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鋼筋混凝土屋面排水坡度多大
GB50207-2012《屋面工程質量驗收規范》
屋面找坡應滿足設計散賣要求排水坡度,結構找坡不應小於3%,材料找坡宜為2%,檐溝、沖衫逗天溝縱向找坡不應小於1%,溝底塌轎水落差不得小於200㎜。
首先應滿足設計要求,按圖施工。如設計無要求則不能小於本規范要求。
❷ 汽車坡道鋼筋做法圖集
汽車坡道板與地下室外牆連接節點,它包括地下室外牆與鋼筋混凝土回牛腿下半部澆築成型。答
該鋼筋混凝土牛腿上半部通過預設的連接鋼筋與地下室坡道底板或地下室底板相連,其連接節點包括鋼筋混凝土牛腿以及預留出來的連接鋼筋。
❸ 混凝土弧形坡道如何放線施工
先在地上放出弧形道的投影線,讓木工班以此為基礎裝底模,在每一段給出一個頂標高給他們,他們自然會做好,如果弧形坡道的高度比較高,那就要分層給出標高了,在裝模過程中,要對模式穩定性重點檢查,可以在裡面拉蝴蝶扣或用鋼筋焊死。
❹ 坡道的做法
地下車庫防滑坡道是有特種功效聚合物、改性樹脂、多角性硬度礦物骨料、其他摻和物和外加劑組成,採用特種現場工藝施工而成,其成品具有防滑耐磨、保護輪胎、降低胎噪、舒適無震動、遇雨水自潔等多種優異的性能,而且圖案美觀鮮明、導向性強,醒目安全。
一、基本做法
①採用混凝土地面硬化劑來提高坡道面層的耐磨性;
②採用防滑槽橡膠圈定位模板來放置橡膠圈, 因而施工效率與防滑槽位置的准確性均有較大的提高。
其工藝操作要點如下:
(1) 清理基層。
(2) 彈線先彈設混凝土道牙標高控制線, 然後用C30混凝土鋪砌道牙, 道牙與道牙之間縫隙控制在15mm左右, 用1÷ 2水泥砂漿填實。道牙鋪設完畢且坐漿用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後, 再在道牙上彈出坡道面層混凝土標高控制線和防滑圈位置線。
(3) 綁扎鋼筋坡道面層混凝土內配置<8@200mm 雙層雙向鋼筋, 下層鋼筋設砂漿墊塊並綁扎牢固, 兩層鋼筋之間設<16mm 的馬凳筋, 間距600~ 900mm , 呈梅花形布置。
(4) 施工縫留設坡道面層混凝土分段澆築, 每20m 留設1道施工縫。
(5) 混凝土澆築面層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0, 石子粒徑5~ 20mm , 坍落度控制在10~ 14cm。混凝土澆築時使用振搗器振實, 並用長刮尺找平, 用木抹子搓平提漿。(6) 第1次撒布硬化劑混凝土搓平提漿後和初凝之前開始撒布, 用量為總量 的2/3, 撒布要力慶盯求均勻, 不均勻處用掃帚掃勻。
(7) 防滑槽橡膠圈放置先將防滑槽橡膠圈定位模板按道牙上的彈線位置予以固定, 再把防滑槽橡膠圈通過模板上的預留孔依次壓入混凝土內, 待一塊模板的預留孔壓滿橡膠圈後, 取出譽枯和模板, 移至下一段使用。
(8) 第2次撒布硬化劑撒布用量為總量的2/3 , 硬化劑完全吸水後用木抹子搓平壓實, 然後用鐵抹子分3遍壓光提漿, 較後用塑料掃帚將混凝土表面掃毛。
(9) 橡膠圈在混凝土終凝前取出,以混凝土不塌邊、不掉角為度。
(10) 混凝土固化12h 後, 在其表面塗刷養護劑, 養護時間不少於7d。養護期間要設置欄桿封閉, 並派專人值守,禁止上人、走車。
二、性能特點
(1)耐磨、耐壓、耐沖擊,有效延長道路使用壽命。
(2)防滑性能好、平穩舒適無敗首震動。
(3)圖案美觀鮮明、導向性強,醒目安全,美化環境。
(4)降低車輛行駛噪音,改善行車條件。
(5)排水性能好,不積水降低乃至消除濺水和水霧,增加雨天行車安全性。
