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麼分辨板底附加筋和板頂附加筋
這個在圖紙上一般來說是會有說明的,沒有的話一般是看鋼筋兩頭彎曲的方向,向左錶板底,向右表示板頂
❷ 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附加筋長度如何確定
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附加筋的長度,需要根據澆築混凝土標號,查鋼筋錨固長度表得知。數值後再根據抗震等級乘以相應系數就知道需要多長了。
❸ 頂板附加筋怎麼區分
怎麼分辨板底附加筋和板頂附加筋
這個在圖紙上一般來說是會有說明的,沒有的話一般是看鋼筋兩頭彎曲的方向,向左錶板底,向右表示板頂
板的附加鋼筋 是什麼?
簡單的說,附加鋼筋就是在結構受力方面有沒有都行的鋼筋,與結構受力無關,就像你所說的分布鋼筋就是附加鋼筋的一種。你會不會覺得這么一說附加筋的增加就是多此一舉了,否也,有沒有都行單指受力方面,不是說在施工中可以不要,有些附加筋是不得不用,像你所說的分布筋一般就用在板構件上鐵的綁扎中,如果你不用分布筋又怎麼保證扣氏碼筋的間距和穩定呢......
總之,附加筋就是在構件受力計算之外,為了施工方便而設置的附加鋼筋,沒有它你施不了工......
呵呵,也不知道俺說明白沒有,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湊乎著看吧!
樓板附加筋與板筋的關系
不是代替,是在一些部位增加鋼筋用量,提高強度。梁裡面一般在梁與梁相交處在主梁搏悔上為了增加抗剪力,在次梁兩側各加三道箍筋,這6道箍筋就是附加筋,有時候箍筋還不能滿足要求時再布置一些吊筋或鴨筋,也叫附加筋,板裡面也有附加筋,主要是在板裡面已經布置完受力筋的情況下,再另外布置一些受力筋,這時另外增加的那部分鋼筋就是附加筋例如,在板圖中的個別板塊內畫了幾道受力筋,在圖下方的說明中寫道「除註明外所有板內配雙層雙向受力筋XXXX,圖中註明的鋼筋均為附加筋」。當板上有填充牆,牆下無梁時,應在板底設附加鋼筋。
板附加筋如何區分上部還是下部
一般是上,布置在板邊緣。附加鋼筋屬於構造配筋,因為下部鋼筋是通過計算確定的,必定會滿足。
各附加支座鋼筋均為板頂上排筋,什麼意思
【1】板筋有雙層雙向,有雙層單向,還有單層外加爪子筋。附加鋼筋是加爪子筋。記住雙層的一定要在1平方內加騎馬蹬。【2】附加筋:在原有的鋼筋上再加上附加鋼筋。可能是這里的彎矩比較大,原有的鋼筋不足了,又得加了。與梁是一樣的道理,梁支座處,彎矩比較大,貫通鋼筋已經不夠來抵抗彎矩了,就又加了附加鋼筋。
地下室頂板是雙層雙向的鋼筋,圖紙上標注有附加上筋,請問附加上筋需 30分
頂板上部鋼筋的附加筋是有彎鉤的,同頂板負筋做法。頂板底筋附加筋沒有彎鉤。
如何理解樓板附加筋的分布筋怎麼布置
這個是結構設計師為了能夠使結構更加簡單明了
將所有樓面鋼筋用同一的型號間距表示
而實際上超過這同一型號的配筋就標注成附加鋼筋
板分布筋和板面附加鋼筋有什麼區別
板筋有雙層雙向,有雙層單向,還有單層外加爪子筋。 你說的附加鋼筋是不是加爪子筋。 記住雙層的一定要在1平方內加騎馬蹬!
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附加筋長度如何確定?
