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原文
原文:
保爾·柯察金出生於貧困的鐵路工人家庭,早年喪父,憑母親替人洗衣做封面飯維持生計。他因痛恨神父平時瞧不起他,往神父家的復活節蛋糕上撒煙灰而被學校開除。
12歲時,母親把他送到車站食堂當雜役,在那兒他受盡了凌辱,所以他憎恨那些欺壓窮人的店老闆,厭惡那些花天酒地的有錢人。 「十月革命「爆發後,帝國主義和反動派妄圖扼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他臨的時候,它可以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保爾的家鄉烏克蘭謝佩托夫卡鎮也經歷了外國武裝干涉和內戰的歲月。紅軍解放了謝佩托夫卡鎮,但很快就撤走了。只留下老布希維克朱赫來在鎮上做地下工作。 朱赫來很友好,教保爾學會了英式拳擊,還培養了保爾樸素的革命熱情。
一次,因為解救朱赫來,保爾自己被關進了監獄。而後敵人因疏忽把他錯放了,保爾怕重新落入魔掌,不敢回家,遂不由自主地來到了冬妮婭的花園門前,縱身跳進了花園。由於上次釣魚時,保爾解救過冬妮婭,加上她又喜歡他「熱情和倔強「的性格,他的到來讓她很高興。
保爾也覺得冬妮婭跟別的富家女孩不一樣,他們都感受到了朦朧的愛情。為了避難,他答應了冬妮婭的請求,住了下來。幾天後,冬妮婭找到了保爾的哥哥阿爾焦姆,他把弟弟柯察金送到喀查丁參加了紅軍。
在海濱療養時,他偶然認識了女民工達雅並相愛。保爾一邊不斷地幫助達雅進步,一邊開始頑強地學習,增強寫作的本領。 1927年,保爾已全身癱瘓,接著又雙目失明,肆虐的病魔終於把這個充滿戰斗激情的戰士束縛在床榻上了。
保爾也曾一度產生過自殺的念頭,但他很快從低谷中走了出來。這個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並且沒有絲毫寫作經驗的人,開始了他充滿英雄主義的事業——文學創作。保爾忍受著肉體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先是用硬紙板做成框子寫。
6個月後,寫成的手稿在朋友寄回來時丟失了,保爾一度灰心喪氣。後來,他振作了起來,自己口述,請人代錄。在母親和妻子的幫助下,他用生命寫成的小說《暴風雨所誕生的》終於出版了。生活的鐵環已被徹底粉碎,保爾拿起新的武器,開始了新的生活。
出處:出自前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1)鋼鐵是怎麼煉成的課本部分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20年代末30年代初,隨著新經濟政策的結束和斯大林政治經濟體制的確立,在文藝界也要求建立高度集中統一的局面。斯大林時期的國家用「一統化「思想教育青少年,尤其重視文學藝術在培養青少年的共產主義道德品質中的重要作用,斯大林要求文學作品要「追求直接的宣傳目的「。
許多作品的寫作目的就是為了向青年灌輸「共產主義理想「。官方強調文學用「社會主義精神改造和教育勞動人民「的任務,文學藝術要完成這種教育功能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塑造體現社會主義精神和共產主義理想的英雄人物。
這一時期,蘇聯文學的主題是歌頌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歌頌黨和領袖,塑造蘇維埃新人的光輝形象,蘇聯文學的任務就是根據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創造出一個絕對信仰共產主義的人物並把他描繪得真實可信。
