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什麼人學價值
(滿意請採納)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激勵了無數人的傑作,自問世以來60多年長盛不衰。究其原因,除了該書真實而深刻地描繪了十月革命前後烏克蘭地區的廣闊生活畫卷外,還塑造了保爾·柯察金執著於信念而堅韌不拔的崇高人格,其形象超越時空,產生了世界性的影響,震動著數代人的心弦。
無論是從思想內容還是從藝術形式來看,這部小說都可以稱為20世紀30年代的蘇聯文學中最優秀的作品之一,是人們愛不釋手的讀物,僅在前蘇聯,這部作品就以61種文字印刷了600多次,發行量達3000多萬冊。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教給我們應該怎樣生活才有意義,保爾身上所體現出的對人生的追求、執著的拼搏奉獻精神以及對人生的堅定信念,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
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說對烏克蘭千百萬工廠和集體農庄的青年有著特殊的意義。因為烏克蘭在與中央會議派、彼得留拉匪徒、德國和波蘭的佔領軍的戰斗中,在極度復雜和緊張的戰斗環境之中,曾鍛煉出幾千幾百個出眾的柯察金型的英雄。
--彼得洛夫斯基
俗話說,貓有九條命。文學作品也應該有幾種魂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至少有三種:第一種,革命者的革命信念和革命行動。第二種,情愛,這是永恆的,不會消失的。保爾對冬妮亞、對麗達的愛,對愛的理念,小說里都有動人的表述。這使作品魅力永存。第三種,與苦難和厄運抗爭,戰勝生命。這點更沒有過時。
--著名作家 梁曉聲
如果按我的閱讀順序來談我的喜愛,在我青年時代,給我影響最大的是前蘇聯的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且不說它的主人翁保爾·柯察金的形象如何鮮明、生動、豐滿和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僅是他對人生價值的思考,就影響了多少人的生活。
--著名作家 黎汝青
被俄羅斯--蘇聯文學乳汁喂大的我們這一代讀者頭腦中,不可磨滅地印著保爾·柯察金的形象。他那段關於"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的名言,當年幾乎無人不會背誦……
--青年作家 哈米
相會在有水的地方
近幾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以下簡稱《鋼鐵》)連年暢銷,穩踞不同排行榜,在老師和家長推薦給孩子們的書目里,在年輕人私下的談論中,在出版社紅紅火火、穩中有升的印數上,《鋼鐵》的主流讀物地位始終穩穩當當、不可動搖。是什麼引發了不同時代同種規模的群眾性閱讀?現代圖書市場品種繁多,讀者可選擇的餘地相當之大,又是什麼導致了一本上一代人讀過的舊書的再度風光,難道是"懷舊"使然?如果是,為什麼出版社借勢新出的同類舊書就沒有這么火爆,甚至冷冷清清,門可羅雀?
問題還是要回到這部書本身。我做過調查,《鋼鐵》的學生讀者在回答有關"閱讀動因"的詢問時,常常選擇"老師或家長推薦"這一條,但是老師和家長--或是籠統稱為"別人"--推薦的圖書肯定不止這一本,為什麼被動接受閱讀信息的人能夠如此順利而快捷地轉變成主動閱讀者呢?原因在於這本書確實有它獨特而吸引人的地方。有趣的是,當問及"別人為什麼推薦"時,答案一般是談些比較宏大的理由:希望學會堅韌、頑強,能吃苦耐勞,等等,相當多的人們還提及奧斯特洛夫斯基在書中為主人公留下的那段閃光名言。可一旦問及"為什麼喜歡"時,答案發生了十分感性而微妙的變化:它的藝術性、可讀性,如此等等。最重要的地方,依年齡不同或直接或間接都提到了,那就是保爾和冬妮亞之間發生的故事,從相愛到割捨,都浪漫出一種力度:好起來,在小河邊曬太陽同坐一輩子還嫌不夠,壞起來扭頭就走,多一眼都不看。是什麼讓他們愛得如此清澈,沒有一點污染?
