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廣聯達條形基礎怎麼布置鋼筋
這樣的大樣不會比手算快多少。雙筏板繪制,牆體剪力牆。注意校對根數。16的說版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的,誤差權不要超過3根,當然0根最好。尤其是貼著筏板上表面的那兩個剪力牆水平筋和高低筏板相交處角上的那根。如果你手算鋼筋不會的吧,那就洗洗睡吧。算出來肯定是錯的。別忘記撐筋。1號2號鋼筋彎折長度軟體都要改過。剪力牆水平筋校對下,估計是向上取整+0,基礎內2根設置。把剪力牆在筏板邊的起步距離改了0.筏板這一塊看下側面的3根對不對。
❷ 條形基礎交叉處鋼筋怎麼布置
較寬基礎主筋、分布筋通長,較窄基礎分布筋斷開(基礎寬度1/4)主筋減半。
❸ 條形基礎分布筋端頭怎麼做
條形基礎中,分布筋的端頭的設計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端頭的長度:端頭的長度應當足夠長,一般不少於支座寬度的1.5倍,以保證分布筋能夠充分地承載基礎的荷載。
端頭的形狀:端頭的形狀應當有利於分布筋褲老與混凝土之間的粘結,一般採用鉤形或錨形端頭。鉤形端頭一般使用90度或135度的彎鉤形式,錨形端頭則採用類似「L」或「J」形狀,這些形狀都可以提高分布筋與混凝土之間的粘結力。
端頭的間距:端頭間距應當根據基礎的尺埋拿寸、荷載和混凝土的強度來確定。一般來說,端頭間距應當足夠小,以保證分布筋能夠均勻地分布在基礎中,並且能夠有效地控制基礎的開裂和變形。
端頭的數量:端頭的數量應當根據基礎的尺寸、荷載和混凝土的強度來確定。一般來說,端頭的數量越多,分布筋的承載能力就越強,但是也會增加施工難度和成本。因此,需要在設計中進行綜合考慮。
需要注意的是,在設計分布筋的端頭時,應當考慮到分布筋與混凝土之間的粘結力,以及分布筋的承載能力等因素,從而確定合胡液升適的端頭形狀、長度、間距和數量。
❹ 條型基礎梁鋼筋搭接位置有何要求
基礎梁和主體梁鋼筋連接的位置正好相反,基礎梁下部鋼筋接頭位置應在跨中1/3范圍內,上專部鋼筋屬接頭位置應在支座1/3范圍內。
正彎矩梁的凈跨度中段下部三分之一是受拉最大部位,越靠近跨中受拉力越大;凈跨度距支座的三分之一區段內是受剪最大部位而且越靠近支座受剪力越大;凈跨度下部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之間靠近支座這兩小段受拉力最小受剪力也最小,所以這里被確定為連接區。
(4)條形基礎端部延伸部位鋼筋怎麼設置擴展閱讀
關於搭接位置,各種構件各有各的要求,不可一概而論。有些重要構件,當受力縱筋直徑超過規定值,16或22或25或28時,就不允許綁扎搭接而只許機械連接,甚至不允許出現連接點。
作為鋼筋工,最最重要的一點,是要知曉鋼筋在各構件中各部位的物理作用,鋼筋在混凝土中主要起受拉作用,其次起受剪作用,受剪其實是受拉的一種變形,再次起受扭作用。鋼筋的接頭,是這根鋼筋的薄弱點,往壞處想,便是危險點或者是事故點,所以要格外加小心,要注意,要把這個不良點放在不吃勁的地方。
❺ 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鋼筋布置!