(6)耐低溫性能好,且抗熱老化。
(7)表面無縫、不易剝落和開裂。
三、無振動止滑車道工事方案
(1)基面處理:清理原地面油污與雜質,修補孔洞、地面打磨平整。
(2)底層施工:整體滾塗滲透底塗,滲入混凝土並封閉毛孔,使混凝土地面牢固整合。
(3)抗壓層施工:底塗乾燥後整體批刮黃色止滑抗壓中層;待不粘腳後按設計劃線並粘貼美紋紙。
(4)防滑層施工:整體噴塗綠色或其他顏色防滑面層。
(5)保護層施工 防滑層初凝時揭去美紋紙,防滑層乾燥時滾塗或噴塗專用罩光劑。
❺ 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結構設計要求
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設計和建造圍繞著工業化的標准和實際中的考慮,而這兩者又隨著工業化中積累的經驗和研究慢慢地發展。當新的沒計方法、製作過程、建造技術不斷產生的同時,建築材料也在穩定地發展。從某些方面講,工業化的標准一般反映出的足被大家接受的思想以及根據建設規范所從事的實踐。但是,規范通常講的只是某些最低的要求,而不是最高的要求。如果你期望的不只是最低要求,那麼滿足最基本的要求就不是你理想中的目標。
因為設計和建造混凝土結構是一件很實際的事情,所以許多設計人員更注重的是更為有效的工業標准,而不是印刷成文的規范。因此,工業生產標准影響了以下關於結構設計和建造的幾個方面:
(1)設計的方法和准則。
(2)生產建造過程。
(3)所需要的測試和證明。
(4)影響建造計劃和細節的一般規范要求。
(5)特別的規范要求(例如防火)。
設計人員一般不直接參與建造工作,但他們必須考慮以下在實際中會碰到的一些問題。
1.一次澆築的最大量
澆築的尺寸受到時間(如8小時工作時間)、工作量的大小、場地的條件、運送混凝土的車輛的數目、澆築方法以及結構形式的影響(例如在實際澆築中對於多層建築只能一次澆築一層)。
對於大型結構的最大澆築量通常儀是整個結構澆築量的一部分。當澆築停止了一段時間後,已澆築的混凝土在下一次澆築前將會結硬。新舊混凝土的連接處稱為冷接縫或者施工縫。設計人員必須預先考慮這一問題——例如,由於現澆結構被認為是單一的連續的結構,設計人員必須仔細考慮這種施工縫的影響。
2.混凝上設計強度(fc)
在設計過程的前期階段,設計人員必須先確定混凝土的設計強度。毫無疑問,這一關鍵值和結構的性能有關。設計人員也必須考慮現今所應用的技術、承建商的能力以及項目的預算。因此,有一些設計會不斷超越現今建造技術的極限,要求使用盡可能好的混凝土(例如設計高層建築),而其他一些設計只要求使用低強度的混凝土。
3.建造的准確度
現場澆築是一個非常粗略的工作,很少能達到精確的幾何尺寸或光滑的面層。經驗告訴設計人員什麼樣的誤差是允許的,什麼樣的誤差是可以進行改善的——他們學會了仔細地寫一些設計說明,特意選擇一定的材料或在現場做一些監督。
但是,一般來說,工廠預制的混凝土的質量要高於現澆混凝土。這些構件尺寸精確而且可以進行修改。雖然精確的尺寸要求和光滑的面層對基本結構的形成不是關鍵的,但它們能使得建築物在表面處理和其他建築上的工藝更優越。當然,如果建成後混凝土被其他東西覆蓋或包住,那麼這一缺點的影響就不大了。但是,設計人員必須了解結構中較為精細的連接構件所要求達到的精確度,認識到建造混凝土結構精確度的最低要求。
4.混凝土構件的最小尺寸
因為實際建造上的原因,為廠滿足保護層和鋼筋間距的不同要求,一些鋼筋混凝土構什必須有特定的尺寸。
當板、牆、梁中配有受彎鋼筋時,它的尺寸主要山受拉鋼筋和受壓混凝土外邊緣之間的距離決定。因此在非常薄的梁、薄板和牆中,受彎鋼筋不起什麼作用。
