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鋼鐵貿易 > 日照鋼鐵哪些人控股

日照鋼鐵哪些人控股

發布時間:2025-08-11 10:09:05

Ⅰ 杜雙華的商業經歷

1987年,杜雙華22歲,還是首鋼冶金機械廠勞動服務公司的普通職工,開始涉足鋼材
貿易領域;四年後,杜雙華辭職,到北京市朝陽區十八里店開辦了北京興華福利軋鋼廠;1992年,杜雙華進軍河北,第二年在老家河北省衡水市創辦京華制管廠,並在此奠定了自己的鋼鐵基業。
經過一系列發展,杜雙華集合旗下衡水京華制管有限公司、唐山華岐制管有限公司、山東萊蕪京華焊管有限公司、廣州華岐鍍鋅鋼管有限公司、衡水京華化工有限公司五個生產型企業和北京京華四方金屬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京華達商貿有限公司、北京京華四方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三家商貿型公司,以及衡水京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衡水京華聯運有限公司共10家企業,於2003年2月以實物出資的方式注冊5.8億元成立京華創新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京華創新集團」),並擔任董事長。 1992年至2003年間,恰恰是國內焊管業發展突飛猛進的時候,杜雙華集其全部身家成立的
京華創新集團為日後日照鋼鐵的爆發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截至2009年,北京依然為杜雙華鋼鐵事業的根據地之一。在記者所掌握的曾為日照鋼鐵提供融資擔保的企業名單中,位於北京的就有北京四方金屬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京華達商貿有限公司、北京京華四方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如果說北京是杜雙華事業的起點,那麼河北則是杜雙華雄厚實力積聚的地方,也是日照鋼鐵的主要後方基地。
日照鋼鐵2003年開工之時,正好是京華創新集團的前身衡水京華制管廠成立十周年之際。
十年間,中國焊管業經歷了從邊緣產品到爆發式發展,再到產能過剩的發展歷程。2001年,國家決定在四個方面對鋼鐵工業進行重點投資,其中就包括了石油鋼管和高壓鍋爐管。杜雙華在一份媒體披露的自述材料里表示:「焊管廠次年投產後便趕上了焊管價格暴漲的好形勢,產品供不應求,生產規模急需擴大。」在此輪投資熱潮的背景下,京華創新由原先產值不足200萬的小廠,03年發展到擁有年產值80多億的焊管龍頭企業,為當時全國最大的焊管企業,市場佔有率50%以上。 而京華創新在焊管業的崛起,離不開一個鮮為人知的關鍵人物——劉鳳岐。
杜雙華與劉鳳岐的關系,可以從京華創新名下的「華岐」品牌反映出來:「華岐」二字,就取自兩人的名字。2001年至2002年間,杜雙華還先後組建了唐山華岐制管有限公司和廣州華岐鍍鋅鋼管有限公司。
劉鳳岐現為天津岐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除此之外,公開資料上關於劉鳳岐的其他信息幾乎為零。
劉鳳岐與當年號稱「華夏第一村」大邱庄莊主禹作敏頗有淵源:劉鳳岐曾任天津堯舜集團副總。天津堯舜集團為禹作敏於1992年11月將華大集團分拆設立的四個集團公司之一。此外,劉鳳岐於2004年出資成立的天津岐豐集團,就位於大邱庄。20世紀90年代,中國的焊管業主要集中在大邱庄一帶。自從禹作敏入獄後,大批制管人才外流,其中就包括劉鳳岐。
根據記者獲得的一份內部資料,劉鳳岐還曾擔任廣州神山五豐鋼管廠總經理,後來與杜雙華合作,擔任衡水京華集團總經理。其在「制管業摸爬滾打三十多年,可以說是制管行業的泰斗,他摸透了中國
鋼材市場的規律,能及時調度各種物資,加之其多年的經營和管理,京華的各個部門各個環節,都能運用調度自如」。
日照鋼鐵一位李姓老員工回憶:「劉鳳岐有出色的管理才能,當年把京華管理得井井有條,杜雙華有今天離不開劉鳳岐的支持。」
在2002年,杜、劉二人因在新建鋼廠上產生分歧而分道揚鑣,劉名下29.1%的京華創新股份轉由袁新海代持。袁新海為杜雙華的親戚,現為日照鋼鐵常務副總經理,主要負責機械設備固定資產建設。
彼時,杜雙華繼續在華北沿海地區為計劃成立的鋼廠選址,劉鳳岐再度南下廣州。兩年後,劉鳳岐回天津大邱庄成立天津岐豐集團。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劉鳳岐想繼續在焊管業發展,而杜雙華想建鋼廠,不惜與劉鳳岐分家,當時在衡水及制管行業引起了很大轟動。」2003年底京華創新集團總資產50億元,收入85億元,利潤總額4.45億。一位內部人士表示,公司收入比總資產多出整整35億元,說明企業贏利能力很強,資金周轉速度快,當時市場形勢很好。
到2009年為止,京華創新的股權結構為杜雙華、袁新海、吳國慶三人控股,控股比例分別為67.9%、29.1%、3%。經調查得知,吳國慶現為京華創新集團副總經理,分管融資事項,同時為衡水京華化工廠的法定代表人。
京華創新集團的資產,其實就是杜雙華組建日照鋼鐵前積累的幾乎全部身家。而杜雙華的低調在於,在與劉鳳岐分家前,廠里的員工,尤其是一線員工,只知道京華有個劉鳳岐,很多人都不知道公司的實際老闆是杜雙華。

