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去日本做模具一個月多少錢,又要什麼條件的呢
看技術能力吧,發達地區的大概有2k多起步,再往後就看自己的技術完善程度了,我知道有師傅做了四五年後月薪上萬的
② 汽車模具摺合多少錢一噸
一般3.5-4.5萬元一噸。不同廠家報價有差別,你可以讓幾個廠家都報一下價錢對比一下。
③ 日本東京模具設計師 一個月能有多少工資
20W日元是東京的企業給畢業生新人的普遍薪水可以說樓主拿的是平均水平如果福利和日本人一樣的話20w算馬馬虎虎中等畢竟也有畢業生只拿16W起步的但如果一直是20W的話那就有點摳門了
④ 德國模具大約多錢一噸
模具不是用噸來計價的。
但是製作模具的鋼材是按照重量來計價的。那隻是模具的材料成本。
影響模具價格的因素還包括:模具的結構復雜度、做工、技術難度、尺寸精度、模具壽命、可維護性……
有時候一套幾百公斤的小模具費用甚至超過10多噸的另一套模具費用,都是可能的。
⑤ 日本最大模具公司什麼名
日本最大的模具公司。
⑥ 日本模具有什麼優勢
「中國快速增長為全球第三模具業製造國,但是,在整體產業鏈上的一些弱點,可能導致中國模具被鎖定在產業低端。」
中國快速增長為全球第三模具業製造國,但是,在整體產業鏈上的一些弱點,可能導致中國模具被鎖定在產業低端。
經過20年的追趕,中國模具行業正處在一個臨界點上,模具企業的客戶間關系模式將發揮決定性影響力。日本模具企業正在不斷通過與模具用戶合資的方式,來蠶食中國模具企業的市場份額。
2005年底,一部名為《中日對決——製造工藝人的攻防戰》的紀錄片在日本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該片講述了日本模具行業在「中國製造」興起的過程中所受到的沖擊,以及日本模具從業者應對的措施。該片在日本模具行業引起的反饋信息說,日本同行對比兩國的精密接插件和半導體生產技術,普遍認為日本的水平已經落後於中國同行。
一位資深行業評論家指出:模具行業是製造業的根基,中日兩國對待模具行業的態度,決定了兩國製造業的未來。既然如此,這場事關製造業根基的較量究竟會如何發展呢?「中國製造」的未來又會受到什麼影響呢?
中國模具趕超日本
2005年的日本東京大田區是日本重要的中小模具企業的聚集地之一。現在,大田區規模較大的工廠紛紛遷往中國,以利用當地廉價得多的勞動力。到了2007年,產業空心化的徵兆開始表現出來,區內超過1/3的企業受到廉價中國勞工帶來的影響,不得不選擇歇業停產或者乾脆倒閉。不少倒閉的工廠現在都成了房地產開發的工地。
這些日本模具行業衰落的現象,正是由於日本模具消費企業紛紛轉向中國,購買價格低廉的中國模具造成的。根據統計,自從1998年達到18700億日元的高峰之後,日本模具行業的銷售額就持續不斷地下降,到2006年這一數字只有4100億日元,是1998年的1/5多一點。另外,與高峰期相比,2006年時日本模具廠商數量約減少8.5%,從業人員約減少30%,產值衰退率達11%。東京大田區模具企業的困境,正是日本模具行業現狀的生動寫照。
與日本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模具行業自20年前就開始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長。其中,1996——2002年間,中國模具製造業的產值年平均增長14%左右。2003年,這一數字更是達到了驚人的25%。到現在,按照產值來計算,2006年中國模具銷售額為720億元,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模具製造國,僅次於美國和日本。在東部沿海地區,尤其是江浙地區,密集的模具企業形成了眾多的企業集群。這些企業大多擁有進口的高檔模具製造專用機床、寬敞的廠房和刻苦勞動的員工。與日本同行相比,中國的模具工廠擔心的並不是拿不到訂單,而是怕訂單太多。
雖然模具行業的絕對產值並不大,但由於其在產品製造體系中所處的特殊位置,使得模具行業具有了決定製造業整體水平的能力。模具是現代工業,特別是汽車、航空、電子、電器、儀表、儀器、武器、日用品等必不可少的工藝裝備,這些工業部門產出的產品有60%——90%的零部件都是依靠模具成型的。模具技術直接制約製造業的發展、產品更新換代能力和競爭能力。
據統計資料,模具帶動其相關產業的比例大約是1:100,即模具發展1億元,可帶動相關產業100億元。按此比例計算,2006年中國模具帶動的相關產業產值高達7萬億元以上,如此大的帶動能力賦予了模具行業現代工業基石的地位。
在美國,模具工業被認為是「美國工業的基石」;而在日本,模具工業更是被推崇到「進入富裕社會的原動力」這樣高的地位。如果想了解一個國家的製造業水平和發展潛力的話,研究模具製造業水平是個不錯的選擇。
對於日本這樣一個自然資源嚴重匱乏的國家來說,人的創造力是唯一的資源。只有依靠人不斷創造出新的產品,日本才能夠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得以生存和發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把製造業稱為日本的立國之本是恰如其分的。正是因為如此,中國模具行業的繁榮,才會如此刺激日本產業界的神經。有著豐富資源的中國如果掌握了製造業的精髓,並能不斷將其升華,那麼日本生存的根基就會受到動搖。
日本製造心腹大患?
