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鋼筋綁扎 > 如何區分架立筋和通長鋼筋

如何區分架立筋和通長鋼筋

發布時間:2023-05-25 08:41:17

A. 通長筋與架立筋的區別

架立筋從字面是就可以知道起架立作用,如一根梁只須布抗拉筋和抗剪箍筋,而受壓區混凝土強度已足夠,無須配筋,那在做鋼筋骨架的時候,梁的上部就沒有縱向筋,箍筋的上角點就無法固定,因此一般用兩根14或16的筋分布在上面的兩角,這就是架立筋,從計算上沒有受什麼力,但實際上也受壓。用於定位的後來可以不用,無須計算,而結構架立筋則須計算。架立筋起一定的受壓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梁的承載力。
這是兩個互相交叉的概念。
貫通筋是指貫穿於構件(如梁)整個長度的鋼筋,中間既不彎起也不中斷,當鋼筋過長時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變直徑。貫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鋼筋,也可以是架力鋼筋。
架立筋是構造要求的非受力鋼筋,一般布置在梁的受壓區且直徑較小。當梁的支座處上部有負彎矩鋼筋時,架力筋可只布置在樑上的跨中部分,兩端與負彎矩鋼筋搭接或焊接。搭接時也要滿足搭接長度的要求並應綁扎。架力筋也有貫通的,如規范中規定在樑上部兩側的架力筋必須是貫通的,此時的架力筋在支座處也可承擔一部份負彎矩。
如果在梁的上下都有通長的鋼筋,一般在樑上(受壓區)且直徑較小的是架力筋,在梁下的是都受力鋼筋。

B. 什麼叫通長筋什麼叫架立筋

「通長筋」指直徑不一定相同但必須採用搭接、焊接或機械連接接長且兩端一定內在端支座錨固的容鋼筋。通長筋是「抗震構造」需要,架立筋是「一般構造」需要。
通長筋源於抗震構造要求,這里「通長」的含義是保證梁各個部位的這部分鋼筋都能發揮其受拉承載力,以抵抗框架梁在地震作用過程中反彎點位置發生變化的可能。
架立筋就是把箍筋架立起來所需要的貫穿箍筋角部的縱向構造鋼筋。如果該梁的箍筋是「兩肢箍」的梁來說,集中標注中上部縱筋的通長筋的形式就完全足夠了,例:2Фd1。但是,當該梁的箍筋是「四肢箍」時,集中標注的上部鋼筋就不能都標注為通長筋的形式,必須把「架立筋」也標註上,這時的上部縱筋的應該標注"s1Фd1+(s2Фd2)"這種形式,圓括弧裡面的鋼筋為架立筋。

C. 架力筋與通長筋的區別在哪附圖

一、性質不同

1、通長筋:直徑不一定相同但必須採用搭接、焊接或機械連接接長且兩端專一定在端支座屬錨固的鋼筋。

2、架立筋:輔助箍筋架立的縱向構造鋼筋。

二、作用不同

1、通長筋:保證發揮受拉承載力。

2、架立筋:主要作用是把受力鋼筋固定在正確的位置上,並與受力鋼筋連成鋼筋骨架,從而充分發揮各自的力學性能。


(3)如何區分架立筋和通長鋼筋擴展閱讀:

通長筋的應用:

沿梁全長的頂部和底部應至少配兩根縱向鋼筋。第一級和第二級抗震等級的鋼筋直徑不應小於14mm,且不應分別小於梁頂和梁底縱向鋼筋較大截面面積的1/4。三、四級抗震等級的鋼筋直徑不應小於12mm。框架梁採用雙肢抱箍時,必須在跨中採用長筋,不設抱箍。

當採用兩個以上抱箍時,方可進行抱箍。通長鋼筋按受拉搭接長度加長,立筋只交錯150,為「結構錯開」,不起連接作用。

D. 什麼是架立筋通長筋與架立筋的區別

架立筋一般出現在梁的上部,由於梁多為下部手拉,上部受壓,所以上部鋼筋較下部少,採用多支箍筋時上部無法固定,需而外架設鋼筋與箍筋綁扎,架立筋不做受力考慮,例如,梁下部4根筋,上部2根筋,綁箍筋時上部要加兩根。