奧斯特洛夫斯基響應官方的號召開始撰寫《鋼鐵》,保爾樸素的階級感情、狂熱的獻身精神、對共產主義的美好憧憬和對領袖的絕對服從正是斯大林推行其路線所需要的。
『貳』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11章好詞好句是什麼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11章好詞好句是如下:
好詞:聲色俱厲、皮膚鬆弛、凶神惡煞、心驚膽戰、提心吊膽。
好句:
1、如果黑板就是浩淼的大海,那麼老師便是海上的水手。鈴聲響起那刻,你用教職工鞭作漿,劃動那船隻般泊在港口的課本。
2、希望源於失望,奮起始於憂患,正如一位詩人所說有飢餓感受的人一定消化好,有緊迫感受的人一定效率高,有危機感受的人一定進步快。
3、別在樹下徘徊,別在雨中沉思,別在黑暗中落淚。向前看,不要回頭,只要勇於面對抬起頭來,就會發現,分數的陰霾不過是短暫的雨季。向前看,還有一片明亮的天,不會使人感到彷徨。
4、柔和的陽光斜掛在蒼松翠柏不凋的枝葉上,顯得那麼安靜肅穆,綠色的草坪和白色的水泥道貌岸然上,腳步是那麼輕起輕落,大家的心中卻是那麼的激動與思緒波涌。
5、生活的海洋並不像碧波漣漪的西子湖,隨著時間的流動,它時而平靜如鏡,時而浪花飛濺,時而巨浪沖天,人們在經受大風大浪的考驗之後,往往會變得更加堅強。
『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課本劇
人物:保爾·柯察金、朱赫來、托卡列夫、杜巴瓦、電話接線員、霍利亞瓦、小李特克、電話接線員、工人A、工人B、工人C
序幕
秋雨打著人的臉。一堆堆深灰色的雨雲,在低空緩緩的移動。秋深了,森林裡一望無際的樹木已經光禿禿的,老榆樹陰郁地站著,讓褐色的苔掩住樹皮上的皺紋。無情的秋天播下了他們美麗的服裝,他們只好光著枯瘦的身體站在那裡。
第一幕
第一景
(暴風雨唰唰的下著,幾個築路工人在鐵道上工作,他們的衣服都濕透了,靴子上也滿是泥。天上閃起了電,每一次雷聲都回響在人的耳旁。就在這時,一位在樹下休息的工人不小心被雷擊了。)
保爾(保爾丟下鐵鍬,趕緊過去扶起了他):你沒事吧?
工人A:……
保爾:醒醒,你沒事吧
(過了一會兒,這個工人漸漸醒了。)
工人A:我沒事!
保爾:都已經收工了,我們抬著你回去。
第二景
(幾十分鍾後,他們回到了他們的住所。)
工人B:**的,什麼鬼天氣,沒事下什麼雨,全身都淋成這樣了。
工人C:就是,這樣工作,每天還只有一碗素扁豆湯和一磅半和煤差不多的麵包!還讓人活不活了?
工人B:看,我的鞋底子都掉了,想補都補不上!
(第二天,又有1位工人走了。)
第二幕
第一景
(第2個星期一天晚上,從城裡開來的火車沒有帶來麵包,杜巴瓦跑到托卡列夫的門前。)
杜巴瓦(神色焦急的敲著門):快開門,托卡列夫!
托卡列夫(邊開門):別急!來了!
托卡列夫:杜巴瓦同志,有什麼事嗎?
杜巴瓦:大事不好!
托卡列夫:別急,什麼事?是不是又有人開小差了。進來再說。
(他們邊說邊裡面走。)
杜巴瓦:不是,城裡…城裡的麵包沒有送來!!!
(托卡列夫坐在了椅子上!)
托卡列夫(搔了搔頭):簡直和我們開起玩笑啦!
(托卡列夫想了想。)
托卡列夫:趕緊派霍利亞瓦給特勤部打電話,快呀!沒有麵包的事情,別告訴任何人!
第二景
(霍利亞瓦開始給朱赫來打電話。)
霍利亞瓦:我想和朱赫來同志通話,我有重要情況報告!!
電話接線員(傲慢的語氣):你以為朱赫來同志是相見就見的嗎?
霍利亞瓦(心急如焚):我真的有緊急情況,同志,麻煩了!
電話接線員:朱赫來同志現在不想接電話!
霍利亞瓦:工地上400條人命,你敢擔保嗎?
……
(30分鍾後,電話接線員終於接通了朱赫來的電話。)
朱赫來:請問是那位同志?
霍利亞瓦:我是築路隊的,請問一下,我們的麵包為什麼沒有送到!!
朱赫來(憤怒):什麼?麵包沒有送到?我馬上調查是誰乾的好事!