一般地,在板和牆中要布置兩個方向的鋼筋。即使受彎作用只發生在一個方向,規范也要求在另一個方向必須配有一定數量的鋼筋來控制由於收縮和溫度變化而產生的裂縫。即使採用最小的保護層厚度和最小截面積的鋼筋,板的最小厚度也應大致達到2in[見圖4.1(a),但是除了托梁或井式結構,板的厚度通常較大從而提高廠抗彎能力。一般的鋼筋布置如圖乙1(b)所示,鋼筋布置在頂部還是底部主要由彎矩的正負決定。
建築規范常常要求附加保護層厚度,規定最小厚度板的保護層厚度為4in或更大,從而保證較高的耐火等級。
提示板的厚度是由所用骨料的大小決定的。
l0in厚的牆或更厚的牆常常有兩層鋼筋[見圖4.1(c)]。每一層都在允許的情況下和牆體外表面很接近。具有十字交叉鋼筋的牆(例如,有水平、垂直鋼筋)一般厚度很少小於6in。
❻ 混凝土道路鋼筋怎麼設置,混凝土道路鋼筋怎麼設置知識
道路的受力鋼筋是垂直於道路,而分布鋼筋平行於道路;受力鋼筋設置於下層,分布回鋼筋在上層。
鋼筋混凝答土路面【JRCP】指的是配置有鋼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鋼筋混凝土,工程上常被簡稱為鋼筋砼。是指通過在混凝土中加入鋼筋與之共同工作來改善混凝土力學性質的一種組合材料,為加勁混凝土最常見的一種形式。
按施工方法不同分:
1,現澆式,
2,裝配式,
3,裝配整體式
4,現澆鋼筋砼樓板
現澆鋼筋砼樓板在施工現場通過支模,綁扎鋼筋,澆築砼,養護等工序而成型的樓板。
優點:整體性好,抗震能力強,形狀可不規則,可預留孔洞,布置管線方便。
缺點:模板用量大,施工速度慢。
預制裝配式鋼筋砼樓板 。
在預制廠或施工現場預制 。
缺點:樓板的整性差,板縫嵌固不好時易出現通長裂縫 。
裝配整體式鋼筋砼樓板 。
部分構件預制→現聲安裝→整體現澆。
❼ 鋼筋混凝土設計規范
|混GB 50010-2002 |混凝土結構設計回規范答.pdf
http://www.bzfxw.com/soft/softdown.asp?softid=2452
❽ 地下室坡道如何施工,要考慮那些
地下室坡道施工流程:
① 採用混凝土地面硬化劑來提高坡道面層的耐磨性;
② 採用防滑槽橡膠圈定位模板來放置橡膠圈,因而施工效率與防滑槽位置的准確性均有較大的提高。
其工藝操作要點如下:
(1)清理基層。
(2)彈線先彈設混凝土道牙標高控制線,然後用C30混凝土鋪砌道牙,道牙與道牙之間縫隙控制在15mm 左右,用1÷2水泥砂漿填實。道牙鋪設完畢且坐漿用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後,再在道牙上彈出坡道面層混凝土標高控制線和防滑圈位置線。
(3)綁扎鋼筋坡道面層混凝土內配置
先做樁基,如果是人工挖孔樁就先按成孔、澆搗樁芯混凝土、破樁頭、樁基試驗、樁基驗收順序施工,如果是靜壓樁就按壓樁、割樁頭、樁基試驗、樁基驗收順序施工。做完樁基,然後人工挖承台、地梁土方,平整場地,澆搗混凝土墊層,然後砌磚胎模,做找平層、防水層、保護層,綁扎承台、地梁、筏板鋼筋,然後樁承台、地梁、筏板一起同時澆搗混凝土,再做地下室牆、柱、頂板等結構。
1.外觀檢查:首先,要進行全面的外觀檢查,看看牆上是不是有白霜或裂紋,有無塗料起皮、脫落或霉變的氣味。這些都是很嚴重的情況,不可輕視,這個在地下室防水施工竣工前都是一定要弄清楚的。
2.檢查黴菌:切記,滲水對於一個已完工的地下室防水工程來說,無疑於頭號敵人,滲水的存在可以加速腐蝕,黴菌會產生與健康有關的問題。通過適當的乾燥方式(或保持地下室乾燥)可以大大降低發生霉變的危險。
