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模具設計 > 脫胎漆器模具是用什麼材料

脫胎漆器模具是用什麼材料

發布時間:2022-03-21 07:39:24

㈠ 福州脫胎漆器的傳承意義

目前,由於,福州第一、第二脫胎漆器廠已相繼倒閉,福建工藝美術研究所被解散,從業人員紛紛改行,原有藝人所剩無幾,印錦、台花等脫胎漆器髹飾的技法也已失傳,福州脫胎漆器髹飾,這一傳統技藝面臨人亡藝絕的困境,需要善加保護。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社會現狀
由於脫胎漆器的製作工藝的復雜程度和時間、都與所用的原材料有關,所以一些小作坊就用簡單的木胚、甚至於使用塑料,然後刷上油漆就作為脫胎漆器出售。嚴重影響社會上部分人對脫胎漆器的評價,並且降低了脫胎漆器應有的價格。
正宗的脫胎漆器應該使用夏布(亞麻)加上多次的加工做成,最終的成品相當的輕,並且堅固、耐用、精緻,但是如果用夏布製作非常費時,而且成本更高。市場上的木質以及塑料的脫胎漆器十分廉價,兩者相比高品質的脫胎漆器的價格根本和製作成本不成正比,所以導致製作脫胎漆器的人絡繹的轉行從事別的工作,致使脫胎漆器的工藝落寞。
所以拯救脫胎漆器必須從精品入手,宣傳正宗的工藝,讓一些劣質脫胎漆器自動離開市場,正宗脫胎漆器才能重新復甦。

㈡ 福州脫胎漆器的歷史溯源

說到脫胎漆器在福建省福州市的發展歷史,人們總要把它同沈紹安的名字連在一起,至今福州工藝美術界都以沈紹安三字作為脫胎漆器的正宗代表。福州脫胎漆器的首創者就是清代乾隆年間福州府侯官縣(今福州市)漆藝人沈紹安(1767年-1835年)。
福州「脫胎漆器」是沈紹安通過對舊匾額的分析,了解了失傳已久的漢代「夾紵」技法的基本材料成分,經過不斷嘗試,將「夾紵」技法還原,並在手法、材料上有所創新的一種新型漆工藝,它的原理與傳統的「夾紵」技術息息相關。 沈紹安發明的「脫胎漆器」與隋唐時期的「夾紵」佛像的做法均屬同一類型,其核心技術就是漆器胎骨的成器方法。標準的西漢「夾紵」技術的具體做法,根據南京藝術學院有關師生對此十餘年的研究得出初步結論是:(1)細泥塑形;(2)膠料隔膜;(3)麻布裱糊;(4)生漆定型;(5)細灰找平;(6)上塗成器。日本現代的「乾漆造」的做法,類似於福州的脫胎漆器:先做塑像,再做分模,各片另裱,縫合髹塗,下灰上漆,終成胎骨。據史料記載:沈紹安回憶其「脫胎漆器」的發明,是由於看見城樓匾額剝落露出的麻布纖維而產生的啟發所致。用麻布糊裱木質結構,是中國傳統建築的一個重要特徵,歷朝歷代,莫不如足。山東曲阜「孔廟」建築群,便是最直接最完整的實例。由於歷代皇恩優渥,自宋代至近代不斷維修,形成了歷代建築修繕技術的積淀,十分利於比較研究:幾乎所有的廊柱、護欄、祭台、門窗,只要有剝落處,人們便能看見歷代工匠糊裱的麻布。這說明,以麻布糊裱木質材料,對器物進行「胎骨封固」的處理,以防止木材因水份、有害物質的侵入,而產生腐敗、變形,是中國木漆工藝一以貫之的重要原則。現在福州三坊七巷一帶的老宅里,有些建築上的木質構件因為風吹雨蝕,再加之年久失修,露出了一些麻布裱糊在木質上的跡像,從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夾紵」技法的應用。
沈紹安早年為油漆匠,在福州楊橋路雙拋橋附近開設沈紹安老鋪,以油漆加工為業,並且制售漆筷、漆碗、神主木牌之類小商品。當時福州為八閩首府,手工業比較發達,雖然說漆器行業在各種手工業中的地位首屈一指,但是競爭十分激烈,生意並不好做。再說,福州從南宋開始有了漆器,到了清初也經歷了幾百年的歷史,陳舊的工藝影響了漆器行業的進一步發展。由於店中生意清淡,沈紹安不時到官家深宅或宮觀寺廟去做油漆活兒。有一次在一座古寺做工時,他發現寺廟大門的匾額木頭已經朽爛了,但是用漆灰夏布裱褙的底坯卻完好無損。細心的沈紹安從中受到啟發,回家後仿照舊匾,用泥土先塑出模型,然後在模型外面裱上夏布,塗上青漆,等漆幹了之後脫去土模,再行髹漆加工上色,經過反復試驗、改進,終於造出了最早的脫胎漆器。
沈紹安首創的脫胎漆器技法,開創了我國漆藝文化的新面貌,在當時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沈紹安進貢朝廷的脫胎菊瓣形朱漆蓋碗,通高10厘米、口徑10.8厘米,壁薄如紙,厚不及一毫米。乾隆帝見後龍顏大悅,親自在蓋內、碗心題刻隸書填金詩一首:制是菊花式,把比菊花輕。啜茗合陶句,露掇其英。乾隆帝的詩,生動地描述了沈紹安脫胎漆器的特點,足見當時沈紹安首創的脫胎漆器產生的巨大影響。這件漆器現藏於故宮博物院內。 自沈紹安首創脫胎漆器起,其技藝代代族傳家承,故又有福州沈氏脫胎漆器之稱。1920年,沈紹安第五代孫沈正鎬、沈正恂把泥金和泥銀調到漆料當中去,在原有紅、黑、朱、紫的髹漆技藝基礎上,新研製出金銀、天蘭、蘋果、蔥綠、古銅等顏色,使漆器表達的方式和手段得到全新的改變,做出來的作品達到了華麗輝煌、燦爛奪目的效果。1898年,沈正鎬、沈正恂選送脫胎漆器作品參加巴黎國際博覽會,並獲得金牌,從此福州脫胎漆器在國際工藝美術界嶄露頭角。接著,沈正鎬、沈正恂以及沈正愉、沈幼蘭等沈氏脫胎漆器世家產品先後選送參加義大利、美國、柏林、倫敦等地的博覽會展出,獲得了各種獎牌,聲譽大振。
1905,清廷授予沈紹安五代孫沈正鎬四等商勛,五品頂戴, 1910又晉升沈正鎬、沈正恂為一等商勛,四品頂戴。1949年後,沈氏蘭記漆器店改制為脫胎漆器公司,著名漆藝家李芝卿、高秀泉在設計、髹飾藝術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突破,作品榮獲全國漆器造型設計一等獎,並為人民大會堂福建廳、台灣廳用作主要裝飾品。