托卡列夫(咆哮著):你告訴我,明天我們拿什麼東西給那些人吃?
(朱赫來愣了一會,很久才反應過來,顯然他是在思考什麼問題?)
朱赫來:麵包我們連夜送到。我拍小李特克給你們送去,他認得這條路,明天早你們就可以得到麵包!
尾聲
(小李特克連夜給築路隊送去了麵包,工人們又開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肆』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每一章內容梗概,人物特點
一、概括
第一章:保爾·柯察金十二歲離開學校外出工作,看到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的艱辛痛苦、貧窮。
第二章:沙皇被推翻的消息傳來,保爾結識了裝配工朱赫來,兩人成為了好朋友。
第三章:保爾結識了林務官的女兒冬妮婭,打扮一新的保爾讓冬妮婭很驚喜。
第四章:戈盧勃和帕夫柳克雙方發生沖突後第三天,虐殺猶太人的暴行開始了。
第五章:保爾在街上打聽朱赫來的下落,被維克托告發,之後被抓到城防司令部。
第六章:冬妮婭得知保爾被抓走,很著急。保爾離開了監獄,到冬妮婭家的花園里。
第七章:蘇維埃政權建立了,烏克蘭共青團地方委員會建立起來了,保爾的腿被打傷。
第八章:保爾加入了布瓊尼的騎兵部隊。他和幾千名戰士一起英勇戰斗著。
第九章:保爾恢復了知覺,但他的右眼失明了,所以不能再上前線。
第十章:城市裡正在醞釀一場暴亂。這天夜裡,朱赫來領導三百名同志平息了暴亂。
第十一章:為了供應城市木材,要在三個月內修一條鐵路。於是保爾和共青團員被調去修鐵路。
第十二章:保爾在家養好傷,去看望阿爾焦姆,晚上,保爾打死了一個強盜。
第十三章:保爾隨營長視察邊境,又一起去別列茲多夫,他宣布自己以後不抽煙,不罵人。後來他病倒了,離開工廠,回到了家,病好後擔任地方武裝的政治工作,並平息了一場爭斗。
第十四章:保爾在工作中堅決和各種歪風邪氣作斗爭,對戰友杜巴瓦的成為反對派,他十分痛心,在會上堅決地給予批評,但台下的人一直起鬨,把保爾拖下台。
但也有一些人醒悟了。潘克拉托夫也發表了演講,鼓勵了其他黨員,堅定了大家的決心,不過杜巴瓦還是走了。
第十五章:在全俄代表大會上,麗達遇見了保爾,兩人看見對方都十分高興。保爾給安娜講了自己見勸杜巴瓦回團時發生的事,還解釋了幾年前中斷和麗達的友誼是因為自己按「牛虻」中主人公的方式處理事情。
保爾的身體情況越來越差了,他的中樞神經系統受到嚴重損傷,被批准到海邊療養。他來到海濱,開始了療養。
第十六章:在海濱療養時,保爾在一次交談中認識了朵拉。保爾去看歌舞演出,又在這里遇見了扎爾基。他們一起在保爾的房間里開了一個集會。
第十七章:保爾第二次到丘察姆家。保爾知道自己的病更重了,想自殺,但又忍住了。保爾回到住處,和達雅談了話,想讓達雅離開家,並和他結婚。達雅考慮後,答應了。
第十八章:保爾又住進了醫院,做過一次手術後,他決定通過文學重新參加戰斗。達雅成了正式黨員。保爾申請在莫斯科定居,在妻子和母親的支持下,保爾開始寫小說《暴風雨的兒女》。朋友們看了稿都說他寫的很好。保爾還有了秘書,加莉亞。
保爾多年的願望終於實現了,他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戰斗的行列,開始了新的生活。
二、人物特點
【保爾·柯察金】
性格特點:剛毅堅強,有著非凡的奉獻精神和工作毅力。平凡中見偉大,在烈火中成長起來的鋼鐵戰士。
【朱赫來】:
性格特點:沉著干練,富有組織能力,長期做地下工作。
【冬妮婭】
性格特點:對勞動群眾有同情和同等對待,但對生活更嚮往安逸。
【麗達】
性格特點:善良溫柔,待人大方,對生活不拘泥。
(4)鋼鐵是怎麼煉成的課本部分擴展閱讀: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以生動而又富於生活氣息的語言、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和引人深思的人生哲理,使得該書備受廣大讀者喜愛。
這種唯有真實才能產生的震撼人心的力量使得讀者能完全融入奧斯特洛夫斯基的生活和情感世界和他的作品。
所以,當他以一個戰士的超人毅力奮起反抗無情的命運的時候,平凡的生命就在與命運的激烈撞擊中迸射出非凡的光芒。這種光芒是永恆的,永遠能給蒼白的心靈帶來光明和力量。
『伍』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選入初中語文課本嗎
有
在人教版新課標八年級語文上冊課文中
第六單元後面名著導讀里
《朝花夕拾》:溫馨的回憶與理性的批判
《駱駝祥子》:舊北京人力車夫的辛酸故事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理想主義的旗幟與人生的教科書
『陸』 名著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教學設計說課稿
一、說文本