為了應對來自中國的威脅,日本模具企業絞盡腦汁。由於具有技術上的優勢,因而充分發揮日本模具企業高、精、尖的技術特點,就成了普遍的共識。
日本政策研究學院教授橋本久義認為,一般來說中國模具與日本模具相比是「1/3的成本、1/2的質量」。也就是說,根據質量要求的不同,一部分用戶會滿足於「1/3的成本、1/2的質量」,另一部分則不會。這就是日本模具行業在面對中國同行競爭時自信的根本。
在與中國模具企業的競爭中,日本企業不遺餘力地增強其在高端模具領域的競爭優勢。首先,嚴格控制可能使知識產權外流的環節,例如親自對遍布全球的產品進行維護,避免將圖紙交給用戶可能帶來的技術外泄風險。其次,向中國和東南亞等具有廉價勞動力的地區轉移,通過使用當地的勞動力增強日本模具的成本競爭力。最後,也是最主要的,就是增強日本模具企業在高端模具市場固有的競爭優勢。
由於現代各種產品更新換代頻率高,對模具設計和加工工藝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模具行業的競爭重點已經逐漸向模具設計、工藝革新和標准化等領域轉移,日本模具企業積累的豐富經驗和高素質的人力資源使其在這些領域的競爭優勢不斷加強。
2006年,中國企業花費在進口模具方面的資金達到20億美元,汽車覆蓋件、電子加工夾具等模具完全依賴進口。另外,許多日本模具用戶更是將高端模具完全交給了日本。
利用中國模具行業整體技術水平仍然處於較低水平的狀況,日本模具企業正在展開針鋒相對的競爭。然而,中日兩國模具企業的競爭並沒有局限在行業內部,全產業鏈的競爭已經如火如荼。
全產業鏈競爭
2005年底,在日本舉辦的產品製造夥伴論壇上,參會的日本模具業者普遍認為:也許外國模具企業能夠學到日本的模具製造技術,但他們無法模仿日本產品廠商、成形與模具廠商以及材料廠商之間緊密地進行聯合開發的產品製造體制。在他們看來,這種「產品製造文化」是日本製造業獨有的競爭力。仔細考察中國市場上模具產業鏈上中下游三個環節,不難發現上述說法的確有著相當的說服力。
在模具製造的上游環節模具鋼領域,「大同特鋼」和「日立金屬」等日本企業占據了近乎壟斷的地位,很多中國模具企業的對外宣傳材料上都會特意標注使用的是這兩大日本品牌的特殊鋼材。為了滿足強勁發展的中國模具市場的需求,大同和日立都在中國設立了很多「分部」。隨著模具產業的加速增長,中國對模具鋼的需求也迅速增長。近年來,僅華東地區10000多家模具製造企業,年消耗模具鋼就在50萬噸以上,且需求量還在增長。與此相對的是,中國國產的模具鋼難以滿足模具行業的快速發展,模具企業不得不選擇進口鋼材。雖然進口鋼材一般比國產鋼材貴4倍—5倍,但為了模具的質量,國內模具企業別無選擇。
⑦ 如何獲得日本模具企業名錄Plastic Directory
了解一下模具行業的展會,國際展會,或到日本,看日本的展會。在展會上互相交換名片,過後找機會拜訪接觸,交流。就可以建立很好的關系。
⑧ 3秒的見識日本精密模具有多高超
雖然台灣的模具加工技術是從日本手上學的,大陸的模具加工技術是從台灣學來的。所以日本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以上說的是2008年以年,但是在2017年的今天,模具加工能力最強的當然屬於我們大陸,我們是研發能力是相當有竟爭力的,雖然不排除日本模具的高精密,但中國模具的精密也是大家看得見的,早已經遠銷海外市場,中國大陸才是世界模具的采購中心。
樓主的標題看得不是很明白,如果是模具加工的選擇那肯定是大陸了。
⑨ 日本進口模具報關具體費用大概多少
首先確定海關編碼,金屬、塑料制,用於哪裡等先確定海關編碼。日本適用最惠國關稅。CIF到岸價*稅率=關稅。(CIF價+關稅)*0.17=海關增值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