㈢ 脫胎是什麼脫胎漆器有什麼特點

脫胎是先以泥、木、石膏等材料塑造器物模型「胎」模,然後在麻布上塗漆面膠於模上,層層裱褙刮灰,干固後脫其模為胎型,也叫夾紵胎。脫胎漆器的特點是器體輕巧,色澤華美。乾隆年間,福州有制漆業工人沈紹安,以製造脫胎漆器著名,所制器種有盤、碗、傢具等。其孫沈雨田,在吸收傳統髹漆技法的基礎上,製造了脫胎彌勒佛、觀音像、植物果實等,均為前所未有。

㈣ 漆藝的脫胎漆器

福州脫胎漆器,是清代以來的傳統產品,它的特點是,造型美觀而富於變化,輕巧而堅韌,色澤艷麗,光亮如鏡,髹飾的方法繁多,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
相傳發明脫胎漆器這一獨特工藝的,是一位普通的漆藝人。清朝乾隆年間,一位名叫沈紹安的人。有一次他到官府衙門去修補金字橫匾,字跡雖然已經斑駁脫落,裡面的木頭也都露了出來,可是裱裹在匾額外面的漆和夏布,卻像新蟬脫去的外殼,堅韌光滑,並沒有被腐蝕剝落,這一現象引起了他的深思,並從中得到了啟發,他想,如果先塑造一個物像的模型。外面再用夏布塗以漆裱糊起來,然後再設法取去裡面的模型,留下的不就是一個體輕而表面堅韌光滑的漆器了嗎?於是他就開始著手大膽、認真地試驗。沈紹安出身於一個制漆家庭,從小對佛像塑造就有興趣,並有一定的塑造能力,於是,他就按塑造佛像的原理,用泥巴做材料,塑造了一個模型,並在這個模型表面塗上漆,裹上夏布,在夏布上再塗以漆,再裹上一層夏布,這樣用漆和夏布逐層裱糊到一定的厚度,待陰干以後,將它放到水裡去浸一定時間,等到裡面的泥胎軟化時,再將其挖掉取盡,用水清洗干凈,剩下的布坯殼卻十分堅固和輕巧,再經過髹漆和彩繪裝飾,一件脫胎漆器就這樣誕生了。從此人們也稱這種脫胎漆器叫做「沈紹安漆器」。
福州漆器的傳統髹飾技法有黑推法、色推光、薄色料、彩漆暈金、朱漆描金、嵌銀上彩、嵌螺鈾、仿古銅、綿紋等,解放後又發展了寶石閃光、暗花、堆漆浮雕、雕填、仿窯變、仿青銅,並且把它們與玉器、石雕、木雕等工藝品結合起來,使福州漆器更加絢麗多彩。早在清末,沈紹安的後代就開始在漆料中加入泥金、泥銀等,使漆器燦爛耀眼。他們的作品「松瓶」「桃盤」及脫胎漆器塑像「普陀觀音」等在南洋勸業會展出後,獲得好評,並在巴拿馬博覽會以及美國芝加哥和聖路易斯、法國巴黎、東京、柏林等國際博覽會上多次榮獲金牌獎和其他獎。特別是建國以來,著名藝人李芝卿曾以錫箔創作了「台花」以及閃光沉花等髹飾技法,對當代福州漆器有著重大的影響和貢獻。
福州脫胎漆器「荷葉瓶」就造形來講,如果是用木胎來表現,難度大,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們巧妙地利用了脫胎的技藝,荷葉可卷可翻,隨心所欲,變化自如,優美而又豐富。
色調上採用的是薄料技法,顏色鮮艷,一改大漆灰暗的風貌,紅色的小荷花包,與綠色荷葉相對比,越發使人感到生動、清新。在工藝上難度如此大的器型,作者卻表現得輕松自如,1981年福州脫胎漆器榮獲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銀杯獎。

㈤ 漆器是怎麼做出來的

漆器是中國具有七千年文化的遺產,去年申請為世界無形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古老華夏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我作為漆藝從事者感到非常驕傲,漆器中的坯體分為好多種,有木坯,皮坯,繩坯,紙坯,還有表現力很強的脫胎漆器,脫胎漆器是利用瓦灰,天然大漆,糯米糊(傳統用面),麻布,稀釋劑,首先把胎體做出來,一般用苯板或者石膏,然後用耐水膩子粉刮平,刮平後先後刮生漆和瓦灰調和的漆灰,刮平刷漆糊在其表面裱上麻布,依次刮灰裱布進行各一般為六次,先2層細麻布中間2曾粗布後兩道細布,做平以後刷2道生漆脫胎,脫胎後裡面灌2-3次生漆,最後在其表面打磨上面漆,面漆有黑推光漆和色推光漆,做完表面效果就可以推光,揩清即可完成整個過程,其中工序復雜並非語言可以說清的,要進行全過程數次才能掌握。。。。。

㈥ 什麼是福州脫胎漆器

福州脫胎漆器是清代以來的傳統產品,素有三寶之稱。藝術精湛、造型優美、小巧玲瓏、巧奪天工,早已蜚聲中外、久負盛名。國際友人稱它為「珍貴的黑寶石」、「東方難得的珍品」。郭沫若先生於1962年來福建視察時,到福州脫胎漆器廠參觀後,感慨萬千,贊不絕口,欣然命筆贊嘆道:「漆從西蜀來,胎白福州脫。精巧嘆天工,玲瓏生萬物。……繁花著手春,碩果隨意悅。天下諒無雙,人間疑獨絕。」

