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日本鋼材造假是真的嗎
日本鋼材造假是真的,10月8日,日本第三大鋼鐵企業神戶制鋼(神鋼)承認,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間,旗下多家工廠長期篡改部分鋁、銅製品的強度、尺寸等出廠檢驗數據,以次充好。該公司13日進一步證實,其旗下9種鋁、銅、鋼鐵產品也發現存在證書造假等問題,被波及的問題產品購買方增加至約500家,事態進一步嚴重。在中國、泰國等海外據點生產的製品也存在篡改檢測數據或未實施必要的檢測等情況。同時,神鋼承認,從10年前就已開始偽造數據,包括管理層在內的數十名雇員參與其中。事情曝光後,日本神戶制鋼公司的股票遭到拋售,在幾天中暴跌了近 40%,即便高層領導們不停的「開發布會道歉」 依舊沒能止住一瀉千里的跌幅。
雖然造假丑聞最近才被暴光,然而早在十幾年前,我國技術人員就曾識破日本奸計:因三峽工程建設需要,2003年我國從日本進口了數千噸鋼鐵,這些鋼鐵將被用於製造一批重要的發電機組件。按照規定,這批鋼鐵到貨後我方隨即進行了抽樣檢測,但是檢測結果令我國檢測技術人員不敢相信-----送檢樣品幾乎全部不合格!面對這一結果,日本人當然不會認賬,甚至懷疑我國的檢測過程不夠專業。檢測人員頂住壓力,前往權威機構進行試驗鑒定,結果依然表明這批進口鋼鐵不達標。在此期間日方還想通過賄賂我方人員,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我們沒有含糊,最終這批鋼鐵被退回。由此看來,日本鋼鐵造假也是有著悠久歷史傳統的。若非如此,那就是日本特地生產了一批殘次品賣給我方,目的就是給三峽工程埋下隱患,可這一奸計最終被我們識破。
日本鋼鐵造假驚人!
㈡ 日本哪個大型大鋼鐵企業曝出造假丑聞
10月8日,日本第三大鋼鐵企業神戶制鋼所曝出造假丑聞,汽車、飛機、軍工、高速列車等多個領域的製造商遭到波及。
這家「超級鋼企」出事前,日本製造業代表企業近年來已是頻現違規、造假、瞞報、謊報等丑聞。「日本製造」光環褪色的背後,暴露出日本企業文化乃至社會風氣的負面變化。
神戶制鋼所承認,旗下多家工廠長期篡改部分鋁、銅製品的強度、尺寸等出廠檢驗數據,以次充好。這家企業否認管理層串通造假。
日本防衛省10日說,問題製品也可能被用於生產自衛隊的飛機和制導武器。
這不是神戶制鋼所第一次曝出造假丑聞,放在整個日本企業界也不是一個孤立事件,反映出日本企業在海外競爭和產業轉型壓力下普遍存在的結構性問題。
日本拓殖大學經濟學教授朱炎認為,日本企業近年曝光的丑聞大多是有組織參與、集體隱瞞,凸顯企業缺乏內外監督機制、糾錯賞罰機制。
企業管理層為降低成本,與合作夥伴搞內幕交易,對產品質量缺乏長期監督,對原材料、零部件供應商壓價,後者也因相似壓力放鬆了品質要求。
朱炎指出,一些老牌企業存在僥幸心理,以為即便產品質量有所下降,也可以憑借過去積累的聲譽把問題控制在可控范圍內。
日本立正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苑志佳說,日本早就處在產業轉型的關口,但進展太慢。日本面臨的人口老齡化、勞動力成本高企等難題預示「不轉型必衰退」的前景。近年來製造業企業的丑聞只是開始而已,今後可能會不斷出現。
㈢ 日本鋼鐵造假丑聞是怎麼回事
日本第三大鋼鐵企業神戶制鋼所8日承認篡改部分產品的技術數據,以次充好交付客戶。問題產品波及豐田汽車、三菱重工等約200家日本企業,日本新干線部分車輛也有使用。分析人士指出,神戶制鋼所丑聞可能給長年來號稱以質取勝的日本製造業信譽一次帶來巨大打擊。10月13日上午,神鋼發言人Gary Tsuchida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就曾表示:「現在可以確認是的鋁、銅部門存在數據造假,同時鋼鐵可能也有隱患。」
當日下午4時,神鋼召開緊急發布會,就公司被曝出篡改鋼鐵製品數據做出解釋說明及公布調查結果。神鋼高管勝川四志彥在發布會上證實,加上此前公布的客戶數量,受影響的客戶共計大約500家。這一數字是神鋼此前聲稱的「約200家」的兩倍之多。記者查閱報告發現,不端行為包括改寫和客戶約定好的規格表上的數據、改寫測試結果、不執行部分先前和客戶約定好的檢查與測試等。Gary雖承認這類行為是不對的,但他仍向《財經》表示:「客戶正在做產品的檢測,截至目前還沒發現質量問題。有時候部分產品雖然沒有符合客戶要求,但質量依然不會有問題。」
在更早一些的10月12日,神鋼董事長兼社長川崎博在東京就篡改鋁製品性能數據問題向經濟產業省製造產業局道歉。有媒體報道稱,神鋼將以兩周左右為目標匯總安全性驗證結果,一個月以內公布原因和應對措施。但Gary告訴記者:「我們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來找出結果,公司依然在努力尋找。」他表示,目前神鋼執行的調查主要在日本國內進行。
問及事件發生原因時,Gary稱:「我們暫時不清楚公司內部為何會發生數據造假。許多日本企業非常重視投訴環節,今年鋁、銅製品部門開始了自查工作,在此期間發現了這個問題。」
神鋼最新發布的聲明稱,為保證調查的公平與中立,川崎博已委任一家外部的法律公司來執行調查以獲得有關不端行為事實的全面圖景,包括之前已經報告過的不端行為。聲明中還包括一系列神鋼之後防止此類事件重演的舉措,包括通過重組質量保證組織來加強對質量問題的監管、檢驗檢查體系和資本投資來提高質量等。
其實,在汽車業內,日本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造假行為已不是第一次發生。日本高田公司生產的「死亡氣囊」因存在數據操控和篡改的問題,近十年來已經在全球造成近200人傷亡的惡果。相似的是,高田的客戶除了日本整車企業,還有寶馬、賓士等全球19家整車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