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梁鋼筋平面標注法圖解
梁鋼筋平面標注法圖解如下:
樑上面和下面的數字表示上下層配筋,240*400表示尺寸, Φ8@100/200(2)表示間距200,加密區為100,(2)表示。
這個要按照原位標注優先於集中標注的原則參見03G101-1圖集第22頁說明(下圖):
樑上下鋼筋都為通貫筋時,一般都在集中標注,其中上筋與下筋之間用分號隔開,前都為上通筋,後都為下通筋。上筋如有+()時,括弧內為架力筋,一般為箍筋肢數多而增加使用。分隔號使用在集中標注中,原位標注不使用。
(1)平法怎麼表示鋼筋向下擴展閱讀:
原位標注標注規定:
一、梁支座上部縱筋,該部位含通長筋在內的所有縱筋。
二、梁下部縱筋多於一排時,用斜線『/』將各排縱筋自上而下分開。
三、附加箍筋或吊筋,將其直接畫在平面圖中的主樑上,用線引注總配筋值,當多數附加箍筋或吊筋相同時,可在梁平面法施工圖上統一註明,少數與統一註明值不同時,再原位引注。
原位標注,是工程制圖採用整體平面表示方法時的專用術語,區別於「集中標注」。
原位標注指在梁跨的局部,截面、標高、配筋信息有不同於集中標注的單獨標注,在梁的上部標明支座筋和架立筋,在梁的下部標明下部筋、箍筋、拉筋、腰筋、梁跨截面變化、位置變化、標高變化,還包含其它特殊改變的數值及文字說明。
B. 鋼筋平法標注大方法
鋼筋平法標注大方法,如下圖所示:
框架梁編號6, 總計3跨,截面尺寸250*490箍筋HRB400規格,直徑8mm間距專加密屬區100mm,非加密區間距200mm,兩肢箍上部兩根通長HRB400規格直徑16mm鋼筋左支座3根HRB400規格直徑16mm鋼筋,右支座4根HRB400規格直徑16mm鋼筋下部3根HRB400規格直徑16mm鋼筋,梁側4根HRB400規格直徑12mm鋼筋。
平法是「平面整體表示方法」的簡稱,包括平法的標注形式,是給從事結構設計與施工的專業人員看的一種標注。
平法的產生:
國內傳統設計方法效率低、質量難以控制。日本的結構圖紙 沒有節點構造詳圖,節點構造詳圖由建築公司(施工單位)進行二次設計,設計效率高、質量得以保證。美國的結構設計只給出配筋面積,具體配筋方式由建築公司搞。據此中國傳統的設計方法也必須改革。
C. 在圖紙上怎麼樣區分板的鋼筋是上部還是下部鋼筋
平法施工圖紙簡化後.在板中成十字型的,不帶彎鉤的是下部鋼筋...與梁垂直且在一側或兩側貫通的帶彎鉤的為板負彎矩鋼筋...
如果是雙層雙向的,主要是看圖紙上,表明T的是TOP也就是上部鋼筋.標注B的也就是BOTTON下部鋼筋.