相傳發明脫胎漆器這一獨特工藝的是一位普通的漆藝人。清朝乾隆年間,有一位名叫沈紹安的人,他出身於一個制漆家庭,從小對佛像塑造就有興趣,並有一定的塑造能力。有一次,他到官府衙門去修補金字橫匾,字跡雖然已經斑駁脫落,裡面的木頭也都露了出來,可是裱裹在匾額外面的漆和夏布(麻布)卻像新蟬脫去的外殼,堅韌光滑,並沒有被腐蝕剝落,這一現象引起了他的深思,並從中得到了啟發——如果先塑造一個物像的模型,外面再用夏布塗以漆裱糊起來,然後再設法取去裡面的模型,留下的不就是一個體輕而表面堅韌光滑的漆器了嗎?於是,他就按塑造佛像的原理,用泥巴做材料,塑造了一個模型,並在這個模型表面塗上漆,裹上夏布,在夏布上再塗以漆,再裹上一層夏布,這樣用漆和夏布逐層裱糊到一定的厚度,待陰干以後,將它放到水裡去浸一定時間,等到裡面的泥胎軟化時,再將其挖掉取盡,用水清洗干凈,剩下的布坯殼卻十分堅固且輕巧,再經過髹漆和彩繪裝飾,一件脫胎漆器就這樣誕生了。從此人們也稱這種脫胎漆器叫做「沈紹安漆器」。

福州漆器的傳統髹飾技法有黑推法、色推光、薄色料、彩漆暈金、朱漆描金、嵌銀上彩、嵌螺鈾、仿古銅、綿紋等,解放後又發展了寶石閃光、暗花、堆漆浮雕、雕填、仿窯變、仿青銅,並且把它們與玉器、石雕、木雕等工藝晶結合起來,使福州漆器更加絢麗多彩。早在清末,沈紹安的後代就開始在漆料中加入泥金、泥銀等,使漆器燦爛耀眼。他們的作品「松瓶」「桃盤」及脫胎漆器塑像「普陀觀音」等在南洋勸業會展出後,獲得好評,並在巴拿馬博覽會以及美國芝加哥和聖路易斯、法國巴黎、日本東京、德國柏林等國際博覽會上多次榮獲金牌獎和其他獎。特別是建國以來,著名藝人李芝卿曾以錫箔創作了「台花」以及閃光沉花等髹飾技法,對當代福州漆器有著重大的影響和貢獻。

脫胎漆器質地堅固,而又十分輕巧,色澤鮮艷,裝飾性強,經受從沸點到冰點的溫度變化後,仍可保持不變形、不脫漆,因此廣受人們歡迎。傳說鴉片戰爭後,一個英國商人攜帶一隻高一米的脫胎大花瓶乘船回國,不幸遇到大風浪,大船沉沒,人遇救,花瓶卻隨船沉人海底。三年後,此人不惜重金委託打撈公司從當年的沉船中尋回了這只大花瓶,卻見它依然鮮艷奪目,光彩照人!於是福州脫胎漆器的美名傳遍英倫,譽滿歐洲。另一個故事是抗戰前,在美國芝加哥曾舉辦過一次萬國博覽會,福州的脫胎漆器與日本的漆器同列一個展廳,中日兩國的漆器看上去都是質量上乘,難分伯仲,評委無法評判。後來有人提議將兩國的漆器一同放入鍋中,蒸煮三小時,結果日本的漆器化為泥漿,而福州的脫胎漆器卻完好無損,理所當然地獲得金獎

