細布港寶和熱熔膠港寶,大底和中底有一層墊,叫回力(EVA),另外,涼鞋要有包中底。豬榔皮是三層皮,檔次較低。
皮革按照性能來分,主要有
全粒面革:指保留並使用動物皮本來表面(生長或鱗的一面)的皮革,叫正面革。
絨面革:是指表面呈絨狀的皮革,利用皮革正面(生長毛或鱗的一面)經磨製成的稱為正絨,利用皮革反面(肉面)經磨成的稱為反絨,利用二層皮麻革製成的稱為二層絨。
修飾面革:指部份或全部除去動物皮本來表面,再在上面敷以人造薄膜的皮革,有頭層修飾面革和二層修飾面革。反毛絨應該是絨面革;貼膜皮是修面革;
從20號到24號,已經基本完成面倉的學習,包括:
1、 主要面料的辨別、皮革的基本知識;
2、 各種真皮、PU 、PVC、織布的分類和辨別;
3、 各種輔料、包材的基本辨別;
4、 倉管管理的基本流程;
5、 製作真皮、PU、PVC、布類的色卡。
期間閱讀相關書籍:《製鞋工基本技能》、《生產流程管理操作手冊》、《鞋業工藝學》。計劃從26號開始底倉的實習,以及面倉部分英語的學習。
二、 底倉實習階段
今天轉入底倉的實習,管底倉的是一位湖南的和我同姓的班長,傍晚吃完飯又見到他,跟他熱烈的打招呼,鞋廠認識的人越來越多了,言歸正傳,一個上午時間我感覺已經可以把底倉的東西摸得七七八八了,底倉存放的鞋材有大底、中底、天皮、防水台、鞋跟、楦頭等。由於公司是專門做時裝女鞋的,大底的主要材料有PVC、橡膠、TPR、美耐底以及皮漿底。個人花了一個上午時間去分辨這幾種材質的大底。其中,橡膠底有一股很濃的橡膠味,很容易辨別;PVC大底比重較重,用量比較大;TPR比起PVC來明顯有彈性,學名是熱塑性彈性體;美耐底的主要成分是橡膠,所以仔細聞一聞也有橡膠的味道;皮漿底是皮料打碎後再整合的底,比真皮底檔次要差很多。
然後是中底,中底一般由中底板、飛機板、EVA以及灰板組成,飛機板的存在是為了做涼鞋的時候,可以在飛機板上粘貼上鞋帶;鞋跟有ABS鞋跟、印刷跟、黑色發光的烤瓷跟。天皮面積比較大的是PVC,面積小的(如高跟鞋的尖)是PU,防水台是PVC的。還有楦頭,上面刻有形體和碼數以及日期。今天看到底倉的采購單,了解了一些材料的價格,如一雙楦頭在50RMB左右,看到一個TPR大底的單子,單價30,印刷跟和PU天皮的價格在3到4元。
最後產生以下問題:1、采購單上寫:月結60天扣5%是什麼意思?
2、工廠裡面的生產指令是由哪個部門發出,誰決定采購原料和外包加工?
3、一般是采購已經可以馬上使用的面料還是采購一些原料給加工廠加工然後再回到工廠上線做鞋呢?
4、模子底和成型底分別是什麼意思?
1. 月結60天扣5% - 舉例說明,5月份進的材料,材料供應商在下(6)月初送賬單,然後要過60天後(7月底)才付款,而付款總額是按照采購總額扣除5%(也就是只付95%)。
×××你們老闆很黑!smilehug
2. 生產指令是由業務部門發出。原料采購由采購部門負責。外包加工可能也由采購部門處理,但是有的工廠是由廠長管轄。
3. 女鞋的包跟皮一般是同面料,所以是由鞋廠采購進來再加工(包跟)。以雙為單位的底料,由鞋廠采購;以片為單位的底料有可能由加工廠采購。
4. 模子底 = 已注塑或壓注好的底,按照尺碼做開模具的。成型底 = 你們的說法應該是指需要將各種材料組合加工成型的底,例如需要包跟的組合底。
1. 月結60天扣5% - 舉例說明,5月份進的材料,材料供應商在下(6)月初送賬單,然後要過60天後(7月底)才付款,而付款總額是按照采購總額扣除5%(也就是只付95%)。
×××你們老闆很黑!smilehug
2. 生產指令是 ... [/quote]
感謝EF的速度!
