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20鋼鐵行業的現狀和前景
鋼鐵行業,即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是以從事黑色金屬礦物采選和黑色金屬冶煉加工等工業生產活動為主的工業行業。
從鋼鐵產業鏈的角度來看,鋼鐵行業屬於中遊行業,上游主要為鐵礦石、煤炭、動力(電力)等,鋼鐵的下游應用廣泛,鋼鐵產品作為基礎原料,在地產、基建、機械、汽車、造船、家電等幾乎所有行業中被大規模使用。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鋼鐵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Ⅱ 中國有多少的鋼鐵儲備每年消耗多少
「十五」期間我國的鋼產量先後突破了2億噸和3億噸大關,年消耗廢鋼達5000—6000萬噸。這期間我國的廢鋼鐵資源緊缺,每年缺口1000萬噸左右靠進口解決。根據2004、2005年的鋼鐵市場情況和廢鋼消耗的市場價格分析,我們對「十一五」期間(2006——2010年)的廢鋼資源及消耗情況進行了預測,預計2006——2007年廢鋼資源仍然緊缺,2008年起廢鋼資源緊缺狀況可望逐年好轉。
2004年我國粗鋼產量達2.72億噸,全國煉鋼消耗廢鋼5430萬噸,煉鋼廢鋼消耗量比2003年增加了610萬噸,噸鋼耗廢鋼量199公斤,比2003年下降了17公斤。
2004年我國廢鋼鐵資源總量6178萬噸。其中:鋼鐵企業內部回收廢鋼鐵1700萬噸,比上年增加170萬噸,社會采購廢鋼3300萬噸,與上年持平,進口廢鋼1023萬噸比上年多進口94萬噸,是進口廢鋼最多的一年。
2005年,預計我國粗鋼產量將達到3.3億噸以上,全國煉鋼耗廢鋼約為6100萬噸,比2004年增加670萬噸,噸鋼耗廢鋼185公斤,比上年又下降了15 公斤。2005年我國廢鋼資源總量約為6800萬噸,其中,鋼鐵企業回收廢鋼1890萬噸,社會回收廢鋼3800萬噸,進口廢鋼約1100萬噸,分別比去年增加190萬噸、500萬噸和77萬噸。
鋼鐵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和實現工業化的支撐產業,鋼鐵產業的發展需要良好的外部條件,需要資源和能源的保障。面臨我國富礦少、貧礦多、每年有超過50%的鐵礦石須進口的現狀,發展我國的廢鋼產業,多回收廢鋼,多進口廢鋼鐵,鋼鐵企業多用廢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堅持可持續性發展和循環經濟理念,提高環境保護和資源綜合利用率,節能降耗的重大措施。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鋼鐵工業也是近三十年才壯大起來,產品結構、產業結構、產業布局急需調整。煉鋼生產中,轉爐鋼比例佔85%,電爐鋼比例佔15%,噸鋼耗費廢鋼量200公斤左右,對廢鋼需求量很大,廢鋼資源的社會積蓄量、廢鋼的年產生量、廢鋼市場的價格走勢等是我們十分關心並需要很好研究的重大課題。以下這些不成熟的意見供各位代表研究和思考。
一、1996—2005年我國廢鋼鐵消耗情況
1996—2005年是我國鋼鐵工業高速發展的十年,是計劃經濟向市場化經濟轉變的十年,是各種鋼鐵產品供給不足到自給有餘的十年。十年來,我國的鋼鐵產量連續居世界第一,目前全世界三分之一的鋼產自中國,中國鋼鐵市場的繁榮帶動了世界鋼鐵市場繁榮,中國鋼鐵市場的穩定對中國經濟的發展與世界經濟的穩定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自1996年我國鋼產量首次突破1億噸大關後,用了七年的時間,在2003年邁過了2億噸的台階。今年,我國鋼、鐵、材的產量突破3億噸,只用了短短的兩年時間。
十年來,我國累計產粗鋼173578萬噸,煉鋼耗廢鋼37650萬噸,平均廢鋼單耗217公斤/噸鋼,,也就是說有22%的鋼產量是由廢鋼煉成的。十年來,企業內部回收廢鋼15309萬噸,占廢鋼消耗量的40%以上。社會采購廢鋼21823萬噸,進口廢鋼6110萬噸,廢鋼資源總量43760萬噸。