㈦ 漆器的雕漆

主要工序為雕,主要原料為漆,故名為雕漆。北京又叫剔紅。揚州名曰「雕漆純雕」。
北京雕漆有金屬胎和非金屬胎兩種,前者是琺琅里,後者為漆里。著漆逐層塗積,塗一層,晾乾後再塗一層,一日塗兩層。塗層少者幾十層,多者三五百層,然後以刀代筆,按照設計畫稿,雕刻出山水、花卉、人物等浮雕紋樣。所用之漆以朱紅為主,黃、綠、黑等做底色,分為剔紅(堆朱)、剔黃、剔綠、剔彩、剔犀等工藝品類。雕漆的工藝過程十分復雜,要經過制胎、燒藍、作底、著漆、雕刻、磨光等十幾道工序,各工序技藝要求都很高。
北京雕漆工藝過程十分復雜,要經過設計、制胎、塗漆、描樣、雕刻、磨光等十幾道工序,各工序技藝要求都很高。其中雕刻是最主要的工序。雕刻的刀法,過去主要是平雕,大量的是浮雕、鏤空雕、立體圓雕等。雕漆的配色也很講究,過去只有黑、紅、黃、綠4種顏色,發展到白、杏黃、茶紅、粉紅等20多種。都具有防潮、抗熱、耐酸鹼、不變形、不變質的特點,深受人們喜愛。
雕漆品種有瓶、罐、盒、盤、茶具、煙具、酒具、掛屏、圍屏、牆壁畫、立體鳥獸、小件首飾等。近年來,北京雕漆又朝著工藝美術日用化的方向發展,陸續創作出一批既有藝術價值,又有實用價值的新產品,如台燈、餐盤、儀器盒、電子鍾表殼、雕漆桌面、雕漆綉墩、雕漆衣箱、雕漆櫃等。
1、雕漆工藝的原料與輔料
①漆料: 製造雕漆漆器的主要原料是大漆,又名生漆、土漆、天然漆、中國漆,是從漆樹上割取下來的淺灰白色液體樹汁,漆樹野生,在我國生長區域廣泛。生漆乾燥後具有抗熱、耐酸、耐鹼、耐潮、耐磨等天然優良特性;干錮後具有極具韻味和柔和的光澤,顯得明潤透體。在原生漆的基礎上進行加工可以得到製作漆器需要的各種漆料。
(1)凈生漆:是對原生漆進行物理性能凈化後所得。
(2)加潮漆:在凈生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凈水,用來補充原生漆在采割、運輸、儲藏過程中蒸發掉的水分,保持大漆原有的化學成份,使大漆的性能穩定不變,這樣的加潮漆才能用來調制漆灰與調制其他色漆。
(3)罩漆:是由加潮漆添進適量比例的熟桐油調制而成,增加了漆質的柔軟性和可雕刻性,它是配製各種色漆的基本成份。 (4)彩色漆:是用罩漆加各種化工顏料,均勻攪拌壓研而成的各種顏色的漆。原北京雕漆廠可以調制近百種不同色調的顏色漆。傳統上以紅、黃、綠、黑漆為主,在其上雕刻分別稱為剔紅、剔黃、剔綠、剔黑,另還有剔犀、剔彩的雕刻。
(5)退光漆:又稱推光漆,素漆,為半透明漆。在雕漆製品中用量較少,主要是在不進行浮雕處的次要部位的裝飾,俗稱做里子。
(6)金腳漆:又稱為金膠,渾金漆、貼金漆,油光漆。用干快凈生漆加適量比例的熟桐油,攪拌均勻即可。主要用來粘貼金、銀箔,金銀粉。
(7)霸王鰾:又稱漆鰾,漆膠。用凈生漆與白色麵粉按一定比例調制而成,主要用來製作脫胎器,糊布,或用以粘接劑用。
②桐油: 雕漆工藝的製作,除去主要原料大漆外,桐油也是必不可少的原料。桐油,是從油桐樹的果實中壓榨出來的植物油,色透明微黃,主要用來塗飾木器胎體,目的是防止潮濕之氣侵入木料內部,充當隔離劑;生桐油還用來配製其它的漆料、油料;在雕漆中主要用來配製罩漆。
③各色顏料: 雕漆漆器的色調,是有一定的傳統習慣,雕漆的顏色,是由於在大漆中加入了不同的顏色。雕漆的傳統顏色是紅、黑、黃、綠,最常用為紅色。但由於顏色用量的不同,各種顏料的配比也有差別。一般包括下列顏料:銀朱、天然硃砂、丹紅、絳礬、石黃、漢沙黃、鈦青藍、靛華、鈦白粉、石青、石綠、漆綠、鈦綠、煙煤等。
④胎料: (1)銅料:北京雕漆使用銅料是為了製造內胎。由於銅材有壓延性,可塑性,適宜於各種形體的製作;銅材硬中有軟,又適合銅漆吻合的需要,且易於拋光擦拭,所以銅材成為製造雕漆內胎的最主要的原材料。使用銅料的雕漆製品,大都是瓶類、罐類、盒類、洗類、爐鼎熏類等,以圓體形的內胎為多數。北京雕漆使用的銅材,主要是國產的,以洛陽地區較好,也有一定的進口銅。 (2)木料:雕漆漆器使用木材製造內胎的歷史是很悠久而且大量的,應用得非常廣泛。木料最好是陳年舊料,不容易發生乾裂和變形,而且不同的雕漆製品的木胎對木料要求也不一樣,還因雕漆品在製作過程中,要幾十次、上百次地進入濕熱窨箱,又要進入烘乾火箱四至五回,所以對木料的選擇和挑剔是必不可少的。如屏風、傢具等,要採用上等紅松,雕漆串珠則用楊木、柳木、棗木為好,還有的木胎需要使用硬木,如梨木、榆木、紫檀、紅木、沉香木等。
(3)夏布:屬於麻的織物,包括麻、麻布,也是雕漆制胎中不可缺少的主料。夏布與生漆、生漆灰、霸王鰾,一次次、一層層有規則的在胎體上糊壓,待夏布漆灰的胎模干固後,便可以剝毀內部胎體,於是內空外實的完整的夏布胎體,就被脫制出來--脫胎。福州脫胎漆器幾乎全部採用脫胎工藝製造內胎,北京雕漆漆器中,有些是採用脫胎的,主要是用在異型立體造型上。
⑤各種輔料: 輔料是圍繞雕漆品生產中進行粗加工、精加工時所必不可少的材料。主要有土子灰、磚灰、麵粉、石膏、膠泥、肥皂水、焊葯、硫酸、燒鹼、磨漿石、砂紙、炭條、灰條、頭發、煤油、酒精、土粉、拋光蠟等。
2、雕漆工藝的工具設備 中國雕漆器的製造,在古代完全是手工操作,手工勞動。近現代也只有極少工序,採用了半機械半手工的設備。新中國成立後,雕漆漆器的生產手段有了較大改進。主要的工具設備有:切料機、趕胎機、圈線機、打口機、焊活室、壓力機、球磨機、燒蘭爐、槌、平台、平尺、水平儀、模具、旋床、各種木工工具、木刻工具、脫胎架、窨箱、絲頭、漆刷、鏟刀、皮子、鐵板、絲綿、窨楞、托盤、旋刀、修銼機、藤條、劃線卡具、漆版、刺刀、起子、片刀、彎刀、凹面刀、勾刀、錦紋刀、甲葉刀、高麗紙、烘烤箱、磨活機、拋光機、壓子等。
