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最大的煉鋼轉爐在那裡
首鋼京唐鋼鐵聯合有限責任公司簡介
首鋼京唐鋼鐵聯合有限責任公司鋼鐵廠項目是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確定的重點鋼鐵建設項目,由首鋼和唐鋼共同出資建設,於2005年10月在唐山市注冊成立。
鋼鐵廠地理位置和區位優勢
鋼鐵廠位於唐山市南部渤海灣曹妃甸島,西距北京市220km,北距唐山市80km。曹妃甸位於環渤海經濟圈內,輻射北京、天津、河北等7個省市區,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曹妃甸鋼鐵廠臨海優勢明顯,有「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陸地有淺灘」的天然良港和建廠條件。港口可滿足25萬t 級以上大型船舶進出,有利於大幅度降低原料和產品運輸成本。鋼鐵廠建設用地來源於灘塗圍海造地,不佔用耕地資源。
建設規模、主體設施和主要特點
鋼鐵廠一期工程建設包括焦化、燒結、球團、煉鐵、煉鋼、連鑄、熱軋、冷軋等主要生產工藝流程以及制氧、發電、海水淡化等配套公輔系統,年產生鐵898萬t,鋼坯970萬t,鋼材912萬t。
主體工藝設施配置:500m2燒結機2台,60孔7.63m焦爐4座,504m2帶式焙燒機球團生產線1條(預留)、5500m3高爐2座、300t脫磷轉爐2座、300t脫碳轉爐3座(其中預留1座)、2150mm雙流板坯連鑄機2台、1650mm雙流板坯連鑄機1台、2250mm和1580mm熱連軋機各1套,2230mm、1700mm和1550mm冷連軋機組各1套。預留熔融還原煉鐵爐、薄板坯連鑄連軋短流程生產系統,預留化工產品深加工設施。
主要公共輔助生產設施:2台300MW燃煤-燃氣混燒自備電廠發電機組、1台150MW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機組、2台36.5MWTRT余壓發電機組、2台30MWCDQ余熱發電機組、2台75000 m3/h制氧機組。
新鋼廠建設規模宏大,工藝裝備精良,技術先進可靠,創新亮點很多。主要有五個特點:
第一、裝備大型。鋼鐵廠集中採用了目前我國最大、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大型焦爐、燒結機、球團焙燒機、高爐、轉爐、板坯連鑄機、熱連軋機和冷連軋機。構成了高效率、低成本的生產運行系統,具有現代化鋼鐵廠的標志,體現了鋼鐵廠綜合競爭力,代表著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方向。目前,全世界超過5000 m3的高爐共有13座,新建的5500 m3高爐將成為第13、14座,單爐平均日產量可達12000t以上。4座60孔7.63m特大型焦爐,亞洲最大,在世界上排名前列。500m2燒結機、504m2帶式焙燒機、300t鐵水脫磷轉爐、300t頂底復吹轉爐、300tRH真空脫氣精煉裝置、2250mm熱軋生產線、2230mm冷軋生產線以及75000m3制氧機等都是目前國際國內名列前茅的大型裝備。鋼鐵廠建成投產後,這些大型裝備將會帶來規模效益。
第二,技術先進。鋼鐵廠採用了當今國際國內的先進技術,最具特色和亮點的達220項。按照建設自主創新示範基地和提高設備國產化率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實現技術和設備的國產化,除我國目前尚未成功掌握的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引進外,其餘均立足國產化。國內設備製造量占設備總價值的61%,占設備總重量的90%以上。在5500m3大型高爐上使用了首鋼自行研發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無料鍾爐頂技術;使用自行設計的全乾法除塵;採用與國外合作設計開發、集成創新的頂燃式熱風爐技術。