1、有點不明白為什麼可以扣人家5%,看來我們廠是比較牛B的,壓榨著供應商,嘿嘿;
2、我們公司采購好像是被業務管著的,業務的副理管著采購的課長;
3、EF你的意思應該是倉庫的面料一般都是已經可以用的料了吧,是不是這樣?
4、明天得再去底倉看看,體會體會模子底和成型底的區別。
裁斷部門的初步了解
以下幾個問題是EFSCN給我的提示:
1. 裁斷機的種類?有龍門式和搖臂式,有氣壓的也有油壓的。
2. PU/PVC/布類需要疊料,最多幾層?
3. 為什麼真皮不能疊料?
4. 沖裁速度
5. 為什麼很多沖刀都是單腳?
6. 什麼情況下,需要雙腳的沖刀?
7. 沖刀的材質?
8. 品質不良的情形是什麼?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9. 沖刀如何做尺碼記號?
帶著上述問題我在裁斷混了幾天,整理了一些答案出來:
我們工廠使用的裁斷機是平面式油壓裁斷機,一共16台,裁斷部門有26個人,包括拉料、開機、點數、領料和刀模管理等等職務。除了平面式油壓裁斷機以外,鞋廠一般還使用龍門式和搖臂式的裁斷機。
PU、PVC、布類等根據材料的材質可以一次迭上6層,一般是正面3層、反面3層,這樣一刀下去就有3隻左腳、3隻右腳,可以配雙。而真皮不能迭加,只能一層一層的裁斷,因為每張天然牛皮是從不同的牛身上來的,紋路、傷殘面積、毛孔大小甚至顏色都不一樣,所以每裁一張牛皮要現場根據牛皮的質量選擇擺刀的位置,不能盲目迭加。沖刀在多數情況下是單腳的,一個刀模下去,可以有左右腳,因為面料可以正反面迭加。
也有雙面都是刀刃的模具,叫雙腳沖刀,這樣的刀具要使用的裁斷機的上壓板是鋁的,才不會把上面的刀刃壓壞。雙腳沖刀一面是沖左腳,另一面是沖右腳,一般是沖高檔的天然皮革,這樣沖出來的鞋面部件邊部整齊對稱,比較美觀。
刀模上的記號有型體編號、碼段、部位中文名稱。如:PL8008-0382,9#,後套里。
裁斷現場有QC監督裁出的部件的質量,主要是把關,如發現有色差、真皮傷疤等材質不良的情況,要馬上進行處理,一般是配雙作業。點數工人的工作不是簡單的清點裁好的部件的數量,他也有責任要檢查部件的質量,如是否配對等等。
四、面部實習階段
面部9個針車組、1個削皮組,每個針車組30個人左右,10台左右的針車,現在日產量3000-5000雙。班長以上幹部有15個人,設主任一個,沒有課長。折邊手工榔頭操作,沒有看到折邊機;打孔好像也是手工操作,沒有看到打孔機(後來發現有打孔機,從老廠借過來的)。月產鞋面10萬雙,另外每月外包5-6萬雙鞋面。班長以下員工計件工資。
削皮:折邊為7到9MM,組合位3到4MM。一般削反面,組合位在下面的部件削正面。
中皮內里後套里印刷:分商標和產地。用油墨網印,有時候還需要再加工。燙金和網印是兩種印刷工藝。
爭取做到拿起一個鞋面,腦子裡面很清楚各個流程的先後順序。
膠水的種類有:白膠、黃膠、粉膠、PU膠、汽油膠(去漬油)等等;黃膠用於鞋面組合位,白膠用來折邊,材料上膠,汽油膠清潔鞋面,粉膠貼活布里以及折邊。
摞帶就是拉領口補強的意思。
面部的三大重點:
1、貼活布里要對齊,不能有1mm的誤差;
2、組合要做到「蓋線露點」?