說句實話,這部書在中國之所以一向能得到廣大年輕讀者的青睞,確實是由於充盈在前半部里的關於成長的苦難和青澀又真實的愛情。在文學中沒有愛情的時代,"冬妮亞"這三個字以它所特有的充滿異國情調而又神秘溫婉的意象搭配,溫暖過多少渴望愛情的心靈,可以說,那時的"冬妮亞"就是"愛情"的代名詞,"愛情"在讀者心中隨著少女冬妮亞的出現而滋長並輝煌一時,像冬日裡一顆火燙而又幽閉倨傲的孤星;又隨著成年以後與保爾恩斷情絕的冬妮亞,以別樣的批評宣傳模式在當年的讀者心中泛起一樣無望的漣漪--正是那樣的時代暗合了美學意義上悲越凄絕的愛情,給了那一特定時代的年輕人一種"欲愛不能"的精神洗禮,從而深味了愛的崇高與難覓。
盡管這樣的結局是凝重的,但第一代閱讀《鋼鐵》的青年讀者還是無比幸運地找到了可以現學現用的浪漫藍本。他們當然無法忘卻這樣一本為其人生發展帶來重大啟迪的好書……
新的旅行開始了,叛逆的一方是新的孩子。你不曾看到他們臉上迸出的欣喜嗎?那是一種從被允許閱讀的文本中有了意外發現的會心的愉悅,因為他們年輕,還有足夠的熱情自己慶賀自己。當然你也許會世故地笑笑說:"總有那麼一天……"
是啊,地老天荒,只有主流和叛逆,一直那麼相安無事地旅行下去。
本書作者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是俄羅斯人,一個普通的工人、紅軍戰士、共青
團基層幹部。1904年出生在烏克蘭。《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不是他的自傳體小說,
但是其中確實有大量情節取材於他自身的經歷。他同小說主人公保爾·柯察金一樣,年
幼家貧失學,做過小工,參加紅軍打過仗,負過傷,後來也是雙目失明,全身癱瘓。在
身陷絕境的情況下,他不甘心於吃喝、呼吸、等死,於是拿起唯一還能利用的武器——
筆,不,說筆也不準確,因為後來他連筆也拿不動了,而是靠口述,請親友筆錄,歷時
三載,克服難以想像的困難,創作了這部不朽的傑作,實現了重返戰斗崗位的理想。
小說的結尾說,保爾在近乎絕望的期待中,終於迎來了州委的電報:「小說備受贊
賞,即將出版,祝賀成功。」現實生活中的尼·奧斯特洛夫斯基卻沒有那麼幸運,而是
經歷了更多的磨難。小說寄給出版社之後,開頭吃了個閉門羹——退稿。後來經過朋友
們的努力,才被一家雜志社小心翼翼地接受。小說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分別在1932年
和1934年分11期刊登在並不顯要的位置上,而在這三年間,評論界卻對它不置一
詞,似乎根本沒有發現這部作品的問世。真是難堪的沉默。
另一方面,讀者卻並不理會評論界的冷漠,也沒有等待誰的推薦和指引。還在手稿
期間,作品便在當地讀者中不脛而走。雜志連載期間,圖書館里借閱的人排成了長隊。
人們迫不及待地盼望每一期雜志的出版。信件雪片似的飛向編輯部。有一位讀者直接給
作者寫信:「尼古拉,好兄弟!給你寫信的是克拉斯諾達爾機車庫一個你不認識的鉗工。
現在是清晨五點,我一整夜都在讀你的保爾的故事。我太喜愛他了。他的冤家對頭,全
讓我用鋼筆尖給戳了個遍。雜志戳爛了。如今我呆坐著,不知道怎麼還到圖書館去。」
讀者的激動心情於此可見一斑。
評論界卻繼續沉默。直到1934年末,著名記者和作家米·科利佐夫來到黑海之
濱的索契市,在一間小廂房裡找到木乃伊似的尼·奧斯特洛夫斯基,進行采訪,並於1
935年3月17日在《真理報》上發表通訊報道《英勇》。尼·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名
字和事跡第一次出現在全國性大報上,一夜之間傳遍城鄉各個角落,成了一個傳奇式的
英雄人物。同年10月,他被授予國家級最高榮譽——列寧勛章。作者1936年12
月22日去世前的兩年間,小說用各種語言重印重版了五十次。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成了人們愛不釋手的讀物。他們閱讀這部作品,常常激動得
熱淚盈眶。一遍又一遍地閱讀,並不是為曲折離奇的情節所吸引,急於了解事件是怎樣
發展的,結局又是如何。事件的發展和結局,他們早已熟知。他們一再閱讀這部作品,
只是因為它引起他們的強烈共鳴,激烈地震撼著他們的心靈,給他們帶來無窮的精神力
量。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中譯本,也同樣受到我國讀者的熱烈歡迎。這部書最早由
梅益同志據英譯本譯出,1942年由上海新知書店出版。半個多世紀以來,一代又一
代的青年受到它的教育和鼓舞。保爾·柯察金同我國的劉胡蘭、董存瑞、黃繼光、雷鋒、
焦裕祿等英雄一樣,受到青年的普遍崇敬和愛戴。他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
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