在「九五」計劃期間,鋼產量以3—7%的年增長率增加,進入「十五」計劃後,鋼產量以年均增長20%的速度超常發展,使廢鋼資源緊張的矛盾更加突出,不得不靠多進口廢鋼來保證國內廢鋼資源的供需平衡。「九五」期間進口廢鋼1294萬噸,「十五」期間,預計進口廢鋼量將達到4816萬噸,是「九五」期間進口廢鋼量的3.72倍,其價格也與國際市場接軌。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廢鋼進口國之一(見表一)。
「十五」期間我國的鋼產量先後突破了2億噸和3億噸大關,年消耗廢鋼達5000—6000萬噸。這期間我國的廢鋼鐵資源緊缺,每年缺口1000萬噸左右靠進口解決。根據2004、2005年的鋼鐵市場情況和廢鋼消耗的市場價格分析,我們對「十一五」期間(2006——2010年)的廢鋼資源及消耗情況進行了預測,預計2006——2007年廢鋼資源仍然緊缺,2008年起廢鋼資源緊缺狀況可望逐年好轉。
2004年我國粗鋼產量達2.72億噸,全國煉鋼消耗廢鋼5430萬噸,煉鋼廢鋼消耗量比2003年增加了610萬噸,噸鋼耗廢鋼量199公斤,比2003年下降了17公斤。
2004年我國廢鋼鐵資源總量6178萬噸。其中:鋼鐵企業內部回收廢鋼鐵1700萬噸,比上年增加170萬噸,社會采購廢鋼3300萬噸,與上年持平,進口廢鋼1023萬噸比上年多進口94萬噸,是進口廢鋼最多的一年。
2005年,預計我國粗鋼產量將達到3.3億噸以上,全國煉鋼耗廢鋼約為6100萬噸,比2004年增加670萬噸,噸鋼耗廢鋼185公斤,比上年又下降了15 公斤。2005年我國廢鋼資源總量約為6800萬噸,其中,鋼鐵企業回收廢鋼1890萬噸,社會回收廢鋼3800萬噸,進口廢鋼約1100萬噸,分別比去年增加190萬噸、500萬噸和77萬噸。
鋼鐵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和實現工業化的支撐產業,鋼鐵產業的發展需要良好的外部條件,需要資源和能源的保障。面臨我國富礦少、貧礦多、每年有超過50%的鐵礦石須進口的現狀,發展我國的廢鋼產業,多回收廢鋼,多進口廢鋼鐵,鋼鐵企業多用廢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堅持可持續性發展和循環經濟理念,提高環境保護和資源綜合利用率,節能降耗的重大措施。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鋼鐵工業也是近三十年才壯大起來,產品結構、產業結構、產業布局急需調整。煉鋼生產中,轉爐鋼比例佔85%,電爐鋼比例佔15%,噸鋼耗費廢鋼量200公斤左右,對廢鋼需求量很大,廢鋼資源的社會積蓄量、廢鋼的年產生量、廢鋼市場的價格走勢等是我們十分關心並需要很好研究的重大課題。以下這些不成熟的意見供各位代表研究和思考。
一、1996—2005年我國廢鋼鐵消耗情況
1996—2005年是我國鋼鐵工業高速發展的十年,是計劃經濟向市場化經濟轉變的十年,是各種鋼鐵產品供給不足到自給有餘的十年。十年來,我國的鋼鐵產量連續居世界第一,目前全世界三分之一的鋼產自中國,中國鋼鐵市場的繁榮帶動了世界鋼鐵市場繁榮,中國鋼鐵市場的穩定對中國經濟的發展與世界經濟的穩定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自1996年我國鋼產量首次突破1億噸大關後,用了七年的時間,在2003年邁過了2億噸的台階。今年,我國鋼、鐵、材的產量突破3億噸,只用了短短的兩年時間。
十年來,我國累計產粗鋼173578萬噸,煉鋼耗廢鋼37650萬噸,平均廢鋼單耗217公斤/噸鋼,,也就是說有22%的鋼產量是由廢鋼煉成的。十年來,企業內部回收廢鋼15309萬噸,占廢鋼消耗量的40%以上。社會采購廢鋼21823萬噸,進口廢鋼6110萬噸,廢鋼資源總量43760萬噸。
在「九五」計劃期間,鋼產量以3—7%的年增長率增加,進入「十五」計劃後,鋼產量以年均增長20%的速度超常發展,使廢鋼資源緊張的矛盾更加突出,不得不靠多進口廢鋼來保證國內廢鋼資源的供需平衡。「九五」期間進口廢鋼1294萬噸,「十五」期間,預計進口廢鋼量將達到4816萬噸,是「九五」期間進口廢鋼量的3.72倍,其價格也與國際市場接軌。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廢鋼進口國之一(見表一)。
2001—2005年,由於鋼產量以20%以上的增長率增加,加上我國的廢鋼積蓄量不高,廢鋼的產出率不高,五年共進口廢鋼4800多萬噸。2006—2010,我國鋼鐵工業的產量不會有太大的增長,廢鋼的社會積蓄量增多,廢鋼資源量逐漸豐富,預計「十一五」末期,我國的廢鋼資源緊缺的狀況可以改善。