Ⅱ 日照鋼鐵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簡單介紹

日照鋼鐵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簡單介紹如下

一、公司概況

日照鋼鐵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日照鋼鐵」)是一家集生產、經營於一體的綜合性鋼鐵企業。該公司由河北京華創新集團、山東萊鋼集團和香港譽進發展有限公司共同興建,法人代表為杜雙華。

二、經營狀況

日照鋼鐵在經營過程中,積極尋求資金合作與支持。據全國企業信用信息系統顯示,該公司曾新增動產抵押登記條目,抵押權人為民生銀行濟南分行,這表明日照鋼鐵在融資方面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多樣性。

三、股權變動

在投資方面,日照鋼鐵也曾有所動作。然而,在2022年4月5日,日照鋼鐵從臨沂京華礦業有限公司中退出了100%的股權,這一變動可能反映了公司在投資策略上的調整。

四、企業文化與員工福利

日照鋼鐵注重企業文化建設,體現在員工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在日照鋼鐵職工生活區體育場上,經常可以見到參賽隊伍整齊劃一、井然有序地參與各類體育活動,選手們意氣風發、精神抖擻,這展現了公司員工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此外,日照鋼鐵在員工福利方面也表現出色,據相關數據顯示,該公司員工的工資水平較高,達到了¥173k左右。

五、總結

綜上所述,日照鋼鐵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傢具有綜合實力和良好企業文化的鋼鐵企業。在未來的發展中,該公司有望繼續保持穩健的經營態勢,並在市場競爭中不斷取得新的突破。

Ⅲ 中國國內企業有哪些企業被外資控股外資為第一股東

中國拚命將血汗錢買入不斷貶值的美債歐債,美歐闊佬們拿著中國的錢幹了什麼呢?他們在處心積慮地收購中國核心資產。等於中國借錢給美歐以便美歐闊佬將中國收購。同時美歐對中國苛刻無禮,天天指責中國,煽動周邊小國欺凌中國,瓜分中國領土。同時還一再要求中國繼續多借錢。

從香港聯交所的公開資料可以查到,無論是工行、建行、中行三大行;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桶油;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電信。還是中煤、中鋁、中國神華等資源性企業。中國各種壟斷性國營企業,各行各業的龍頭企業的十大股東中,差不多一半是美國的企業、基金。

高盛之於工行,美鋁之於中鋁,美國人用美元買中國企業股票,中國賣股票收美元買美國國債。
截至2010年底,美國企業、基金和個人投資者擁有中國A股股票價值1000多億美元,在香港上市的H股股票價值約2000億美元,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股票價值約300億美元,合計3300億美元。

據商務部《跨國公司在中國報告》顯示,在輕工、化工、醫葯、機械、電子等重要行業中,跨國公司子公司所生產的產品己占據國內1/3以上的市場份額。美國標准普爾500企業在中國的分支每年就用這樣方式從中國賺取超過8百億美元,按其14倍的歷史平均市盈率,其在中國的資產價值約11000億美元。加上其他中小企業在中國投資,美國企業在中國擁有的資產價值,高達15000億美元。