不會因為卑鄙庸俗而羞愧;臨終之際,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
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解放全人類而斗爭。」被許多人記入筆記本,掛在床頭,
貼在牆上,當做人生的座右銘。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問世以來,六十年間長盛不衰。究其原因,除了它真實而深
刻地描繪了十月革命前後烏克蘭地區的廣闊生活畫卷外,是它塑造了以保爾·柯察金為
代表的一代英雄的光輝形象。保爾精神成了時代的旗幟。這個形象從誕生之日起便跨出
國門,成為世界各地進步青年學習的榜樣。
保爾精神也早已超越時代的界限。當今的時代,同保爾那個時代的具體內容已經有
了很大的不同。拿我國來說,「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我國邁入了改革開放社會主義
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我們面臨著新的形勢,新的任務,也有一大堆新的問題需要解決。
現實生活未必再要求我們像保爾當年那樣一天發起十七次沖鋒去攻佔一個城堡,也未必
要求我們在身患傷寒的情況下踩著寒冷徹骨的爛泥去修建小鐵路,但是在建設有中國特
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進軍中,保爾的那種為人類的進步和解放而無私奉獻的精神;那種
把崇高理想和每一個具體行動結合起來,腳踏實地,埋頭苦乾的精神;那種不畏任何艱
難險阻,百折不撓,勇於進取,艱苦創業的精神;那種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卻
仍然是時代的最強音。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中,保爾精神仍然是我們
強有力的武器。
㈡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揭示保爾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敢於戰勝任何艱難困苦的剛毅性格,小說形象地告訴青年一代,什麼是共產主義理想,如何為共產主義理想去努力奮斗,革命戰士應當有一個什麼樣的人生。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蘇聯社會主義文學中一部的名著,作品的主要成就是塑造了保爾·柯察金這一藝術典型。作者在刻畫這一人物形象時嚴格地遵循生活的真實,並不把保爾的堅強意志和剛強的性格看成是天生的,而認為是在英勇的戰斗和艱苦的勞動中。
在刻苦的學習和嚴格的律己中鍛煉出來的。小說真實而深刻地描繪了十月革命前後烏克蘭地區的廣闊生活畫卷,塑造了以保爾·柯察金為代表的一代英雄的光輝形象。
出院後離開了部隊,無論是做共青團工作,肅反工作還是參加修築鐵路的艱苦勞動,均表現出了堅持真理和不怕艱險的大無畏精神,並且在愛情問題上也有著嚴肅的態度和精神境界,殘酷的戰爭、艱苦的勞動、繁重的工作使保爾病倒了,雙目失明,全身癱瘓。
保爾在憑吊女戰友娃蓮的墓地時所說的那段話,就是他的共產主義人生觀的自白,也是對小說這一主題的闡發: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
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2)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教育人什麼擴展閱讀: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前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說,於1933年寫成。在蘇聯,作者 1936 年 12 月 22 日去世前的兩年間,小說用各種語言重印重版了 50 次。在蘇聯解體之前,這部著作先後用 61 種文字印行了600 多次共 3000 余萬冊,同時流傳國外。
蘇聯作家法捷耶夫評價說整個蘇聯文學中暫時還沒有如此純潔感人,如此富有生命力的形象「,肖洛霍夫說它是「生活的教科書「。
但在一些西方學者眼中它只是「斯大林的宣傳機構炮製的神話「,馬克·斯洛寧說它「文筆平淡,結構鬆散「,列·費·葉爾紹夫說它「簡潔明快,幾乎只用動詞「。