有人認為,我國到2007年廢鋼即可以自給,也有人認為要到2014年。
廢鋼的需求量取決於轉爐鋼和電爐鋼的比例,「十五」期間,電爐鋼的比例逐年下降,噸鋼耗廢鋼水平逐年減少,按2005年的耗廢鋼水平185公斤/噸,測算,電爐鋼的比例只有13%。
如果「十一五」期間,我國噸鋼耗廢鋼達到200公斤/噸,2006年將是我國進口廢鋼的高峰期,需進口1200—1400萬噸的廢鋼以補國內的資源不足。2001—2010年我國廢鋼積蓄量及廢鋼需求預測情況見表-4。
關於2006—2010年,廢鋼積蓄量及廢鋼需求預測的說明:
1. 鋼產量:假定鋼產量已滿足社會發展需求,以調整產品結構為主,「十一五」期間,鋼產量控制在3.3—3.6億噸之間。
2. 通常廢鋼積蓄量是以前8—30年消耗鋼材量來測算,2005年我國廢鋼積蓄量13億噸,2006年為14億噸。
3. 廢鋼產出量指23年廢鋼積蓄量的年平均值。
4. 廢鋼產出率= 廢鋼社會采購量 / 廢鋼產出量
世界廢鋼產出率平均水平在80%以上,很多國家達90%。我國廢鋼產出率「十五」期間僅46—67%,且不穩定。「十一五」期間按67%測算廢鋼的產出,廢鋼產出率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就多產出廢鋼60—80萬噸。如果「十一五」期間,我國廢鋼產出率能增加10個百分點,則每年可多產廢鋼700萬噸左右。
5. 「十一五」期間,鋼鐵工業自產廢鋼按鋼產量的6%測算,十五期間企業自產廢鋼占鋼產量的比率由8.8%下降到5.7%,企業加強管理,抓好渣鋼的回收利用,企業內部回收的目標是可以完成的。
四、提高信息服務質量,為行業提供快捷的信息服務
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自成立以來,在加強行業管理,提高行業自律方面;在溝通政府和企業關系方面;在穩定廢鋼市場為會員提供信息服務方面;在廢鋼供需體制改革,組建廢鋼加工配送中心;在冶金渣的開發利用、廢鋼貿易、廢鋼設備的研究製造方面;在進口廢鋼市場清理整頓、規范化管理方面;在推動廢鋼行業技術進步,貫徹廢鋼新國家標准方面;在廢鋼鐵統計信息工作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較好地滿足了鋼鐵工業快速發展對廢鋼的需要。
協會的工作及服務歸根到底是信息服務。為會員和企業提供政策、工藝、技術、廢鋼加工設備、廢鋼市場價格、廢鋼市場形勢分析是我們主要的職責。為了作好信息服務工作,三屆理事會期間,秘書處根據理事會的決定重組了協會信息部,改組了廢鋼鐵雜志編輯部,信息部由廢鋼鐵統計、《中國廢鋼鐵雜志》、《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網站》三部分組成,協會信息部也是雜志和網站的編輯部。
1. 廢鋼鐵統計信息工作
二年來,召開了兩次廢鋼鐵統計信息工作年會,及時總結了廢鋼鐵統計工作,表彰了54名優秀的統計員、廢鋼鐵信息員,組織了廢鋼鐵網上錄入匯總統計軟體培訓,大多數企業通過網路傳送廢鋼鐵統計數據,廢鋼鐵統計信息化、自動化有了長足的進步。組建了廢鋼鐵價格信息網,編輯發行了《廢鋼鐵價格周報》及月報,廢鋼鐵價格周評和月評。在統計員、信息員和所在單位領導的支持下,已發出廢鋼鐵價格信息周報64期。我們的廢鋼鐵統計資料反映了全國重點鋼鐵企業的廢鋼鐵收、支、存狀況;發布的廢鋼鐵價格信息周報及月報,反映了全國各地廢鋼鐵含稅進廠價格及其市場價格走勢,全面客觀地反映了廢鋼鐵市場行情,避免了一些網站對廢鋼鐵市場不負責任地炒作。我們的信息通過電子信箱、傳真、《中國廢鋼鐵》雜志和《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網站》及時地反饋給會員單位,為大家提供了及時、准確的市場信息。
2.《中國廢鋼鐵》雜志
2004年,協會信息部開始負責 《中國廢鋼鐵》雜志的編輯工作。出版發行正刊四期、增刊兩期,並完成了雜志在北京的發行注冊更名工作。
2005年,《廢鋼鐵》雜志正式更名為《中國廢鋼鐵》,並由季刊改為雙月刊,發行量不斷擴大。內容重點放在宣傳黨和國家的政策、法規、標准;登載行規行約,協會決議和文件;推薦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產品;發表管理、技術論文和廢鋼鐵統計數據,廢鋼市場研究,成為具有實用價值和收藏價值的專業性科技讀物。