3、雕漆漆器製造工序 雕漆漆器的工藝製造,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由於製造的手工性、雕刻的復雜性、技巧的專門性、藝術的獨特性,使得雕漆作品從設計到成品的製成,必須由許多手工藝人經過若幹道工序方能完成。一般說來,一件普通的雕漆成品的製成,至少也需要半年的時間;稍微高檔和精細的雕漆藝術品,則需要一年左右,而珍品的雕漆佳作,甚至需要兩年多的時間。雖然工藝水平提高,製作時間也相對縮短,但仍不能在短期內完成。 雕漆製作,從設計、胎胚、作地、光漆、畫印、雕刻、烘烤、磨活、退活、磨銅口、作里拋光、配木座紙盒等,大致需要經過十餘道大的工序,每道大工序中,又要經過數十道小的工序。可以說,雕漆作品的製作就相當於一個龐大工程的工期。簡單說來,主要有下列工序:
(1)設計工藝 設計是雕漆漆器製作的靈魂,在製作的全過程中,佔有指導性的重要地位。整個設計可以分為造型設計、圖案紋樣設計、工藝設計三個部分:造型設計關乎到器物的外形,是觀看時首先注意的;紋樣設計在整個設計中處於核心地位,是觀看的內容所在;工藝設計主要是在選擇材料和製作手段上,必須事先加以規定,加以控制,以期達到預想的藝術目的。因而,設計人才要求具有專門的工藝美術知識,掌握雕漆製作的各種工藝手段,涉獵廣泛的藝術生活,佔有古今工藝美術的詳盡資料,還要盡可能地使設計與製作相統一。
(2)制胎工藝 雕漆漆器胎胚的製作,稱為制胎。由於漆是液體,是裝飾材料,因而漆器都需要底胎,底胎不僅是雕漆造型的承擔者,是設計構思的實體再現,也是髹塗漆料,並在漆層上實行雕刻的基地;又因所用的材料不同,胎胚可分為木胎、金屬胎、脫胎、合成胎及其他胎胚。各胎胚的製作是十分復雜的,不再詳述,其中北京脫胎雕漆與相當有名的福建脫胎漆器雖在製作工藝上大致相近,但藝術效果上有較大的區別,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即胎是重布脫胎,布層多,漆灰厚,重視形體,更重視雕刻藝術,整個脫胎雕漆堅固墩實,古樸莊重,福建脫胎漆器輕巧細薄,更偏重色彩藝術。
(3)作地工藝 雕漆中無論何種胎骨,在髹塗罩漆之前,都必須對胎子表面進行特殊的加工處理,這個過程俗稱漆地子。脫胎的胎骨在製作過程中已自然完成;銅胎則需要經過徹底的清洗、刷漆灰、放入窨室中乾燥、再入烤箱烘烤等程序;木胎則首先烘烤,再用塗料塗飾封閉整個木胎,並每髹塗一次漆就進入窨箱一次,待生漆、生桐油乾燥後,便調制漆灰,通體塗刷,然後糊布,自然乾燥,最後在布面刮刷漆灰。
(4)光漆工藝 也叫髹漆、刷漆、上漆、抹漆等,都是在胎骨上包塗刷抹各種漆。按工藝分,大致可以分為墊光漆、搓漆、順漆、入窨、修邊、整形修銼、壓漆等過程;如果按漆色區分,在工藝上還需要增加改地漆、春色;作素漆里時,還有明光漆、退光漆、磨光等工藝。具體說,光漆時,前三遍叫墊光漆,用絲頭沾罩漆用力在胎子上揉搓,要搓勻、實、薄;順好墊光漆後的胎物,要在窨室中乾燥;乾燥後入烤箱中烘烤乾透,然後打磨、擦凈,再正式進入光漆階段;同墊光漆揉搓一樣,要求每層光漆不能過厚,且必須每層干透後再塗刷,由於漆層厚度的不一樣,需要時間長短也不一,但一般4-5毫米的漆層,就需要光漆70-100層,耗時少則四五個月,多則將近一年;光漆達到厚度後,需要對胎體進行修整,保持胎體原形。整個光漆過程非常關鍵,工期也較長,且最為辛勞。
(5)畫工工藝 這個階段則是將畫稿轉印到漆胎上,一般常規辦法有三種:一種是在漆胎表面塗抹石黃粉,石黃粉即能借漆層表面的輕微粘性附著在漆胎上,干後又能顯現其他顏色;另一種是待漆面在軟乾的基礎上,再進一步乾燥些,然後用細砂紙磨去光滑的漆面;第三種是把已經繪制的紙稿直接粘貼在漆胎上。當在漆胎上完成圖案後,還需在胎體表面噴塗一層極薄的漆皮液,藉以保護已經印刷好的圖案在整個雕刻過程中保持清晰完好。待漆皮乾燥後,便可轉入雕刻。
(6)雕刻工藝 雕刻是全部雕漆工藝中最生動、最精彩、最復雜、最為人叫絕的工藝階段,也是雕漆工藝品區別與其他工藝品的最重要的標志。按雕刻先後順序,可以分為刺、起、片、鏟、勾、錦紋及甲葉、龍鱗、房座、菊花瓣等過程。
刺,則是運用刺刀扎進漆層中,扎到接近墊光漆層為止。 起又稱為剔,古代把雕漆稱為剔紅、剔黑、剔彩等,就是把雕刻中不需要的部位剔除掉,只留下圖案紋樣有用的需要的部位。北京雕漆工藝中的起、剔則專指刺刀刺過的部位。經過刺、起後,漆胎出現了簡單的高低漆面,然後進行片刻。
片是運用片刀對錦紋以上的漆層,按圖案要求進行雕刻,這是雕刻中的精華,處於雕刻的中心技藝地位,要求明了浮雕藝術的內在關系、層次、高低、深淺、遠近、透視等,掌握熟練的刀工刀法。尤其彩漆的片刻,尤要注意不同色漆的深淺層次。北京雕漆在雕刻人物時,不僅沿用傳統刀法,而且採用現代雕塑的技法,注重人體解剖和形體,顯得更為真實、生動,富於時代感,開創了新的意境。 鏟,對於有些景緻、物象除用片刀片出層次外,有時很難片出預想的效果,則用帶立耳的鏟刀來雕刻。 勾活,是在上述程序完成後,運用勾刀在需要的部位勾刻出紋線、絲脈,還有就是在漆面上直接勾刻圖案紋樣後,再施填金、填粉。當漆層的凸起部分或紋樣部分基本雕刻完畢,即所謂的錦上添花中的花完成,就可以對錦(即漆胎底地部位的各種錦紋)的環境進行深加工、細加工。 錦,雖然錦紋雕刻的刀具並不復雜,但是由於錦紋工細、規整、種類繁多、大小變化,所以在交叉對刀剔除法的基礎上,運刀施刀的方法是千變萬化的,如此方能雕刻出各種天錦、地錦、水錦以及樹葉、龍鱗、房屋、菊花瓣等復雜多變的紋飾。如此細致、復雜的雕刻,一般需要半年乃至一年多的時間,從這方面來說,雕漆藝術可謂是時間的精美藝術。
(7)磨光、拋光、作里工藝 當雕刻完畢後,要達到漆質光澤潤滑,則還必須經過烘烤、磨礪、拋光、作里、擦拭、上光等一系列工序,將漆質本身的美感顯現出來。
(8)配套工藝 當雕漆成品完成後,則需要與之相應的座、架、盒等配套藝術,從而成為完整的、高貴的藝術珍品。 很廣,信陽長台關楚墓出土的彩繪神怪龍蛇及狩獵樂舞的小瑟,隨州曾候乙墓出土的鴛鴦盒,江陵楚墓出土的由蛇蚌鳥獸盤結而成的采繪透雕小座屏,堪稱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漆器:

㈧ 漆畫所需的材料和步驟

漆藝材料和紋飾是漆藝術的組成部分,漆藝作品的製作,比之其它藝術種類,更講究材料的運用。漆藝作品自身的工藝操作含量愈大,也就愈講究對材料的熟練掌握。

我們今天能用科學的觀點,觀察、概括、總結,正確地判斷古代漆藝的材料學知識,不斷地擴大漆藝材料的選擇范圍,特別是漆畫創作使用的材料。我認為中外漆藝都是圍繞著生漆為主的傳統材料生成的。當然其它材料也是漆藝可表現材料的一種,但材料不是目的,作者是通過自身的藝術修養,運用多樣的漆藝材料客觀地反映時代精神和漆藝材料魅力的,僅僅依靠已有的材料知識和表現手段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和造型能力,才能真正體會漆藝材料的語言。
去年,在南京藝術學院王琥教授的指導下我進行現代立體漆藝作品的創作。雖然這個夏天南昌異常炎熱,以致我全身過敏,天天上醫院打點滴,但由於同漆藝結下了不解之緣,憑著對漆藝術的酷愛,以及對藝術堅持不懈的追求,我的五件現代立體漆藝作品圓滿完成。現簡介如下:

1、《雲座》:材料有天然生漆、黑推光漆、有機玻璃、金屬管材、蛋殼、金屬箔等,但除材料之外,要有豐富的內涵。作品名稱取古詩中「坐看雲起雲生」和「海納百川,虛懷若谷」的意境,力圖營造中國文人自我修為,置身自然而仰俯乾坤之博大精深的文明精神。

作品以現代裝置構成與現代室內陳設構造方式,結合中國傳統傢具造型特點的諸多元素作為基本造型手法,運用傳統漆工藝手法和現代漆材質感肌理的沖突變化手法,既具有現代視覺藝術品的張揚氣質,又具有我們民族固有傳統藝術的內涵。主要漆工藝技法為:鑲嵌、素髹、戧金、徒手繪等。

2、《流彩立方體》:材料有天然黑推光漆、薄螺彩甸、軟管發光管、化學塗料等,作品借鑒西方象徵主義設計手法,運用漆藝術造型語言,表達一種視覺上既和諧又變化的明快意境和強調一種突出自我意識的、簡約的造型風格。在人為約束的、既定的意識空間里,一旦觀念有所突破,就會流露出意想不到的精彩和體面狀態。

作品力圖以傳統而純粹的漆媒材和漆工藝技巧,努力營造漆立體藝術品「特定空間里的特定狀態所展示的效果最大值」。作者認為:現代條件下的視覺藝術氛圍,不但不會使傳統的審美價值與手工技能趨於衰敗,反而會在多元化的平台上或空間里,獲得更大的表現餘地和更多樣的手法。主要漆工藝技法為:色彩、鑲嵌、雕填等。

3、《人形的塑像》 :材料為胎骨:泡沫塑料/夾薴;塗料及輔料;天然紅推光大漆。

4、《幾何狀構成》 :材料有胎骨:泡沫塑料/夾薴,有機玻璃管,金屬底座;塗料及輔料:天然漆及化學漆,骨料,金屬箔等。

5、《高腰花插》 :材料為胎骨泡沫塑料/夾薴;塗料及輔料:天然大漆,骨料(蛋殼或螺甸),金屬箔等。

下面我們再來談一談漆藝的材料在漆藝作品中的重要性。

一、塗料

(一)天然漆
1、大漆(也稱國漆、中國漆)系列
我這兒談的「漆」是指原產於我國的漆樹割取的漆液。這種漆樹屬漆樹中落葉喬木類。
1)首先是選漆。以前曾有多種專著介紹,這里就不贅言,但就一般作者而言,由於購買數量少,無法將店家的每一桶漆都揭起來攪一攪,只得認一桶算數。但要掌握使用原則。一是要看顏色:漆性好的生漆應該是米黃色,遇空氣變深,能看出金黃色和醬油色區別的便是好漆。偏冷色發暗轉色較慢的是已儲存過期的,使用效果不好。二是要攪一下。通常漆液中有許多「顆粒」,如攪和後化開成一朵朵油花油絡,那就是好漆,顆粒越多,品質越好。如不化,便是雜質(一些漆農以土豆泥、米湯摻假),顆粒越多,品質越差。三是要試一下。找一干凈木條,插入後提起。好的生漆會像一根線樣均勻細長,梢部還能回彈成鉤。很差的漆液會像漿糊一樣不成線,滴滴嗒嗒。
2)我們得到新生漆後,一定要過濾一次,除去其中的雜質方可使用。按過去的製法得做絞架,再用布塊擰擠等,這樣做費工費時,對漆液的損耗極大,特別不適合小批量操作。
3)熟漆、黑推光漆的儲藏很講究,尤其是個人使用量少還特別容易干固。首先是得完全封閉,還要置於防潮、無光、不透風處。容器最好是陶器、木器,忌用金屬、塑料器物(不但散熱快,水份喪失多,而且會與漆液發生化學反應,影響品質)。
2、腰果漆
腰果漆產自如樹,世界上熱帶、亞熱帶地區均可生長。它屬於熱帶喬木,用果殼榨取,採集的汁液不能直接使用,必需經甲醛類進行酚醛縮合反應,並加入二甲苯等溶濟,濃縮後再加入乾燥劑才能作為塗料。它的色澤近似熟漆,不易起皺,價格低廉,乾燥較快,透明度較高。但漆膜較脆,不及大漆結實,推光後光澤也稍遜,附著力也較差。國內福建、廣東等地出產較多。
需要說明的是,腰果漆與大漆不能混合使用(它們反應後相互破壞對方的乾燥性)。如一定要在一件作品中使用,可待一種塗料完全乾燥後再用另一種;也可以待一種塗料表干後,塗一層蟲膠液作為隔離膜,再使用另一種塗料。腰果漆的表干需4小時,實干需12-15小時。
3、蟲膠與桐油
在漆藝作品的製作中,蟲膠漆有一些特殊的功用。除了通常作為木器的底漆使用外,還能防止「跑色」,隔離異性塗料,且乾燥極快,操作簡便,是一種理想的輔助塗料。
「跑色」是漆畫製作中一個頭痛的問題。特別是紅、紫等化學合成顏料一經覆蓋,便滲出斑跡,影響畫面效果。
大漆與腰果漆在一幅畫面通常不能同時使用,否則長時間不能幹固。同樣,天然漆與化學漆之間、各種化學漆之間,也有許多不能同時使用。
(二)化學合成漆
在漆藝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每一個階段都涌現出新的技法和新的材料。可以說缺少不斷開拓、不斷創新的藝術種類,是沒有生命力的、行將滅亡的藝術種類。我們不可能無視新科技大工業進步給我們帶來的巨大成果。大藝術家在如何對待傳統方面有極好的見解,勸人們「師古人之心」,而不「師古人之跡」。以中國大漆為主要塗料而形成的一系列技法、審美趣味和營造風格應該是漆藝表現的基本原則。只要是在這條原則的框架內,什麼材料與方法都是可行的。相反,如果脫離了這個原則,哪怕使用了中國生漆等傳統材料、技法,也不在漆藝的表現范圍之內。
我們現在概念中的「化學漆」塗料,其實不光是無機類化學試劑,而是被分為:油脂漆、天然樹脂漆、瀝青漆、酚醛樹脂漆、醇酸樹脂漆、氨基樹脂漆、硝基漆、纖維素漆、過氯乙稀漆、乙稀漆、丙稀酸漆、聚酯漆、還氧樹脂漆、聚氨脂樹脂漆、元素有機漆、橡膠漆等。目前在漆畫、漆藝作品的製作上已接觸的塗料僅是一小部分,主要是某些油脂漆類(桐油、亞麻油等)、天然樹脂漆類、聚氨脂漆類等。下面就已知的部分化學漆做簡要分述。
1、聚氨脂漆類
聚氨脂漆的全稱是「可聚氨基甲酸脂」(包括芳香族多異氨酸脂和脂肪酸族多異氨酸脂)和多基化合物(一般有聚脂類的已二酸、苯酢甘油、丙二醇聚脂等和聚醚類的甘油、還氧氯丙烷聚醚等)。
2、丙烯酸樹脂漆類
丙烯酸樹脂漆是以丙烯酸樹脂作為基礎,與甲基丙烯酸樹脂的共聚物或聚合物化合而成一種漆。它應用的形式有軟、硬兩種,軟的類似臘塊式橡膠,熔點可以很低。硬的類似木料式塑料,需用鋸子、創子才能處理。
丙烯酸樹脂漆均為全透明色,耐陽光,且在老化過程中不變色,在日光曝曬中不敗壞,170℃以下不變色,超過260℃才分解。
漆藝作品的製作中常用的是「甲基丙烯酸清漆」,與聚氨脂清漆比,透明度高,呈全水白色,且老化期較晚,穩定性好,只是價格略高。丙烯酸樹脂漆還可以製成無毒、安全的水乳膠漆及水溶漆。
3、聚酚漆類
聚酚漆是以聚酚樹脂為主要成膜物質的塗料。這種漆為無溶劑漆,浸透性高,乾燥快,漆膜浸水或受潮後穩定性高。
漆藝作品製作中常用「不飽和聚酯漆」,它是由不飽和聚脂樹脂與苯乙烯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而製成。它的形狀是:1)漆膜既可以加溫固化,也可以常溫固化。2)經過打磨、刨光後,色澤光亮、硬度很高。3)具有一定的耐熱、耐寒性能,穩定性高。4)能耐低濃度的酸、鹼等溶劑腐蝕。5)不需溶劑。
4、還氧樹脂漆類
還氧樹脂漆是以還氧樹脂為主要成膜物質的一種塗料。它由還氧苯丙烷與二酚基丙烷縮聚而成。
還氧樹脂漆通常用於立體漆藝作品的胎骨的製作。它的特點是:1)對各種材料均有很高的附著力、粘結力。2)具有良好的強韌性和繞曲性,耐折、張性高於一般塗料數倍。3)對各種化學葯品,酸、鹼溶劑和水均有良好的抵抗力,耐鹼性尤高。4)保色性能好,本色較透明。
還氧樹脂漆的缺點是漆膜粉化快,不適合作面漆使用,且有許多色粉無法入漆。胺類固化的還氧樹脂漆,對操作人員有較強刺激、感染。
5、硝基漆類
硝基漆也就是通常稱的「噴漆」。由於該塗料溶劑比例含量大,乾燥快,需多次成膜,故而不適合平塗,只適合噴塗。
硝基漆在漆藝作品中多用於表面紋飾。它的特點是:1)抗張強度高,耐磨,堅硬。2)成膜後,不影響其它性質的塗料覆蓋使用。3)塗層耐水、弱酸、汽油、酒料,但不耐鹼。
6、酚醛樹脂漆類
酚醛樹脂是以酚醛樹脂或改性酚醛樹脂為主要樹脂製成的漆類。