3、針車的邊距和針距。邊距一般是1.2MM,針距是指1英寸有多少針,一般不少於12針,可以理解為密度,還有間距,指的是兩個針之間的距離。
面部的針車有「萬能車」,能車直線也能車M線;還有高頭單車和雙頭單車,羅拉車一般多用於運動鞋,我們女鞋廠不用。還有平車。
面部針車組的日產量是根據技轉給出的每個工序時間的總和算出來的,所以型體不一樣,各個組的日產量不一樣。
鞋面定型要先橫後豎。
定點畫線是給針車組合用的,至於畫線用的中底板由師傅提供,用鐳射機割的。
以下是防止鞋子發霉的措施:
1. 後段UV烤箱一定要開,溫度設為30℃(視大底材質而定),可以殺黴菌。
2. 成品倉內裝除濕機,將濕度控制在60以內。
3. 成品鞋包裝後不僅要離地面10-15CM,也要離牆10CM以上。
4. 在鞋內噴防霉劑,將防霉片貼於內盒盒身內側。
5. 如果內盒有短邊有切指孔,請不要打開。
6. 堆放到倉庫的時候,用抽干機抽空乾燥;地面上放木板離地、離牆。
7. 出貨裝櫃時,小心貨櫃別太濕。
活布里———為防止成型後內里起皺,在鞋面反面刷防水膠後,再刷活性膠,干後塗一層滑石粉,鞋面上的膠水就不會粘住內里,只有當鞋面烘烤後活性膠才會起化學反應將內里牢牢粘住,所以將面部的質量標准:
1、 面裁向是否正確以及色差、皮料面的紋路是否配對正確。
2、 車線的邊距與針距是否正確:
5#線針距一英寸5.6-6針,21-22號針
10#線針距一英寸6.5-7針,18號針
20#線針距一英寸7.5-8針,16-18號針
30#線一英寸8-9針,14-16號針
40#線一英寸11-12針,11-12號針
60#線一英寸12-13針,9-11號針
3、40#線的邊距一般為1.2MM,萬能線的寬度為4MM,針距為一英寸7-8針,鞋面合縫邊距一般為1.5MM,真皮合縫起針時用9-11號檢尾針,務必不可倒針,只能拉針不能有浮線,斷線,跳針,掉碼等現象,針距與邊距要均勻,不能有大小有稀密。
4、鞋面跑邊線時邊距一般為2MM,飾帶與涼鞋需跑幫腳布條的,邊距為2-3MM寬,並且需車兩排線,來回需倒針牢固,安全性務必要足夠。鞋面有切邊位的,如外露在外面務必要塗色水,並且鞋面不能有被塗花、車線被塗變色等現象。
5、鞋面貼內里時,內里幫腳一般縮鞋面5-6MM寬,碼數與內外腰不能貼錯,幫腳要抓弧度,有後港寶的鞋面通常面與里要有2MM空度,不能粘死,無後港寶作業的鞋面面與里務必要粘死並且兩腰弧度一定要抓足,前港寶為熱熔膠片的一定要檢查港寶是否漏貼,幫腳高度與厚度是否正確,後港寶為熱熔膠由面部貼的,一定要刷黃膠貼平順,鞋面不能有包空打皺或者其他痕跡等現象。
6、內里修干凈,不能有毛邊斷線,修破鞋面現象。
7、鞋面折邊的配件,需加補強與紙襯務必不可漏掉,並且要折直順,不能有起角或波浪,寬度要按要求作業。
8、鞋面有包松緊的配件,一定要包緊,不能有喇叭狀。
9、鞋面組合要標准,中心點要對准,不能歪偏,不能有痕跡。
10、鞋面內里有印刷的,字母是否正確清晰,位置要標准。
11、鞋面沖孔的配件孔要干凈,不能沖歪或沖爛。
12、有拉鏈的鞋面,拉鏈寬度要均勻,拉鏈頭不可有高低。
13、鞋面有用喇叭車包邊的,一定要包緊,寬度要按要求車標准,鞋面要平順,不能起皺,並且包邊條介面處刷黃膠粘死,切邊位塗色水,統一為前後作業,介面都在內腰。