3.《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網站》http://www.chinascrap.org.cn
《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網站》自2004年5月底開通以來,根據市場的需要,不斷完善更新欄目,及時上傳和廢鋼鐵相關的信息,為會員提供迅捷的信息服務。網站的主要欄目有:行業資訊(國內信息、國外信息),市場信息(價格快報、價格總匯、國內、國際市場綜述),政策法規,環保動態,協會介紹,行規行約,廢鋼標准(國內廢鋼標准、國際廢鋼標准),交易市場,科技園地、資料庫,電子雜志等欄目。行業信息、市場信息等主要欄目信息每天更新,在一年半的時間內,注冊用戶達5700多名,文章閱讀達39萬人次。在行業協會自辦的網站中,是點擊率較高的網站之一。
各位代表,協會的工作離不開會員單位的支持,《中國廢鋼鐵》雜志和《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網站》是協會為會員提供信息服務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協會是非營利性組織,雜志和網站目前僅僅是在維持成本下運行。
希望會員單位、與會的各位領導伸出你有力的手,支持協會的工作。像武鋼、鞍鋼、太鋼一樣,做到會員單位的領導、每一個科室、班組能訂閱一份《中國廢鋼鐵》雜志,所有的會員單位都能成為我們網站的甲級會員。把《中國廢鋼鐵》雜志和《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網站》作為從事廢鋼鐵應用、廢鋼貿易、設備製造的良師益友和展示自身形象的平台。我們將進一步作好信息服務工作,提高我們的服務質量,用實際行動報答會員單位的厚愛!
結束語
「十五」期間,廢鋼鐵資源十分緊張,我們緊緊抓住國內、外兩個市場,較好地滿足了鋼鐵工業高速發展對廢鋼資源的需要。其間廢鋼鐵價格幾經波動,目前已穩定在比較合理的價格水平。
「十一五」期間,雖然廢鋼社會資源偏緊的狀況並沒有根本地改變。我國鋼產量連續十年居世界第一位,但廢鋼消耗遠趕不上世界第一的水平。美國鋼產量不足1億噸,但年消耗廢鋼7000萬噸以上,我國要成為鋼鐵強國,廢鋼產業任重而道遠。
Ⅲ 鋼鐵產能過剩是什麼
中國鋼鐵為什麼會產能過剩 高分!!!!
目前,我國的大工業,幾乎都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這里的產能過剩主要是指技術水平不高的中小型企業過多,而且不斷在建設。例如,小煤礦、小鋁廠、小鋼廠等等,只要是能夠就地取材的,都會因高額利潤的吸引而大量涌現各種小廠。另外一種是包含了大型企業在內的重復建設,比如帶材賺錢,那麼各大企業就同時新上各種冷軋生產線;型材賺錢,就海現大量擠壓線,等等。
這是我個人所切身體會到的兩點,再次總結下就是:
1、低端中小型企業過多導致產能過剩,而高端產能仍舊是不足的;
2、大型企業重復建設某一類型的生產線,缺乏創新。
至於你寫論文,建議你還是中規中矩,沒有經歷和切身體會的東西是寫不出創新觀點的,而且很多具體的細節需要論述,很麻煩,搞不好就是弄巧成拙。
中國鋼鐵行業 什麼時候開始產能過剩
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中國的鋼鐵產能急劇增長,鋼鐵需求量增長幅度沒有同步跟進,開始出現供大於求的局面,鋼價下滑,鋼廠效益下降,甚至出現了局部虧損乃至後來的全行業虧損。
根據材料一概括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的危害
未來兩年中國鋼鐵市場不會樂觀,產能過剩4億噸左右這是業內人士的共識,並且民營企業大量的沒有生產的鋼鐵生產線並沒有拆除,都在等待時機開爐冶煉,由於有環境保護成本較低當地 *** 不嚴格監管,用人採取隨意性的彈性工作制,稅收採取包稅制,產品生產工序簡化,質量要求降低檔次等成本優勢,這些虎視眈眈的民營企業就像春天的蒼蠅,季節一到立即冒出來繁殖,使的稍微改善的市場立即打壓回去。所以,鋼鐵工業的回暖是要經過國家層面的刮骨療毒的治理才能實現的。商品的價格決定於商品的價值和供需關系,鋼鐵產品作為一個普通的商品,也不例外遵循這一規律。目前,我國鋼鐵經過多年的高盈利期,誘導了這個行業的無序過度膨脹,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等都投資涉足鋼鐵廠建設,造成了目前實際上超過十億噸的產能。