3.安裝除濕裝置:建議在地下室中安裝除濕裝置。裝置要有足夠的除濕能力,以保證整個地下室空氣處於良好的狀態。
先施工超前止水部分,到規數喚定的時候再施工後澆帶部分。注意基礎鋼筋不能斷,如果非斷不可,也要實現通過設計採取增補預留措施。後澆時注意清洗接槎部位。
後澆帶(英文名稱:post-cast strip)是在建築施工中為防止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由於溫度、收縮不均可能產生的有害裂縫,按照設計或施工規范要求,在基礎底板、牆、梁相應位置留設臨時施工縫,將結構暫時劃分為若幹部分,經過構件內部收縮,在若干時間後再澆搗該施工縫混凝土,將結構連成整體。後澆帶的澆築時間宜選擇氣溫較低時,可用澆築水泥或水泥中摻微量鋁粉的混凝土,其強度等級應比構件強度高一級,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間出現裂縫,造成薄弱部位。超長基礎底板施工中後澆帶的留置有利於解決超長結構溫度應力及高低層差異沉降應力導致底板裂縫,但影響結構安全及防水質量。後澆帶部位填充的混凝土強度等級須比原結段純構提高一級。
地下室在浮力作用下上浮,導致地下室伸縮縫處出現裂縫,嚴重滲水。
在下圖第一、三區域內分別為6#結構主體和7#結構主體,事故發生時主體結構已經結頂,形成一定荷載,因此第一、三區域地下室未出現上浮,而第二區域達不到抗浮要求,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浮。
具體情況如下:
1.西伸縮縫:
地板部位:止水鋼板被拉動,底板出現滲水,其中A-D和J-F軸較為嚴重,而中間D-F有少許裂縫,滲水現象較輕。
側牆部位:南面經處理已經沒有滲漏現象,北側牆頂部有細微裂縫,有一處滲水。
頂板部位:有裂縫存在,但經我單位迎水面處理後,現已經沒有滲水現象。
2.東伸縮縫:
地板部位:情況與西伸縮縫相似:
側牆部位:北面較為嚴重的裂縫,並滲漏嚴重,南面有少許裂縫,存在滲水。
頂板部位:南半段經我單位處理後已經沒有滲水現象。北半段由於我們單位還沒有處理,有局部滲水。正個頂板部位多有輕微裂縫存在。
大流程如下:
1挖下去,挖到底後,一層一層的建上來。常規做法。
2逆向做法。先做地面層,再往下挖,做地下一層,再往下挖,做地下二層,再。。。直到最低層。地下室做完。
小流程自己去細分。
地連續牆做得厚。且抗滲。自防水混凝土。再內防水做一下。底板還是通用的做法。外防水及內防水結構自防水結合起來。
你是施工的還是設計的?
最好的辦法是,伸縮縫兩邊都建牆體,頂用水槽引水到兩側。
不同強度等級混凝土澆築
1、按不同強度等級混凝土現澆構件相連接時,兩種混凝土的接縫應設置在低強度等級的構件中,並離開高強度等級構件一段距離。
2、當接縫兩側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同且分先後施工時,可沿預定的接縫位置設置固定的鋼板網或快易網作永久模板處理施工縫,先澆築高強度等級混凝土,後澆築低強度等級混凝土。
3、沿預定的接縫位置設置隔板,隨著兩側混凝土澆入逐漸提升隔板並同時將混凝土振搗密實,也可沿預定的位置設置膠囊,沖氣後在其兩側同時澆入混凝土,待混凝土澆築完畢後排氣並取出膠囊,同時將混凝土振搗密實。
4、當柱子混凝土強度等級高於樓層梁板時,可參考以下方法澆築:
1)以混凝土強度5N/mm2為一級。凡柱子混凝上強度高於梁板混凝土強度不超過一級者,樑柱節點處的混凝土,可隨梁一同澆築。
2)柱子混凝土強度高於梁混凝土強度不超過兩級,且柱子四邊皆有現澆梁者,樑柱節點處的混凝土,可隨梁一同澆築。