再次,超過一萬億美元的美歐熱錢潛伏在樓市、高利貸等市場。

綜合算來,西方列強在中國埋伏下的錢,已經超過了中國外儲。他們並不顯富,而是讓中國去露富,並裝可憐從中國騙錢。目的就是為了有一天時機成熟就做空中國,讓中國傾刻間變得一無所有一窮二白。

請看外資掌控下的中國市場

據《中國產業地圖》(中國並購研究中心)一書指出,中國每個已開放產業的前5名都由外資公司控制,在中國28個主要產業中,外資在21個產業中擁有多數資產控制權。

啤酒行業:60多家大中型企業只剩下青島和燕京兩個民族品牌,其餘全部合資;

玻璃行業:最大的5家已全部合資;

電梯行業:最大的5家均為外商控股,佔全國產量的80%以上;

家電行業:18家國家定點企業中11家合資;

化妝品:被150家外資企業控制;

醫葯行業:20%為外商控制;

汽車工業:外國品牌占銷售額90%!

在感光材料行業,美國柯達於1998年僅出資 3.75億美元就實行在華全行業並購,2003年又收購了樂凱20%國有股,已佔有中國感光材料市場至少50%的份額,富士公司對中國市場的佔有率超過25%。

據國家工商總局調查:美國微軟佔有中國電腦操作系統市場的95%,

瑞典利樂公司佔有中國軟包裝產品市場的95%,

法國米其林佔有中國子午線輪胎市場的70%;

在手機行業、電腦行業、IA伺服器、網路設備行業、計算機處理器等行業,跨國公司均在中國市場佔有絕對壟斷地位。

在高科技領域:如手機行業,由於本土企業上游技術、關鍵零部件乃至生產線大部分從跨國公司購買,跨國公司早已從中賺夠了。近期跨國公司開始採用低價策略,擠壓國內手機廠商的利潤空間,意在趕盡殺絕。國內手機行業除了自有品牌外沒有核心部件的核心技術,2005年以來全部虧損,市場佔有率嚴重萎縮,紛紛退出市場。

在流通領域,佔有主導份額的大型超市領域,外資控制的比例已高達80%以上,中國零售企業只能在中低端市場經營。隨著外資的延伸,低端市場也將面臨逐漸萎縮的危險。零售業是最能吸納勞動就業人口的領域,任由外國的「資金密集型」企業前來掌控。業內有人指出:流通渠道可以控制工業命脈,如果放任外資企業佔領我國的流通渠道,中國的企業終將淪為國外流通企業貼牌產品的加工車間。

我國具有戰略意義的輪胎工業,多半失去了自主性,被控制在外國人手裡。剩下的幾家國有大中型企業中,條件較好的也被外商盯上。我國最大的輪胎生產企業——上海輪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世界最大的輪胎跨國公司法國米其林簽署了《諒解備忘錄》,雙方共同組建輪胎合資公司,由法方控股70%;截至2000年,外商獨資與已被外商控股的輪胎企業,其能力與產量已佔我國輪胎70%以上。

除電力,軍工等極少數國家核心行業以外,外資在我國水泥行業(建材業)、鋼鐵行業(黑色金屬治煉及壓延加工業)、汽車行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橡膠行業、機械製造行業(普通機械、專用設備、電氣設機械及器材、電子及通信設備、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製造業)、石化行業(石油加工及煉焦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化學纖維製造業)、玻璃行業、釀酒行業(飲料製造業)、醫葯行業(醫葯製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供水供氣行業(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煤炭行業(煤炭采選業)、日用化妝品行業(化學製品製造業)、食品行業(食品加工業)、造紙行業(造紙及印刷品業等行業)、紡織行業、建築業、傢具製造業、文教體育用品製造業、皮革、毛皮、羽絨、塑料製造業、工藝品及其製造業等行業中,都佔有較高股權和市場控制權,經濟刺激計劃和巨大需求給予了外資豐厚的回報,充分享受了我國經濟高速成長所帶來的好處和便利。