隨著以房地產為代表的基建規模的大幅度壓縮和基礎建設投資強度的降低,以及國有企業投資慾望的萎縮,民營企業迴流資金的加強,外資企業撤資的加快,鋼鐵需求不再大幅增加。這必然造成了嚴重的過剩,鋼鐵廠為了維持基本的合同量,就相互搏殺,降低價格,使得熱軋薄板低於1750元【含稅】,棒線材1800元左右盤整,這就是所謂的低於白菜家。這種局面將會持續相當一段時間,不會立即轉變,也不符合鋼鐵產業轉型升級的客觀環境。作為一個鋼鐵行業的從業者,經歷了輝煌到衰落的過程,真是感慨萬千。業內人士認為,這種局面如果國家不進行干預,將會長期下去。很多鋼鐵廠目前是在堅持之中,等待時機。鋼鐵火爆不再來,規模十億變白菜;莫怨市場進嚴冬,私自上馬互拆台;昨日還在當農民,搖身一變鋼廠開;炫耀自己能暴富,鋼鐵老闆傳後代;收破賴的也建廠,軋棉花的也進來;娶了戲子投股市,資產轉移到海外;十代用不盡私財,永遠也不去還貸;冰凍期限有多長,我先停爐去躲債;工人生活怎麼辦,自己想法真活該!
中國的鋼鐵產能過剩現在到底有多麼嚴重
目前經過一年多的的供給側改革和化解落後產能工作,已經削減了近一億噸的落後產能,但是目前的產能還有11億噸多,鋼鐵的需求量8億噸,出口一億噸,還有將近2億噸的過剩產能需要淘汰,這還不包括0.8億噸的地條鋼非法產能。
鋼鐵產能過剩 對哪些行業有影響
鋼鐵產能過剩危害最大的還是鋼鐵行業本身,其次是相互競爭壓價拖累了煤炭行業經營環境,擠死了礦山行業的利潤,打擊了航運市場的發展,干擾了港口和鐵路行業正常的收費標准,摧毀了鋼鐵貿易商的資金鏈,也使得低價格的劣質鋼材進入建築領域,留下後患。
鋼鐵產能過剩,多出來的鋼鐵怎麼處理?
出口,產能越過剩,則出口價格越低。牛奶是直接倒掉,這種情況中國也已經發生了。
中國為什麼鋼鐵會產能過剩
目前,我國的大工業,幾乎都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這里的產能過剩主要是指技術水平不高的中小型企業過多,而且不斷在建設。例如,小煤礦、小鋁廠、小鋼廠等等,只要是能夠就地取材的,都會因高額利潤的吸引而大量涌現各種小廠。另外一種是包含了大型企業在內的重復建設,比如帶材賺錢,那麼各大企業就同時新上各種冷軋生產線;型材賺錢,就出現大量擠壓線,等等。
這是我個人所切身體會到的兩點,再次總結下就是:
1、低端中小型企業過多導致產能過剩,而高端產能仍舊是不足的;
2、大型企業重復建設某一類型的生產線,缺乏創新。
至於你寫論文,建議你還是中規中矩,沒有經歷和切身體會的東西是寫不出創新觀點的,而且很多具體的細節需要論述,很麻煩,搞不好就是弄巧成拙。
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為什麼還研究其生產
鋼鐵行業和鋼鐵產品是中國乃至全世界人民生存的基本物質基礎,只要人類不消亡,在可預見的幾十年內,還沒有什麼材料能可靠、廉價地全面替代鋼鐵,因此,既然鋼鐵行業還要與我們人類並存許多年,那鋼鐵行業的技術進步就是人類要面對的重要課題,況且這個行業太大了,裡面商機無限,目前的產能過剩並不代表這個行業要滅亡。況且許多人都沒有意識到產能過剩背後隱含的重要意義:人類的技術進步已經徹底超越了可憐的「供不應求」的「短缺經濟」時代,奠定了進入商品極其豐富的時代,人類已經有能力為自身製造使用不完的產品,為了這一天,人類奮鬥了200多年(甚至是2000年),終於實現了這個目標,這是人類值得驕傲的一天。可某些人卻簡單無知的認為產能過剩是洪水猛獸,太失之偏頗了。以我總工程師的經歷和參與過省級工業經濟管理的體會,產能過剩,無非是給人類提供了一個必需有競爭危機意識、必需要優化產業結構、升級產品技術含量、降低價格、獲得消費者滿意的這樣一個重要機會而已。繼續研究鋼鐵生產技術,優化產業結構,也就是其中的一部分重要的工作內容。
鋼鐵產能過剩,為什麼越減越多
主要是一些地方和一些民營鋼鐵企業,一邊享受著削減產能帶來的結合升高利好,一邊釋放已經關停的產能,個別的不法企業還在擴建產能。目前,我國鋼鐵12.6億噸產能,8.5億噸消耗量,1.4億噸極限出口量,過剩產能2.7億噸過剩產能。中國鋼鐵行業長時期的高利潤強烈 *** 了過度的,快速的產能擴張,就連農民,軋棉花的,賣香油的,做鋼結構的,做鋼鐵貿易的,村長鎮長都投資煉鋼,收破爛的都是鋼鐵廠董事長,造成鋼鐵產能幾十年的旋風式增長,達到了12億噸之巨,鋼鐵行業這種產能嚴重過剩局面是導致價格下滑,競爭白熱化效益低下的原因,無序擴張不制止,落後產能不淘汰,鋼鐵工業就沒有回暖的跡象,即使一時復甦,也會被立即死灰復燃的小鋼鐵抵消,最終受害的還是建設項目的質量和老百姓的安全。國家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這樣---沒有經過審批手續的,近二十年建設的鋼鐵廠一律拆除。