二、胚、板材料
漆藝作品是否能夠長期保留,其決定性的因素在於它的胚板材料。從歷代的出土文物看,排除物理性的損壞而言,凡當時的胎骨技術先進的,保存的完整性就高;技術不合理,完整性就差。
(一)漆畫的板材與胎骨製作技術
依畫種意識要求形成,以純觀賞性為目的的現代漆畫作品,見諸於本世紀的二三十年代,形成規模則是80年代的事。在這一畫種的形成過程中,胎骨的材料也隨著現代工業的進步呈現多元結構的趨勢,有木板、塑料、金屬板、紙板、布料等,五花八門。
刮灰材料包含塗料(專指生漆)、粉料(炭粉或瓦灰),生漆可用下腳漆、糙漆。
(二)立體漆藝作品的材料
1、胚泥做脫胎漆器的胚泥,宜選用有機物質較少、粘度大且除凈雜物的泥土,胚體外層還需敷薄層石膏(使廣口器皿的外型在乾燥過程中容易定型)。
2、玻璃鋼用玻璃鋼作立體漆藝作品的胎骨,可選用環氧樹脂及相關固化劑、稀釋劑、玻纖布,還需要用一定的石膏粉作為填充料。
3、鈣塑鈣塑做的材料、胚胎是漆藝作品簡易製作的良好替代品。只要用生漆封固完整,不使其直接接觸空氣而發生化學變化,器型與板面能保持相當長時間的穩定性。
4、金屬板胚漆畫的金屬板材主要是鋁合金板。它比鋁板、鋼板、鉛鋅板硬度高,抗銹蝕性強,又比不銹鋼板、合成鋼板等易於裁剪,糙毛後塗料附著力強。
5、夾材料作夾漆藝作品的布料,最好是亞麻布、老土布(濾豆渣的那類粗布) ;胚型較大,胎骨要求有厚度的可用麻纖維作麻袋片,帆布、舊棉布也可以使用,但它較之麻製品密度低、空隙大,會使胎骨不易干透,結實程度也低。
做夾漆器的胚體選型材料還有「泡沫塑料」。它原是包裝電器及各類易碎物品的填充容具。用法是:將它切割粘接成塊,然後制出自己想要的造型胚體,在上面敷貼胎骨,完成後用稀釋劑化掉胚體。這是近來韓國、日本漆藝家常用的方法,我們試後,覺得很好,材料易尋,操作簡便,還克服了直接用泥胚脫胎收縮定型困難、現場污穢的缺點,但又不及泥胚能像陶瓷接胚那樣圓潤、等稱。這種方法國內漆藝界還應認真研究、推廣。
6、紙紙胎漆器是漆器中的「精品」。它的優點是胎骨輕盈、精巧,多為小型器皿中使用。所用紙張以長纖維的高麗紙及棉紙為上品;各類宣紙為中品;舊報紙、牛皮紙、革力、毛邊紙為下品。
三、輔料
漆藝中使用的輔料材料種類繁多,在漆藝技法沿革的漫長歲月中,人們發現和使用了各種各樣的材料來豐富、完善漆器的製作技法。
1、金屬箔
我們常用的金屬箔是金箔、銀箔和它們的代用品鋁箔、銅箔。它們都是專門的工廠生產的,光亮鮮明,薄如蟬翼,不是哪個漆藝家自己能手工製成的。
2、金屬片
我這里主要指「金屬平脫」技法所需的金、銀、錫、銅片而言。
3、金屬粉
漆藝紋飾技法中的「蒔繪」,對粉的要求比較高,通常是純金、純銀粉。
4、乾漆粉
過去乾漆粉的製法程序是先用化學合成漆或腰果漆塗料加色粉調勻,塗在干凈的玻璃上,干透後,用金屬刀鏟下或待其干透後亦可自動卷皮脫落,再用剪刀將漆皮漆片剪碎,置入沖筒中加工為粉狀。
5、蛋殼粉
蛋殼粉的用途在紋飾上也經常出現,它的做法就更簡單了。將家禽蛋殼洗凈,略除去厚皮(時間緊不除也行),晾乾後便可沖制篩選。蛋殼內層的皮屑可在篩選時吹掉,道理和「揚場」一樣。
6、瓦灰或黃泥粉和細砂
這是板胚刮底和表面光法處理的重要材料。
瓦灰是用舊房屋的磚瓦碾碎後篩選獲得。老式的青磚碧瓦用泥精細,燒制講究,不含石屑雜物,不似現在的磚塊那麼粗糙混雜。
7、炭粉
是比前述的瓦灰、黃泥粉、細砂更好的底灰材料,還是堆漆類紋飾和推光技法的重要材料。
8、螺甸屑
既可以直接碾碎沖封篩選,也可以烘烤分層後直接獲取。前者可由篩選獲取完全一致的形狀,但沖撞使顆粒均布滿裂紋,且不發色。後者雖大小不太一致,但都是片屑狀。
9、入漆色粉
這部分內容也許是最難寫的。現代化學工業的進步,使我們有幸接觸了種類繁多的材料。光是能與生漆結合使用的色粉就太多太多,即使是精通化學的專家也無法一下搞得清。
四、鑲嵌材料
鑲嵌材料在漆藝上的應用,也許是除髹塗外最古老的技法之一。早在殷商漆器中就出現了蚌泡、石塊和金屬片的鑲嵌行為。
(一)金屬片塊及附件
在西漢漆器中多見器皿邊口及沿底鑲著金屬邊條,此類漆器被稱之為「金口金、金口銅」漆器。金屬邊條的功用很明顯:一是幫助製作過程中的廣口器皿定型,二是保護器物在使用中不致邊口殘損,第三才是裝飾美化的功能。金屬塊特別是金、銀紋飾的鑲嵌則完全是美觀需要。
(二)骨料與石料
現代漆藝作品中的骨料鑲嵌材料不多。過去的作品中象牙、牛骨、螺甸、蛋殼都曾大量應用。目前漆畫與漆器中運用較多的是螺甸與蛋殼。石料在漆器廠家的產品中應用較多,甚至是某些廠的「主打產品」,而院校漆藝家們極少問津。這是對漆藝的理解和趣味不同造成的差異。我這兒也不想詳談石料鑲嵌優劣與否的問題。
1)螺甸片自宋元漆器將螺甸的技術水平推向終極以來,無論國內還是日本、韓國均無高出其上的作品。與現在國內流行的假螺甸片不一樣,中國傳統漆器的螺甸真正是從海螺殼邊口裁取磨製的,日本、韓國現在用的大多也是真傢伙,而我們用的都是代用品——河蚌片。河蚌片不能直接使用,須精加工後才能有點「螺甸」的意思。加工的辦法是:取磨刀石或舊屋用青磚一塊,置入大盆或水池中,用河蚌片貼住石片,用力磨拭,待其磨薄,手指彎曲蚌片不折即可裁取貼用。
2)蛋殼將雞蛋殼鑲嵌應用在現代漆畫中首見於越南磨漆畫。這一發現既彌補了色漆中白色不白的缺憾,也造成了一種天然、質朴的風格,具有自然形成的冰裂紋肌理效果。
3)其它禽蛋殼鴨蛋殼也有用在漆畫中的,它略厚於雞蛋殼,質地半透明發青,多與白雞蛋殼混用。
4)骨塊、石料這部分材料都是先精心加工、雕刻、染色後,再嵌入作品的。
漆藝材料的種類很繁雜,而且隨著對傳統漆藝研究的深入和現代工業的不斷進步,我們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材料選擇。我們衷心期待更多的能超越傳統材料、又不失去漆藝固有肌理特色的新型代用品的出現,同時又必須下更大的努力去發掘、整理、利用中外傳統的漆畫和漆器的表現手段和表現材料。任何一成不變的守舊思想與無視傳統、無視漆藝自身特點的所謂創新思想都會嚴重妨礙漆藝的發展。