(1)水泥行業:2009年全國水泥行業總產能16億噸,外資控制產能5、6億噸以上,控制力及總產能佔30-40%以上。拉法基收購四川雙馬、瑞安建業後,佔西南四省18%以上份額;華新水泥被瑞士Holicm收購,占華中10-20%份額;摩根斯坦利收購山水集團30%股權後,環渤海市場份額第一;愛爾蘭CRH收購吉林亞泰後,獲取東北市場;產銷量全國第一的海螺水泥,外資利用香港主板控股25%,此外,亞洲水泥、山水水泥、華潤水泥在香港主板上市,部分股權被港資和外資控制……

(2)機械行業:2008年,機械行業總產值佔GDP比重約為12%,外資股權控制率為35.2%,總體控制力度達40%以上,機械製造業5大細分行業中,儀器儀表製造業外資市場佔有率最高,超過60%,金屬製品業為37%,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32%,通用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約為30%。凱雷收購徐工85%股權,起重機和壓路機占國內市場50%以上,國內136種工程機械產品,徐工佔一半以上;國內裝載機行業排名第7的山工機械被卡特彼勒全資收購,新加坡豐隆、美國高盛、美國國泰持有國內最大的獨立柴油引擎製造商玉柴股份51%的股權;無錫威孚是國內柴油燃油噴射系統最大廠商,德國博世持有其67%的股權;韓國全資的斗山工程機械8年在中國挖掘機市場佔有率名列第一,銷售額已達徐工的1/3;西北軸承佔中國鐵路貨車軸承25%的市場,90年代末,德國舍弗勒利用西北軸承陷入困境,與其合資成立富安捷鐵路軸承,將其市場爭壓過來,後全資收購;瑞典SKF全資收購皮爾軸承;無錫軸承、煙台軸承被美國TIMKEN全資收購,並控股襄軸集團;全國化工設備第一生產基地,錦西化機透平廠被西門子控股70%的股權;德國ZF集團收購全國齒輪行業排名第二的杭州齒輪廠70%的股權;美國迦納基金控股沈陽機床30%的股權;英國特雷克斯收購北方股份25%的股權,北方股份是中國最大的礦用汽車開發和生產基地;玉柴機械占據國內小挖機9.3%的市場份額,美國漢鼎收購其43%的股權……

(3)汽車行業:外國品牌銷售佔90%以上,雖然外資股權佔比不超過50%,但無論技術、品牌還是研發等,外資實際控制力均高達60-70%以上。一汽大眾、上海大眾、東風、華晨、上海通用、長安福特、北汽現代、北京吉普、廣州本田、廣州豐田、天津一汽豐田、長安雪鐵龍等中國汽車銷量最大的公司,外資股權均為50%,不包括外資中小企業,外商在華投資和合資控制的53家大型汽車公司,銷售額1萬億元以上,占汽車市場總銷售額的6、7成以上;此外,在中國汽車零部件市場已佔有60%以上的份額;而在汽車電子、發動機零部件和摩托車配件等高技術含量領域,外資控制企業亦高達70%以上;汽車製造行業橡膠輪胎,法國米其林和新加坡佳通輪胎等外商獨資和已被外商控股的輪胎企業,其產能與產量已佔我國輪胎佔有中國汽車輪胎市場80%以上……

(4)鋼鐵行業:2008年,鋼鐵行業總產值佔GDP比重約為 6%,由於國家對鋼鐵行業並購有控制,阿塞洛-米塔爾、俄羅斯、必和必拓等大量外資覬覦中國鋼鐵行業紛紛受挫,即使這樣,外資對我國鋼鐵行業的股權控制度仍超過10%,市場控制度超過12%,如阿塞洛?米塔爾收購華菱鋼鐵33%股權;德意志銀行和阿塞洛?米塔爾收購中國東方鋼鐵47%的股權(河北津西鋼鐵 29%股權);法國聖戈班收購徐鋼100%的股權;美國凱雷收購江都鋼管49%股權;中信泰富持有大冶特鋼28%的股權;此外,香港主板上市的鞍鋼、馬鋼股份、重慶鋼鐵,14%、22%、30%的股權被摩根大通等外資和港資控制;唐山國豐鋼鐵,香港中港占股51%;港資占股65%的內地在香港上市公司開源控股分別收購日照鋼鐵、日照型鋼30%的股權,收購日照軋鋼25%的股權,後與山鋼重組……

