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用銅做東西用什麼當模具好
小煤爐,焦炭(燒烤用的就行),一個小鼓風機.坩堝就行了將點燃的焦炭放在爐里,焦炭上放坩堝,坩堝里放銅,下面用鼓風機鼓風就行了.這些都不難找的.
Ⅱ 銅鑄造的模具是什麼材料
銅鑄復造的模具是銅合金,關於制 新鄉市海山機械 銅合金的介紹是,銅合金(copper alloy
)以純銅為基體加入一種或幾種其他元素所構成的合金。純銅呈紫紅色﹐又稱紫銅。純銅密度為8.96﹐熔點為1083℃﹐具有優良的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和耐蝕性。主要用於製作發電機﹑母線﹑電纜﹑開關裝置﹑變壓器等電工器材和熱交換器﹑管道﹑太陽能加熱裝置的平板集熱器等導熱器材。常用的 新鄉市海山機械銅合金分為黃銅﹑青銅﹑白銅3大類。
Ⅲ 鑄銅用什麼模具
一般用熱作模具鋼,例如H13、SKD61、DH-31S、8407、W302。由於銅合金壓鑄生產時合金液的溫度高,對模具的熱沖擊較大,模具更容易發生熱疲勞而龜裂及開裂。現在一些耐熱沖擊的材料會更好些。
供參考。
Ⅳ 佛像用什麼材質做比較好
只要是如法造作的佛菩薩形像,不論金、銀、銅、鐵、木何種材質所制都好。
南無阿彌陀佛
Ⅳ 銅的工藝品怎麼做出來的 是用模具印出來還是怎麼的嗎
用模具製作蠟膜,然後使用失蠟法(一種精密鑄造工藝)製作。保養要注意以下幾點:
1.放置銅雕工藝品的房屋必須保持乾燥,沒有塵埃和空氣污染物。溫度在18℃-24℃,相對濕度在40%-50%為宜。
2.必須預防接觸銅工藝品產生的有害化學作用物質,如酸類、油脂、氯化物等。搬動銅工藝品一定要戴上棉絲手套,不可用手直接接觸,以避免被手上的汗腐蝕。也不可用油污的紙或盒子來包裝。
3.銅工藝品上的塵埃,要用干凈而柔軟的布片揩去,而那些需要特別小心的細節(易斷、易損),要用柔軟的毛刷刷去或用吸塵器吸走或是吹去塵埃。
4.必須預防銅工藝品受到機械性損壞,相互間不應該彼此碰撞、不要疊壓碼放、對於細工精製和容易損壞的銅雕工藝品,更加要小心維護。
5.銅雕工藝品擺放時間過長之後,依據擺放的環境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暗啞的現象,這個時候可以用棉絲質的細布輕輕來回擦拭,可達到拋光的效果,從而讓表面的保護蠟層重新煥發光彩。
Ⅵ 銅佛像內部的石膏(模具)怎麼清理干凈
可以用鏨子或鋼質的細棍/絲一點一點的敲碎。
Ⅶ 清代藏傳銅佛像是用什麼鑄造方法
金屬佛像的製作一般都要經過金屬冶煉、鍛造、雕刻、鍍金、磨光、上紅等幾個重要的工序。即失蠟法和模具法。
失蠟法:用蠟製成模,外敷造型材料,成為整體鑄型。加熱將蠟熔化,形成空腔鑄范,澆入液態金屬。冷卻,就得到成型鑄件,在佛教造像中廣泛應用。
中國已知最早的失蠟鑄件,是河南淅川出土春秋晚期銅盞部件和銅禁(古代安放酒器的案形器)。戰國以後,失蠟法的應用范圍逐漸擴大,用於製造鼎、印璽、樂鍾、佛像以及少數民族地區的貯器、飾件等。傳統失蠟法的具體工藝記述,首見於宋趙希鵠《洞天清祿集》。元代設失蠟提舉司,專管失蠟鑄造。失蠟法在長期應用過程中,發展出多種工藝類型。明清時期,用拔塑的方法製作蠟模的被稱為拔蠟法。
模具法:「模具法」運用最為廣泛,大型佛像一般都要經過分件澆鑄,然後銜接成一個整體。首先是按照已有的實物或模型製作鑄造模具。根據模型的規格尺寸做出模具的四面木製邊板,類似一個木框。但要留下一塊活動板,便於填料後扎緊或者打開。
此後,吧捆好的木框放平,在模型四周填入類似黑色泥炭一樣的濕泥土,填到木框容積的三分之一,然後夯實。接著把木框內的其他空隙處填上同樣潮濕的泥炭質土,填到和木框的頂邊齊平。之後,把四塊木框中一塊活動的木板松開,插進一把鋒利的長刀,把裹在模型外圍的泥呸垂直切開,從呸中取出模型,好像去仁德兩爿桃核。此後,把取出模型的兩塊泥呸再合成在一起扎緊,過一天左右,再將兩塊泥呸分開,讓它完全乾透。把兩塊乾燥的泥呸模具合緊紮好,在兩塊模具介面處留一個圓形開口通往模心,便於澆鑄金屬。如果是鑄造整體佛像,最好是把澆鑄口留在佛像的底座部位,保持佛像表面光潔。凝固在泥呸模心的金屬塊就是完成的金屬藝術品鑄件,最後用「摟子」把鑄成的佛像的面部輪廓、眼睛、衣飾等略加修飾,並把鑄像的表面磨平擦光。
Ⅷ 銅雕塑在澆鑄的時候,銅水倒入的那個模具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
創錦鴻 澆注模具屬於高溫耐熱磨具,常用高溫耐熱磨具鋼製作,該類鋼中製作澆注模具的傳統鋼種是半高速鋼,具體牌號為3Cr2W8V。除此之外還有H13、H11、Y10、HM-3等。回答
Ⅸ 佛像、建築一直是採用模具澆築的方式製作,熔銅藝術的奧妙在哪裡呢
傳統的銅文化,都是鑄銅文化。銅的製作,包括各種生活用品以及佛像、建築等,幾千年來一直是採用模具澆築的方式製作的。熔銅藝術是與之不同的,一種新的藝術表現形式,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著名銅藝大師朱炳仁發現。2006年,朱炳仁為常州天寧寺建造寶塔,在竣工的最後關頭,一場大火燒了起來。塔的屋檐被燒毀,而高溫熔煉形成的銅結晶體千姿百態,當時人們都要把這些廢銅丟掉,但朱炳仁以他獨特的藝術眼光,發現了熔銅之美。從此,他使銅的製作幾千來第一次脫離模具澆築的方式,而將其熔化後再自由成形。 這一突破,使得銅藝術呈現出全新的面貌,銅變得柔軟、自由流動,不受拘束,藝術作品更加千姿百態。這種新的藝術形式,就叫熔銅藝術 2010年,朱炳仁用剛誕生4年的熔銅藝術做成的作品在西子湖畔與西班牙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對話,讓達利藝術館負責人居庸「十分震驚」,認為「看到了在世上從未看到的藝術」,當時評論家評論他的作品是「熔現實主義」,這與以達利為代表的西方超現實主義藝術流派顛覆經典、突破傳統的創造精神暗合。
求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