㈢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通過揭示保爾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敢於戰勝任何艱難困苦的剛毅性格,小說形象地告訴青年一代,什麼是共產主義理想,如何為共產主義理想去努力奮斗。革命戰士應當有一個什麼樣的人生,這是小說的中心思想。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小說通過記敘保爾·柯察金的成長道路告訴人們,一個人只有在革命的艱難困苦中戰勝敵人也戰勝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國、人民的利益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才會創造出奇跡,才會成長為鋼鐵戰士。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蘇聯社會主義文學中一部的名著,作品的主要成就是塑造了保爾·柯察金這一藝術典型。
作者在刻畫這一人物形象時嚴格地遵循生活的真實,並不把保爾的堅強意志和剛強的性格看成是天生的,而認為是在英勇的戰斗和艱苦的勞動中,在刻苦的學習和嚴格的律己中鍛煉出來的。
小說真實而深刻地描繪了十月革命前後烏克蘭地區的廣闊生活畫卷,塑造了以保爾·柯察金為代表的一代英雄的光輝形象。
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的童年,過的是最底層的苦難生活。年輕的保爾為拯救陷入敵手的老布爾什維克朱赫來而遭逮捕,在獄中表現得堅貞不屈,出獄後參軍,在柯托夫斯基騎兵旅和布瓊尼騎兵團中轉戰疆場,浴血奮戰,身負重傷後以驚人的忍耐力使醫生們深為敬佩。
出院後離開了部隊,無論是做共青團工作,肅反工作還是參加修築鐵路的艱苦勞動,均表現出了堅持真理和不怕艱險的大無畏精神。
並且在愛情問題上也有著嚴肅的態度和精神境界,殘酷的戰爭、艱苦的勞動、繁重的工作使保爾病倒了,雙目失明,全身癱瘓,但他以驚人的毅力從事文學創作,最終獲得了成功。
通過揭示保爾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敢於戰勝任何艱難困苦的剛毅性格,小說形象地告訴青年一代,什麼是共產主義理想,如何為共產主義理想去努力奮斗。革命戰士應當有一個什麼樣的人生,這是小說的主題。
保爾在憑吊女戰友娃蓮的墓地時所說的那段話,就是他的共產主義人生觀的自白,也是對小說這一主題的闡發: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㈣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給我的教育及啟示
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給我的教育及啟示:通過揭示保爾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敢於戰勝任何艱難困苦的剛毅性格,小說形象地告訴青年一代,什麼是共產主義理想,如何為共產主義理想去努力奮斗。革命戰士應當有一個什麼樣的人生,這是小說的主題。保爾在憑吊女戰友娃蓮的墓地時所說的那段話,就是他的共產主義人生觀的自白,也是對小說這一主題的闡發: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以生動而又富於生活氣息的語言、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和引人深思的人生哲理,使得該書備受廣大讀者青睞。這種唯有真實才能產生的震撼人心的力量使得讀者能完全融入奧斯特洛夫斯基的生活和情感世界和他的作品。所以,當他以一個戰士的超人毅力奮起反抗無情的命運的時候,平凡的生命就在與命運的激烈撞擊中迸射出非凡的光芒。這種光芒是永恆的,永遠能給蒼白的心靈帶來光明和力量。
二、擴展知識:
1、作品影響:在蘇聯,作者 1936 年 12 月 22 日去世前的兩年間,小說用各種語言重印重版了 50 次。在蘇聯解體之前,這部著作先後用 61 種文字印行了600 多次共 3000 余萬冊,同時流傳國外。
這部世界名著的中文譯本在我國出版,歷經半個世紀,粗略統計大概也有二十餘種譯本。
2、作品簡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前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說,於1933年寫成。小說通過記敘保爾·柯察金的成長道路告訴人們,一個人只有在革命的艱難困苦中戰勝敵人也戰勝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國、人民的利益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才會創造出奇跡,才會成長為鋼鐵戰士。