1、梁往往並非一跨,而是多跨.貫通筋就是通長筋,一直穿過多跨.中間接頭需要綁扎或機械連接,質量確有保證時也可用焊接。

2、梁的集中標注中必注貫通筋,貫通筋是縱筋,是梁最重要的受力筋。

3、梁的的支座需要附加筋和負筋,此類鋼筋往往伸入相鄰跨三分之一處截斷,不是貫通筋。

4、非貫通筋應原位標注,多數時候也是受力筋。

5、梁的箍筋為多肢,上下筋不能滿足肢數要求時,需要增加架立筋.架立筋計算時不考慮受力,僅為滿足箍筋肢數要求,保證梁的整體性,圖紙上不需要標注。

6、梁的側面有時需要增加構造筋,抗扭鋼筋等等,集中標注必注。

拓展資料

架立筋就是把箍筋架立起來所需要的貫穿箍筋角部的縱向構造鋼筋。如果該梁的箍筋是"兩肢箍"的梁來說,集中標注中上部縱筋的通長筋的形式就完全足夠了,例:2Ф22。但是,當該梁的箍筋是"四肢箍"時,集中標注的上部鋼筋就不能都標注為通長筋的形式,必須把"架立筋"也標註上,這時的上部縱筋的應該標注"2Ф22+(2Ф12)"這種形式,圓括弧裡面的鋼筋為架立筋。

一般的說,架立筋是梁中用來架立箍筋的,差不多出現在三肢箍以上的梁,就是兩邊的筋是通過了,中部筋只有附加筋(也就是我們說的 挑筋),如果沒有架立筋的話,中部的那肢箍筋沒法綁了,所以出現了架立筋。

也可以說不受力的角筋是架立筋。

現行《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 9.2.6規定:梁內架立鋼筋的直徑,當梁的跨度小於4m時,不宜小於8mm;當梁的跨度為4-6m時,不應小於10mm;當梁的跨度大於6m時,不宜小於12mm。

當樑上部既有支座負筋又有架立筋的時候,搭接長度為150mm。

"通長筋"指直徑不一定相同但必須採用搭接、焊接或機械連接接長且兩端一定在端支座錨固的鋼筋。通長筋是"抗震構造"需要,架立筋是"一般構造"需要。

主要應用:

沿梁全長頂面和底面至少應各配置兩根通長的縱向鋼筋,對一、二級抗震等級,鋼筋直徑不應小於14mm,且分別不應少於梁兩端頂面和底面縱向受力鋼筋中較大截面面積的1/4;對三、四級抗震等級,鋼筋直徑不應小於,當抗震框架梁採用雙肢箍時,跨中肯定只有通長筋而無架立筋;只有採用多於兩肢箍時,才可能有架立筋.通長筋需要按受拉搭接長度接長,而架立筋僅交錯150,是「構造交錯」,不是起連接作用。簡言之,通長筋是「抗震構造」需要,架立筋是「一般構造」需要.