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附加筋長度的確定詳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02第10章第1節
第10.1.3條 當多跨單向板、多跨雙向板採用分離式配筋時,跨中正彎矩鋼筋宜全部伸入支座;支座負彎矩鋼筋向跨內的延伸長度應覆蓋負彎矩圖並滿足鋼筋錨固的要求。
第10.1.4條 板中受力鋼筋的間距,當板厚h≤150mm時,不宜大於200mm;當板厚h>150mm時,不宜大於1.5h,且不宜大於250mm。
第10.1.5條 簡支基核正板或連續板下部縱向受力鋼筋伸入支座的錨固長度不應小於5d,d為下部縱向受力鋼筋的直徑。當連續板內溫度、收縮應力較大時,伸入支座的錨固長度宜適當增加。
第10.1.6條 當現澆板的受力鋼筋與梁平行時,應沿梁長度方向配置間距不大於200mm且與梁垂直的上部構造鋼筋,其直徑不宜小於8mm,且單位長度內的總截面面積不宜小於板中單位寬度內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三分之一。該構造鋼筋伸入板內的長度從梁邊算起每邊不宜小於板計算跨度l0的四分之一(圖10.1.6)。
第10.1.7條 對與支承結構整體澆築或嵌固在承重砌體牆內的現澆混凝土板,應沿支承周邊配置上部構造鋼筋,其直徑不宜小於8mm,間距不宜大於200mm,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1現澆樓蓋周邊與混凝土梁或混凝土牆整體澆築的單向板或雙向板,應在板邊上部設置垂直於板邊的構造鋼筋,其截面面積不宜小於板跨中相應方向縱向鋼筋截面面積的三分之一;該鋼筋自梁邊或牆邊伸入板內的長度,在單向板中不宜小於受力方向板計算跨度的五分之一;在雙向板中不宜小於板短跨方向計算跨度的四分之一;在板角處該鋼筋應沿兩個垂直方向布置或按放射狀布置;當柱角或牆的陽角突出到板內且尺寸較大時,亦應沿柱邊或牆陽角邊布置構造鋼筋,該構造鋼筋伸入板內的長度應從柱邊或牆邊算起。上述上部構造鋼筋應按受拉鋼筋錨固在梁內、牆內或柱內;
2嵌固在砌體牆內的現澆混凝土板,其上部與板邊垂直的構造鋼筋伸入板內的長度,從牆邊算起不宜小於板短邊跨度的七分之一;在兩邊嵌固於牆內的板角部分,應配置雙向上部構造鋼筋,該鋼筋伸入板內的長度從牆邊算起不宜小於板短邊跨度的四分之一;沿板的受力方向配置的上部構造鋼筋,其截面面積不宜小於該方向跨中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三分之一;沿非受力方向配置的上部構造鋼筋,可根據經驗適當減少。
第10.1.8條 當按單向板設計時,除沿受力方向布置受力鋼筋外,尚應在垂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鋼筋。單位長度上分布鋼筋的截面面積不宜小於單位寬度上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15%,且不宜小於該方向板截面面積的0.15%;分布鋼筋的間距不宜大於250mm,直徑不宜小於6mm;對集中荷載較大的情況,分布鋼筋的截面面積應適當增加,其間距不宜大於200mm.
註:當有實踐經驗或可靠措施時,預制單向板的分布鋼筋可不受本條限制。
第10.1.9條 在溫度、收縮應力較大的現澆板區域內,鋼筋間距宜取為150-200mm,並應在板的末配筋表面布置溫度收縮鋼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縱、橫兩個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於0.1%。