外資大規模並購國內鋼鐵業不成,再生一計,必和必拓和巴西淡水河谷等國際礦山巨頭利用手中掌握的鐵礦石資源,不斷漲價,對鋼鐵行業進行合圍。
可以想像,在鋼鐵行業產能過剩2億噸,行業分散度高,眾多中小或民營鋼企面臨淘汰和對資金的需求情況下,外資受歡迎的程度會有多高;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外資繞過國家設置的重重限制,不少鋼企,將再次落入外資控制之中。

(5)石化行業:2008年,石化行業總產值佔GDP比重約為10%,國家對外資准入石化產業有所限制,即使這樣,除海外上市外,外資繞過重重障礙,通過來華設廠,並購等手段,石化行業外資股權控制度已達18%,市場控制度為20-30%,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外資市場控制度27%,石油加工、煉焦及核料加工業為13%。

如中石油2000年在紐約、香港上市,外資與港資占股11%,海外融資額29億美元,9年時間,向海外分紅派息竟然高達119億美元,分紅派息竟為融資額 4倍;中石化2000年在紐約、倫敦、香港三地上市,目前外資與港資占股19%;中海油2001年在紐約、香港上市,旗下中海油服外資與港資占股目前高達 34%,另外,中海油、上石化、吉化等紐交所海外上市公司也被外資部分控股,黑石持有中化集團子公司中國藍星20%的股權。

國內原油和化工產品供不應求。如2009年,我國累計進口原油2.04億噸,首次突破2億噸,同比增長13.9%;液化天然氣累計進口553.2萬噸,同比大幅增長 65.8%;口硫磺1216.7萬噸,同比增長44.6%;進口甲醇528.8萬噸,同比大幅增長268.8%。僅2009年一年的進口量就比 2005年至2008年四年的進口總量還要多,占國內消費32%,由於國外甲醇產品大量湧入國內市場,國內裝置大面積關停,平均產能發揮率不足40%。;我國累計進口聚乙烯756.1萬噸,同比大幅增長64.8%,占國內消費的48.7%,進口聚氯乙烯195.5萬噸,同比大幅增長73.5%;進口精對苯二甲酸(PTA)508萬噸。此外,國內農葯進口量巨大,許多精細化工品,國內甚至無法生產。

國際能源化工巨頭紛紛在華投資。BP在華投資45億美元,殼牌17億美元,拜爾投資31億美元,擁有12家獨資或合資企業。埃克森美孚、殼牌、BP計劃再投110億美元。拜爾已投產5大乙烯合資企業:巴斯夫/揚子石化投資60萬噸乙烯項目,截止2007年,巴斯夫在中國投入已超過200億元人民幣,中國銷售總額達到36億歐元以上;BP/上海石化90萬噸乙烯、埃克森美孚/福建煉化、沙特阿美60萬噸乙烯、殼牌/中海油的南海80萬噸乙烯,埃克森美孚/廣州石化改擴建(1000萬噸煉油,100萬噸乙烯)等項目正在建設中。另外,BP在四川建醋酸廠(占國內市場30%),在珠海建PTA基地。歐美跨國公司在洗滌用品、塗料、生物制葯等下游領域佔有巨大份額,有的已形成壟斷外資……在石油化工領域的市場控制力度,在20-30%以上。

(6)玻璃行業,最大的5家已全部合資,外資控制度為40%以上。英國皮爾金頓購入耀華玻璃19%的股份;中國玻璃港交所上市,皮爾金頓等外資大股東控制 40%股份;瑞信等外資控制浙江玻璃33%的股份,洛陽玻璃,外資和港資持有50%的股份;如果算上港資,中國玻璃、浙江玻璃等港資與外資占股均在65% 以上;A股上市的福耀玻璃,港資三益發展為第一大股東,持有22.5%的股份;金剛玻璃,港資龍鉑投資持有17%的股份;港資信義玻璃,自2004年以來一直為中國汽車玻璃最大出口商;1985年起,聖戈班在中國設立代表處,現已在中國設立50餘家企業,其中製造企業40多家,分布在成都、馬鞍山、杭州、常州、湛江、牡丹江、鄭州等地;業務包括平板玻璃、玻璃包裝、高功能材料等。在中國的員工數量超過15000人,2005年銷售額4億歐元。最近4年,聖戈班在華銷售額年增54%……