這些技術和裝備,在國外的5000 m3級大型高爐上還尚未採用。煉鋼,採用脫硅、脫磷轉爐與脫碳轉爐聯合冶煉潔凈鋼高效新工藝技術,是國內第一個按「全三脫」冶煉方式設計的先進工藝流程。連鑄,採用了結晶器電磁控制、結晶器液面自動控制、鑄坯動態輕壓下等先進技術。煉焦,採用了單個炭化室壓力控制系統PROven、真空碳酸鉀脫硫、焦油氨水超級離心分離等先進技術。燒結,採用了低溫厚料層燒結和專家智能操作系統等先進技術。球團,採用了內配固體燃料,帶式焙燒機設備採用寬體可翻轉台車等先進技術。熱軋,採用了壓力定寬機,寬度、厚度、板型自動控制和控軋控冷系統,在線表面檢測裝置和鋼材組織性能預報系統等先進技術。冷軋,採用了淺槽紊流酸洗、五機架六輥串列式軋機、Carrousei卷取機、連續退火和鍍鋅機組在線產品質量檢測等先進技術。
第三,流程緊湊。按照冶金流程工程學和現代化鋼鐵廠工藝流程的特點,鋼鐵廠在總圖布置上最大限度地實現緊湊合理、流程順暢。在吸收日本君津、韓國光陽和寶鋼等國際國內先進鋼鐵廠總圖布置經驗的基礎上,通過不斷優化,最大限度地縮短中間環節物流運距。其中,高爐—轉爐界面採用「一罐到底」技術,取消傳統的魚雷罐車和煉鋼倒罐站,直接使用煉鋼鐵水罐運輸鐵水,縮短工藝流程,緊湊總圖布置,減少一次鐵水倒罐作業。鋼鐵廠噸鋼佔地為0.9m2。
第四,產品精良。裝備精良、技術先進的新鋼廠,將生產出高品質、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市場急需的高瑞產品,主要有:熱軋帶鋼、冷軋帶鋼、熱鍍鋅板、彩塗板、電工鋼等,用於汽車、造船、管線、家電等,產品規格齊全,質量等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第五、循環經濟。堅持以資源高效利用和循環經濟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特徵,對余熱、余壓、余氣、廢水、含鐵物質和固體廢棄物充分循環利用,基本實現零排放,使新鋼廠具有鋼鐵生產、能源轉換、城市固廢消納和為相關行業提供資源等功能,成為環境友好、服務社會、資源節約型的綠色工廠。噸鋼綜合能耗669kg/t,噸鋼耗新水3.84kg/t,水循環率達到97.5%,噸鋼粉塵排放量0.3kg、二氧化硫排放量0.25kg,優於我國《鋼鐵產業政策》規定標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煤氣、鐵元素資源、固體廢棄物100%循環利用。每年節約鐵礦石原料60萬t,輔料l30萬t、燃料133萬t、淡水2000萬t,減少外部鐵路運量218tkm。採用海水淡化技術,每年為社會提供濃鹽水1800萬t;通過將高爐水渣等用於生產水泥,每年減少水泥行業石灰石開采250萬m3;通過將鋼渣用於生產建築材料,每年節約山石開采35萬m3。
⑵ SUS405不銹鋼相當國內什麼材質
SUS405不銹鋼屬於日標鐵素體不銹鋼,執行標准:JIS G4303-2015
SUS405不銹鋼是日標鐵素體不銹鋼,含鉻12%~30%。其耐蝕性、韌性和可焊性隨含鉻量的增加而提高,耐氯化物應力腐蝕性能優於其他種類不銹鋼。SUS405不銹鋼用作汽輪機材料,淬火用部件,復合鋼材。
SUS405不銹鋼化學成分如下圖:
從化學成分看,SUS405相當於國內牌號0Cr13Al
⑶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摘抄
駱駝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也是現代文學史上最優秀的長篇小說之一。
作品以舊中國北平為背景,描寫了人力車夫祥子由人墮落為「獸」的悲慘遭遇,表達了作者對掙扎在社會最低層勞動者苦難命運的關懷和同情,歌頌了祥子勤勞、朴實、善良、向上的優良品質,深刻揭示了造成祥子悲劇命運的原因。