D. 板的鋼筋如何看是上部筋還是下部筋
在施工圖中,用向上和向左表示下鐵,向下和向右表示上鐵,並按照單雙向板結合實際情況分為滿布上鐵和支座上鐵(取受力方向跨度的1/4)
E. 板的鋼筋平法標有G是表示上部還是下部若果是上部(下部)那麼下部(上部)怎麼看
平法鋼筋中,G代表梁的構造筋,G是構造gouzao的首字母。
當梁的高度減去板厚,也就是梁腹板高度超過450mm時,就要加構造筋。
構造筋一般在梁的中部,梁兩側都要加。
F. 鋼筋平法標注圖解
鋼筋平法標注,把結構構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整體直接表達在各類構件的結構平面布置圖上,再與標准構造詳圖相配合,即構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結構設計。改變了傳統的那種將構件從結構平面布置圖中索引出來,再逐個繪制配筋詳圖的繁瑣方法。
平法的產生:國內傳統設計方法效率低、質量難以控制。日本的結構圖紙 沒有節點構造詳圖,節點構造詳圖由建築公司(施工單位)進行二次設計,設計效率高、質量得以保證。美國的結構設計只給出配筋面積,具體配筋方式由建築公司搞。據此中國傳統的設計方法也必須改革。
(6)平法怎麼表示鋼筋向下擴展閱讀
平法的應用:1991年9月份平法開始在山東應用於工程,開始推廣平法。構造圖適合於所有的構件,平法一張圖上都有,走哪看哪,非常方便。平法推出後,有堅決支持、堅決反對、不表態三種人,後來將專利貢獻給國家,成為國家標准。
平法為給從事結構設計與施工的專業人員看的,提高了科技含量,不讓非專業人員看懂,設計方法的改革也促進了施工單位技術人員水平的提高。平法是結構設計領域的一次革命,提高效率兩倍以上,能夠使中國結構界不合理的人員配置情況得到改善。3個建築師配1個結構師。
G. 平法配筋的鋼筋表示
樑上主筋和梁下主筋表示:3Φ22,3Φ20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2,下部鋼筋為3Φ20。2φ12,3Φ18表示上部鋼筋為2φ12,下部鋼筋為3Φ18。4Φ25,4Φ25表示上部鋼筋為4Φ25,下部鋼筋為4Φ25。3Φ25,5Φ25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5,下部鋼筋為5Φ25。
箍筋表鄭閉示:φ10@100/200(2)表示箍筋為φ10,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雙肢箍。φ10@100/200(4)表示箍筋為φ10,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四肢箍。φ8@200(2)表示箍筋為φ8,間距為200,雙肢箍。φ8@100(4)/150(2)表示箍筋為φ8,加密區間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區間距150,雙肢箍。
(7)平法怎麼表示鋼筋向下擴展閱讀:
國內傳統設計方法效率低、質量難以控制。日本的結構圖紙沒有節點構造詳圖,節點段叢差構造詳圖由建築公司(施工單位)進行二次設計,設計效率高、質量得以保證。美國的結構設計只給出配筋面積,具體配筋方式由建築公司搞。據此中國傳統的設計方法也必須改革。
平法的原理設計流程:設計結構體系—〉結構分析(力學分析)—〉結構施工圖設計。結構設計是一種是商品,有使用價值,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分為創造性勞動和重復性勞動(非創造性勞動)。由結構工程師完成創造性設計部分(創造性勞動),節點構握皮造、節點外構造不是結構工程師的勞動成果,是抄的規范。(註:節點構造是算不出來的,是由研究人員試驗出來的。)傳統的單構件正投影表示方法將創造性勞動和非創造性勞動混在一起,節點內構造和節點外構造的設計屬於重復性勞動(非創造性勞動)。
H. 梁平法怎麼看鋼筋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雙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為φ8,間距為200,雙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為φ8,加密區間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區間距150,雙肢箍。一、 樑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時表示方法 :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2, 下部鋼筋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鋼筋為2φ12, 下部鋼筋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4Φ25, 下部鋼筋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5, 下部鋼筋為5Φ25。二、 樑上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樑上支座處) ⑴ 2Φ20 表示兩根Φ20的鋼筋,通長布置,用於雙肢箍。 ⑵ 2Φ22+(4Φ12) 表示2Φ22 為通長,4φ12架立筋,用於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鋼筋上排為4Φ25,下排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鋼筋,兩根在角部,兩根在中部,均勻布置。三、 梁腰中鋼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兩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兩根Φ18。四、 梁下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內。 ⑵ 6Φ25 2/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兩排筋,上排筋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長布置。五、 標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 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斷面寬300,高700。 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寬500,高250。 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鋼筋。 φ10@100/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 -0.100 表示樑上皮標高。希望能幫助你!
I. 請問這種平法標注的,哪個鋼筋在上那個在下,謝謝!
符號b表示鋼筋在下,符號t表示鋼筋在上
J. 鋼筋上下層符加筋在平法中是怎麼表示的
短方向的鋼筋放在下,長方向的鋼筋放在上,負筋按圖紙給出的尺寸放置,分布筋按圖紙要求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