《建築地基設計規范》GB50007-2002第8.2.2條第6款:
「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底板在T形及十字版形交接處,底板橫向受力權鋼筋僅沿一個主要受力方向通長布置,另一方向的橫向受力鋼筋可布置到主要受力方向底板寬度1/4處(圖8.2.2b)。在拐角處底板橫向受力鋼筋應沿兩個方向布置(圖8.2.2c)。」
❻ 條形基礎梁配筋
Y表示加腋梁,以B打頭,注寫梁底部貫通縱筋,在不同的標注方法時,
的含義不同,在基礎梁平面注寫方式中,
表示將貫通筋與架立筋相連,架立筋注寫在加號後面的括弧里。
而在條形基礎的截面注寫方式中,
連接基礎梁底部貫通縱筋和後面的非貫通縱筋。主要也是要根據圖紙來判斷注寫方式與配筋表示。
希望採納。
❼ 柱下條形基礎梁抗扭鋼筋怎麼布置
柱下條形基礎梁抗扭鋼筋布置同框架梁。
抗扭鋼筋一般是指框架梁兩側荷版載不同,對框架權梁產生一定扭矩時,在梁側面設置的鋼筋。構造鋼筋和抗扭鋼筋是設計院設計的,構造鋼筋的代號為G,抗扭鋼筋的代號為N.構造鋼筋的錨固長度為15d.抗扭鋼筋的錨固長度同梁的主筋錨固長度。
抗扭鋼筋的搭接為Ll或者Lle(抗震),其錨固長度與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縱筋,構造鋼筋錨固和搭接均取15d計算,在03G101-1中,規定梁的腹板hw大於等於(450)MM時,須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當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8)MM。拉筋間距為(非加密間距的兩倍)。
❽ 條形基礎長短鋼筋咋放置
基礎板根部厚250,邊緣厚200,下層配置鋼筋。其中:12@150是受力鋼筋,垂直於條形基礎軸線方向,放最下排;8@200是分布鋼筋,平行於條形基礎軸線方向,放在受力鋼筋的上面。
❾ 條形基礎鋼筋怎樣布置,如下圖
條形基礎鋼筋怎樣布置,如下圖:
❿ 條形基礎梁鋼筋做法
條形基礎梁鋼筋做法,示例如下:
1.基槽開挖。
測量好用白灰做好標記,挖土採用反鏟挖掘機開挖,開挖尺寸比基礎尺寸每邊各留出300mm工作面,作為側面支模的位置,人工輔助修坡修底,沿房屋縱向,由一端逐步後退開挖,挖出的土立即運出場外。
安排兩個小組,分別從兩端向中間合攏,規定時間內澆築完成。採用插入式振動器垂直振搗,動作要快,插點要均勻排列逐點移動進行。
分層澆築時每層不超過振動棒長的1.5倍,在振搗上一層時應插入下一層3~5cm,以加強兩層接觸。
可才用並列或交錯式振搗以免漏震,振動棒不得觸動鋼筋。殲歲掘
6.砌磚基。
磚頭應採用耐腐蝕的青磚,砂漿應為MU7.5的水泥砂漿,採用一順一丁砌法,灰縫在10mm左右,接茬留在中間做成。
磚基砌到頂上的三皮時,應按間隔1m留一個120×120mm的洞眼,作為上部地圈樑支模用,地圈樑模板拆除後及時把洞眼補上。
7.扎地雀旁圈樑鋼筋和構造柱插筋。
地圈樑的鋼筋搭接可以不燒焊,梁的上部接頭位置宜設置在跨中三分之一的范圍內,下部鋼筋接頭的位置宜設置在梁端三分之一跨度范圍內。上下兩排鋼筋的接頭要互相錯開。
8.立地圈樑模板。
9.澆地圈樑砼。
混凝土要連續澆築,避免中斷,澆築時保證混凝土保護層及鋼筋位置的正確性,不得踩踏鋼筋
10.拆地圈樑模板。
混凝土澆築完成24h或強度達到1.2mpa即可拆除地梁兩側側模,梁底不能拆除。拆除側模不能破壞地梁混凝土觀感。
11.基礎回填。
回填土的材質要符合要求,回填土要分層回填,每個開間的高度要一致,杜絕一次倒滿,夯實時兩個開間最好同時進行,避免對基礎牆產生側壓力。
12.安裝預應氏核力空心板。
安裝時,要注意接縫的嚴密情況,安裝時對各部分模板進行精度控制,安裝完畢後進行全面檢查,若超出容許偏差及時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