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義務教育新課程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名著導讀中的一篇。它是前蘇聯作者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一篇自傳性小說。小說以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的生活經歷為線索,展現了從1915年到1930年前後蘇俄廣闊的歷史畫面和人民的艱苦卓絕的斗爭生活,塑造了以保爾為核心的英雄群像,表現一代青年的革命理想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揭示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在於奉獻的主題。而且小說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極其深廣的。對正處於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期的中學生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我想,這也是教材編寫者們推薦這本書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其次,作為一部閃爍著崇高的理想主義光芒的長篇小說,他最大的成功之處在於塑造了保爾這一無產階級英雄形象。並以保爾·柯察金的人生經歷和他身上的那個時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質,詮釋了「人到底應該怎樣度過一生的?」的問題;另外,小說關於人物、環境等的描寫,從藝術欣賞的角度也是極其耐讀的。
二、說導讀設想、依據及策略
「新課程標准」在內容上以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確定了「知識與能力」、
「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為此,有學者提出:教學活動是否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有三個明顯的標志:(1)是否在教學活動中運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動形式;(2)教師的角色是否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和教學的研究者;(3)是否能注重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價值的最大化。而在研讀語文課程標准過程中,我們發現關於名著導讀缺乏具體的定位和明確任務,致使在教學實踐中,常常會出現定位不準的現象,許多語文教師往往採取讓學生看看教材內容代替具體指導的教法。那麼,名著導讀的任務到底是什麼?我想准確的定位應該是:了解作家、作品,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以文本體裁特徵為基點;以精彩片段為例子;以指導學生讀書方法為核心;以愛讀、會讀、讀整本書為目的;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語文素養為歸宿;以「探究思考」為切入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那麼,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在導讀中我確定了以下任務:1.讓學生閱讀短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理想主義的旗幟與人生的教科書》,了解作者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的情況,作品主要內容和小說的主要藝術形象保爾.柯察金,藝術特點和成就,主要應補充《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在中國的影響來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和慾望。2. 回顧讀書一般方法,引導精讀《精彩片段一》,以指導學生學習通過分析人物心理活動來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精讀《精彩片段二》指導學生掌握,通過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要求學生制定閱讀計劃,強調閱讀時摘抄名言、警句、精彩段落,並課後檢查落實。
導讀策略:
(一)導讀形式:課外導讀與課內導讀相結合
(二)課程資源:除文本資源(原著和課本短文資源)外充分利用網路,相關的影像、音樂等課外學習資源。
(三)導讀安排:課外導讀約八周,課內導讀三課時
三、說導讀目標及重難點
鑒於文本資源本身的特點和新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我確定了如下導讀目標和重難點:
導讀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學會讀整本書。
2、了解全書內容,熟悉、掌握其中精彩的片段,從保爾身上汲取精神力量。
3、在寫作和各種語文實踐活動中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提高語文綜合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教師引導學生以閱讀為主,並與語文實踐活動、寫作相結合,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從名著中汲取養分,樹立偉大的革命理想,培養崇高的道德品質,形成鋼鐵般的意志,具有勇於獻身的精神。