作品圍繞著祥子買車所經歷的三起三落為情節發展的中心線索,將筆觸伸向廣闊的城市貧民生活領域,通過祥子與兵匪、與偵探、與車廠主、與虎妞、與同行等各個方面關系,描繪了一幅動盪不安、恐怖黑暗的社會生活圖景,從社會、心理、文化等層面展示了祥子從充滿希望,到掙扎苦鬥,直至精神崩潰,走向墮落的悲劇一生。祥子原是一個年輕健壯的農民,忠厚善良,勤勞朴實,沉默寡言,堅忍要強,但經過三起三落挫折打擊,他的理想終於破滅,性格扭曲,墮落成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祥子的悲劇反映了城市畸形文明病及愚昧文化給人性帶來肉體、精神上雙重傷害,凝聚了作者對城市文明病與人性關系的藝術思考和批判性的審視。
作品以嚴肅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朴實明朗的語言,代替了過去失之油滑的詼諧。作品採用大量的敘事、抒情夾議論的心理描寫,替祥子訴說著血淚凝成的痛苦心聲,既刻劃了人物性格,又表達了作者摯熱的感情,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濃郁的北京地方色彩,從語言、環境到風俗人情,顯示了作者日漸成熟而富有魅力的藝術風格。
這是一個可悲的故事,講述了北平老城裡活生生的一幕。祥子來自農村,在他拉上租來的洋車以後,立志要買一輛車自己拉,做一個獨立的勞動者。他年輕力壯,正當生命的黃金時代;又勤苦耐勞,不惜用全部力量去達到這一目的。在強烈的信心的鼓舞和支持下,經過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換來了一輛洋車。但是沒有多久,軍閥的亂兵搶走了他的車;接著反動政府的偵探又詐去了他僅有的積蓄,主人躲避特務追蹤還使他丟了比較安定的工作;虎妞對他的那種推脫不開的「愛情」又給他的身心都帶來磨難。迎著這一個又一個的打擊,他作過掙扎,仍然執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來實現自己夢寐以求的生活願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積蓄買了一輛車,很快又不得不賣掉以料理虎妞的喪事。他的這一願望「像個鬼影,永遠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與委屈」;在經過多次挫折以後,終於完全破滅。他所喜愛的小福子的自殺,吹熄了心中最後一朵希望的火花,他喪失了對於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從上進好強而淪為自甘墮落:原來那個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盤碾得粉碎。這個悲劇有力地揭露了舊社會把人變成鬼的罪行。祥子是一個性格鮮明的普通車夫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勞動人民的許多優良品質。他善良純朴,熱愛勞動,對生活具有駱駝一般的積極和堅韌的精神。平常他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格中也蘊藏有反抗的要求。他在楊宅的發怒辭職,對車廠主人劉四的報復心情,都可以說明這一點;他一貫要強和奮斗,也正是不安於卑賤的社會地位的一種表現。他不願聽從高媽的話放高利貸,不想貪圖劉四的六十輛車,不願聽虎妞的話去做小買賣,都說明他所認為的「有了自己的車就有了一切」,並不是想藉此往上爬,買車當車主剝削別人;他所夢想的不過是以自己的勞動求得一種獨立自主的生活。這是一種個體勞動者雖然卑微、卻是正當的生活願望。作品描寫了他在曹宅被偵探敲去了自己辛苦攢來的積蓄以後,最關心的卻是曹先生的委託,就因為曹先生在他看來是一個好人;還描寫了他對於老馬和小馬祖孫兩代的關切,表現出他的善良和正直。他的悲劇之所以能夠激起讀者強烈的同情,除了他的社會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這些性格特點也起了無法磨滅的作用。象這樣勤儉和要強的人最後也終於變成了頭等的「刺兒頭」,走上了墮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不合理的社會腐蝕人們心靈的罪惡。