3、作者簡介:尼古拉·阿耶克塞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蘇聯著名無產階級革命作家,出生於烏克蘭一個普通工人家庭,12歲開始勞動生涯,15歲加入共青團,參加過保衛蘇維埃政權的國內戰爭。1920年因傷重轉業,投入到經濟建設的潮流之中,先後負責過團與黨的下、中層領導工作,是蘇維埃「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在傷病復發導致身體癱瘓、雙目失明後,他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1935年獲得國家最高榮譽——列寧勛章;1936年逝世。一生著述不多,其中最著名的作品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㈤ 讀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你覺得這篇文章對青少年有什麼教育的意義呢`
保爾從小在苦水中長大,早年喪父,母親替人洗衣、做飯,哥哥是工人。保爾12歲時,母親把他送到車站食堂當雜役,他在食堂里幹了兩年,受盡了凌辱。
十月革命爆發後,保爾的家鄉烏克蘭謝別托夫卡鎮也和蘇聯其他地方一樣,遭受了外國武裝干涉者和國內反動派的踐踏。紅軍解放了謝別托夫卡鎮,但很快就撤走了,只留下老布爾什維克朱赫萊在鎮上做地下工作。朱赫萊在保爾家裡住了幾天,給保爾講了關於革命、工人階級和階級斗爭的許多道理:「現在全世界都著火了,奴隸們起義了,他們要把舊世界推翻,但是,為了這個,需要的是一夥勇敢的、能夠堅決斗爭的弟兄。」朱赫萊的啟發和教育對保爾的思想成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突然,朱赫萊被匪徒抓去了。保爾急著四處打聽。一天,在匪兵押送朱赫萊的時候,保爾出其不意地猛撲過去,把匪兵打到壕溝里,與朱赫萊一起逃跑了。但是由於波蘭貴族李斯真斯基的兒子維克多的告密,保爾被投進了監牢。從監獄出來後,保爾拚命地跑,他怕重新落入魔掌,不敢回家,便不自覺地來到冬妮亞的花園門前。他縱身一跳,進了花園。冬妮亞喜歡保爾的「熱情和倔強」的性格,保爾也覺得冬妮亞「跟別的富家女孩不一樣」。後來他們又有幾次見面,慢慢地產生了愛情。保爾為了避難,便答應了冬妮亞的請求,住了下來。幾天後冬妮亞找到了保爾的哥哥阿爾青,他把弟弟送到喀查丁參加了紅軍。
在一次激戰中,保爾頭部受了重傷。但他以驚人的頑強毅力戰勝了死亡。出院後,他已不宜於重返前線,便參加恢復和建設國家的工作。在這里他同樣以工人階級主人翁的姿態,緊張地投入各項艱苦的工作。他做團的工作、肅反工作,並直接參加艱苦的體力勞動。在興建窄軌鐵路中,保爾表現了高度的政治熱忱和忘我的勞動精神。
保爾自從在冬妮亞家裡與她告別後,只見過她兩次面。第一次是他傷愈出院後,最後一次是在鐵路工地上,保爾發現,隨著革命的深入,他們之間的思想差距越來越大了,他們已經完全沒有共同語言了,於是便分道揚鑣。
在築路工程快要結束時,保爾得了傷寒。病癒後他又回到了工作崗位。他參加了工業建設和邊防戰線的斗爭,並且入了黨。但是,由於保爾在戰爭中受過多次重傷和暗傷,後來又生過幾次重病,加之他忘我的工作和勞動,平時不愛惜自己的身體,體質越來越壞了。1927年,他幾乎完全癱瘓了,接著又雙目失明。嚴重的疾病終於把這個滿懷革命熱情的年輕人束縛在病榻上。但保爾在肉體和精神上都忍受著難以想像的痛苦的情況下,重新找到了「歸隊」的力量。他給自己提出了兩項任務:一方面決心幫助自己的妻子達雅進步;另一方面決定開始文學創作工作。這樣,「保爾又拿起了新的武器,開始了新的生活。」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所描述的事件發生於1915年直到30年代初那一段歷史時期。保爾·柯察金是作者著力塑造的中心人物,也是書中塑造得最為成功的共產主義戰士的形象,他是在老布爾什維克朱赫萊的影響下從自發走向自覺的。他懂得了不平等生活的社會根源,懂得了要想推翻舊世界,必須成為「勇敢堅強的階級弟兄」和「堅決斗爭的鋼鐵戰士」。在積極投身保衛蘇維埃政權的偉大斗爭中,他認識到,一個人只有和祖國聯系在一起時,才會創造出奇跡。他曾說:「我贊成那種認為個人的事情絲毫不能與集體的事業相比的革命者。」
保爾總是把黨和祖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那血與火的時代,保爾和父%
㈥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教會了人們怎麼樣的意義呢
生命屬於人們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他不致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雖然是我第二次閱讀這本書了,但奧斯特洛夫斯基極其嚴肅的創作態度依然使我震撼。
人活著,不應該追求生命的長度,而應該追求生命的質量。不是嗎?