什麼是裁斷的核心?成本控制部門。 采購用量的准確度是前提。16台平面式油壓裁斷機。點數、開機手、拉料、開單(領料單裁斷指示單補單)、補數、模具管理、領料、檢查真皮鞋面QC、幹部。裁斷的動作屬於機械化重復性工作,對於幹部來說,技術的要求高於管理,一方面需要擺刀省料,一方面要保證部件的品質.算采購用量用基本碼,乘以碼差就有可能產生誤差,和用實際碼數算用量會有出入。
五,幫底成型階段
成型簡介:工廠有兩條成型生產流水線,每條線有員工80餘人,月均產量10W雙,設置副理一名,主任一名,每條生產線設置一個課長,另外有一個大底組,40餘人,主要功能是中底包邊和跟底組合。員工實行分級別的團體計件工資體系,分為一到五級,同時參考當月考勤計算工資。
大底組:中底包邊的流程:灰板、EVA刷黃膠—過烤箱—組合—中底邊刷白膠—中底粉筆寫號碼—包邊—槌平—剪邊—點數整理
包跟流程:白跟擦PVC膠水清潔—過烤箱—白跟、包跟面料擦黃膠—過烤箱—包跟—QC
跟底組合的流程:後跟在砂紙上磨平—後跟、大底擦一次黃膠—過烤箱—後跟、大底、天皮擦二次黃膠—釘天皮入後跟—後跟和大底組合—機壓天皮—QC—後跟包塑膠套模
成型機器設備:前幫機、後幫機、大底壓合機、加硫箱、合底加熱流水線、撥楦機、中底打釘機、幫腳打粗機、熱風去皺機、後踵定型機、鞋面定型機、
大底組品質檢查:後跟、大底有膠跡等污染和變形需要挑出來返修。
包中底:核對樣鞋,中底邊不能有膠粒;包頭包邊得鞋頭不可發角,包邊的邊距要一致,邊緣需包緊不能軟邊;滿包中底鞋頭,後跟不能發角,商標不能貼歪,邊緣需包緊;涼鞋的飛機位置需隔開壓死。
包跟:核對樣鞋、材質是否正確;跟在未包之前務必清潔乾凈,跟面不可有膠粒;跟面需包緊,壓實,不可包風,打皺;跟盤包圓順不能發角。
組底:核對樣鞋,材質是否正確;大底組合務必到位;邊緣不可溢膠,開膠;特殊材料必須砂粗的務必砂粗。
各國鞋碼SIZE對照
US UK EUR JPN
5.5 4 37 22.5
6 4.5 37.5 23
6.5 5 38 23.5
7 5.5 38.5 23.5
7.5 6 39.5 24
8 6.5 40 24.5
8.5 7 40.5 25
9 7.5 41.5 25.5
10 8.5 42.5 26.5
成型前段工藝流程:
領料(鞋面、楦頭、中底)—釘中底—裝港寶(不織布港寶)—中底、鞋面上白膠—過烤箱—後踵定型、鞋面定型—擦膠—過烤箱—攀前幫—拉腰幫—打後幫—品檢—修鞋—上加硫
成型中段工藝流程:
領料(大底)—幫腳打粗—配大底—鞋面處理水—大底處理—鞋面大底一次膠—鞋面大底二次膠—貼大底—壓底—品檢—修鞋
成型後段工藝流程:
領料(中皮、釘子、包裝紙、盒子、撐筷、套板)
脫楦—釘跟—配中皮—中底膠—中皮膠—貼中皮—品檢—修鞋—塞套板—塞紙團—打撐筷—整形—對號碼—小包裝—殺菌—進倉
成型品質問題:
幫腳打粗不平,貼底後起老鼠洞,或者導致大底起波浪形狀;中皮貼不順、不平,導致包風;後包沒有攀進去,導致後包發角。
個人對目前鞋廠管理現狀的看法和建議
招聘管道:老員工介紹是首要途徑,管道比較單一;
培訓機制:基本沒有有效的專門的培訓機制;早會的宣導、部門內部的宣導沒有達到影響員工的效果;
薪酬福利:社會保險不完善;工資組成沒有明確公布;賞罰制度沒有對應確立,員工犯錯罰款,但是鼓勵員工的獎勵措施卻沒有確立。
勞資關系:關系一般,偶有摩擦;工人流動率太高。
職業發展:沒有建立從基層到中高層的晉升機制,普通員工發展受限。
根據新手不上路給的提示,我再把新型體試做到量產的過程理一下:
客人有下單意向並給工廠原樣鞋--工廠製作新型體基本號楦頭--師傅製作基本號紙板--根據基本號楦頭和紙板做第一雙鞋子(TRY)--給客人看TRY的第一雙鞋子--客人決定下單與否--業務和客人確定單價交期--客人給詳細樣品單--工廠根據樣品單調面料和底料材料--工廠製作確認樣--客人給予樣品確認通知書確認OK--工廠將確認樣紙板進行電腦放板--級放全套碼數紙板--根據全套紙板手裁試做鞋子對紙板進行檢驗--製作全套斬刀--用斬刀裁斷材料對斬刀進行檢驗--量產斬刀-開產前試做會。
一雙時裝女鞋的中皮一般需要如下工序:
裁斷(PVC或者PU中皮以及水清海綿或者乳膠海綿)--海綿墊心削皮--中皮貼墊心(擦膠過烤箱)--中皮印刷LOGO(燙金或者烙印,需要刻模,做網板,用油墨)--中皮車線(分真車和假車)
一雙中空魚嘴皺鏡PU涼鞋,工廠材料成本32塊人民幣,工人成本14塊人民幣,工廠出廠價格52塊人民幣,那麼其中工廠利潤6塊(12%),國外終端零售價格40塊美金合計272塊人民幣,是出廠價五倍的價格,屬於 ... [/url][/quote]
這樣的應該屬於外貿爆利的工廠了,成本價也偏高了。肯定是給自己留空間了。現在很少有這樣的單子了
『叄』 冷沖壓五金模具中接刀口是怎麼定義的,為什麼要接刀口
在沖壓生產中,很多材料的沖壓是不規則的,考慮到材料的性能與沖床、模具的性能與強度,於是我們就需要把沖裁分段進行,這樣可以照顧到沖床、材料、模具,有利於生產,有利於提高效率,有利於提高長期成本。
在分段沖裁的時候我們就直接面對沖裁銜接處怎麼處理的問題了,按常理來推算,只要把沖裁銜接處對接到一起就行了,但是模具與人員之間、模具與沖床之間、模具與送料機之間都會有誤差。
為了考慮到沖頭的波動問題,市場上已經全部在沖頭上銜接處增加一個小凸緣,為了方便完美接刀,最後效果是即便沖頭產生一點波動也不影響產品質量。
所以會在高精密連續模的產品外緣上,看到很多小凹槽,那些就是沖頭上的小突起切出來的,這個小凹槽就是接刀處。
具有硬度高(69~81HRC,紅硬性好,可達900~1000℃,保持60HRC時不變形。)、高強度、耐腐蝕、耐磨、不銹等特性。
加工方法:
1、電加工(中走線、慢走絲、快走絲加工、電火花)。
2、焊接加工:銅焊、銀焊加工。
3、磨削加工:無心磨、內圓磨、平面磨、工具磨加工,所用砂輪一般為金剛石砂輪,具體視工藝要求選擇。
4、激光加工:可用激光切割成形、打孔,但是切割的厚度受激光機的功率制約。
(3)模具沖刀怎麼做刀擴展閱讀:
沖裁是冷沖壓加工方法中的基礎工序,應用極其廣泛,它即可以直接沖制出所需的成品零件,也可以為其它冷沖壓工序制備毛坯。
板料經過沖裁後,被分離成兩部分,即沖落部分和帶孔部分,若沖裁之目的是為了製取一定外形的外形輪廊和尺寸的沖落部分;則這種沖裁工序稱為落料工序,剩餘的帶孔部分就成為廢料。反之,若沖裁的目的是為了製取一定形狀和尺寸的內孔。
此時,沖落部分變成廢料,帶孔,部分即為工件,這種沖裁工序稱之為沖孔工序。
『肆』 鋁合金型材折彎處沖孔一般怎麼做的
如果孔不大的話,最好用鑽孔的方式解決.因為沖孔對模具傷害很大.直接沖的時候也不一定有合適的模具,可能要特殊定製.如果是大孔,量又特別多,可以採取製做專用模具,從折彎點壓孔,也就是那種倒V字型的模具,下面是一個公字型的墊,上面是個叉型的刀,
『伍』 數控轉塔沖床製程中沖制刀具可分幾類
數控沖床模具:厚轉塔系列,薄轉塔系列,村田 114 / Vulcan 系列,通快系列,日清紡系列,其他…
單一設備模具可分:常用切邊模具,轉角模,各種沖孔模具和特殊模具!