溫度收縮鋼筋可利用原有鋼筋貫通布置,也可另行設置構造鋼筋網,並與原有鋼筋按受拉鋼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邊構件中錨固。
❹ 鋼筋怎樣區分主筋和附筋
1、位置不同:附加箍筋是在主樑上有集中荷載(如次梁等等)處的構造鋼筋,作用是承擔局部應力。
主筋在梁中有:樑上部、下部縱向受力鋼筋;支座上部縱向貫通與非貫通受力鋼筋;抗扭腰筋;主筋在板中有:板支座上部貫通與非貫通受力鋼筋,下部縱向受力鋼筋;
2、受力不同:附加箍筋是在主樑上有集中荷載(如次梁等等)處的構造鋼筋。作用是承擔局部應力。主筋在牆中有:牆水平與豎向分布鋼筋;
3、主筋在柱中有:柱縱向受力鋼筋;附加箍筋沒有。主筋泛指在混凝土構件中承受重力荷載的鋼筋,相對於構造鋼筋而言,亦稱縱向受力鋼筋,僅在截面受拉區配置的受彎構件稱單筋截面受彎構件,同時在截面受壓區配置的稱為雙筋截面受彎構件。
因此主筋按其受力不同而有受拉及受壓主筋兩種,受拉主筋系承受拉應力,受壓主筋則承受壓應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附加箍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主筋
❺ 怎麼分辨板底附加筋和板頂附加筋
板底附加筋和板頂附加都是附加鋼筋,只是在建中被安裝到位置不同。
附加鋼可以在一些有板筋的部位增加鋼筋用量,提高強度。其實就是設計受力鋼筋承載力不足另外添加的鋼筋,分為附加縱向和附加橫向鋼筋(吊筋和箍筋),加密區箍筋和現澆板(雙筋板)上另外添加的板筋就是附加鋼筋。
附加筋就是在構件受力計算之外,為了施工方便而設置的附加鋼筋,沒有它的支撐無法正常施工。附加筋一般是抗震用的,四角上的放射筋是防止樓板裂縫的。規范說的清楚,位於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圍內的集中荷載,應全部由附加橫 向鋼筋承擔。
也就是說,位於樑上的集中力如樑上柱、樑上後做的梁如水箱下的墊梁不必加 附加筋。位於梁下部的集中力應加附加筋。但梁截面高度范圍內的集中荷載可根據具體情況 而定。當主次梁截面相差不大,次梁荷載較大時,應加附加筋。
附加鋼筋屬於分布筋的一種。分布筋是處在受力筋上面的成 90 度起固定受力鋼筋位置的作用,並將板上的荷載分散到受力鋼筋上,同時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縮和溫度變化等原因,在垂直於受力鋼筋方向產生的裂縫。
(5)鋼筋頂板附加筋怎麼看擴展閱讀:
其它分布筋:
1、構造柱
是牆體內轉角及軸線相交處設置的牆體抗震柱,它是在唐山大地震後總結出來的防震減災技術措施之一,在此之前建築上是沒有的。
2、構造筋
就是按國家建築結構設計規范的強制要求布設、不用經設計人員重新計算的配筋,就是構造配筋,如單向受力板中長向配筋、柱子核心區加密等 牆拉筋:是構造柱與牆體的拉結鋼筋,保證在地震水平力作用下,牆體能連接成整體,不至於甩出後傷人。
3、腰筋
是梁的高度超過一定高度後,防止梁側向扭曲的構造配筋,這就是上面說的構造配筋,是按國家規范強制要求而布設的。
4、預埋錨固筋
就是插筋,是為了新舊混凝土面的接槎牢固或滿足受力要求而預先插設的。
5、抗扭筋
屬於腰筋的一種,是用以承受扭矩的鋼筋,需要有「箍筋」和「縱筋」構成。
❻ 附加筋怎麼看
附加筋即附加鋼筋,指在一些有板筋的部位增加鋼筋用量,提高強度
❼ 什麼是分布筋,什麼是受力筋,什麼是附加筋,在圖紙上怎麼表示
1、分布筋
在剪力牆上,牆梁與牆柱之外的牆體縱筋橫筋亦稱作分布筋。大部分都是出現在樓板上的,分布筋是處在受力筋上面的成 90 度起固定受力鋼筋位置的作用,並將板上的荷載分散到受力鋼筋上,同時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縮和溫度變化等原因,在垂直於受力鋼筋方向產生的裂縫。
