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提高鋼鐵行業經濟運行質量五個重頭戲
總量調控依然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重頭戲。對鋼鐵工業而言,仍要下大力氣進行總量調控,目前應突出抓好兩點:一是對鋼鐵產能的總量控制,產能過剩是影響鋼鐵企業經濟效益和運行質量的基礎因素,它既影響存量的經濟效益,又對今後增量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從存量看,目前鋼鐵產能已達到9.7億噸,遠高於實際產量。2012年,鋼鐵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達到5055億元,今年初以來,投資勢頭更勁,新增能力會進一步擴張。筆者認為,要把化解產能過剩作為推進鋼鐵行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提高鋼鐵產業素質,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和實現路徑。二是對產品總量的調控。要用有限的產量、最低的生產成本創造最大的效益。近年來,由於產品供過於求、價格下滑,有些產品價格已跌破成本,在這種情況下,產量的增長帶來更多的是負面效益,不僅帶來庫存上升,過多地佔用資金,而且會加劇市場供過於求的矛盾,使價格進一步下滑,造成生產越多、虧損越多的情況。所以,要根據市場需要,嚴格控制產品總量,千方百計提高噸鋼盈利水平,實施集約化經營。
調整產品結構,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在市場供過於求,價格長期低迷的情況下,調整產品結構、研究開發高價值且市場緊俏的新產品是新形勢下增加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亮點。有的企業研發的新產品,一噸的盈利水平相當於其他普通產品的十倍、十幾倍甚至幾十倍,凡是價高利大的新產品佔比重較高的企業,整體盈利水平都比較高。寶鋼的盈利水平一直在全行業名列前茅,其中一條重要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新開發的價高利大產品所佔比重高,同時,他們還堅持對產品盈利水平進行分類,凡是虧損的產品盡量不生產,凡是價低利微、市場需求量小的產品盡量少生產或不生產,對價高利大、市場緊俏的產品盡量多生產、多投入。
合理控制各項費用變化。2012年,企業的期間費用達到1646億元,同比增加120.89億元,增長7.93%,其中財務費用上升24.29%,銷售費用上升3.64%,而管理費用卻下降4.24%,折舊提取下降5.92%。從這些數據中可見,應該下降的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提高了,而應該提高的管理費用和折舊提取卻下降了。這個問題應引起高度關注,因為對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來講,不是管理費用越低越好。管理費用下降一方面是確實是通過細化管理節約了支出;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對企業管理放鬆了,投入減少,管理粗放,形成向管理要效益的工作力度減弱。如果是後一種情況,其結果往往是得不償失。同樣,在固定資產不斷增加、每年以5%以上的比率上升的情況下,折舊費反而下降5.92%,這其中,可能有一些企業通過降低折舊率而增加利潤或保不虧損的因素。但只顧當年增加利潤,過分降低折舊率,往往會影響企業的更新改造和技術進步,容易帶來設備服務年限延長,開動率下降甚至大修欠賬,造成完好率下降,其損失大大高於費用節余。所以應合理確定各項費用,該增則增,該減則減。此外,針對目前鋼鐵企業物流成本較高的問題,可通過加強管理,優化組織結構大力降低物流成本;對於目前鋼鐵企業資金緊張和財務費用較高的問題,企業要搞好資金管理,搞好資本運作,優化投融資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提高流動比和速動比,降低企業負債率,防範資金風險。