『陸』 沖刀,用什麼材料做好
鎢鋼,不過要看沖什麼材料,看具體情況, 深圳 一叫歐野機械的,在這方面,不錯
『柒』 我想自己做幾把刀,了解下刀具成型的基礎知識。
看來你是想加工刀具。 戶外刀具用鋼材看要求了,最基本的硬度、韌性、鋒利保持度、防銹能力。硬度高的可以用模具鋼、甚至粉末合金,低一點可以用8CR13MOV、440C,對防銹要求不高可以用T10。當然說這都是熱處理手藝過硬才行,不會熱處理不可能做出好刀。 大批量刀坯形狀可以做沖裁模,手工可以用角磨機割邊,注意不要過熱退火了。刀腹的斜面可以用砂輪機磨,注意加水。弧線開刃,轉動胳膊和手腕保持刀具刃口法線與磨刀石平行,刀身平面與磨石夾角15~20度(戶外刀具角度大點)也需注意磨石的選擇,加水或加油研磨。你說的銅吞口是不是指護手擋塊,需要在材料上鑽孔套在刀身上的,形狀是磨出來的。材料可以選304不銹鋼或者鎳合金,黃銅雖好看,但不耐用,汗水在上面容易留下腐蝕顏色,需要很頻繁的打磨拋光。刀柄材料一個要求,與刀身的接觸面堅硬、不易吸水變形。紅木、紫檀、竹片、牛骨、鹿角都行。 設備嘛,有帶磨機最好,角磨機、台鑽或手鑽、砂輪機、恆溫電爐(熱處理)、水泵(泵冷卻水用)、手鋸、台鉗、G型夾、銼刀、各目數磨石、細砂紙、砂布。使用電動機械,由於摩擦產生大量熱量,導致退火,硬度韌性都受大影響,所以用電動工具都需加冷卻水。電鑽可以滴一點切削油,最好不要熱處理後再進行形狀加工(開刃除外),熱處理後硬度提升很明顯,若此時再切磨,第一毀工具,第二費時間,第三更易退火。如果買了已經熱處理過的鋼料,你只能慢慢來,加過量冷卻水有助提升磨削速度。
我說了這么多,都只是說,更需要你去做。耐心是第一要訣。做到一多半費了很正常,哪個刀匠沒做費幾把刀? TIPS:電動工具效率高,也容易出錯,不是用得牛逼,就不要用它做精細活,手一抖說不定就費了。先開個大樣,剩下的手工慢慢來。
還有熱處理後硬度高,但較脆。碰上模具鋼、粉末鋼、高速鋼,不能拿大錘敲,會斷。刀越長刀身要求越韌,硬度超HRC62的材料只適合做300mm內的小刀,刃部與刀身熱處理工藝不一樣的另說。網上大神有的是,多轉轉。
『捌』 沖刀怎麼按啊
沖刀要把握好距離對方的距離和你的距離,還有出刀時間,間差,都要考慮,對方在等你時出刀一定要比他快,一刀不中記住第二刀必須跟上,可以配個比較快的步子比如爆碎,沖好了打的隨意又瀟灑哇。祝你早日成為沖刀高手。
『玖』 五金模具中使用接刀方法沖栽產品,怎麼樣做才能使產品表面看不到接刀
想要看不出來接刀的痕跡,就需要把定位板與模具的刃口校正平行。平行度誤差越小越好。另外,在接刀處要有一些交錯、搭接,這樣能夠消除前一刀的痕跡。
『拾』 沖刀是什麼做的
沖刀主要是以重刀搭配速度的步子,像這種技術如果是新手玩的話漏洞很大,很容易被對方殺死(如果是高手的話那是相當牛B).
要學沖刀就必須先學重刀的准確度(指暴頭)和距離感(指什麼時候出刀).1要練到高暴頭率就必須有冷靜的心理,能看準再出刀,慢慢點滑鼠.2有人說先出刀很容易被對方等刀,也有人說慢出刀吃虧.所以要快要慢就只能靠你自己的距離感.練距離感的最好方法就是找個朋友練習從遠距離面對面直線沖刀(就是不能轉彎和後退,要直沖.),在練習時,自己掌握什麼時候要出刀.幾十回合下來包你掌握一定的距離感.
搭配速度的步子??????一般我不建議直沖步(容易被對方抓到空隙),議你走蛇形路線.
以上的只是些基本,真正的高手必須得會步子,
步子就不說了,沒在游戲里教你,你是很難體會的向著別人跑,准心對頭,出重刀,快接近的時候按下後停住,就是剎車的感覺,如果你看到別人先出刀就快躲,如果別人先後推了,就別向前了直接躲,也可以跳殺,就是快接近的時候向對方跳,考驗出刀的時間,當然也是重刀爆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