E. 樑上部通長鋼筋和架立鋼筋的區別。

1.通長筋是指貫穿於構件(如梁)整個長度的鋼筋,中間既不彎起也不中斷,當鋼筋過長時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變直徑。
2.架立筋是為解決箍筋的綁扎問題而設的,非受力鋼筋,一般布置在梁的受壓區且直徑較小。當梁的支座處上部有負彎矩鋼筋時,架力筋可只布置在樑上的跨中部分,兩端與負彎矩鋼筋搭接或焊接。搭接時也要滿足搭接長度的要求並應綁扎。架力筋也有貫通的。
3、區別:
1.貫通筋包含通長筋和架立筋,既可以是受力鋼筋,也可以是架力鋼筋。
2.通長筋是指貫穿於構件(如梁)整個長度的鋼筋,中間既不彎起也不中斷,當鋼筋過長時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變直徑。
3.架立筋是為解決箍筋的綁扎問題而設的,非受力鋼筋,一般布置在梁的受壓區且直徑較小。當梁的支座處上部有負彎矩鋼筋時,架力筋可只布置在樑上的跨中部分,兩端與負彎矩鋼筋搭接或焊接。搭接時也要滿足搭接長度的要求並應綁扎。架力筋也有貫通的。
4.架立筋是樑上部鋼筋在梁凈跨的1/3處就斷開了,中間的1/3距離沒有縱筋,但是梁的箍筋沒法固定,這種情況就需要加設架立筋,一般為直徑14的鋼筋。
5.如果在梁的上下都有通長的鋼筋,一般在樑上(受壓區)且直徑較小的是架力筋,在梁下的是都受力鋼筋。
.6當同排縱筋中既有通長筋又有架立筋時,應用「+」將通長筋和架立筋相連。角部縱筋寫加號前面,架立筋寫加號後面括弧內。當全部採用架立筋時,則將其寫入括弧內。例如:2B22用於雙肢箍;2B22+(4B12)用於6支箍,其中2B22為通長筋,4B12為架立筋。
7.大部分設置架立筋的情況有兩種:箍筋肢數多於通長筋時需設置,省鋼筋不設通長筋而採用架立筋。

F. 通長筋和架立筋與貫通筋的區別是什麼

通長筋和架立筋與貫通筋都是橋梁建築中經常使用的成分。它們三者之間的區別是什麼呢?下面由我為你分享通長筋和架立筋的區別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通長筋和架立筋與貫通筋的區別

1)在整根梁中的分布長度不一樣

貫通筋和通長筋均貫通整根梁,而架立筋可只布置在連續梁中的某一跨,甚至只布置在某一跨的跨中部分,兩端與負彎矩鋼筋搭接或焊接。

2)鋼筋直徑不同

貫通筋和通長筋均為受力筋,其直徑大小與外力大小有關,且與抗震構造要求相關。而構造筋由於不參與受力,直徑較小,一般為12mm(砼規9.2.6)。

3)連接時對鋼筋直徑是否相同要求不一樣

通長筋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直徑鋼筋搭接(或其他連接)。因為《混凝土規范》(2010版)條文說明提到,通長筋並不意味著不允許這部分鋼筋在適當部位設置接頭。

貫通筋指貫通整根梁,只能是同種直徑鋼筋搭接(或其他連接)。

4)搭接長度不一樣

架立筋是構造鋼筋,搭接長度只要150。而通長筋之間的搭接長度滿足規范構造要求。

5、通長筋的數量如何確定?

梁的通長鋼筋的數量,首先根據受力確定。例如,對於長短跨相交時的支座,小跨的跨中和支座均有負彎矩,因此,短跨梁跨中上部還需配置一定的通長鋼筋;對於地震作用下的梁,其梁跨中頂部可能受到負彎矩作用,也需配置一定數量的通長鋼筋。在SATWE中,若梁跨中頂部需要配置受力鋼筋,軟體會在跨中頂部顯示配筋數量,此鋼筋可按通長鋼筋配置。

梁的通長鋼筋的數量,其次,還需滿足規范構造要求,如《混凝土規范》(2010版)11.3.7條,但該條僅對抗震等級為一、二級的框架梁頂面通長鋼筋總截面面積作了1/4的規定,而對三、四級的框架梁,僅做了2根12mm的要求。例如,對於一根4跨的二級框架梁,1、4邊跨梁支座負筋很小,而2、3中跨支座負筋很大,如何確定該梁的通長鋼筋?第一種 方法 ,按照2、3中跨最大支座負筋面積的1/4確定通長鋼筋,沿整根梁通長布置,但對1、4邊跨梁顯得有點浪費。第二種方法,按照1、4邊跨較小支座負筋面積的1/4確定通長鋼筋,沿整根梁通長布置,然後在2、3中跨的跨中填寫剩餘鋼筋量,這部分鋼筋在2、3 中跨通長布置。如果對於一根4跨的二級框架梁,其各個支座負彎矩較接近,則通長鋼筋的數量較容易確定,直接取最大彎矩的1/4。