導讀重點:精讀的引領
導讀難點:閱讀興趣的激發
四、說導讀過程
(一)課外導讀階段(約八周)-------將學生分成若干讀書小組,指導學生制定合理的閱讀計劃,落實目標和任務並建立起與之配套的檢測評價方案。指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和節假日用略讀瀏覽的方法通讀全書,弄清主要內容、情節和人物關系等。通過讀出版說明和後記了解出版意圖,掌握閱讀線索。根據閱讀需要參閱附錄的資料和課外及網上搜集的有關資料,了解作者經歷、創作背景,理解作品的重要思想和重點內容。結合觀看電影或電視連續劇,將劇中的人物形象與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進行比較。一邊讀,一邊摘錄,加批註,寫心得。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目標任務的落實以及閱讀成果的檢測和展示。如讀書報告會、主題討論會、手抄報展覽、名著故事會、誦讀大比拼、讀書筆記評比、讀書卡片評比等都是可以選擇的檢測和展示形式。
1、讀書小組: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也可以是老師根據學生特點組建。
2、閱讀計劃:應注重時間、內容、目標、任務、方法、檢測評價等方面相結合。
3、閱讀資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整本書、出版說明和後記、其它網路資源、影像資源等。
4、閱讀任務:
a、了解作者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的情況及創作背景;
b、揭示作品標題含義、概括主要內容和勾勒小說的情節線索;
c、梳理小說的人物;
d、小說的藝術特點和成就;
e、小說主題思想。
5、閱讀方法:
1、 自主初讀------ 了解內容,整體感知;
2、 合作研讀------- 協作探究,深入理解;
6、檢測評價:
讀書交流會、主題討論會、手抄報展覽、名著故事會、誦讀大比拼、讀書筆記評比、讀書卡片評比、製作人物簡表等
(二)課內導讀(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教育不是一種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個學生主動建設的過程。」那麼要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主動參與,教師的導入尤為重要。在這一環節我選用了二十集電視連續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片頭來導入,鮮明的主題、精警的名言、一組展示主人公成長歷程的畫面、豐富的背景和沉鬱而堅定的音樂,這一切能極大調動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二、檢查整本書通讀情況
這一環節以讀書小組為單位開展組與組之間的「名著知識競賽」, 問題的設計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和把握小說的故事情節,而這種小組競賽的方式能更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更主動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1、必答題:每一組選出一位同學回答問題,答對得10分,答錯不扣分,但其他組有糾錯機會,糾錯正確,得10分。
(1)保爾因為什麼離開了學校,開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
(2)保爾第一次面臨生命危險,是因為什麼?最後是如何脫離危險的?
(3)保爾和他的同志們為什麼要修建一條通向森林的輕便鐵路?搶答題:最先搶答正確的小組得10分。
(1)、說出書中除主人公保爾外至少5個人物的名字,並簡單介紹他們的身份。
(2)、保爾的第一把武器是怎樣得到的?
(3)、保爾的母親大多是在什麼情況下出現的?
(4)、對創作小說的工作,保爾的家人和戰友分別持怎樣的態度?】
(4)作者為什麼要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作書名?
三、問題探究
教師出示探究問題------ 小組合作探究 ------ 班級交流分享 -------- 教師點撥明確。這一環節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針對老師提問(問題涉及小說的時代背景、情節線索、標題含義和主題思想)先在組內討論交流,形成小組學習成果。然後讓小組中心發言人在班上交流分享。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和把握文本,又考慮到所提出的探究問題一定程度上有些難度,合作探究的方式有助於問題的解答,也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小說的時代背景是什麼?