2、受力筋
受力筋也叫主筋,是指在混凝土結構中,對受彎、壓、拉等基本構件配置的主要用來承受由荷載引起的拉應力或者壓應力的鋼筋,其作用是使構件的承載力滿足結構功能要求。承受拉應力的通常稱為縱向受拉鋼筋、受拉鋼筋,承受壓應力的通常稱為縱向受壓鋼筋、受壓筋,統稱受力筋。
3、附加筋
就是設計受力鋼筋承載力不足而另外添加的鋼筋,分為附加縱向和附加橫向鋼筋。加密區箍筋和現澆板(雙筋板)上另外添加的板筋就是附加鋼筋。
表示方法:不同圖紙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得看具體的圖紙。
(7)鋼筋頂板附加筋怎麼看擴展閱讀
分布筋的出現位置
出現在單向板中,布置在受力鋼筋的上部,屬於構造鋼筋。(滿足構造要求,對不易計算和沒有考慮進去的各種因素,所設置的鋼筋為構造鋼筋。)
板的上部的鋼筋,放在最上面的就是受力筋,抵抗負彎矩的,之下的就是分布筋!正彎矩筋布置在下的鋼筋為受力筋,在之上垂直分布的鋼筋為分布筋,負彎矩筋(如懸挑板 )相反,在下的鋼筋為分布筋,在之上的鋼筋為受力筋。
❽ 板面附加筋圖紙怎麼看
問題一:建築 板的配筋 怎麼看 (有圖) 這是板支座處配筋,比如最左邊一個代表,直徑18的3級鋼,間距200配置,兩邊各伸出2200。圖上開口向下或者向右的代錶板上層鋼筋,開口向上或向左的代錶板下部配筋,比如最左邊的那個就是上層鋼筋。現在板都是雙層雙向配置的,上邊一層,下邊一層。不明白再問我~
問題二:板筋附加鋼筋的問題 板支座負筋處標明附加鋼筋 如圖 請看本張圖下面的說明(要不然就在鼎構總說明裡面),首先這些板要配一次鋼筋,然後再加個附加筋,所以叫附加。
問題三:結構圖里板底鋼筋 和板面鋼筋有什麼區別?各級鋼筋怎麼區分? 板底筋用180°彎鉤表示,板麵筋用90°彎鉤表示;
一級鋼235是一圈一豎;二級鋼335是一圈一豎一橫;三級鋼400是一圈兩豎一橫;
問題四:鋼筋混凝土板面附加鋼筋長度是從悶滲神何處算起? 圖紙上沒有規定時從支座中線算起的
問題五:樓板鋼筋圖怎麼看? 板配筋無非就2種形式,板麵筋、底筋。麵筋包括,分布筋、支座負筋、面貫通筋。特殊情況下還會有陽角放射筋,陰角附加筋。就這些,一般板圖先看說明,說明裡會說,底筋是什麼,然後就整版布置,有些會訂雙向雙層,那就麵筋和底筋全部貫喊橋通整版布置,除此之外,圖上可能還標示些負筋,那就在這些情況下,再加上那些鋼筋,放射筋放板面層,陰角附加筋一般也在面層,這個要看說明,最後給你一個建議。你可以去熟讀圖集,G101-4專門說板的。
問題六:結構圖板的鋼筋如何看是上部還是下部 可以參照圖集標注說明,一般情況下,T表示上部鋼筋,B表示下部鋼筋,X表示左右方向鋼筋,俯表示上下方向鋼筋
問題七:在CAD圖上,怎麼區別麵筋和底筋? 麵筋:是指板或基礎的上部(表皮)縱螞虧向和橫向鋼筋。
底筋:是指板或基礎的底層縱向和橫向鋼筋
圖紙上現澆板的底筋一般是兩端為半圓彎勾或帶135°彎鉤,麵筋是帶90°直角彎鉤。但大多數圖紙中都是以說明的形式體現的,特殊的板配筋才在圖中畫出來的,如圖:
問題八:筏板板面上層附加筋什麼意思 是的。在原有的鋼筋上再加上附加鋼筋。可能是這里的彎矩比較大,原有的鋼筋不足了,又得加了。
與梁是一樣的道理,梁支座處,彎矩比較大,貫通鋼筋已經不夠來抵抗彎矩了,就又加了附加鋼筋。
問題九:筏板基礎底板中存在附加二層鋼筋,板底附加筋是不是在板底筋之上?板面附加筋是不是在板麵筋之下?就像我 不用的,如果可以的話,應該是在板底或者是板面鋼筋同樣位置的。如板底鋼筋間距是200,附加鋼筋也是200,那在有附加鋼筋的區域,板底鋼筋間距就是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