鋼鐵行業從什麼時候開始全行業虧損?
我國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嚴重,在內部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只能出口,大量的鋼鐵出口又造成了鋼鐵價格下跌,最終使得全球鋼鐵行業越來越不景氣。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鋼鐵行業並購重組趨勢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bg.qianzhan/...b統計,2014年中國的粗鋼產量達8.227億噸,是日本的7倍以上。2015年1到9月的粗鋼產量為6.09億噸,比上年同期減少2.1%。由於需求下滑超過產量減少,為了確保銷量,各鋼鐵廠商展開了激烈的價格競爭。其影響不僅限於中國國內。受中國國內需求低迷影響,中國產鋼鐵大量流向海外。
中國2013年鋼鐵出口量為6200萬噸,到2014年猛增至9400萬噸,創歷史新高。預計2015年全年將超過1億噸。日本2014年度的粗鋼生產量約為1.1億噸,估計中國的出口量將逼近日本的產量。中國產鋼鐵的平均出口單價方面,2015年上半財年為每噸620美元左右,同比下跌逾兩成。
產能過剩的嚴重性毋庸置疑,鋼鐵行業想要翻身必須解決這個問題!
Ⅳ 鋼鐵業現全行業虧損 產能進入全面過剩期
鋼鐵業現全行業虧損 產能進入全面過剩期
“雖無確切統計,但估計我國的鋼鐵產能已達9億噸,在數量上繼續增長的空間很小。”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李新創近日在“第八屆鋼鐵產業發展戰略會議”上的一番話,揭示了鋼鐵業持續低迷的真正原因。
鋼鐵業首現全行業虧損
作為基礎產業,鋼鐵業近年來的萎靡不振受人關注。今年一季度,鋼鐵業實現凈利潤為負10.34億元,是新世紀以來的首次全行業虧損,也是全國工業利潤降幅最大的行業。
南京鋼鐵董事長楊思明說,當前鋼鐵主業嚴重虧損,呈現從未有過的三大特點:
一是越大的企業虧損愈加嚴重。已公布一季度業績預告的上市鋼鐵公司,幾乎全線盡沒:首鋼股份預虧逾1.4億元,華菱鋼鐵預虧逾6.9億元,鞍鋼股份預虧18.9億元。
二是多少年來發展勢頭一直很好、從未虧損過的大型民營鋼鐵企業,主業也開始虧損。2011年,我國鋼鐵業平均銷售利潤率2.42%,民營企業憑借靈活的經營機制和良好的成本控制,達到2.7%。這部分企業出現虧損,無疑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三是受投資支撐、以建築鋼材為主的企業,繼板材企業之後進入虧損通道。這意味著,隨著4萬億元計劃的紅利耗盡,鋼鐵下游需求再難找到一個像樣的亮點。
雖然3月份隨著國內鋼價由降轉升,重點鋼鐵企業盈利逾20億元,沖淡了前兩月巨虧的影響,但鐵礦石價格也在連續回落5個月後,再度呈現上行趨勢。目前已突破150美元/噸,較低谷時回升近20美元/噸。華泰聯合證券研究員趙湘鄂認為,這將令鋼鐵企業的盈利難現根本改善。
“去產能化”將成趨勢
由暴利走向微利、由微利走向虧損,鋼鐵行業經歷的巨變,前後不過5年時間。
鐵礦石價格暴漲,曾被認為是鋼鐵業走下坡路的主要原因。但去年下半年以來,礦價由高峰時的逾190美元/噸下降到150美元/噸,降幅超過20%。而同期鋼鐵企業的虧損面卻一度超過40%。“由此可見,鋼廠虧損不能完全歸咎於鐵礦石漲價,而更多地要從內部找原因。”冶金工業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海民說
5年來,我國鋼鐵業產能迅速擴張。2012年我國粗鋼產能不過5.5億噸,如今已經達到9億噸。而根據鋼鐵“十二五”規劃,我國的粗鋼需求量峰值不過7.7億噸至8.2億噸。
資深業界人士、“鋼之家”總經理吳文章說,2012年以前,中國鋼鐵業產能過剩是結構性和階段性的'。然而,從2012年起,行業進入全面過剩階段。即主要鋼材品種都已供大於求,且鋼材消費量進一步增長的空間不大,產能過剩作為鋼材市場運行的主要矛盾會長期存在。