第一部主要以前蘇聯的國內戰爭為背景;第二部主要以經濟恢復和社會主義建設為背景。
2、簡單勾勒小說的情節線索。
少年保爾的生活與反抗--戰士保爾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建設者保爾的忘我工作--鋼鐵戰士保爾與疾病頑強斗爭。
3、揭示小說標題的含義。
「鋼鐵」指信念、意志和毅力。「鋼鐵是在烈火和驟冷中煉成的」。這「烈火和驟冷」指特殊的、艱苦的環境和條件,在小說中具體體現為殘酷的戰爭環境、惡劣的自然環境、艱苦的勞動條件以及常人難以忍受的病痛。
4、揭示小說的主題思想。
這部小說描寫了前蘇聯從十月革命到經濟建設十多年間的各種激烈矛盾和殘酷斗爭,塑造了以保爾為核心的英雄群像,表現一代青年的革命理想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揭示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在於奉獻的主題。】
四、小結
教師充分利用精煉的小結語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和把握小說,讓學生盡量由一種感性的認識上升到一種理性認識-----獲得一種源於文本又高於文本整體感知。
五、作業
學生在整體把握小說的基礎上,從報紙、雜志、書籍或網上收集資料,參照書上附錄,寫一篇短小的書評。這一練習不僅促進學生更全面、准確、深入的感知和把握文本,還培養了學生的理解、感悟、表達等能力。
第二課時
導讀要點:分析人物性格的形成過程,從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品讀精彩片段分析小說的藝術特色。
導讀步驟:
一、導入新課:
在課內導讀的第二課時,我選用名人對作者和作品的高度評價來導入以下的導讀,我想名人如此高度的評價更能引發學生的思考和研讀興趣。
【有一位作家被羅曼·羅蘭譽為「最罕見的道德、最純潔的勇氣的同義詞」;有一部文學作品被視為「人生的路標和精神補品」。這位作家就是前蘇聯文學家奧斯特洛夫斯基;這部作品就是他的代表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二、分析小說人物及寫作特色:
(一)人物分析:
小說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對小說人物形象的分析定然是小說導讀過程中的重要一環。這一環節我充分鼓勵學生以保爾為人物核心,就自己最感興趣的一或幾個人物進行深入分析解讀。並以「我眼裡的 」為題寫一段人物簡評,然後在小組交流。
(二)寫作特色分析:
先讓學生研讀課本上節選的兩個精彩片段,引導學生用圈點勾畫寫批註的方法讀文本,賞析引發你感觸的語言文字。圈點勾畫寫批註,賞析引發學生有感觸的語言文字。是引導學生如何精讀和研讀,教予學生閱讀方法。然後鼓勵學生就小說的寫作特色探索性創造性的自主解讀文本,形成自主學習成果並在班內交流。
三、教師點撥明確並小結
在真正以學生為主體的導讀過程中 ,教師好的點撥有時能起到拋磚引玉或點石為金的良好效果。因此,分析探究過程中的適當點撥,學生班上交流後的恰當而人性的點評,以及教師充滿智慧的小結在學習活動中是至關重要的。我選擇以名言「閱讀就是帶著一個有準備的頭腦,一副探究的目光與一種深掘的期待,來品味你所選定的蘊含豐富的書籍。它是一種緣,會激起你強烈的共鳴和深切的感悟」作為該堂課的結束語的。最後讓學生聽八隻眼樂隊演唱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感受祖輩、父輩的閱讀人生。
四、作業:
學生摘錄優美文句、段落,做3~5張讀書卡片,加一個標題,註明作者、出處並背誦。這一作業引導學生品析小說中的名言警句,也培養了學生讀書過程中製作讀書卡片的良好習慣。
第三課時
一.導入:
學生背誦「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這段曾激勵千千萬萬青年人為之奮斗,並奉為座右銘的振聾發聵的名言,引發學生對生命意義的深層思索。
二、結合理解作者生平和作品內容,深刻領會「生命的意義」。
這一環節我讓學生在自主回顧思索後,引導學生回顧保爾的一生。少年保爾的生活與反抗--戰士保爾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建設者保爾的忘我工作--鋼鐵戰士保爾與疾病頑強斗爭。深刻領會「生命的意義」。