3)柱子節點處的豎向荷載承載力及考慮地震作用時的抗剪能力通過採取措施能夠滿足要求時,可以將樑柱節點處的混凝土強度,改為與梁相同,以方便施工,井保證節點處的混凝土施工質量。
可以使用抗滲堵漏劑,無毒無味,健康環保,可用於飲水工程,施工方便,迎背水面均可在潮濕狀態下快速施工,防潮防水,抗滲抗裂,粘結力強,與基面能良好的結合成一體,並且耐老化耐風化。希望可以幫到你。
❾ 坡屋面板鋼筋怎樣做法
坡屋面板鋼筋不同位置做法不同,屋脊位置按照折板鋼筋做法,非屋脊位置按內照平面樓板做法容。具體如下:
1、屋脊位置板鋼筋做法:雙層雙向配置,局部不足處附加鋼筋。上部受力鋼筋在屋脊處不斷開;下部受力鋼筋在屋脊處斷開,並伸至板上部錨固,滿足錨固長度的要求。
2、非屋脊處板鋼筋做法:雙層雙向拉通配置,局部不足處附加鋼筋。上部鋼筋和下部鋼筋均拉通。
當屋面板板跨較大或者建築長度較長,溫度、收縮應力較大,或者產生應力集中的蜂腰、洞口、轉角等易開裂位置,應在屋面板的表面雙向配置防裂構造鋼筋。配筋率不宜大於0.1%,間距不宜大於200mm。
防裂構造鋼筋可利用原有的鋼筋貫通布置,也可另行設置鋼筋並與原有鋼筋按受拉鋼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邊構件中錨固。
若屋面板開洞,應在洞口周圍布置補強構造鋼筋。補強構造鋼筋的強度等級與被切斷的鋼筋相同。補強鋼筋伸入支座的錨固方式同板中鋼筋,當不深入支座時,設計應當標注。
❿ 60°斜坡 陡坡 怎麼澆築混凝土
斜坡上一般從下向上方向澆築混凝土,最好採用干硬性混凝土澆築。這種情況就要在控制砼強度的情況下,降低坍落度,現澆先抹;採用分層澆築法。
泵工的操者察和作水平跟混凝土的塌落度的大小,如果斜坡的角度較大,混凝土的塌落度大約在120-140左右。
有些可以使用自密實混凝土,但是造價較高。還有的方法就是要一個工人在上面振搗,下面要有人在敲擊,這樣能減少蜂窩跟麻面的面積。
(10)鋼筋混凝土坡道怎麼設計擴展閱讀:
裝料順序:一般先倒石子,再裝水泥,最後倒砂子。摻外加劑時,粉狀外加劑應根據每盤加量應預加工裝入小包裝內(塑料袋為宜),用時與細粗骨料同時加入;液狀外加劑應按每盤用量與水同時裝入攪拌機攪拌。
攪拌時間:為使混凝土攪拌均勻,自全部拌合料裝入攪拌筒中起到混凝土開始卸料為止,混凝土攪拌的最短時間為90秒(1.5分鍾)。
混凝土運輸
泵送混凝土時必須保證混凝土泵連續工作, 如發生故障, 停歇時間超過45分鍾或混凝土出現離析現象,應立即用壓力水或其他方法沖洗管內殘留的混凝土。
振搗要求
混凝土自沒敬料口下落的自由傾落高度不得超過2米,如超過2米時必須採取措施。
澆築混凝首盯土時應分段分層連續進行,每層澆築高度應根據結構特點、鋼筋疏密程度決定,一般分層高度為振搗器作用部分長度的1.25倍,最大不超過50厘米。
使用插入式振搗器應快插慢拔,插點要均勻排列,逐點移動,順序進行,不得遺漏,做到均勻振實。移動間距不大於振搗棒作用半徑的1.5倍(一般為30-40cm)。 振搗上一層時應插入下層5cm,以消除兩層間的接隙。
澆築混凝土應連續進行。如必須間歇,其間歇時間應盡量縮短,並應在前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將次層混凝土澆築完畢。
澆築混凝土時應經常觀察模板、鋼筋、預留孔洞、預埋件和插筋等有無移動、變形或堵塞情況,發現問題應立即停止澆灌,並應在已澆築的混凝土凝結前修正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