專家認為,“去產能化”將成為鋼鐵業的未來趨勢。這包括落後產能淘汰、加快兼並重組和完善行業退出機制等。在此過程中,要避免非市場力量的干預。
“比如華菱鋼鐵,去年原本巨虧,卻因收到地方政府10多億元的補貼而勉強盈利。華菱鋼鐵的第二大股東是跨國企業安塞樂米塔爾,持股比例約30%,這意味著10億元補貼中有3億元給了外資。如此補貼是否合理,值得商榷。”有專家認為。
從專注PPI到兼顧CPI?
面對嚴峻形勢,李新創指出,今年鋼鐵業的核心工作是“保盈利”。
嚴控產量是業界的一致看法,但落實起來很難。隨著近期鋼價上漲,粗鋼日均產量迅速反彈,至4月上旬已達到203萬噸的歷史新高水平,遠超去年全年的187萬噸。
“二季度在資金環境好轉、保障房及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的推動下,國內鋼價有望延續漲勢。但產量的加速釋放,使後期鋼價有較大回落風險。”鋼鐵現貨交易平台“西本新干線”副總經理盛志誠說。
由於鋼價不具備大漲條件,更多的企業選擇進軍非鋼產業。在吳文章看來,鋼廠搞輔業是不得已的選擇:去年武鋼整體銷售利潤率為1.67%,而非鋼產業達到3.47%。肉價支撐的CPI最新漲幅是3.6%,而鋼價支撐的PPI是負0.3%。
“鋼鐵生產流程很長,各環節衍生機會很多,不用對其搞輔業大驚小怪。”李新創說。事實上,從金融到房地產,從養豬到賣酒,鋼鐵公司涉足的行業已經五花八門。有專家提醒,鋼廠拓展非鋼產業要注意與主業的關聯性,像德國第一大鋼鐵企業蒂森克虜伯,就選擇從鋼鐵向下游的機械製造、電梯設備延伸,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取得了不錯的收益。
;Ⅳ 鋼材漲價傳導至下遊行業,2021年下半年鋼材行業的前景如何
華菱鋼鐵發布2021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告顯示,公司報告期內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53億元至57億元,預計同比增長75%至89%;披露半年度業績預告的首鋼股份預計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33.6億元,同比大增約542%;太鋼不銹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約46.8億元至49.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93.18%至742.33%。
鋼材漲價傳導至下遊行業,2021年下半年鋼材行業的前景自然是不可估量,形勢大好。
Ⅵ 中國鋼鐵行業現狀是什麼呢中國鋼鐵行業要多久能緩過勁來
中國鋼鐵行業在社會發展,經濟建設,稅收,財政方面都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著國民的經濟,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貢獻,但是鋼鐵行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體現出來的矛盾也是非常明顯的,比如產業集中度過低,高端產品不足,環保問題,產能過剩,區域分布不合理等。這些問題或多或少的都制約了鋼鐵行業的發展,鋼鐵行業需要結合自身的特點,才能夠採取針對性的措施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夠讓中國的鋼鐵行業不斷的發展。
在疫情的影響之下,鋼鐵行業也受到了一些影響,鋼鐵行業有必要做出變革,否則會面臨著非常大的挑戰。鋼鐵行業在2021年的時候就已經遭遇了困難,一些中小型企業承受不住壓力,就只能夠面臨倒閉的現狀,同時一些落後的企業也被社會所淘汰。鋼鐵行業如果想要發展起來,那麼就需要在技術上面做出改變,同時也需要地方政府去支持鋼鐵行業的發展。
Ⅶ 鋼鐵現在的發展程度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中國鋼鐵行業發展程度分析
——鋼鐵產量逐年增長
受市場需求的拉動,我國鋼鐵產量近年來快速增長。從鋼鐵主要產品的產量來看,
2020年全國鋼材產量為13.25億噸,較2019年同比增長9.96%;生鐵產量為8.88億噸,較2019年同比增長9.90%;粗鋼產量為10.65億噸,較2019年同比增長7.04%。