這故事是一個悲劇,徹徹底底的悲劇。一個曾經勤勞堅忍,有著自己目標的人最後卻淪為了社會垃圾。從前的祥子善良淳樸,正直誠實,對生活有著像駱駝一般積極和堅韌。周圍的人都是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鍾,而祥子卻不安於現狀,他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而奮斗,他寧願冒著極大的風險去賺多一點的錢,來達到自己所想要的生活。他不斷地追求,追求成功,追求幸福。然而即使是這樣,也終究沒有改變他最後的悲慘結局。
也許這才是現實,殘酷、悲哀、無可奈何。理想和現實總是充滿了矛盾,它們往往不能調和,然而它們卻又同時存在。社會是現實的,它不會為了一個人的理想而改變,也不會是完美無瑕的。人們為了自己的理想不斷奮斗,最終卻不一定能夠真正獲得成功。就像祥子一樣,他努力,就是為了尋求美好的生活,但是結局卻是那樣得悲慘。
對於駱駝祥子,我感到遺憾,感到惋惜,也感到無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從前的堅強,他的上進。然而他最終沒能戰勝自己,沒能戰勝社會,終究還是被打敗了。也許是因為社會的極度黑暗,也許是因為個人的因素。不管怎樣,環境對人的改變至多至少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如果當時的社會治安好一點,祥子也許就能實現他的理想,也許就不會變成一具行屍走肉。人離不開社會,而社會又決定著人,如果無法處理好現實與理想、社會與自己的關系,很有可能就會失去原本的自我。
人是有思想的動物,應該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但是要因人而異,因社會而異。如果總是無法實現理想,那麼就有可能變成「祥子」,墮落、衰敗,厭惡生活。畢竟能夠一生都堅忍不拔的人是少數。追求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改變的過程,然而這一過程會很復雜,人很容易失去自我,失去自我就會迷失方向,甚至墮落。
作品本生寫道:「苦人的懶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結果,苦人的耍刺兒含有一些公理。」又說:「人把自己從野獸中提拔出,可是到現在人還把自己的同類驅到野獸里去。祥子還在那文化之城,可是變成了走獸。一點也不是他自己的過錯。」老舍正是從這樣一種認識出發,懷著對於被侮辱與被損害者的深切同情,寫下這個悲劇的。這就使這部作品具有激憤的控訴力量和強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上讀者的心坎。
⑷ 熱處理當中工件出現脫皮是什麼原因
熱處理當中工件出現的脫皮是氧化的結果。
脫的皮其實就是氧化皮,氧化皮是鋼鐵在高溫下發生氧化作用而形成的腐蝕產物,由氧化亞鐵、四氧化三鐵、三氧化二鐵組成。氧化皮質脆,沒有延伸性,在機械作用下和熱加工作用下,很容易產生龜裂而脫離,一旦脫離就是你說的脫皮現象。
脫皮現象增加了鋼鐵材料的浪費、使得工件毛坯不得不增加尺寸來保證熱處理後能夠得到的零件尺寸,浪費了能源,增加了成本,故應該減少或消除氧化現象。
脫皮可以通過可控氣氛熱處理、真空熱處理、鹽浴熱處理等方法避免。
⑸ 什麼是短流程鋼廠
長流程有煉鐵工序復,短流程就是由廢制鋼融化煉鋼,沒有煉鐵工序。煉鐵工藝流程:選礦—配礦—混料—燒結—篩分—入爐—高爐冶煉—出鐵煉鋼工藝流程(長流程,接上述煉鐵流程):鐵水預處理—轉爐加廢鋼—兌鐵水—轉爐三脫—出鋼—脫氧合金化—鋼包吹氬均勻成分溫度—精煉—連鑄煉鋼工藝流程(短流程):廢鋼入電爐—電爐三期處理(融化、氧化、還原)—出鋼—鋼包吹氬均勻成分溫度—精煉—連鑄
⑹ 如何做好鋼鐵行業「去產能」這道難題