架立筋的作用

主要是為了形成鋼筋骨架、實際不參與受力的鋼筋,稱為架立筋。

通長筋的作用

通長鋼筋主要用於抗震設計的框架結構的框架梁中或設計人員認為需要設置通長鋼筋的非框架結構的連續梁中。《混凝土規范》(2010版)條文說明,11.3.7~11.3.9 沿梁全長配置一定數量的通長鋼筋,是考慮到框架梁在地震作用過程中反彎點位置可能出現的移動。這里“通長”的含義是保證梁各個部位都配置有這部分鋼筋。它的主要作用是承受梁頂負彎矩。

梁的通長鋼筋的數量,主要根據受力確定,其次還需滿足《混凝土規范》(2010版)11.3.7 梁端縱向受拉鋼筋的配筋率不宜大於2.5%。沿梁全長頂面和底面至少應各配置兩根通長的縱向鋼筋,對一、二級抗震等級,鋼筋直徑不應小於14mm,且(面積)分別不應少於梁兩端頂面和底面縱向受力鋼筋中較大截面面積的1/4;對三、四級抗震等級,鋼筋直徑不應小於12mm。

貫通筋的作用

G. 從設計圖紙上如何區分樑上部通長筋和架立筋

抄通長鋼筋主要用於抗震設計的框架結構的框架梁中或設計人員認為需要設置通長鋼筋的非框架結構的連續梁中。在抗震設計中,梁的通長鋼筋的數量,根據具體受力情況,有多有少,有時上部鋼筋全部連通。當上部通長鋼筋的數量少於箍筋的肢數時,就要用直徑較小的鋼筋把箍筋空著的角點填補起來。
通長鋼筋總是放在外側,架立筋放在中間。
通長筋不一定是上部縱筋,也可以是下部縱筋。你要問的應該是上部通長筋,一般布置在樑上部兩角,通長筋可以起架立作用,也可以在結構計算中作為上部受壓鋼筋;
架立筋是用來支撐鋼筋骨架的,一般來說是上部縱筋,因為一般的梁下部配受拉鋼筋(懸挑、反梁除外),下部的兩角由下部受拉縱筋同時起到架立筋作用。架立筋不一定是通長的,梁的的支座上部的負彎矩筋,此類鋼筋往往伸入相鄰跨三分之一處截斷,中間那段就要用架立筋連接,以便綁扎箍筋。

閱讀全文

與如何區分架立筋和通長鋼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用來抗扭的鋼筋的有哪些 瀏覽:252
雙面焊接焊縫高度應為鋼筋的多少倍 瀏覽:354
小腿鋼板手術用什麼封口好 瀏覽:386
235b鋼材多少錢一噸 瀏覽:272
cad圓管彎頭坡口怎麼畫 瀏覽:647
玻璃鋁合金推拉門哪個好 瀏覽:766
做過調質的鋼材怎麼看出來 瀏覽:976
5000平方米用多少鋼材 瀏覽:473
鋼鐵力量升s天貓要多少鑽石 瀏覽:998
螺紋鋼魚竿72米多少錢 瀏覽:930
建洋鋼材怎麼樣 瀏覽:463
06個鋼筋一噸多少根 瀏覽:899
骨折裝鋼板新農合報銷多少 瀏覽:799
預應力箱梁鋼管自重怎麼計算 瀏覽:973
腿部植入鋼板多久能出院 瀏覽:4
無縫地磚空鼓怎麼辦 瀏覽:109
鋼筋網片如何可以快速製作 瀏覽:499
重慶模具展覽會在哪裡 瀏覽:349
不銹鋼鍋燒黑了怎麼清洗干凈 瀏覽:369
違建彩鋼棚怎麼處理 瀏覽:352