在第一產業,外資四大糧商ABCD威脅4000萬豆農生產,種植大豆賴以生存的無數豆農,年年賠本,不得不改種其它經濟作物,造成2000萬豆農集體「下崗」事件,2.3億民工,或許從中能發現許多豆農的身影。

大量豆油油榨企業倒閉,由於「大豆危機」,2004-2005年,1000多家內資榨油企業構成的「中國大豆軍團」,瞬間煙消雲散,隨後倒閉率達90%以上,導致10多萬人失業。

在第二產業,日用品和化妝品行業,外資品牌占市場份額的60%以上,寶潔每招收一名員工,就意味著中國原洗滌劑企業有2~3名員工下崗……

在食品飲料業,機械製造業,建築業,鋼鐵行業,水泥行業,石化行業,玻璃行業,家電行業,釀酒行業,紡織行業,造紙行業,供水供氣行業,印刷包裝業幾乎囊括所有的第二產業,由於外資生產效率普遍比內資要高,且極端盤剝人力成本,外資的每一次並購,都意味著大批人失業,外資的每一次投資,都意味著同行業競爭對手大多數職工失業下崗,擠佔了無數工作崗位……

在第三產業,外資大型連鎖超市每一次選址開張,對方圓兩公里的中小型零售商店和門面都是一次集體毀滅性的打擊,慘淡經營,或失業,或改作別的生意,從而擠占其它行業工作崗位……

Ⅳ 山東十大富豪排行榜 山東最有錢的人是誰 山東首富排行榜前十名

山東首富排行榜前十名具體名單因不同年份和數據來源有所不同,但根據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中國胡潤百富榜以及新財富500富豪榜的數據綜合,可以列舉出一些知名的山東富豪,其中山東最有錢的人在不同時間可能有所不同,但以下人物在近年來經常出現在山東富豪榜前列

  1. 鄭淑良:作為山東魏橋創業集團的實控人,鄭淑良的財富在近年來持續增長,多次上榜山東富豪榜。

  2. 姜濱:歌爾股份的創始人之一,姜濱及其家族的財富主要來自於歌爾在聲學、光學、感測器等領域的業務拓展。

  3. 杜雙華:日照鋼鐵集團的創始人,杜雙華以其卓越的領導力和商業才能,使日照鋼鐵成為山東乃至全國的知名鋼鐵企業。

  4. 張剛:作為信發集團的掌舵人,張剛的財富主要來自於信發集團在鋁電、化工等領域的多元化發展。

  5. 其他富豪:除了上述人物外,山東還有許多其他富豪,如新鳳祥控股的劉學景、玲瓏輪胎的王希成等,他們的財富和影響力也不容小覷。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數據來源和統計口徑的不同,山東富豪排行榜的具體排名和財富數值可能會有所差異。因此,以上列舉的富豪僅供參考,具體排名和財富情況請以相關榜單的官方數據為准

閱讀全文

與日照鋼鐵哪些人控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鋼材出口稅是多少 瀏覽:221
卡通硅膠模具哪裡有 瀏覽:857
天衣無縫里的董細妹是什麼身份 瀏覽:385
sph鋼板是什麼材質 瀏覽:706
熱流道模具如何停機 瀏覽:758
銅芯閥和不銹鋼閥哪個貴 瀏覽:611
怎麼能讓彩鋼板冬季不結冰 瀏覽:403
大型模具價格是多少 瀏覽:491
安裝窗戶半截護欄多少錢 瀏覽:989
兩段電影怎麼無縫銜接 瀏覽:859
壓型鋼板厚度多少錢 瀏覽:849
模具基準孔怎麼做 瀏覽:439
焊接時皮膚掉皮怎麼辦 瀏覽:178
ysl口紅方管17真假對比 瀏覽:545
鋼構附件怎麼計算 瀏覽:637
自製雪糕模具都應該放什麼 瀏覽:786
unity如何讓音頻無縫銜接 瀏覽:607
sk3模具鋼材是什麼材料 瀏覽:969
什麼鋼材app好用 瀏覽:49
碳鋼焊評全覆蓋什麼意思 瀏覽: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