密切跟蹤市場變化,提高企業適應市場能力。鋼鐵企業要密切跟蹤市場變化,了解用戶需求走向,及時優化品種結構,充分利用科技手段,開展品種質量研究,搞好新產品研發,以更好地滿足國際、國內鋼材市場和用戶需求。鋼鐵行業屬於基礎原材料工業,上游受鐵礦石、煤炭等原燃材料的制約,下游受機械加工、基礎設施等行業的影響。由於市場競爭激烈,原燃材料市場和鋼材市場都波動頻繁。鋼鐵行業要提高運行質量和效益,必須密切跟蹤市場,及時准確判斷市場價格走勢,正確進行采購、生產、銷售等經營決策,合理核定庫存,降低企業經營風險。同時,要規范企業定價和銷售行為,建立科學、高效的內部定價機制,加強行業自律,維護國內鋼材市場的相對平穩。當前特別須加強市場調研,做好市場預警預測工作,提高預警信息的及時性、准確性,防止過時信息或失真信息帶來的誤導和損失。
實施多元化經營,發展非鋼產業。發展非鋼產業是提高鋼鐵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補充。近幾年來,鋼鐵行業經濟效益一直低迷,比全國其他行業的銷售利潤率一般要低4個~5個百分點,處於墊底位置。在這種情況下,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高效行業不僅可以適當減緩鋼鐵產品供大於求的矛盾,也是提高行業經濟效益的重要補充。
⑵ 用有關經濟學原理說明中國鋼鐵行業應該如何發展才能具有競爭力
1、從經濟學原理來看,中國鋼鐵行業應該從以下這些方面提高競爭力:
①積極引導同區域鋼鐵企業兼並重組,規范區域市場秩序、加快改造升級。
②推動鋼鐵企業與上下游企業兼並重組,健全、補強產業鏈。推進已重組企業加強實質性整合,再造業務流程,切實發揮協同效應,提高綜合競爭力。加強鋼鐵企業兼並重組服務體系建設。
③推進產品服務升級。建立質量追溯和信用評價機制,健全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加強企業精益化生產和精細化管理,提高建築、機械、輕工、造船等行業用鋼材的產品質量、檔次和穩定性。打造汽車板、硅鋼、軸承鋼、齒輪鋼、海工用鋼、核電用鋼等重點產品的世界品牌。
④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國際鋼材標準的制、修訂,推動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內標准上升為國際標准。
⑤以用戶為中心,豐富服務內容,提升服務質量,特別是強化質量穩定性,開展符合用戶要求的服務標准化作業。
2、經濟理論和發達國家的實踐都表明,鋼鐵產業是一個規模經濟性明顯的產業,而在我國,情況卻並非如此。我國鋼產量1996年突破億噸大關,至1998年連續三年居世界第一位,但是這些鋼材卻是1700多家鋼鐵廠生產的,其中60%以上的鋼鐵廠年產量在20萬噸以下。一般認為年產鋼規模在500萬噸以下的鋼鐵企業被視為小企業。這是因為鋼鐵產業是資金密集型產業,設備大型化、連續化的要求很高,具有顯著的規模經濟特點。我國1999年超過年產500萬噸鋼的企業只有10家。由於產業集中度低,無法形成壟斷競爭的市場格局,沒有主導廠商,因而出現過度的、惡性的價格競爭,使鋼鐵產品價格急劇下滑,嚴重影響了全行業的經濟效益。
⑶ 鋼鐵智能冶金技術是干什麼的
鋼鐵智能冶金技術旨在推動鋼鐵冶金行業的智能化變革,實現高效、優質、綠色的生產目標。
1. 生產流程優化:藉助自動化設備與智能控制系統,精準調控燒結、煉鐵、煉鋼、軋鋼等環節,提高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穩定性。比如自動配料系統,能依據預設配方快速准確配料。
2. 質量控制提升:利用先進檢測技術與數據分析手段,實時監測鋼鐵質量,及時發現並解決質量問題。像無損檢測技術可檢測鋼材內部缺陷,保障產品質量。
3. 能源管理增效:通過智能能源管理系統,實時監控能源消耗,優化能源分配,降低能耗與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達成綠色生產。
4. 安全保障強化:運用智能監測與預警系統,對生產環境與設備狀態實時監測,提前發現安全隱患並預警,降低事故風險,保障人員安全。
⑷ 鋼鐵行業實施精益生產的主要對策方法,詳細步驟
精益生產方式的精髓在於人員、在製品庫存、質量和技術管理四個方面,而鋼鐵製造業是一個勞動與技術密集型的行業,因此在鋼鐵製造業中運用精益生產方式有其行業背景基礎。同時,從運用於其他行業的經驗分析,其優於大批量生產方式的影響因素中,人員的相關度最大佔到40%左右,因此不難預見將精益生產成功運用於鋼鐵製造業中定會實現預想目標,實現資源的節約以及循環經濟的發展,然而要成功地將其貫穿到鋼鐵製造業中,就必須將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協調進行:
1、將精益思想深埋於企業文化中,進行全員教育。
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在企業發展壯大過程中發揮著人、財、物等都無法比擬的作用,因此要想推行精益生產,必須使企業員工像承認企業文化一樣承認並接受精益思想,只有這樣才能減小精益生產推行過程中的阻力。
2、生產系統重組。
生產系統重組的原則:即組織機構扁平化。生產銜接剛性強或對主工序產品質量、生產穩定性影響大的工序重組整合,形成對主工序提供穩定生產條件和有力保障的整體。產品質量連續性強、品種開發系統性強的工序重組,形成企業產品結構、產品質量、產品開發的系統整體組合。對為主體工序穩定生產提供能源、動力和相關服務的單位進行分類集中並重組,以加強專業化管理水平,為生產保駕護航。
3、建立工序服從生產秩序。
生產的穩順是實現生產運營管理效果最佳的基本條件。生產工藝流程上的各個單位必須為生產的穩順提供保證,必須建立起產品服從市場,生產服從銷售,輔助服從主體,供應服從生產,上道工序服從下道工序的生產秩序。強調服務意識、大局意識、質量意識、工序服從意識。前者要為後者提供優質產品或優質服務,每一道工序都要為下道工序創造良好條件,不將不合格產品流到下道工序而影響企業產品形象和企業質量信譽。
4、運用看板管理。
運用看板管理,從而實現在制庫存品的零庫存,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給企業及全體員工以緊迫感,適時處理好與協作單位的關系、時刻保持高度警惕狀態以應對市場的無常變化。通過看板控制系統,使生產各工序既實現及時生產又防止過量生產。
5、全面質量管理。
通過消除質量問題的生產環節來消除一切次品所帶來的浪費。生產線上的操作人員發現有不合格的產品,有權按照規定進行處理,查找和消除產生不合格產品的根本原因。同時,在生產線上安裝各種加工狀態檢測裝置,使生產線能夠自動檢測不良產品,一旦發現不良產品自動停止。這樣可以採取措施,杜絕不合格產品發生。總之,精益生產的推行是一個過程,要有持續改善的理念和決心。企業一旦完成了精益轉型,就具備了以更低成本生產出更高質量、更高價值的產品的能力,大大提高競爭力。
6、加強庫存管理,實現「零」庫存。
在企業的生產中,由於諸因素的影響,要真正實現零庫存是很難的。但是,我們一定要把「零」庫存作為庫存管理工作的目標去追求。一是適時生產,即要在需要的時候才生產;二是適合生產,即顧客或市場需要的才生產;三是避免過量生產。目前,仍有部分企業由於庫存的計劃控制管理工作沒做好,導致車間工序半成品以及產成品積壓嚴重,企業資金成本增加,造成了資金的浪費。更有甚者,由於產品不適銷,積壓長時間後不得不作廢品處理,給企業造成了更大的經濟損失。
7、建立並實施相關的激勵約束機制。
要確保精益生產得到長期有效的推行,實行激勵與約束的機制是很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明確企業各層級人員的責任,同時,要對他們進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考核。對在推行精益生產管理工作出色,消除浪費方面成效顯著,為企業創出巨大效益的有功之臣,要給予表彰與重獎。相反,對於經常「大手大腳」,無視企業浪費的人,要給予批評、警告、處分,同時給予嚴厲的經濟處罰。要讓企業的所有員工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理念,把消除浪費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自覺地投入到精益生產的潮流當中,為企業增創效益做出貢獻。
精益生產管理理論正日益廣泛地為現代企業所應用。基於精益生產在汽車製造業中的成功經驗以及鋼鐵製造業解決問題的緊迫性和行業基礎,再加上國家對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的政策支撐,精益生產方式在鋼鐵製造業的成功運用指日可待。如果鋼鐵產業的經營者和廣大員工也能重視精益生產,切實採取措施改變落後的生產組織模式,精益生產所產生的巨大效果將會使企業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