㈨ 脫胎漆器的製作方法是怎樣的

脫胎漆器的製作方法有兩種:一是脫胎,就是以泥土、石膏等塑成胎胚,以大漆為粘劑,然後用薴麻布或綢布在胚胎上逐層裱褙,待陰干後脫去原胎,留下漆布雛形,再經過上灰底、打磨、髹漆研磨,最後施以各種裝飾紋樣,便成了光亮如鏡、絢麗多彩的脫胎漆器成品了。二是木胎及其他材料胎,它們以硬材為坯,不經過脫胎直接髹漆而成,其工序與脫胎基本相同。

脫胎漆器

閱讀全文

與脫胎漆器模具是用什麼材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0200鍍鋅方管 瀏覽:715
sc15鋼管內徑是多少 瀏覽:251
管道鋼管焊接用什麼焊條 瀏覽:797
什麼是平法鋼筋算量 瀏覽:385
哪裡有賣磨床模具 瀏覽:111
青海西礦杭蕭鋼構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
餘姚去哪裡學模具 瀏覽:707
外架鋼管一噸要多少扣件 瀏覽:168
鉻釩鋼與鉻鎳合金鋼哪個好 瀏覽:924
鉚釘為什麼用低碳鋼 瀏覽:988
隔熱斷橋鋁合金多少錢一平 瀏覽:744
裝飾用的彩鋼板怎麼安裝 瀏覽:369
不銹鋼鍋黑印怎麼去掉 瀏覽:399
14mm螺紋鋼一噸有多少根 瀏覽:982
dnf鋼鐵之臂寶珠叫什麼 瀏覽:706
國內鋼筋的直徑最大是多少 瀏覽:38
窗邊線條模具怎麼用 瀏覽:122
焊接應力應用是什麼 瀏覽:468
專業電器模具大概多少錢 瀏覽:117
外架鋼管與扣件的比例是多少錢 瀏覽: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