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鋼廠現代化物流管理系統需要具備哪些功能
物易雲通智慧物流管理系統具備預約排隊、無人值守等功能。可以滿足大鋼廠的管理需求
一、預約排隊。可以解決進廠前排隊問題,排隊信息提前感知。建立「雲端停車區」智能指揮車輛有序排隊;自動叫號進場,建立電子圍欄,根據廠區容量和進車規則智能進場,解決擁堵難題。
二、無人值守。進廠工程中許多環節,通過智能門禁、無人值守磅房管理,自動生成可視化數據報表,減少不必要的單據製作和留存。
三、優化運力。建立手巧司機評價機制,構建自有運力池,直接觸達司機群體擇優選擇運力;發標管理,公平、公正、公開競標,減少人為影響,降低運力成本。
四、智能監管。將整體畢吵鍵業務流程數據線上留痕,串聯各管理環節,業務流程間各角色信息透明化,智能生碰運成數據統計、對賬報表,讓數據為管理者提供決策依據。
『貳』 求:鋼鐵冶煉各關鍵設備的生產工藝流程和作用,謝謝
包括焦化、燒結、球團、煉鐵、煉鋼、連鑄、熱軋、冷軋等主要生產工藝流程以及制氧、發電、海水淡化等配套公輔系統,年產生鐵898萬t,鋼坯970萬t,鋼材912萬t。主體工藝設施配置:500m2燒結機2台,60孔7.63m焦爐4座,504m2帶式焙燒機球團生產線1條(預留)、5500m3高爐2座、300t脫磷轉爐2座、300t脫碳轉爐3座(其中預留1座)、2150mm雙流板坯連鑄機2台、1650mm雙流板坯連鑄機1台、2250mm和1580mm熱連軋機各1套,2230mm、1700mm和1550mm冷連軋機組各1套。預留熔融還原煉鐵爐、薄板坯連鑄連軋短流程生產系統,預留化工產品深加工設施。主要公共輔助生產設施:2台300MW燃煤-燃氣混燒自備電廠發電機組、1台150MW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機組、2台36.5MWTRT余壓發電機組、2台30MWCDQ余熱發電機組、2台75000 m3/h制氧機組。新鋼廠建設規模宏大,工藝裝備精良,技術先進可靠,創新亮點很多。主要有五個特點:第一、裝備大型。鋼鐵廠集中採用了目前我國最大、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大型焦爐、燒結機、球團焙燒機、高爐、轉爐、板坯連鑄機、熱連軋機和冷連軋機。構成了高效率、低成本的生產運行系統,具有現代化鋼鐵廠的標志,體現了鋼鐵廠綜合競爭力,代表著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方向。目前,全世界超過5000 m3的高爐共有13座,新建的5500 m3高爐將成為第13、14座,單爐平均日產量可達12000t以上。4座60孔7.63m特大型焦爐,亞洲最大,在世界上排名前列。500m2燒結機、504m2帶式焙燒機、300t鐵水脫磷轉爐、300t頂底復吹轉爐、300tRH真空脫氣精煉裝置、2250mm熱軋生產線、2230mm冷軋生產線以及75000m3制氧機等都是目前國際國內名列前茅的大型裝備
『叄』 在鋼鐵工業主要用到哪些水處理葯劑
(1)煉鐵廠:高爐、熱風爐冷卻凈循環水處理系統,包括開路循環系統版、半開路循環系統、純權水閉路循環系統等工藝;高爐煤氣洗滌水濁循環系統;高爐爐渣水循環系統;鼓風機站凈循環水處理系統。
(2)煉鋼廠:氧氣轉爐煙氣凈化污水處理
(3)連鑄廠:結晶器軟水(或除鹽水)閉路循環水系統;二次冷卻濁循環水系統;直接冷卻濁循環水系統;污泥脫水處理系統。
(4)熱軋廠:熱軋凈循環水處理系統;熱軋濁循環水處理系統;過濾器反洗水處理系統;含油、含乳化液廢水處理系統;污泥處理系統。
(5)冷軋廠:間接冷卻開路循環水處理系統;酸鹼廢水處理系統;含油、含乳化液廢水處理系統;污泥處理系統。
這些系統用到的葯劑主要有:緩蝕阻垢劑、阻垢分散劑、殺生劑、凝聚劑、助凝劑、絮凝劑、除油劑。
『肆』 鋼鐵廠有哪些機械設備
鋼鐵廠的機械設備包括:
1. 高爐設備:主要用於冶煉生鐵,包括高爐本體、爐頂裝置、熱風爐等。高爐本體是核心部分,爐料在此經過還原反應產生鐵水。爐頂裝置負責向高爐內加入燃料和熔劑等,而熱風爐則提供高溫空氣以幫助高爐反應。
2. 轉爐設備:用於煉鋼過程,將生鐵轉化為鋼。主要包括轉爐本體、傾翻裝置、供氧系統、二次除塵設備等。轉爐內發生氧化反應,通過氧氣吹煉去除雜質並調整成分,得到鋼液。
3. 連鑄機:將液態鋼轉化為固態鋼坯的設備。連鑄機包括多個部分,如中間包、結晶器、拉矯機等。在此設備上,液態鋼連續鑄造成所需的鋼坯形狀,再經過後續處理進行加工。
4. 軋鋼機:用於將鋼坯進一步加工成各種形狀的鋼材,如板材、線材等。軋鋼機包括多個軋輥和傳動裝置等,通過連續軋制改變鋼坯的形狀和尺寸。
5. 輔助設備:包括起重機、輸送設備、除塵設備等。這些輔助設備確保生產過程的順利進行,如起重機用於物料搬運,輸送設備保證生產流程中的物料流通,除塵設備則負責控制生產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問題。
鋼鐵廠的機械設備是鋼鐵生產過程中的關鍵組成部分,這些設備的協同工作確保了從原料到成品鋼的生產過程順利進行。不同類型的設備在鋼鐵生產過程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共同構成了鋼鐵生產的核心技術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