2021年第一季度,全國鋼材、生鐵、粗鋼產量分別為3.29億噸、2.21億噸和2.71億噸,較同期均有大幅增長。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鋼鐵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Ⅷ 中國鋼鐵行業到底怎麼了
得益於城市基礎設施抄建設和房地產增長、汽車工業穩定增長,加之政策紅利釋放、行業去產能發力,我國鋼鐵業實現恢復性增長。供需也逐漸趨於合理,鋼鐵行業利潤逐步在往合理化的方向邁進,趁當前行業形勢平穩,企業應抓住機遇,謀長遠,促轉型,創新發展。
參考前瞻《中國鋼鐵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指出,目前鋼鐵行業整體形勢是:行業規模在收縮,產業集中度加劇,以及環保的壓力不時地也在擠壓鋼企生產空間,未來市場的結構會越發往實力強勁的龍頭企業傾斜。而由於大型企業的市場份額和話語權,鋼鐵行業的總體的盈利水平有可能被進一步抬高。
2016年,鋼鐵行業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效果顯著,但產能過剩基本面沒有改變,行業還沒有完全走出困境,2017年仍要堅定不移化解過剩產能。業內人士認為,能源綜合利用及綠色發展、民營鋼鐵企業兼並重組、產品轉型升級是今後鋼鐵企業的努力重點。
Ⅸ 中國鋼鐵行業前景如何啊
得益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增長、汽車工業穩定增長,加之政策紅利釋放、行業去產能版發力權,我國鋼鐵業實現恢復性增長。供需也逐漸趨於合理,鋼鐵行業利潤逐步在往合理化的方向邁進,趁當前行業形勢平穩,企業應抓住機遇,謀長遠,促轉型,創新發展。
參考前瞻《中國鋼鐵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指出,目前鋼鐵行業整體形勢是:行業規模在收縮,產業集中度加劇,以及環保的壓力不時地也在擠壓鋼企生產空間,未來市場的結構會越發往實力強勁的龍頭企業傾斜。而由於大型企業的市場份額和話語權,鋼鐵行業的總體的盈利水平有可能被進一步抬高。
2016年,鋼鐵行業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效果顯著,但產能過剩基本面沒有改變,行業還沒有完全走出困境,2017年仍要堅定不移化解過剩產能。業內人士認為,能源綜合利用及綠色發展、民營鋼鐵企業兼並重組、產品轉型升級是今後鋼鐵企業的努力重點。
Ⅹ 鋼鐵行業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2018年,全國鋼材產量為11.06億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5.53%;2018年我國鋼材需求量回升,銷售量為10.90億噸。綜合來看,隨著鋼鐵行業的復甦,鋼材產能逐漸提高,2018年鋼材供需基本平衡實際基本持平。
2018年中國鋼材生產情況:鋼材產量全面回升,河北、江蘇、山東居前三
2010-2017年,我國鋼材產量從8.03億噸增長到10.48億噸。2010-2014年,鋼材產量呈現上升趨勢。2014年鋼材產量為11.25億噸創歷史記錄;2015-2017年受國家供給側改革、去產能以及房地產投資增速下滑影響,鋼材產量呈下滑趨勢,2017年鋼材產量為10.48億噸,同比增長0.8%。2017年生鐵產量為7.11億噸,粗鋼產量為8.32億噸。
2018年,全國鋼材產量為11.06億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5.53%,全國粗鋼產量為9.28億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1.54%;生鐵產量為7.7億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8.30%。
——以上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鋼鐵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