【明確:這是一部作家用鮮血和生命寫成的長篇小說,小說的主題是歌頌蘇聯青年在保衛蘇維埃政權和建設社會主義斗爭中的英雄業績和獻身精神。小說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就是青年的傑出代表。他具有了崇高的革命品德,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不顧身地戰斗和勞動。當他卧病不起的時候,仍然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堅持寫作,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人類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保爾成為蘇聯文學中最年輕的英雄形象之一,激勵著蘇聯和我國一代又一代青年讀者,成為幾代共產主義信仰者心目中光輝的楷模。所以只有結合作家人生經歷和保爾的一生奉獻,才能深入理解保爾精神,理解保爾關於生命意義的深刻思考,理解共產主義者願為人類的解放事業貢獻全部精力和整個生命的崇高理想。這樣,才能主動地自覺地把文中的「人最寶貴的是生命……」這段名言奉為座右銘,才能在榜樣面前思考自己的人生價值,一步一步走向崇高。】
三、談談你對生命的理解。
我讓學生以一句精煉的話談出自己對生命的理解。成就學生自己的名言,然後在班上分享。這一設計是由學生對文本深刻理解深化到對學生靈魂的砥礪和浸染。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又一次深化。
※ 人活著,不應該追求生命的長度,而應該追求生命的質量。
※ 人活著的最高境界就是把他的整個生命奉獻給全人類。
※ 生命的價值在於不斷超越自我。
※ 生命中可能會刮風下雨,但我們可以在心中擁有自己的一縷陽光。
※ 天並不都是藍的,雲也並不都是白的,但生命的花朵卻永遠都是鮮艷的。
四、交流讀書卡片並背誦賞析。將同學讀書卡片中你認為值得品味的地方,補充到你的讀書卡片集中然後背誦,並鼓勵學生在讀書卡片中選出最喜歡的一兩句進行賞析,然後推薦給同學,並寫出推薦的理由。
五、課堂拓展延伸
人生的路很長,一路上有鮮花和掌聲,也有泥濘和深谷。假如你面臨貧困、疾病、痛苦甚至是災難。你將如何面對?
這一設計進一步引導學生將書本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努力加深語文課堂的內涵和外沿,進一步促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達成。
六、課後練習
你周圍如果有像保爾那樣經受種種考驗,克服重重困難,頑強地生活、學習、工作的人,去采訪他,他的事跡寫成文章,向報紙、雜志投稿。
五、說導學評價及反思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在我們的祖輩、父輩是一本耳熟能詳的書,但對現在的孩子來說,它的趣味性不及《湯姆 索亞歷險記》,故事性不如《西遊記》,因而閱讀興趣很淡。但是這本書所崇尚的理想、勇敢、堅強、執著等優秀品質,對正處於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期的中學生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因此,督促、檢查學生完整地閱讀這本書地情況,就成為這一堂課的第一個目標。使用競賽的方式有效地激起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名著的閱讀,教師對學生只能是一種引領。這種引領可以是思想內容上的,也可以是藝術特色上的。但無論是哪一方面,都應該以學生原有的閱讀認知為起點。注重課外導讀和課內導讀的有機結合。課外導讀因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閱讀計劃的制定和閱讀過程的檢測與評價尤為重要,它是任務能否完成和目標能否達成的基礎。以小組或以班級為單位的檢測或展示形式中,故事會、手抄報學生興趣較濃,效果較好。而相比之下讀書筆記評比、讀書交流會質效要低。在課內導讀的第二課時,我注重引導學生研讀和精讀精彩片段,先自主分析,再合作探究小說的人物和寫作特色。事實證明,認知是有差異的。通過這一部分由淺入深的幾個層次,我試圖讓學生明白:名著的閱讀,不僅要有瀏覽,還要有精讀,有對語言文字和思想精髓的富有個性化的、深刻的思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感受到名著的魅力,才能從名著閱讀中汲取營養。
為了增強課堂氣氛的感染力,我選用了相關的一些影視和音樂等資源,有效地增強課堂的感染力。最後的作業設計注重課堂教學的延伸。三次課內導讀作業注意到結合課堂學習重點,注意到循序漸進的原則。但是,有些作業再次把學生拖回了名著本身,書本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的差異,再一次為這份作業的實效性打了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