㈦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
主題思想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一部描寫新人成長歷程和揭示新人優秀品質的優秀小說。當一位英國記者問作者為什麼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為書名時,奧斯特洛夫斯基回答說:「鋼是在烈火與驟冷中鑄造而成的。只有這樣它才能成為堅硬的,什麼都不懼怕,我們這一代人也是在這樣的斗爭中、在艱苦的考驗中鍛煉出來的,並且學會了在生活面前不頹廢。」
這個書名,形象地概括了他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自己這一代人的成長道路和思想性格。
通過保爾.柯察金的成長道路,小說告訴人們,一個人只有在革命的艱難困苦中戰勝敵人也戰勝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國、人民的利益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才會創造出奇跡,才會成長為鋼鐵戰士。革命者在斗爭中百煉成鋼,這是小說的一個重要主題。
通過揭示保爾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敢於戰勝任何艱難困苦的剛毅性格,小說形象地告訴青年一代,什麼是共產主義理想,如何為共產主義理解去努力奮斗。革命戰士應當有一個什麼樣的人生,這是小說的又一主題。保爾在憑吊女戰友娃蓮的墓地時所說的那段話,就是他的共產主義人生觀的自白,也是對小說這一主題的闡發: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可以這樣來概括小說的主題思想:人的一生應當象保爾·柯察金那樣去度過。
藝術特色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一部自傳性的小說,小說中的許多故事都來自於作者的親身經歷,因此讀來更加真實可信,親切感人。但作者又不拘泥於生活事實,對人物和情節作了大量典型化處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一樣,對自傳體小說的革新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小說的全部描寫都圍繞著主人公的成長來展開,結構緊湊自然.在刻畫主人公性格的時候,又人不同的側面來表現他的優秀品質。通過描寫保爾怎樣對待監獄、戰爭、工作、友誼、愛情、疾病、挫折,亦即怎樣對待革命與個人、公與私、生與死等重大問題的態度,把保爾這一鋼鐵戰士的形象塑造得格外豐滿生動,光彩照人。
㈧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給我的教育及啟示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使我愛不釋手,保爾
柯察金那頑強的品格多麼令人欽佩內!如你讀了這本書,就會容明白具有鋼鐵品質的人是"大寫"的人.保爾一生十分坎坷,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中寫道:他嘔心瀝血寫的稿件丟失了,多麼令他灰心失望啊,但他重新振作起來,用頑強的毅力完成了巨著.書中有段名言膾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應該為碌碌無為而悔恨……."保爾可謂強者的化身.對照保爾,想想自己,感到臉上一陣陣烘熱.對,我該做一個堅強的人!
每當我遇到困難而退縮時,每當我受挫折而落淚時,我就會想起保爾那高大的身影,要把自己煉成一塊真正的鋼鐵!鋼鐵般的意志是人類無形力量的源泉,哪怕艱難險阻,在它面前都將灰飛煙滅,我深刻地體驗到生命的真諦和時代賦予我們年輕一代的使命,它將給予我們啟示,隨著時間的車輪,繼續演繹出一則則鋼鐵煉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