鋼鐵行業屬於資本密集型和人工密集型雙重資源佔有行業,又是連續生產不可停頓的行業,還是污染環境消耗能源的行業,多年積攢的問題很多,再加上民營企業低勞動力成本,低環境投入和低環境保護運行費用,低稅收比例和低上繳五險一金統籌額度,造成國有正規鋼鐵企業價格上沒有了優勢,人才的無保護流動造成國有企業技術開發成果無償被侵害和佔有,國有鋼鐵企業脫困的道路還沒有找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今年的主要工作是「三去一降一補」,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去產能」,主要是壓縮鋼鐵、煤炭等傳統行業的過剩產能。根據國務院的安排,鋼鐵行業將在近年來淘汰落後的基礎上,到2020年粗鋼產能凈減少1億-1.5億噸。煤炭行業的去產能目標則是,從2016年開始,用3到5年時間退出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較大幅度壓縮煤炭產能,適度減少煤礦數量。
相比其他工作,去產能的目標清晰、邊界比較清楚,應該是首先有效率推進並完成的任務,這樣才好推動其他挑戰更大的工作。不過,在現實之中,去產能開始面臨現實的挑戰,在去產能壓力大的重點區域,開始出現了抵觸甚至是「反彈」情緒。
今年5月,中國第一鋼鐵大省河北省政府立下壓減1726萬噸鋼鐵、1422萬噸煉鋼產能的軍令狀,此後又出台了《河北省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實施方案》,提出用3-5年時間,全省退出煤礦123處、退出產能5103萬噸。不過,部分河北鋼企表示,當河北省不折不扣地去產能時,外省企業卻到河北購買已經拆除的二手裝備。有鋼企負責人和基層幹部表示,過去三年來,在國家要求去產能之際,東部某省的鋼鐵產能反而增加了1500萬噸。部分鋼企和基層地方對去產能產生了抵觸情緒,稱「鋼鐵去產能是國家意志,不應當只由河北承擔」,「其他有鋼省份不能只享受市場利益,卻不承擔去產能責任,要真正做到全國一把尺子量到底。」
除了對去產能的地區性公平提出質疑,部分鋼企還對環保方面的公平性表示不滿。據媒體援引河北國有鋼廠負責人稱,現在合規企業生產一噸鋼的環保成本約為150-200元人民幣,但環保執行較差的企業成本則為40-50元/噸,甚至沒有成本。一旦國家相關檢查和標准執行有所疏漏,沒有管住執行較差的企業,對於合規鋼廠就形成很大的不公平。此外,補償資金到位也有問題,很多去產能對象是民企,由於民企很少給職工上保險,而職工沒有保險就不能得到補償,又形成了國企和民企之間的不公平。
在中央政府強力推動「去產能」之下,相信類似的「反彈」現象並不多見,而且在行政調控之下,也不會影響「去產能」的大局。但是,政策執行中的現實問題卻不能忽視,否則會留下很多後患。在我們看來,當前「去產能」亟須處理好一些矛盾:一是去產能重點區域與非重點區域的矛盾,區域之間可以有目標差異,但絕不能允許出現其他省份到河北買舊設備的現象!也不能允許這邊去產能、那邊卻在擴產能的現象。二是環保執法既要有硬度,形成環保硬約束,還要有廣度,點和面都要覆蓋,不能有大的遺漏。三是去產能補償中,對國企和民企一視同仁,不能形成新的不公平。四是要兼顧行政方式「去產能」與市場回暖後的現實需求。
對於去產能與市場回暖問題,尤其需要處理好。今年下半年以來,國內鋼價上漲與煤價上漲比較明顯,這是在「穩增長」目標下的需求上升所致,對這種有真實需求支撐的變化,就不是簡單化的壓制能解決問題的。這都要求政府主管部門和基層政府能夠系統、全面地來處理問題。我們注意到,國家發改委最近在相關規劃中表示,停止建設擴大鋼鐵產能規模的所有投資項目,對連年虧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靠銀行續貸等方式生存的鋼企實施整體退出,推動取消加工貿易項下進口鋼材保稅政策,適時調整重大技術裝備所需鋼材進口稅收減免政策。在這類總量控制政策之下,去產能政策的執行的確也需要有一些彈性。
去產能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頭戲,也是最緊迫的任務,如果推進不下去,肯定會導致更多的改革受阻,因此,對於地方和企業在去產能的一部分「反彈」需要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